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1400000009

第9章 帝王横死

·被粪池溺死的倒霉皇帝

大诗人李白醉酒,看见江水中明月跳荡,躬身探手打捞,结果失足入水,就此溺毙。

晋景公跟李白一样,也是溺死的。若说李白死得诗情画意,那么晋景公之死听来就有些恶心。因为李白是溺死在映着明月的江水里,而晋景公却是溺死在污秽不堪的粪池里。

对现而今的中国人来说,李白是家喻户晓,但晋景公就鲜为人知了。晋景公名獳,是晋成公的儿子,也就是“赵氏孤儿”故事发生时晋国的国君。在“赵氏孤儿”的故事里,他不辨忠奸,纵容屠岸贾灭了忠臣赵氏满门,再加上对“春秋笔法”倍加赞扬的《左传》明明白白地记载着他不得善终的事实,所以人们总是将他当做一个无能而昏聩的君主。

其实,这种印象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他不以一眚掩大德,任用战败的荀林父扫灭潞国,又知人善任,派随会荡平赤狄,是很有些武功的。此外,他纵横捭阖,运用外交手腕多次将齐、楚等强国的攻势化于无形;齐顷公欲尊他为王,景公克制了自己的虚荣私欲,拒绝了齐顷公的“好意”。这说明,晋景公是一个有着高超政治才能的君主。然而人无完人,在赵盾一家灭门惨案中,他确实看走了眼,杀错了人。

赵家灭门后,晋景公噩梦不断。他常常梦见一个长发披面的厉鬼向他索命。这厉鬼身形高大威武,口中还振振有词地骂着:“昏君无道,我赵氏世代忠良,为成就你晋氏霸业,前仆后继、肝脑涂地,你不念劳苦,竟然将我无辜子孙屠戮殆尽,真禽兽不如!我已上报天帝,你不久就要为你的蠢行偿命赎罪!”说罢挥舞着铁刺般的利爪,满身鲜血地向晋景公扑来。景公吓得委顿在地,动弹不得,就要给厉鬼近身搏杀之际,突然醒来,这才发现自己是在做梦,给夜风一吹,冰凉打战,原来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一病不起,而这噩梦也日夜纠缠,景公的病也一天重似一天。

景公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噩梦,而是有厉鬼缠身作祟,于是访求鬼道,希望能够摆脱厉鬼的纠缠。恰巧那时一个叫桑田的地方住着一位神巫,名声远播,于是被景公召入宫中。神巫占卜掐算,将景公所梦之事分毫不差地讲了一遍,听得景公目瞪口呆。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久受噩梦折磨的景公焦切地问道:“该当如何?”却听神巫摇头叹息着说:“这厉鬼本是前朝功臣,身具大神通、大威能,且此时激于子孙被冤杀之愤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道行浅,无法将他制服。”晋景公听得呆了起来,又问:“那寡人的病体是吉是凶?”神巫一揖倒地:“请恕小人直言,国君您恐怕吃不到今年的新麦了。”麦子都在六月成熟收割,神巫的意思是景公已然活不过六月了。

景公听得说不出话,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这时立在一旁的屠岸贾突然大声骂道:“妖人竟敢在此惑乱国君!若君王能吃到今年的新麦,就把你抓来砍头!”说罢叫人将神巫轰了出去。屠岸贾的反应之所以如此剧烈,是因为他害怕景公“病急乱投医”,将自己杀了,用来祭祀赵家先人。

命是自己的,岂能因为别人一句话就此放弃?晋景公又找了别的神巫前来占卦。卦象上显示说,梦中那位前朝功臣仍有子孙在世,他心怀仇恨,日夜图谋复仇。景公于是找来韩厥,问他赵氏孤儿的情况。韩厥决定赌一把,于是把赵武就是赵氏孤儿的实情说了,又进谏景公:“自我大晋开国以来,一直到先王成公在世的时候,赵家始终尽力辅佐,从未有过二心,世世代代都为我大晋立下功劳,可是您却灭其满门,天下百姓没有不可怜赵氏,私下为之伤心的。占卜所示不过天意,天意不过民心,所以无有不中,请您仔细想想这件事吧。”

晋景公于是叫韩厥秘密将赵武接进宫中,当晋氏诸将入宫向景公探病的时候,四下里突然窜出大批甲士,将懵懵懂懂,不知发生何事的诸将制服于利刃之下。这些甲士当然是韩厥预先埋伏在宫中的手下。诸将尚未有机会开口询问,韩厥已拥着赵武出现在诸将面前,将事情原委讲了一遍。诸将以为赵家早已绝后,不想在此见到赵武,不得已下只得将罪过都推到屠岸贾身上,异口同声地说:“诛杀赵氏都是屠岸贾的阴谋,他假传君命,强迫我们就范,否则我们怎肯发兵作乱?”又抢着道:“我等此次入宫,一则为了探望君王,二来也是要劝君王恢复赵氏。现在天幸赵武还活着,该怎么办只是您一句话的事。”于是众人筹划部署,终于将屠岸贾杀死。

赵武恢复赵氏,将他养大的程婴功德圆满,但心里觉得对不起自己代赵武而死的孩儿,于是刎颈自杀。赵武为他守孝三年。

可是,“改过自新”的景公并未因此恢复健康,相反,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了。这时听说秦国出现一位叫缓的名医,任何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都是药到病除,于是派人西去秦国,请缓过来看病。缓没到,景公又开始做梦,不过这次没有再梦到厉鬼缠身索命,而是比较有新意地梦到了有说有笑的两个小人儿。

其中一个说:“缓的医术非常高明,恐怕会找到我们,并把我们除掉。我们该躲到哪里才好呢?”

另一个笑嘻嘻答道:“只要躲在膏之下,肓之上,任他再高明十倍,也只有对我们徒唤奈何。”所谓膏,就是现在所说的心尖脂肪处,所谓肓,就是心脏与膈膜之间的地方。

说罢,两小人缩身成点儿,从景公的鼻孔里钻了进去。景公就这样给吓醒了。

缓终于来了,他给景公把脉后说:“病在膏之下,肓之上,针灸药物皆不能至,臣也无能为力了。”景公叹息道:“您的诊断与寡人所做之梦一模一样,看来天命如此,不可强求。”于是赐缓厚礼,又将他送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新麦已经开始收割,久病的晋景公忽然想吃麦粥。其实,景公的心理很微妙,他是在跟当初那个断言他无法吃到新买的神巫赌气。景公把神巫招入宫中。那碗新麦煮成的麦粥正摆在景公的桌上,缓缓冒着热气。景公闻着麦粥的香气,指着跪下下面的神巫骂道:“你不是咒骂寡人吃不到新麦吗?看看这是什么!”于是喝令手下将神巫拉出去砍了。

“出了一口恶气”的景公正要吃麦粥,可是突然之间腹痛难忍,只好在左右扶持之下去厕所方便。不过,久病体虚的景公双足发软,没能在厕内站住,于是跌入粪池,在里面溺死。

虽然死法有点脏,但景公的死在历代君王里的确是最为奇特的。

·因脚趾头受伤而死的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之争历来为史学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大抵关注的都是勾践“卧薪尝胆”和夫差西施倾城之恋,不过关于吴王阖闾之谈寥寥无几。阖闾之所以如此容易被淡忘,只因一生没有什么顶尖级的开国伟绩,又没有传世的经典爱情故事傍身,以致除了他登上王位的方法和他的死法为世人口中的趣谈。

说起阖闾之死,堪称是件冤枉大事,因为他并非轰轰烈烈战死,也不是寿终正寝,而是不幸脚趾头受伤,导致“伤重不治”,客死军中。如此离奇的死法,委实令人惊叹,这其中的原委还得细细道来。

阖闾,吴氏,名光,吴王夷末之子,又称“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由此夺得王位,称吴王阖闾。此时的吴国虽然已经强大,不过依然有着内忧外患:内有天灾人祸,兵弱马衰;西有楚国,南有越过虎视眈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阖闾开始大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嚭为大夫。

伺候,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阖闾又在此刻得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辅佐,使得国壮民强,他的野心也渐渐膨胀。一开始阖闾先把矛头指向了强大的楚国,他亲自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战,五战五捷,大败楚军。跟着步步紧逼,一路拿下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假如这场战争没有秦国的突然介入,恐怕,楚国在历史上已经提前消亡。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吴国兴师伐越,伐楚的胜利令阖闾冲昏了头脑,满怀信心打下了伐越之战,却万万没有料到,这一仗敲响了他的亡命之音。

战争刚一打响,越王勾践即率兵抵御,双方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展开对峙。吴国的军队训练有素,实力又在越过之上,所以勾践采用的是突破型战术,命令敢死队进行了两次冲锋,皆以失败而归。

吴军岿然不动之资,勾践只好以破釜沉舟的姿态迎上。他命令越国的罪犯排成三列,令这些犯人持剑架在脖颈,走到吴军阵前,齐声大喝:“吴、越交兵,臣等违犯军令,不敢逃避刑罚,谨敢自首而死!”说罢纷纷自刎,此等惨烈血腥的做法令吴军骇然镇住。也就是在这个空当,勾践抓住机会敌方心神不定的时机突然发动进攻,吴军一时不知所以然,自然是大败收场,就连阖闾也被越国大夫灵姑浮挥戈砍中脚趾,跌落马下。

兵不厌诈,从情理上讲,勾践的做法实则有轻贱人命之嫌,但从实际效用方面来看却是最有效的。阖闾脚上受了重创,一时不能敌,幸而此时吴将专毅赶来营救他,全军向北撤至距槜李城七里的陉地(今海宁市双山乡鮑泾)。阖闾受伤的部位在大脚趾处,因伤口过大,流血不止,几个时辰就开始恶化,没多久就不治而死。

关于阖闾的这种死法听起来颇有蹊跷,区区脚趾受伤便殒命,令人难以置信。后人推测说,阖闾多半死于破伤风症。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破伤风菌最快发病时间仅仅一天,它可以导致神经系统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在现代社会的死亡率是10~40%,可见感染破伤风菌的个中凶险。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古代战场,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死于这种感染,就连作为一国之主的吴王阖闾也未能幸免。

阖闾临死前再三嘱托自己的儿子夫差莫忘了“槜李之战”的耻辱,也就是他的这份遗嘱,造就了伺候吴越之间仇恨不断,征战不休。正是“仇报仇兮冤报冤,冤冤相报枉相缠。”而阖闾的死因,也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异事,令人瞠目。

·因做噩梦而死的皇帝

皇帝一生看上去风风光光,但是其实却非常艰辛。明君要把国家各方面治理得井井有条,辛苦程度自不必说。昏君倒是对朝政不大上心,但他们的生活同样也好过不到哪儿去。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每天都必须面对朝政、面对群臣,害怕出现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遭到群臣指责,担心外敌进犯,畏惧内部叛乱……这么多可担心、可恐惧的事情,只是因为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所有的箭都朝他们射过来。在这样的重压之下,皇帝每天提心吊胆,怎么会过得舒服?

而除了重压之外,皇帝还是典型的高危职业。死于非命的皇帝数不胜数,被饿死的齐桓公,被老婆气死的魏孝文帝,被毒死的光绪帝……非正常死亡的皇帝不胜枚举。而很多皇帝甚至在即位之前就反复被人暗算。例如明光宗朱常洛,从小就不招万历皇帝喜欢,当了太子之后,宫内、宫外的明争暗斗对他的地位,甚至生命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明末三大案中有两个都是针对他的。当太子的时候,郑贵妃策划“梃击案”,他侥幸逃过一劫,但最终却在继位仅一个月之后,就因“红丸案”而命丧黄泉。

从皇帝们五花八门的荒唐死亡方式里,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生活有多不好过。而下面要讲的这位皇帝,他的死法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他竟然是被自己的妃子活活闷死在被窝里的,而这位谋杀了皇帝的妃子在皇帝死后居然依然安然地做着妃子,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位死得稀里糊涂的皇帝就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曜是东晋简文帝的儿子。简文帝本来有好几个儿子,但都相继夭折了,而后宫嫔妃却总怀不上龙子,简文帝非常着急。这个时候,有个官员给他算了一卦,说有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能怀上龙子并为皇室诞下三子一女,这三子一女都能健康成长。简文帝听了以后非常高兴,马上下令把这个宫女从宫中找出来。最后,这个据说可以为皇室延续烟火的宫女被找了出来,她的名字叫昆仑,是一个皮肤黝黑的纺织宫女。她就是司马曜的母亲。简文帝纳她为妃后,她果真生下了皇子司马曜。

简文帝去世以后,十一岁的司马曜继位。他在位期间,尽心国事、重用贤臣,创造了东晋末年的复兴。他虽是个贤明的君主,却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嗜酒如命。他的死就是因为酒后的一句戏言。据《晋书》记载“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

相传,公元396年九月的一个夜晚,司马曜在宫内与宠妃张贵人一起饮酒取乐。酒过几巡之后,司马曜微微有了一些醉意。他要求张贵人继续陪饮,但是张贵人却已酒足为由不肯再喝。这时候,司马曜看着身边年轻貌美的宫女,耍起了酒疯。他告诉张贵人她年纪渐老,美色大不如前,跟这些宫女相比差远了。并且扬言要废了张贵人,另选新人。这些话深深刺伤了张贵人,她深信这是司马曜“酒后”所吐的“真言”。自得宠以来从未被如此羞辱过的她竟将这些戏言当了真。想到自己将来可能会被打入冷宫,甚至会被赐死,张贵人觉得非常害怕。看着熟睡的司马曜,她顿时起了杀心。

她借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胆量和决心,招来心腹宫女,让她们搬来了几床大被子将还在睡梦中的司马曜活活捂死了。可怜的司马曜只因酒后的一个玩笑就丢掉了性命。据说,第二天,张贵人居然若无其事地告诉众人,皇帝是在睡梦中“魇崩”的,即做噩梦吓死了。

由于朝臣们各怀鬼胎,对于张贵人这样荒谬的说法居然也没有人提出质疑。一代明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驾崩,着实令人慨叹。

·仅当权两个月即死的皇帝

汉朝的皇帝更迭,大概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频率最快的时期,有时候,为皇位谋定多年的皇嗣俊杰刚刚上位,仅当几个月的帝王就命丧黄泉。刘粲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帝王,光兴元年(310年)起一直到太兴元年(318年),整整八年的“皇帝准备期”他都安然无恙,可继位当权两个月后,就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历经永嘉之乱,新称帝的刘聪政权并不稳固。他视儿子刘粲为左右臂膀,封其为河内王,并任命刘粲为执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抚军大将军。晋牙门赵染叛晋归降于汉,刘粲与皇弟刘耀受命辅助赵染进攻驻守长安的南阳王司马模,很快长安沦陷,刘粲将投降的司马模杀死,致使追随司马模的从事中郎等人图谋复兴晋室。奉命驻守关中地区的刘粲遭到图谋复兴晋室军队的袭击,被迫撤兵回平阳。这次失败并没有使刘粲失去皇帝的宠爱。次年刘粲又被派往并州,领兵进攻晋并州刺史刘琨。才华横溢的刘粲同刘曜一同攻陷晋阳,并与拓跋猗卢一同在汾河以东击败刘耀。这次战乱给刘粲提供了再次晋升的给予,他担任朝中重任丞相,兼领大将军、录尚书录,并进封晋王。同年末,刘粲再度升迁,任相国、大单于,总管百事。这实质上标志着未登位的他已经手握实权,取代不理朝政的父亲,承担着帝王的责任。

执政的刘粲不再如以前一般低调做人,反而变得性格刻薄,蛮横专制。他愈发亲小人远贤臣,奢侈无度。他甚至将所居住的相国府改造的如皇宫一样华丽。种种行为让刘粲丧失民心,也丧失了自我。靠近权力中心的他,耳闭目塞,结党营私。麟嘉二年即317年,他听信宦官谗言诬陷刘乂谋反,用计谋得储君之位被立为皇太子。

翌年,刘聪病逝,刘粲终于如愿以偿的坐上了他心神往之的皇位。真正成为天选之子,万人之上的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廉政爱民的明君,而是把身为储君时的骄纵演绎的愈发严重。过去隐藏的种种问题也逐一暴露。帮助他设计陷害刘义的靳准心生异心,意图谋朝篡位,谎称辅政大臣想废刘粲改拥刘骥上位,甚至为了让自己的谎言看起来真是,要挟靳后和靳月华。一味信任小人的刘粲根本毫无防备,反而中靳准的计,听之任之。就位一个月内,刘粲下令先后杀死刘景、刘骥、刘顗等刘姓子弟和以重臣大将军刘逞为代表的忠心重臣。一时间,朝中刘姓王和重臣都被杀害,人心惶惶,忠臣良士被逼逃至长安投靠刘曜。

同年八月,也就是就位的第二个月,沉溺酒色的刘粲将军政大权交给靳准,靳氏子弟入朝为官身居要位。刘粲一步步将自己推向了死亡。靳准招揽年长有德威望在外的金紫光禄大夫王延一同叛乱。这位忠君爱国的大夫在赶往向刘粲报告的途中被靳康抓住。就这样还做着帝王美梦的刘粲被靳准领兵捉拿,成为刀下亡魂。靳准尽数其罪,谥刘粲为隐皇帝。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何去何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先他而死,于是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

由于太祖在世时实行分封制,各地藩王都强权在握,拥兵自重,这让建文帝深感不安,于是采取“削藩”的建议,以巩固皇权。诸王中燕王朱棣势力最大,他担心自己被废,于是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谋反,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后来朱棣攻陷了京师,即位为王,成了明成祖。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他究竟是生是死?生,又在何方?死,又在何处?明成祖朱棣对此总是放不下心,这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有人说建文帝的一个太监穿了他的衣裳投身火海,做了他的替死鬼,而他自己趁机逃走了;有人说建文帝削发出家,藏进了某个寺院中;还有人说他从地道中逃走了,而且出走后故意放的大火。更有人发挥了这些说法:建文帝流落民间后,去了云南,住在山中。建文帝出逃的协助者史仲彬后来还多次南下与他会面。而在后来的明英宗时期,建文帝还曾回到京师,住在宫内,寿终正寝。这些传说或真或假,难以断定,或许只是人们的附会之言,但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录,建文帝死于宫中大火中。当时燕王军队兵临城下,将宫城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建文帝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尚武、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到他手上就绝没好下场,于是放火纵身火海之中。而朱棣也决不能让建文帝继续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登帝位。当燕王军队开进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但是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的骂名,朱棣在发现烧焦的尸体时又假装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出兵只是为了“清君侧”,辅佐建文帝。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成为明成祖的朱棣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

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却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处于何处,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可是朱棣即位之后,下令苦心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建文帝到底下落如何,又如何说得清楚呢?

另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出逃为僧,流落民间”。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经想过要自杀,但是在亲信的劝说之下,从地道逃出了皇宫,从此削发为僧,隐姓埋名浪迹江湖。在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住进宫内,死后葬于京郊西山。其实朱棣登位后,一直不相信建文帝已经死了,曾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有人说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其实就是明成祖暗中察访建文帝下落的一种表现。而且明成祖还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借机重新整理僧人的名册,对当时所有的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搜寻,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二十余年。民间流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逃到云贵地区,而且辗转到了南洋地区,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至于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呢?这答案或许早已随着滚滚年轮,和曾经辉煌无比的王朝一起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顺治竟然死于郑成功的大炮轰炸

清朝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爷到底是如何死的,始终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大谜题。清室对此的记载语焉不详,故而谜底始终是云山雾罩,让人看不清楚。这引起了民间的广泛猜测,有人说,顺治当时并未身亡,而是因为爱妃董小宛给母亲孝庄皇太后迫死,万念俱灰之下,一个人躲到五台山出家去了。这种说法广泛流传,新派武侠小说巨匠梁羽生和金庸分别在其作品《七剑下天山》和《鹿鼎记》就用这种解释敷衍出一段故事。

不过,明清史的研究专家孟森先生却提出,顺治其实是死于天花。学界中人大多从了孟氏之言。本以为纷纭到此平息,没想到最近竟然出现了新的材料,这材料表明:顺治竟是在厦门给郑成功一炮轰死的。

这份名为《延平王起义实录》的史料是郑成功的宗亲郑梦彪从郑氏后人手中得来的,年代久远,晦涩难懂。不过厦门郑成功研究专家张宗洽经过整理分析,竟发现了两段明言郑成功轰死顺治的文字:

其一为:“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帝顺治实在思明港被炮击没,达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无下落,召达素回京,达虏惧罪自杀。至是太子即位,宣顺治于正月崩者,伪虏之伎俩也。藩曰:余亦计之,但当时恍惚未敢再信”。所谓“藩主”,就是郑成功,而“达素”则是满洲将领。此前郑成功败于南京,不得已而退守厦门,又遭达素率军来剿。经过拼力死战,郑成功的军队多次击退达素部的进攻,但主动权仍在达素手中。不过不知为了什么,后来达素突然撤军,这才给郑成功喘息活命的机会,也才有后来收复台湾的壮举。现在依材料来看,原来是郑不经意间轰死了达素的主子、皇帝顺治,这才令达素不得不在取得优势之时撤军北还,后来还畏罪自杀。

其二为:“初太师在京屡以书谕藩招抚。藩不肯,然虏顺治亦不之罪也。至是顺治崩,执政者与太师有隙,遂对虏太子谏以藩能击崩主父,我皇岂不能杀害其父乎。虏太子纳之,至是新即位而太师遂遇害。”所谓“太师”,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他本是明将,后来投降清朝,受到优待,可是又被赐死。一直以来,郑芝龙“全家”被清廷赐死一直让人费解,依着这材料的说法,原来,清廷赐死郑芝龙,是为了给他们的皇帝顺治报仇!

厦门市文史界专家普遍认为,这材料的可信度非常高。问题是,顺治贵为天子,有可能御驾亲征地来到厦门督战吗?而且,《延平王起义实录》源出郑氏掌控的台湾,若是郑氏将顺治一炮轰死,那这个消息为何到今天才出现在人们面前?

先来说第二个问题。事实上,厦门民间早有顺治给炮轰落水、死于此地的传说,厦门人常说:港内的文昌鱼就是顺治的尸虫所化。所以顺治给郑成功轰死,看似新鲜热辣,其实不过是“旧闻”。且时移世易,人们谈起几十年前的东西都可能面目全非,更何况是几百年前的东西?郑氏退守台湾后,其影响力日益萎缩,所以恐怕即使他们将消息放出也听者寥落,何况其与大陆之间隔着茫茫大海。

而关于第一个问题,则郑成功退守厦门这一段时间,清廷关于顺治帝活动的记录则几近于无,这似乎也不正常。难道顺治帝真的曾经履足厦门?他这样不辞劳苦、御驾亲征,又是为了哪般?

有人猜测,当时清廷并非表面看来的风平浪静,顺治帝与权臣多尔衮之间的斗争已然白热化,在对待郑成功的态度上,君臣两个也是针锋相对,意见相左。多尔衮主张以强力剿灭,而顺治则对郑成功多方拉拢,他曾给郑成功写信,劝他投降,又在信中对多尔衮扣押郑父郑芝龙表示道歉。而郑成功在南京吃下败仗后,也曾遣人觐见顺治,商讨招抚事宜,结果当然是没有谈拢,这里面,多尔衮的干扰实在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年轻的顺治帝极有可能因为多尔衮的处处掣肘而心情烦乱,故而随军出去“散心”,好借此机会摆脱多尔衮的势力,亲自与郑成功探讨招抚的问题。岂料刚到厦门,便被郑成功一炮轰死。

事情真是这样吗?持这种看法的专家如张宗洽还需要回答很多辩难和疑问。不管怎么说,这条史料的出现,给解释顺治帝之死提供了别样的思路和方向。

·揭秘康熙皇帝死因真相

公元1722年的冬天格外冷。十一月十三日晚,凛冽的寒风摇晃着畅春园里的宫灯,烛影摇红,悲声戚戚,69岁的清圣祖康熙帝驾崩了。

康熙在位61年,他的驾崩不啻晴天霹雳,但与此同样令人震撼的是:遗诏中的皇位继承人既不是素有“贤王”之称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在康熙晚年格外得宠的皇十四子胤禵,而是向来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四阿哥胤禛。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他的即位之突然,再加上此后康熙诸子在政治上的兴衰,以及年羹尧、隆科多这两位助雍正登基的有功之臣陆续遭到诛杀和幽禁,这种种现象累积,以致让当时很多人不得不质疑康熙的死因,甚至到了今天,依然有历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

关于康熙的死因,总体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康熙之死是“天灾”,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认为康熙是被雍正谋害致死,是为“人祸”。

在《大义觉迷录》中,康熙的病逝过程被叙述得极为简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赴南苑打猎,后因“圣躬不豫,静摄于畅春园。”在史料《永宪录》中,也记载了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他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尽管当时康熙帝已是69岁高龄,但因“偶感风寒”就骤然丧命,未免令人生疑——以宫廷御医的医术加上皇家的药补水平,怎么可能连小小的“风寒”都无法医治?这是否意味着康熙帝之死还藏着什么秘密?

康熙一生极为跌宕,杀鳌拜、平三番、平准噶尔……为“康乾盛世”奠定了根基,他虽然有平天定地之能,却无法化解“九子夺嫡”的尴尬。尤其到了康熙晚年,诸皇子觊觎皇位,争相拉拢朝官、结党营私,钩心斗角、水火不容之势愈演愈烈。经历了两次废立太子,康熙为储君人选伤透脑筋,临死之前都没有透露丝毫。死于这种背景之下,又有未定的疑点,人们首先会想到康熙的死可能与夺嫡之祸有关,而雍正——这位最后的赢家,自然首当其冲。

从抱恙到驾崩的六天之间,康熙并未完全不理政事,初九那天,他还让四阿哥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坛举行冬至祭天大礼,这大概是因为胤禛有过类似的经验。此后,胤禛多次派太监和侍卫到畅春园请安,尤其是康熙病逝的当天,胤禛几次进出畅春园,这期间没有任何其他皇子、后妃或大臣在场,康熙给胤禛交代了什么,胤禛又进宫做了什么,没有人知道。所以,这也成了后人揣测康熙之死可能与胤禛有关的重要依据。

据说,康熙最初打算传位给十四皇子胤禵。康熙五十七年秋,他封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并委派军务,明显地表现出了对胤禵的赞赏。倘若胤禵就此立下军功,无疑能为继承皇位增加筹码。但是,谁也没料到康熙病逝地如此突然,雍正即位时胤禵尚在边疆,他一回京奔丧就被架空了兵权,此后更是被雍正常年幽禁,再无起事的可能。胤禛与胤禵是一母同胞,有人把雍正的狠心归因于他的虚心,民间向来有“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的说法,也有人说,康熙病中“降旨召胤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胤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而曾静说得更是直白:“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这一说法,就出自于此。

尽管目前并无确凿证据,但很多史学家还是通过多年文献分析与考证,寻找着蛛丝马迹,试图破解康熙驾崩之谜。清史研究专家许曾重先生在《清史论丛》中,把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总结为“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康熙之死是因为“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另外,清史专家孟森先生也认为雍正之所以能打败众多兄弟、顺利争得皇位,正是因为他 “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用阴谋害死了康熙,几年后隆、年两人的遭遇是因为雍正急于灭口。甚至连当时身临现场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都说道:“(康熙)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种种迹象表明,康熙之死可能不像正史记载得那样简单,“偶感风寒”四个字可能是康熙的死因,更可能是为雍正遮羞的帷幕。不论真相如何,康熙晚年因为子嗣夺嫡受到的打击毋庸置疑,只叹在权力诱惑下,父子伦理与君臣纲常竟然都成了摆设,令人唏嘘。

·遭雷劈死的清朝皇帝

嘉庆二十五年的七月,暑意正浓,嘉庆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从北京出发,一路向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进发。七天之后,车队到达木兰围场,准备开始这一年的秋狝。清朝的秋狝制度始于康熙年间,满族人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皇室春秋打猎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八旗官兵和王室子弟的习武本色。

这一年,嘉庆已经61岁,以这样高龄决定前往木兰围场,似乎说明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有信心。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来到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到达热河的第二天,嘉庆皇帝突然驾崩,令人始料不及。

关于死因,史料上记载得非常模糊。《嘉庆遗诏》记载“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瘳。”《清宣宗实录》的记载就更简略了,只有八个字: “遘疾三日,渐至大渐。”嘉庆皇帝的死亡非常突然,以至于当时避暑山庄都来不及准备棺木,后来还是派人返回北京,将皇宫里预备的寿棺连夜运到了承德。皇帝驾崩这么重大的事件,史书中却只用寥寥几笔将原因带过,难怪民间会议论纷纷,产生了各种版本的死因推测和传闻。这其中,雷劈致死的传闻影响最广,并且被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嘉庆在木兰围场狩猎时中暑,于是暂停秋狝,一边在卧床调养一边处理政务。七月二十五日这天,热河突然迎来雷雨,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嘉庆的寝宫被雷击中。寝宫中有数人在场,只有嘉庆一人被雷击中身亡。

版本二:嘉庆到达热河后,率领文武大臣和护卫队伍直奔木兰围场,结果收获甚微,没捕捉到什么猎物。嘉庆扫兴而归,回寝宫的路上突然雷电交加,天降大雨。一行人马还没来得及避雨,就见一道惊雷劈下,劈中了嘉庆乘坐的车舆,嘉庆皇帝瞬间毙命。

版本三:据说嘉庆皇帝长期嬖宠一名太监,这次赴热河狩猎也携他同行。这日,嘉庆正与男宠在烟波致爽殿后的小楼幽会,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一个火球穿窗而入,正好落在嘉庆身上,男宠安然无虞,嘉庆却因此身亡。

这些版本经过后人不断演绎,增加了很多细节,也被涂上了更多神秘色彩,更有甚者连嘉庆被雷击毙之后发生的事情都编排了出来:嘉庆被雷电击中,烧得面目全非,无法装殓入棺。众大臣商议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一个和嘉庆体形容貌相似的太监秘密处死,再给他穿上皇帝的寿衣,装饰打扮成嘉庆的样子。然后将棺木处理成上下两层,把嘉庆的遗体被安放在棺材下层,而把太监放置在上层,以此掩人耳目,运回了京城。

虽然后人把这些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但认真考证,却寻不到任何史料支撑。嘉庆驾崩的消息被热河行宫封锁了两天,直到二十七日,京城的王公大臣才惊闻噩耗。等到八月初二,道光皇帝即位,这才发布上谕,将嘉庆的死讯昭告朝野。据当时身在中国的朝鲜国官员称,看到那些身着素服且官帽摘去了花翎的清朝官员时,他们大惑不解,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嘉庆皇帝驾崩了。正是因为宫闱上下对嘉庆死讯及死因的隐瞒,才使得各种传闻愈演愈烈。

相较于被雷击毙的无稽之谈,史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嘉庆的死因是长期操劳导致的心脏衰竭。嘉庆在位25年,每天都要处理繁杂的政务,操劳程度堪比素有“勤政”美誉的雍正皇帝。尽管他忙得焦头烂额,终日为国事烦扰,棘手的问题仍然处理不完,内乱外患无法止息。尤其是朝廷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他在整顿吏治上下了很大工夫,却成效甚微。腐败问题成了嘉庆朝廷的最大隐患,也成了嘉庆皇帝的一块心病。此外,盛行一时的白莲教运动虽然遭到了镇压,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是时有发生。

嘉庆为这个国家呕心沥血,却无法阻止康乾盛世的逐步终结。身体的操劳与心情的抑郁使他的身体状况渐渐恶化,身心俱疲是嘉庆皇帝最大的病因。嘉庆毕竟已经年过花甲,体力和精力都已不济,盛夏七月暑热难耐,再加上旅途劳顿,猝发心血管类疾病也属正常。

以上关于嘉庆死因的推测同样缺乏确凿的证据,但相较于“被雷劈死”的传言,似乎更加可信一些。这位年近不惑才亲政的帝王,虽然没能阻止大清王朝从盛世顶峰逐步没落的势头,也未能彻底根治朝廷日趋严重的腐败,但他还是凭借“勤于政务”和“励精图治”赢得了后人的认可。

至于嘉庆皇帝“被雷劈死”一说,也只可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打打牙祭罢了。

同类推荐
  • 穿越宋高宗

    穿越宋高宗

    这一次,他对李纲说:李相公,我挺你!这一次,他对宗泽说:老将军,咱们一起过河!这一次,他对岳飞说:鹏举兄,朕等着你收拾旧山河!这一次,他对金人说:你要战,我便战!靖康之年,国破家亡,这一次,且看新的赵构如何打拼,使得日月换新天!
  • 逍遥小家丁

    逍遥小家丁

    这年头流行穿越,何小羽也随大流穿了,人家非富即贵,他却比叫化子还穷,为了混口饭,不得不卖身为奴,为了保护年青漂亮的女主人,他神挡杀神,鬼挡诛鬼。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套书是一套大众流行历史类读物,它描述了文艺复兴前欧洲历史上四个重要的历史片段。本书为下卷,主要讲述两个大事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字军东征及席卷整个欧洲、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黑死病。大事件、大人物,在作者笔下,得到不一样的解读,更具传奇色彩。与绝大多数历史书不同,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对历史进行了文学书写,阅读起来戏剧冲突感十足,震撼人心,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钓客

    钓客

    冰冷的石板,昏暗的空间,这里是大夏赫赫有名的黑狱。黑狱没有狱守,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很少有人知道其间的理由。而即便是知晓理由的寥寥人中,除却那几位涉足其中者,也极少有人会相信那个理由……很懒的笔者便直接用了开篇第一段……
热门推荐
  • 十年时光

    十年时光

    七年前,她提出分手,然后出国,给他留下了七年的苦苦等待和思念。七年后她带着未婚夫回国,他爱她依旧。话说某年某月,某男回到家后,看着屋子里的花,脸上深深地写着不爽二字:“木木,听说有人给你送花了?”曾木木倍儿兴奋的看着陶司肖:“是呀,老公,你看这花开的多美,还是蓝色妖姬呢。”突然,她被按在墙上,一顿强吻过后,他满意的看着怀里迷迷糊糊的女孩:“以后只能收我送的花知道么?”
  • 霸道校草爱上冷酷拽校花

    霸道校草爱上冷酷拽校花

    复仇女回国必然掀起一阵风浪,欢喜冤家聚在一起久了发现自己爱上了对方,结果却发现自己的仇人就是她们,在爱情与家庭之间他们会怎么选择
  •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马铃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马铃薯优良品种,马铃薯种薯脱毒及种薯生产,马铃薯脱毒薯露地高产栽培.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本书内容丰富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学习应用,亦可供植保技术人员、植物组织培养工作者和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姻非缘:倾世公主不为妃

    姻非缘:倾世公主不为妃

    一个是穿越在古代的二十一世纪女演员,一个借尸还魂的傀儡千金,她们附上同一个身体,共用一个魂厅。至此之后,便有那么几个男人,竟然同时对“她”另眼相看。。。
  • 乱世枭心

    乱世枭心

    易倾寒,生于乱世,他用他的野心,洗礼了人们的命运。他要怎样做,才能抵挡这一次次的无奈。
  • 世间爹娘情最真

    世间爹娘情最真

    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她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那是慈禧写给母亲的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的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道尽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一腔深切之爱!
  • Letters to Dead Authors

    Letters to Dead Autho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拯清记

    拯清记

    大清朝的男人都这样造型,脑袋前半边的头发剃光刮净,露着青白头皮,形同去了壳的卤蛋,脑袋后半拉的头发则一根不动,任其象草一样疯长,等长到足够长的时候,再象大姑娘一样编成麻花状……
  • 仙途风流

    仙途风流

    是猎艳还是修道?对于猪脚来说,这是个两难的问题。升级体系:一山世界;二花叠开;三阳开泰;四海鼎沸;五蕴皆空;六道轮回;七窍玲珑;八万四千;九天仙境——
  • 悲伤化作极光

    悲伤化作极光

    为了告别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写下了这篇名为《悲伤化作极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