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9000000005

第5章 当人生的“水瓶”被砸碎

当人生的“水瓶”被砸碎

——解读《乌鸦喝水》

经典点击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长颈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子很高,瓶颈细长,瓶口狭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投入瓶子里,瓶子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

传统观点

传统的《乌鸦喝水》为我们勾勒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能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困难的乌鸦形象。许多人对故事的续写,也是让这只聪明机智的乌鸦找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这个故事可以引发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

另类解读一

乌鸦喝水的故事被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然而,到此故事还没结束。

有一次,这只乌鸦外出旅游,它又口渴了,可是四处找不到水。后来它发现了一口井,低头一看,井底有水,但井口很小,井又很深,它喝不着。

它想到了自己曾经投石入瓶喝水的光荣事迹,不禁高兴地叫了起来,“呱!呱!我怎么把这经验忘了!”于是它又衔来一颗颗的小石子,向井里投去,谁知道投了半天,井水就是上不来。

树上的喜鹊看到了,说:“乌鸦先生,这是水井,不是你原先的那个长颈瓶子,怎么还用那个老办法?”

“你懂什么,呱呱!”乌鸦说,“我的方法是经过寓言大师鉴定了的,都上了书本,到哪里都适用,怎么会老呢!”

乌鸦继续向井里投石子。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乌鸦在人们眼中,一直是笨笨的形象。但自从乌鸦想出投石喝水的好方法,世人就对它刮目相看,心里也暗暗佩服它的聪明。然而,乌鸦面对一口水井,却依然用同样的方法取水,喜鹊好意提醒,它还振振有词地辩驳。结果,乌鸦当然没有喝到水。水瓶和水井是两种不相同的事物,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又怎么会成功呢?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经验,同时也会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经验。对于经验,必须辩证地看待,灵活地运用。因为经验是一个既有用又无用、既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得好可以使你继续成功,用不好则会让你一败涂地。人既不能完全拒绝经验,也不要轻易上了经验的当。

想想我们自己,平时总是相信老一套经验,相信书本上看到的一切,从来没有想到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的办法。一遇到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虽然有时候事实证明,经验并不管用,但对它的依赖程度不减一丝一毫。

人做事不要过于死板,要看具体情况来办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仔细判断,不要盲目相信。经验是有限的,问题是无限的。成功的经验虽被写进书本,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如果只知道墨守成规,而不会灵活变通,那么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经验就像一位领导,我们可以相信但不能盲从,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领导,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

自从乌鸦聪明地喝到水后,便延伸出了许多版本,但主题通常都是,瓶子已非先前的瓶子,水也非那时的水,先前的经验已不再适用。

世界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经验应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

有时,人总固守着自己的所学、所得,失去了改变的机能与激情,要知道“树挪死,人挪活”,吃经验的老本,终会止步于成功的门外。

另类解读二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既是“乌鸦喝水”的人生演绎,又是欲望沟壑中的人性缩影。故事中的“乌鸦喝水”变成了一种象征,是生命的积累,是生活的积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是苦难与磨练,一时的冒进有时换来的会是短暂的浮华与最终的惨淡。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三岁多的时候,他睡觉不好,爱和大人一块儿熬夜。缺觉就长不好,他矮,瘦,不像同龄的孩子。后来,能听懂故事了,问题才有了转机。妈妈开始在睡前给他讲故事。

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

三岁的他已经会想问题了。听完,他问妈妈,为什么乌鸦不一下子叼个大石头呀?不是一下子就能喝到水了吗?妈妈笑了,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呀!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每月都给咱们寄钱,就像这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那时候,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一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听完一个,总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妈妈的故事很有限,妈妈越来越局促,越来越疲于应付他。后来,妈妈有了主意,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的最后,就教他数数,数石子。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满天飞。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工作的地方。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姥姥说,那是哭的。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

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维持生计,供他上学。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他长大了。

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煤矿参加了工作。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是,现实往往不能容忍人们感情用事。只有原单位才好分配,他的同学,毕业两年了仍在流浪的有的是。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

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儿“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他是大矿副矿长,开个小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他的小矿,除了人工,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矿调来,他有条件。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同行的业主,一跃成为当地首富。他仍不满足,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更白了,脸也更黑了。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发生了大规模的冒顶事故,死亡78人!这件事,成了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

作为事故第一责任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在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被判死刑。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对讲机里,他流着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

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乌鸦着急了,它是只性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乌鸦飞到别处,捡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进瓶里。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回荡在整个死囚室。

(佚名)

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投进瓶中,才换来到口的甘霖,人亦是如此。人生有平步青云,但更多的是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急功近利,换来的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人性总有一道底线,越过道德的边境,走入的必将是人生的禁区。我们应该懂得,有许多底线是不能碰触的,一旦越过,必会抱恨终生。永远不要成为那只“性急的乌鸦”,要知道人生应该厚积薄发,快一步,慢终生。

《乌鸦喝水》后来衍生出许多版本,或是乌鸦变得更聪明了,或是乌鸦变得愚蠢了,或是乌鸦遭遇了现实中的什么问题。其实,无论版本如何改编,都是人们在借助一个寓言故事来表达自身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

瓶中的水象征着人们心中梦想得到的东西,瓶子是人们实现理想的阻碍,同时也是装着梦想的容器,投石子象征着获得成功的方法,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人们要学会在现实中变通权衡。既不能打破理想的容器,还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条条大道通罗马,若想最终饮到人生的甘霖,就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捕猎者”的身后

——解读《螳螂捕蝉》

经典点击

一天,蜻蜓在荷花中穿梭飞舞,蝉在柳树枝头鸣叫。螳螂从树叶中爬出,探头窥视,悄悄地朝蝉的方向爬去。蝉已察觉,但镇定自若。当螳螂在背后举刀欲斩时,蝉振翅飞去。又一日,蝉在榆树枝头鸣叫。一张树叶在慢慢地朝前爬动。黄雀飞上枝头整理羽毛,它发现树叶在向蝉的方向爬动,知道其中有鬼,就密切注视着。螳螂驮叶伏行,接近蝉,这次蝉思毫未察。螳螂迅速举刀向蝉猛砍,蝉被击中,吱吱直叫。正当螳螂在为自己的胜利而高兴时,黄雀突然向螳螂猛扑而来,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出自《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说苑·第九卷·正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寿梦执意攻打荆地即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吴王勃然大怒,警告群臣说:“有谁胆敢劝阻我出兵,我就将他处死!”此语一出,大臣便不敢贸然进谏了,唯恐招致杀身之祸。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也想劝谏君王,但想来自己人微言轻,无法直言进谏,于是想出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一连三天,每日清晨,他都手持弹弓、弹丸在王宫的御花园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了他的衣鞋。吴王感到十分奇怪,便问道:“你这是要做什么呢?”侍卫道:“御花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高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飞来一只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能知道我的弹丸早已对准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潜伏的杀机啊。”吴王一听,自愧自悔只看小利而忽略了大祸,随后便取消了攻楚的计划。

传统观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通常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或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随之而来。人生中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

如果将这个故事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你就会发现更深的寓意。

另类解读

自然界的“螳螂捕蝉”表现出的其实是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虽然略显残酷,但无可厚非,在涉及到自己的生存问题时,动物眼中看到的往往只有自己的食物。

对于人类来说,“螳螂捕蝉”表现的却是人们对利益的取舍,勾心斗角中无穷的争斗,你算计了别人,正沾沾自喜,殊不知,身后又有人算计了你。

下面这则《新螳螂捕蝉》是一期杂志上刊登的文章,立意新颖,于传统理念中做出时代诠释。一群蚊子在池塘边激动地传递着一个消息:在十几里外的一个地方有个小楼,楼里有间房子,房子里有个胖子,胖子又白又嫩,他的血液鲜美无比。蚊子们嗡嗡叫着商议如何去享用这道美味。

蛤蟆一步一步,悄悄地接近池塘,隐蔽在杂草丛中,舔着舌头,美滋滋地数着蚊子的数目:“不少,一顿大餐。”

蛇伸出它的头,幽灵一样的目光,紧盯着蛤蟆:“只要你一开始吃蚊子我就进攻,呵呵!你做梦也想不到。”

鹰在长空滑翔,目光穿过草丛,锁定忘乎所以的毒蛇,缓慢地降低了飞行高度。

一个小伙子躲在树荫下,举起猎枪,瞄准:“再低些,哈哈!再低些。”

不远处有辆警车,车里的人正在用望远镜往这边看:“这小子还在非法捕猎,听我的命令,等他一开枪我们就行动,抓起来,罚款,狠狠地罚。”

一名电视台记者带着隐蔽的摄像头,若无其事地在一旁散步:“等你一罚款我就曝光,只罚款不收枪,我看你逍遥到几时。”

十几里外的电视台里正在紧张地开会:“这次对警局的曝光就差一组镜头了,台长让我们慎重一点,这台节目我们做还是不做?弄得不好我们的饭碗可就没了。”“我们还是请示台长吧。”

台长坐在办公室,长得又白又胖,一手拍着自己的脸,一手挠着腿上的痒:“该死的蚊子,纱窗挡不住,灭蚊剂杀不死,什么?什么曝光?都帮我打蚊子,快点!愣着干啥?”

(佚名)

人生像是一个连环局,有求则苦,有欲望便会陷入争斗的迷局。正如冯小刚在解释电影《夜宴》时所说,“欲望和复仇是东西方共同的主题,不同之处在于东方人对权力的理解,宫廷斗争并不能归纳为简单的‘复仇’两个字,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章子怡饰演的婉后之死也诠释了电影的这一主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现实生活中讲述的总是诡谲可怕的人心。

每一位“捕猎者”身后都有意想不到的“埋伏”,正如人生的不可预料一样。庄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利益与钩心斗角关系,你永远不知道谁比你更高一筹,每个人都是人家棋盘里的一颗棋子。所以有时,心计不如坦诚,不要总去计较自己的得失,与其像“螳螂”、“黄雀”一样成为争斗中牺牲品,不如一开始就避免落入“捕猎”的圈子。

人生不是市场,本质依旧重要

——解读《买椟还珠》

经典点击

“买椟还珠”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左上》。故事讲的是,一个楚国商人前往郑国卖珍珠。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于是,他请来手艺高超的工匠,以名贵木兰作珠匣,并以桂椒薰制,用珠玉连结,又用玫瑰宝石装饰,再以翡翠宝石缝缀,并雕刻了精美的花纹,镶嵌了美丽的金边,盒子美观华丽,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精美珠匣。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谁知郑人打开盒子,将里面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是这个盒子,里面的珍珠我不要。”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传统观点

以传统的观点看,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

另类解读一

为什么郑人只要盒子却退换珍珠?或许郑人是一个身价亿万的浮华子弟,如此行为只是哗众取宠显摆而已;或许他是一个善于炒作的绝世高手,以一颗珠子的价值,达到闻名遐迩、流传千载的宣传效果;或许郑人是一家珍珠养殖场的厂长,退还珍珠以取得盒子的专利权,使自己大量滞销的珍珠能以高价卖出;或许楚人是由于特殊原因迫于无奈忍痛卖珠,郑人在了解情况后,出于善举,只是象征性的买走了盒子……

人民网上有篇《“买椟还珠”新传》,针砭时弊,将“买椟还珠”的故事在当今社会演绎了一番,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话说,楚国的张氏家族和郑国的李氏家族,世代经商,是商场上的老对手,两大家族明争暗斗,各有胜负,都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楚国的张氏家族传到张卫这一代,开始做珠宝生意,生意奇好。相比之下,郑国的李氏家族传到李之这一代,生意开始走下坡路。

李之决定放下面子,亲自到张卫的珠宝店去取经。李之一进店,正好碰到老板张卫,与张卫寒暄了几句,他就开始打量这家装修十分精美的店面,不久,他被橱窗里一个精美的盒子迷住了。

这个盒子真漂亮啊!李之让店员把盒子拿给他看,他发现盒子用上等木兰精制而成,散发着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刚闻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但时间稍长就能闻到持久的馥郁之香,可以想见,制作商肯定是用一种价值昂贵的香料把匣子熏了很长时间。再看盒子上面,别致地点缀着18颗珠宝、9朵玫瑰、3块翡翠,组成绝美的“心”形。

李之打开盒子,发现里面躺着一颗珍珠。不过,成色非常一般。李之问张卫:“这颗珍珠怎么卖?”张卫笑笑:“如果是李老板要,我就打8折,10000钱卖给你!”李之凭着多年走南闯北经商的眼力,推测那颗珍珠最多值2000钱,也就是说那个盒子张卫要卖8000钱。盒子虽好,但也不值这么多钱啊。于是他跟张卫讨价还价:“珍珠我不要,我就要这个盒子,张兄能否1000钱卖给我?”

张卫一口回绝:“你把盒子买走了,我这珍珠就像脱了毛的鸡,不好看哪,怎么卖?”但李之实在是太爱这个盒子了,他一咬牙,花了10000钱买下这颗珍珠。他拿走了盒子,但珍珠没还给张卫。大概他心里想,张卫你够黑的了,凭什么要把珍珠还你啊。李之一走,张卫就对他的儿子吹上了:“儿啊,看到了吗?这已经是我靠盒子卖出的第1908颗珍珠了!”

儿子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回连我们的老对手李文也上了套啊!”张卫大笑:“督促包装部,让工人加班加点生产盒子。争取年底前我们的公司在咸阳上市!”但让张卫没想到的是,两个星期以后,楚国工商局找到张卫,指出其生产的珠宝盒子为仿冒产品,要全部没收。工商局工作人员拿出一个新盒子让张卫看,张卫看到这个盒子,不由大惊失色,这不就是他张卫的盒子吗?只是上面多了几行字:此包装已由李之独家申请专利,专利号:123456789,仿冒必究。

就这样,张卫的珍珠盒子停止生产,还赔了20万钱给李之。张卫的珠宝生意大大受挫,门庭冷落。一个月后,张卫从《咸阳晚报》上看到,李之成立了一个广告文化传播公司,专门抢注商品,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郑国首富。

原来,先前各国的商家都没有商标注册意识,等到李之抢注了他们的商标,才想起和李之去交涉,李之就空手套白狼,将这些厂家的商标又高价转给他们。李之抢注的商标有:“屈原牌啤酒”、“孟子牌书包”、“张仪牌润喉片”、“雎鸠牌鸟笼”、“子牙牌钓具”……被李之抢注商标的厂家对李之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是李之的抢注完全合法,商家也只能自认倒霉。

张卫看罢,叹息一声,马上叫来儿子,宣布自己的临时决定:“你明天就动身,火速到咸阳大学去报道,学法律!”

(佚名)

有人笑楚人的喧宾夺主,就好比《韩非子》中的秦伯嫁女,秦国国君将女儿嫁给晋国国君的公子,光跟着为她穿衣化妆的丫鬟就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公子喜欢她带去的丫鬟却讨厌秦王的女儿。书中评论说,这真是成了善嫁丫鬟,而不善嫁女儿啊。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失误仅在于具体目标有所偏离,其最终效果依旧达到了经商的目的,找到了一个市场卖点,无论是珍珠,还是珠匣,总归是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

另类解读二

对于郑人,有人笑他舍本逐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你会发现“买椟还珠”竟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会为了一件赠品而将自己本不需要的商品买回来,人们会购买“天价”月饼,只因为其包装中的附加价值能够给送礼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郑国人买了匣子却退了珍珠是因为他只看到匣子的华美却没想到珍珠的价值。但对于现代这些买椟还珠的人来说,这种做法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说到此,不由想起一则笑话,细细品味,也有几分“醉翁之意”。

一古董商偶逛菜市,见一老农卖猫。令他感兴趣的不是猫,而是用来喂猫的那只碗,竟是件极其珍贵的文物,遂想据为己有。于是他装出很爱猫的样子,要老农把猫卖给他。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以高价把猫买下。成交后,古董商很“随意”地对老农说:“我顺便把这只猫碗也带走好吗?”不料,老农笑呵呵地告诉他:“我就是专靠这只破碗来卖猫的呀!”

郑人和古董商,所图的都是常人看来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差别在于,郑人是得了便宜而众人不知,自以为聪明的古董商却白白吃了个哑巴亏。这说明,世间一些东西的价值并非人人可见的。古董商看中的那只破碗,是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不过需要专业的眼光方能辨识得出。郑人买下的木匣,或许需要特别的角度来鉴赏。

我们对价值的衡量,应该是多元化的。生命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人生的不同方面,无论你看中的是哪一方面的价值,都无可非议,但人生仍有本质和末节之分,你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不可本末倒置。

总之,买椟还珠的故事还能发掘出许多不同的版本,但切记,市场理念可以创意演绎,将“买椟还珠”之道运用地游刃有余,但人生却不能恣意滥用,不然将会迷失自我。

陕南留坝有张良庙,庙有一联,上为“送秦一椎”,下为“辞汉万钟”,堪称杰作。张良少时率大力士以铁椎掷向秦始皇,浩气回荡古今;天下既安,又辞万钟之禄,归隐山林。张良所求,并非多数人看重的高官厚禄,按现时的话讲,无非是实现人生价值。张良所为,堪称买椟还珠之另类注解:送秦一椎,投身“革命”,是谓“买椟”;暴秦灭,天下平,椟已得,功成身退,是谓“还珠”,高洁而明智,实际上抓住了人生的本质。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足的年代,“买椟还珠”在市场上对于买卖双方来说有时竟成为一种理念。然而,对待人生却应该慎重一些。要抓住人生的本质,完善自我,别把外在条件看得太重;要找到生命的真谛,别在功名利禄中迷失自己。

南辕北辙的人生艺术

——解读《南辕北辙》

经典点击

“南辕北辙”的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的褶皱,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他对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坐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要到楚国去。我告诉他:‘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能日行千里!’我心中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着呢!’我极力劝阻:‘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我最后劝告他:‘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疆土扩展,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传统观点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依照传统的理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另类解读一

在21世纪,南辕北辙一定是错误的吗?如果“南辕北辙”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不是简单的背道而驰,而是突发奇想的逆向思维,那么到达终点便不再是白日梦了。

话说,“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发明人,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夫季梁掉进时间隧道,来到21世纪,不过,所在地点还是太行山下。

他看到一个很奇怪的建筑物,上面有三个字,连猜带蒙,判断为“加油站”,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地方。他好奇地四处张望,发现路上没有车辙,路面坚硬得不得了。就在这个时候,一辆比马车矮,比马车小得多,而且没有马拉的车子飞快地从南边驶来,把他吓了一大跳。车子从他身边滑过,进入加油站,车腰上的一个门打开了,一个人穿着一套稀奇古怪的衣服,脚蹬一双锃亮的鞋子西装革履走出来,到季梁身旁打招呼:“看您这身打扮,是不是拍古装戏啊?”。

季梁寻思:所有东西都和以前不一样,话倒是能听懂几个词呢。他随便点点头,客气地问:“您到哪里去?”

那人回答:“我到湖北去。按照以前的说法,湖北就是楚国啊。”

季梁道:“难道您不知道楚国在太行山的南边吗?”

那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好,红旗车跑得快。”

季梁道:“您的车虽好,可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不怕,我带的钱多。”

季梁道:“您带的钱多有什么用?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那人有点不耐烦地说:“我的司机开车本领高。”

季梁有些生气了,提高嗓门说道:“我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过,南辕北辙,这样走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啊!”

那人也恼火了,说:“老爷子,你拍戏拍糊涂了?你翻两千多年前的老皇历有什么用?我告诉你吧,我要坐车往北到省城,再坐上飞机,一会儿就到湖北了。要是光坐车,猴年马月才到湖北。没工夫和你罗嗦,再见啦!”

这时,一个人从车里探出头来,喊道:“老板,油加满了。”那人快步走到车旁,钻进小车。小车一溜烟驶远了,比马车快了不知多少倍。

季梁呆立半晌,摇头慨叹道:“飞机是什么东西?这年头,敢情南辕北辙还是对的!”

(佚名)

当时代在发生变化,古代看来毫无道理的事情也变得有章可循。所以,有时候,人不能固守着一种想法,懂得变通才能赢得天下。

读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后,许多人会说:“地球是圆的,麦哲伦可以环球航行,郑国人即便走相反的方向也可以到达楚国啊!”这个逻辑看似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个疑问的。

以地球仪为例,假设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一路顺利,首先到达北极,停在北极点上。此时,在方向上会出现问题了,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还是转过来往回返,方向都会改为朝南。同样,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郑国人如果想通过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其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若坚持只是朝北走,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继续前进了,更不用谈去楚国。

所以,逆向思维是可取的,但即便是“声东击西”也要灵活变通,偏执地守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必将走投无路。

提及逆向思维,有人便利用“南辕北辙”的故事发明了一种乘坐地铁的新方法。从公司到家有直达的地铁,但非常拥挤,通常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此人每日在经过一天的繁忙工作后还要在人流中奋战,某日,此君在等车时突发奇想,南辕北辙,坐上相反方向的地铁到达火车站,再由火车站乘回,实施后发现,虽然比原来多花了十几分钟,却可以一直坐着回家。

人生旅途中,如果感到身心疲惫,或许应该寻找一下相反方向的道路,不走寻常路,有时可以更加舒适地到达终点。

另类解读二

曾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篇《南辕北辙新解》,换了一种角度,换了一种心情,竟然也从古老的寓言故事中读出了不同的深意。

魏国人是高人。他是优雅的,自信的,他正享受这样的心态。当这个时代的人被功利所左右,急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心急火燎地告诉他方向错了时,这位名士却不以为然。他心里明白方向偏了,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抵楚,但这又有所谓吗?他把目标看得很淡然,去楚国还是去燕赵,已不重要。把出门远行的过程看成是一次很享受的旅行——反正是旅行,去哪儿不是一样吗?快乐的心态最重要。——惬意的过程比想要的结果更重要。

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懂得享受生命的征途,而仅把实现理想抵达目的的那一刻当做幸福时刻,把其余的时间都沦为那“成功一刻”的附庸和牺牲品,是不是舍本逐末?望着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显露出疲乏的表情,他们是不是选择了与幸福南辕北辙的方式?一个人把赚一千万当成他的终生奋斗目标,终于赚到了,可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他从没享受过生活的快乐,他值吗?

享受生命的每一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上,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为这个喧嚣的物欲的世界再添喧嚣。

这些正是这位南辕北辙的高人告诉我们的。

别人笑他蠢,他笑别人痴。

(佚名)

一则广告中说,人生就象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当别人趋之若鹜地走着同一条路匆匆忙忙地赶往自己的目的地时,有些人却找到一条诗情画意的幽径,静静欣赏着沿途风景。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人走错了方向,其实那才是通往幸福的路径。

我们此刻看到的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形象,在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快乐,不管别人怎么说,走自己想走的路。

有一首歌中唱道:“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找一个方向不停地走。”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享受生命,诗意地生活,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

正如海子的诗中所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活总是在继续

——解读《渔夫与银行家的对话》

经典点击

一位银行家在墨西哥一个小渔村看见了刚刚靠岸的一艘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船上载着几条大的金枪鱼。

银行家走到渔夫跟前,问他:“你捕到这些鱼需要多少时间?”

渔夫回答说:“要不了多少时间。”

银行家又问:“为什么不多捕一些鱼呢?”

渔夫说:“这些鱼足够一家人吃了。”

银行家又问道:“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我睡个好觉,钓钓鱼,陪我的孩子玩耍,陪陪我的妻子玛丽亚,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我的生活非常充实。”

银行家说:“我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也许我可以帮助你。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捕鱼,挣钱买一艘更大的渔船,用这艘渔船挣来的钱再买更多的渔船,这样你就拥有一支船队了。你不用再把自己打来的鱼卖给中间商,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商,或者自己做批发零售。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村子,到墨西哥城,然后到洛杉矶,到纽约,让公司的业务发展壮大。”

渔夫问道:“这要花多少时间呢?”银行家回答:“大约15至20年吧。”“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笑了笑说:“到时候你就可以申请上市,向公众出售公司的股份。你会成为富翁,拥有数百万财产。”

“‘数百万’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说:“那样,你就可以退休了。你搬到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可以一觉睡到下午,钓钓鱼,陪孩子们玩耍,陪陪妻子,每晚到镇上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

渔夫回答说:“难道这些不是我现在就已经在做的事吗?”

银行家无言以对。

传统观点

许多人听完了这个故事,会嘲笑银行家的多此一举。

有人说,渔夫充实的生活既是一个生活的起点,亦是银行家追求的一个人生终点。只不过,大多数人一生都不能悟透其中的道理,有的人只身陷在名利场,勾心斗角,苦苦挣扎,却忘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些东西——情感。家庭的温情,朋友的情谊,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最简单的东西,才是生命的真谛。

另类解读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银行家的话却也不无道理。

在听了以上的故事后,企业家说:“美国人真是多此一举,忙活了一辈子,绕了一大圈,干吗还要回到村子里?”

社会学家说:“不,那不是绕了一个圈;而是螺旋式上升,人那样活一辈子,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实现了人生价值。”

环保主义者说:“我赞成墨西哥渔夫的做法,反对美国人那样子买船打鱼、破坏环境。”哲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就像银行家一样,有远大的抱负,以成就宏图大业为幸福的生活;但更多的人则像渔夫一样,他们知足常乐,既不追求高官厚禄,也不希望荣华富贵,而更愿意拥有眼前这种平凡但充实的生活。他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整个身心沉浸在亲情、友情的包围之中,尽享天伦之乐。

然而,渔夫拥有的幸福却会遭遇生活的挑战。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故事的后续发展:有一段时间,天气非常的不好。银行家待在别墅里好好地休息而渔夫却一直唉声叹气,因为这段时间他没法出海打鱼了,家中暂时没了收入来源。不过还好,天没有一直阴沉下去,太阳出来了,渔夫又摇着小船出海了,依旧和以前一样。

到此,也还不是最终的结局,几年之后,当银行家再次来到渔村里,渔夫开始向他抱怨: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周围多了许多大渔船,多了许多海产品加工厂,人们的想法越来越多,孩子们越来越不安分,海滩越来越嘈杂,生活越来越不知所措……

无论如何,我们都只有一生的时间,或者到现在为止只有后面几十年的时间,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一次人生机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既要淡看当前的得失,又要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打算。

故事的前半段许多人都听过,人们钦佩渔夫的睿智,认同他生活的智慧,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像那位渔夫一样生活呢?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银行家只是想努力的拼搏,证明其人生的价值,渔夫想要的是安定的而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故事的前半段是生活的理想,而后半段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都不是圣人,无法像圣人一般淡然生活,人生有太多人力无法控制的因素,但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有时,我们可以学习渔夫,找寻一下世外桃源般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像银行家一样去找寻生命的价值吧,学会张弛有道地生活,才能更安心、更坦然。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

    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

    本书记载了数十个不一样的亲情故事,但一样的是阅读时的感动。读完这一篇篇感人的亲情故事,请你轻轻地拭去眼角的泪吧。生命是如此短暂,希望籍由这些故事带给你的心灵震撼,能让你领悟到如何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那些深深爱着你的亲人。
  • 你的信仰价值百万

    你的信仰价值百万

    本书对读者坚定其信仰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耐心细致的论证,让读者明白,正确坚定的信念力,可以逆转人生,使人生奇迹般的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实现内心安宁,力量强大,物质充足,身心健康。期待更多的读者阅读受益,在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确的信仰指引自己,获得更大的幸福。
  • 36计谋略

    36计谋略

    本书将三十六计中蕴涵的谋略手段,每种举出数例,供读者推敲,运用其中的谋略思想,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
  • 在北大听解脱之道

    在北大听解脱之道

    解脱有三个层次:一是对物质贪欲的解脱。人一生其实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物质,就现代有能力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日益去为物质而战,人大部分时间是为面子而战,为野心而战;二是对心理牵挂和心理病的解脱。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教育出来的,都不免打上了各种方式的烙印,都承接了人性弱点的习性,都成了信息的伤害者;三是心灵自由的解脱之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一个人若还未走上彻底的自由之路,那么他必是还未成熟的人,还是未真正未实现自我的人,还只是个半成品,还只是人的赝品。
  • 越忙越穷越忙

    越忙越穷越忙

    “穷忙族”的确很忙,但是无论如何,可以“手忙”不能“心忙”,心里要十分清楚自己要什么。要从现在开始,利用自己的大脑来改变,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制定计划,树立目标,增加知识,培养自己的资本意识,为自己的目标而积累,为自己的梦想投资。
热门推荐
  • 斗天地

    斗天地

    一个平凡无奇而又不甘平凡的少年,在被一个阴谋差点身死而又奇迹般的得到绝世传承,故事重现在开始,绝地逆袭的少年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无尽逆袭

    无尽逆袭

    一梦醒来,王东回到了十年前。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这一年,女神没成他人新妇;这一年,他还穷困一无所有;这一年,无限位面刚刚公测!凭借着十年游戏记忆,王东开启逆袭人生。曾经错过、失去、求不得的,都要争回来!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人群之中的,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面对这些事情,有些人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经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越习以为常的事情,越难处理好,该不该借钱给别人,该不该做个老好人,如何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生活是烦琐的,虽然很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是却往往让人分外牵挂。有人在为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头疼,有人在为买房子而卖命地挣钱,还有人在为是工作还是考研而犹豫不决,也有人在吃与不吃之问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无处不在的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 在游戏里当个NPC

    在游戏里当个NPC

    21世纪的小伙玩上了600年后未来世界的虚拟游戏,阴差阳错还获得了NPC模板!第一份系统工作便是担任引导员帮助玩家创建角色,想要获得随机隐藏种族出生?OK,这是卖身契,爱签不签!自己进入游戏建角色,唯一天赋,强力种族任选!个人走上巅峰神坛,带领现世突飞猛进,不走寻常路就从这第一步开始!读者群:213932968,有兴趣的可加!
  • 笑纯阳

    笑纯阳

    纯阳为仙,纯阴为鬼!阴阳颠倒是以为魔!惜一世纯阳,终化为万载遗恨!
  • 善谋上

    善谋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指点江山笑拥美男

    指点江山笑拥美男

    琼莲本是魔界雪莲仙子入尘历劫;与三界姐妹同入康熙年间;同因才华绝世成为至尊之臣;却从此陷入桃林繁乱的女尊时代;亲情、友情、爱情让她只能在步步惊心的权势之中沉沦……
  • 咸淳玉峰续志

    咸淳玉峰续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