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9300000004

第4章 心理学概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3)

哈佛心理学家指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可以了解到,为了保持人正常的精神状态,人用自己的感觉感受外部世界是相当重要的。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作为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感觉提供给我们外界的信息,让我们知道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从而使我们开始了解这个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它还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饥饿、寒冷等身体状态,从而使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机体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如饥择食、渴择饮。感觉还保证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如果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从而给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比如,雷达监测员和长途司机,因为工作枯燥,长时间没有变化,就容易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这会导致他们看见实际并不存在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而引发事故。有时,高层住宅里的人在一个毫无声响的房间里独处,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在南极考察的队员,如果长时间只看雪地的白色,不看其他颜色,容易得雪盲症。这也都是感觉剥夺造成的生理失调。

可见,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正常状态是必需的。

感觉有时也会说谎

看过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人也许会记得这样一段情节:马车夫商马第被警长指认为前苦役犯冉阿让而押上了法庭,而冉阿让的狱友们也一致指认其就是冉阿让。这时,已化名为马德兰的真正的冉阿让挺身而出,这才避免了冤案的发生。

在法庭对案件的审判中,许多情况下法官和陪审团都是依照目击者的证词和物证来进行判断的,人们普遍认为目击者的证词是正确和可靠的。但哈佛心理学家研究后认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目击者有不同的描述,因而目击证人的证词的可信度值得怀疑。由于证词一般是证人在相隔一段时间后对所发生事件的回忆,因而事实上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靠。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所经历过的事或人,并且很难把实际发生过的事和自己经过推理而认为理所当然发生过的事区分开来。这种记忆扭曲现象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在1998年,美国曾根据当事人的指证而判一个名叫约翰·史密斯的人犯有抢劫罪。然而5年以后真正的罪犯落网了,他名叫迈克·史密斯,与受冤者的相貌极其相似,又为同姓,因此造成了这一冤案。

同时,哈佛专家研究发现,目击者对事件的回忆会因为提问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者看一部关于一起撞车事故的影片,然后要求被试者对事故中车辆的行驶速度作出判断。结果发现,当问题是“车辆在冲撞时的速度是多少”时,被试者对车速的判断超过65千米/小时;而当问题是“车辆在接触时的速度是多少”时,被试者对车速的判断只有50千米/小时。一周之后,主试官要求被试者回忆在事故中车窗玻璃是否被撞碎了,事实上影片中的车窗玻璃并没有被撞碎。结果是,以“冲撞”字眼被提问的被试者中有33%的人回忆说车窗玻璃被撞碎了,而在以“接触”字眼被提问的被试者中,比例只有14%。显然,在提问时不同的字眼改变了被试者对目击事件的记忆。

还有实验也证明了同样的问题。研究者给被试者看一段一辆白色跑车疾驰在乡间公路上的影片,然后对他们进行提问。研究者对一些人问道:“经过农舍的白色跑车时速大概是多少?”对另一些人问道:“白色跑车时速大约多少?”几天后再同样地问他们另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看见公路旁的农舍?”结果,在前次提问中提到过“农舍”的那一组人中有17%的人做了肯定的回答,而在另一组人中只有3%的人回答有。

这些研究和实验证明了:一个人回忆时,如果向他提供某些似乎是真实的信息,便会影响他的看法,甚至会使其“看见”了某些实际上并未发生的事件。因而现在法庭已开始注意到防止“诱导性问题”的出现,这也是法律心理学为现实生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证人的话有时极不可靠。有这样一个实验:西德哥廷根的40名观察力敏锐的心理学家正在开会,突然一人冲进会场,后面一个黑人手持短枪紧追而入,两人便搏斗起来,持续20秒钟之久,之后听到外面一声枪响,两人仓皇而逃。主持会议者要求各位学者立刻写下目击报告,然后同现场拍摄的录像核对。结果一人错误率10%,14人错20%~40%,12人错40%以上,13人错50%以上。一半以上的报告掺有臆造的虚假情节。黑人光头,但9/10的人或者说头戴便帽,或者说戴高帽子;黑人穿黑色短衫,有人说成是红的,有人说成是咖啡色的,还有人说成是条纹的。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富有观察力的心理学家目睹良久,印象极深且又立刻回忆,为什么还有如此惊人的错误率呢?有的可能是知觉选择问题,例如只注意黑人手中的短枪而未顾及其余情节;有的可能是由于搏斗激烈,使学者们眼花缭乱、看不清楚;有的可能是原来处于安静的“定式”,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知所措,等反应过来时,人已逃之夭夭,什么也没看见,等等。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而,在法庭上,我们不能仅凭证人的证词来判案,要认真考虑证词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避免冤案的发生。

错觉,失真扭曲的知觉反应

哈佛心理学家指出,有时候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例如,太阳在天边和天顶时,它和观察者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在天边时远,而在天顶时近。按照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的规律,天边的太阳看上去应该小,而天顶的太阳看上去应该大。而人们的知觉经验正与此相反,天边的太阳看上去比天顶的太阳大得多。

简单地说,错觉就是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错误的知觉经验。它与幻觉或想象不一样,因为它是对应于客观的和可靠的物理刺激的,只是似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捉弄我们。

关于错觉产生的原因虽有多种解释,但迄今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的经验、情绪以及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比较多的解释是从人本身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比如把错觉归因于是同一感觉分析器内部的相互作用不协调或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受到限制,提供的信号不一致。但是,外在因素同样也会引起我们的错觉。曾有一个实验,分别从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挑选10个孩子,让他们估计从1美分到50美分硬币的大小。实验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要高估钱币的大小,尤其是5、10和25美分面值硬币。而当钱币不在眼前,只靠记忆估测或者把钱币换成相同大小的硬纸板时,则高估情况会急速降低。这个实验形象地证实了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对知觉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哈佛专家认为,错觉虽然奇怪,但不神秘,研究其成因有助于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可以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常利用人们的错觉来创造空间中比其自身看起来更大或更小的物体。例如一个较小的房间,如果墙壁涂上浅颜色,在屋中央使用一些较低的沙发、椅子和桌子,房间看起来会更宽敞。电影院和剧场中的布景和光线方向也被有意地设计,以产生电影和舞台上的错觉。通过控制错觉,人们可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度日如年”中的时间错觉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当你做喜欢的事情时,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可以说是时光飞逝;当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时,便如坐针毡,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似乎都过了1小时了,可实际上才过了10分钟。这是因为你对时间的知觉出现了错误。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觉,会因在这个时间内所做的事而产生不同的错觉。

时间错觉是指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哈佛心理学家解释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时会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时估计得过长,有时估计得过短。一般来说,当活动内容丰富、引起我们的兴趣时,对时间估计容易偏短;当活动内容单调、令人厌倦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

当情绪愉快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短;情绪不佳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当期待愉快的事情时,往往觉得时间过得慢,时间估计偏长;当害怕不愉快的事情来临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估计偏短。

此外,人们的时间知觉还具有个体差异性,最容易发生时间错觉现象的是儿童。

人们对时间的错觉容易使人想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对它进行了简单而恰当的概括。他是这样说的:“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2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1分钟;但是在炎炎夏日,如果让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1分钟,你都会感觉好像是坐了2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和美丽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炎炎夏日,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自然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比较,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

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到前慢后快。比如,一个星期,前几天相对于后几天感觉慢,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一段假期,前半段时间相对后半段显得慢,当过了一半时间,便觉得越来越快。哈佛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的前期,你觉得后面的时间还很多,不着急,就感到时间慢;越到后来,你越感到时间所剩不多,越感到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

人一生也有这个规律,人在童年时代感到时间过得慢,因为你觉得以后时间还有的是。等年龄渐长,尤其过了30岁,就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于是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第三堂课 摸清记忆背后的心理玄机

我们是怎么记住事物的

有些东西,我们看过后经久不忘;有些东西我们虽然看过,但事后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记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哈佛相关学者认为,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的记忆能力,实质上就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人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作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个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跟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叫做“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并且接受许许多多其他的神经元的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有14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上面有3万个突触。这140亿个神经细胞之间联系的突触,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表达。这样的结构特点,就使大脑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当今因特网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0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10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就证明我们大脑的记忆的确惊人。

记忆甚至可以说是人生命的源泉,是人生理与心理的一种本质特征。人生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而一切活力与创造力都离不开记忆这个源泉。失去了记忆人会失去许多属于“本能”的本领,就很难生活下去。

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关键就在于人类具有卓越的记忆能力。正是依靠这些记忆能力,人类才得以学习、积累和应用各种知识、经验,才能不断地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的记忆非常好,看过的东西可以过目不忘,而有些人的记忆却比较差,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了。

在谈到这种差别的时候,人们往往把他们归结为生理因素,认为脑袋大,前额宽的人记忆力就好,相反,记忆力就不好。其实,这种说法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不否认,人的记忆力和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智力落后的人,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不正常,影响了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但是,这和他们大脑的轻重、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脑神经发育正常、记忆力的生理因素就相差无几,但拥有正常记忆的人,记忆程度还是有差别。这就是记忆的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们记忆上的差别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记忆差别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由心理倾向性和对记忆规律的掌握不同造成的。

同类推荐
  • 这是最好的我们

    这是最好的我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从岁月的那头到岁月的这头,串起我们所有的人。透过岁月的红尘,我们依稀看到前面似有无数龙钟老人正伴夕阳西下,也有无数初生幼儿正刚呱呱坠地——我们就这样被分割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我们“80后”和“90后”流行语中所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撞死在沙滩上”。其中似有莫名其妙的豪迈,有令人费解的冷漠,也有一丝难以言状的淡定!
  • 感动欧美:给心灵安装一道爱的程序(下)

    感动欧美:给心灵安装一道爱的程序(下)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美丽的故事让我们感念,当我们用心去品味时,常常被这些美好的文字打动。无论是温馨淡雅的家庭生活,还是缠绵缱绻的爱情蜜语,抑或是明媚愉悦的快乐轰轰烈烈的成长奋斗……所有这些或张扬或细腻或明朗的描述,每一段文字都闪烁着人性的智慧与激情。当我们品读到这些美丽的文字时,何不将它们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某个云淡风清的午后或者月朗星衡的静夜,慢慢慢慢地讲述给自己最爱的人,一起分享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一起品尝文字里的美好时光。我们相信,在这样一段时刻,美丽的文字和美好的心境交相辉映,酣畅淋漓地写意出我们人生绝美的定路。
  • 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阐述了一个人的成长、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和他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经常失败,其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好人缘。人际关系专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人越是懂得人际关系,就越能适应社会,其人生成就也会越大。那么,如何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人的良好的本性,能够让人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完美地解决事情的习惯和能力,简单地说,无外乎会做人而已。这些人处理事情不急不躁,自然能井井有条;对待朋友热情诚恳,自然能左右逢源;看待事情冷静客观,自然有真知灼见;面对挫折勇敢坚韧,自然能百折不挠。
  • 男性品位书

    男性品位书

    物以类聚,人以“品”分,你的品味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与形象。品味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决定了我们穿衣、吃饭和谈话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该拥有什么。男人咀嚼生活,感悟人生,在尝遍艰难困苦,历尽沧桑之后,才有这样一种品味。在面对得失时能付之一笑,在惨遭打击时也能坚强挺立。
  • 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与人打交道的难度超过与任何一种其他生物,因为这个物种有一项最基本的机能,就是伪装。任何一个人都会隐藏自己的内心,或深或浅,或是善意之下的自我保护,或是征服之前的老谋深算。像变色龙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把自己伪装起来,不轻易展现真实的一面。无论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伴侣,有时候你会觉得本以为已经足够了解他,却发现他只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而已。读不懂自己,读不懂别人,只能活得不知所以然。
热门推荐
  • 创新的智慧

    创新的智慧

    本书内容包括“从学习开始,学会创新的技巧”、“独具慧眼,让你的想法别出心裁”、“依靠自己,发挥你的创造力”等10章。
  • 阴阳客行之前世今生

    阴阳客行之前世今生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一日结契,她是留念人世的小小契鬼;梦归故土,她是来客,还是归人?大漠公主、不死木偶、夜半孩啼、鬼族遗址……一步一路,是寻回前世记忆的归途,还是通向未知地狱的死路?白梅藏袖,他是最洒脱的鬼君;雪夜白头,他此生所愿,不过同归白首。红楼飘雪、幻境遇故人……是一见钟情的相遇相知,还是苦等三生三世的久别重逢?一步一擦肩,是命定的邂逅,还是注定的无缘相守?失去元神的上神,孤独守护千万年的鬼族之主,这是一场历险,也是一段成长的旅途。这世间,离别总是多过欢聚,唯愿我们相见之期,都是初见模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媛春的大唐生涯

    媛春的大唐生涯

    一个从事金融事业不久的女孩穿越到了被先穿者改变得乱七八糟的大唐,替代了一个瘦弱寡言不合群的大家小姐……对于科技历史一窍不通,如何在大唐占据一席之地?诗词歌赋也非她的长项,如何在大唐留下浓墨重彩?身材削瘦不合当朝审美,如何在大唐吸引各型美男?……一切神秘,尽在《媛春的大唐生涯》——————————推荐几本好书:《有女不凡》,《子夜西楼》,《颜宫》。都是精雕细琢的佳品。
  • 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本书本着怎样才是会说话的目的,引用大量的生动事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站在客观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口才制胜的规则,便于读者提升说话能力。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技能大专家

    网游之技能大专家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苏白有着大量游戏中技能的支持。“里鬼剑术”“怒气爆发”“天音波/回音击”“激光炮”“念气炮”“阿尔法突击”“精准弹幕”“致命打击”“审批”“刺拳猛击”“元素轰炸”“崩山裂地斩”“幻影剑舞”“鬼影闪”什么还不死。看我“猛龙摆尾”“终极闪光”“狱血魔刹”“极鬼剑术(暴风式)”“利刃华尔兹”“暗天波动眼”“武神强踢”“高原血统”什么想跑看我“天崩地裂”“魔法水晶箭”我才要挂了。不怕“无尽怒火”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才叫五秒真男人。
  • 轩辕记之血域天穹

    轩辕记之血域天穹

    视我废柴,奈之我何?天不孕育于我,我自踏碎天穹!
  • 二嫁世子妃

    二嫁世子妃

    国之将亡,奸佞当道,父亲征战沙场,为国为民,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她因以出嫁,再不是苏家人逃过一劫。那一日,她亲见父母家人被斩首于闹市。那一日,一场冲天大火,将她父母亲人的尸首焚烧殆尽。那一日,她因不知定北军军符下落,被夫家所弃,毒打之后又被钉入棺材,弃于乱葬岗。一夕之间,她从人人艳羡的将门嫡女,官家少夫人,变成家破人亡,被人鄙夷的弃子。她以为自己只能带着怨恨死去,再无报仇之日。只可惜,她命不该绝,被人所救,从棺材中爬了出来。上天既然不收她的命,那些曾经害过她,伤过她的人,她便一个都不会放过。这一回,即便是身为人人都可践踏的丫鬟,她也要掀起万丈波澜来。
  • 暗夜天使的复仇路

    暗夜天使的复仇路

    复仇公主的华丽回国,与王子们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看了才会懂哦。
  • 娶个牛郎当老公

    娶个牛郎当老公

    凌少锋是堂堂邵氏集团的继承人,苏文婷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小职员。在他的眼里女人只是排遣寂寞的调味剂,在她的眼里昔日的男友就是她人生的全部。他的手机被牛郎错拿,她被男友一脚踢开,鬼使神差夜招牛郎。本是两条平行线的他和她在彼此交汇的一瞬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关邵欣是绝色大美女,但是却不懂得爱,无奈之下男友与她分手,她决定不再依靠自己的美丽俘虏男人,她化妆成了一个极品丑女,混于公司。邵书豪是无可救药的纨绔子弟,整日忙于追逐美女,终于有一日他出车祸了,结果患上了审美错乱综合症,在他的眼里美女变魔鬼,丑女变仙女,就在这个时刻她们浪漫的相遇了,她们将会发生怎样爆笑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呢?文章前部分浪漫甜蜜,后半部分爆笑连连,不是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