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7500000005

第5章 黑珍珠成为稀世珍宝——你所不知道的行为心理

“珍珠王”萨尔瓦多一开始就把他销路不畅的黑珍珠与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此后它的价格就一直紧跟宝石,成为稀世珍宝。同样的,我们一旦以某一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最初的价格对我们此后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会产生长期影响。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锚定效应”。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觉得许多行为的发生是莫名其妙或者是没有理由可言的,但是,这些行为中都蕴含着一定的运行规律。人类行为尤其受我们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不同的情绪、思维、观念、认知都会产生不同反应的行为。

“骑驴找驴”的乌龙:思维盲点的陷阱

有时候,某件物品明明就在我们面前,可还是到处翻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骑驴找驴”一类的乌龙事件。我们往往会责怪自己:“我今天真是犯傻,这个东西明明在手里拿着,还到处找。”事实上,很多少都我们解释不清这种情况。但心理学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

人在做某件事件的过程中,心理常常无意识地踏入一个陷阱,使自己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之中,心理学家将之称为——思维盲点。思维盲点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现象,经会蒙蔽双眼,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真实面目,众人皆醒我独醉。心理盲点在生活表现得较为常见。

部门李经理刚走进办公室就说:“小张,给你的客户王总打一个电话,跟他说他要的那比货到了。”

“好的,经理,我就给王总打电话”。小张一边答复经理一边找手机。因为,王总的电话号码就在自己的手机里存着呢。

“奇怪,手机怎么不见了。”小张自言自语道。

于是,小张转过身开始翻包包。里三层外三层翻了一遍,钥匙、银行卡、化妆品全倒腾出来了,包包里还是没有手机。翻遍桌子和办公室的每个角落……她郁闷地坐在地上,顺手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手机……给大家发短信:“各位,我手机丢了……”

身边的小刘收到小张短信,回头看了一眼,奇怪地说:“你搞什么,手机不是在你手里。”于是,同事们哈哈大笑起来。小张这才意识到,手机原本就在手里,并且刚刚用给同事发了手机丢失的信息。

看完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当它当做一则小幽默,哈哈一笑。我们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小张陷入了“思维盲点”的误导。思维盲点与一个人的日常习惯和经验思维有关。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加拿大宇航局准备将首批培训了很久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但在宇航员进行最后失重实验时,宇航局接到了一个报告说宇航员们在失重状态无法用圆珠笔正常书写。于是,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又耗费了十年光阴,花费了一百亿加元的资金,终于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失重状态、水中、任何平面和球面物体,甚至在零下三百摄氏度时也能流利书写的新型圆珠笔。而早于加拿大宇航员几十年已经登上了太空的俄罗斯宇航员们却一直在太空中使用铅笔

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例,当你苦思冥想不能解决的难题,别人独辟蹊径很容易就解决了,你对此感慨万千:“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我们有着如此之多的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有着没完没了的思维盲点或心理误区。

对于这些盲点和误区,哪怕我们身在其中也毫不自知,从而导致了错误的认知和行为的产生。长此以往,这种盲点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早晚让我们如同一只找不到方向的苍蝇,被人避之不及。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思维盲点越来越多,怀疑自己要提前步入痴呆期,请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治疗。

1.先从小事做起。比如说,要求自己的生活作息要正常,早上6点起,晚上11点睡,中午睡0.5~1个小时,吃饭要定时定量,每天适量运动。

2.给自己制定规则,违反了,就要惩罚。比如,若早上不能在规定时间吃上定量的早餐,那就罚自己抄《金刚经》一遍,此惩罚应在当日完成,若无法在当日完成,第二日则加倍,以此类推。

3.运动疗法。每天坚持45分钟的运动,比如慢跑、打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能改善大脑功能,刺激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使人获得更好的深度休息。

一拖再拖为什么:反抗自我心理

拖延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都表现出拖拉,不负责的态度。因此,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些人是在偷懒。其实拖延并不只是懒惰这么简单。

既然不是懒惰,为什么“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却迟迟不去行动?你看,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可是他还是会说,再等一会儿,就一下下……”那么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拖延呢?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拖延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有人错过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网络游戏错过了对某个重要人物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影响大好前途。多么可怕的拖延后果:失去重要的机会,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如失去机会的负罪感、效率低下的无能感、荒废时光的空虚感等,这些足以让很多懒人变勤快。这么大的代价都不能让一个人放弃拖延,到底原因是什么呢?

1.拖延是对抗焦虑的办法

一般来说,一定程度的拖延行为属于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调的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要作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

2.拖延是一种病症

美国德宝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R·法拉利认为,拖拉是一种病症,但能根治。他认为喜欢把该做的事尽量往后拖的人为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把慢性拖拉症分成“激进型”和“逃避型”,前者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后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

3.拖延有意对抗自我控制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据调查,大部分拖延者认为拖延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抢先完成了任务,同时满足了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4.完美主义者往往拖延

完美主义也是拖延的其中原因。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可见,拖延的原因比较复杂,改变拖延的过程并不轻松,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解决拖延,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心理上接纳,这样才能应对向着“不拖延”前进过程中的挫败和反复,而不至于气馁下来半途而废。针对心理起因,也可以从下面入手:

1.“拖延”这一行为模式常出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表现出过度的准备,永远只是停留在力求“完美”思考的阶段而迟迟无法开始执行。

拖延的梦想家们,很怕自己实际工作的结果,不能匹配想象的成功,怕这种虚幻的“理想自我”在现实中走向破灭。于是我们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最终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思考,你面对的困难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我设立的屏障。你最终需要打破一个完美的自我的形象。暗示自己,不惧怕失败,去实施也未必会失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准备和幻想里。

2.多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和激励

可能你拖延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差,偶尔因为拖延反而做得更好,你的小聪明和高效率得到了别人的赞美;有时甚至因为拖延,本来要完成的工作取消了,你心里暗自高兴。于是,拖延成了合理存在的一部分,会促使你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喜爱拖延。

任务成功是工作付出后的必然结果。拖延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信心的体现,也许可以更早完成,也会得到更圆满的结局。这要从处理不合理信念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自我对话来识别脑海中导致冲突、阻碍行动的不合理信念。留意自己在拖延之前和拖延之后脑海中的念头。

3.弄清焦虑的原因

如果你拖延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要想不再拖延,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弄清楚你为什么焦虑,并且想办法处理。焦虑有时会来自任务本身,比如一个讨厌做饭的人却被要求准备一日三餐;有时候,焦虑来自事情背后,比如你害怕做不好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无论是焦虑来自哪里,只我们弄清楚原因,然后再有针对地通过修正自己的认知消除焦虑,从而改善自己拖延的行为。

为何我们会说“当局者迷”:阿斯伯内多效应

我们都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切身经历某件事时,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处理,而让自己手忙脚乱。当我们置事某件事情之外,当事人觉得很是棘手的问题,我们总能给出合理的建议。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人们为什么发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呢?要解释这一情况,我们要从经济学上的“阿斯伯内多效应”说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对阿斯波内多效应最形象的说明。当我们身处事情之中时,我们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和变化。

当事人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就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反而看到的比较清楚。当局者迷,处事往往有如我们穿行于群山之间。办一件事,当事人往往会较多地考虑事件对自己、对涉及者的影响,而患得患失。旁观者清,则有如我们坐书桌旁看地图。旁观的人没有太多利益困扰,他们一般能理智地看待问题,能深入地分析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从而得正确的结论。

人们在看油画时,一般是站在画的近处难以看清画面,而站在画的远处反而看更清晰,油画的逼真效果即刻显现出来。这种离开画面较远,图像反而清晰的现象,就称为“阿斯伯内多效应”。

苏东坡有一首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卣目,是因为我们身在庐山之中,我们的位置无法让我们尽观其全貌,我们的情感也无法让我们客观地认识它。而如果想要迷局,看清真相,那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视角,更换自己所站的位鼍,使自己从某种情感中抽身而出,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事情的真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其实,我们的周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我们身在其中,感受不到而已,因为我们身在其中已经习惯了,周围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对此就会熟视无睹,感觉不到其中的变化。这就是当局者迷,但是当我们有一天离开了,过一段时间回来再看原来熟悉的环境,我们就会猛然地发现周围都变了。由于远离,我们原有的习惯没有得到及时“刷新”,我们就会发现差距和变化,这就是旁观者清。

阿斯波内多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为什么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的现象呢?分析其原因有三点:

1.所处的位置有误

欣赏油画也好,待人接物也好,找到恰当的位置最好,选的位置很重要,观察点不好就会看不清画面或者事实。一个人制作了一个两面球,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黑的,让两个人观察这个球,一个人说是白的,一个人说是黑的,结果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其实两个人部没有错,只不过是他们站的位置不同而已。

2.情感卷入太深

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太任意,卷入太深的话,就会看不清事实,使自己沉迷其中,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行为就会被左右,很难看到事情的客观真相。

3.心存私念或成见

如果一个人处处权衡个人得失,处理问题就会变得困难。一旦心存私心杂念,就无法辨别是非,有私心者无法集中全心观察事物,即使做到了全心观察,也难免会产生偏心反应,无法真正客观看待并处理问题。因此,看任何事件,都不要带着私心与成见。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选好看待事物的着眼点,透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了解到事情的全貌,看清事物的本质。根据现实的需要把眼光放准,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问题不带成见,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为何危急时我们会呆住:当我们被“冻结”

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一辆车驶向我们时,按照常理来说,我们是应该下意识地拔腿就跑,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更多的人可能会僵立在原地而无法动弹。用俗语说就是“吓傻了!”

在我们面对许多事情的时候,比如威胁或其他危险,不是战斗就是退缩,这是普通情况下选择的态度。可是,它只说对了三分之二,还有一部分没亮相呢。现实生活中,动物,包括人类,会依照下列顺序——冻结、逃跑、战斗来应对各种苦恼和威胁。

由此可知,冻结其实是比较容易流露出来的状态。边缘系统使用的第一种防御战略就是冻结反应。移动会引起注意,一旦感到威胁时立刻保持静止状态,这是边缘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最有效的救命方法。

哥伦布中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两起校园枪击案,就有学生使用这种冻结反应来对付丧心病狂的杀手。很多学生虽然仅与凶手相隔几英尺,但是他们通过保持静止和装死逃过了一劫。

在生活中,这种冻结反应常常是善意的。比如,一个出门的时候可能忘了锁门,当他匆匆地走在街上的时候,然后就突然停住,脑子里可能会有一瞬间的念头闪现,最后呈现恍然大悟状后回去关门去了。

其实,不管人类面对的威胁是来自一辆急速的汽车,还是突发的暴行,或者突然想起的事情,那一瞬间的停止足够让大脑做出快速的评定了。而在现代社会,冻结反应已经被人们巧妙地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吃冰激凌,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平时,这家人居住的地方很少人来拜访,忽然,门铃响了。就在铃声响起的同时,无论是吃着西瓜的小弟弟,还是看着电视的妈妈和姐姐,还是正在翻找东西的爸爸,都停了下来,一齐看向了门口。就在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瞬间冻结了”。

这样来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瞬间冻结”的举动呢?

原始人类横跨了非洲大草原。那个时候,他们面临着很多猎食者的威胁,这些动物跑得比他们快,力气也比他们大。然而,他们最终生存了下来,就是因为大脑的边缘系统,它们为人类远祖找出了弥补力量不足的方法。很多动物——尤其是大多数食肉动物——对移动非常敏感。因此,这种应对危险的冻结反应真的很有效。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反应也可以称之为冻结反应。

当我们在面对可能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危机、紧张等等场面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屏住呼吸或只做浅呼吸。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应对威胁的方式,这可以放缓我们的气息和运动。这是下意识应对危机的反应。比如,当某人像一个喜欢已久的人求婚,当问到,“你愿意嫁给我吗”的时候,他就有可能逐渐地屏住呼吸,等待对方的回答,直到得到理想的答案后才心满意足地恢复正常呼吸。

同时,还有一种冻结反应就是减少曝光率。我们在商场的监控录像中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小偷们通常会弓背弯腰,尽量隐藏自己。其实,这样的举动让他们更显眼,因为大多数人在商店里会很活跃,他们向上挺的动作多于向下弯的动作。通常,人们还会通过限制自己头部的曝光率来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如竖起衣领和低下头,这被称作“海龟效应”。

“假”乐也能真乐起来:身体也能作用于心理

许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间接改变他的情绪状况。例如,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行为的改变会导致一个人情绪的变化。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有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搏率和体温会上升。

暖兮是一个容易忧伤的女孩,她的气质也像大多数宋词一样,充满了忧郁。那些美丽的哀愁总是在她的脸上挥之不去。男友的几句无心之话会让她难受很久,领导稍稍变化的脸色她都能迅速捕捉到,几乎每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都会在她的心中盘踞很久。在长期的抑郁之中,连她自己都觉得喘不过气来,人也渐渐地憔悴下去。

有一天,她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但是看着镜子里那张无精打采的委靡表情,她拿自己没办法了。她打电话问朋友如何才能快乐一些,如何才能容光焕发一些?朋友告诉她:假装快乐!你就会很快乐。于是她照做了。在那个会议的谈判过程中,她谈笑风生,笑容可掬,成功地争取到了新的合同。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天性忧郁,整日为那些琐事的小事伤感。然而,卡耐基却说:“假装快乐,你就会真的快乐。”当我们尝到苦涩,笑不出来的时候,咧开嘴,给别人一个微笑,我们同样也会收到无数个微笑。当整个世界都对着我们笑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所以,假装快乐就成了一种快速调整情绪的方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的确有效。汉斯·威辛吉教授认为:“你不能只坐在那里,等待快乐的感觉出现,反之,你应该站起来,开始学习快乐的人的动作和谈吐。假装快乐不能在30天中把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开心的外向的人,却是迈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身体和心理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比如愤怒时,会握紧拳头,呼吸急促。然而,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情绪的变化。比如当我们强迫自己做微笑动作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所以假装快乐,我们就会真的快乐起来,这就是身心互动原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去生活,比如,用充满了喜悦感的方式去走路,表现得轻快活泼,抬头挺胸,步伐轻盈,同时可以暗示自己路边的人事总有让人欣赏的一个小点。同时,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让自己的语调更有变化性,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有意识地多使用一些肯定意义的言辞。

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微笑。有研究显示,保持微笑的表情15到30分钟,当然了,这个笑不能是“假笑”,因为这很有可能让自己变成“面瘫怪”。就像假奶粉、假药,假币一样,“假”的东西无法给人笃定的真实感和信任感。所以,我们最好让微笑和快乐的想法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生理期易冲动购物:难以克制的购物欲望

《东南快报》在2009年初曾刊载过一则关于女性购物“生理期”的新闻。

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女性所处月经周期越靠后,她们超支的可能性越大,在花钱方面更不节制、更冲动、超支金额更多。所以女性在月经周期最后10天左右更易产生购物冲动。

科学家认为,女性月经周期中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容易引起不良情绪,如抑郁、压力感和生气。她们感到非常有压力或沮丧,容易选择购物这一方式,让自己高兴并调节情绪。对许多女性而言,购物成为一种“情感上的习惯”。她们不是因为需要而购买商品,而是享受购物带来的兴奋感。“我被购物冲动抓住,如果不买东西,我就感觉焦虑,如同不能呼吸一般。这听起来荒唐,但这事每个月都在发生。”一位参与这项科学研究的女性这样说。

研究同时发现,不少女性会为冲动购物感到懊恼。以大学生塞利娜·哈尔为例,她平素习惯穿平跟鞋,但一时兴起想买高跟鞋,于是一口气买下好几款颜色不同的坡跟鞋。然而,没隔多久,她就不喜欢这些新鞋,不愿再穿。

当我们在商场中看到一些比较便宜,或者很讨我们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我们经常看到但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我们猛然间觉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它,于是将其买下。但是事后却发现我们根本不需要它,或者它的作用很小。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冲动型消费。冲动型消费是指在某种急切的购买心理的支配下,仅凭直观感觉与情绪就决定购买商品。在冲动消费者身上,个人消费的情感因素超出认知与意志因素的制约,容易接受商品(特别是时尚潮流商品)的外观和广告宣传的影响。

而女性无疑是冲动型消费的主力军。日本一个专门研究消费者形态的机构有一个统计,女性冲动性购买的比率为34.9%。换句话说,每三个女性消费者里面,就有一个是冲动性购买者。女性的非理性消费彻底颠覆了经济学家所能预测的消费模式,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她们在进入超市之前作了周密的购物计划,但在购物的时候却买回不少自己喜欢却并不实用、甚至根本还用不上的商品。科学家说,如果女性担心自己的购物行为,她们应该避免在月经周期后期购物。她们应考虑干点别的,而不是周末去商业街。

有人说,女人钱是最好赚的。一个女人可以在冲动之下专程打“飞的”去扫荡名牌,也可以一时兴起买下上万的穿不上几次的衣服。经济学家说,女人们的这种消费轨迹无法琢磨,因为没有一丝规律可循。

所以,琢磨女人的消费动态,就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她们消费的理由林林总总,总是不乏借口。但困扰着经济学家们的是女性为什么倾向于非理性消费?

事实上,具有冲动消费的不仅仅是女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冲动消费的倾向。因此,冲动消费涵盖了各类人群,其中新婚夫妇最易冲动购物。因为这一部分消费者往往更没有消费计划,消费冲动行为较多。在消费者最容易冲动购物的商品类别上,男女是有区别的,男性一般青睐高技术、新发明的产品,而女性在服装鞋帽上很难克制自己的购物欲望。

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是心理更不成熟、更为脆弱的群体。女性中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化消费。据统计有50%以上的女性在发了工资后会增加逛街的次数,40%以上的女性在极端情绪下,心情不好或者心情非常好的情况增加逛街次数。可见,购物消费是女性缓解压力、平衡情绪的方法,不论花了多少钱,只要能调整好心情,80%左右的女人都认为值得。这也可以佐证上文中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当然冲动型消费还容易受到人为气氛的影响。当消费者光顾的门店在进行商品促销的时候,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物冲动。对于某些商品来说,可能消费者处于可买可不买的边缘,但促销折扣往往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冲动购物。冲动型消费其实是一种感性消费,而作为经济人的我们,应该能控制随兴而起的“购物冲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购物,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购物“后悔感”,做一名真正的理性人!

以手抚胸能其镇定作用:人类的安慰行为

人类总是有许多下意识的反应,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小动作会泄露自己的心,有时某些特定或者说专属的动作,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有一些则是带有共性的人类反应。

杨小乔是一个白领,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她的生活一向规律并且平淡的可怕,然而有一天的经经历却让她着实吓了一跳。有一天,她像正常回家时间一样晚上九点回家,她一向是一个轻手轻脚的人,所以开门的时候没有弄出很大的身影。她慢慢地打开门,听觉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窸窸窣窣的声响。她没有关门,而是虚掩着,然后慢慢朝着杂音的来源走去,她经过客厅,看到了自己大敞的卧室门,里面是一个正在蹑手蹑脚翻箱倒柜的人影。

小偷!杨小乔立刻意识到了自己正在遭窃的事实,她连忙用手抚着自己的胸口,以此来让自己镇定下来。她慢慢地挪动着小步子,以免发出声音,等她退出门去后,便马上走远,并顶着门口,然后报了警。这个过程中,她一直用手抚着自己的胸口,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她保持行动下来的力量。

等警察到了并把小偷抓走后,她终于抚着胸口呼出一口气来,“幸好,幸好,已经没事儿了。”她笑着对自己说。

我们是否有留意到案例中的杨小乔一直再做一个动作,那就是抚着自己的胸口,这种类似于顺气的动作,其实是一种属于人类自我安慰的行为。这种自我安慰行为的动作,会在我们遭受到一些令人悲痛或充满威胁的经历后出现,它的意义就是为了抚平我们负面或者激动的心绪。

像案例中一样,对于女性来说,触摸或抚摸颈部是一种最常见、意义最重大的安慰行为,我们经常使用这样的动作来回应压力。当女人试图用手掩盖或触摸她们的胸骨上切迹(胸骨上切迹是位于喉结和胸骨间的浅凹部位),也就是“颈窝”的时候,就说明她可能正遭受着苦恼、威胁、不适、不安全或害怕。抚摸或按抚颈部是最有或许也是较频繁的安慰行为之一。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舒缓压力。有人会用手指搓摸或按摩脖子后面区域,有人会按摩脖子两侧或下巴正下方喉结上方的部位。脖子上的这个部位有很多神经末梢,我们通过按摩这一部位,能够达到降低血压和心率的目的,从而让自己平静下来。通过这样的举动,我们或许可以猜测一下对方的一些心理活动,或者由此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证据或线索,查明对方是否正在对我们隐瞒什么重要的信息,所以才需要抚摸自己的颈窝以此安慰。

当然,不止是这一个动作有心理安慰的作用。这样的举动有时候也会因人而异。包括嚼口香糖、吸烟、大量进食、多次眨眼睛、吸鼻子、舔舌头、搓下巴、抚摸脸部、揪衣服、拉头发、抓小臂或把玩一些物品(钢笔、铅笔、唇膏或手表等)等。有时候,有些安慰动作看上去很细微,容易被人忽略,如轻轻弹扫衣服或校正领带的位置等。某个人看起来可能像是在打扮自己,实际上是在平复自己紧张的神经。这些动作也都是缓解压力的安慰行为,同样受边缘系统的管理。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其他别叫具体的安慰行为都有哪些:

1.声音行为

如果现在有人独自一人经过一个很黑的地方,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行为:他会自己和自己对话,或者唱歌,或者选择吹口哨,最后一个尤甚。吹口哨也是一种安慰行为。自言自语,目的也是为了缓解当时的压力。有些人,当他感到紧张或心烦意乱时,就会说个不停。

2.脸部行为

有些人会通过鼓足腮帮然后再缓缓呼气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脸部有很多神经末梢,这使它成为边缘系统进行自我安慰的理想区域。其实,触摸或按抚脸部是缓解压力的常用方法。主要动作包括:搓擦前额、触摸及抿或舔嘴唇、用拇指拉或捻耳垂或食指、按抚脸部或触摸胡须、把玩头发等,这些动作都能在人类遇到压抑境况时起到安慰的作用。

3.搓腿动作

搓腿动作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安慰行为,因为这一动作通常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完成的。人们会出现将一只手(或双手)放在一只腿(或双腿)上,然后沿着大腿向下搓至膝盖。有些人只做一次,有些人则反复地做。这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擦干手掌上的汗,主要还是为了消除紧张感。这种非语言行为值得我们好好观察,因为它能有效地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正在紧张着或者是有压力的。

4.过多的哈欠

有些人在压力状态下会不停地打哈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打哈欠不仅仅是一种“深呼吸”的方式,而且打哈欠会将压力传递到唾液腺上,这时,嘴巴内外结构的伸张会迫使唾液腺释放出水分,来缓解忧虑造成的口干。这种情况下,人们打哈欠并不是因为没睡好,而是因为有压力。

所以,当我们出于压力之中的时候,能够一些动作对我们起到安抚的作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借以恢复平静心态。

同类推荐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 To 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本书重点讲述了色彩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应用,比如在儿童的世界里、日常健康饮食、读心识人、人际交往、职场技巧、心理保健等方面,其中总有些领域是你感兴趣的。作者将带你走进一个由色彩构成的缤纷世界之中,带你领略色彩的魔力。如果你对色彩感兴趣,如果你对心理学也相当喜欢,那就翻开这本书吧!一起来探究色彩心理学的秘密。
  •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读心术》内容简介: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泄漏天机”,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无不暴露内心真意识。交往中,如何才能瞬间识破人心?怎样才能看人不走眼?《聪明女人要懂得读心术》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赢得美好、幸福、成功的人生。
  •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不自信是造成失败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深受恐惧、不自信等消极心理之害,不甘心就这样被它毁掉,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赢回自信,就必须超越自己、克服害怕。本书为你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案,让你从认知上全面了解不自信和恐惧产生的深层原因,抓住错误思维的要害,一举攻克恐惧的壁垒,本书还为你提出了很多克服害怕、自卑等情结的有效建议,使你突破心理学的重重迷雾,在探求人类精神障碍本源的同时,能依靠积极有利的行动建立起强大的自尊和自信,让自我心灵由怯懦变得更为强大。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热门推荐
  • 千年仙灵

    千年仙灵

    她本是水府灵宫的仙子,掌管着灵力之村。偶尔间闯进一位满身是血的男子,为了救他,灵草枯萎,村落坠入第八空间。而她也被封去记忆,贬去凡间的银杏古村。冥冥中遇到了转世后的他,相恋相知,却无法相守。她在忘川河畔苦苦等候,一等千年。这一世,他是威华集团的总裁,而她亦来到了他的时空,成为他的助理。“这一次,再也不放你走。”他说。前世的记忆开始苏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灵之修

    五灵之修

    他!无意中踏入了修真界。他!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命运似乎被掌控着。他!不想自己的命运被掌控,只能去追寻真相,去逆天改命。只是在他前方有着无数的阻碍,更是有着仙,有着妖,有着魔。在这些挡住自己寻求真相的阻碍面前,他!林毅他所能做的就是,仙阻便弑,妖拦便斩,魔挡便屠。想要弑仙,想要斩妖,想要屠魔的道友,请跟随林毅一起成长,陪他一起去逆天改命,追寻真相。道友!可敢!QQ超级群:119443616,喜欢的可以进来,本书我不会断更的,至少每天一更,等过两个月我会加更的,欢迎大家观看各位看到本书的可不可以忍着或者跳过前边的那些不好看的,以后的我会努力写好的
  • 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全集)

    跟深圳人学创业·创新·敬业(全集)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摇篮。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她,不仅为中国内地的经济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创造了一个个经济神话,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夜回到2010

    一夜回到2010

    2015年7月8日,股票的继续大跌让4倍杠杠配资的乔靖云年内第二次被强制平仓,这一次,自以为跟上了中央救市步伐的他无可避免的破产了,一无所有了。伤心欲绝的乔靖云彻夜买醉,喝到了忘记了时间,喝到了不省人事。一觉醒来,他回到了2010年,他大一的时候!一切从来,乔靖云将如何改变命运呢?
  •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

    本书是著名作家格非集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精致的小说,作者的功力直抵小说细部的每一个末梢,真可谓一丝不苟。它既是格非蜕变和超越的一次个人记录,同时也可视为是当代作家制造经典的有效标志,从阅读角度说人面桃花是一部让人舍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小说。看过这样的小说,相信你大概会明白好的小说与差的小说、好的作家与差的作家区别在哪里。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
  • 毛毛星球

    毛毛星球

    杰克·哈洛威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女友、罔顾法纪,结果被吊销了律师执照,赶出了地球。如今,他来到距离地球178光年的扎拉23号星球,又在此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一边是高达1兆信用币的巨额财富和权势滔天的商业巨头;一边则是未知的前途和全心仰赖自己的外星生物。一个物种,乃至一个星球的命运,就在他一念之差。翻开本书,到178光年外的神秘星球,看人类遭遇完全纯真的外星生灵,有人多自私多凶残,就有人多无私多善良。美国最当红科幻小说家约翰·斯卡尔齐带你去认识一群超萌超可爱的外星生灵,感受一场温暖到落泪的宇宙大爱。
  • 补续芝园集

    补续芝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YPHOON

    TYPH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装机兵2改外传

    重装机兵2改外传

    机甲战士革命刚停止不久,“大破坏”时代再次来临!!!世界几乎再次被毁灭,被辐射造成基因变异的生物变成可怕而强大的怪物,,,无数个核弹射击世界各地,人们绝望了。。。人们在也受不了了!在人群当中,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他们被称为“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