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绞痛,四款食物最有效
由于司机驾车时思想高度集中,又缺乏运动,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引起心绞痛等。这些一般是老年人才发生的疾病,现在年轻人也时有发生。据悉,目前心绞痛在年轻人当中有上升的趋势,而且专业司机占大多数。
心绞痛是心肌一时性缺血所引起的症状群。临床特点是胸骨后有压缩感的,令人忧虑不安的发作性疼痛,可由体力活动而诱发,停止活动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即可停止发作。
心绞痛的起病方式可以是突然的,也可以是缓慢的。大约半数病人起病比较突然,常常是在一次劳累之后(如:上楼,快步行走,持重物等)立即发生,以后则不断复发。另外半数病人起病缓慢,常在劳动后感到胸骨后轻微疼痛,以后逐渐加重,成为比较典型的发作。不论起病方式如何,心绞痛一旦发生,它的特点是突发性的、短暂疼痛。
疼痛的部位常常是在胸骨中段及其附近,有时可高达胸骨柄,低可达剑突下部。疼痛的放射区则相当广泛,最典型的是向左肩并沿左臂及左前臂内侧一直放射到第四、五手指,疼痛较重时可向两肩及两上肢放射。
治疗心绞痛常用的食疗方法是:
1.乌梅1个、枣2个、杏仁7个,一起捣,男酒女醋送下,不害心疼直到老。此法对心绞痛治疗有特别的效果。
2.绿豆胡椒散:绿豆21粒,胡椒14粒。绿豆、胡椒共同研碎为末,用折汤调和服下。
3.木耳散:木耳30克,白酒适量。将木耳洗净焙干,研为细末,用白酒调匀服下。分3次用完。
4.葛红汤:葛根、丹参、羌活、菊花、赤芍、红花、川芎、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兑入适量水熬成一碗水,每天一副,坚持10天。
喜伤心,猝死往往由于乐极生悲
旧时有所谓“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种突然的狂喜,可导致“气缓”,即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淤滞,便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病症。成语“得意忘形”,即说明由于大喜而神不藏,不能控制形体活动。清代医学家喻昌写的《寓意草》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昔有新贵人,马上洋洋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岳飞传》中牛皋因打败了金兀术,兴奋过度,大笑三声,气不得续,当即倒地身亡。这样的“悲惨喜剧”在当代也屡有发生。
2006年中秋佳节,现年64岁身体健康的梁伯,因为几个外出工作的儿女都回家欢庆中秋,喜庆之余几杯酒落肚,到晚上11时许,他突然出现心前区痛、大汗淋漓,急送市中医院内科抢救治疗。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此时,患者已四肢冰冷,呼吸困难,全身重度发绀,处于心源性休克。医生及时制订了严密的救治方案,经过一系列积极抢救,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但医生、护士还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汗水,听到有人急呼:“医生救命!”随即看见,有一位姓江的病人因急症送进内科来了。原来,江亚婆家也是儿孙欢聚一堂,但素有高血压、心肌病的江亚婆,面对这喜庆情景一时难以自持,以致引发心脏病、心力衰竭。入院时心率仅30~40次/分,四肢冰冷,神志不清。内科医生沉着镇定,给予抗心律失常、提高心率、保护心肌和抗心衰的治疗,结合中药振奋心阳益气养阴,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这两个病例提醒人们,大喜、狂喜同样不利于健康。过度兴奋,同样具有把人推向绝境的作用。而且,对于时常经受巨大压力的人来说,过度兴奋比过度悲恸离“绝境”更近!这是为什么呢?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同人的生理免疫能力有相似之处。经常出现的巨大压力,如同经常性的病菌入侵,使心理的抗御力如同人体里的白细胞那样经常处于备战与迎战的活跃状态,故心理虽受压抑但仍能保持正常生存的状态,不至于一下子崩溃。
过度兴奋则不同,对于心理经常承受巨压的人来说,与形成既久的被压抑的心理反差是那么的巨大,使心理状态犹如从高压舱一下子获得减压,难免引起灾难性后果。那些挣扎太久、立即要达到竞争优势终点的人,经过多年奋争、屡屡遭难而终于昏厥在领奖台上的人,那些企盼到极点并达到最终目标而变得疯癫的人,那些负重多年不得解脱而一旦获得解脱竟不能正常生活的人……都是从过度兴奋这一条道路走向绝境的。
为了防范上述悲剧的发生,防止过度兴奋,同防止过分悲恸同等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为了释放心中的狂喜,可以借助于山川的明媚、朋友的温情乃至心灵自设的“拳击台”,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智慧高超的人,或者由于体质虚弱而一时无法调和心理巨变因素的人,常常使用保守的方式来应对突降的幸运所可能引发的过度兴奋。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第五节 土生金,相应脾——脾主统血
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血液和肌肉
脾胃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里面讲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做仓廪,也就是人体内的“粮食局长”,身体所需的一切物质都归其调拨,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如果脾胃气机受阻,脾胃运化失常,那么五脏六腑无以充养,精气神就会日渐衰弱。
有人说脾胃是人体的能量之源头,和家电没电什么都干不了如出一辙。此话不假,脾胃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体电能就乏,电压低,很多费电的器官都要省电、节省,导致代谢减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干脆临时停工。五脏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还可以用蓄电池的能源,透支肝火,长期下去就不够用了,疾病就来了。由此看来,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有多么重要!
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脾胃。
脾位于中焦,腹腔上部,在膈之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1.脾主运化
一是运化水谷的精微。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后,由脾来消化吸收,将其精微部分,通过经络,上输于肺。再由心肺输送到全身,以供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一是运化水液。水液入胃,也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而输布全身的。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则气血的化源不足,易出现肌肉消瘦、四肢倦怠、腹胀便溏,甚至引起气血衰弱等症。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液潴留,聚湿成饮,湿聚生痰或水肿等症。
2.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是指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营养机体上部组织器官,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3.脾主统血
所谓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或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功能。《类证治裁》曰“诸血皆统于脾”;《难经·四十二难》中提出“脾裹血”亦即是指这一功能。脾主统血其实质就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其实质是渊源于脾的运化功能,机制在于脾主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机体气血充足,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也正常。
除此以外,脾还具有不可忽视的附属功能。中医认为,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伤脾。《素问》说:“思则气结。”脾气结滞,则会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影响运化升清和化生气血的功能,而导致头目眩晕、烦闷、健忘、手足无力等。
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肠,是一个中空的由肌肉组成的容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胃是人体的加油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金朝医学家说:“胃者,脾之腑也……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胃为水谷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胃在饮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脾一起被称为“后天之本”,故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强则五脏功能旺盛。因此,历代医家都把固护胃气当做重要的养生和治疗原则。
胃以降为顺,就是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就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成血,母亲的乳汁其实就是血的变现,血是由食物的精华变成的,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母亲的血又变成了乳汁。
总之,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中医学认为,脾胃若伤百病由生。金元四大著名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李东垣也说:脾胃是滋养元气的源泉,是精气升降的枢纽,内伤脾胃则百病由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脾胃。
内热伤阴,生湿化热——饮食过度会伤脾
内热主要表现为肝热。肝气主疏泄条达,调节全身气的运行,就好比我们家里的管道枢纽,枢纽坏了,全家管道都不通。同时肝又是藏血之脏,肝气之疏泄功能是以肝肾之阴血充盈为基础的,前面说了现在肝肾阴虚的人较多,阴虚必生肝热,而热反过来又会伤阴,患病或为肝阳上亢,或为肝火上炎,或为肝气横逆:所以平时养生上就要注意调肝,让气机顺畅,这样就能减少内热,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固护阴气。
脾湿主要是脾的运化功能下降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肝气不舒,木犯脾土,脾胃受伤,导致脾无法正常运化,那么吃进来的东西排不出去,就成了废物,也就是湿邪。
另一方面,因为今天生活条件提高,食品极大丰富,人们为饱口腹之欲,暴饮暴食,而运动反而减少,使摄入多于需要,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也能酿成脾湿。而湿淤积在体内,迟早都要化热,这样就又和内热联系在一起,成为湿热。
所以许多病是吃出来的,今天常见的富贵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与饮食不节直接相关。而其中湿热为病者十之八九,所以用清利湿热之法,效果就比较好。
我们老提到肥甘厚味或者膏粱厚味,那么肥甘厚味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肥甘厚味和膏粱厚味,在中医上都是指油腻、精细的食物,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简单点说就是大鱼大肉,吃得太好。
为什么说肥甘厚味会化湿生热呢?我们打个比方,人的身体就好像是一部机器,机器要想正常运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吃的食物,经过消化以后就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能量:但是人体需要的能量有一个度,每天能转化的食物也有一个度。
如果你吃太多的肥甘厚味,吃进去的食物超过了身体需要的量,除了正常的需要以外,转化的部分就会变成热量,没有转化的食物在体内淤积就会化成湿,而湿会生热。所以说,肥甘厚味必然会化湿生热,是饮食养生的大忌。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健脾养胃的药膳
中医认为,在五脏六腑中,脾与胃相表里,是气血生化之源,有“后天之本”之称。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要依靠脾胃对营养物质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来供给。脾胃伤则会出现倦怠、腹胀、便溏、腹泻、消化不良以及浮肿、消瘦、摄血功能失职、免疫与抗病能力下降等症。正如《养老奉亲书》说:“脾胃者,五脏之宗也。”所以,古人有“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等认识。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推荐几款健脾养胃的药膳:
1.枸杞莲药粥
材料:枸杞30克,莲子50克,新鲜山药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1)新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
(2)枸杞、莲子淘洗干净。
(3)将以上三物加清水适量置于文火上煮熬成粥,加糖食用。
用法:每日早晚温服,可长期服用。
功效:常喝枸杞莲药粥可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此粥适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健忘失眠,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
2.剑门豆腐
材料:嫩豆腐4两,猪肥膘肉1两半,鸡脯肉4两,豌豆荚10根,盐、胡椒、姜、葱、猪油各少许清汤2斤。
制法:
(1)将豆腐制茸,用纱布捻干水分。鸡脯肉、猪肉分别制成茸,与豆腐茸一起放入盆内,加入胡椒、盐、姜汁、葱汁搅匀后加鸡蛋清制成糁。
(2)将扇形、蝶形模具抹一层猪油,分别制出10个扇形、2个蝴蝶形豆腐糁,并在上面分别嵌上10种不同的花卉图样,上笼蒸熟。
(3)将清汤入锅烧沸,下豌豆荚烫熟,舀入汤盆内,再将豆腐糁滑入汤内。
用法:佐餐,可早晚食用。
功效:汤汁清澈,质地细嫩,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开胃强身。
3.宋宫仙术汤
材料:干姜少许,大枣100枚,杏仁8钱,甘草16钱,盐2两,苍术6两。
制法:干姜炒至皮黑内黄;大枣去核;杏仁去皮尖,麸炒,捣烂;甘草蜜炙;盐用火炒;苍术去皮,米泔水浸泡,以火焙干;上药除杏仁外共研细末,后加入杏仁,备用。
用法:每服少许,饭前开水送服。
功效:调和脾胃,美化容颜,益寿延年。方中干姜、大枣、甘草可温中健脾,开胃消食,为补益脾胃之良药;苍术健脾除湿;杏仁润肺散滞,“驻颜延年”(《本草纲目》);诸药以盐相拌,乃取盐味咸入肾,补肾健脾,且可“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本草拾遗》)。
4.元宫四和汤
材料:白面、芝麻各1斤,茴香2两,盐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