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7400000012

第12章 行住坐卧勤施功(5)

一九六三年二月,证严法师只身到台北市临济寺准备受戒,却因没有剃度师父而无法报名。戒场报名截止前一个小时,由于到慧日讲堂请购《太虚大师全集》的因缘,巧遇印顺导师,至为惊喜,并以一颗谦卑恭敬,姑且一试的心,请求拜印老为师,想不到竟获导师应允,证严法师喜出望外。由于时间紧迫,印顺导师在简单的皈依仪式中对证严法师开示说:“你我因缘殊胜,我看时间来不及了,但是既然出家了,你要时时刻刻为佛教、为众生啊!”并且马上为他取了法名“证严”,字“慧璋”,行了简单的皈依礼。

追求佛理却屡次不能出家,如果是信仰不坚定者,恐怕早已放弃了。证严法师并没有因为那一次次的拒绝而气馁,她始终把自己当成是一位真正的僧侣,终于得到了印顺导师的认同。在这让人感动的坚持中,她淬炼了心灵,积累了德业,让佛法之莲如愿在生命中盛开。

滴水佛音

1、手印音译作母陀罗、慕捺罗、母捺罗,或称印相、契印、密印,或单称为“印”,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佛菩萨及本尊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因此我们与其结相同的手印时,会产生特殊的身体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这和佛菩萨及本尊修证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状况是相应的。

2、禅定手印的含义禅定手印的含义是说所有信奉佛法的人都应该从瞬息万变的世界观以及各种华丽的外在物中解脱。佛徒应该遵奉修习佛法,仅此一念毫不动摇,最终达到从轮回之苦中解脱的目的。

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

弘一法师修行深厚,对自己要求甚严,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高僧仍然认为自己恶习太重。法师1933年在泉州承天寺演讲时说“余于三十岁时,即觉知自己恶习惯太重,颇思尽力对治。出家以来,恒战战兢兢,不敢任情适意。但自愧恶习太重,二十年来,所矫正者百无一二。自今以后,愿努力痛改。更愿有缘诸道侣,亦皆奋袂兴起,同致力于此也。”

恶习一词,听起来怕人,其实就是不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无非就是喜欢吃饭时说话、饭后看看报纸之类的小事,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事不注意,就会给人生带来很大的坏影响。

弘一法师钻研律学,对改正习惯之事非常注意。在这次演讲中,法师列举了七条僧侣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虽出自山门,而且在僧侣的努力下已改过,但对在俗的人仍有参照作用:

一、食不言。

“饭不言,寝不语”是从小餐桌上爸妈用来教育孩子的话。吃饭时说话,含着一嘴菜饭大谈特谈,不但有碍消化,也很不雅观。

二、不非时食。

出家人讲吃饭定时,是一种戒律。在家人虽不用持戒,但也还是按时吃饭较好,人的消化系统分泌消化液都是有规律的,吃饭不定时,内分泌系统紊乱,与身体无益。

三、衣服朴素整齐。或有旧制,色质未能合宜者,暂作内衣,外罩如法之服。

出家人讲究勤俭,不以奢华为美。一丝一缕都来之不易,要格外珍惜。世俗中生活水平高,生活好,一些人就流于浪费,新衣服穿几次认为不时髦了就丢掉,不知爱惜。其实自己略作修改,添加潮流因素依然能再穿。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不能垃圾箱里一塞了事。

四、别修礼诵等课程。

僧侣的课业是繁重的。每天除去听讲、研究、抄写、及随寺众课诵外,还要自立礼诵等课程,学习非常努力。每天清晨,师父们有在佛前跪读法华经的、华严经的、金刚经的,还有念佛的,念佛号能念一万遍以上。

僧侣出家学习不止,在家人也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在校园学习的学子自当努力,走上社会工作的人也要及时充电,跟上时代的发展。

五、不闲谈。

平时大家都喜爱聊天打发时间。出家人也会聊天,聊天被认为是虚丧光阴、废弛道业的不好习惯,于是僧侣们改为在饭后或傍晚休息的时候,在树下、屋檐边,或经行、或端坐、若默诵佛号、若朗读经文、若默然摄念。

在家人也当学习出家人,把宝贵的时间或用来学习知识、或用来做做家务,哪怕是听段旋律优美的音乐,也比大家凑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说些无聊话要有意义的多。

六、不阅报。

僧侣多不看报。报纸上虽能反映社会时事,然而各家报社为了抓人眼球,增加报纸销量,经常会登载杀人抢劫、奸邪淫荡的事情,真假莫辨,描摹详尽。即是是心地清净的出家人,总看这种东西也会被感染,影响修行。

现在网络发达,人们不怎么读报了,多喜欢浏览各大门户网站,信息量大了不知多少倍,只可惜泥沙俱下,各种不堪的内容混杂其中。成年人有分辨力尚且受蛊惑,青少年心智不成熟,随意在网络上浏览信息更是危险。在现代社会生活,不可能脱离网络,上网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节制地上,对孩子上网尤其要当心。

七、常劳动。

弘一法师很直白地说“出家人性多懒惰,不喜劳动”。懒惰的何止出家人,谁不喜欢不劳作,轻轻松松地生活?然而懒惰是恶习,腐蚀人的心灵。僧侣们已经发下誓愿要勤于劳作,每天扫除大殿及僧房檐下,并努力做其他劳动的事情。在俗世中的人也要让自己的双手双脚动起来,自己扫扫地、洗洗衣服,不但生活整洁了,对心灵也是小小的锻炼。

滴水佛音

1、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承天寺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在五代时,此地为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一度改称“能仁寺”。抗日战争时期,弘一法师曾在此讲经弘法,组织佛学研究会、念佛会、流通经书,创办养正院,培养僧徒。

2、《法华经》《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经书名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法华经》是佛陀晚年所说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切切实实持戒

佛陀于菩提树下得道证果后,于罗阅祇国弘法教化,后来又前往舍卫国度化众生,深得波斯匿王与百官的敬仰。

当时,国内有位大商主,名叫波利,带领五百位商人出海寻宝,正当船只行驶于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海神突然现身于众人之前。波利向海神讲授佛法,得到了海神馈赠的一副香璎。

波利回到舍卫国,想到这么稀有珍贵的香璎,绝不是自己这种平民百姓所适合配戴的,于是前往皇宫将这宝物献给波斯匿王。国王非常欢喜,马上派人去请诸位夫人出来,并且言明将把香璎赏赐给当中最美丽的一位。

消息布达后,宫中的每一位夫人无不极尽全力将自己装扮得美艳动人,希望自己会是得到香璎的幸运者,唯独末利夫人没有来。国王询问侍者,侍者回答:“今天是十五日,夫人正在持守八关斋戒,因为身着素服,没有装扮,所以没有来。”

国王听了很不高兴,派侍者转告末利夫人:“难道你今天持斋受戒,就可违抗国王之命不出来吗?”

就这样传达了三次王命后,末利夫人终于出现于众人之前,质朴的衣着中未添任何装饰,素净的面容上没有一丝脂粉,全身散发耀眼光采,比平常更加庄严。国王见了非常惊讶,心存敬意地问道:“是什么样的修为,让你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

夫人回答:“我想到自己累劫以来少修福德,所以今世得为女人,情深业重,秽垢堆积如山。况且,人命短促,若不精勤修行,稍有不慎,便会堕入三涂恶道。所以至诚发心每月持守斋戒,割舍世间种种贪爱,遵从佛陀教法,希望世世皆能蒙受法益,增长福德。”

国王看到修行使夫人如此美丽,深感佛法的力量深大,决定将香璎送给末利夫人。夫人拒绝了,并提议将香璎敬献给佛陀。

波斯匿王一行人来到精舍,向佛陀至诚顶礼,诚恳地奉上了香璎。世尊接受了国王的供养,说偈云语:

多作宝华,结步摇绮,

广积德香,所生转好;

琦草芳华,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德人逼香;

栴檀多香,青莲芳花,

虽曰是真,不如戒香;

华香气微,不可谓真,

持戒之香,到天殊胜;

戒具成就,行无放逸,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斋戒的福德广大长久,能够使人得到好的名声与大众的敬爱。即使有人将遍满天下十六大国的珍宝,拿来布施修福,所得的福报,也不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守斋戒的功德。与末利夫人的福德相比,须弥山不过如一粒豆子罢了!所以斋戒是福慧双修之法,可以解脱烦恼,证得涅盘,不是世间福报可以比拟。”

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竟然能使须弥山相形见绌,持戒对佛教徒的意义可见一斑。佛经中有一种说法: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戒为师。戒是如来的法杖,是解脱生死的根本。戒在梵语有两个说法,一是毗尼(净行义),二是木叉(解脱义)。毗尼是因,木叉是果,因为有了净行而有解脱。在因上是极严的约束,是不自由,可是果位是得大自由。

“持戒”二字的意义,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明白了。持戒不一定是为了修行到菩萨或佛的境界,最朴实的目的就是来生再做人。所以,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

众生畏惧因果,就是因为大家疏于自律,如犯法入狱的罪犯一样,在最大的自由来临之前追求了不该有的自由,反而使自己身陷困境。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所以有人说:何必受戒,自找束缚?其实,凡是遭受牢狱之灾失去自由的人,基本上都是由于触犯了五戒。譬如:贪污、窃盗、勒索、抢劫,是犯了偷盗戒;杀人、毁容、伤害,是犯了杀生戒;强奸、嫖妓、拐骗、重婚,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吸食烟酒等,是犯了饮酒戒。所以受戒某种程度上说于守法同意,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

弘一法师曾无奈地说:“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要倍增于不受戒的人。所以弘一法师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即使受戒也要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显而易见是杀、盗、淫、妄,此外饮酒、吃肉也容易惹人讥嫌。抽烟在律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所以尽量不抽为妙。

要切切实实守戒,也要开遮有方。一般怕受戒的人都是因为怕犯戒,大可不必要。戒中有开缘一说。五戒里面饮酒这一条戒开缘最多,如果是自己嗜好饮酒,属于犯戒。什么状况下饮酒不属于犯戒?最常见的,是生病吃药。中药里面很多药用酒做药引,这不犯戒,这开缘。无论出家在家,七十岁以上的人,身体衰弱,血液循环缓慢,佛准许开戒,在每一餐饭的时候喝一杯酒,这是当药用,帮助血液循环,或者在晚上睡觉之前喝一杯。开缘,是身体有需要。还有做菜时要放酒调味,也是开缘,不是破戒。

要晓得佛制定不饮酒戒,真正用意是防止喝醉了犯杀盗淫妄,所以酒这一条戒叫遮罪,是预防措施,不像杀盗淫妄是性罪,性质不同。要对这些都不懂,就没有办法持戒了。

滴水佛音

1、舍卫国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是古代印度一个比较富裕的小国,位于中印度。相传舍卫国国王的释迦牟尼的弟子,释迦牟尼成佛后大部分时间在此居住。

2、香璎香璎即璎珞,古代一种用珠玉穿成串、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俗称佛珠或念珠。

3、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是印度国树。菩提树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佛陀都劳动

现代人想象,稀有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一定是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其实不是这样。佛陀也是劳动的,而且事无巨细,亲自动手。

有一次,佛和阿难出外游历,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秽物的酒食吐了一身,气味难闻,过路人都绕着他走。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这位弟子抬到井边,用桶汲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并没有呼喝弟子去修理,而是自己找来工具,亲自动手修补。

还有一次,一个弟子患了重病,没有人照顾,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呻吟。佛就问他说:“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佛把生病弟子的大小便种种污秽,清洗得干干净净;还将他的床铺,整理得平平展展,舒舒服服,然后扶他上床。

这些故事,出于经文,并不是凭空说说的。佛的劳动,可见一斑。佛不像现在的一些人,凡事都要他人服劳,自己坐着享福。

同类推荐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傲世无敌仙界

    傲世无敌仙界

    一个在职业生活的人可是确应为,一个女人改变了一身,但命运确不在我的身边,在关件的时候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位面,重生到了一个废材的身上,他勇敢改变了一身,确无敌于天下,冲破一切佳锁,傲世凌云天下。
  • 伐.罪

    伐.罪

    伐尽世间之罪·舞动希望之光。孤独的少年一夜间掌控魔法,横行异界,生死磨砺,只为昔日之梦!
  • 为国倾城

    为国倾城

    神给了我爱的权利,却偏偏斩断我想要保护整个世界的翅膀世人都是自私的,没人会对你所做的一切而感激,当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是,留下的只有私欲(>﹏<)
  • 绑个夫君和我一起来种田

    绑个夫君和我一起来种田

    她是从孤儿院带着他一起入住到新家,为了报恩,坐了卧底。在一次任务中,他为了她而死,重生异世再次遇到他,这次她再也不会让他离开了。
  • 平行入侵

    平行入侵

    美国一次时空机器实验事故,将地球与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巨大怪兽星球,时空结合在了一起,数量众多,巨大可怕的生物全面入侵地球,然而这只是一切的开始。陆锋一个鲜花店的老板,又是如何生存的,如何成就他的霸业的。
  • 鸾凤倾天下

    鸾凤倾天下

    在这样的一个纷乱的江湖恩怨之中她,无辜受连,踏入了一场阴谋之战,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中,实则暗潮涌动与温柔如水的他相爱……被迫怀上的,不是他的孩子……而要嫁的,居然是一个‘太监’……她是否能从阴谋的陷阱中挣脱开?最后真正的归宿,又该如何选择?
  •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主要内容:今天孩子的确幸福,可是阳光下的花儿少年,也有着众多的烦恼。今天的父母的确辛苦,可是现代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明智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错误的家教,耽误孩子的前途。为了使家长付出的心血得到积极的回报,更为了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约请了在北京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和学者,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编写了这本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家教读物。书中列举了生活与家庭中常见的十个误区,对它们逐一进行剖析,通过列举事实,透视原因,论证危害,说明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向广大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
  • 倾城言灵师:魔王的杀手妻

    倾城言灵师:魔王的杀手妻

    她是21世纪言灵族的家主,却被自己最信任的属下和未婚夫杀害,魂穿到异世,她是一个在青楼做卧底的杀手,不懂七情六欲,只知道挥刀,抽刀,知道他的到来让她那没有丝毫波澜的心狠狠的颤动了,他最终感动了她,众人本以为她们会一直这样在一起,没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对她说,“呵呵,你以为你能成为我的妻子,别想了,你只是一个青楼女子,以为能够配得上我,众然实力高强,也掩盖不了的事实。”他伤了她的心,却又把她囚禁起来,让她看着他与别的女子夜夜笙歌,她终于忍不住离去,再次归来,又是怎样一幅场景?
  • 三国征服者

    三国征服者

    游戏宅男刘邈玩一款三国游戏时,意外穿越到了汉末,更意外的是他不仅带去了游戏系统,还带去了自创新武将,并可以训练出中华历史上各种强大的特色兵种。燕云十八骑、玄甲军、背嵬军、白袍军、神臂弓卫等等历史特种兵尽数登场,与陷阵营、白马义从、虎豹骑、白耳兵、元戎弩兵等三国特种兵一决高下。主角能在这个群雄云集的大时代里大杀四方吗?他能弥补历史的遗憾吗?这里才是梦幻的三国,是英雄的三国,是你想看的三国!
  • 弑天杀神

    弑天杀神

    他冷血无情,视认人命如草芥,却对自己所在乎的人拼尽一切!杀戮对他来说是游戏,血海尸山对他而言不过稀松平常,他冷眼傲视天下,持神链,练神决,无法无天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