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200000007

第7章 亲不亲故乡人(一)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毛泽东对父老乡亲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经说过,他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他十分眷念一切穷苦同乡。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奋斗,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终于领导人民打下了江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他身居高位,心忧天下,仍时常惦记着家乡的亲友,思念着父老乡亲。在百忙中,他常挤出时间,给乡亲们写信问候,寄钱寄物接济他们,邀请亲友上京叙旧,了解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疾苦,体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亨二哥”邹普勋

1949年开国大典刚过,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堂表弟李轲从韶山前往北京与毛泽东见面。家宴上,二人拉起了家常,毛泽东指着桌上一碗炒鸡蛋,问道:“泽连,你晓得有个皮蛋吗?”毛泽连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三哥讲的是什么。他愣了半晌,盯着桌上的菜道:“是吃的皮蛋吗?”

毛泽东摇摇头说:“不是的,我讲的‘皮蛋’叫亨二哥,大名邹普勋,是下屋里的。”

毛泽连这才恍然大悟:三哥讲的就是邹普勋,住在南岸;南岸在主席的旧居上屋场下边,因此叫“下屋里”。邹普勋(1900—1957),乳名亨二,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人,家居南岸,一辈子务农,体弱多病。他既是毛泽东家的邻居,又是毛泽东启蒙老师邹春培的儿子,二人关系非常密切,交情甚笃。这个邹普勋,毛泽连是熟悉的,但他只知道邹普勋小名是亨二哥,却不知道邹普勋还有个外号叫“皮蛋”。

“他身体好吗?”毛泽东接着问。

“身体不好。”毛泽连如实地说。

“家庭情况怎么样?”

“也不好。”毛泽连解释说,“邹普勋是个老实人,他不会持家,不会赚钱。”

“你到北京来,他晓得吗?”毛泽东又问道。

“他不晓得。我们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告诉他。”

毛泽东夹了一筷子菜,一边吃一边充满深情地说:“下一次,要把他接来北京,我们好好叙谈叙谈,已经几十年没见过面了,叫他来住一住。”

“李轲老表,”毛泽东又对与毛泽连同去的堂表弟李轲说,“你有文化,回去替亨二哥写个报告,把他的情况向当地政府反映一下,争取替他解决一些困难。”

李轲点头答应了,毛泽东这才表示满意。

也难怪,这桌上的炒鸡蛋勾起了毛泽东的思乡之情,使他想起了儿时的伙伴、私塾里的同窗。

1901年,刚满八岁的毛泽东,从湘乡大坪唐家圫(今棠佳阁)外祖家回到韶山,就读于南岸邹春培先生门下。和毛泽东一起就读的有邹先生的儿子邹普勋等。邹普勋比毛泽东长三岁,为人老实、厚道,对毛泽东关爱有加。小时候他们常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放牛、游泳;有时一起砍柴,毛泽东还经常把多砍的柴分给邹普勋。

1949年11月28日,时值毛泽连、李轲在京期间,毛泽东写信给邹普勋:

亨二哥:

听你身体不大好,甚以为念。希望你好生保养,恢复健康。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这是毛泽东与家乡父老分别数十年之后第一封写给韶山乡亲的信。邹普勋读到毛泽东的信后,万分激动。他想不到分别几十年了,堂堂国家主席还念念不忘乡情,记得他这个普普通通的乡下人。

1950年5月,邹普勋写信向毛泽东表示感谢,同时反映家乡生产及家庭生活情况。

毛泽东接到邹普勋的信后,甚为挂念,于1950年5月15日写信给堂兄毛宇居,信中提到:“邹普勋(亨二)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时,如兄手中宽裕时,请酌为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另纸请交邹普勋为祷。”

毛泽东同时写给邹普勋的,信是这样写的:

普勋兄:

五月七日来信收到,感激你的好意。贵体渐愈,甚慰。尚望好生保养。你家里人口多少,生活困难至何种程度,你自己还能劳动否,便时尚望告我。

此祝

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五日

邹普勋捧读毛泽东这封字迹苍劲、散发着墨汁清香的亲笔信,万分感激,他为自己有这样的幸遇而欣喜,为他的父亲邹春培有这样了不起的学生而自豪。

1952年7月11日,毛泽东再次写信给邹普勋:

普勋兄:

七月一日的信收到。你的生活提高一些,甚慰,为你庆贺。

秋收以后,如你愿意来北京一游,可以偕李漱清老先生一道来京住个把月。李漱清先生去年来信来北京一次,但不知他今年尚有此种兴趣否,他的身体能出远门否?顺祝

安吉

毛泽东

七月十一日

邹普勋心里十分激动!毛泽东如此关心百姓,不忘故交,对人关怀备至,怎能不令他感慨万千!

1952年8月21日,毛泽东写信给毛宇居,信中提到:“李漱清老先生及邹普勋兄曾表示,希望来京一游。我认为可以同意,借此了解乡间情况。”并嘱咐“到京住一至两个月即还家乡”。

同年9月,邹普勋与毛泽东早年的“激进派”老师李漱清应邀起程赴京。

在武昌,他们与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张干、历史教员罗元鲲不期而遇,四人一同赴京。

9月21日,邹普勋等一行数人抵达北京。

三天后,毛泽东派机要秘书叶子龙来到邹普勋等人下榻的永安饭店,为他和张、罗、李四人每人做了一套呢子衣服,一件大衣,一双皮鞋,还给了每人50万元(旧币制)零花钱。晚上,毛泽东又委托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沙千到饭店看望他们。

9月26日,政务院派人陪同邹普勋等人游览故宫。在故宫太和殿观赏古文物时,传来了毛泽东的电话,约他们当天11时在寓所等候,拟派车来接他们去共进午餐。上午11点,邹、张等人乘车驶向新华门,而后进入丰泽园。毛泽东闻讯出门迎接,与师友们一一握手问好,请他们进客厅就座。

谈话开始时,毛泽东把李敏、李讷这些孩子喊出来,介绍说:“你们平时讲,你们老师怎么好,怎么好。这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接着诙谐地说:“我的老师,你们要喊太老师。”他的话把大家逗笑了,顿时师友之间的拘谨气氛消除了。

饭后,毛泽东陪同邹普勋等参观中南海,随后又看了电影。

邹普勋等回到饭店,毛泽东派人给每位客人送来一份礼物,盖被、褥子、布毡各一床,枕头一对,枕巾、面巾各一条,还有袜子、香肥皂、牙刷、牙膏等,一应俱全。

10月1日,这是令邹普勋难忘的日子。早餐后,警卫处长王敬先奉命前往永安饭店,接邹普勋等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观看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海陆空三军部队。随着28声礼炮的巨响,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开始了。邹普勋等人从未见过这样盛大、热烈的场面,此情此景,使他们心潮激荡,浮想联翩,不禁流下热泪。

10月4日,徐特立到饭店看望邹普勋等,并约他们吃饭。闲谈中,邹普勋说:“这次主席送给我们的礼物和零花钱,全部是从他的稿费中开支的。”大家听了,不胜感慨。

11月10日,毛泽东获知邹普勋、张干等四人将起程南归,于晚上派警卫处处长王敬先送去他与四位师友的合影照片,以及葡萄酒6瓶、朝鲜苹果36斤。

邹普勋等人结束了近两个月的游览观光和拜访,告别京华,乘车返湘。临行前,毛泽东又派人给每位送来鹿茸精1瓶,并嘱咐每次饭前20分钟服,每次20滴,每日2次,真是无微不至。

邹普勋回到韶山冲,仍旧耕田谋生,诚实劳动,勤俭度日。

1953年8月27日,毛泽东曾有一信给邹普勋。信云:

普勋兄:

前后数信,均已收到。

托件办妥,甚慰。

你的病宜静养,不宜劳作,望加注意。

致李漱清、毛宇居两位的信,烦便时转交为盼!

顺祝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信中表达了毛泽东对少年时的老同学、老朋友的亲切关怀。

1954年12月,邹普勋与韶山冲的毛泽连、谭熙春、毛锡臣共四人一起再度赴京,为毛泽东祝寿。邹普勋特地给毛泽东送去了家乡的面条和寿酒等礼物。毛泽东回送给邹普勋一套当时尚未公开发行的《毛泽东选集》,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园韶山。此时,邹普勋已于一年前去世了,毛泽东在找乡亲们叙旧时,又提到“亨二哥”,当得知邹普勋已不在人世时,他不胜惋惜。

6月26日清早,毛泽东在楠竹圫拜谒父母的墓,路过南岸私塾,在塘基上徘徊良久。当时南岸尚未修复,不能进去,毛泽东凝视片刻,依依不舍地往对面山坡上走去。

下山以后,毛泽东来到社员李文贵家,与李拉家常。邹普勋的儿子邹长卫因为口粮不足,手里拿着饭钵,来到李家想向主席“告状”,同去的还有他的哥哥邹长红。毛泽东得知他俩是邹普勋的儿子时,连忙握着他们的手,亲切地说:“你们就是皮蛋亨二哥的儿子啊!”并说:“过去我和你们父亲打过牌,他还偷过我的铜角子哩!”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松山寓所设宴招待父老乡亲。邹普勋的两个儿子邹长卫、邹长红均被请去做客。在品尝富有家乡风味的菜肴之后,兄弟俩和乡亲们一道留下来,与毛泽东合影留念。

二、少年时的朋友张有成

古人云:“苟富贵,勿相忘。”毛泽东最重感情,不忘旧谊始终惦记着曾经帮助过他的老朋友和邻里乡亲。

张有成、张四维兄弟,是毛泽东少年时的朋友,今韶山市大坪乡人。毛泽东对他们非常惦记和挂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分别已久,张有成兄弟以为毛泽东可能忘记他们了,所以迟迟没有给毛泽东写信。1951年5月,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文运昌应邀上京见面时,张有成曾试着给毛泽东写了一信,托文涧泉捎去。信中说:“毛三哥,你还记得少年时和你一起玩耍的张一哥和张四哥吗?”

记得,当然记得!毛泽东怎么会忘记乡下的“张一哥”和“张四哥”呢?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常随父亲毛顺生去唐家圫外婆文家走亲,偶遇张氏兄弟来文家干活,他们谈吐相投,感情融洽。张有成排行第一,张四维排行第四,毛泽东分别叫他们“张一哥”、“张四哥”。毛顺生对张有成的木工手艺非常赞赏,也很欣赏张四维的机灵、聪颖,凡家里有什么紧要事情,均请他们兄弟帮忙,比如制作家具、经营谷米、买卖猪牛等。并做了他俩的长期雇主。毛泽东从小胸怀远大,怜恤贫苦,对张有成、张四维家的困难深表同情,对他俩的人品和胆识倍加赞赏。因此,他们之间交往密切,感情日久弥深,结为莫逆之交。后来,毛泽东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张有成和张四维在家种田谋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正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的毛泽东,毅然参加了湖南新军,并同时邀请同学、好友张有成、张四维及其老表郭梓材等一同投军。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张有成和张四维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斗争,成为农会骨干。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张有成曾经帮助毛泽东脱险。大革命失败以后,他们天各一方,东奔西走,暌离数十年……

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忘记这两位老朋友。他向文涧泉和文运昌详细地询问了张有成和张四维的家庭生活等情况,并邀请张有成来北京叙旧。

1951年9月4日,毛泽东致信张有成及自己堂兄兼塾师毛宇居、表兄文梅清,邀请三位亲友“来京一游”。9月18日,张有成同毛宇居、文梅清从韶山出发,途经长沙,由省委统战部派人护送上京,于9月23日到达北京,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

在丰泽园菊香书屋,毛泽东握着张有成的手,亲切地说:“张一哥,好不容易把你盼来了,欢迎欢迎呀!”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往事,毛泽东不无感激地说:“那次,要不是你救了我,我都差点没命哩!”

那是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举办农民夜校,成立雪耻会,创建中共韶山第一个党支部,领导农民打土豪,斗劣绅,平粜阻禁……引起土豪劣绅的恐慌和仇视,他们多次密报反动当局,要求派兵逮捕毛泽东。7月的一天,毛泽东化装成郎中,乘坐轿子,由张有成和毛福胜等人抬轿,毛福轩护送,离开韶山冲准备去如意乡杨家庄开会。不料,途中在关公桥附近遇上了由湘潭县上七都团防局局长成胥生派来的团丁。

“喂!看见毛泽东没有?”团丁们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朝张有成等人喝问道。

张有成示意伙计们放下轿子,不慌不忙地说:“什么‘毛泽东’、‘毛泽西’,我没看见!”

团丁们半信半疑,指着轿子问道:“里面抬的什么人?”

“郎中先生。”张有成不假思索地回答。

“让我们看看!”团丁们吼道。

张有成不甘示弱,提高嗓门道:“我们家病了人,十分病到九分,得赶快抢救,你们胡缠干吗?”

此时,毛泽东在轿里泰然自若,大声说道:“我是本地的郎中,又不是见不得人的,要看就让他们看吧!”

走在后面的毛福轩担心出事,连忙走到前面对团丁们哄道:“郎中就是郎中,有什么好看的,别啰唆!救人要紧,我们走!”

团丁们见轿里郎中泰然自若,又见轿夫们救人甚急,连说:“滚,快滚!”

于是,“轿夫”们抬起轿子匆忙离开关公桥,直奔如意乡杨家庄。团丁们随即一窝蜂地朝上屋场扑去。无疑,他们扑了个空。

回忆起这段往事,毛泽东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京期间,张有成受到毛泽东特别礼遇。这天晚上,毛泽东在家里设宴招待家乡来的三位客人。饭前,他将女儿李敏、李讷叫到跟前,向三位兄长作了介绍。晚宴上,毛泽东知道张有成爱喝酒,特地置酒招待三位亲友,并与他们一起举杯共饮。

张有成等人在京住了一个多月时间,他们游览了京华名胜。在中南海含和堂前,毛泽东与三位亲友合影留念。张有成身着青布棉衣棉裤,脚着布鞋,头戴便帽,站在毛泽东的左边,毛宇居和文梅清站在毛泽东的右边,他们的脸上流露出喜悦之情。毛泽东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和亲友们并排站着,气氛显得格外融洽。摄影师按下了快门,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张有成从北京回到家乡后,常给毛泽东汇报乡间情况。1952年夏,韶山和湘乡大坪一带因前年粮食歉收而缺粮,当地政府提出禁止酿酒。张有成为人豪爽好饮,因而对禁酒有些不满,于是,他提笔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反映乡下缺粮禁酒及猪价低贱等情况。

同年7月,毛泽东亲笔复信张有成:

有成兄:

前后来信都收到了,谢谢你。你于阴历五月初一给我的信很好,使我晓得乡间许多情况。粮缺猪贱,近月好些否?文家诸位给我的信均收到,便时请你告他们一声,并问他们好。乡里禁酒是因缺粮,秋收后可能开禁,你们也可以喝一点了。此复。顺问

安好!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七月七日

张有成在信中反映的家乡“粮缺猪贱”的情况,使毛泽东感到忧虑,一时萦绕心头。就在向张有成发出那封信后的第四天,即7月11日,毛泽东又给他的堂兄毛宇居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接张有成兄的信,乡里粮缺猪贱,不知现在好些否?”希望他闲时“将乡情赐告”。毛泽东心中一直挂念此事是否解决。直到后来乡中粮食增产、生猪有了发展,情况有所好转,毛泽东才放下心来。

1952年冬,张有成病逝于大坪老家。

次年8月,其弟张四维从长沙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方知张有成已去世。他痛失好友,于9月8日亲笔复信张四维,深表哀悼:

四维兄:

八月十七日的信收到。

有成兄病逝,深为悼念。

你来京事,今年仍不要来,将来再说罢。

祝好!

毛泽东

一九五三年九月八日

三、杨舜琴为谢子藩上书说项

1950年初的一天,湘潭韶山区如意乡,一栋叫“杨家庄”的农舍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在伏案疾书。

他叫杨舜琴(1886-1962),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会员,韶山的老地下党员,擅长中医,能诗,颇有文化,深孚众望,当地人尊称他为“舜二阿公”、“儒医”。

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常到杨家做客,还常借杨家庄开会研究如何发展农协组织。杨舜琴加入了农协,成为一名农运骨干,他的两个儿子杨子嘉、杨子寿先后参加了革命。大革命失败以后,杨子嘉、杨子寿先后为革命捐躯,杨舜琴本人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坐了两年大牢。解放后,毛泽东给杨舜琴写信邀他上京见面,杨因故未能成行。事后,毛泽东知道他热爱医学,便给他寄来了一批医学书籍,还寄来了一些钱,杨舜琴把这笔钱全部用来购买了医书和医疗仪器……

此时此刻,杨舜琴正专心致志地奋笔疾书,给毛泽东写信,反映老朋友谢子藩大革命时期曾掩护毛泽东脱险,如今生活困难,得不到照顾等情况。

由于与毛泽东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写信时也就毫无顾忌。在信中,他直截了当地说了谢子藩当年救他脱险的经过,希望毛泽东能念旧情,过问一下谢的生活问题。

信还未写完,杨舜琴便停下了笔,凝眉沉思。他点上了那支旱烟管,猛抽了几口,咳了咳,然后又抽了一口,吐出浓浓的烟雾,沉浸在对几十年前的往事的回忆之中……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借养病之机开展农民运动,在这偏僻的山村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毛泽东的活动和韶山农运的发展,引起了土豪劣绅的恐慌,他们把毛泽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曾多次密谋逮捕毛泽东。

7月中旬的一天,湘潭县上七都团防局局长成胥生阴险地对团丁说:“去告诉佃户谢子藩,叫他明天到我这里来。”

第二天,谢子藩便被“请”到了团防局。

“你不是认得毛润之吗?现在你带人去把他抓来。”成胥生命令道。

“我们乡里乡亲的,恐怕不合适吧?”谢子藩答道。

成胥生一听,厉声威胁道:“不去?也行,你明年别想再租种我的田了!”

谢子藩无可奈何,只好带着一队团丁去抓毛泽东。

成胥生何以要派谢子藩带路去捉人呢?原来,谢是韶山冲人,与毛泽东同庚。毛泽东刚回韶山发动农民运动时,他就秘密参加了农民协会,成了一名自卫队员。此时,成胥生虽然不知道谢子藩是秘密农会会员,但知道他认识毛泽东,并且为人机敏,办事果断,相信他能把此事办好。

谢子藩被迫带着团丁赶到南岸对面,正看到毛泽东站在南岸坪中,便让团丁原地等着,然后,佯装不认识毛泽东,隔着池塘喊道:“喂!对面那个人,你看见毛润之没有?”

毛泽东见来了团丁,又见谢子藩这么问他,情知不妙,便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上屋场那边,说:“就是从上海回来的那个人吗?我刚才还看见他到屋里去了呢。”

“在家里!”团丁们一听,便一窝蜂地往上屋场拥去。

毛泽东见状,连忙离开南岸,快步从后山走了。

团丁们扑了个空。成胥生的计划又一次泡汤,他只好又一次密报省长赵恒惕,请求反动当局逮捕毛泽东。赵恒惕于8月28日密电湘潭县警察局,派快兵去韶山捉拿毛泽东,此事被国民党湘潭县议员郭鹿宾获悉,连夜派人送信到韶山,通知毛泽东转移。毛泽东又一次脱险。

谢子藩帮助毛泽东脱险一事,解放前很少与人谈及,故无人知晓。解放后,他曾多次谈到此事,但由于没有旁证,对于谢子藩的这一番表白,人们只能半信半疑,作为饭后谈资罢了。

然而,杨舜琴是清楚这件事的,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儒医”的乡村郎中,既是毛泽东的好友,也是谢子藩的挚友。解放前,他曾听谢子藩悄悄谈过帮助毛泽东脱险的事情。他知道谢帮助毛泽东脱险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谢当年虽然被迫替团防局带路,但同情革命,又是秘密农会会员。然而,也由于帮团防局做过事,解放后谢子藩才没有得到政府的照顾。但杨舜琴认为,谢子藩虽为团防局做过事,但那是为生活所迫,况且他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他救人有功,现在生活困难,理应得到照顾。

杨舜琴写完信,又复看了一遍,添改了几个字,装入信封,郑重其事地在信封写上:“中共中央委员会毛泽东主席亲启”。

然而,毛泽东只知道自己曾经几次在家乡遇险,且有人救过他,却对谢子藩掩护他脱险一事毫无所知。因此,他未及时给杨舜琴回信。等到杨再次去信时,他才亲笔回了一信。大意是:舜琴先生:来信收到。救命之事,大概是有的。请向谢子藩先生表示谢意。困难问题,请找当地政府解决为盼。

“患难之交不可忘”,毛泽东素来最重情义,对于曾经救过他、帮助过他的人,他是铭记不忘的,并千方百计予以回报。唯独这件事他只能记个“大概”,这不能不令杨舜琴感到遗憾。

不过,这也难怪。关于毛泽东1925年韶山脱险一事,韶山的乡亲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一次脱险,有的说是多次脱险。脱险的时间、地点,救险的乡亲,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人们是清楚的,反动当局仇视革命,害怕毛泽东,千方百计想逮捕他并“就地正法”!由于乡亲们的多方保护,加之毛泽东机智、果敢,每次均化险为夷。

而今,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了,毛泽东记忆中的往事已渐渐淡化,对于各种关于他遇险、脱险的传言,也不能轻信,更不能否认,因此只能采取含糊的态度,记其“大概”了。

只是,他的老朋友暂时还没有理解。杨舜琴觉得帮助谢子藩的目的没有达到,不久,又给毛泽东去了一封信,再次叙述谢子藩帮助毛泽东脱险的情况。信后还附有一诗:

介子绵山居旧禄,冯异勿言依树林。

舜日尧天仁厚主,谅能回忆救命情。

诗中用了春秋战国时期介子推割股救重耳和冯异功成退避树下两个典故。介子推乃春秋时晋国贵族,从晋文公重耳出亡19年,割股肉济其食。重耳归国后,赏赐随臣,未封赏到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要求赏赐,遂与老母隐居绵山。故后人说“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勿及”。晋文公得知,遂有意赏赐介子推,而介子推不慕利禄,坚辞不出。晋文公无奈,只好令人放火烧山,以逼他出来。介子推却不肯出山,最终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悲痛不已,遂下令此日全国禁火。寒食节亦由此而来。冯异是东汉初将领,新莽时曾任郡據,后归刘秀,参与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刘秀即位后诸将并坐论功,冯异都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杨舜琴以这两个历史掌故作诗寄意,既暗喻谢子藩的救命之恩,又颂扬谢淡泊利禄的高风亮节。在杨舜琴看来,昔日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找他不到,曾以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冯异功成身退,也曾被刘秀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如果毛泽东确能记起谢子藩救命之事的话,那也必定会知恩图报,给谢以封赏。

也许是因为毛泽东日理万机,无暇作复,这以后杨舜琴再未收到他的回信了。不过,谢子藩的生活待遇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不久,当地政府按“革命老人”的待遇每月发给他生活补助费,使他安度了晚年。

事后,杨舜琴为自己的鲁莽和冒昧而懊悔不已。他埋怨自己不该写那样的信,不该写那样的诗,去打扰毛泽东。杨以为上面会“怪罪”下来,他终日忐忑不安,但他意料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

1959年6月27日,一辆小车从韶山冲开来,直抵杨舜琴新居门前的公路上,叫杨立即上车。在车上,杨舜琴得知毛泽东已于前两天回到韶山,今天下午就要离开家乡去长沙。他激动不已,想不到毛主席如此繁忙,来去匆匆,仍然惦记着他这位老朋友!

车子把杨舜琴接到韶山冲松山毛泽东下榻的寓所。两人见面后,亲切交谈,并共进午餐……

四、与李复盛一家的交情

韶山永义亭“李复盛”是一个老字号店铺。李复盛本是一个人名,家住永义亭,排行第五,人称李五阿公。其长子李澍村,又名李远明,务农;长媳毛春秀是毛泽东的远房姑妈兼邻居。李复盛一家是一个革命家庭,同毛泽东有着很深的交往。

李复盛有一手好木匠技艺。老伴张氏,生有五男三女。两位老人,为人乐善好施。一家人勤耕苦作,亦农亦商,置有几亩薄田,在当地也称得上是一户殷实人家。李复胜70岁那年,儿女们和亲友都要为他老做七十大寿庆祝一番,两位老人却说服儿女,劝谢亲友,不办寿酒,把钱省下来,捐出一百担谷给当地育婴堂慈善事业,受到当地群众的称道,并刻有一块大理石碑放在永义亭团公上。1943年,李复盛逝世时,韶山湖堤涧“激进派”先生李漱清送给李复盛挽联一副:

与世翁同庚李下,多子亦复多龄,我命本难如,更欣寿不长延,捐献育婴全大德;

看令嗣习业陶公,有为还兼有守,人文兴蔚起,堪叹贤能跨灶,享葵实养振中天。

李复盛家住韶山永义亭,地处鸦(雀坪)瓦(子坪)大道,来往商旅居多。民国初年,他以20两银子为本,开了一家卖日常生活用品(油、盐、杂货、钱纸、香烛、草鞋、蚊香等)的商店,招牌字号就叫“李复盛”。由于一家班子齐,经营得法,生意又好,店铺一年年扩大,到20世纪30年代初,已是一家包括南杂、百货、布匹、纸张、肉食等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商店了,在潭、湘、宁三县交界的周围百里颇有名气。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个地道的生意人。自从韶山冲上屋场的毛春秀和李复盛的大儿子李澍村结婚以后,毛顺生和李澍村成为了郎舅亲戚,两家关系就更为亲密了。

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以后,李复盛一家就熟悉了润之先生,都很尊敬他。每年春来秋往,开学放假,毛泽东总是穿着蓝布长衫,夹着湘潭出的明油雨伞,风尘仆仆地走进李复盛的大门。一进门,就习惯地往柜房的靠椅上一坐,和李澍村谈起家常和生意,还有长沙的见闻。

这时,李复盛的妻子李五娭毑便吩咐儿媳毛春秀,给毛泽东沏茶、做饭、烧洗脚水,安排他歇息。因为那时交通不便,从长沙坐小火轮,上水到湘潭要大半天,再从湘潭走路到永义亭要整整一天,往往到达永义亭就天黑了,到韶山冲还有二十多里,又全是山路,不好走,只好在永义亭住下,第二天再从永义亭动身回到韶山冲。

毛春秀虽长毛泽东一辈,但两人同年,从小一块长大,关系甚好,“李复盛”是她婆家,这里自然成了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工作期间回韶山最理想的歇脚点了。

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孩子毛岸英,李澍村还应邀专程到长沙毛泽东住处喝喜酒,代表李家表示祝贺。

1925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带着岸英、岸青两兄弟回到韶山,永义亭“李复盛”也是他们常来的地方。这期间,他亲自领导了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在银田寺四亩街,阻止地主豪绅们运谷下河出境,到永义亭附近郑氏宗祠戏台上演讲,宣传革命道理,他常住的地方就是“李复盛”。杨开慧随着毛泽东,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李家。晚上,她到永义亭附近的白门楼苏氏族校给农民夜校上课。李五娭毑为了使杨开慧上好课,就叫儿媳毛春秀陪她去,一边学习一边帮助带小孩。“润莲四嫂”王淑兰更是李家常客。

那时,毛泽东是韶山老幼皆知的大人物,贫苦农民组织起来跟着毛泽东闹革命,打土豪。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李复盛的第二个儿子李远知参加了农民运动,并加入了共产党,担任过韶山特区工商联合会的负责人。李复盛一家都参加了农会和妇救会。

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后,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被反动派镇压了,韶山一片白色恐怖。农运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王淑兰、赵必乔等在李复盛夫妇的帮助下,得以安全脱险。

斗转星移,1937年11月24日,日寇派飞机第一次空袭长沙,在小吴门和火车站一带进行轰炸,毛楚雄的外婆家和读书的学校全被敌机炸毁。于是,毛楚雄和外婆周陈轩及舅父周自娱由毛特夫、毛泽连接到韶山冲上屋场居住。1940年,毛楚雄进入思三高小读书,学费是免交的,一般生活用品及四季衣服大部分由毛春秀料理。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托党组织给家里寄钱(每月十元),先寄给李复盛,再由李澍村的弟弟李澍林送交毛泽覃内兄周自娱。日本侵略军盘踞银田寺、狮子山时,李全家逃难,躲到韶山张旭冲,每次到毛泽东旧居上屋场借碓屋推谷、舂米,周外婆(周陈轩)和毛楚雄总是热情接待。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王震率八路军南下支队到湘潭。毛楚雄经韶山地下党员向保生、郭顺言(李复盛的女婿)等护送到部队驻地,并参加八路军。然后,随军北上去延安,不幸在陕西南部遇难。

李澍林(1910—1990)是李复盛的小儿子,宁乡县石家湾靳江高等小学毕业,农运期间多次为毛泽东送信到宁乡道林、三仙坳一带。青年时期当过小学教员,后因家中商店缺人手,他遵父命,弃教经商,几年间协助诸兄长把“李复盛”经营得生意兴隆,红红火火。1941年分家以后,他独资在银田寺开了一家“标准”商店,在解放前可以说是韶山境内最大的综合商店。他还酷爱书法艺术,写得一手好字。

李澍林与成治平(共产党员,抗大毕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任宁乡县副县长)、庞柱中(共产党员,解放后曾任中共湘乡县委书记、县长,邵阳地区副专员)都是在宁乡石家湾从事地下工作时的同志,交情甚笃。1951年他曾由成治平介绍,并带着地下党的组织关系,去益阳地区担任供销社总经理。后因故离职。

1949年冬,李澍村之子李敦厚替舅舅毛爱桂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于1950年5月12日复信毛爱桂,信中附言向李澍村致意,说:“李远明先生同此不另。”李远明即李澍村。

李澍村之妻毛春秀是毛泽东的隔壁邻居,其胞弟毛爱堂,又名爱棠,1925年随毛泽东去广州参加革命,1927年在武昌牺牲。

1950年,毛泽东派长子毛岸英回乡探亲,路过永义亭,打听毛春秀、李澍村的下落。毛春秀闻讯极为高兴,即叫儿子李敦厚以她的名义给毛泽东写信。不久,毛泽东回信并寄来人民币300元。毛春秀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曾提出给儿子李敦厚调动工作的要求。毛泽东复信婉言谢绝。

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毛泽东得知李家生活困难,寄来300元帮助其渡过难关。

1967年12月,毛春秀由儿子李敦厚陪同到北京,毛泽东的女儿萧力(即李讷)接待他们,留他们在北京住了四十来天。当时,毛春秀的侄子李敦晋有一个朋友在“文革”中受了委屈,想通过毛春秀向毛泽东呈报材料、申诉。毛春秀、李敦厚母子把此事向萧力说了,萧力严词拒绝,并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许通过私人渠道呈送材料。”

1968年元月,毛春秀从北京回乡时,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将她送到北京车站月台上车。

1972年毛春秀在韶山永义亭去世,其棺木等费用,由韶山区革委会批给指标、并拨钱帮助解决。

毛春秀的弟弟毛爱桂及远在安乡的妹妹毛淑媛,也同样得到过毛泽东和地方政府的关怀和照顾。

五、与李介侯的书信往来

1950年10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少年时的朋友郭梓材之妻刘天民,信中提到:“李耿侯已牺牲。李介侯现在北京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情况尚好,知注并闻。”这里提到的李耿侯系刘天民的姐夫,革命烈士,李介侯系李耿侯之弟,今韶山市韶山乡韶北村人。二人均系毛泽东少年时的“激进派”老师李漱清之子。

谈及毛泽东与韶山父老乡亲的交往,关系密切者莫过于韶北湖堤涧李家。李家是一个革命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曾经涌现了多位革命烈士,也涌现了多位知识分子,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李家三代人与毛泽东交往亲密,堪称世交。不仅解放前受到过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先后走上革命道路,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而且解放后又受到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

李漱清,又名李劼,乡村教师,思想开明,主张废庙宇、兴学堂。毛泽东在家乡时,常去他家看书、请教,讨论时事,称他为“激进派”老师。大革命时期,李漱清曾去广州协助毛泽东主办《政治周报》,后在湖南省农民协会清理逆产委员会工作。建国后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李耿侯,李漱清之长子。原为乡村教师,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同毛福轩一起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系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成员。曾任湘潭(韶山)特别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中共湘潭(韶山)特别区委组织委员、韶山农民自卫军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转战井冈山。后参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三五八旅团政委,1944年牺牲于华北(一说1928年牺牲于湘南)。

李贡侯,李漱清之次子,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江西崇义县委宣传委员。1929年随红军大队行动时,在江西崇义作战时牺牲。

李德深,李漱清之孙,李耿侯之长子,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暴动。1928年随红军大队行动时,在湖南耒阳作战时牺牲。

此后,李耿侯之三弟李贡侯、四弟李介侯均参加了革命工作。1950年11月12日,毛泽东写信给李漱清先生,说:“李耿侯、李贡侯、李德深三人为革命牺牲,均应发给光荣纪念证,请持此往湘潭县政府洽办为荷。”

对于这样一个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没有理由不敬佩、不关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李家格外关心和爱护,给予诸多帮助。除了多次写信慰问李家亲属外,毛泽东还邀请李漱清等上京叙旧。当得知李家亲属生活遇到困难时,毛泽东寄钱接济其生活;当李家亲友要求解决入学、就业等问题时,毛泽东尽量予以照顾安排。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烈属的尊重与关怀,也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

在李家亲友中,与毛泽东交往最密切的除李漱清外,要数李漱清之四子李介侯。而毛泽东与李介侯的交往,又主要是通过书信方式进行的。解放初期,他们频通书信,往来甚密。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毛泽东写给李介侯的亲笔信就达五封之多;另外在致其他亲友的信中,亦多次提到李介侯。

李介侯早年毕业于湖南机械专门学校,解放初期在长沙从事商业工作。不久到北京,入中国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中国进出口公司机械科工作,以后转外贸部进出口机械总公司。1971年病逝于北京。

毛泽东与李介侯的书信交往,除了向李介侯及李家亲属表示慰问,答复有关问题外,主要是通过李介侯了解有关情况,委托其办理有关事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较早写给李介侯的亲笔信为1949年11月17日。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才一个多月,百端待理,百废待兴,毛泽东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收到李介侯关于询问其兄李耿侯情况的来信后,十分重视,当即拨冗作复:

介侯先生:

惠书敬悉,深感厚意。

耿侯兄自一九二八年在湘赣边界之宁冈县见过一面,随即率队返湘南以后,未再见过。传闻殉难,似属可信,时地则无从查问了。

尊翁健存,可为庆贺,尚祈转致问候之意。

率复,顺祝

健进!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信中回答了李介侯提出的问题,也转达了对李漱清先生的问候之意,表达了对烈士亲属的关怀。这在毛泽东致家乡亲友的书信当中算是较早的一封了。

1950年,李介侯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大学结业,分配到中国进出口公司机械科工作。随即,他的家眷亦由韶山迁来北京,其生活问题得到了妥善安排。他说,这一切都是毛泽东关心、帮助的结果,心中十分感激。

1951年,李漱清的外孙女、李介侯妹妹的女儿宋明,因为从小失学,李漱清想送她去北京读书,并向毛泽东写信求助,要求替宋明找一个免费的中学读书。宋明遂携外祖父亲笔信抵京。3月28日,李介侯写信给毛泽东,告知此情。毛泽东接信后,表示赞同,于4月2日复信李介侯:“请持此信去统战部找徐冰同志(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或其他同志,和他商量是否有办法为你妹妹(注:应为妹妹之女)找一个免费的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如产科、护士或其他学校。”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宋明的入学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同年6月,家住韶山杨林的本家李启炽因曾到美国学习过飞行,懂得驾机技术,欲到北京寻找工作,并致信李介侯,请求予以推荐。李介侯遂于6月18日致信毛泽东,请求“给予学习机会”。6月23日,毛泽东复信说:“李君有空军技术,可持此信去空军领导机关试行接洽。”因有毛泽东亲自介绍,李启炽的工作安排问题有望得到顺利解决,但事后他放弃了这一机会。

毛泽东连续两次破例为李家亲属解决读书、就业问题,在韶山老家引起了震动。于是,一些与毛泽东“沾亲带故”的人,便纷纷给毛泽东写信,或托人向毛泽东求情,请求解决类似问题。但是,毛泽东都婉言拒绝了。

1951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刘修豑之子刘伯强、刘德三兄弟从老家韶山如意乡来信,要求李介侯转交他们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请求毛泽东帮助解决去京工作问题。毛泽东对此婉言谢绝,并于8月10日回信说:

介侯兄:

承你转来刘伯强、刘德三二位的信,收到了。请你转告他们,在当地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祝好!

毛泽东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日

刘氏兄弟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学校深造,并参加了革命工作。

1951年10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汤藻贞(亦作汤璪真)病故。毛泽东发去唁电,并派秘书田家英前去慰问。汤先生逝世后,其遗属生活及子女读书、就业均存在困难,李介侯见此情形,特致信毛泽东,请求予以帮助。11月18日,毛泽东复信说:

介侯兄:

十月十五日来信收到。汤璪真兄家属善后事,已与师范大学当局商妥,

予以照顾。此复,顺祝

健康!

毛泽东

十一月十八日

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及北师大领导的重视下,汤藻贞遗属的生活及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六、与张也园、张人表父子通信

张也园,湘乡县人,毛泽东早年同学。1911年,毛泽东离开湘乡东山小学堂,前往长沙湘乡驻省中学求学,张也园在此校曾与毛泽东同学。其子张人表后在北京大学读书。

1949年底,张也园从湘乡上书毛泽东,嘱咐儿子张人表从北京转寄。当时正值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而张也园的信上又有求职的意思,张人表认为这会给主席增添麻烦,故一直没有投邮。

1950年3月,毛泽东在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回到北京,张也园也找到了工作,求职问题不复存在。其时,张人表又想起父亲给毛泽东写的信,便想将信件投寄中南海。但仔细一想,几十年以前的同学,主席未必能记得起,况且主席日理万机,恐怕没工夫处理这类私人函件,因而把这封信依旧搁在抽屉里,这一搁,又是几个月时间。

到了1950年7月,张人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教育部工作。他有个侄子和他同时毕业。这个侄子将赴外地工作,临行前想见见主席,便给毛泽东的秘书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这位侄子本来不存厚望,但一天早晨,一辆小轿车把他接到了中南海,满足了他的愿望。侄子返回学校后,兴奋地叙述了谒见毛主席的情景时,张人表也分享到了同样的幸福。

张人表心想,毛主席这样看重师友情谊,这么爱护青年学生,于是增强了转寄信件的想法。

1950年9月29日,是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最后一天,上午9时许,毛泽东亲自赶来参加闭幕式。一下子广场上挤满了人,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毛泽东容光焕发,面带微笑,和拥上去的同志一一握手。张人表拼命往前挤,把手伸得老长,当毛泽东那张巨大的手掌握住张人表的手时,他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禁不住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了一封长信给毛泽东,倾诉了自己的感受,并说明了将近一年才把父亲的信转寄给主席的原因,于第二天投邮。

10月中旬,张人表收到了毛泽东的手书:

仲谋、也园学兄:

大示由人表世兄近日转到,人表并将也园兄详况告我,极为喜慰。仲谋兄现在何处,情况如何,极为系念。风便尚希见示一二。此复,敬颂

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十月十六日

这封信成为了毛泽东与张也园、张人表友谊的象征,也成为了张氏父子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同类推荐
  •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本书以北宋末年一段人所共知的改革风波为背景,激情讲述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的权力格局与自救路径,特别是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品、人品、学品做了颇见新意的阐述。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第六帝国(下)

    第六帝国(下)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8世纪中期,其创始人是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 AmschelBauer),后更名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热门推荐
  • 续仙传

    续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明的沟通技巧

    高明的沟通技巧

    本书从沟通的方式与技巧、沟通与人脉、尊重别人、说服别人、批评与赞美、工作与生活中沟通、身体语言的沟通、沟通中的误区与禁忌等方面入手,选取了各种场合中常见的沟通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讲解了沟通中的实战技巧和方法。
  • 巴纳比·拉奇

    巴纳比·拉奇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 怀孕分娩全知道

    怀孕分娩全知道

    《怀孕分娩全知道》不但能给孕妈妈最及时的指导,使其了解孕育的全过程,解答孕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能够让孕妈妈体会到孕育的快乐。《怀孕分娩全知道》是所有准备或已经怀孕的妈妈科学孕育健康宝宝、顺利分娩的首选指南!
  • 修世记

    修世记

    “我们可以不要荣誉,但不能没有尊严!”为了兄弟最后的尊严,只身入死局。死而复生将如何回归?又将给世间带来怎样的震撼?!但看战神归来!“吾本将心与山野,奈何心平世不平。今朝一剑随风起,不问名利只问心。”
  • 修仙之圣母难为

    修仙之圣母难为

    摇光界的修士觉得分外不平。全天下的狗屎都被姓顾的踩走了。他们九死一生才能拿到的机缘。姓顾的偏偏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天道何其不公!!!顾家人表示不服,这天下从来没有白得的午餐,更不会有白得的机缘。只是这其中的原因,哪里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
  • 十三屋

    十三屋

    一个不小心踏进了鬼屋,怎么逃也逃不出来了。后来才知道自己八字九阴,天生和鬼有缘,于是——我阴差阳错地成了十三屋的鬼主,自由地行走阴阳,为了摆脱这个头衔,我拼命积德(阴德和阳德)于是,我看到了一个比人们说的还要惊悚诡异的鬼世界——
  • 网游之名动江湖

    网游之名动江湖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王朝霸业转头空,不若人生一场醉。一个豪情的江湖,一群重义的侠客,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歌谣!从江湖白丁到一代宗师,从基础武功到九阴九阳神功。世家、帮派、友情、爱情。萧痕经历一场蜕变,最终名动江湖……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远去的风情

    远去的风情

    本书是知名乡土作家贺享雍的作品。内容选自作者已经出版了的各种乡土文学小说中与民俗风情有关的故事。这些民俗文化,虽然有的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但它毕竟代表着一段历史文化记忆,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有个别民俗在乡村地区存留。作者熟悉乡间民俗,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