登陆注册
19419700000081

第81章 江右王门学案六(2)

夫耳目口鼻形也,而所以主夫耳目口鼻者性也。或谓落形气之性,尚属后天,必求所谓未生以前者而完之。夫曰未生矣,则安用完之?而又安所致力?以是不得不托之想像。想像则终非实见,虽有呈露,势必难恒,用功愈密,入穴愈深。夫耳之欲声,目之欲色,无生之真机也。然而视非礼之色,听非礼之声,则其中若有不自安者,亦无生之真机也。故君子之治性,惟於吾心之所安者,而必满其量焉。则凡欲声欲色之欲,无非真机之流动,又焉往而不得性哉!天地有尽,此性无穷,彼外生生而求无生面目者,转瞬之际,已不可持,能不朽乎?

知味心也,遇饮食则知味,遇父知孝,遇兄知悌,遇孺子入井知怵惕。穷天彻地,无非此知体充塞,故曰致知焉尽矣。(以上《与王中石》)

存心者,能尽其心体之量者也。尽其心体之量,则知乃光大,无远不烛。(《与章斗津》)

圣人本吾不容已之真心,抚世酬物,以事处事,何其空也?天地有尽,此不容己之心,实无有尽,何其不磨也?(《与赵纯父》)

近溪罗先生会讲,有僧在座,近溪问之曰:“儒者言心言性言念言意言虑言才,纷若茧丝,诸微细惑,试一一为我破。”僧久之谓近溪曰:“我今见近溪,唤作近溪矣,不知夫人作何称谓?”曰:“称相公。”曰:“父母云何?”曰:“称行。”曰:“为诸生时广文云何?”曰:“称字。”僧大声向近溪云:“汝乃有许多名色!”近溪恍然下拜。丘汝止述之。调父曰:“夫纷纷名号,由人所称,信矣。然令夫人唤先生名,家公称先生号,先生能安之耶?以斯知三千三百,探之则漠然而无,达之则森然而有。强有其所无,命之曰凿,强无其所有,命之曰灭。凿与灭,皆不可以为道。)《论名理》)

夫欲有二,有不容不然之欲,有心所沉溺之欲。自不容不然者而言,无论欲明明德之欲,不可去,即声色臭味之欲,何可一日无。何也?皆天也。自心所沉溺而言,无论声色臭味之欲,不可不去,即行仁义之欲,亦不可一日有。何也?皆障天者也。

去欲特学中之一事耳。辟如人君统六官治四海,孰非其事?而专以捕盗为役,一追胥之能耳,何国之能为?曰:“如子之说,则心无事矣。”曰:“心自有事。寻事持心,障心实大。如目之为用,本无所不睹,若注视棘猴,将迷天地;凝神吴马,或失舆薪。舍去欲去念等事,则宇宙内事,无非事矣。”(以上《去欲说》)

耿先生谓:“学有三关,始见即心即道,方有入头;又见即事即心,方有进步;又要分别大人之事与小人之事,方有成就。我安福彬彬多谈,学者或从性体造作以为明,或从格式修检以为行,或从闻见知解以为得,则於即心即道已远,又何论第二三关也?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见天而不见人。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见人而不见天,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则天与人互见其半。惟孟子曰“乃若其情,可以为善”,则知天知人,一以贯之。(以上《复礼会语序》)

督学万思默先生廷言

万廷言字以忠,号思默,南昌之东溪人。父虞恺,刑部侍郎。受业於阳明先生,登进士第。历礼部郎官,出为提学佥事。罢官归,杜门三十余年,匿迹韬光,研几极深。念菴之学得先生而传。先生自序为学云:“弱冠即知收拾此心,甚苦思,强难息,一意静坐,稍觉此中恰好有箇自歇处,如猿猴得宿,渐可柔驯,颇为自喜。一日读《易》石莲洞,至艮‘思不出位’,恍有契证。请於念菴师,师甚肯之。入仕后,交游颇广,闻见议论遂杂,心浅力浮,渐为摇眩,商度於动静寂感之间,参订於空觉有无之辨,上下沉掉,拟议安排,几二十年。时有解悟,见谓弘深,反之自心,终苦起灭,未有宁帖处。心源未净,一切皆浮,幸得还山,益复杜门静摄,默识自心。久之,一种浮妄闹热习心,忽尔销落,觉此中有箇正思,惟隐隐寓吾形气,若思若无思,洞彻渊澄,廓然边际,敻与常念不同,日用动静初不相离,自是精神归并在此。渐觉气静神恬,耳目各归其所,颇有天清地宁,冲然太和气象,化化生生,机皆在我。真如游子还故乡,草树风烟皆为佳境矣。”先生深於《易》,三百八十四爻,无非心体之流行,不着爻象,而又不离爻象。自来说《易》者,程《传》而外,未之或见也。盖深见乾元至善之体,融结为孩提之爱敬,若先生始可谓之知性矣。

万思默约语

人於事上应得去,是才未必是学。须应酬语默声色形气之外,於自心有箇见处,时时向此凝摄,常若无事,然一切事从此应付,一一合节,始是学。心者,人之神明,所以为天地万物万事之主,虽无物,未尝一息不与物应酬,故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但其感处常寂,至无而有,甚微甚深,不可测度,必极潜极退藏,庶其可见。众人心常浮动随物,祗在事上安泊,舍事如胡孙失树,无时宁息,以事实心,蔽塞天窍,何由见得此体?是以杂念纷纷,全无归泊,心源不净,一切皆浮。虽向好事,亦是意气意见,总属才质耳,与真正性命,生几感通流行,了无相干,安得为学!

自人生而静以上,至日用见前浑成一片,无分天人。

《坤》者《乾》之用,不《坤》则非《乾》,故用九贵“无首”。《坤》初恶“坚冰”,夫资生之后,形分神发,类诱知开,阳亢阴凝,随才各异,不能皆顺《乾》为用,於是必有保合太和之功。盖《坤》在人是意,意动处必有物,物必有类,朋类相引,意便有着重处,便是阴凝。是“坚冰”亦是有首。失却《乾》阳本色,所谓先迷失道也。所以圣人於意动微处,谨“履霜”之渐,收敛精神,时时退藏斋戒,务以一阳为主,消蚀意中一点阴凝习气。丧类从《乾》,使合中和,所谓后顺得常也。到德不孤;不疑所行,方是“黄裳元吉”。

尧、舜兢业,文王小心,孔子一切有所不敢,不如此则非《乾》。《乾》所谓以诚敬存之也,故学者先须识得乾元本体,方有头脑。盖《坤》以乾元为主,元是生理,须时时有天地变化草木蕃意思,以此意自存,始不失乾元太始气象。故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夫不习即不学不虑,是自然的。如耳聪目明,手持足行,孩提啼笑爱敬,何尝习来?自与天地变化,同其妙用。若待一一习得,能做几多事业?动手便滞,只区区形局中一物而已。故说敬必如明道所云:“勿忘勿助,未尝致纤毫之力”,方是合本体功夫,不似后儒拘滞於形局也。

诚意功夫,只好恶不自欺其知耳。要不自欺其知,依旧在知上讨分晓,故曰“必慎其独”。独是知体灵然不昧处,虽绝无声臭,然是非一些瞒他不得,自寂然自照,不与物对,故谓之独。须此处奉为严君,一好一恶皆敬依着他,方是慎。

小人一节,或云自欺之蔽。不然,此正见他不受欺,人欺蔽他不得,所以可畏,不容不慎。盖此中全是天命至精,人为一毫汙染不上,纵如何欺蔽,必要出头。缘他从天得来,纯清绝点,万古独真,谁欺得他?如别教有云,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消,要穿出身外。何以故?金刚不与身中杂秽同止,故所以小人见君子,便厌然欲掩其不善,便肺肝如见。此厌此见,岂小人所欲?正是他实有此件在中,务穿过诸不善欺瞒处,由不得小人,必要形将出来,决不肯与不善共住,故谓之诚。诚则必形,所以至严可畏,意从此动,方谓之诚意,故君子必慎其独。若是由人欺蔽得,何严之有?

或谓:“致良知於事事物物,就用说知止,就是心止处,说似有不同。”曰:“体用原是一心,物我皆同此止,未有心止物不得所止,亦未有物得所止心不止者。如处事一有不当,则人情不安,是物失所止,自心亦便有悔吝不安处,是吾心亦失所止。须一一停当合天则,人己俱安,各得所止,方谓之止,非谓我一人能独止也。此正是致良知於事事物物也。致良知於事事物物,即所谓知止也,故知止致知是一箇功夫。”

平天下“平”字最妙,深味之,令人当下恬然,有与天地万物同止其所气象。一道清冷,万古常寂,学者须见此气象,格致诚正与修齐治,皆行所无事,不作颇僻,不落有所,人人孝弟慈,便人人定静安,浪静风恬,廓然无事,总一箇至善境界,所谓安汝止也,何等太平!盖古之帝王,起手皆是平的意思,故结果还他一箇天下平。后世不然,多属意气,意见、造作功能,自己心浪未平,安能使人心太平?古人平的气象,未梦见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不知之知是所知,因感而有,用之发也。是知之知是能知,不因感有,常知而常无知,体之微也。此体是古今天地人物之灵根,於穆中一点必不能自己之命脉。夫子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全是发明此件。圣门学者,惟颜子在能知上用功,终日如愚,直要莹彻心源,透根安立。其余多在所知上用力,子贡所谓“文章可闻”,皆是所知,惟“性与天道不可闻”者,始是知体。

同类推荐
  •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角山记

    龙角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楼炭经

    大楼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慧珠阁诗

    慧珠阁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曲话

    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抗日之暗杀战神

    抗日之暗杀战神

    一段特殊的峥嵘岁月,一个少年从懵懂蜕变为传奇的故事。阿灵,一个从小偷鸡摸狗、偷看寡妇洗澡的少年,且看他如何从顽主,蜕变成真正的战士,杀敌寇灭恶霸,成为一代暗杀战神!倭国的女子,地主的女儿......皆对阿灵倾心,儿女情长,却始终无法融化他为国为民的决心!
  • 龙破九天

    龙破九天

    宇宙洪荒无尽岁月孕育出很多代文明纪元,赤洺文明、岚楚文明、枯栩文明等,然而都是在一夜之间,所有的文明纪元轰然破碎,湮灭于世。不是天灾,不是浩劫,而是人祸与阴谋!一个来自上位面亘古关于这个宇宙生命之初的秘辛。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抔黄土。七千年后早已落没的地球上,一名少年不甘平庸,身具融合血脉,异色双瞳,只身闯荡、突破桎梏、创造历史,踏上与天地人斗争的征途。风采异族、大千世界、苍茫宇宙、万物之源;眼目所见尽皆浮沉,时空的尽头,又有着怎样的神秘;人类之上,宇宙之巅,又有着怎样逆天的传奇看林炎,如何屠灭异族、绞杀蛮兽、横行银河、执镰刑天、勘破轮回,逆转时空,成就无上之上的传奇。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绿林老大

    绿林老大

    这个威风凛凛的大汉一见了王重翻身便拜,口中叫道:“哥哥,请收我上山。”……
  • 末尊破苍

    末尊破苍

    一个与地球文明无异的异界人们被病毒感染,整个异界走向灭亡!一个知道片段未来的少年身居深山避过感染,而他该如何选择?如何生存?如何强大?
  •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为了帮助老年人消除负面心理,更好地享受快乐的晚年生活,我们特意编写了《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这本书。书中对老年人在情绪保健、心理问题、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婚姻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指导,以帮助老年人从心理上尽快走出这些问题的困扰。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读物。这本书会让我们更了解父母之需,更懂得与父母和谐相处。 愿我们的老爸老妈享受到充实、快乐、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 老婆,我们复婚吧!

    老婆,我们复婚吧!

    在童音的眼里,连靳除了那张脸之外,一无是处!嘴巴贱,招蜂引蝶,就是一个人见人恨的花花公子!在连靳的眼里,童音除了那张脸之外,一无是处!爱乱想,口是心非,就是一个让人厌烦的疯婆子!他们互相厌恶对方,但他们却又是夫妻,共同拥有着一个三岁的女儿!★“我受够了!我们离婚!”两个人爽快的签了离婚协议,从此是路人。他被女人追,她到处黑他,她被男人追,他到处搞破坏,童音怒了,“准你到处留情,就不准我找男人?连靳你够了,你也只不过是前度,ex懂不懂?!”连靳笑了,“怎么了?怎么?我怎么了?我就不准你勾三搭四怎么了?”童音真想一刀劈死这不要脸的男人!“老婆,我们复婚吧!”“你丫的给我滚远一点!”
  • 侠女奇缘(上)

    侠女奇缘(上)

    侠义公案小说之所以在我国长期流传不衰,深受各界阶层人士欢迎,主要是因为侠义公案小说中塑造的名臣官吏多以正直廉洁的形象出现,他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豪,体恤百姓,不少人还被作者予以神化,成了“超人”;而侠客义士形象贴近民众,他们劫富济贫,铲除贪官污吏,成了正义的化身,是广大民众心目中的救星,是社会安定太平的希望所在。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
  • 谢谢你的温柔

    谢谢你的温柔

    在这里,没有炫彩的言语,只有最真实的感触,世界的常态不是你爱我,我也爱着你,而是我爱你,你却爱着另一个人。《谢谢你的温柔》就是我们遥不可及的单恋,就是每一个人所经历过的楚楚可怜而又无法忘怀的记忆,时光在漂流,再久长,可我们内心的最远方,永远伫立着,那个我们所念过爱过的人。可以忘掉他的决绝,可以忘掉他最后一次转身离开的背影,可是他的温柔永远忘不掉......
  • 三阴阳

    三阴阳

    本书以三阴阳出世到发迹到露出原形为线索,勾勒出一位貌似忠厚却工于心计、拨弄是非、阴险自私、损人又害己的人物形象。作者以锐利的笔锋揭穿了一个个变术,剥离去层层外衣,露出了一个鲜活的怪胎。同时,描写了县县办师范时期一位被乱点鸳鸯谱点到学校任主要领导的乡镇干部楚里的所作所为,把一所学校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以至不可收拾。客观上为三阴阳、江东京等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气候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