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1900000122

第122章 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12)

被试在被隔离12、24、48小时后,分别做简单算术、字谜游戏和组词等测试,结果发现,被隔离的时间越长,被试的测试成绩就越差。有的被试变得很难集中注意力,并容易激动,还有的人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思维迟钝等症状,奇怪的是,有的人还出现了错觉和幻觉。仪器显示出他们的脑电波比隔离前明显减慢。有的被试在被隔离24小时之后,因为无法忍受而中途退出实验。

黑伯的“感觉剥夺”实验表明,与外界环境广泛地接触是维持人们正常的思维活动、生活状态的基础。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和外界的联系,人才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动物心理学家曾以恒河猴做过一个同样著名的“社交剥夺”实验。心理学家将猴子喂养工作全部自动化,隔绝猴子与其他猴子或人的沟通。实验结果表明,与有正常沟通的猴子相比,缺乏沟通经验的猴子明显缺乏安全感,不能与同类进行正常的交往,甚至连本能行为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人的智力发展方面,沟通也是必要的前提。人们在对因战争而独居深山数十年的特殊个案进行研究后也发现,沟通的缺乏对人们语言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儿童来说,缺乏沟通机会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心理学家还发现,增加与早产儿的沟通,有助于更快地实现正常的发展。

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人是社会性动物,其自我意识和各种智能都是社会性的产物。人只有置身于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获得支持性信息,才能不断得以修正和发展。反之,如果剥夺其与别人交往的机会,这个人的身心就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人会因为不安而互相亲近吗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害怕孤独或深感力量单薄,因而有需要与他人在一起的渴求和愿望。人们希望通过交际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之为交际心理的“亲和动机”。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最主要的动机。

放寒假了,在开往家乡的列车上,李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但她并不孤独。因为半小时之后,她很快和坐在对面的男孩聊上了。对方同她一样,是某高校的在读学生。交谈中李娜知道对方也喜欢文学,还曾在某家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共同话题让漫漫的旅途不再孤独。11个小时之后,当李娜要下车时,男孩帮她把行李拎下车,并和她交换了电话号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保持往来、建立联系、获取伴侣和友谊的需要,都有与他人保持相处和与群体保持关系的愿望。但这些需要和愿望并不都是亲和动机。它是一个人处于高度不安的恐惧状态时,希望同处境、地位、能力等与自己基本相当的人取得协作,建立友好关系的内心欲求。

在对亲和动机的研究者中,沙赫特最为著名。

他在研究了像囚徒和修道士那样长期处于和他人隔绝的孤立状态的人遗留下来的日记后,发现其中记载着许多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和不安的心境,由此他提出了“不安—亲和”假说,认为经历过不安的人会有强烈的亲和行为倾向。为了证实这一假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沙赫特以62名女大学生为被试,并将她们分为实验组(32人)和控制组(30人)两组。

对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们将用这些仪器在她们身上做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苦但无伤害。

对控制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的事。然后告诉两组被试,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分钟到实验室等候,可以独自到实验室来等候,也可与别的同学结伴来实验室等候。每个人都需要做出选择:独自等候还是愿结伴等候。实验到此结束。

选择的结果是,实验组被试32人中有20人选择结伴,占62.5%;控制组30人中只有10人选择结伴,占33.3%。这个实验结果说明,越是在焦虑、恐惧的情境下,人们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倾向越强烈,处于高度恐惧中的人比低度恐惧的人亲和需要更加强烈。

由此似乎可以推断,人们合群是为了减少恐惧。由于这一实验本身并不能直接证实这一点,沙赫特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这一实验和前述实验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一条指令,即选择和他人一起等候的被试不许和他人交谈,目的是为了剥夺被试通过交往消除恐惧的机会。结果,当被试被禁止和别人交谈时,他们大都选择了独自等候。这充分说明,人们确实是为了消除恐惧感而和他人在一起的。

那么为什么不安和恐惧容易引起亲和动机呢?沙赫特认为,这与人处于不安和恐惧状态时对自己的评价有关。当一个人处于不安和恐惧状态时,往往不能对自己做出适当的评价,于是希望通过与处境、地位、能力相当的人的比较来对自己做出适当的评价,从而选择适当的应对行为。

沙赫特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出生顺序与人的亲和动机的强度也有关。长子、长女、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较强,在恐惧情境中更多地亲近他人,排行老二及以后者其亲和动机不如老大强烈。

人类在整个社会活动中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亲和动机倾向,因为个类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相互扶持和帮助。亲和动机强烈的人,对朋友、对家庭、对团体充满向往,并渴望同人们建立一种充满友情的关系,渴望成为一个群体中的一员,渴望友谊,被别人关爱,不受排斥。

实践证明,我们从事任何工作,或者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需要与他人的亲和行为。

“远亲不如近邻”怎样用心理学解释

请你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谁是你最亲近的朋友。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是和你邻近的孩子们。

相同的现象也常发生在大学生宿舍里。有研究者统计发现,许多大学生总是和最近宿舍里的人最友好,和那些被安排住得最远的人最不友好。更使人吃惊的是,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更为亲密的关系中,比如婚姻。例如,一个对20世纪30年代期间一个城市的结婚申请的研究显示,有1/3的夫妻由双方住所相隔不超过5个街区的人组成,而且随着地理上距离的增大,证书的数量下降。而且这些结果还不包括有12%的人在婚前就有相同的地址。

上面的这些都说明,空间距离在决定友谊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Stanley Schachter和Kurt Back对住在综合楼房里的已婚大学生的友谊作了仔细、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了在综合楼中空间的特定结构和友谊发展的关联性。

例如,他们发现友谊和相互间公寓的邻近性有密切联系。住在一门之隔的家庭比住在两门之隔的更可能成为朋友;那些住在两门之隔的家庭比住在三门之隔的更可能成为朋友;以此类推。而且,住得离邮箱和楼梯近的人比住得离这类特色结构远一些的人在整幢楼中有更多的朋友。

也许你会感到疑惑,这个邻近性和吸引相关的事实是否是因为相互喜欢所以选择彼此住近一些。然而,研究发现,邻近性对喜欢有同样的影响。例如,对被根据姓氏字母顺序安排教室座位和房间的受训警察的研究发现:两个受训者的姓氏在字母表上的顺序越接近,他们就越有可能成为朋友。

显然,邻近性为友谊发展提供了机会,尽管它并不确保一定会发展友谊。

为什么邻近性能产生喜欢?首先,邻近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人们不得不与邻近的人搞好关系。其次,由于邻近,由于熟悉,即使是简单的人际互动也会提高我们对他人的好感。再次,根据交换理论,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总是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而邻近性则满足了这一要求。

西方心理学家最简单的解释认为“离得近的人比离得远的人更有用”。因为离得近,接触的机会多,刺激频率高,选择朋友就比较容易。一个人和我们住得越近,我们就越能了解他,与他也就越能成为朋友。

但是邻近性是否就一定具有人际吸引力呢?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我们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己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所以邻近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只有当邻近的人具备了相互满足需要这一条件,或者说,人们对邻近者怀有好感时,邻近性才会产生吸引力。比如,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人,有的关系非常融洽,彼此默契配合,工作效率倍增;而有的关系则相当紧张,甚至到了有你无我的程度。这些都是在邻近关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但是,事情也是相对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离开了满足需要这一人际关系的基础,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就会把邻近性孤立起来而犯绝对化的错误。

为什么不能“好事一次做尽”

有句俗语是,好事不能一次做尽,好话不能一次说完。这句话,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交流之道,也是一种心理学现象。

小惠有位很好的朋友小莉。小莉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她在家经常与婆婆产生摩擦,从而导致了与丈夫的关系也不和谐,夫妻俩经常吵架。小惠每次听小莉声泪俱下地控诉完婆婆与丈夫的不是之后,感觉到小莉那份难以启齿的难受时,小惠的心中也一样难受万分,可是却没有办法来解决。眼看自己帮不了好朋友的忙,小惠也闷闷不乐,心情差到极点。

小惠也曾在心里一遍遍劝诫自己:小莉有困难她自己会解决的,自己没必要也跟着痛苦不堪。然而,一遇到小莉有什么事,小惠却又烦躁不安。

这种过度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心理卷入程度过高是指个人在心理上与环境信息的关联程度过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过分地关心朋友的事情,朋友遇到困难了,他比朋友还忧心忡忡;朋友办事出现失误,他比朋友还内疚和自责。

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是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导致情绪波动大,行为控制不当,进而出现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障碍。

造成心理卷入程度过高,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自信,比如特别在乎别人的议论,担心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排斥。此外,由于个体心理独立性发展不完善,个人的状况和心理状态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再者,是因为缺乏必需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巧,不会恰当地判断事件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影响。

解决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问题,一是要信任别人,相信别人能为自己的事负责、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要越俎代庖,负自己不该负的责任。二是加强自信和独立性,有自我价值观与生活支撑点。只有消除在心理上对他人的依赖,才能驾驭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许多初涉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你总是在帮别人,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因而,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弱点的转换(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弱点的转换(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强调克服弱点的原则、提出改变弱点的良策、列举由弱变强的故事。
  •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在漫漫人生旅途,人们朝着成功和幸福的目标前进。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落的太阳,我们会抬头看天,也会低头走路,难免会碰到障碍,难免会徘徊不前,速度缓慢,有时还会陷入误区。
  •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做饭、制陶、拍照、旅行、手作是“我的小幸福”的来源。它们纯净而简单,看似各不相联,却存在着很多交错重叠的元素。我爱“小幸福”里的每个细节,它们使我内心更宁静,也更丰盛。我喜欢这样的自己,也喜欢这样的生活。初到日本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习惯了国内汹涌的人潮,这里显得空旷清冷极了。租的房子偏偏远离闹市,就更觉得清冷。已经记不清是独自流泪的第几个晚上了,突然闻到一阵淡淡的飘香,夹杂着大酱、豆腐、海鲜的味道,瞬间触动了我的味蕾,忍不住感叹“真香”。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这个世界这么美好,别把时间浪费在伤心上了。——凉酱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几乎每一个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和商业精神,它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的员工中脱颖而出。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不容错过的一本书:现代成功企业中的员工培养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培训读本和参考用书;一本使每一个员工认清职业态度,把握人生成功先机的必读之书。
  • 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

    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

    本书内容包括: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是职业规划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是职场印象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是口碑指数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是良好人缘20几岁该挣的不只是薪水,是贵人资源等。
热门推荐
  • 豪门第1嫁:老婆立正向钱走

    豪门第1嫁:老婆立正向钱走

    木湘芹人生中第一个工作本想简简单单却无意应聘成总裁阔太?十亿元的天价雇佣金让她升职加薪,迎娶霸道总裁走上人生巅峰!可是一入豪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看小女子如何玩转豪门,为阔太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倒数爱的瞬间

    倒数爱的瞬间

    戏剧化的情节,我不想拥有,可是自从那天开始我们的人生已经改变了不是吗?……难道那天的那个倒数就是我们爱的瞬间?我们会一生一世吗?我们会相爱吗?我不敢去想象也不想去想象……
  • 火影之全能大师

    火影之全能大师

    经历过两次重生的人,第三次重生而且重生在火影世界,并且附带着前两世的记忆以及第一世的武器,他的降临对火影世界会有什么改变?又会有什么样的风暴在等着他?火影世界是否又是那么简单?具体请看火影之全能大师。
  •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

    《数学发展的世纪之桥:希尔伯特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航海之船领主

    航海之船领主

    带你领略海洋的世界~黄金梅丽号~千阳号、郑和号、安妮皇后号、镇远号、自由号、胜利号、定远号、白鲸号、瓦格良一系列神器船只让你见识到不一样的海船战争~
  • 静如花开

    静如花开

    全书分“写古意” 、“在路上”、 “品人生”、 “寄相思”、 “忆往昔”共五辑,作者用文字记录了她这些年来的生活点滴及所思所想。
  • 天上砸下个红果果

    天上砸下个红果果

    这是一个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发展的故事...【神秘】
  • 权倾之绝色幻音师

    权倾之绝色幻音师

    她以乐为杀,誓要颠覆这天下,不再成为被捕食者,不再被掠夺。蛰伏丞相府中十数载,甘当一个不受宠的嫡女。他骁勇善战,在狩猎场遭人暗算,差点丢了性命,负伤无意闯入她的地盘,有意杀她却被她所救,从此成为奴隶。是劫数还是宿命?她淡然却又狡黠,他精明但也狂傲。她救了他,威胁他,却也帮他成就了一番霸业。他不甘心,誓要翻身,却又甘愿为她出生入死。他有生杀权,她有主宰力。天下,我主沉浮!(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七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七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圣经注解——上门

    圣经注解——上门

    这是一本讲述圣经故事,和解释圣经故事的布道神书,欢迎诸位耶稣同道,一起探讨圣经,读此经文,一起得登永生天堂大道!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