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1300000016

第16章 生活篇——现实生活中的博弈策略(3)

可现实中,一方面我们的孩子仍然在为分数而奋斗,因为分数就是“好好读书”的惟一体现,就意味着“好大学”,就暗示着“好的将来”,这种观念仍然在普通家庭,寻常百姓家大有市场。另一方面,对于所谓的“素质教育”,我们很多家长有着曲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有音乐美术、书法等各种天赋,于是家长就“分数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起抓,不仅“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于是不考虑孩子的天赋,不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强令孩子学习所谓的“特长”,结果又把“素质教育”演变成一种更苦的应试教育。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不仅大有市场,对“素质教育”也加以曲解。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博弈中,应试教育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既然应试教育占据了上风,是不是社会主体就支持这种“惟分数决定论”的应试教育呢?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教育专题专项调查显示,82%的公众认方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个性发展,对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现实,76%的人认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对于应试教育的危害,普通社会公众是深有感触,而且加以否定的。与此同时,普通社会公众对于素质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尽如人意,43%的被访者不了解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内容,仅有14%的被访者非常了解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这也许就是某些家长把素质教育,又变成另一种“应试教育”的根源。

我们所要提倡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考试、不留作业。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教育本身来看,素质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人的成长的需要。但是,素质教育在博弈中输给了应试教育,根源何在?

素质教育无法与应试教育相抗衡,无法形成合作性博弈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们的内心深处对“人才”的错误认识。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学校升学率是他们择校首先考素,而学校是否能实行素质教育居于次要位置。这种大众压力的驱使下,学校也就陷入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好榜样,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考虑本校升学率。于是可以看到一种连锁反应:“好学校”生源越来越多,学校通过收取择校得的收入也越来越多,教学条件因而得以改善,师资配备也逐渐增所谓的“弱学校”则会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寄托于我们的人才,一个没有人才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人才观错误的民族同样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也许,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认真考虑,什么是人才,什么是教育,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必须实施怎样的教育,只有把这些问题都真正弄清楚了,或许这两种教育的对抗性博弈才会真正消融。

文1: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文2:应试教育

文3:这次成绩又落后了,这样怎么能考上好大学?

文4:应试教育以考试和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

文5:现在的素质教育

文6:妈妈,我不想学这么多了,没有用。

文7:不行,多学点才能上好大学。

文8:现行素质教育仍然没有脱离应试的本质。

文9:对抗性博弈与合作性博弈

文10:应试

文11:素质

文12:如何才能让二者达到平衡呢?

文13:对抗;

文14:应试教育导致,学生除了会考试外,其他的基本生存技能严重缺失。

文15: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搞素质教育,孩子的分数得不到提高。最终还是考不上大学。

文16:合作

文17: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可以相互互补,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并非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应试教育的强制性好,可以使学生不得不去培养一些素质.另外,如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当,也可以帮助他在应试教育中成为佼佼者。

女博士为何会成为“第三种人”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男人、女人、(未婚)女博士”三种性别的调侃。在很多人眼中,女博士是人,但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第三种人。

博士本来就很少了,女博土在浩浩荡荡的中国人口大军中更是凤毛麟角,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她们应该是社会的佼佼者,是各个领域的“抢手货”,是时代的骄子,是上帝的宠儿,但现实中,她们却连“女人”也不算。难道女博士的生活会有什么特别吗?难道是女博士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性别特征和女人优势?不管怎么说,当前我们现实生活中,女博士这个群体的确遭到一些难以言明的奇怪礼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

一位毕业于某医科大学的女博士,毕业后被高薪聘任在一医院做主治医生,接近而立之年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位女博士在好友的鼓励下,登载了征婚启事,最初实话实说,刊载云:某某女,28岁,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现在某医院任主治医生,月薪6000元,希望与……征婚启事刊载三个月,居然没有一封鸿雁传书;无奈之际,在某高人指点下,重新设置条件:某某女,28岁,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现在某医院任职,月薪4000元,希冀与……不秆刊载月余,仍然应者寥寥,无法从中找到理想伴侣;最后该女博士再次刊载:某某女,28岁,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现在某医院任职,皮肤白皙,容貌娇艳,月薪2000元,希冀与……刊载半月,求婚信有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不令众多硕士男子,居然还有三位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女博士遭受如此境遇?本来能够把博士熬出来,这本身就是不小的成就。但在我们的上述镜头中,明明是医学博士,主治医生头衔,耀人的薪水,却只能把自己说成是本科生才能得到寻找配偶的机会;有身材,有学历的博士,却让导师发愁爱情上难以找到归宿。女博土真的是区别于我们的“第三种人”,甚至是一头怪物?

为什么女博士会受如此这般窝囊气?关键就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男人的自私心理,没有给女博士一个良性发展、正常交流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说,在男性与女性的博弈中,男性成为规则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而女性只能被动接受。我们中国,自从男人掌握政治社会文化权力之后,就千方百计的要让女子成为男人的附庸。他们硬要给妇女同志加上“夫为妻纲”,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就是剥夺女人一切权利,让女人绝对地服从男人,形成一种权利的单向性。他们总是想把女人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心。

可进入现代,女子开始获得解放,走入学堂,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男子开始“恐惧”了;到当代,女人独立自主的劲头越发高涨,女博士成堆的出现现以后,活跃在社会各个舞台的时候,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男子受不了。于是女博士是第三性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对她们的人身进行攻击;对她们的爱情加以剥夺;对她们一点点花边都要制造新闻加以谣传,以希望全社会都对女博士产生“恐惧”,这实际上就是把女博土妖魔化,这就是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翻版。因为只有这样,男人才能满足几千年积淀的大男子主义。所以,女博士是第三性的说法,恰恰说明现代男人思想的匮乏,说明现代中国男人的恐惧,说明现代中国男人的卑劣,说明中国男人怕失去男女博弈中的主导权。

距离知识最近的女博士却距离爱情最远,让人心酸;花费巨大代价跨入了博士门槛,却成为社会花边新闻的主角。一个个女博士难嫁的社会,折射出的是男性群体的不自信,折射出这个社会离男女真正平等还有很长的距离。毕竟,在中国,男女平等的博弈中,男子始终占据上风。所以,当女博士成为一个群体的时候,她们就成为站在了男女平等博弈的最前沿,遭受种种攻击和非议,被迫接受种种不公平,甚至是奇怪的待遇,就不足为奇了。

文1:女博士为什么会成为“第三种人”

文2:对女博士的偏见

文3:在很多人眼中,女博士是人,但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第三种人。

文4: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在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文5:妻子是博士,我才是一个本科生。

文6:妻子升职了,而我还是一个小职员。

文7:妻子工资赚的比我多。

文8:妻子家庭条件比我好。

文9:夫妻生活中的博弈

文10:女博士现象产生的原因

文11:两个方面:

文12:从博弈论角度看

文13:从历史角度看

文14:在男性与女性的博弈中,男性成为规则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而女性只能被动接受。

文15:我们中国,自从男人掌握政治社会文化权力之后,就千方百计的要让女子成为男人的附庸。

文16:如何正确认识爱人,定位自己?

文17:改变观念

文18:理性思考

文19:除旧迎新

文20:要真正树立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观念。

文21: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彼此的职业,能力和水平,认识彼此的优势和不足。

文22:要打破旧有的、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建立“合理分工、彼此协作、民主团结”的新型家庭模式。

孩子,捧在掌心上的小皇帝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以致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夫人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

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回答,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101种方法中提到的一个例子。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教育学家说这是教育的失败,是母爱的泛滥而形成的溺爱;心理学家则会认为这是“恋母情节”造成对母亲的依赖。如果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场长期“一边倒”的博弈,其最终的结局是一场双输的零和博弈。

案例中,母亲总是把儿子看做长不大的孩子,为孩子代劳一切,从而从一根鞋带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致使孩子将来都无从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不断地“付出”,孩子是心安理得的享受,所以,这是“一边倒”的博弈。只是母亲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进行一场博弈。作为母亲,她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快速成长,所以她什么都包办代替;作为孩子,他把一切认为理所当然。短期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孩子那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在母亲手中是“迎刃而解”的,所以这种一边倒的“合作”博弈恶果显示不出。但长期来看,当这位母亲对长大的儿子遇到的问题已经无能为力了,而儿子除了依赖母亲也不会寻找别的办法,他们必然引发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所以,母亲与儿子的博弈最终的结局是一场双输的零和博弈。

同类推荐
  • 成功源于信心(走向成功丛书)

    成功源于信心(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作者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实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读故事,长经验(MBook随身读)

    读故事,长经验(MBook随身读)

    《读故事,长经验》讲述了: 人生在世,有些规矩不可不知,有些窍门不可不懂,有些本事不可不会。经验可谓后事之师,教训堪称前车之鉴,关键时刻的一个经验,价值足有千金重。可见,经验之于人们如良师、似益友。感受前人为人处世的得与失,就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就能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少走弯路,从容驾驭自己的人生。
  • 打开就业思路的钥匙

    打开就业思路的钥匙

    本书就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就业制度的演变及现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定位与分析、择业心态与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法规和就业市场、作好求职准备、成功面试技巧、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等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重要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剖、研究。
  • 谁说你懂做人做事

    谁说你懂做人做事

    成功者和失败者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是否懂得做人做事的取舍之道,是否能把做事与做人很好的统一起来,使人生之路少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缺憾。因此,做人做事,看似简单,却不得不仔细思量。
  •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世界顶级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主要靠人脉关系与处世技巧。”所以说,智慧处世是一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学问。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处世的道理你不可不懂,处世的本领你不可不会。你若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学习10堂处世课是你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
热门推荐
  • Russia

    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一见倾心:首神大人好妖娆

    一见倾心:首神大人好妖娆

    【相遇】她是有幸得到天地点化的雪山灵狐花若水,他是仙界首神沧溟。第一次相遇,她五岁人童模样懵懂可爱,他一见倾心便收做义女。虽小水儿从未叫过沧溟父亲,但也是心中将沧溟当做父亲看待。【极宠】沧溟疼她护她,她便养成了刁蛮的性子。“首神!若水殿下又不小心烧了整个藏书阁怎么办?”“再修便是!”【变故】花若水十七岁生辰之时,整个仙界都来祝贺。但九天玄女自小爱慕沧溟大闹一场突生变故。“怎么可以?您是水儿内心最最最敬爱的如同父亲一般的人物啊~”“花若水~”【再遇】五年后,她带着一个面容极其像她的儿子回来!沧溟“我没有想到我们再次见面会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花若水拿剑指着沧溟“你好!首神大人”
  • 育灵

    育灵

    道生气,气生精,精生形,此为顺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合道,此为逆修。天有象渐,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渐而进之,安尔行之。顿悟者,易行而进之。书友群40649373)
  • 竹斋诗余

    竹斋诗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负心王爷追逃妃

    穿越之负心王爷追逃妃

    “冷幕,你真的始终都没有爱过我?”花素沫沙哑的声音。“。。。。是”冷冷抛下这句话,然后离府而去。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在一起了。一纸休书,佳人泪。三个月后,冷幕的出现再次打乱了花素沫的生活。想挽回么,对不起,晚了。。。
  •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常常很简单、很俗气”。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
  • 答陆澧

    答陆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现代城隍

    现代城隍

    我只是一名小协警,长得不帅,走到哪都被人欺负!可是我也是一名城隍!阴间城隍!掌管一市的生杀大权!主宰一市的阴阳之事!天庭崩毁,天理混乱,孤魂野鬼纵横!人间怕是要乱了……且看一名城隍爷如何在都市逍遥快活!跟人,鬼,神,斗智斗勇!
  • 虎口夺单(白金版)

    虎口夺单(白金版)

    如果您是NBA火箭队球迷,您有两个选择,且只能选择一个。A:看一场50分钟的痛快淋漓的火箭队比赛……B:看一场25分钟的比赛精华片断,另外的25分钟姚明与您面对面沟通整个比赛过程,包括战略安排,战术执行……如果您选择A,请不要阅读本书。如果您选择B,请阅读本书。本书结构:虎口夺“单”=故事篇+培训篇故事篇,与以往读者大人所见到的商战类小说完全不通,我非常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为了真实性,我宁愿牺牲情节的精彩为代价。因为我相信理性的读者大人会更希望能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做业务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沉醉在精彩却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