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3200000003

第3章 君子的风骨——国学经典中的傲骨

不食无主之梨:有原则,才能成为大写的“人”

【原文】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

译:有人问他,许衡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是不对的。”别人说:“世道这么乱,这些梨早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没有主人(归属),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背景链接】

许衡是宋末元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在思想、教育、历法、哲学、政治、文学、医学、历史、经济、数学、民俗等方面皆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

某年夏天,烈日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许衡由于长时间赶路而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走着走着,他看到几个商贩在一棵大树下乘凉,那帮商贩也都又热又渴,但却没有水。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人,怀里捧着一堆梨子说:“前面有梨树,大家快去摘来解渴。”商贩们一听,便赶忙收拾东西去摘梨,可是许衡却纹丝不动。

有个商贩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呢?”

许衡问道:“梨树的主人在吗?”

商贩们说:“梨树的主人不在,但天气这么热,摘几个梨解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许衡认真地说:“梨树现在虽然没有主人看管,难道我们自己的心也没有约束吗?我心有约束,不是自己的东西,又没经主人允许,我是绝不会去偷的。”

【智慧感悟】

人需要有自律之心,即使是在无人看管的情境下也要时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越矩之事。想做好自律,就需要有一把称量行为是否合乎标准的尺子,这把尺子就是自己的原则。

“原则”二字说来略显虚无,因为它并非有形之物,也并非以其他有形之物可以具体考量。它是藏于每个人心中的基础价值观、是非观、信念和处事方法。虽说原则不可见,但它却折射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每天所做出的行为决定,都是我们心中原则的外在体现。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毫无原则的人,心中就完全没有那把随时称量自己的尺子,也没有约束自己行为的信念和动力。这样的人极易为外人外事所诱惑,很难做到“坚持”二字,做事往往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严重一点地讲,没有原则的人,很可能会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伤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事,而他自己也必然会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人需要时刻坚守心中的原则。只有原则在,人才能时刻检讨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做过的事,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自我提升,才能用生命书就一个大写的“人”。

嗟来之食:困境中也要保持一种骨气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选自《礼记·檀弓下》》)

译:齐国闹起了严重饥荒。黔敖把吃的东西放在路边,等着饥饿的灾民来吃。有个饥饿的灾民,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昏沉沉地走过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喝的东西,说道:“喂,来吃!”饥饿的人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宁愿饿死也不吃这种失去尊严而换来的食物!”

【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断,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某一年,齐国发生大旱,田间颗粒无收,闹起了严重的饥荒,饿殍满地,百姓苦不堪言。

齐国有一位叫黔敖的富人,家里存着很多粮食,但他却看着穷苦的百姓饿得东倒西歪无动于衷。这时,他的一个家奴向他提议说,如果在这个时候把粮食施舍给灾民们,他们必定会对你感恩戴德。于是,黔敖便把做好的窝头放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每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喂,给你吃吧!”看着灾民们争抢他发的食物,黔敖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就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一天,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饥民走了过来。黔敖看见他,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他大声吆喝道:“喂,过来吃吧!”语气中充满了得意。黔敖本以为这个饥民一定会感谢他的好意,谁知,那个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敖又叫道:“嗟,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慢慢地走到黔敖的面前,仰起头注视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智慧感悟】

中华民族历来都崇尚有骨气、有志气的人,古代有文天祥之“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近现代有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反映的都是一种为人应当具备的骨气。

骨气是撑起一个人的原动力,失去骨气的人,就会失去信念、失去原则,也失去生活的动力。“骨气”两个字,说时容易做时难,一时容易一世难,特别是当人处于困难逆境时,要坚持这两个字就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平时看似刚正不阿、正义凛然的人,在困境的长期折磨下也难免渐渐失去了正直之气,失去做人的骨气而变得委靡不振,一味遵从别人的安排和指示。

不过,逆境才是真正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具有骨气的最佳时机。从困境的河流中泅渡而出的人,就会如从淤泥中挣脱问世的莲花一般清廉脱俗,倍增清新之气。在困境中历练的过程,正是一个人破茧成蝶、蜕变重生的过程。人一旦在困境中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坚持住做人的骨气,那么必然能找到光明的出口而后振翅高飞。但是,如果被重重的困难和压力压弯了腰,失去了为人的骨气,那么也就意味着做人的脊梁被压弯。而脊梁一旦被压弯,则很难回复到最初的挺直状态了。

因此,当人处于困境时,更需要把持住自己的原则,保护好做人的骨气。

鸿雁传书:铮铮傲骨可以铸成一颗忠心

【原文】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选自《汉书·苏武传》)

译:汉昭帝登位,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背景链接】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武帝时任中郎将一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便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无奈之下,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还不到而立之年,头发和胡子就已经全白了,但他始终不予屈服,一直坚持驻守在北海边。直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

【智慧感悟】

苏武宁可独自在北海边牧羊二十年,也不愿对敌投降以求荣,这当中足以体现一个大丈夫的铮铮傲骨。

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却不可没有骨气。所谓骨气,就是做人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明是非、知荣辱,不拿原则做交易。它是植根于心灵深处的原始信念,是撑起一个独立的人的支柱,也是一个忠贞不屈的人的必备品质。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苏武用不屈的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傲骨与傲气不同。傲气是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是一种仅浮于外表的尊贵,是一种造势之态,而傲骨则是驻在骨子里的尊贵,代表着一种正气和坚守。有傲气的人,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不懂何为尊重;而有傲骨的人,则兼收并蓄,内敛深沉,从不仰俯于有权有势的人,也从不蔑视毫无地位之人。无论在何等艰难困苦的情境下,有傲骨之人都能坚持自我本色,坚持为人处世的信仰和原则,绝不会因种种诱惑而放弃尊严和原则去讨好或去依附他人。这样的人识大体、顾大局,坚韧刚毅,出类拔萃。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同时摆于面前时,这样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以大局为重,牺牲个人的利益以维护全局利益。在一个集体中,或是上升到更高层级的国家民族中,有傲骨的人必定会是一个毫不退缩、维护正义、捍卫真理的忠诚者。

傲骨是一种美德,更是为人的一种动力。有傲骨的人,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会自然而然地赢得他人的钦佩和尊重。练就一副铮铮傲骨,是每个人都应终生致力的目标。

趋炎附势:跟着别人走,早晚会弄丢自己

【原文】:“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选自《宋史·李垂传》)

译:“我见有些大臣处事不公,常常当面指责。以我现在的年纪,怎么能去奔赴权门,应和那些有权势的人呢?”

【背景链接】

李垂,字舜工,山东聊城人,北宋官员。咸平年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职。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庸俗风气非常反感,因不肯同流合污而得罪了许多权贵,一直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之人,他用卑劣的手法获取了宋真宗的欢心,从而掌握大权,独揽朝政。许多想要升官发财的人都争相吹捧他、奉承他,但李垂却从不刻意讨好丁谓,而且还说:“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以身作则,公正地处理政事,反而仗势欺人,实在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谒?”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丁谓的耳朵里,丁谓对此非常恼火,便借故把李垂贬到了外地去。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台,李垂被召回京都。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你才学过人,为什么不去拜访现在的宰相去谋求个官职呢?”李垂淡淡地说:“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谒、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见到有的大臣办事不公,就当面指责他,以我现在的年纪,又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提携呢?”这番话又传到了新任宰相的耳朵里,结果,他再次被排挤出了京都。

【智慧感悟】

人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跟风流俗的人,迟早会失去个人的信仰,如断线风筝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在这个社会的大熔炉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产生身份、地位之差,而高度的悬殊、尊贵与否等等也会在这些差别中体现出来。那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人,难免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则难免会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在这些比较和落差中,人们就极有可能失去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以失去本来的自我为代价去攀附那些站在高地的人群。

不过,人应当有独立于他人之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应因身份地位的变化或是与他人高度上的悬殊而扭曲自己的价值观去迎合他人。这样的行为终归只能是一个结果——失去自我。其实,只要能看清所谓“高度”、“落差”的本质特性,你就能够清醒的认识你自己。同时,当身处高处时,不得意忘形,不忘乎所以;身在低处时,则不自轻自贱,不自暴自弃。要记住,想要赢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你要首先做好你自己,并且尊重你自己。

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保持做人的傲骨

【原文】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选自《晋书·陶潜传》)

译:浔阳郡派遣督邮到彭泽县来检查工作,县吏对陶渊明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怎么能为那一年五斗米(的官俸),而卑躬屈膝地去侍候这等乡里小人呢!”于是,他在义熙二年(公元406年)便辞官挂印,收拾行装,返回家乡。

【背景链接】

陶渊明,又名陶潜,东晋著名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是东晋著名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家道败落。

年轻时的陶渊明,博览群书,胸怀“大济于苍生”之志,但生活在东晋那样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他徒有满腔抱负却无从实现。加之其本身性格耿介,不愿阿附权贵,因此与时局格格不入。

为了生存,陶渊明也陆续做过一些小官,但由于淡泊功名的本性,加之看不惯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之事,每次做官都不长久。

这则故事讲的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发生在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时年陶渊明已年过不惑,在朋友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刘云素以凶狠贪婪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劝陶渊明备好礼品恭迎接督邮,陶渊明不肯卑躬,便辞官归隐。从此永远脱离官场,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智慧感悟】

虽然名利是身外之物,但却让很多人都乐此不疲争相追逐,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但陶渊明却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淡泊名利的赞歌,为后代世人所倾慕敬仰。

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淡泊名利,说的是要将所有外在的盛名赞誉以及个人私利抛诸脑后,把这些外在事物看得不能再轻。说要淡泊名利,并不是说要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无所追求,而是说要练就一副傲骨,以一颗清闲纯净的心灵去看待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看待人性中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时不忘乎所以自大忘形,在逆境时不妄自菲薄委靡不振。

可见,淡漠名利是一种宠辱不惊、顺其自然的境界,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自我和外界的双重压力下淡忘了这种至高无上的无人之境,变得世俗功利,为名为利奔波忙碌。可是,盛名暴利背后所掩藏着的,往往是一颗负重累累疲惫不堪的心,以及一声声失去自我的扼腕哀叹。太过追求名利,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本来的自己,开始为别人所活,为世俗的观点评价而活,为名利本身而活……到最后,名利双收,却发现自己徒留一副躯壳,遍寻不到灵魂所住。这就是罔顾名利的代价。

想要保持自己的灵魂所住心间,想要坚持自我的本色,想要过平和淡然的生活,人就必须要有如陶潜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清净为人,自在为心,淡泊名利,泰然自在。只有如此,人才能彻底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奴颜婢膝: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

【原文】监之先朝宣和未乱之前、靖康既败之后,凡前日之日近冕旒,朱轮华毂,俯首吐心,奴颜婢膝,即今日奉贼称臣之人也;强力敏事,捷疾快意,即今日畔君卖国之人也。(选自《宋史·陈仲微传》)

译:先朝宣和年间没有战乱以前、靖康之役败北以后,凡是当时富足显贵、一副奴才谄媚相的人,都是现在向外贼顺从称臣的人;而那些真正为朝廷做事、敢于揭露朝廷昏聩之处的人,却都成了违抗君主、出卖国家的人。

【背景链接】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并俘虏了徽宗和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耻”。事变后,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建立了南宋王朝,苟延残喘。

宋理宗时,理宗任用奸臣贾似道为相,朝政更加混乱不堪。贾似道极善奉迎之事,连升多级,后又用计除掉异己,独揽整个朝政大权。理宗死后,度宗即位,贾似道被加封为太师,朝中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只有一个叫陈仲微的人敢站出来揭露他的罪行。

陈仲微,字致广,曾因得罪贾似道而被罢官。他复官后,依然上书指责时政,说:“君道相业,两有所亏!”批评国君和宰相的昏庸,还说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时候,也是如此,君是昏君,相是奸相,那些佞臣们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荣华,到头来却又投降敌人,向敌人称臣。陈仲微要求宋度宗和贾似道等人以徽宗、高宗时的旧事为鉴,切勿把国家大事继续耽误下去。在其向度宗的谏书中,陈仲微用了“俯首吐心,奴颜婢膝”来形容那些奸佞的权臣。

【智慧感悟】

我国自古以来有这样一句话:“男儿膝下有黄金。”意即为男人的膝盖价值万金,不应当轻易就向他人下跪求饶或谄媚求荣。从这一句千百年来流传的俗语中,我们便可窥得历代人们心中的一种观念——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而我们之所以崇拜那些流传千古的英雄,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屈的“脊梁”。

但在这个世上,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像软骨动物一样,随意地改变自己,他们没有可以挺立的脊梁,没有值得称道的骨气。失去骨气的人是可悲的,纵使他们再位高权重、再财富满钵,他们也无法体会到生活所给予的充实感和幸福感,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无尽的空虚和乏味。归根结底,没有骨气的人,就没有做人的脊梁;而一个没有脊梁的人,又如何能顶天立地、如何能心安理得地矗立于这个世界上,做一个真正的人呢?

艺术大师徐悲鸿曾经说过: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一句值得每个人作为立世座右铭的哲理之语。人有傲骨,就意味着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必须要保持住做人的骨气,时刻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为欲望所诱惑,不为权势而低头,不为困难所打倒。要相信,一个有骨气的人,不管在怎样的情境下都能心安理得地抬起胸膛做人,都能问心无愧,都能禁得住他人和世事的考验。

同类推荐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 楚辞

    楚辞

    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朴素的言辞,还原激扬悲慨的民风;敬畏的情思,激荡豪迈徜徉的英歌;旖旎的心绪,歌咏唯美温柔的多情。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我才不要穿越

    我才不要穿越

    卫无凤:我不是女主吗?为什么我死得那么惨!谜之音:对不起呀,你只是女配,不过我也给你金手指了O(∩_∩)O哈哈~卫无凤(怒火熊熊):女主是谁!(一定做了她!)谜之音:咦?!你不知道,女主是你妹妹吗!卫无凤:What!!!她不是殉情死了吗!谜之音:所以你重生了。卫无凤:这次我是女主了吧?谜之音:呵呵。女主还是你妹。卫无凤:坑爹!那和前世有什么两样!谜之音:女主这次HE了呀。卫无凤:好吧,那我的金手指呢?谜之音:又穿越又重生还不够!!!卫无凤:……
  • 仙侠传之谁是天命者

    仙侠传之谁是天命者

    本作品的创作基于游戏QQ仙侠传的背景,虚构了五位天命者在第三次仙劫中拯救苍生的故事。爱,成长,救赎是它的主线。太和十八年,玄朝。六个少年被命运聚到了一起。他们自有着不同的身世背景,来自不同的帮派,然而星镜流出预言,称他们之中有五人会是第三次仙魔大战中的天命者,能以廓清天下。澹台毅,师出军镇广陵的天道盟。陆天诗,师出医心济世的星华宫。莫双双,从雪国中的逍遥派逃跑。上官宇辰,风无影,白逸绝,三人均是九重天的弟子。他们中间到底谁是天命者,谁不是?茫茫天下,他们何以战败魔族?
  • 烽火传

    烽火传

    古代战争,多人物,多主线。友情、亲情、爱情、道德、金钱、权力,谁最重要?虚构世界,真实人性,敬请期待!
  • 无声屋

    无声屋

    '曾经繁华的王国,只剩下一位公主:曾经遗失的宝藏,她要负责找回。一家旅店,是一位公主的庇护场所。一场传奇的序幕,从这里拉开。
  • 网游之死亡之舞

    网游之死亡之舞

    我是H市一个平平凡凡的游戏策划,直到我做了一个噩梦,一个全人类共同的噩梦。是梦,还是游戏?我身边不断有人死去,我要活下去,就必须战胜更多的人。我叫卢小翔,我的身边发生了无法想象的灾难,小敏,你要相信我,我一定可以活下去!卢小翔,自小习武,曾是中国电竞大神级选手,现在是H市一名普通的游戏策划,他将面临体能、知识、记忆、逻辑、意志等多方面的考验,让我们一起慢慢去探索:到底死亡之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在梦境中连胜10局对抗赛,就可以得到死亡之影的会员卡,这是一张进入《死亡之影》的正式门票,全球只有100万个名额。
  • 容你轻轻撩动我心

    容你轻轻撩动我心

    苏暮然从未想到,和上司捉未婚妻的奸,奸夫居然是她男朋友。“既然他们玩的很开心,不如,我们也凑合吧!”门外,上司一张俊脸冷若冰霜,却突然扭过头对她一本正经道。苏暮然被惊得目瞪口呆,愕然地看着他说不出话来。不过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已经被上司揽入怀中,然后堵住微张的嘴。门内翻天覆地,门外情意绵绵。一扇门一开四目相对,三人惊出一身冷汗。苏暮然可以对天发誓,她从没想过嫁入豪门,做什么豪门少奶奶。可是被上司强行带入豪门盛宴,稀里糊涂就成了新娘,再稀里糊涂——她就成了全城女性热议攻击的对象。上有婆婆刁难,下有小姑嫌弃。左有未婚妻奚落,右有初恋情人攻击。
  • 富贵生活

    富贵生活

    不是想出头,不是爱争斗。只是别无他法,危机临到头上了,是努力接招还是一退再退!为了能继续过平淡的日子,就来好好斗一场吧!平凡的小人物有了目标,也会有着不平凡的闪光点!她在四方势力倾轧下,小心翼翼,装疯卖傻,保全自己!她在富贵之时,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她在遇人危难之时咬牙切齿,想要狠心撒手,却最终倾囊相助,求得心安!在一切平息过后,人面依旧,物是人非!危机过去,却终是生活无着!带上几个拖油瓶,小富平静安宁的生活仍然遥遥无期!咬牙再拼搏,狠心继续奋斗,一切只为:富贵生活!新书《悍妇当家》4月PK,请大家多多支持。再为大家推荐《三夫四侍》、《拈星》
  • 恶夫

    恶夫

    激情的缠绵得到的不是爱,竟是摧残。只是痛也消魂。被天秦王朝的皇帝郝连纣接回宫,她才知道自己竟是他捧在手心疼宠的小公主郝连蝶伊。深情缱绻后,蝶儿忘记被背叛的痛,毅然跟随令狐骜离开王宫,离开疼爱她的父王,却不料……涅盘重生后的郝连蝶伊,化身为妖,魅惑众生,从此天下不太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幽冥转主

    幽冥转主

    他来自地低深处,那难以捉摸的地界,他难以轮回,满身幽怨,却可以操控命运的轮盘,瞻仰人类的丑陋,同时也会感叹人类的美好。究竟是什么,让他排除了那恐怖的幽怨,让死神同意他的轮回呢?
  • 花开妖娆九小姐

    花开妖娆九小姐

    带着对自己孪生哥哥的恨,她落下泪,并且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可一位少年闯入她的世界,他们的命运似乎永远交织在一起,是偶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