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100000034

第34章 歌德抒情诗咀华(13)

歌德出生于富裕市民的家庭,从小受到爱好文艺的父母的熏陶,加之资质聪明、生性敏感,八岁时便为向外祖父母祝贺新年而做了第一首长二十多行的诗。稍长,他已从父亲的丰富藏书中读到了前辈诗人们的作品,尤其喜爱中世纪的工匠诗人汉斯·萨克斯和其时正风靡德国的抒情诗人克罗卜斯托克。十六岁时到莱比锡大学学法律,受罗珂珂风影响,写下了不少绮靡轻佻的爱情诗,但同时也接触到了温克尔曼和莱辛的美学理论和诗歌理论。1770年到地处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这是歌德一生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儿,他不仅受到来自国境另一边的自由思想之风的吹拂,感到神清气爽,而且有幸结识了赫尔德尔。在赫尔德尔引导下,歌德不仅认识了荷马、品达、“莪相”,读了他们的史诗、颂歌和哀歌,而且开始搜集民歌民谣,从而在古代和民间两个方面找到了诗歌清澈纯净、永不枯竭的源头。

德国的近代文化、文学和诗歌,一般地讲是建立在古日尔曼、希腊罗马和希伯莱这三大传统之上的。从小熟读《圣经》的歌德,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经过在莱比锡和斯特拉斯堡的生活和学习,全面地接近和继承了传统,便使诗的花朵在肥沃的土壤里健康而茂盛地开放起来。音韵优美自然而富民歌风的《塞森海姆之歌》和《丽莉之歌》,节奏有力、气势雄壮的《普罗米修斯》等颂歌,还有色调典雅、绚丽、浑厚的《罗马哀歌》等等,都是歌德学习传统的重要成果。

纵观德国的民族文化,迄于近代,明显地以哲学、音乐、诗歌见长;而仔细观察,我们又会发现三者在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拿诗歌来说,便常常以哲理为底蕴或者说灵魂,以音乐——以富于音乐美的语言为外形,或者说羽翼。特别是丰富深刻的哲理内蕴,更为德语诗歌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歌德的诗歌创作中,这个特点也表现得格外充分。不但他咏叹宇宙、人生的诗如《致驭者克洛诺斯》、《漫游者的夜歌》、《神性》、《水上精灵歌》、《无常中的永恒》、《遗瞩》和《守塔人之歌》等等,有着深邃的哲理;爱情诗如《二裂银杏叶》、《重逢》和《致维特》亦然。就说《重逢》吧,它把歌德与自己情人玛丽安娜之间的离合悲欢,把男女之间的爱情,放在世界形成和万物产生的大背景和大框架中,从宇宙观的高度来加以观察和阐释,认为正像光明与黑暗的一分一合产生了世界与万物,原本便“相依相属”的男女一旦“双聚在一起,相爱相恋”,也创造了幸福与欢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因此诗中说,“世界的创造者是我们”,是热烈而真诚相爱的人,而非上帝或者阿拉伯人的阿拉。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一首诗,能把男女之爱写得如此崇高神圣,如此气势恢宏,如此哲理深刻、丰富。还有那首《幸福的渴望》,也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地讲明了“死与变”的深刻人生哲理。例子不胜枚举。

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歌德也是个善于哲学思辨的地道德国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德国民族文化的传统。而诗人加哲人,文学家加思想家,这正是歌德在世界诗坛上出类拔萃,成为“诗国的哲人”,一句话,是歌德之为歌德的本质特征。

歌德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还乐于和善于借鉴、学习,还善于创造和创新。借鉴和学习,为他抒情诗的大花园摄取了充足而多样的养料,使它开出千姿百态的花朵,长满奇葩异卉。创造和创新,则不只使歌德诗苑中的品种更加丰富多采,而且赋予了它们永远蓬勃、鲜活的生命力和无穷无尽的生机。

在歌德之前,德语诗歌的创作无论内容或形式,可以说都相当的贫乏,在世界诗坛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除了向自然、清新的民歌学习,年轻的歌德能从本民族的前辈诗人如汉斯·萨克斯和克罗普施托克那儿继承的东西,事实上是不多的。因此,向外国诗人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不用讲歌德怎样从古希腊罗马学习颂歌体(Ode)和哀歌体(Elegie),从意大利的学习十四行诗(Sonette),从英国学习叙事谣曲(Ballade)等等,这对于欧美的诗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我们只需看一看他是如何热诚而成功地向处于其它文化圈中的阿拉伯和中国学习的吧。

在歌德的全部诗歌中,《西东合集》(1814~1815)可以算得上是最辉煌和引人注目的一部,无论从质或者量方面,它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这样一部杰作,正是他向14世纪的波斯诗人哈菲兹(Hafis)学习的收获。在《西东合集》中,歌德不仅让哈菲兹作他东方之旅的精神向导,与他比赛作诗,而且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阿拉伯商人和歌者。整部诗集不仅富有阿拉伯请调、气氛、风格,而且充满着东方的哲理、智慧。

再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1827),它也是歌德有意识地学习中国诗歌的结果。歌德曾长时间地关注中国文化和文学,特别是在1814年前后读了大量中国的作品和有关中国的书籍。在上述组诗产生之前不久,他又读了《好逑传》、《玉娇梨》、《花签记》等我国明代小说以及诗歌《百美新咏》。在组诗中,歌德不仅学习、模仿中国古诗的格调与意境,而且自己也变成了一个陶情诗酒、寄身林泉的中国士大夫。等等这些,都说明歌德的胸怀是多么博大,思想是多么开明,多么善于从其它民族吸取、引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向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则不仅仅丰富了歌德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自自然然地表现出最伟大的德国诗人对别的民族及其的文化的尊重,同时使他的诗中常常洋溢着胸怀博大宽广的人道精神和人类意识。后面这一点也即博大宽广的人道精神和人类意识,似乎可以说就是歌德的诗歌能超越时代和国界,在全世界流传,为全人类珍视的根本原因。正是基于此,他的《普罗米修斯》和《神性》等作品才超越时空和文化的界线,影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代代人——

我坐在这儿塑造人,

按照我的模样;

塑造一个像我的族类:

去受苦,去哭泣,

去享受,去欢乐,

可是不尊敬你——

和我一样!”

……

——《普罗米修斯》

愿人类高贵、善良,

乐于助人!”

……

——《神性》

只有每天去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

才配享受自由和生存。

……

——《浮士德》

诸如这样洋溢着人道精神的诗句真可谓掷地有声,也就难怪会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当然,歌德之能成为歌德,不只因为他善于继承、借鉴、学习,更重要的是他还善于和勇于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永不满足地探索,大胆地创造和创新。原有的诗体、格律他统统都要尝试一下,但又从不满足和局限于任何一种体裁和格律。这样,他的笔下就产生出德语诗歌的上百种新的格律样式,以致“令人担心他七十年的诗歌创作几乎穷尽了德语语言和诗歌格律的一切变化和可能;正像他从前辈那儿继承到的东西很少一样,他的后继者也没给德语诗歌的表现形式增加多少新意。”

在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这一点上,歌德同样可以讲是超群出众,无论古今都很少有人可与比拟。

尽管歌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不断地发展变化,创造革新,尽管他的创作力有时旺盛,有时衰退,但其精神、资质始终如一,总能让人感受、体会到歌德诗歌的一些个本质特点。凭借这些特点,歌德的诗歌创作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而他的每一首哪怕再短的诗,也像一滴水一样反映着七色的阳光和整个世界。然而,要给这些特点以明确的界定和描摹,又几乎不可能;不但不可能,而且常常还会弄巧成拙,顾此失彼,造成对歌德诗歌的损害。因为诗人歌德太博大,太复杂,太深邃。

为证明此言不虚,我们只须再回味一下他那首被后世无数的诗人誉为千古绝唱的《漫游者之歌》。这首诗短短八行,译成汉语不过四十个字,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却超过了万语千言,在世界诗歌史上,那真是位居“一切的峰顶”。

我把时代的影响放在最后来讲,是因为我认为它格外重要。对歌德的诗歌大花园,时代的影响就犹如花木生长和兴旺所不可缺少的雨露和阳光。歌德生活在一个急剧动荡的时代。他虽然身处鄙陋落后的德国,狭小湫隘的魏玛,却亲历或亲眼目睹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日尔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瓦解、美国独立以及建造第一台火车头和动工开凿巴拿马运河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时刻关心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拿歌德自己的话来说,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便利。还不止此。歌德生活的时代,本身应该说就是一个十分有利于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发展的时代。

16至18世纪,欧洲经受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人们的肉体和精神已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神的束缚。待到歌德于1770年前后登上文坛,正值狂飙突进运动在德国兴起。这个文学运动是上述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要求人性的发扬方面走得更远。它崇尚天才,舨依自然,高唱“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反对一切束缚人的制度、规章、教条和它所谓干枯的理性。对于德国诗歌特别是抒情诗的勃兴来说,狂飙突进的时代气氛可谓一个十分难得的条件。正是在“个性解放”、“感情自由”的呐喊声中,在“天才”时代的阳光照耀下,很快成为这个运动初期的旗手和主将的青年歌德才自然地放开喉咙,尽情歌唱,唱出了《五月歌》,唱出了《伽尼麦德斯》,唱出了《普罗米修斯》等激烈奔放、气势磅礴的人性和自然的赞歌。

继狂飙突进运动而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重主观而轻客观,贵想像而贱理智,诉诸心而不诉诸脑,强调神秘而不强调常识,既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也反对后来兴起的现实主义的直白”。[200]这样的思想倾向,应该说是“个性解放”和“感性自由”的主张的扩展和深化,同样适宜于以情感为生命的诗歌特别是抒情诗的蓬勃生长。事实上,在浪漫主义风靡欧洲大约一百年间,便涌现了拜伦、雪莱、雨果、贝朗瑞以及海涅、裴多菲等杰出的诗人;而在以前和以后,在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抑或自然主义时期,称雄文坛的则更多地是戏剧家和小说家。歌德虽与德国本身的浪漫派格格不入,但思想和创作都深受时代风尚的影响。不说他那天上地下、神奔鬼突、任想象自由驰骋和充满神秘气氛的《浮士德》,就讲他中、后期的主要抒情诗《罗马哀歌》、《西东合集》和《爱欲三部曲》吧,也无不闪射着奇异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光彩。

歌德生性聪颖,敏感好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本身可称是一位个性鲜明突出的“天才”。但是,很难设想,在一个感情受到窒息、个性受到禁锢、天才受到压抑的时代——不管窒息、禁锢和压抑它们的是宗教,还是道德礼仪规范,是“干枯的理智”,还是畸形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机器——歌德的诗歌之泉仍然能涌流得如此地激越,如此地欢畅,他诗歌的百花园能如此地美不胜收,欣欣向荣!

这是一幅世界图景,

人们说它美妙绝伦:

它简直就是座杀人场,

也像间单身汉的卧房,

它几乎像一家歌剧院,

像学生们在纵酒欢宴,

它近似于诗人的头脑,

像珍贵的古玩很稀少,

它还像已作废的钞票,

样子看上去绝顶美好。

(朋友,请忍住别笑!)[201]

每当诗人提起笔写诗,

总受到某个动机驱使,

天下英雄包括亚力山大,

也受欲望驱使你讨我伐。

因此我哪儿也签上大名,

不乐意将来没没无闻。

这首歌德十六岁时写的富调侃意味的短诗,不仅道出了他对诗歌的看法,本身也表现了他作为诗人的天才。我们这儿引用它,则意欲说明歌德其后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确实堪称包罗万象的“世界图景”——不只是他年轻时片面地理解的那些东西——,而且真正地“精妙绝伦”;因此,一如其所愿,歌德作为诗人的名字也就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综上所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良好的文化教养和久远的诗歌传统,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学习、借鉴和不断创造、大胆创新,崇尚个性、放纵感情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再加上本人的秉性、气质与才华,多种主客观有利因素幸运地聚合在一起,为德国、为欧洲、为人类造就出了歌德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遗憾的是,这样幸运的遇合在世界文学史上实不多见,百年不遇,于是歌德也就只能像高高站在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一样,成为一位孤独者。他不但在精神和形式两个方面集欧洲古典诗歌特别是抒情诗之大成,而且标新立异,唱出了自己的音调,并融汇进了东方的和音。不用与平庸之辈进行比较,就说产生于歌德前后的杰出诗人克洛卜斯托克、席勒、海涅乃至拜伦、雪莱吧,他们在丰富与深刻方面都还与歌德或多或少地存在差距。正因此,我又想重复本文开头说过的话:绝代大文豪歌德首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人歌德:前无古人,后乏来者。

诗人不喜欢沉默,

乐于将自身示人。

毁或誉随它去吧!

谁忏悔愿用散文;

在诗神静静的林苑,

我们常吐露心声。

迷雾也罢,追求也罢,

痛苦也罢,生存也罢,

在诗里仅鲜花一束;

老迈就如同青春,

失误就如同德行,

在诗里全找到归宿。

在这首题名为《致亲爱的读者》的短诗中,[202]诗人歌德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成为诗人,他整个的一生与何以与诗歌密不可分,以及他如何在诗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和归宿。用这样一首诗来结束本文,应该说挺合适。

同类推荐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热门推荐
  • 盗墓秘笈

    盗墓秘笈

    盗墓者的铁铲掘遍了明、清两朝,在五百多年漫长的历史烟云中,有多少王家陵墓惨遭洗劫?事实上,王侯之家早在安葬先人之际就已经设计了精巧、安全的防盗措施——数以百计的疑冢,暗器密布的墓道,致人死命的迷药毒气,神秘恐怖的咒符,更有盗墓者相互间惨烈的厮斗与残杀……每一冢王陵的发现掘开,都是盗墓者的浩劫与血祭……而书中,最终的“盗墓王”却总是须亲历鬼火闪烁的坟场和魅影显现的墓室……
  • 长歌浮生

    长歌浮生

    因传闻埋葬着武林秘籍和万千金银珠宝而叱咤风云的明德山庄遭遇灭门惨案,被视为凶宅,长久以来无人打理,甚至无人敢前往。多年之后,盐商之子,拥有不少身家财产的富豪郭昊乾挥霍千金买下了江湖上曾经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的明德山庄。自那之后,郭昊乾的人生开始走向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江湖也好,快意也罢,麻烦上身总是甩也甩不掉的……
  • 我穿越的那些年

    我穿越的那些年

    秦朝末年,九曜双星化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掀开反抗大秦王朝的序幕千年后,作为陈胜的后代,陈晗将如何抉择?失落的巫族文明,隐伏的乱界之物,神秘的九斗天纹……一个又一个谜团,在陈晗面前徐徐展开最终,陈晗在起点中文网留下了一本笔记,翻开第一页:记住,陈家的子孙,没有一个是孬种(二组A签作品,更新稳定,加时常爆更,放心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异界无敌系统

    异界无敌系统

    什么?你说修炼艰难,瓶境难破?得。对我来说提升修为根本没有瓶境一说。想要提升修为只要打打怪杀杀人就可以轻松的提升上去,还没有等级限定的说。什么?你说功法难求,技能难练?得。对我来说,有没有功法都无所谓,反正打打怪杀杀人就可以提升修为,在说系统商店里有的功法。至于说技能,只要我手一拍,在难练的技能也能一下子就学会。穿越到斗者大陆的唐成,成了大唐帝国的三王子。他发现自己的脑袋里竟然有着一个游戏系统。可以让他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打怪练级,还可以在系统里的商店里购买各种物品。在这个武力至上的世界有着如此BUG,唐成会干些什么呢?斗者大陆的修炼等级分为:斗者、斗士、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宗、斗皇、斗帝、斗尊、斗圣、斗神。。。(请大家活跃收藏推荐点击,成绩越好我更的越多)
  • 小偷女的PP恋

    小偷女的PP恋

    一个高中小女生~家里富的流油挖!~..but..因为种种原因..她离家出走,之后..她为了生存..只好当了一名小偷..她离家出走时,只带了一点点的钱和一双粉红色超旋的竖排旱冰鞋..但是,上帝永远不会让她安安静静的生活..她加入了一个秘密组织..一个只有女生才可以参加的组织..她最终能得到幸福吗?..还是被关进冰冷的监狱?..故事开始了~..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与管理、员工激励、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 烟诺

    烟诺

    他哈利兰莫奇;她精灵族烟诺。两个在这天骄纵横,繁星闪耀的时代,如尘埃般微小。命运让两人相遇;相知;相恋。然而种族的隔阂,使命的牵绊。斩断了这一切。然而相思成灾。挣扎,反抗;直到有一天鲜血流尽,染红大地。
  • 相聚寻仙

    相聚寻仙

    这是一趟神奇之路慢慢寻仙,主人公名为老夔的少年在,家玩游戏时意外卷入游戏世界。在他醒来的时候被一个中年老者所点拨,就这样老夔的寻仙之路就这样开始了。作者是新手,会努力写好这本书的。
  • 陌上桑之初心

    陌上桑之初心

    她,误入围城,受尽歧视而欲罢不能;他,执著信仰,看尽冷眼,柳暗花明之际,却危机四伏;她,是命中注定的第三者,只求一份最平淡的婚姻,幸福于她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往前一步是物欲横流,再后退却见人心叵测,他们,要如何守住一颗至真至纯的初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

    本套书系时空纵横,气势磅礴,非常具有历史性、资料性、权威性和真实性,史事详尽,图文并茂,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好总结和隆重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