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8700000012

第12章 立命:悟期颐老人睿智之思(3)

宽容如泽被苍生的细雨,容万物得其滋润,囊山峦揽百川,纵使你是一棵屋檐下的苔草、石缝里的虫菇,斜风细雨亦会给你带来新荣。战国时期,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里说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此话是劝谏秦王敞开心胸,不要把六国的人才驱逐出秦国,这样才能成为千古明君。此语虽为权术之道,但正说明了一个人应当心胸宽怀,不计小事。

季老说: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要拥有这种美德,首先得先有豁达的心态。倘若终日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处处挑剔别人的坏处,从不为人遮掩难堪,不懂得原谅人,他人必然会觉得你实在难以相处,难免生出疏离之意。可是一个人能够宽容大度地看待眼前一切,他人也必定宽容视你,人与人之间摩擦大为减少,彼此间言笑晏晏,人人皆活得洒脱淡定,舒适泰然。

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多次折辱于他。但周瑜始终折节容下,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程普终于为他所折服,对他人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意思是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人具备宽容之美德,心灵会如井中之月,风波虽起,但片刻回复原状,多少仇恨消融为一片宁静。宽容是一种境界。佛家一个典故里所蕴涵的宽容境界,可谓到了至高之处。

一个苦修的头陀听闻有个高僧修行极高,已得“小道”,心中不信。一次与高僧偶遇,一言不发,上去对高僧就是一个响亮耳光,然后嬉笑着等待高僧的责问。然而高僧毫无怒色,却担心地问道:“您的手痛吗?”此乃道也。

故事中的“道”乃佛家所说的慈悲为怀,引申到现实当中,即“宽容”。平常人不是佛,很难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是平常人可以做到容人于心。不要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若是别人占你点便宜,给他罢了;若是人家得理不饶人,让着他,免得吵来吵去伤了和气、伤了心脾。

中国人有句古话: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不害大义之下的矛盾,皆是“得饶人处”,都可以被原谅和宽恕。毛泽东曾经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说风物永远合人心意地开拓了人的视野,引申意义便是叫人放开心胸,不计小事,目光应当放到长远的地方。

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责备、无礼和刁难,若是都记在心上,反复折磨自己的心灵,人岂非要折寿甚或气死。或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很难做到,但是敞开胸襟,对任何事都淡然应对,心灵将永远不会生出芥蒂,人生中再大的难处也变得不难了。

有时候,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宽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因此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

当时光飞逝,岁月变迁,不管经历什么,我们若始终能像耄耋之年的季老一样宽容待人的话,生命自会丰盈、逍遥,我们看待生命的眼光也将更加从容。

立德:感天爱地聚福缘

作为长者,他儒雅敦厚、温和慈祥;作为学人,他严谨求实,富有学术的良知。作为中国人,他热爱故土,宣称烧成灰也烧不毁一颗爱国心。存于天地,他便顶天立地担当着每一个角色;飘然而逝,他为后代留下一座敬天爱地的精神丰碑。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季老从来不会大动一个人的文章,他可以否定,觉得写得不好,但是他不会改动的。

——学者张光璘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乃中国的一句俗语,如今且在此处大胆改成“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为何有此一改,当先从孔子说起。《论语·季氏》有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

针对礼貌的问题,季羡林先生讲述了一个情景。在公共汽车上,由于人很多,大家你推我挤,难免踩一下碰一下,就因为这么“一下”,有的人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一时间拳脚你来我往,时有殃及无辜者,愤愤而语,好不热闹。这种情景在当今社会是多见的。

为证礼仪、礼貌之重要性,季老引用香港《公正报》上的一段话:“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这段话足可说明“知礼守礼”对生活、交往、社会的重要性。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也曾经说过:“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而唐代贤相张九龄也称:“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可见自古以来,我国的先贤都非常注重礼仪,认为只有懂得礼仪的人,才能受人尊敬,游刃有余存于世。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子路大声叱喝这个孩子,可孩子佯装没听见。子路没有办法,便将此事告诉车内的孔子。

孔子走下马车,对这个孩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马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马让路还是马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项橐垂髫之年,便知“马让城”的道理,告诉孔子凡事应有“先来后到”,即便对他这个孩子,也应讲究礼仪,而不能以大欺小。孔子对项橐的知礼大为推崇,后来甚至拜其为师,成就一段千古奇话。

礼仪不仅能让一个人显得高尚而有涵养,对于身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来说,皆非常有用。孔子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而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卿。有一回,晏子和一些大臣一起陪齐景公饮酒。齐景公最爱喝酒,他一喝酒便忘乎所以,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几天不醒。这时,正喝在兴头上,景公便说:“寡人今天愿与各位爱卿开怀畅饮,请不必拘泥于礼节。”

晏子一听很是忧虑,便严肃地对景公说:“君王这话不对。臣子们本来就不希望君王讲礼法。本来力气大的人可以称为兄长,胆量大的人可以杀掉他的官长和国君,只因为畏惧礼法才不敢这么做。如果臣下都随心所欲,只凭力气和胆量行事,就会天天换君主,那您将在哪里立足呢?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贵,就是因为人能用礼法来约束自己,所以不能不讲礼节。”

景公觉得很扫兴,便不理晏子。过了一会儿,景公有事出去,除了晏子安坐不动之外,其他大臣都站起身来相送。等景公办完事回来时,晏子也不起身相迎。景公招呼大家一齐举杯,晏子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酒喝了。

景公见晏子这样不拘礼法,气得脸色铁青,瞪着晏子说:“你刚才还大讲特讲礼法是如何重要,而你自己却一点都不讲礼法。”

晏子连忙离开席位,叩头谢罪,说:“臣不敢无礼,请大王息怒。我只不过是想把不讲礼节的实际状况做给大王看看。大王如果不要礼节,就是这个样子。”

景公恍然大悟,说:“这的确是寡人的过错。请先生入席,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

晏子通过不守礼法的行为,告诉齐景公礼仪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礼法的存在,人们才能抛弃野蛮的生活状态,在礼法的约束下和平共处,共建繁荣。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一个人不懂礼,必会给社会带来不协调的后果,行走于世也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反观之,倘若人人都讲礼貌,便会像孟子所说的那样: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予他人足够的尊敬,他人也会始终尊敬你,行走于天下之间应可罕见人际摩擦,诸多干戈也能化为玉帛,社会因此祥和不已。足见“礼”之于人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

公德的至高境界即为功德

像这样的老人,一辈子看这个世界的浮浮沉沉,他们已经是内心非常的平静,非常有智慧的人了。到了晚年老先生说做人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人是可爱的人,我想这是集他一辈子的智慧说出的话。

——央视主持人张越

在张越看来,季老一生都在提倡公德。什么是公德呢?就是公共道德。这虽然是一种行为准则,同样是一种内心的修炼。

季老在谈社会公德时讲到,他所住的北京燕园北部有一个池塘,居民们常到湖边的长椅上休憩。他总是看到长椅下有各种各样的垃圾,遍地狼籍。一日,一对外国夫妇手里拿着塑料袋和竹夹正在捡垃圾,这一幕刚好被他看到,令他大感不好意思。季老曾在一本国际周刊上看到,外国人将中国人在外旅游不讲公德的行为分成七类,即脏、吵、抢、粗、俗、窘、泼。

脏、吵、粗、俗不用解释,从字面就能看出来。“抢”是指不守规则,不讲秩序,干什么都要抢先;“窘”则指穿戴不齐,令人尴尬;“泼”是指遇到不顺心的事,不但动口骂人,而且动手打人。就骂人来说,中国的国骂早已经广为世人所知,当真是“遍布宇内,响彻云霄”。而与国骂相提并论的,就是随地吐痰,季老将其戏称为“国吐”。与之“国吐”和“国骂”比起来,随地乱扔赃物只能称作小巫,不过尔尔。

某人登泰山时随手将垃圾口袋丢入山间,待到山巅之上望向远处,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忍不住放生高呼,抒解情怀。忽而一阵风吹来,却无“我欲乘风归去”的情调,反而随风卷来无数垃圾袋,纷纷向此人反扑。

此人拂袖挥开垃圾袋,嘴中大骂何人如此不讲公德,竟乱丢赃物,且在地上呸呸吐了两口唾沫,以示鄙视。正值此时,他仔细一瞅,竟发现眼前垃圾之中有好几块都是自己刚刚丢的,忍不住一阵发呆,随后暗自羞窘,偷偷将垃圾拾起,丢入垃圾箱中。

这则小故事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主人公知公德之意却做不公德之事,到头来自己骂自己,真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正所谓“天理循环,天公地道”。人们生存在社会的大环境当中,不可能跳脱尘俗之外,如果你对大环境种下了恶因,它也会毫不吝惜地给你恶果,就像有的人踩到自己丢的香蕉皮、掉进自己挖的陷阱一般。若不想遭到因果报应,唯有行公德之事一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情怀,古往今来足可称为公德心之最,不过平常人恐怕难以达到。如下面故事中的青年一样为了方便他人而搬开石头,此种公德之举应是不难。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老者想拿钱帮助别人,不过他要先试试那些人值不值得他帮助。他在城门口的路中间放上一块大石头,然后躲在一棵大树后边看着。

一会儿,一个人拉着一头牛走过来,他说:“是谁把石头放在这儿了?”说完绕个弯而走过去了。以后,接连不断有人走过,都是抱怨几句就绕过去了,没一个人肯动手把石头搬开。

天黑了,来了一个青年,他看到这块石头,自言自语地说:“这块石头正挡着路,谁要是被它绊倒了,一定会受伤。”说完就用力把石头推到路边。老者从大树后面走出来,对青年说:“你很有公德心,值得我帮助你,你需要什么可以告诉我。”结果,老者送给青年一大笔钱,青年用这笔钱发家致富。

故事中的青年能够想到他人会因石头而跌伤,便将石头搬走,此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便是人们所说的“公德”了。有了为公之心,便会用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人服务。所谓“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能够以无私之心报答社会,自然也会得到同样的尊敬与回馈。

修炼公德之心其实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过程,是立身处世的必经之路、最低底线。面对当今天下有失公德之事处处皆有的情况,季老认为修养公德之心实在是当务之急,因为它代表着个人尊严。聆听季老的诚恳劝谏,我们应当辗转反思,该到哪里寻回自己公德之心。

时时自省,可得时时清醒

我过去因为受人蒙蔽的缘故,也犯过一些错误。

——季羡林

季老在一篇名为《反躬自省》的文章中提到,自省要从认识自我开始。他在剖析自己的时候说,自己并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资质中等,喜爱绘画和音乐,但中学的时候,他的绘画水平已落后其他同学,他曾深深地为此无奈。季老觉得自己是个谨小慎微、性格内向之人。有自己的私心,也为别人着想。曾经犯过错误,伤害过一些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会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利害。所以,季老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讲原则的人。

反思令人知得失,晓进退,不必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跑,偶尔停下来想一想你的人生、生活,或许这样更能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所以,人们常用自省这个词来警示自己提醒他人,但是对“省”的真正含义或许不会全然知晓。省有两解:一解为省悟,一解为反省。先有省悟后有反省。省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反省则为自我检查之意。时时反省才能让自己不断清醒。所以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同类推荐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红衣鬼师

    红衣鬼师

    唐初,长安城西北有一座桃花山,山中有一颗老桃树,一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飘香整个桃花山都透着那么的灵性。山角下有一个村庄叫桃村,村里的人世世代代就守着桃花山平静的生活着,可是今天村子里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守了二十年寡的赵婶儿有了……寡妇偷人那可是大罪,可赵婶儿却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可这到底咋回事?原来怨胎找上门来了……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 血魔影

    血魔影

    他是影魔一族的超级天才,但也是祸水。一瞬万里,一掌灭仙!!!他,就是血影
  • 拳武

    拳武

    三千年后地球上因核能量爆炸而使DNA异变,实现基因异变后的生物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人类也无法脱离这样的命运。生物变得强大神奇且强悍,人类也一样拥有如武者般毁灭性的力量,经过几个世纪武学的洗礼,全人类都十分的崇尚武学。而在全世界皆学武格斗的情况下,综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武也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就连用高科技种田地的农民也会格斗,生命的旅程会是怎样一翻光景……将由本人带你穿越时空到三千年以后的地球,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地球,不一样的重生故事,不一样……
  • 千金归,步步为赢

    千金归,步步为赢

    口口声声说爱她的未婚夫,竟然与自己继妹恩爱缠绵,原本善良的继母狠毒夺家产,害死父亲,让弟弟含冤入狱,她被赶出家门,抓进集中营,遭遇非人的苦难,命悬一线,三年后再次回来,她已不是过去的苏芳华,她从炼狱中爬起,卷土重来,然,十里洋场阴谋四伏,名门望族争权夺利,在这风起云涌的局面,为复仇不仅要步步为营,更要步步为赢,在这烽火硝烟的乱世,演绎芳华绝代的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生版时文精粹:快乐其实很简单

    学生版时文精粹:快乐其实很简单

    书中收录了《幸福是颗感恩的心》、《藏在背后的眼睛》等故事。这套《经典智慧系列》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每篇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人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人的生活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 重生十三之医女谋商

    重生十三之医女谋商

    军医颜之,在一次战斗治疗中,被流弹射杀,终于回到了让她后悔的十三岁。此时家未破,人未亡,父母均安康健在,但她的重生,让历史轨迹偏移了一度,就是这一度,让她辉煌一生。无意得到的裂缝空间,手上的高级手环,顶级光脑,带她装B,带她飞!当年他们口中的自闭儿现如今当神医,做手术,治疗疑难杂症。盖大楼,做开发,踏上商业霸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比尔·盖茨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位天才企业家,他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神话。然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成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你想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吗?你想了解今天的微软帝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本书可以告诉你这一切。本书以简练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即创业法则——痴,早,联,钻;竞争法则——新,狠,强,信,赌;用人法则——为,苛,最;生存法则——小,学,扩,弃,稳;信息法则——技,精,重;王者无敌——高,猛,霸,冲。希望本书能给那些比尔·盖茨的崇拜者和想成就大事业的有志之士一点启发。
  • 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书如其名。读这本书的时候不需要去费力计较虚构几分,真实与否,如同酣睡美梦中只顾着甜蜜回味,余音绕梁,我们不必为醒来后的怅然若失负责。 新一批的青年作家锐意进取,灵感缤纷,这一本小小的书却蕴含了多位思想狂人的头脑风暴。设定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故事情节又涵盖了太多我们熟悉而又逐渐陌生的内容,触及到了人内心最柔软的痛处……这本书中的故事大都不可考,也无所谓真实性,但却不自觉地因为情感、人性的设计而令人不自觉得动心。
  • 幼学琼林(国学启蒙书系列)

    幼学琼林(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