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前面所说那样,儿童总喜欢动这动那,做一些滑稽而又有趣的事情。比如,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会去拿很重的东西,他这样做没有什么目的,完全受内心愿望的驱使。我的邻居家里有一些很重的工具,有个一岁半大的孩子总喜欢跑去搬弄这些工具,他费劲地挪动它们,丝毫不知疲倦。另外,孩子们都喜欢帮大人摆桌子,他们会抢着抱那些大面包,会不停地拿这拿那,直到累了为止。大人总担心孩子累着,不让他们活动过多,最好是安静地坐着。但是,现在心理学家们认为,这誉的帮助实际上干扰了儿童喜欢的活动。是我们所能采取的抑制行为中最有害的一种。许多“困难”儿童的神经疾患,追根究底就是由此种干扰所铸成的。我们还知道,许多儿童对爬楼梯情有独钟,成人往往嫌累而选择电梯,但是儿童确喜欢通过爬楼梯自娱自乐。他们爬上了楼梯并不满足,又跑下来再爬,如此循环反复,不知疲倦。儿童这样玩儿,成年人似乎也很少干涉。但是心理学家却认为这样还远远不够。于是,许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针对儿童专门成立了幼儿园或者托儿所,主要吸收一岁半以上的儿童。托儿所的东西都是专门设计的,比如在树干上安装一个小房子,下面放一把梯子。儿童的潜能日益发挥出来,他们喜欢搬重东西,喜欢冒险,喜欢往高处爬,而且总在一些艰险的地方爬,这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此种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目的,它的目的是给儿童们协调其动作提供所需的练习。只有掌握了协调动作,儿童才能模仿我们的行为。儿童活动的表面目标并非其活动的最终目标;他的一切活动都受某种内部冲动的支配。只有在他有所准备之后,他方能模仿成人。只有此时环境才能激起他的兴趣。如果他看到某人在打扫地板或制作糕点,他现在能够参加进去了。这种新观念能导致行为的成功。
当然,行走也是儿童的一个迫切的需要,因为他们要长大成人,必须具备这种能力。2岁儿童完全能够步行一两英里,如果他有此兴致的话,还能够攀爬。崎岖坎坷的路段对他最有魅力。我们务必记住,儿童的漫步观念与我们的大相径庭。我们之所以认为长距离的散步为他力所不及,是因为我们想让他与我们同步前行。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和一匹马并驾齐驱地奔跑的话,马看到我们跑得那么慢,也会忍不住说:“还是上我的背上来吧,你跑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们的行走其实大多是有目的性的,但是孩子们却没任何想法,他们只想走走,仅此而已。因为孩子们腿脚比我们的短,我们一定不能力图让他跟上我们的步行。而是我们必须与他同步。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慢步缓行,切不可性急。我们认为,无论在何时何领域我们教育儿童,此规则都是适用的。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倘若我们想促进他成长,那么,关键是我们应该遵循规律,切忌随心所欲,强其所难。
儿童愿意走远路,其实是希望看到一些更加有趣的事情。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也没闲着。他们一会儿瞅瞅地上的野花儿,一会儿又伸出鼻子凑过去闻闻;看到一棵树也要围着树转上几圈,或者干脆把着树往上爬。这样,他可以漫游数英里。他一路上走走停停,同时他的漫游也充满了有趣的发现。如果某种障碍物例如一堆石头或一棵树干横在他前进的道路上,那么他会因此而高兴至极。他是多么热爱流水啊。坐在潺潺的小河边,他会高兴地喃喃自语:“水啊,水啊!”而陪着他的成人显然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提不起丝毫兴趣,所以他关于漫游目的的观念就截然不同。
儿童走路和原始部落的人相似,漫不经心地四处游荡。原始部落的人不会说“我们去巴黎”,因为他们不知道有巴黎;也不会说“我们去坐火车”,因为他们不知道火车是什么。他们漫无目的地游荡,什么地方的东西吸引了他们,他们就在那里停留——片可以砍柴的森林,或者一片可以放牧的草原。儿童们就犹如他们一样。到处漫游和不断发现的本能是他们本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教育者看来,漫游的儿童是一个探索者。学校教育应该注意儿童这种探索活动,应该尽早帮助儿童开展这种活动,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观察他们喜欢的东西。学校还应该指导儿童区别各种颜色、识别树叶的形状和纹理、熟悉昆虫的习性、了解鸟和其他动物的名称,等等。这些东西一定会引起儿童的兴趣,兴趣越大,他们走路的时间就越长。要使儿童具备创造探索能力,就应该扩展他们的兴趣。
其实要是从人的身体健康角度来说,散步也是非常有益身心的一项运动。它不但能够改善人的呼吸,提高消化能力,能够强身健体,不论对儿童还是老人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在交通工具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一原则写入教育必须遵守的章程之中。人的身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整体,假如我们用大脑来学习和读书,我们用四肢行走和做游戏,这样人生就会变得更加糟糕。在儿童的成长阶段,的确要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切不可将其分割开来。
运动对儿童的价值
对于儿童运动本质的认识,我们现在人的理解稍微有些偏差,尤其是对运动在童年期所产生的影响方面,我们的认知甚至是错误的。现在很多学校只注重智力的发展,却忽略了运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将这方面的学习称之为“操练”、“体育”或“游戏”。
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人类的神经系统。我们都知道,人类有个极其复杂的大脑;此外,还有各种感觉器官,能够搜集和整理各种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还有肌肉,它也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构成简单地说就三块:大脑、感觉器官和肌肉。正是这些精密的组织使得运动得以实现。最伟大的哲学家也必须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其思想,这就牵涉到肌肉运动。如果不把思想表达出来,再好的思想又有什么用呢?然而,要表达其思想,就必须通过肌肉活动。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动物,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动物只能凭借其运动来表达其意图。所以,对人来说,如果忽略了其存在的运动方面,似乎就不太符合逻辑。生理学家把肌肉看做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他们认为,肌肉整体的协调活动把人和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实际上,大脑、感官和肌肉整个系统常常被称为联络系统,也就是说,它使人同客观世界、同生物和非生物联系起来,因而也同其他人联系起来。没有这一联络系统,人类就无法跟周围环境或同伴取得联系。
跟这个联系系统比起来,人体的其他部位可以说各司其职,因为他们只为身体本身服务。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让人能够存活于世,或者“像植物那样去生长”,因此更被称为“植物性器官和系统”。客观地说,这些系统只能够帮助人们存活下来,要让人保持与外界的各种联系,还得靠那些联络系统。
植物系统只是给了人们一个健康的躯体,而神经系统则赋予了人们美好的想象、灵感和思想。这两个系统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不应该认为神经系统只是一个生理组织。假如人类忽略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仅仅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就会傲慢自大,导致严重的错误。虽然动物没有思想,只能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自然却赋予它们美丽的躯体和优美的动作。另外,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还含有更深远的目的。
人的生存更具有目的性,不仅仅是达到精神和心理上的一种高境界。诚然,一个人可能而且应该总是把目标指向生理和心理完美的最高水准。然而,如果他的愿望只限于此,那么他的生活是空虚的没有价值的。大脑或肌肉派什么用场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并且按照宇宙的规律运转着。人类的精神素质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还应该在整个宇宙精神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更应该注重发展精神力量的发挥,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关系。倘若只发展自己,只注重自己,那么就会变得非常狭隘自私,就会把自身的精神层面降低到生长层面。大自然赋予人类许多能力,我们必须使这些能力发展出来。这里,我所指的就是“关系系统”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要使得身体健康发展,心、肝、脾、肺、肾都必须正常地运转,关系系统也是如此。只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肌肉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织器官是互相联系的,完成一种运动需要几个部分的协调工作。大脑作用的发挥,也要依靠身体其他部分同时发动才行,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肌肉都要投入工作。可以这样说,一种精神状态需要通过相应的运动来获得。这就是我要阐明的一个观点,运动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这个系统是“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关系系统”的各部分是一个整体,只能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当今的一个最大错误是孤立地考虑运动问题,似乎它和心理功能无关。我们把肌肉当作仅仅为了健康而使用的器官。我们锻炼身体或做体操,以保持身体健康,呼吸良好,吃得痛快,睡得舒心。然而,就好像把一个伟大的君主变成了一个仆人。君主——肌肉系统,只是发挥了促进植物性生命的作用。这一严重的错误不但分割了运动和思想的紧密联系,更是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给儿童开设游戏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避免忽略儿童身心的任何一部分。可笑的是,现在的西方教育界还固执地认为,运动不过是强身健体,有益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而已。但是,更科学的观点认为,运动对心理和精神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只要我们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儿童的大脑发育是通过运动完成的。就拿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吧,这不但表明儿童的语言能力与发音器官肌肉同步发展,而且还说明了儿童的理解能力也和运动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促进了心理的发展,并使更进一步的运动得到更新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周期。因为心理与运动是同一实体的两个部分。感官也相同,儿童如果缺乏感官活动的机会,那么他的心理就会仍然停留于较低的水准上。
我们身体内有一种肌肉叫做随机肌,可以受大脑意志的控制,是意志力最高的表现形式。既然随机肌受到意志的控制,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心理器官。
肌肉是身体的肉质部分,构成身体的大部分。骨骼只起支撑肌肉的作用。因此,它们也构成同一系统的一部分。我们所看到的人和动物的外貌是由骨骼和肌肉决定的,而最刺眼的形状取决于随意肌。随意肌的数目几乎无法估计,它们之间的差别更是各有千秋,有大块大块的,也有极其细微的;有相当短小的,也有很长呈条状的。他们各自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块肌肉向某一个方向用力,另一块必然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做动作。这两个相反的作用力越大,运动也就越准确。特别是当你重复做一种动作的时候,这两块肌肉就会更加和谐。
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相对的力,因此应该感谢它们对我们有意识地做出的运动的控制。对动物来说,这种内在的协调是自然赋予的。老虎跳跃的优美姿态或松鼠飞跃的轻快动作都是因为相反力的平衡作用而产生的。人们不禁想到工作完全正常的复杂机器,例如时钟,轮子朝相反方向旋转,通过准确的调节,就能保证准确的时间。其实生活中所有的运动机制都是十分微妙的,对人类来说这种机制也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来逐步完善的。与动物不同,人有着丰富的肌肉,因此他能够学会做出几乎各种动作。不过,人不像其他动物那样,一出生就能完成必需的运动,也就是说人的肌肉开始不能协调活动,需要通过大脑进行完善。奇妙的是,人的动作不像动物那样固定和有限。他能够决定和选择他将学习哪些动作。有些动物具有爬、跑或游泳的特殊天赋,人却没有。不过人只有一种天赋,那就是无论是爬、跑,还是游泳,他都能学会,而且还能比动物做得更好。
不过,这些潜能需要进一步挖掘才能慢慢释放出来。大多时候需要经过许多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够使肌肉达到这种协调和平衡。然而,人无法完全释放其自身潜能,哪怕他是多么优秀的运动员,也无法发挥肌肉所有的能力。正如拥有巨大财富的人,因为太富裕了,他只能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但他可以随意挑选他使用的那部分。一个人可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但并不是说他生来就有与众不同的特殊肌肉。职业舞蹈家也不是生来就有艺术所需要的特殊肌肉。运动员和舞蹈家都是在意志的支配下经过练习发展而成的。可见,无论是谁,也不管他想要做什么,都有广泛选择肌肉的能力,而且为自己确定一个发展方向。人的心理对他的发展能够起到建议和导引的作用。只要有了意志,任何事情都可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