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15400000096

第96章

案史通原文续成十志下云:“会董卓作乱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逸。及在许都,明本无“及”字,此从通释。杨彪颇存注记,至于名贤君子,自永初以下阙续。魏黄初中,唯着先贤表,故汉记残缺,至晋无成。”所谓董卓作乱西迁者,谓初平元年三月卓挟献帝迁都长安时也。隋书牛弘传云:“孝献徙都,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所载而西,裁七十余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经籍志序所言董卓之乱云云,即本于此,惟改西京为两京,非是。蔡邕所着汉记之散逸,盖由于此。邕本传云:“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志,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案初平三年五月,兴平二年三月、十一月,皆有李傕之乱。董卓传言傕、汜共追乘舆,大战弘农东涧,董承、杨奉军败,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事在兴平二年十一月。据献帝纪。此迁都长安后图书之又一厄也。蔡邕所着,或散于此时,亦未可知。史通所言,与后汉书年月不同,情状亦异。知几盖别有所本,今亦莫详其孰是,要之皆在建安以前耳。邕及杨彪所着,知几似皆未见其书,故并不言篇数,与叙班固、刘珍等异。然灵帝纪即邕所作,而隋志云:“东观汉记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记注至灵帝。”则灵纪尚存,邕所奏上十志之章,刘昭律历志注载其全篇,不遗一字。在本志末。邕虽有“分别首目,并书章左”之言,实未录其篇目。而章怀注邕传节录其文,末忽多出“有律历志第一、礼志第二、乐志第三、郊祀志第四、天文志第五、车服志第六”二十九字,王先谦以为乃章怀就当时所有者言之,非邕书辞,是也。见集解卷六十下校补。知几与章怀同时,不应所见本有异。然则邕所作纪志,并未全亡,当时虽为王允所恶,未见录以继后史,而隋、唐之际,则其残篇已编入汉记矣。今聚珍本有灵帝纪及律历志、礼志、乐志、郊祀志、车服志,独天文志全阙耳。杨彪所注记,知几未言其有所亡佚。北堂书钞卷三十四引有东观汉记袁绍传原无“传”字,凡二条:一条言“宾客所归,倾心折节”,一条言“士无贫贱,与之抗礼”。今本无绍传。及今本王允、孔融、蔡邕等传,必出彪手无疑。知几不容不见,而竟不言其篇数,盖与蔡邕残稿,即在刘珍等所撰百十有四篇之内,知几虽未暇检点,然亦知中有邕、彪之作,故补叙之于后,读者勿以辞害意可也。又案:蔡邕奏上十志章续汉律历志注引作蔡邕戍边上章。云:“臣自在布衣,常以为汉书十志下尽王莽,而世祖以来,惟有纪传,无续志者。不在其位,非外吏庶人所得擅述。天诱其衷,得备着作郎,建言十志皆当撰录。遂与议郎张华等分受之,难者皆以付臣。先治律历,以筹算为本,天文为验。郎中刘洪密于用算,故臣表上洪与共参思图牒,寻绎度数。”则与邕同撰志者,刘洪之外尚有议郎张华,此亦提要所未知者。华即邕本传所言与邕及杨赐、马日磾、单飏同被召入崇德殿,使中常侍就问灾异者也。

其称东观者,后汉书注引洛阳宫殿名云:“南宫有东观。”范书窦章传云:“永初中,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盖东汉初,着述在兰台,至章和以后,图籍盛于东观,修史者皆在是焉,故以名书。

案后汉书安帝纪云:“永初四年二月乙亥,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注引洛阳宫殿名曰:“南宫有东观。”提要于出处不详,故复引焉。元河南志卷二引陆机洛阳记曰:“东观在南宫,高阁十二间。”广弘明集卷三阮孝绪七录序曰:“哀帝使歆嗣其前业,歆遂总括群篇,奏其七略。及后汉兰台,犹为书部。言后汉于兰台校定群书,犹依七略之部分也。又于东观及仁寿闼撰集新记。”隋志序略同。史通史官建置篇云:“汉氏中兴,明帝以班固为兰台令史,诏撰光武本纪及诸列传、载记。又杨子山为郡上计吏,献所作哀牢传,为帝所异,征诣兰台。见后汉书杨终传。斯则兰台之职者,盖当时着述之所也。自章和以后,图籍盛于东观,凡撰汉记,相继在乎其中,而都谓着作,竟无他称。”提要之言,全本史通。

隋志称书凡一百四十三卷,而新、旧唐志则云一百二十六卷,又录一卷,盖唐时已有阙佚。隋志又称是书起光武,讫灵帝。今考列传之文间纪及献帝时事,盖杨彪所补也。

案新唐志着录此书固云“一百二十六卷,又录一卷”。然旧唐志实作一百二十七卷,此虽仅于目录有不入卷数与入卷数之分,其书并无异同。但提要竟混称新、旧志,不加分别,则非也。刘知几史通作于中宗神龙时,自叙云:“今上即位,敕撰则天大圣皇后实录,退而私撰史通。”考晁志卷六则天实录撰于神龙二年。所见汉记尚为一百二十四篇,不云有所阙佚,仅除目录不数耳。旧唐志钞自开元九年以后毋煚所作之古今书录,见志序。相去不过十余年,而此书竟佚去十六卷者,盖煚但据集贤书院官本着录,其实民间所藏,固不仅如此也。唐末日人藤原佐世当唐昭宗时。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云:“东观汉记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讫灵帝,长水校尉刘珍等撰。右隋书经籍志所载数也。而件汉记,姚振宗隋志考证卷十一云:“而件犹华言此件、前件。”案此用古训,而,如也。吉备大臣所将来也。其目录注云此书凡二本,一本百二十七卷,与集贤院见在书合。一本百四十一卷,与见书不合。又得零落四卷,又与两本目录不合。真备在唐国多处营求,竟不得其具本,故且随写得如件,今本朝见在书百四十二卷。”考之续日本纪,日本史臣菅野道真等撰。吉备其姓,真备者其名,续纪卷十六云:“圣武天皇天平十八年冬十月丁卯,从四位下下道朝臣真备赐姓吉备朝臣。”于彼国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三年十一月为入唐副使,见续纪卷十八。实唐玄宗之天宝十载也。其至长安当在次年。及天平胜宝六年正月,真备自唐归国,船着益久岛,见续纪卷十九。则为唐之天宝十三载矣。集贤院为天子藏书之处,唐六典卷九云:“集贤所写,皆御本也。”是也。真备既得见其书而亲检之,而其本仅百二十七卷,可见已散佚不全。毋煚古今书录之所载,即是此本矣。真备多处营求,而得百四十一卷之本,必系民间之所藏,宜其不着录于两唐志也。至所得零落四卷,当是别一残本,与两本皆不同。真备访得之后,以与两本互校,删除复重,多出佚文一卷。故佐世言其国现在书为百四十二卷耳。其书视隋志卷数所阙无几,且已溢出集贤院本之外,而真备犹复多处营求,岂必欲其一卷不阙耶?抑偶闻汉记残缺之言,误以为隋志所载亦非完本耶?不知史通所谓残缺者,谓蔡邕所着散逸不全,杨彪亦未能尽补,故憾其残缺无成,非谓魏、晋以后有所亡失也。此将于何处求之乎?日本所得此书,远过于唐中秘所藏,可谓艺林之星凤。然彼国所有中国古籍,今已先后并出,而不闻有此书,则其亡也亦已久矣。考皇宋事实类苑卷四十三引杨文公谈苑云:“景德三年予知银台进奏司,有日本僧入贡,遂召问之。僧不通华语,命以牍对,云身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又云:“书有史记、汉书、文选、五经、论语、孝经、尔雅、醉乡日月、御览、玉篇、蒋鲂歌、老列子、神仙传、朝野佥载、白集六帖、初学记,本国有国史秘府略、日本记、文馆词林、此非彼国人所撰,寂照误也。混元录等书,释氏论及疏抄传集之类,多至不可胜数。”按寂照所对,虽不足以尽彼国储藏之全,然既举及醉乡日月、朝野佥载诸短书,使东观汉记而在,宁肯置之不言?以此推之,则真备之所营求,佐世之所着录者,盖早已不存矣。此前人所未知,故不惜详考之如此。

晋时以此书与史记、汉书为三史,人多习之。故六朝及唐初人隶事释书,类多征引。自唐章怀太子集诸儒注范书,盛行于代,此书遂微。

案魏、晋之间以此书与史、汉为三史者,以诸家后汉书未出,三史之名始见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孙权之语,其时谢承书恐尚未成。或出而不为人重耳。及宋范晔书出,能集诸家之成,梁代韦阐即有后汉音,隋志云:“梁有韦阐后汉音二卷,亡。”阐见梁书韦叡传。虽不详为何家,以意推之,必范书也。剡令刘昭遂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书,世称博悉。见梁书文学传。昭,天监中人也。北魏刘芳亦撰范晔后汉书音一卷,见魏书卷五十五本传及隋唐志。芳以其父与于刘义宣之难奔魏,事在宋孝武帝孝建元年,而卒于魏世宗宣武帝延昌二年,即梁武之天监十二年也。二人固未尝相见,而其着书,先后同时。可见范晔之书已盛行于世,故为南北学者所重视。夫书无音注,则不便于诵习,诸家后汉史,自范晔书外,不闻有音注。惟梁人王规尝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见梁书本传。其体盖与刘昭同。司马彪之才,实不如蔚宗,规所以不惜殚力以注之者,以范书无志,究不得为全书也。及宣卿注范书纪传,取绍统之志以补之,斟酌尽善,其博悉盖亦非规所及,故能后来居上,规书遂因之以亡。隋志云:“梁有王韶后汉林二百卷,亡。”姚振宗疑即王规续汉书注,讹“规”为“韶”,盖是也。自刘昭以后,陈有宗道先生臧竞范汉音训,隋有萧该范汉音。皆三卷,见隋唐志。盖昭既为范书作注,遂大行于世,为学子所必读,故竞等为作音训,以便讽诵。东观汉记以下诸家,由是渐微,然仍存于世。两唐志可考。诸书引用不绝者,类事之家,以供渔猎;注书之人,用征出典耳。至于考史,必据范书。史通所谓世言汉中兴史者唯袁、范二家,是矣。谢启昆小学考卷四十九据隋志录刘芳以下后汉书音而论之曰:“隋、唐之间诸家后汉书俱在,而攻治后汉作音注者,皆据范书,是当日范书,已高出诸家,诸家渐就湮没,非无故矣。”斯诚笃论,然则范书之盛行,何必待至章怀之作注也哉?章怀之注成,独能令人弃刘昭注不读,而竞习东宫睿制之书耳。至于东观汉记及诸家后汉书,其不行固已甚久,若其遂至亡佚,则当在唐天宝以后至五代之间,于章怀无与焉。提要谓六朝、唐初人多征引汉记,自章怀注范书,而此书遂微,今考徐坚初学记成于开元十五年,详初学记本条下。其书裁三十卷,而引东观汉记至百有八条,又引东观记者二条。唐人刘赓者,不知何时人,作稽瑞一卷,其自叙曰:“方今元日朝会,上公上寿已,文部尚书奏天下瑞凡四。”案新唐书百官志云:“天宝十一载改吏部为文部,至德二载复旧。”则赓亦玄宗时人也。其书当作于十二载至十四载之间,书仅寥寥数十叶,而引东观汉记至十有四条,章怀注献于仪凤元年十二月,见旧唐书高宗纪。至是行于天下,近者五十年,谓至开元十五年。远者七十余年矣。谓至天宝十二载。二人着书,征引汉记之多犹如此,然则何尝因章怀之力而使之日及于微哉?提要之言,真臆说也。

北宋时尚有残本四十三卷,赵希弁读书附志、邵博闻见后录,并称其乃高丽所献,盖已罕得。南宋中兴书目则止存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冯异、祭遵、景丹、盖延九传,共八卷,有蜀中刊本流传,而错误不可读。上蔡任文源始以秘阁本雠校,罗愿为序行之,刻版于江夏。又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所见本,卷第凡十二,而阙第七、第八二卷。卷数虽似稍多,而核其列传之数,亦止九篇,则固无异于书目所载也。自元以来,此书已佚,永乐大典于邓、吴、贾、耿诸韵中并无汉记一语,则所谓九篇者,明初即已不存矣。

同类推荐
  • 教童子法

    教童子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斯同先生传

    万斯同先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樵云独唱

    樵云独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航船

    夜航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Barrack-Room Ballads

    Barrack-Room Ball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世妖皇

    霸世妖皇

    命魂饕餮,吞天纳地;命魂阴烛,可控阴阳;命魂朱雀,威能煮海焚天!罗煌的命魂却不同,它有个怪异属性——吞噬!战斗中只要敌人敢祭出命魂,只有被吞噬的份!凭借如此霸道绝伦的特性,罗煌如彗星般崛起,且看他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至尊霸世妖皇……
  • 霸气宝宝:妈咪很抢手(全本)

    霸气宝宝:妈咪很抢手(全本)

    东方昊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商场上所向披靡,在情场中无往不胜,从来没有人敢得罪的他,居然也有会收到一封挑战书的一天。而不怕死胆敢挑战他的,居然是一个才五岁的小鬼。“东方昊,不许你和我抢妈咪!否则,我让你没好果子吃!”人小鬼大的小家伙,恶狠狠地威胁。东方昊一头雾水,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小鬼的妈咪是谁!“不过,在单挑之前,帐还是要算的!”小鬼叉腰,眨巴和他一样蔚蓝色的眼睛,大方地说道,“生产费,营养费,奶粉费,尿布费,教育费……抚养费总共是一百七十三万乘以二,三百四十六万,你干脆大方点,给我三百五十万好了!”要抚养费?他怎么不记得什么时候有了儿子?所以,他不仅被一个小鬼挑战,还被敲诈了?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不过,他偏偏起了兴趣。他倒要看看,小鬼不许他抢的女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只是,为什么他看着那个女人,觉得眼熟极了?
  • 现代奇门遁甲

    现代奇门遁甲

    李玄一次在无意中用一元钱买了一本旧书,结果这本名叫《星经》的旧书让他走上了修真之路,还学会了奇门遁甲中的阵法……这让他以后的日子更加精彩……
  • 时空流犯

    时空流犯

    历史从来不会出错,既是你不出现,总会有人会。“很荣幸,撒克先生!这是您第十次企图谋杀我。”说话的是个名叫杜恩的年轻小伙儿,长相中庸,完全看不出任何的闪光点的那种。他一脸平静。“呸!叛徒!”撒克凶神般的眼神,愤怒不止。“很好!从住所的爆炸到监狱门口的暗杀。我真是太受你们欢迎了。”“东方小子!甘愿被异族奴役,早晚要你命!”
  • 木槿开在你我之间:情愫

    木槿开在你我之间:情愫

    她痴迷与《甄嬛传》中的华妃,意外的真正进入了清宫生活,她会不会像小说电视剧那样呢?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殇痛》

    《殇痛》

    我以为我忘了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你还是会有熟悉的感觉你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也不信曾经的天长地久,也抵不过一句好聚好散
  • 虎胆神偷

    虎胆神偷

    少年身具圣盗神偷传承,偷偷香,窃窃玉,本想平平凡凡过一生,无奈现实苦逼人,只能硬着头皮,周旋于各色美女之间。不亦乐乎
  • 火的随想录

    火的随想录

    心的世界、未知的探索、烦恼、成长、我们的方向、随性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