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1900000006

第6章 大脑就爱找借口(5)

有心理学家对此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中形型人略多,而女性中色型人稍多。从年龄段上进行分析,二三十岁的女性中色型人居多,尤其是三十多岁的女性,色型人的比例达到70%。可见,成年人中色型人的比例较高。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日常所见的事物对大脑的发展会产生刺激,而现代社会中,我们生活的色彩远比以前要丰富得多。身处色彩缤纷的世界中,人对颜色也会变得敏感,色型人也因此增加。

在实验调查过程中,心理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假如一个人的主要工作是绘制色彩丰富的图案,那他与颜色相关的细胞一定相对发达。而长年看某种特定形状的人,对该形状产生反应的细胞自然发展迅速。

可见生活环境和自身经历,也会影响我们大脑对色彩和形状的敏感度。其实,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这种大脑系统,并非人类的专利。有实验表明,在正常环境中喂养长大的动物,对各种光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细胞均得到发展。在竖条纹的房间中喂养长大的动物,只有对竖条纹作出反应的细胞得到发展,而对横条纹作出反应的细胞几乎不存在。

这样就是为什么生活环境相同的人,比如夫妻、兄弟姐妹、朋友同事,不分男女,多属于同一类型。因为生活环境相同的人,常常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颜色和形状,对颜色和形状产生反应的细胞发达程度也大体相当,从而产生了对色彩或形状相类似的偏好。

那么,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影响了我们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那么反过来,对色彩或形状的感知,又会对我们自身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色型人和形型人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很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类人的性格差异。

德国精神病理学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kretschmer)在性格分析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而他的学生们则对色型人和形型人的性格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搜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容易受形状影响的人不善言谈,社交是他们的弱项;而容易受颜色影响的人,性格开朗,善于交际。

但是,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认为色型人趋向内向,神经敏感,形型人你性格爽朗。总之,不同的实验方法,总会带来一些结果的差异。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也不必要深究。重要的是,了解其中的原理,并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义地去提高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尤其是对幼儿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过程中,躲让孩子接触五颜六色的东西,多给孩子玩不同形状的玩具,这些都有利于刺激他们大脑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促进智力的发育。

我们如何做到一目十行

我们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读书的速度之快,那么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怎样做到“一目十行”的吗?如果我们没有每一个字都看清楚,又是怎样做到将字里行间的意思融会贯通的呢?这就涉及到感知心理中的脉络效应了。而脉络效应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忽略细小的错误。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下面一个小朋友和妈妈逛街购物后写下的日记:

7月3日 晴

今天,和妈妈一起去西单和王井府买东西,我特别喜欢王井府,王井府很热闹,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下次妈妈再去王井府,我还跟她一起去!

看完这篇日记,可有发现异常之处,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没什么异常。那么,请再仔细看一遍。实际上,“王府井”写成了“王井府”。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一般都是注意力特别集中的人,才能发现这一错误的。

为什么连续几处的明显错误,还是没引起读者的注意,一目掠过了呢?这是因为读文章时,大部分人都会跟随文章的脉络推测下面的内容。受到前面“西单”的影响,人大多会推测后面并列的也是地名,于是对后面的内容只是大体浏览一眼,便估计就是“王府井”。所以,就不太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正是“脉络效应”,让我们自以为然。

除了文字认知存在脉络效应,图形和听觉等认知也存在脉络效应。例如,如果单纯地把○和△罗列起来,我们看不出它们代表什么。但如果勾勒出脸的轮廓,我们就能看出○是眼睛,△是嘴巴。单独把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画出来时,如果画得不够生动形象,有时别人看了也难以识别。可是,如果先把一张脸的轮廓画出来,再把器官安放在脸上适当的位置上,那么即使画得不太形象,我们也能迅速认出这是眼睛那是鼻子或耳朵。在这里,脸的轮廓也是一种脉络,它可以帮助我们一眼识别眼睛、耳朵和鼻子等器官。

脉络效应的“威力”相当强大,我们很多人不知不觉中都在受到它的影响。比如,我们常常将手写的“13”和“B”混淆,而只有与前后文相联系,我们才将二者快速识别。又比如,写电子邮件时,我们写完一般都会回头检查一遍,以确认没有错别字和丢字漏字。可是,通常都很少发现错误。其实,这就是受到脉络效应影响的结果。

事后发现时,对于因自己的疏忽大意犯的错误,我们也许会感到悔恨和气愤。但是,其实不必大惊小怪,这只是我们认知系统的特性之一,而且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脉络效应对认知的影响,也提醒我们“一目十行”要视情况而定,需要仔细阅读的文章、文件,或者在做文字校对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更高的准确率,我们便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而应该一字一句地细心阅读,才能尽量避开脉络效应的影响。

为何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看人、看事还是看景,经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我们会突然感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某种画面或某些事情。在心理学上,这种体验被称为“既视感”。

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记得其中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宝玉在黛玉身上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经历其实几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有些人即使第一次见面,却莫名地觉得亲情和熟悉,仿佛已经认识很久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真如一些人所说的存在前生往世呢?

关于这种体验出现的原因,前生往世我们无法做考究,倒是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下面一些解释的理由,可以解开心中的疑惑。

首先,似曾相识源自大脑的错误储存。

医学上对“似曾相识”有这样一种解释:每个人的大脑都会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域,当你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把这些记忆先放到缓存区里面。但有的时候,大脑会把这些记忆储存到错误的地方——历史记忆区。于是当我们看着眼前的事情,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经历过一样。尤其当我们疲劳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

其次,似曾相识是过去的记忆惹的祸。

心理学家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有的我们会刻意记下来,但有的我们却不会在意,这些记忆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记忆。而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和情景的时候,这些事物会刺激我们的储藏在大脑里的一些记忆,让我们曾经经历的记忆与现状进行匹配,于是,似曾相识的感觉便产生了。

再次,似曾相识是现实与虚拟信息的产物。

有一些心理学家也认为,我们未必都真的经历过那些“相匹配”的事情。但是,我们做过相匹配的梦,看过相匹配的小说、电视、电影,它们通过各种虚拟的场景,给我们提供“相匹配”的信息。于是,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与这些虚拟信息相符合的场景的时候,便会突然想起我们忘记的梦,或者是忘记的小说和电视电影的情节。这样,便产生了似曾相识的错觉。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经常在外旅游的人、喜欢电影小说的人和想象力丰富的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生活中会来得更加频繁。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要远远比其他人多。

除了以上这些人容易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关研究结果还发现有以下特点的人,也较其他人更容易产生似曾相识的情况。

一方面,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现象。这是因为与情绪相关的记忆我们会更容易记住。所以,曾经的恋人在很多年后,还记得分手前说过的话、经历的事,甚至连一个动作也那么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青年人和更年期的人,相对于年幼和年老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和人体的内在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内分泌剧烈变化,情绪不大稳定,记忆也就变得活跃起来,那些无意识的记忆,不需要去想,就可以深刻地映现在我们的大脑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于强烈、过于频繁的“似曾相识”并不好,它意味着储存记忆的脑细胞正遭受着强烈刺激,而这很可能是癫痫的前期症状。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细心体察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当出现奇怪的感觉时,可以科学地给自己一个解释。就像对待似曾相识的感觉,既不要将其说得玄乎其玄,也不要忽略其存在,如果过度出现这种感觉,及时地咨询有关心理专家,是最安全的做法。

为什么说视觉并不可靠

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的意在告诫人们道听途说的不要相信,很可能是虚假的;只有自己亲听所见才是真实可信的。不可否认,眼睛是人的感觉器官中最直接,最能反映事物原貌的。但眼睛看见的是否真的就是事物的本身呢?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人们感知到的很多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人的心理通常会干扰视觉的正常工作。据统计,在五官中,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0%以上。视觉获得的信息并不可靠。

和平小镇发起巨大洪水,闹市里走出喷火恶魔?这难道是好莱坞大片提前泄露的片花?且慢,旁边的情侣笑得没心没肺,孩子们在悠闲地吃冰淇淋!这就是街头立体画家们开的一个个以假乱真的视觉玩笑…

艺术学院毕业的尼森,尤其喜欢壁画,他在世界各地临摹和研究壁画。整整两年,他每天画足八个小时。有一次,他在街上碰见一位街头画家,在意大利他们被称为madonnari,就是到处旅行和自由生活的流浪艺术家。

节日里,madonnari会在步行街或公众广场用彩色粉笔创作图像,靠捐赠和佣金生活。那个画家看见了尼森的素描本,问他可不可以帮他画一个天使,因为他想去喝杯咖啡。从壁画刷子、油画刀到粉笔头,尼森转换得很自然。

就这样,尼森加入了Edgar Müller的工作小组,每天工作12小时,连着7天,他们用彩色粉笔或者颜料,在公路上绘制的一幅巨大的作品。为了唤起人们对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视,再现了以假乱真的冰川溶解崩裂的场景。他们精准入微地按照透视逻辑,在街道广场或者墙面上勾擦揉抹,就能得到绝对真实的立体效果。

Edgar通常会躲在一旁偷看因为疑惑而裹足不前的孩子,或者犹犹豫豫临渊收腿的成人,这些真实可爱的瞬间让他觉得在烈日下工作了整个星期是值得的。

3D街头立体画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的变形艺术,艺术家们希望用绝对真实的假象,提醒人们看待事情需要多种角度。由此可见,视觉也会骗人的。例如,警察在进行犯罪调查需要询问目击者时,目击者的叙述有时也会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自己看到的人与凶犯非常相似,也许他并没有看清那个人手里拿着什么,却会认定他手里拿的是凶器。因此,有些证人的证词反而会将案件调查引入歧途,这也说明人是可以通过想象来制造印象的。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视觉往往产生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很多错觉,如不用理智来精细推测,用开放的心胸来包容,往往会被表面现象迷惑,将错就错,甚至哲学家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快,可是后来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证明他是错的。孔子即使被奉为中国的圣人却也不能避免。因此著名灵魂乐手马文·盖在上世纪60年代的流行歌曲中告诫人们:我们应该只相信眼见的一半。

我们往往说“一见钟情”,其中说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其实是十分模糊且第一印象的。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一般上一开始只是对视觉信号进行模糊处理,即只对信号进行轮廓辨认和处理,也即只辨认主要特征。比如人或动物或物体;动的或静的;大或小;远或近;男或女;高或矮等等特别明显的差异进行甄别。我们只有在多次接触或引起注意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更多的细节的东西。这就造成我们被第一印象所欺骗。

同类推荐
  • 信念左右你的一生

    信念左右你的一生

    本书重点讲了信念的重要性。信念是人生的太阳,是通往成功的天桥;信念让人充满激情,让人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信念是挑战逆境的力量,使人不断超越自我。
  • 我的青春我做主(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我的青春我做主(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 嫁给卡耐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嫁给卡耐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他一生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指导现代人说话、办事、处世,调节心态等。因此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这千千万万人里也包括女人,卡耐基专门为针对女性写了很多图书,如现在在中国出版的《卡耐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等等 ,那么如何成为卡耐基眼中的完美女人?本书即结合卡耐基给女人的忠告,给现代女人提供提高修养、智慧处世、说话办事、提升品位等方面的指导,是现代女性不可多得的一本修养书。
  • 向强者看齐

    向强者看齐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强者为王——一定要做胜利者选择环境——让环境助人成功结交强者——积极结交成功者跟随强者——选择值得跟随者智者无畏——勇于走近强权者追求卓越——争取成为优秀者等。
热门推荐
  • 夜枭

    夜枭

    特种兵穿越至明代,经历靖难之役,富贵险中求,在多次交手中站得先机,主持的情报工作帮助朱棣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与锦衣卫的交手让他几次死里逃生。虽红颜落花有意,怎奈时势流水无情。天下大定,展鹏飞功勋过大,手下人员极多,朱棣认为人情始易终难,最后要兔死狗烹。在临渊履薄的宦海生涯结束后,展鹏飞选择亡命天涯。
  • 九阴逆旅

    九阴逆旅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二)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陌殇笑红尘

    陌殇笑红尘

    她是六界第一美人,魔女,魔界第一公主!母后疼着,哥哥宠着,姐姐爱着!他是六界第一公子,上神,神界法力最高!在世人眼里,他们既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又不是。为什么?一个神界,一个魔界在一起行么?可是,她把一切给了他,除了,魔界。海上的决战,他的一言不发,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他的一掌,打碎了她所有美好的期盼。玉莲重生,你欺我,害我我定加倍奉还!隐姓埋名,就连哥哥都不知道,世人所畏惧、最不敢惹的暗夜宫,宫主是他的妹妹!她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杀他,可是,她还是狠不下心来。“好困,能再抱我一次吗?”千年梦醒,终究是梦中梦,还是本来就是一场梦?
  • 神秘的恐龙复活事件

    神秘的恐龙复活事件

    玩转愚人节、辣数流行风、就怕太神秘、宝物不嫌多!“作文之星”闪闪亮,灵感碰撞high翻天!阳光家族作文旋风来袭,再不好好写作文,你就out啦!豪华评审团:阳光姐姐特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全程点评!不怕你学不会,只怕你写太好!《神秘的恐龙复活事件》一书收集了阳光家族“同题作文PK赛”中的优秀文章,共分为四个主题:愚人节,流行风,神秘,宝物。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
  •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这是著名作家刘墉在台湾“921”大地震之后,特别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在这本书里,刘墉用23个简短的小故事,娓娓而谈人生中的诸多境遇和情感:谈忧郁、谈悔恨、谈心情、谈逼迫、谈残破、谈我们的苦难;也谈自信、谈理想、谈胆识、谈超越、谈忍耐、谈快乐的人生。如同这本书的书名《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愿每个经历苦难的朋友,都能从哀愁中走出来,把大悲化为大爱;愿每位遭遇灾变的朋友,都能由废墟中站起来,且种出更美丽的花。
  • 宫妆

    宫妆

    彩妆师林真穿越唐朝,手绘美人,巧点花钿,改妆大唐江山,打造大唐林记美容连锁企业。没有户籍出身怎么办?大唐自有世界第一妖孽的名太监。没有权贵靠山怎么办?从奴隶成长到娘娘的上官婉儿可以解决这个烦恼。然后……白衣冉冉大袖飘飘的大唐才子美男在那里?在哪里?在哪里?
  • 异世兵行录

    异世兵行录

    初相见,一对红烛映俏脸。相对坐,一夜无语。只求一世为相知,转眼却要成云烟。几滴英雄泪,一生美人痴。留不住,芳华易老红颜枯。扯不断,生死之恋几世缘。持了剑,问苍天,何苦安排了相见。即相见,怎能让伊人渐远。给你个天翻地覆来相换,生生世世共缠绵。
  • 闻道录

    闻道录

    天下是什么?是场阴谋。阴谋为什么?不外人欲。沸热血,黄沙万里征战。舞长刀,破去贼子重围。却不料,矛盾纠结,相生相克。繁花落尽,满目悲凉。还好,一颗向道的心,依旧不死。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至极道的传说。
  • 丑颜错爱:若水传奇之傲笑

    丑颜错爱:若水传奇之傲笑

    为什么要如此的对她,她都已经放弃转回现代的爱他,而换来的只是他的利用,利用她对付自己的老爹。她伤心了,离开了他,她离开了,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落落在了滚滚情潮中!突然某一天,他出现在她的面前,一改常态,说要娶她,给他一生一世的爱,这份爱,她还可以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