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83200000012

第12章 学子的榜样——国学经典中的劝学

磨杵成针:成功来源于孜孜不断的努力

【原文】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选自《潜确类书·卷六十》)

译: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背景链接】

李白虽然自幼聪明过人,但并不是个能持之以恒做完一件事的孩子,每次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有一次,他觉得手中的书枯燥无味并且深奥难懂,于是便跑出去闲逛。在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手拿一根粗大的铁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神情专注,他就奇怪地问:“您磨大铁棒干什么?”

“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依然认真地磨着铁棒。

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根针呢?”

老婆婆慈祥地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很困难。可我每天不停地磨,总有一天,会把它磨成针。孩子,只要工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听完这番话,一下子明白过来,只要有恒心,什么事都能做成,读书也一样。

【智慧感悟】

天才出于勤奋,李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于他能否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这就是“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有些人觉得成功的人都是运气比一般人更好的人,但他们却没有看到那些成功的人为成功所做的准备。机会向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懒惰、心存侥幸,不知努力,妄想有一天机会就会来到自己身边的话,那么事实上,即使是机会某一天来到你身边,你也看不见、抓不住。如果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克服懒惰、侥幸等不良心理,像李白磨杵成针那样踏踏实实地努力。

成功就如同一座宏伟的建筑,如果想要建筑稳妥坚实,经得住风雨的考验,那么最关键的就是要打稳地基,而刻苦努力就是打地基的过程。只有先把地基打稳了,其它的一切才可有所谈。如果在打地基的过程中偷懒耍滑,那么其它一切便都是空谈了。

成功只来源于孜孜不倦的努力。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的青睐,那么就要及早戒除所有阻碍成功的恶习,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奋力进取,把每一步都走稳了、走踏实了。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会在不久后的将来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叩开成功的大门。

开卷有益: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

【原文】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选自《与子俨等疏》)

译:打开书卷,能学得到东西,便自然而然地忘记了吃饭。

【背景链接】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是武将出身,他们深知“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极为重视读书。他们以身作则,经常翻阅各种书籍,尤其喜欢读史书,从中了解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样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累。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累。”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识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

【智慧感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本领的人。

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读书。书籍是一个美妙而神奇的世界,它收藏着许多人、许多时代、许多地域的传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书可以增广见闻、丰富学识、彻悟人生的意义。开卷有益,多学博知,这是古今不变之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总能给人以帮助,或者是知识,或者是能力,或者是生存的哲学……可以说,书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坚持读书、常读书、有效读书,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亲为,不可能走遍世界每个角落,更不可能将整个世界都放在视野之中,但书往往能穿越浩瀚的时空,让古今中外的智慧诉之于脑海。所以,想要保持长久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就要把读书当成一种每天都要执行的习惯。

曾有人作出这样的结论:按一个人工作45年计算,他的知识大约只有20%是在学校获得的,而其余的80%是一生的其他时间获得的。因而,我们必须有终生学习的准备。“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少数人的美德,而是社会对每个成员的普遍要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要成为有学问的人,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一点成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闻鸡起舞: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原文】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选自《晋书·祖逖传》)

译:(祖逖)夜半时听到鸡鸣,就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利的叫声。”就起床舞剑。

【背景链接】

祖逖和刘琨是晋代著名的两个将领。24岁那年,祖逖担任司州主簿,主管文书簿籍。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他们志同道合,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一番事业。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很是焦虑。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回家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谈如何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累了才合盖一床被子睡下。

有一天,他们谈得很晚,刚入睡,刘琨就鼾声如雷。刚睡了一会儿,祖逖猛然听到鸡的叫声,于是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刘琨揉揉眼,想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于是两人穿衣起床来到院中,拔剑对舞起来,直到曙光初露才去歇息。

后来,祖逖和刘琨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贡献。而他们早年闻鸡起舞的故事更是成为美谈,家喻户晓。

【智慧感悟】

武侠小说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一个武功一般的年轻人,突然发现了一本秘籍,也许是内功心法,也许是拳经剑谱,然后闭门修炼一段时间,出关后就天下无敌了。又或者是吃了什么千年不遇的灵丹妙药,然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内力和武功大进。

小说里面描写的终归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一类内功心法或是灵丹妙药存在,没有谁能一口吃个胖子,能在一夜之间发生突飞猛进的进步。要想得到进步,取得成功,唯一仅有的路径就是勤奋。韩愈有一句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他认为,只有勤奋才能让人学有所成。天才出于勤奋,勤自能补拙,一分辛勤一分才。凡是在某一领域被称作天才的人,无一不是经过辛勤的汗水才换来这样的荣誉。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桥梁。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收获美好的果实,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勤奋是对成功的最好注解,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勤奋是成功的秘诀,懒惰是成功的大敌。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养成勤奋的习惯。一勤天下无难事,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就能养成勤勉努力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就会成为其终身受用的法宝,护送他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事实上,成功的大门也永远为勤奋者敞开着,幸运女神也总是垂青于坚持不懈的人。不管我们现在有多么的不足,不管我们现在和别人相比有多么大的差距,只要我们勤奋努力,掌握学习中的“勤”字诀,那么拥有丰富的知识、取得巨大的成功将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永远都不要抱怨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在机会来临之前,先问自己:我足够勤奋吗?有时候,牺牲一点安逸的享受,换之以奋发向上,人生便会多一分积极与动力,成功的曙光便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囊萤映雪:乐于读书,苦中也可作乐

【原文】1.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选自《晋书·车胤传》)

2.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选自《孙氏世录》)

译:1.车胤勤奋不知疲倦地学习,学问广博,但因为家境贫寒没有灯油,到夏天便用袋子装上数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本,日日夜夜地苦读。

2.孙康家境贫困,常常借大雪的反光来读书。

【背景链接】

车胤,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他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庭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找来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放在屋子里,果然亮了不少。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溜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外面的大雪把天空映得发亮。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智慧感悟】

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自青少年时代开始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惜时如金,嗜书如命,与书为伴,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到读书上了。纵观钱钟书先生的一生,读书与著书已化作他生命的血肉和筋骨,并支撑着他成为中华学术文化的脊梁。

可见,书籍能够支撑起一个人的灵魂,助人成就不凡的事业。但现实生活中,长期读书难免会令人感到有些乏味枯燥,另外还有可能遇到一些有碍于读书的困难。在乏味枯燥的环境和突如其来的困苦下,有些人就放弃了读书,这未免有些遗憾。可依然还有一些人反而能乐在其中,并将所有的考验都当做历练自己的手段,自由翱翔在书籍的天空中,忘却了外界世间的一切阻隔和烦扰。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莫畏难”的良训。读书莫畏苦,苦尽才能有甘来,只有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读书,才能迎来成才的那一天。其实,只要有求知的心态,乐于读书,书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快乐。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时,无论外在的环境条件有多么艰苦、多么不容易,你都能从中觉察出快乐的源泉,享受他人无法理解也永远无法企及的快乐。

牛角挂书:勤奋是一种克己的练习

【原文】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选自《新唐书·李密传》)

译: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背景链接】

李密,隋末辽东人,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着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半路上正好碰到越国公杨素,杨素见这小伙子如此好学,很是吃惊,便跟上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学习这样用功啊?”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牛拜见。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说:“《项羽传》。”交谈中,杨素发现李密真是个人才。

杨素回家以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才能和气度,比你们兄弟几个强得多。”于是,杨玄感便结交了李密,他俩成为好朋友。

【智慧感悟】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一个人的进取与成才,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勤奋能激发人内在的激情,使人不断得自我发展与进步。蔡元培先生在其著作《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这样写道:“人之一生,凡德行才能功业名誉财产,及其他一切幸福,未有不勤勉而可坐致者。人生之价值,视其事业而不在年寿。尝有年登期耋,而悉在醉生梦死之中,人皆忘其为寿。亦有中年丧逝,而树立卓然,人转忘其为夭者。是即勤勉与不勤勉之别也。”意思就是说,人这一辈子,道德、品性的养成;才能掌握事业的成功、名誉的取得、财富的拥有以及其他一切的幸福,都是来源于勤奋。勤奋是人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很多人年纪很大,但要是他懒惰的话,别人也不会因为他年长而尊重他,而很多人因为勤奋拼搏,即使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人们还是会牢记他。可见,勤奋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勤奋应是一种克己的练习。拿学习来举例,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以勤奋刻苦的精神坚持学习。课文是要一段段背诵的,单词是要一遍遍默写的,习题是要一道道解答的,能坚持住,就能获得知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面对知识的海洋,我们不能动摇怀疑,也不能贪图省力,只能认准两个字——勤奋。

清代的大学者阎若璩,他那克己努力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阎若璩先生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连当时教他的私塾先生都觉得他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但阎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开始研究读书背书的方法,把书一页页拆开,贴在桌子上,每天贴几张,规定自己一定要背完,背不完不休息。通过夜以继日的刻苦练习,他的记忆力猛增,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就是坚持不断练习的成果。

西方有格言说:“一件事重复做十万遍,你就是做这件事的专家。”所以,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勤奋练习,熟能生巧,总有一天会突破自己的极限,让自己的智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悬梁刺股:为学要有刻苦之心

【原文】1.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2.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选自《汉书》)

译:1.(苏秦)读书读得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大腿上刺,让自己清醒过来。

2.孙敬字文宝,热爱学习,早晚不停。到晚上打瞌睡想睡觉时,就把绳子一边拴在自己的头发上,一边吊在房梁上。

【背景链接】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曾与张仪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学成之后到各国去游说,希望各国的君主可以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却始终一无所获。最后,他的钱全都花光了,只能回家。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邻居们也都在暗地里嘲笑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从此,他闭门不出,埋头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有时疲倦得直打盹,想睡觉,他就用冷水冲醒自己。但是,到后来冷水也没有什么用了,于是他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了,再坚持读书。

几年的苦读之后,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于是他再次去游说,后终于成为一位声望颇高的大纵横家。

东汉时期,也有一个像苏秦一样勤学苦读的人,他叫孙敬,字文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他也是每天从早到晚读书,时间一长,就疲倦得直打瞌睡。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则绑住自己的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自己马上清醒,再继续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敬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智慧感悟】

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荣誉拒之门外。

勤奋与刻苦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勤奋之人必有刻苦之心,而刻苦之人也必是勤奋之人。为学存刻苦之心,才能树勤奋之风。以刻苦与勤奋傍身,加之用心思考,则必能学有所得。因此,学习要有刻苦之心,戒除浮躁、不求甚解等所有不良习气。

钱穆先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他认为在求学的过程中理应具备“耐心”和“恒心”,就是指读书贵在刻苦与坚持。倘若读书不肯平心静气、专心阅读,便易患懒惰之痼疾;而读书一旦存功利之心,为发家扬名的目的而读书,又易心浮气躁,罹患浮躁之症。既懒且躁,读书自然不会长进。所以,读书为学以刻苦坚持最为重要。

综观历史,强者都是在大苦大难中取得成就的。求知自然也是如此,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到美丽的彩虹?没有百转千回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又何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想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便要经历“华山天险一条路”, 要有百折不回的韧劲、闻鸡起舞的苦干、悬梁刺股的志气和奋发,这样才能够“破壁”,一定能够“走通”,一定能够华山登顶、一览众山。

凿壁偷光:学习不应因困境而放弃

【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选自《西京杂记·卷二》)

译:匡衡勤于学习但却没有蜡烛照亮,隔壁的邻居家有蜡烛但光亮却透不过来,于是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从墙洞里透过来的光读书。

【背景链接】

西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就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但是当时的书价都很高,家里根本买不起,那些家中有书的富人们又不肯轻易地把书借给别人。于是,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乐意之至。这样,匡衡便可以读很多书。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站起身,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在邻居家掌灯的时候,烛光从小洞中透过来,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书得来不易,烛光也得来不易,因此匡衡非常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他以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

【智慧感悟】

尽管匡衡自幼出身寒微,家里连供他读书照亮的油灯都点不起,但他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来坚持读书。

人生在世,总有些事是由不得我们选择的,譬如家庭环境、先天健康状况等,但纵使我们无法选择这些伴随我们生命而来的事物,我们还可以选择如何继续过以后的人生。每个人都应是自己生命的主导者和规划者,而不应因外界条件的局限而在心中为自己设限。

学习应是一项终生的事业,贵在持之以恒,不应因任何困难而就此放弃。这是因为,学习如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有大学问的人,往往有着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一点成就面前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可以说,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我们不持之以恒地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将来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不是因为自身条件所限就是找诸多借口去逃避学习,这其实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识技术每一天都在突飞猛进地进步,倘若因为重重或有或无的“困难”就放弃学习,放弃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那么终将有一天你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任何外在条件都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匡衡便是最好的例证。当然不只是匡衡,历史上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精神,而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学习,不因困境而轻言放弃,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同类推荐
  •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咒枣记

    咒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学·中庸(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大学·中庸(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强调的是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常常累及全身性并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会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 诸天暗世

    诸天暗世

    天界唯一的天帝国带领无数生灵入侵神天界,却遭遇三界联军入侵,为了培养也是为了谋取天界唯一的希望,诸多种族天赋强大的族子族女全部转世,天帝国的少帝也跟随下界,从下界一步步从来开始,一步步设局,一步步打破这固定的天地设立新的规则,一步步打破浩瀚成为天界之主,成就天帝之位。
  • 囧:翻身王妃

    囧:翻身王妃

    马小雅睁开眼,就跟一个男人滚在了一起。恶俗的穿,穿成私奔女,她忍了。这个一身重伤,却狂吃她豆腐的男人这是在闹哪样?明明是他占她便宜,他倒高冷狂拽的像是她在倒贴?她可不是善茬,敢吃她豆腐,嘿嘿嘿,看她怎么对付他!
  • 六道之谜

    六道之谜

    幽夷之乱已过百年,殊不知神域也遭逢巨变,他本是死在神域葬神涧罡风之下的人,却神秘地来到了人间界,师从人间界修为大成者天圣灭星,故事从这个叫吴忧的青年出山寻找自己爱侣艾菲开始,他们会合后又去寻找已经破界而去的师傅,却阴差阳错地卷入了慕容家庞大的三界互通的局里,三界互通,六道混乱,人鬼神共聚人间界。前人的恩恩怨怨与后人的爱恨情仇互相缠绕交联…过去的许多谜题将要解开,许多新的谜题要出现…这纷乱的局面如何平息?轮回该如何回到正轨?
  • 不灭武神

    不灭武神

    五行属性全无的平凡小子——林云。他的理想只要吃得饱,睡得香,笑得开心就行。可一个奇怪的梦,一枚诡异的戒指,将林云通往这个平凡理想的路,变得波澜壮阔。扑朔迷离的身世,千古绝唱的爱恋,强者之路的顽强拼搏……尽在天武大陆的一段传说。
  •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

    本书分析了目前以及未来的竞争走向,总结了人生必备的六种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应遵从的规律,并且将他人的高效学习法做了详细介绍。
  • 神篮天书

    神篮天书

    这是什么世界……什么?我的老爹是秦始皇?GBA联盟这是个什么联盟?打篮球还都带技能?张飞一嗓子吓傻一个新秀?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式,那是一种球术!蜀汉桃园队终于集齐了五虎将,誓要建立王朝。而我们的主角胡亥会让他们如愿吗?PS2:在天道的帮助下,主角重生到一个历史名人乱入,篮球盛行的世界,且看他如何努力站到最高峰,探破神篮天书的奥妙!(PS:怎么说呢,这本书里面除了篮球竞技外,还有一些都市娱乐的味道。每个大老板旗下都有很多企业,比如赢政除了是帝都狮皇队老板外,还创办了帝国娱乐集团,在全国建造了长城风景线。娱乐界的四大天王、四大天后什么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总之这是本值得阅读的文)
  • 新约

    新约

    简介1:我要升往天上,高举我的宝座在众星的殿堂;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看那北方的黄昏在枝头绽放;我要站在璀璨的光上,与至上者同等,品尝那永生的蜜浆。简介2:本书写的就是带着《中世纪2:全面战争》,你不信上帝我就叫一群小弟砍你的故事~本书高能,奉劝小白就别看了...
  • 2012人蛇纪元

    2012人蛇纪元

    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是否成真?横空出世的巨蛇是自然进化还是灵异?这是一部关于审判与复仇的传奇。关于蛇发女妖的前世今生的传奇,看地球怎样被海水淹没又一点点被掏空、荒芜,看多维空间、天堂与地狱、东方与西方的神鬼碰撞。纯情美少女的真实面目是什么?蛇之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若干纪元后的相遇,是奈何桥下不甘等待换来的缘分,还是冥冥中注定的被审判的复仇?那是一双复仇的眼睛,不要看那双眼睛,它会摄走你的灵魂。请耐心看下去,故事远没有开头看上去那么简单平淡,所有人的身份终会逆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人与神、人与鬼混淆,杂乱不堪的世界在预言中一步步走向毁灭,一起体验地球毁灭前的心跳与呼吸吧。
  • 妃同一般:奇葩制毒师

    妃同一般:奇葩制毒师

    (别看简介很简单,内容绝对精彩)萌萌哒的制毒师,穿越后第一件事成亲,第二件事自报来历,第三件事制毒苏沁雅阴差阳错的到了暮城,嫁给青梅竹马的八王爷,此后,阴谋俱现,打得她措手不及,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小心,逼得她一步步走上制毒之路,当然过程有些爆笑……后毒王现身!她与其斗智斗勇。除后患,杀其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