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11700000040

第40章

这就是用芒绳突然将牛鼻子穿上了,如果它还不驯服的话,就用鞭子狠狠地抽。大家可以想像,这么一头顽劣的牛,突然将鼻了穿上,它能服从你吗?这是不可能的,它肯定会抗争的。牛的这种劣性肯定是难以调制的,还是由牧牛童尽力地拉着,尽全力与野性难调的牛抗衡。

比喻初学的人、初修行的人,一种妄念难除,俗习难改。在这种情况下,或是自己痛下决心,或是挨教师的鞭子,必须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他。这个时候必须强行地克制他,去管制他。这个时候还必须是严格的,要强行地克制才行。

第三首《受制》:

渐调渐伏自奔驰,渡水牵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那头野牛慢慢地开始驯服了,这是一个渐调、渐伏的过程。这个时候牛也没有办法,只有被山童牵着在山边上、溪水边,你牵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只有到处跟随。这就说明这头牛已不再反抗挣扎,不再狂奔乱跑了。你看,牧童仍不敢有所松懈,他手里的绳子稍稍放松一点都不敢,要牵得紧紧的。”牧童终日自忘疲”。没有办法,尽管很疲劳,但还是不敢放松,因为它的野性还没改过来呀!

比喻有的人本来犯了错误,通过强制性的教育,他的错误是改了,可一旦放松,他的毛病又复发了。学习修养本身是一个很深的功夫。有时候,人的一些恶习、劣根性、野性、妄念是有些收敛了,但此时的教育还不能放松,弄不好他就燥动不安。这个时候虽然燥动平伏了些,但容易反弹。我们再来看看第四首。

第六部分为道与牧牛之牧牛图颂(2)

第四首《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这里的“日久功深始转头”,说明自己也下了功夫,也通过了多种方式来管制它,这种功夫很深,是慢慢地有好转了。”颠狂心力渐调柔”,牛的野性和“我”的调教方法都渐渐变得柔了,这就不简单了。”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虽然它被调得柔顺了,但是山童还是不能完全相信它,这个绳子还是要牵着,系着。

这里的“转头”指的是回头是岸,我认为这牛的本性应该是柔顺的、善良的,只是因为长期没有调教,随它这么野性惯了,无拘无束中放任身心。结果怎样?那就是野性、狂心都有了。那么现在通过制服,通过用芒绳穿鼻子,然后还天天拉着、牵着,随着功夫的加深,它慢慢地也变柔顺了,好像是本性的一种回归。虽然它的本性有一种回归,山童还是不敢相信它。

比喻求学、自学和修行也是一种回归。”人之初,性本善”,但以后染上了些不良的习气,有了许多的杂念与妄念,离原来的本性越来越远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启蒙教育,甚至于一种强制性的教育,通过种种手段以后,回头了,原来那个本善又回来了。但是这个时候只是刚开始往回走呀!你还不能认为他真的回头了。真的是大踏步往回走吗?这就不一定了。他真的弃恶从善了吗?真的是“浪子回头”了吗?还不能完全地相信他,教育还要加紧,他的自我修养也还要加紧。我们再看第五首。

第五首《驯伏》:

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牧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这里就有意思了,你们看,“绿杨荫下古溪边”,这时牛已经习惯了这种新的环境了,在绿杨的树荫下,在古溪的旁边,来来去去都很自然。一旦到了太阳下山了,碧云芳草,夕阳西下,多么美妙的情景中,这个牧童与牛一起回去。不像以前了,以前要牵着,这里已不用再牵了,而是牧童在前头走,牛在后面跟着。你看已是一种进步,而且已经进步不小了。

比喻求学、自学和修行的人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而且可以讲他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该怎么去修养自己了,已经到了一种很自觉的程度,有了自觉性,来去也自由了,这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后面一句“不须牵”,不需要牵就能跟在后面往回走,这样慢慢就得到一种自在了。

第六首《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看,这又上一层了,此时的牛经过制伏、驯服的阶段后,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了。与牧童的关系已经达到无挂无碍的境界,已到了随心所欲但不超出规矩,有方有圆。以前牧童老是惦记着它,现在是你睡你的觉,我吹我的升平曲,二者都无拘无束。

比喻求学、自学、修行的人浮燥的心态完全克服了,能安心专一地学习、治学,已经到了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了。

第七首《任运》: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你们看,这里牛醒了人睡了,与上面的牛睡人醒是不同的。上面是牛在睡人在那里吹曲,吹曲吹困了的时候就睡着了;而这时牛又醒了,这是一种多美的情境呀!他们在春波的夕照中享受那种绿茸茸的芳草。这时的牛饿了就去吃,渴了就去喝水,再也不用人去过问了,它自己随心所欲。这时得道了,完全不用山童去管它了,它自己管自己了,任运自如了。这时的牛与人都领略了大自然的美,都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人与牛和谐相处,人、牛与自然也和谐相处了。当然此时的人与牛是不是为芒绳所系呢?没有。不为芒绳所系,这二者之间都是心心相系,这里别看牧童在睡,但他不是在家里睡,还不敢完全离开牛呀!还是在野外睡呀!

比喻求学、治学和修行的人已经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种境界的人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已经得到了一种得道的享受。

第六部分为道与牧牛之牧牛图颂(3)

第八首《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牧童与牛之间,以前那种制服与被制服、牵与被牵、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已经完全没有了。不是改变了,而是完全没了。黑牛变成了白牛,并与白云、明月溶为一体了,完全回到了大自然之中了。诗中五个“白”字,说明人、牛已与自然浑然一色了。

比喻求学、治学、修养的人这时已经有了一颗纯净明洁的心境。白牛、明月、白云三者都是白的,这时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啊!这种“明”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智慧、从内心发出来的,已经得道了。再也分不开自己是学者还是教育者,分不出牛是被牵者还是牵制者。现在都平等了,已经平等到哪个程度呢?平等到“人自无心牛亦同”。人不像以前老惦记着,老是不放心;而牛也不需要惦记,他们从芒绳相系到心心相系,再到心的系念都没有了,完全平等了,与白云、与明月溶为一体了。

第九首《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牛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牛不见了,为什么呢?“牛儿无处牧童闲”。你看,一种无牛的景象(无相)。牧童独自观照自己。这首诗题为《独照》,照谁呢?就是独照自己。他发现牛相是没有了,可“我”相还有啊!以前看牛是那么狰狞,那么野性十足,因此老是对它不放心,而且用绳子将它牵着。因为那时有牛相哪!它是头野牛,后来慢慢地变为乖牛,再变成一头“白牛”,再变成朋友。那时还有牛相,但现在连牛相都没有了,它已经溶入大自然了,他自己认为这牛已对他无心了,因为他们平等了,牛相没有了。但独自一观照自己,发现“我”相还有啊,发现“归来犹有一重关”,还有一重关没有突破。

到了这一步就有意思了,比喻人求学、治学、修行时学问做好了,可回头一看,唉呀!我做人怎么样呢?我自身的修养怎么样呢?我的境界应该是同步的呀,而且学问越高,那么做人的要求也就越高越难呀!“为道”就是独自观照。

第十首《双泯》:

人牛不见杳地踪,明月光含万像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这里已是无牛相,无我相了,而且也无万物相了,四大皆空了,已达到了人我偕忘,无我无物的理想境界。这个时候只有明月光照别无他物,万像全空了。这个时候,自身的智慧之光已与自然界的光华溶为一色,相映生辉了。你们看这种意境,如果不是用无我相、无牛相来解释,我想还真不好理解,这样一解释,我认为太妙了。”人牛不见杳无踪”,这就是人相、牛相都放下了。你看诗中有明月、野花、芳草,这都是自然的,他们那里去了呢?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就是人与牛都回到了自然中间。

我们求学、治学、修行,学来学去,到最后学了什么东西?你研究来研究去,研究到了什么东西?不还是大自然吗?你学的、研究的还是大自然,还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今天讲的牧牛图,讲了寻牛、牧牛、忘牛。开始是去寻找牛,找到后就开始牧牛。这个牧的过程很艰难。就像我们自己要回头来看一看,我们自己即是牛,自己还要做自己的牧童,我们目前还要将自己鼻子上的绳子拴得牢牢的,但是千万别将绳子老是交给他人,还是自己牵着吧!我何时该紧我就紧一点,何时该松我就松一点。早上大好时光,我紧一点。早一点起床,起来洒扫庭院,迎接日出。

第六部分为道与牧牛之牧牛图颂(4)

据说曾国藩的祖父一生游手好闲,到36岁的时候还是不务正业。有一天,他骑着马到很远的地方去玩,正与朋友一起喝酒时,他的一位远房亲戚正好遇上。他请这位亲戚入席,但是这位亲戚一看反而火冒三丈,将桌子掀翻,对他一顿大骂。这么一骂把他骂醒了。他才发现,哦,我现在才认识到自我了。于是他回家不骑马了,而是牵着马回家。从第二天早上起,他就真正修行了,开始堂堂正正地做人了。他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庭院。他认为以前是太阳升起三丈高,我还在睡懒觉,他想他对不住太阳。现在他就趁太阳未出来之前,将家里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门打开,迎接太阳的升起。一天有了美好的开始,这一天也一定是勤勤恳恳的一天,心情舒畅的一天,也一定成功和有获得的一天。如果天天有这样的开头,那么他的一生也一定很充实,一定很辉煌。

后来,洒扫庭院成为了曾氏家族世世代代的家训。从他手上传到曾国藩,从曾国藩一直传到现在。现在,他们曾氏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在曾氏子孙中有许多科学家、学者、教授,人才辈出,但无论是海内还是海外,无论是什么身份,一直都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家训——洒扫庭院,迎接日出。

我们好学、为道,不但自己做牛,也要做牧童;这个拴鼻子的芒绳不是让别人牵着,而是自己牵着。当松则松,当紧则紧,这是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呢?那就是自我把握。那么,到了忘牛阶段,人牛偕忘,这是很高的一个境界。如我们现在的阶段不能忘,一忘就完了。我们应随缘而忘。

我们今天所讲的题目。我想了好久,牧牛图有好几种,但我认为只有寻牛、牧牛与忘牛与这十首诗,最能体现老子“为道”这个大的主题,我们也可以从这里面得出一个结论,什么叫做道,什么叫为道。

有智慧的人,他会自己管理自己,他绝对不会将芒绳交给他人,他用自己的智慧来观照自己,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在为道,“为道”没有智慧是不行的。自知者明,明就是智慧之光。我认为寻牛、牧牛、忘牛的过程,就是一种在智慧中为道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跨越的过程。

附:廓庵禅师《牧牛图颂》:

(一)寻牛

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婵吟。

(二)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芒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撩天鼻孔怎藏他。

(三)见牛

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四)得牛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绕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五)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六)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十)人廛重手

露胸跌足人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第六部分为道“三见”之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只是山、不是山、还是山,这是禅宗的三种境界。原句是,第一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三句话中的“见”和“山”“水”是同本;而“只是”、“不是”、“还是”则是异象。下面就分别讲一下。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里的“见”是指观察,不仅仅是用眼去观察,同时用眼、耳、鼻、舌、身,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触。用手去摸,看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热的还是凉的,这也是观察。这种直觉观察,就是“见”的直接的意思。那么,这个“山”和“水”也是一种代表,它代表了物质世界的所有万事万物。

同类推荐
  • 登游齐山

    登游齐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壶野史

    玉壶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犊子经

    佛说犊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怪篇

    奇怪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肠词

    断肠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忘记过去才可以活在当下;敞开心扉,接受当下的一切;放下包袱,轻松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现在这一时刻;学会珍惜,善待当下人和当下事等。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送朴处士归新罗

    送朴处士归新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桐花若莞戏君王

    穿越之桐花若莞戏君王

    她和她,一个冷清如冰,一个调皮似火。他和他,一个高贵如谪,一个邪魅似冰。究其结果,他终于遇到了她,他终于放不下她。且看如何守护,如何相拥谈笑看天下!
  • 冥神逆世

    冥神逆世

    “天命冥花花未开,宿命神痣痣不显;若待花痣合为一,冥神逆世谁敢撄;四海八荒冥火现,焚尽寰宇掌苍穹。”看一代冥神如何破开尘封无尽岁月的记忆,再次崛起,逆乱苍穹,帝临九重天。
  • 六道争霸

    六道争霸

    神器全,天道换,众生灭,轮回生。聂天被天帝所害,被修儿所救,再世重生。与天帝斗,与魔帝斗。究竟谁对谁错,谁是谁非。
  • 读历史悟人生

    读历史悟人生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群星闪耀,博大精深,其中每一个时代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指明航向。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选取了一些对我们现代人仍有指导作用的鲜活史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好的东西,古人如此,今人可亦然;但对于那些不成功的东西,我们则应静下心来细加分析,从中总结深思,以免重蹈覆辙!书中的历史是非、人物纵横都已经过去,但我增在不能背叛过去的同时,更应该去总结历史嬗谈兴替的内在规律,而得出人生的真谛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想要明是非,领悟昨天的精髓,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本。
  • 网王之腹黑之恋

    网王之腹黑之恋

    重生于网王世界的她迎来一段新生在这里他们相遇,没有绝对的偶然与必然冥冥之中在指引着他们腹黑女主vs腹黑不二的有爱生活
  • 女配妞逆袭吧

    女配妞逆袭吧

    知道什么叫悲催吗?宋卿以前不知道,可当她穿进了重生复仇小说世界的时候,她终于知道了。因为她运气极好的穿成男主女主男配女配男炮灰女炮灰争相报复的超级女配身上,对此宋卿只能流泪唱道,…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面对女主的疯狂报复,是心怀内疚步步退让,还是勇敢面对见招拆招,且看宋卿如何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穿越女pk重生女,想知道是怎样的结局,请在此留步,戳戳戳。
  • 韩情轶事

    韩情轶事

    一个会说故事的人,通常有很多的故事。光怪陆离,不胜枚举。然而其中,有多少是别人的故事,又有多少就是他自己的……故事or人生?我不知道,您想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