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2600000136

第136章 今世养生,来生如佛(3)

练习方法:两手相叠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两瞳着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缩肾。当念“嘘”字时,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内抽,牙齿横着用力。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吸气尽后,稍事休息,再念“嘘”字,并连作六次。

6.“呬”字功

在人体器官中,“呬”对应肺,常练习此功,可以补肺气,对于肺病咳嗽、喘息等症有一定疗效。

练习方法: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微出,由齿缝向外发音。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这套功法简便易行,针对性强,所耗时间短,效果好。做一遍“六字诀”只需十到十五分钟。功法较温和,不会出偏差。只要放松自然、持之以恒,定能收到取并强身的效果。

常练静功是控制元气消耗最有效方法

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会消耗气。如体力劳动,我们知道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但是过度的体力消耗就会伤元气而影响健康;如思维活动,适当的思维活动可以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但是如果一天24小时不停地在进行思维活动,或者思索一些妄心杂念,就会消耗你体内的元气,得不偿失;如性生活,过度纵欲是最损耗人的精气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介绍。

总之,不论体力活动或脑力活动,都要把握好度,否则就会消耗你为数不多的元气。而常练静功是控制元气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从古至今,人们练习的静功有很多,其功用无非是使形体和思维都安静下来,减少体力活动,排除杂念,以保护体内的元气。我们从中选取了最著名的两种静功法,以供大家参考。

1.听息法

这种静功来源于庄子的著作,所以又名庄子听息法。所谓听息法,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时,只用耳根,不用意识,不是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两乳间的膻中穴),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而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就算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这样听息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了,渐渐地入于睡乡,这才是神经得静养和神经衰弱恢复到健康过程中最有效的时侯。这时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这对病和健康有损无益。

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息法,则又可安然入睡。如果是在白天睡了几次,不想再睡了,则不妨起来到外面稍激活动,或到树木多、空气新鲜的地方站着做几分钟吐纳(深呼吸),也可做柔软体操或打太极拳,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过劳。然后,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息的工夫,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即使有时听息一时不能入睡,只要坚持听息就对全身和神经有益处。

2.胎息法

胎息,是指仿效胎儿的呼吸。胎息法是通过呼吸锻炼和意念控制来增强和蓄积体内元气,从而达到修养心身、强健祛病目的的一种静功法。古人认为,胎儿通过脐带而禀受母气,以供其生长发育之需;母气在胎儿体内循环弥散,从脐带出入而起到吐故纳新作用,构成了胎儿的特殊呼吸代谢方式,即为“胎息”,也称之为“内呼吸”,以与出生后口鼻之“外呼吸”方式相对。脐部作为胎息的枢纽,遂有“命蒂”、“祖窍”之称。由于胎儿出生之后,脐带剪断,“胎之一息,无复再守”,外呼吸替代内呼吸,从而形成了“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的格局。

胎息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练成的。初学行气,必须从浅开始,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最终练到胎息的境界。初学行气的具体方法是:以鼻吸气入内,能吸多少就吸多少,然后闭气,心中默数从一到一百二十,然后将气从口中缓缓呼出,这样鼻吸气→闭气→口呼气→鼻吸气,反复不已,并逐渐延长闭气的时间,心中默数的数目逐渐增大,最终可默数到上千,即可出现养生的效果。当然这种行气方法的一个重要诀窍是吸气多,呼气少,呼吸时极其轻微,不能使自己听见一点呼吸的声音,有一个方法可以检验呼吸是否合乎标准,即用一根鸿毛放在口鼻前,吐气时鸿毛不动,说明呼吸轻微,合乎要求。这种呼吸方法也就是现在气功锻炼中的基本呼吸方法。这样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就能逐渐达到胎息状态。

对于很多人来说,刚开始练习静功时,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排除杂念。这时候就需要你进一步坚持下来,久而久之,杂念自然会减少,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情绪稳定,自然舒适。收功后就会感觉到一种美感,好像刚刚沐浴过后一样,心情畅快,充满了活力。

行气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胎息状态

行气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总结出历代气功家练功的基本方法,并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他指出:“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驱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曰胎息而已。”行气的最高境界在于胎息。所谓胎息就是不用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这样才算得气得遭,达到气功的最高境界。在气功锻炼中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就能逐渐达到胎息状态。

气功是一种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疗法,其区别于其他众多自我心身疗法的重要之处是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人所独有的,以中医理论内容“调神”为核心指导的实践活动。

历代的中医典籍,记载保留着丰富的气功资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了关于气功基础、气功理论、练功原则、练功要领、练功方法、临床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内经》记载的有关气功导引的论述就有十几处,治疗的病症亦多达十几种。其中包括痞症、痹症、厥症、热病、伤筋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恬淡虚无”等,也是修炼气功的不二法门

中医与气功在理论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谓是相辅相成,息息相通。比如丹田学说,是气功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历代气功学家,为丹田作了许多神秘美妙的命名,如“龙宫”、“北海”、“玄冥”、“元华”、“神炉”、“内鼎”,等等,足见其对丹田的重视。其实,用中医的理论来观察与分析,丹田不过是人体一组重要穴位的总称抑或别名。例如,丹田就是关元,龙宫就是气海,元华就是神阙,泥丸就是百会等,丹田学说,实际上就是中医腧穴学说的延伸和发展。

又如精气神学说,也是气功当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实际上它亦从属于中医理论的范畴。“夫精者,生之本也”、“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等,足见两者之间的关系。

大小周天运动,是气功借“周天”这一古代天文术语,来说明内气在人体的运行情况。其中,内气沿任督二脉循行者为小周天,沿十二经脉依次流注循行则为大周天。可见,周天学说,实际上是中医经络学说的体察和运用。

此外,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子午流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在气功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即使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气功对于防病抗衰,保持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首先,练习气功能够发挥练功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求健康。历来的治疗方式基本上都是医生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患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气功疗法则是患者通过亲自练功,自己为自己治病。此外,气功疗法要求练功人修心养性,强调自我精神调节,改善情绪,培养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有益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练习气功能够达到呼吸、形体、心理锻炼的有机结合。呼吸、体势、意念三类锻炼方法,也称作练功的三要素,其中意念的锻炼实质是一种心理锻炼,但不同于普通的心理疗法。体势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形体、体力的锻炼,即所谓的“外练筋骨皮”。气功锻炼有多种呼吸方法,主要是用来吸引注意力帮助入静的一种手段。练功时将心理、姿势、呼吸的锻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气功是一种自我心身锻炼方法,即精神与形体同练。长期练习自然可以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的性格。气功锻炼时所产生的效应对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及心理同时都有调整作用,而不是只对一个内脏、一个系统起作用。

另外,气功一般都有严密而科学的练功方法。因此,气功养生必须体验原理,掌握要领,认真练习,以免发生不良的反应和后果。

气功锻炼应尽量避免七情干扰,也就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等。根据中医理论,喜过之则伤心,怒过之则伤肝,忧思过之则伤脾,悲过之则伤肺,恐惊过之则伤肾。因此,必须尽量避免。如果情绪非常不稳定,就不要马上练功。

此外,练习气功在生活起居上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穿衣要宽大、松软、暖和,放松腰带、领扣、袖口、手表,为内气畅通创造条件。饮食须营养适当,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之食。用药要遵医嘱,不可乱用。住房应明亮、通风、清洁、整齐。出行则最好少坐车,多走多动。要按时作息,改变熬夜、酗酒、暴躁等不良习惯。

津液是人体之正气,可以阻止外邪入侵

中医认为,津属阳,主表;液属阴,亦称阴液。津液与血、汗、小便、泪、涕、唾等都有密切关系。津液在经脉(经络、脉管)内,即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可转变为汗,可转变为小便,也可转变为唾液或泪液,如悲伤时嚎啕大哭之后,便会感觉口干舌燥,此时就是津液已经大伤。

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伤了津液所出现的现象。即使不在炎热的夏季,出汗过多,也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这时,可以用玄麦桔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炙甘草各等量)沏水代茶饮用,可清热生津。

如果体内的津液亏耗过多,就会致使气血两损;气血亏损,同样也可致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会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过,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所以中医自古就有“保津即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的养生说。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并通过脾、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张仲景就在《伤寒论》提出“保胃气,存津液”的养生原则,传统养生中还有“漱津咽唾”的方法。在一部养生名著中就提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下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就是说每天坚持吞唾液,百日后就可使人容颜润泽。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四季的津液养生之道:

春季属阳,天气干燥,应常吞口中津液,并保证水分的足量摄入。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津液损耗过多,应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分之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主要气候。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另外,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因此,建议秋季早餐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冬季天气寒冷,属阴,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反而会损耗津液伤身。

元气充足与否要看脾胃的运转情况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百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他认为脾胃与人的元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的元气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元气才能生长并充实。而人吃五谷杂粮、果蔬蛋禽,都要进入胃中,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摄取营养,都要从胃而得来。

同类推荐
  •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是更适合我们体质的一种医疗保健养生之道。
  • 活力养生:健康添活力·生活真够劲

    活力养生:健康添活力·生活真够劲

    本书是健康好管家丛书之一,它所提出的五种活力:“量腹接所受”——食欲的活力、“室内姬粗丑”——性欲的活力、“暮卧不覆首”——睡眠的活力、“勤动则不朽”——运动的活力和“知足乐无穷”——精神的活力,对于想要的健康长寿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怎样去努力才能培养和保持这五种活力,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在中医临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创造了大量的有效方剂,是他们的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对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 轻松应对糖尿病

    轻松应对糖尿病

    本书让读者了解糖尿病、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并对糖尿病的常用药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解释,帮助患者调节日常饮食。
  • 中老年女性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中老年女性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中华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皆有“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药食同源的说法,这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在历代宫廷养生中,“食养”的地位,堪称重中之重。饮食养生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今天,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
热门推荐
  • 世界著名CEO与青少年的对话

    世界著名CEO与青少年的对话

    在人生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可多数人却总在成功的大门外徘徊不定,让我们走近世界著名CEO,从他们的身上得到更多有关人生的启迪与成功的感悟,引领我们从平凡迈向卓越。滴滴墨水皆可引发你的思考,一本好书即能改变你的一生。
  • 灵界之乱世轮回

    灵界之乱世轮回

    尘封的血脉不甘心被隐埋,记忆里沉睡着谁的容颜寂寞在徘徊,深藏的悲哀,往事已变苍白,待我归来,王者的姿态!
  • 重生之小媳妇的幸福生活

    重生之小媳妇的幸福生活

    直到临死前,许佳期才明白有的人看上去对你好,实际上却在暗地里给你捅刀子;有的人看上去不近人情,却会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地帮助你。重生归来的许佳期有以下几个心愿:1,坚决不裸婚!2,和老公一起住上自己的房子!3,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4,把幸福甜蜜的日子好好过下去!
  • 末世之感染空间

    末世之感染空间

    末日世界,病毒爆发,弱者行尸,强者为尊。这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末日世界,丧尸非常强大,人类在丧尸面前不在弱小,有许多人类不断研究开发,终于有属于自己的魂能,被称为“魂能者”,武器魂能变化武器千变万化,兽系魂能召唤巨兽,咆哮如雷,自然魂能,改天换地,通晓阴阳,魂能有强有弱,强的魂能震天憾地,弱者也能开碑裂石几百年之间,研成魂道,魂道至上。丧尸也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强悍,末日战争一触即发,被赶出家族的年轻废少白夜,偶获一只腕表,获得逆天魂能,什么魂技一学便会,各种武器修得便成,丧尸是玩物,人类皆俯首,左握神兵,右执神兽,且看他如何逆天而行,身怀一颗执着的心,不断历练,到达魂道巅峰逆天而行。末日世界,弱肉强食,谁是最强?(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末日科幻类爽文,如果你喜欢请点个收藏^ω^)
  • 回到原始社会当村官

    回到原始社会当村官

    原始社会,这是一个距离我们遥远的时代,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都还过着最古老的狩猎生活;21世纪的大学生村官秦风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回到了这个时代,又一次被众人推上了村官的位置,并且还坐上了第一把交椅;秦风觉得自己既然又当了村官,总得做点什么,因此盐有了,砖有了,水稻也有了,连唐宗宋祖都不曾见过的简体字也有了,一切都有了;这个多了秦风这个村官的原始社会最终变成啥样……
  • 阴持入经注

    阴持入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逐天大帝

    逐天大帝

    逐天大帝齐天宇重生为天生绝脉的废物世子,以禁忌功法铸就最强根基,从此开启逆袭之路。抓天骄、神子拉车,圣女皇女为侍,红袖添香!吾逐天归来,统御八方的帝国一脚踏平,高悬九天的神宫伸手可摘,哪怕那渺渺上苍也要被吾主宰。
  • 那个孤独多年的女孩

    那个孤独多年的女孩

    刹那间所有的试卷,所有的书从他们身旁掠过,飘过,雪白的踪影,飘满整个世界,孤独多年的女孩,终于有人陪伴了。
  • 超能全职

    超能全职

    这是一个被复制粘贴的世界。依然拼爹拼"马尼"唯一变化的就是人类的大脑无限开发,潜能无限的上涨。魔法?异能?妖魔鬼怪?修仙成神?远远不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看不到的。在这个世界没点特殊能力你都不好意思出门!当然这里没有一味的升级打本。拼的是钱,使用能力是花钱滴。"那我也不用这么多能力吧,你以为我爸比是比尔盖茨啊"主角泪奔中……
  • 再说西游

    再说西游

    和其他暗黑向的解读有些类似,然而并非完全一样。因为在西游的故事里,神佛本来就是反面的,他们象征谁,代表谁都无所谓。我只是看了一些作品,很多人硬是把金蝉写成了主角,不得不承认写的很有魅力。可他们忘记了,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西游的主角从来都是那只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