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100000032

第32章 歌德抒情诗咀华(11)

形同晓星,纤茎微曲,

蕊头镶着红红的边儿,

燃烧着一腔的爱慕。

早早开放的水仙花

在园中已成行成排。

好心的人儿也许知晓,

它们列队等待谁来。

羊群离开了草地,

唯乘下一片青绿。

可很快会百花盛开,

眼前又天堂般美丽。

撩开轻雾般的纱幕,

希望已展露端倪:

云破日出艳阳天,

我俩又得遂心意。

孔雀虽说叫声刺耳,

却还有辉煌的毛羽,

因此我不讨厌它的啼叫,

印度鹅可不能同日而语,

它们样子丑叫声也难听,

叫我简直没法容忍。

迎着落日的万道金光,

炫耀你情爱的辉煌吧,

勇敢地送去你的秋波,

展开你斑烂的尾屏吧。

在蓝天如盖的小园中,

在繁花似锦的绿野里,

何处能见到一对情侣,

它就视之为绝世珍奇。[193]

杜鹃一如夜莺,

欲把春光留住,

怎奈夏已催春离去,

用遍野的荨麻蓟草。

就连我的那株树

如今也枝繁叶茂,

我不能含情脉脉

再把美人儿偷瞩。

彩瓦、窗棂、廊柱

都已被浓荫遮住;

可无论向何处窥望,

仍见我东方乐土。[194]

你美丽胜过最美的白昼,

有谁还能责备我

不能将她忘怀,更何况

在这宜人的野外。

同是在一座花园中,

她向我走来,给我眷爱;

一切还历历在目,萦绕

于心,我只为她而存在。

暮色徐徐下沉,

景物俱已远遁。

长庚星最早升起,

光辉柔美晶莹!

万象摇曳无定,

夜雾冉冉上升,

一池静谧湖水,

映出深沉黑影。

此时在那东方,

该有朗朗月光。

秀发也似柳丝,

嬉欢在清溪上。

柳荫随风摆动,

月影轻盈跳荡。

透过人的眼帘,

凉意沁人心田。[195]

已过了蔷薇开放的季节,

始知道珍爱蔷薇的蓓蕾;

枝头还怒放着迟花一朵,

弥补这花的世界的欠缺。

世人公认你美艳绝伦,

把你奉为花国的女皇;

众口一词,不容抗辩,

一个造化神奇的表现!

可是你并非虚有其表,

你融汇了外观和信念。

然而不倦的探索定会找到

“何以”与“如何”的

法则和答案。

十一

我害怕那无谓的空谈,

喋喋不休,实在讨厌,

须知世事如烟,转瞬即逝,

哪怕一切刚刚还在眼前;

我因而堕入了

灰线织成的忧愁之网。——

“放心吧!世界还有

常存的法则永恒不变,

循着它,蔷薇与百合

开花繁衍。

十二

我沉溺于古时的梦想,

与花相亲,代替娇娘,

与树倾谈,代替贤哲;

倘使这还不值得称赏,

那就召来众多的僮仆,

让他们静静侍立一旁,

在绿野里将我等侍候,

捧来画笔、丹青和酒浆。

十三

为何破坏我宁静之乐?

还是请让我自斟自酌;

与人交游可以获得教益,

孤身独处一样诗兴蓬勃。

十四

“好!在我们匆匆离去之前,

请问还有何金玉良言?”——

克制你对远方和未来的渴慕,

于此时此地发挥你的才干。

读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我想可以将它受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十分明显的是在艺术形式上,所有十四首诗都那简短严整,而且多为八句一首、四句一阕;使用的语言也都异常精炼、简约,极其耐人咀嚼和寻味。这些,使人想起我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想起律诗和绝句。在此我们不能排除一种可能,即歌德是有意识地模仿他阅读和翻译过的《百美新咏》中的那些诗的格律。读过《浮士德》和《西东合集》的读者都知道,歌德这位大诗人是十分乐于和善于向别的民族的文学学习的。在《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歌德的同一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其次,同样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诗格调恬淡、明朗、清新。“没有飞腾动荡的诗兴”;感情的抒发含蓄、委婉,常常采用比兴的手法,寄情于风、月、花、鸟,“没有强烈的情欲”。这些诗的情调、意境,使人想起歌德在读《好逑传》后所想象的中国风情,[196]想起《花笺记》和《玉娇梨》里的不少描写,其中的好几首(如第1首和第6首)真分辨不出写的是小说中的场面,还是诗人自身的经历、感受。至于第8首“暮色徐徐下沉……”,中外学者都一致认为是最富中国味儿的一首。尤其是它的下半阕,更像一幅传统中国绘画的水墨晚景图,疏淡清雅,寓静于动,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的景物变化做到了融合一致,相互印照。

在思想和情趣方面,组诗的中国因素也是不少的:第1、第12首的“陶情诗酒”、“寄兴林泉;第10、第11、第13和14等几首中,也隐隐闪烁着中国的智慧——歌德相信世间存在永恒的法则即“道”,主张现世的有为哲学。尽管我们不能妄下结论,说他这是受了早年读过的孔孟经典以及杜哈德(Du Halde)的《中国详志》等书籍的影响,但却至少可以讲,歌德的思想与中国的精神有许多契合与共鸣。

最后,歌德还特意使用了一些中国词语,如Mandarin(满大人)和Schaale(碗、盏)等等,让诗中出现了不少中国特有的或从中国传去的事物,如孔雀、垂柳之类,也加强了组诗的中国色彩。

当然,综观全诗,中国因素和德国因素是自然而紧密地融溶在一起的。正因此,歌德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才不失为德语古典诗歌的佳作,才被视为中德文化交流的一个美好象征。

“智慧的最后结论”

——关于歌德晚年的抒情诗

当一个人走近生命的尽头,眼看着自己垂垂老去之时,他除了抓紧时间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奋力地劳作,还会经常地、情不自禁地对往事进行总结和回忆。普通人如此,大诗人兼哲人歌德亦然。在玛丽温泉经历了最后一次失恋的痛苦之后,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老了,于是对人生的享乐完全断念,开始了一个老人的寂寥生活。从此,代替他青年和壮年时代的朋友、情人和妻子,能给他安慰的就只剩下工作和对往事的追怀。

与常人不同的只是,这两者在诗人歌德往往结合在一起,前面分析过的不少诗,《致维特》也好,《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某些章节也好,都系感怀故人旧事之作。这儿再介绍一首题为《在夜半》的诗,它虽然早在1818年便已写成,却格外为诗人自己所喜爱,并交给友人泽尔特谱了曲。后来,歌德经常吟诵它,吟诵时总是充满了感慨——

当我还是个小小的男孩,

夜里不情愿走过教堂的花园,

去到父亲做牧师的房子,

看满天的星儿美丽地眨着眼;

在夜半。

当我在人生之路上走完一程,

又身不由己地奔向爱人,

看群星与北斗在头顶上争辉,

我来而复去,幸福销魂;

在夜半。

到头来是明亮而姣洁的满月

照进了我这幽暗的心灵,

我于是回顾往昔,瞻望前程,

联翩思絮萦绕在我胸襟;

在夜半。

这首诗以虚拟的主人公在同一时辰即夜半月下的不同经验和心境,来概括了人的一生,即幼年、中青年和老年,而实际表现的却是正在进入老境的歌德自身的情感。他也和常人一样——或者说尤有过之——,在那夜深入静、月照窗棂而难以入梦之时,便会回首往昔,瞻望前程,禁不住生出人生短暂、逝者难追的叹息,因而心情幽暗。能给他以安慰的,唯有皎洁的明月而已。这首富于民歌风的小诗的表现手法,类似歌德年轻时写的那首《野玫瑰》,而意境情调却令人想起我国唐宋时代的一些月夜诗。后面这点,即诗人都易于对月伤怀,望月忆旧,大概也表明人类尽管有种族之分,散居世界各地,其感情和心理反映却大同小异。

在歌德晚年的抒情诗中,写月夜和晚景的不在少数;这于老诗人的处境和心情似乎也十分自然。下面我们再读一首《给升起的满月》——

你就要离开我了吗?

适才还与我如此亲近!

浓云遮暗了你的身影,

如今你已完全消隐。

你该感到我多么忧伤,

探头望我,像颗小星!

向我表明还有爱我者,

那远在天边的心上人。

升起吧,明亮而又皎洁!

循着你的轨道吐放光辉!

我的心儿哟痛苦地狂跳,

这夜啊,令人幸福陶醉。

这首诗写成于1828年8月25日,当时歌德即将年满七十九岁。面对着天空中时现时隐的满月,老诗人不禁回忆起十三年前他在海德堡与自己钟爱的女子玛丽安娜·韦勒美尔幸福相聚和痛苦分别的情景。[197]他俩相约在别后每当月圆之时,都要“相互问候”,与我国诗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是一个意思。在《西东合集》有一首《月圆之夜》,抒写了“苏莱卡”玛丽安娜思念“哈台姆”歌德的情怀。眼下这首《给上升的满月》,反过来倾述着“哈台姆”对“苏莱卡”的倾慕和惦念。纵使她已经远在天边,音信杳然,但只要想到这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儿的存在,诗人心中的忧伤便减轻了几分,于痛苦狂跳之中又感到幸福陶醉。一个多情善感而年近迟暮的人,他在回忆美好的往事时心情不正是这么复杂而矛盾的么?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也把月比拟作人,以月起兴,由月及人。歌德望着升起在天边的月亮,就想起了远在天边的心上人,想起了他俩的誓言。可以说,这亲近过他又离了他但仍依依不舍地探头望他的圆月,就是那多才多情的美丽的玛丽安娜·韦勒美尔的化身。这首诗虽然很短,语言也明白质朴,写的更是人之常情,但却十分耐人寻味。之所以如此,固然主要归功于藏在诗后的“哈台姆”与“苏莱卡”的动人故事,然而表现手法的高超,也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诗人歌德一生多恋,但恋爱并不构成他生活的全部,他还有另外的理想和追求。同样,在晚年的抒情诗中,他也不仅仅追忆爱的幸福和痛苦,还全面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生活,对人生作深邃的哲理思考。

为此,他在辞世之前三年的1829年年初,便写下了他的《遗嘱》——

任何存在都不会化作乌有!

万有中活动着永恒的精神,

你要于存在中把握住幸运!

存在永恒不灭:须知法则

能将生命的宝藏维护贮存,

宇宙因而装点得美丽喜人。

真理早已被世人发现,

它联合了高贵的心灵;

快掌握那古老的真理!

为它,要感谢那位智者,

他给太阳的姊妹指出轨道,

让它们永远围绕太阳运行。

如今你又立刻反躬自省:

于身内会发现一个中心,

对此没有贤者存在怀疑。

任何法则都不会消遁:

独立的良知一如太阳,

给道德的白昼带来光明。

然后要信赖你的感官,

只要理智能保持清醒,

就不会惑于假意虚情。

你将兴致蓬勃,目明神清,

沉着而又机智地,在世界

欣欣向荣的沃野上行进。

有节制地享受富足与幸福,

让理性时时刻刻伴你同行,

生命它就会真正乐享生命。

于是逝去的将长久存在,

未来的预先已生机充盈,

一瞬间也会变成为永恒。

要是你终于获得了成功,

一种感觉将贯注你全身:

唯有带来收获才算真实——

你要如此检验一切世情,

世事只遵循自己的规律,

你要亲近那少数的精英。

古往今来,哲学家和诗人

都静静地,随心所欲地,

创造自己心爱的作品,

你同样获得最高的恩赐:

作高贵的人们的先知,

乃是最值得企慕的使命。

开宗明义,这首诗肯定了存在的永恒的性和法则(规律)的重要性,表明了诗人在宇宙观和认识论方面的基本立场。接着他又以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为例,说明真理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掌握。依此推之,在人身体内也存在一个作为中心的太阳,那就是独立不倚的良知;人的思想、行事和道德生活,都要围绕良知的太阳运行,才不会失去光明。

再往后,在诗的第四、第五节,更进一步地阐明了理智和理性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揭示了它们使人目明神清,使生命真正充实和化一瞬为永恒的神奇力量。但是,检验世情或者说真理的依据却并非理性,而是“收获”,也即实践的成败。

到此为止,《遗嘱》可以说很好地发挥了歌德的哲学思想,那就是一种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的富于辩证精神的唯物主义。他既肯定存在永恒,又肯定法则(精神)长存;既重视理性,又重视“收获”(实践)。在19世纪初期,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诞生之前,歌德的哲学思想应该说相当先进。因此,在诗的最后一节他作为哲学家和诗人满怀着自豪,以“最高贵的人们的先知”自居,我们也不能不心悦诚服地表示同意。

与上述最后这点相联系,诗中也反映了歌德思想上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轻视民众。他长期生活在魏玛的贵族圈中,渐渐地从狂飙突进时期的亲近“自然的人”——例如儿童和纯朴的农民——,蜕变为了“亲近那少数的精英”。因此,他不是乐于作广大人民群众的先知,而只是“作高贵的人们的先知”。歌德世界观的这个弱点,在他后半生相当明显,不只表现在待人接物中,也表现在不少作品里,《遗嘱》仅是其中之一。

《遗嘱》是歌德写的最后一首诗,确实可以看作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看作他对后世所做的交待。与他早期乃至中后期的抒情诗包括哲理诗相比,它富于严肃而深沉的思考,却缺少激荡的诗情,有比较明显的理念化和说教性。诗中有那么多的“你要……”、“你要……”,读起来,我们仿佛就看见以“先知”自命的白发苍苍的老诗人站在高高的奥林帕斯山上,对世人进行着指点和规劝。

尽管提前留下了“遗嘱”,老诗人并未坐等升天之日的到来。他一如既往地,或者说更加潜心地在完成自己“主要的事业”,即创作《浮士德》的第二部。《遗嘱》是他的最后一首诗,但并不标志着他诗歌之泉的枯竭:《浮士德》不只本身就是一部诗剧,而且其中无数的片断、独白与合唱,事实上都可以看作为优秀的抒情诗。作为例子,先读一首著名的《守塔人之歌》——

生来为了观看,

了望是我使命,

矢志驻守高塔,

世界令我欣幸。

我遥望那远方,

我俯瞰这近景,

上有月亮星辰,

同类推荐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天才制作人

    天才制作人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点击!!***李蕴,一个带着众多电视制作策划记忆的宅男重生到没有综艺可言的平行时空,以super女声为起点,开始改造世界人民精神娱乐方式......欢乐大本营,华夏好声音,我是歌者,爸爸我们去哪儿,runningman…..只有人们想不到,没有李蕴做不到的,他总是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全新概念的综艺节目,让你在休闲时有节目可看可欢笑。那他只会综艺嘛?变形记算综艺吗?算?那舌尖上的华夏算不?好吧,爱情公寓、帝都爱情故事总不是综艺了吧?你见过几十集每天播出的综艺?是的,这是一个由综艺起家却不局限于综艺的天才制作人的故事。
  • 弑天神冥

    弑天神冥

    今日的再见,明日的重逢。而你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奇迹!
  • 弗洛姆爱的艺术(相约在微博)

    弗洛姆爱的艺术(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根据弗洛姆关于爱是一门艺术等一系列观点,选取他书申的精彩语录,进行解读,与大家在学习爱这门艺术上共同前进。《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收录了《责任心,爱情的另一面》、《 爱他,就要尊重他》、《按照本来面目看待他》、《 让对方按照本性成长》、《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 、《客观才是爱情的标尺》、《在爱中学习爱》、《 我们想要逃避孤独》等文章。
  • 池见月

    池见月

    千年一现的九妖神星集气遇上了三百六十年一回的应天时?这是盘古开天至今也未曾出现的奇象啊!这天下不知又有什么事要发生了。莫非是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薄情首席的失声前妻

    薄情首席的失声前妻

    色彩柔和房间内,她亲眼目睹自己丈夫的出轨。她一直睁大着双眼看着,不愿意相信,在她亲手布置的房间内,居然让她看到了这样恶心的一幕,在她准备告诉他一个惊喜时,当在告诉他已经有两个人爱情结晶之时。两年的婚姻,终是敌不过一时的情迷……
  • 男性品位书

    男性品位书

    物以类聚,人以“品”分,你的品味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与形象。品味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决定了我们穿衣、吃饭和谈话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该拥有什么。男人咀嚼生活,感悟人生,在尝遍艰难困苦,历尽沧桑之后,才有这样一种品味。在面对得失时能付之一笑,在惨遭打击时也能坚强挺立。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涅槃为仙

    涅槃为仙

    人类的宇宙大航海,带来的不只是丰富的物质,还有人类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世界大战爆发,末世降临地球,神秘猎魔人夜良辰在一次意外中涅槃重生,从此开启了他驰骋星际,挑战神权的传奇之旅。
  • 剑执星空

    剑执星空

    一名少年,即将成为巅峰强者时,却意外陨落,通过轮回再次出现在宇宙,执剑变强,查寻凶手,对一个强大的组织进行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