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100000019

第19章 走近歌德(18)

哈菲兹(Hafis,1320年前生,1389年卒),14世纪的波斯诗人,20岁时已显露过人的才华却不肯应召去做为君主效犬马之劳的宫廷诗人,因为他生性酷爱自由,同时不愿离开自己美丽的故乡设拉子。诗人一生穷困潦倒,中年虽结婚生子,两个孩子和妻子不幸都先他而逝。他的祖国波斯14世纪正处于蒙古人的异族统治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1387年,即他逝世之前两年,当帖木尔可汗的大军占领设拉子时,诗人已沦落为一名贫贱的托钵僧。尽管一生坎坷,他仍“像小鸟似的歌唱”,不知疲倦地歌唱,歌唱春天和欢乐,歌唱鲜花和夜莺,歌唱美酒和爱情。诗人以此抒发对幸福光明,对真、善、美的热切向往,呼唤人性的自由、社会的公正和美好的生活,同时向黑暗的社会现实发出愤怒的抗议。哈菲兹富于浪漫色彩和激情的创作,不但表现出驾驭语言的惊人天赋,还大大拓展了原本纯粹为爱情诗的“加宰里”(Ghaselen)的题材范围,把这种波斯传统诗歌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也使自己成为了伊朗乃至世界诗坛一颗光耀千秋的巨星。[122]

1814年,歌德通过友好的出版商科塔(Cotta)得到奥地利人约瑟夫·封·哈梅尔刚译成德文的哈菲兹诗集,一读之下立刻与波斯歌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到自己和哈菲兹简直就像是对“孪生兄弟”!

生活的时代相隔四百多年,一个在东方的阿拉伯,一个在西方的德意志,文化传统更是迥异,却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奇迹。面对这个奇迹,我们自然会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两者与生俱来的相似的诗人秉性和气质,是他俩都热爱生活向往自由、欢乐、幸福,却同时又一样地身处乱世。

说到歌德的禀赋气质,不由得想起恩格斯在将他与席勒比较时的相关评价:“歌德过于博学,天性过于活跃,过于富有血肉,因此不能像席勒那样逃向康德的理想来摆脱鄙俗气……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123]正因为太“过于富有血肉”,正因为“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这实际生活又很可怜,所以一当听到哈菲兹对爱情、对美酒、对美好人生的热情歌唱,他便不禁心旌摇荡,便对诗中描写的阿拉伯世界产生出热烈的憧憬,便为了“摆脱鄙俗气”和“很可怜的”生活环境而开始了逃亡。在歌德心目中,东方原本就是“人类的故乡”(Urheimat der Menschheit)!他这次的东方之旅不仅是追求理想的人生之旅,也是还乡之旅;而这还乡之旅,在歌德有着精神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D.“还乡之旅”——西方与东方、现实与幻想的交流易位、融合。

1814年7月,歌德确实踏上了旅程,虽然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在阔别故乡17年之后他第一次西行,回到了莱茵河、美茵河和涅卡河地区,回到了自己出生和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时值万物兴荣的早春季节,旅途中所见所闻引发了诗人许多美好回忆。“他在眼前看见了过去,把近旁化为远方:于是麦因河变为伊发拉底河(Euphrat),威斯巴登的温泉变为基色泉,韦蕾美尔夫人——即后文的玛丽安娜——变为哈菲兹诗中所歌咏的美女苏来卡,保鲁斯变为从诗人口中领受了人生智慧的酒童,困于莫斯科的拿破伦变为严冬中的帖木儿……”[124]也就是说,我们的诗人尽管并未真正长途跋涉前往阿拉伯,却去那儿作了神游。在同为“还乡”这点上,精神之旅和现实之旅统一起来了,而且都达到了目的,即帮助诗人恢复了青春活力。歌德称其为“又一个青春期”(eine wiederholte Pubert?t,并在后来把它视作识别天才人物的标志之一。)[125]

自从踏上以哈菲兹作向导的“还乡”旅程,诗人歌德真正叫青春焕发,创作力空前旺盛,有时一天便能完成好几首诗。在1814年夏天和次年秋天接着进行的两次旅行期间,他做诗多达200多首,构成了《西东合集》的主要内容。[126]

歌德与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和出身、经历也很不一样的哈菲兹心心相印,视他为“孪生兄弟”并在诗中与他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歌德之将现实与幻想易位、融合,在幻想和诗歌创作中获得从现实无法得到的满足——所有这些,都给文艺心理学和比较文学提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他在这交流、易位和融合的兴奋喜悦中写成的《西东合集》,更可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生动范例,“世界文学”构想的有力依据。

E.内容和格调看似丰富、庞杂,仍为统一、和谐的整体。

《西东合集》分成12篇,内容可以讲十分丰富甚至庞杂。但是依据主题,12篇可以正好3篇一组分成4组:第一组《歌者篇》、《哈菲兹篇》和《爱情篇》,可统称“现世篇”,涉及哈菲兹诗作的主要题材,即赞颂爱情、美酒和歌唱;第二组《观察篇》、《郁愤篇》和《格言篇》,可统称“思辩篇”,都是对人生的种种问题做形而上的思考;第三组《帖木尔篇》、《苏莱卡篇》和《酒童篇》,可统称“人物篇”,每一篇都有一个诗人与之对话的中心人物;第四组《寓言篇》、《拜火教徒篇》和《天堂篇》,可统称“信仰篇”,说的都是有关灵魂归宿的问题。[127]

上述四篇尽管内容和格调都差异明显,《西东合集》却仍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它之能于丰富、庞杂中做到统一、和谐,靠的是:1,诗人歌德始终是贯穿全书的主体,尽管他有时侨装改扮成了旅行者和商人,骨子里仍然是个情人和歌者;2,全书都弥漫着浓郁的阿拉伯气氛,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加宰里”诗体格律[128];3,对一些重大的主题如诗艺、爱情、人生和信仰等等,在各部分反复抒写、咏唱,于循环和螺旋状的运行中一步步加深,一步步提高,逐渐结晶、升华,直到臻于佳境极致,例如序诗《赫吉拉》最后两节表现诗人的自信、自尊以及对诗艺的近乎神化的推崇,在其他各篇特别是最后的《天堂篇》中,便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可是,《西东合集》毕竟色彩班驳,内容纷繁,加之包裹着阿拉伯的伪装,充满宗教的神秘,读起来仍然相当费解。冯至先生把它与歌德以前各个时期的诗作了比较后说:“但是到这里,却有些不同了,诗好像与读者发生了距离,读者若还是居于被动的地位而不肯多费一些力,他便会从诗的旁边走过,有如从墙外走过一座蕴藏丰富的宝殿。因为这里的语言可能比以前的诗里面的语言更为简练,文字也更为朴素,但是每一个字都越过了它一般的意义而得到更高的解释;这里的自然,一草一木,一道彩虹,以及一粒尘砂,都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但又无时不接触到宇宙的本体;这里的爱和憎,以及对生命种种的观察,都是诗人自己的,同时又是人类的:所以有些粗率的读者、眼界狭窄的读者、追求辞藻的读者,往往在朴素的文字前感到枯涩,在诗人所写的种种对象前觉得表面的描写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而里边所含的深意他们又无从领略。——更加以在这些诗里出现的人名、地名、风物、人情,多半是东方的,尤其是波斯的,这些生疏的名词更使一些对此感到陌生的读者望而生畏。”[129]

F.深邃的哲理之书,伟大的爱情之书。

对令人“望而生畏”的《西东合集》,笔者不惴浅陋,在此做一点探讨的尝试——

就诗说诗,先谈《西东合集》有关诗歌的内容。

如上所述,通过到阿拉伯的神游和现实的还乡之旅,歌德迎来了精神和创作的又一个青春。他青春焕发的表现之一,就是勇敢地“拿来”,实现了诗歌风格和观念的更新。比较集中地探讨诗艺的为《歌者篇》和《哈菲兹篇》;《歌者篇》中有一首题名《诗歌与雕塑》的短诗,更形象地阐明了阿拉伯东方的诗歌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包括诗歌的本质区别:后者是坚硬凝固的、轮廓分明的、易于把握的,就像雕塑;前者是流动柔滑的、无定界的、无法把握的,就像幼发拉底河中的水。然而歌德在结尾唱道:诗人纯洁的手掬水,/水会凝成球状。这说明他相信水一样的东方诗艺并非不可把握;只要诗人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只要他用“纯洁的手掬水”,就会捧得一个圆匀、光洁、透明、晶亮的美丽球体。

歌德创作《西东合集》时已六十五岁,但仍不失赤子之心。他对东方的憧惊是那样热烈,对阿拉伯诗艺的追求是那样真诚,在《哈菲兹篇》的《无限》一诗中竟唱道:让整个世界尽管沉沦吧,/哈菲兹,我要同你竞争,/只有你与我是孪生兄弟。正像当年在与席勒的相互激励下完成了大量杰作,在与哈菲兹的竞争中歌德也写成不少好诗,捧得了不少晶莹闪光、异采纷呈的水晶球,使《西东合集》成了歌德乃至整个德语文学的诗中上品。

三十年前,意大利之行使歌德倾心于希腊古典主义,创作成功《罗马哀歌》等一批不朽诗作;眼下的东方之旅使他对诗艺有了新的追求,与意大利相联系的过去已如一张旧皮从诗人身上蜕掉了。因此也不妨讲,正是从《西东合集》起,歌德的诗歌创作完成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

再说《西东合集》丰富而深邃的哲理;它不只集中体现在极富思辩色彩的《格言篇》、《观察篇》,而是渗透了全书。例如《歌者篇》中的《幸福的渴望》,便是一首极为脍炙人口的哲理诗。诗中飞蛾奋不顾身地扑向火焰这个意象,显然从哈菲兹的以下诗句获得了启示:灵魂在爱情的火焰中燃烧,/像蜡烛一样光明,/我曾以纯洁的心情献身。/你不像飞蛾因渴慕而自焚,/你就永远不会得救,/摆脱爱的苦闷。然而,《幸福的渴望》表达的不断更新自己,超越自己,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以及欲通过死而达到“变”的思想,却是歌德所固有的,是他那带有进化论特征和辨证色彩的自然哲学,以及以自强不息的浮士德精神为核心的人生观的表现。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在借用阿拉伯的形式外壳,弥漫着伊斯兰教信仰的神秘气氛,满含东方哲理智慧的同时,也和谐地、圆融地吸纳进了西方诗人歌德的思想和精神,使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枚可以透视宇宙人生的水晶球,一篇形神兼备、玲珑剔透的艺术杰作。

脍炙人口的《幸福的渴望》,可算是《西东合集》最富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因为这整个诗集都是以东方的艺术形式表现东、西融合的思想精神,都成功地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精神、哲理智慧融溶在了一起。难怪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诗人和戏剧家霍夫曼斯塔尔(Hugo Hofmansthal,1874-1929)谈《西东合集》的文章劈头就讲:“此书整个儿都是精神(Dieses Buch ist v?llig Geist)”[130]。这儿的精神指智慧,指哲理。霍夫曼斯塔尔的意思是不管写什么题材,诗意诗情都完全为哲理渗透,都表现着智慧。

事实确乎如此,在歌德这个篇幅有限的诗集中,不论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话,还是男女两性的对话,不论是咏叹人生的无常与来世的飘渺,还是赞颂现世的欢乐和信仰的诚笃,《西东合集》都无不蕴涵着神秘的玄想,深邃的哲思,堪称是一部“智者之书”。

《西东合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它同哲理一样贯穿全书,更构成了《爱情篇》和《苏莱卡篇》的核心;不同的是对于诗人来说,它更加地实在、具体。

1814年7月26日一早,歌德乘着马车出了魏玛城门,在清晨的薄雾中看见一道奇异的乳白色虹霓,心中油然升起幸福的预感,当即吟成一首题为《现象》的诗。这诗的结尾道:所以,快活的老人,/你也别灰心;/尽管你头发花白,/还是会有爱情。

歌德的预感没有错。在法兰克福,他幸遇老熟人韦勒美尔的养女玛丽安娜。这位外秀慧中的女子对大诗人歌德怀有深深的景仰,在他面前表现得十分谦卑;对于温柔美貌的少妇,本来就渴望爱情的歌德自然也不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两人尽管相处时间不长,心弦却已开始了轻柔微妙地振颤与应和;待到第二年春天歌德再去故乡旅行时,已如奔赴心上人的热恋者一般地激动,途中便写了一些诗献给玛丽安娜,还为她取了一个美丽的阿拉伯名字苏莱卡,而自己则变成了阿拉伯歌人哈台姆。这次在离法兰克福不远的一处乡下别墅里,歌德和玛丽安娜朝夕相处了四个星期。两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了互诉衷肠的热烈唱和,身心完全沉缅在了由爱情的陶醉和创作的亢奋混合成的绝妙境界中,可随之而来则是更加难堪的离别。只好在第二年9月,玛丽安娜又匆匆赶到风光明媚的古城海德堡,与逗留在那儿的歌德重温旧情。但由于她年前已嫁给韦勒美尔,歌德自己的妻子也还健在,两人便不得不再次忍痛分手。其间种种酸甜苦竦的况味,诸如相聚的幸福,相思的痛苦,重逢的欢乐,离别的感伤、绝望等等,统统都化作一首一首富于真情实感的、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们总共40余首,全收在《苏莱卡篇》中。

同类推荐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孔子说为人

    孔子说为人

    本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风月总关情

    风月总关情

    出生在大世家中,自小受宠爱的女主,在豪门的复杂沉浮中,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着一颗剔透的心。期待着能过着悠然的日子,以一种淡定的心态直面生活。也想在周围多的各色男子总找到自己的那个他,纵然日后不得不走上联姻的既定道路,却是怀揣着那份最初的期冀,用心渴望在丈夫那里博得些许真心,给自己一个坚守本心走下去的理由。一个小小女子在陌生世界中随心活着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不是只有风华绝代的女子才能让人不能自已!行走在漫漫路上,华服锦衣的她不会是倾国倾城,也注定不会吸引人们争相追逐,只是用看透世情的眼和禅悟红尘的心,来恣意描绘人生。其实,她不知道,不需要刻意去渲染,她已是深深地烙在历史上。无关风月,只是,那一眼的风情,已足够永世难忘!
  • 鹰族阿斯顿

    鹰族阿斯顿

    人类自诩对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了如指掌,可是与我们同处一个星球的它们,却进行着远比我们更加激烈的抗争,它们凭借饱满旺盛的干劲,不屈不挠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劲,能否继续阿斯顿家族的辉煌,我们却不得而知。
  • 超级时光会所

    超级时光会所

    时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来都不去回答,因为会所的成员们从没给过我一个确切的说法。然而,我必须在此重申,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这就是我每年花三百万美元来维持这个会所的根本原因。―――杨飘逸请注意:这是一本真正的科幻作品。请注意:本人小说《我的代号叫蛔虫》进入了网络小说大赛决赛阶段,急需各位读者前往决赛投票网址为我每日投出宝贵一票,以下是投票方式,孤竹飘逸在此躬身致谢!1、进入起点首页公告“网络小说大赛入围作品投票开始”。2、从此公告页面中的“点击参与入围作品投票”进入决赛投票页面。3、请勾选046号《我的代号叫蛔虫》最右边的框,点击投票,每日一投!您投票,我更新!您不投,我也更新!但请您看在喜欢我作品的份上,多多投票!谢谢啦!
  • 茶与马

    茶与马

    本书为“华夏文明之源丛书”之一。“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本书就甘肃茶马互市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文明发展史产生的重要意义做了生动的介绍。
  • 大武尊

    大武尊

    一个灵基被夺的少年无意间开启洪武棋局,得上古武修传承,背负起数千年前的使命,走上崎岖漫长的炼武大道,百炼成尊,一步一步走向巅峰。
  • 秋天的故事之风葬

    秋天的故事之风葬

    秋天。万物凋零,生命休息。天地苍茫,空气在微风中瑟瑟发抖。渡口,长亭,离别。一切的生命繁盛在秋的季节里呈现萧瑟颓废之态,一切的欢乐聚合仿佛注定要在这个伤感的季节里上演,配合大自然的节奏。然后,一声哀歌,曼妙的嗓音,纯净的声色,悲惋的曲子,一点点,一点点的延展开,讲述着凄凉的故事,流淌着内心的情感。一个美丽的倩影坐在荒漠身处的流水边,旁边是亘古的巨石,巨石上是模糊和清晰的名字。夕阳晚景,秋色含烟。
  • 逆转宅男

    逆转宅男

    寨云,一个普通宅男!三流漫画家!一次意外,让他转生到了类似于古代的异界!最最让他痛苦的是,他竞附身在了一个恶名昭彰的败类身体之上!前世老实的宅男今生却成为一个败类!一个状师学院的状师!机缘巧合之下逆转案件!且看寨云如何在云国成为第一逆转状师!更利用他漫画的能力,在异界掀起了娱乐,漫画风云!
  • 凤棺谜咒

    凤棺谜咒

    本书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悬疑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20篇故事,有万字左右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既有怪案奇破,有江湖豪情,也有当代传奇,悬疑惊悚,多角度,多侧面,映射出了人生百态,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食大餐。
  • 千亿萌宝极品辣妈

    千亿萌宝极品辣妈

    时隔六年,她强势回国,找儿子却找到了他家门口。她是未婚怀孕被扫地出门的顾家千金,他是隐忍不发傲娇自恋的君家大少;因此彼此需要,她成了他的私人秘书;他却成了她儿子的专属爹地。可是明明说好的河水不犯井水,君大少请问你没事对我玩什么壁咚?关键时候超级萌宝来相助:“爹地,想娶妈咪请拿千亿身家来换。”某腹黑宝贝躲在房间眼冒金光,开始数钱:哼,现在君家我最有钱,看以后谁还敢欺负妈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y1名演员

    我是y1名演员

    温辛暖,是一个最个性最美丽的女子,她的生活是我所见过的最凌乱最无奈的现实。会在强烈的绝望表层窥见隐藏的温暖,怎么能这样爱呢?怎么就不能这样爱呢?也许无人知晓。温辛暖,一个在生活里无奈和混乱,但内心却渴望关爱的女人,遭遇不同的男人,经历许多真真假假的爱情,她看似玩世不恭,放纵自己的同时,却又保留着最后的纯洁,看似游戏感情,却又一直坚守着那个叫顾里旭的男人...到底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谁又是她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