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2300000006

第6章 认识你自己(1)

——汉字中的个体存在

人是什么,人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都在参悟生命、参究生死。透过汉字,我们也能够体悟古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个体存在的关注。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字趣释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人类乃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人”的造字和演变过程里可以证实这一论点。

“人”字从甲骨文至现今的楷书均为象形字,几千年来,“人”字由最早的图形化经过线条化变为今天的笔画化(一撇一捺)。 “人”的本义就是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表现在“人”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造“人”字时特别强调手、脚。“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正是由于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手去创造工具,此外,还因为人能直立行走,所以,古人在造“人”字时便以侧面站立的人为字的形体。

草木初生——“生”字趣释

生是和死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是怎样为“生”字造字的呢?

《说文解字》云:“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甲骨文的“生”字像地面上刚长出来的一株幼苗,其本义即指植物的生长、长出。引申为事物的发生及人和动物的出生。

“生”本指草木幼芽生长,引申为年轻的、新鲜的、未成熟的、不熟悉的等义,生字的引申义非常广泛,可以组成的词汇也非常多。

“生”字还是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的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俗称胡子生。小生扮演青年男性,分中生(扇子生)、冠生(官生)、穷生、雉尾生(翎子生)、武小生等。外,泛指生的副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唯汉剧的外唱、念、做并重。末,沿袭南戏、北杂剧之名目,今多数剧种已并入老生行。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京剧中还有娃娃武生。

祭奠死者——“死”字趣释

当生命终结时,古人会有怎样的感慨?譬如“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论如何,死亡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古人是怎样造“死”字的呢?

甲骨文“死”字,右边是一垂首跪地的人形,左边的歹表示死人枯骨,整个字形像活人跪拜于死人朽骨旁默默吊祭的样子,传达出有人死了的信息,特指死亡、生命结束之义。

由于死去的东西不会动,所以僵硬的、不灵活的东西也称为“死”,如“死板”指不灵活,“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跃或精神消沉不振作;“死”字还引申为坚决之义,如“死心塌地”是形容打定主意,绝不改变。

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对于人之死,也有不同的称法:天子之死叫“崩”;诸侯之死叫“薨”;大夫之死叫“卒”;低级官吏和有身份的读书人之死叫“不禄”;平民百姓之死叫“死”。

关于“死”字有这样一个故事:老赵在砍自家种的大树时一不留神,压倒了邻家的一棵小白杨树。而这一棵白杨树只有手腕那么粗,可邻家却要索赔五百元。老赵十分气愤,就去请了一位律师。这位律师看了老赵写的材料,又让老赵带他到现场去察看。然后对老赵说:“行啦,等着开庭吧。”开庭那天,法庭最后判决:要求老赵赔邻家小树损失费10元,两家各付诉讼费15元。邻家收了老赵的钱后,又拿出了5元钱。原来,律师在现场查看时发现那棵压倒的小白杨树来已枯死,他就在“小白杨树”前面加了一个“死”字。而这个“死”字是法庭判决的依据。一棵活的小树索赔500元已经是狮子大开口,更何况是一棵已经死掉的树,诉讼书中增加了一字,就改变了判决的结果。

口为出纳官——“口”字趣释

先让你做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一个女孩一生当中,她脸上的某一个部位,爸爸碰过两次,妈妈碰过两次,男朋友碰过一次,老公一次也没有碰过。这是哪个部位?

再让你猜一则谜语:高高山头有口井,不见清泉不见影,四周玉石密密砌,唯有鲤鱼中间行。这是什么?

你猜出来了吗?答案是:口。

《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其意思是,口是人们用来进食和讲话的器官,故有口为出纳官的说法。

“口”字一望便知是一个象形字,像人的嘴巴。甲骨文的“口”更像一张嘴巴,上下唇及口角均描绘得惟妙惟肖。

由于“口”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人只一口,故以“口”作为计数单位。“口”字还引申为指“人”或“人口”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其意思是:一户有百亩的耕地,统治者们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那么几个人的家庭就可以吃饱不挨饿。

此外,与“口”有关的字大都为“口”字旁,如吻、吃、喝、唱等。

多面手——“手”字趣释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大约500万年到2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大约1000万年前,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古猿为了觅取新的食物和抵御野兽,前肢渐渐解脱出来,开始了直立行走。以后,前肢就从事一种专门的动作,如持石块打击野兽,或用石块碰砸石块制作工具,逐渐变成了人的手臂和手,由于不断地使用手,所以人类逐渐得到进化,可以说,手是人类形成的关键。

“手”字是个象形字,金文的“手”字,正像一只人手的形状,上面的分支代表五个手指,下面是手臂。后来篆书的写法仍旧延续了金文的象形意味,隶变后,“手”字已经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手的本义是人体上肢腕以下能够持物的部分,多用作名词。手的引申义很多,例如“手下”,指所属的人,犹部下。“手册”指记事小本,也称各种专业资料或一般知识性小册子。人们还把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称为“××手”,例如“能手”、“多面手”、“选手”、“好手”,等等。“手”可作偏旁,在汉字中,凡从手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打、拍、扶、拿等。

目为检察官——“目”、“面”、“眉”字趣释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看到这个谜语,很多人都会心地一笑:呵,这不是眼睛吗?是的,这个谜语正是生动地描述了眼睛的形状,在人的五官中,眼睛是最传神的,古有“目为检察官”的说法。在古代,人们根据眼睛的外形创造了“目”字。

甲骨文、金文中“目”字的写法基本一样,是一只横置的眼睛的形状,篆书变为竖起来的眼睛,此后,“目”字变化不大。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相貌时,常常说“眉清目秀”,可见,眉毛对人相貌的影响同眼睛一样重要。古人造“眉”字,也是采用了象形法。

俗话说“画龙点睛”,人的面目因眼睛而生动,这个道理在古人造的“面”字中可以看出来,从古至今,“面”字中始终有“目”的影子。

在生活中,“面目”两字常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面貌,例如面目全非、面目一新等。

“自”原为鼻子——“自”、“鼻”字趣释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且不说认识自己,单看“自己”的“自”字,你认识吗?

看到上图,很多人会说,这不是一个鼻子的形状吗?它上面的一竖是人高高的鼻梁,最下面是鼻孔,中间还把鼻子上的横级和两旁的鼻翼也描绘了出来。这其实是“自”字的古文字,“自”原为鼻子,《说文解字·自部》:“自,鼻也,象鼻形。”下图即为“自”字各个发展阶段的形状。

在甲骨文辞里,“自”虽然有时作“鼻子”用,但绝大多部被借来作第一人称表示“我”,因为古人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往往用手指点点鼻子来表示。今天,一般人们都还有以手指鼻子表示“自己”的习惯。

正如上文所述,在古代曾经有一个时期,“自”字既是“鼻子”又是“自己”,这样当然不大方便。所以古人便另创了一个以“自”表意以“卑”发音的形声字“鼻”,把“自”、“鼻”二字区别开来。

疾趋曰走——“走”字趣释

阅读古籍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个问题:现代人说的“跑”,古人说“走”,而现代人说的“走”,古人说“行”,所谓“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人是如何创造“走”这一个字的呢?

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走”字上半部分像一个摆动手臂的人形,下半部分是一个脚形,整个字形像一个人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走”的本义是跑。近古时代,走字才渐渐由跑步之义转变成行走之义。

同类推荐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热门推荐
  • 逃离僵尸领地

    逃离僵尸领地

    有没有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独自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的街道上蠢蠢移动的“僵尸”,一边啃着方便面,一边抽着香烟。当地球上百分之九十的人类都变成了半人半兽的“僵尸”,如果你是那百分十的幸存者,你会做些什么呢?乌云漫天,僵尸横行。躲藏在城市角落里的“我”偶遇一位单亲妈妈和她的孩子,在得知了一处幸存人类的聚集地之后,便一起踏上了寻找它的征程……
  • 软饭小子要逆天

    软饭小子要逆天

    一个普通的特种兵,在一次莫名其妙的任务中,认识了一个动不动就我要我要我还要的小萝莉,还相爱了,怎知这小萝莉来历不凡,是什么修炼界的圣体。晕了,不但不能相守,还被逐出家门,各种追杀接踵而来,且看咱这好色小子是如何在刀光剑影中泡妞,又是如何再将那可爱的小萝莉拥入怀中。什么狗屁异能者,你能把爷怎么着?
  • 贞观幽明谭

    贞观幽明谭

    故事以唐代贞观末年的长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自幼背负诅咒的少年巫师明崇俨在追寻自己身世之秘的过程中,卷入了太子、虬髯客、南昭郡王等争夺王位的阴谋。与此同时,日本、新罗、百济等周边国家的奇才异能之士也怀着各自的目的纷纷登场。作品中人物众多,架构也铺陈得极开,但是内容精彩紧凑,各条线索交织依存,扑朔迷离,对读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 超灵法师

    超灵法师

    一觉醒来,左阳发现自己穿越成了异世界法师学院的一名学渣。不过,身为学渣,难道不该以打脸学霸为人生己任吗?
  • 误惹撒旦:老婆,你要乖

    误惹撒旦:老婆,你要乖

    外人面前禁欲脸,在她面前却化身为狼,啃的她连骨头都不剩。他是桀骜不驯的墨家继承人,游走在黑白两道。她是身份不明的顾家长女,偶然一次救了他。再相见,三年后。他为她而来,她却为情所伤,心灰意冷,将他忘的一干二净。夜夜欢宠,他将她困于床榻,想要睡服她的身再掠夺她的心。曲意逢迎,她被迫步步沦一一陷,却没想到真相如此不堪一击......一念情起,一念终生,一眼万年!
  • 废材小孤女之痞妃逆袭

    废材小孤女之痞妃逆袭

    当现代游戏练级狂人一朝成为被唐家收养的的小孤女会怎样废话!当然是抓紧时间练级敛财捞美男!唐辛表示生活就是奥特曼打小怪兽,你不玩他就得他玩你!所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来来升级吧!可是,这个在某个风黑越高杀人夜被她一时同情心泛滥所救下的男人怎么就一直缠着她要自己娶他呢?唐辛表示,这男人长的貌美跟着自己勉勉强强还够格!唐辛眨眼,既已入了我唐家门,就应该跟随潮流和大伙儿一起来愉快的升级!总之,这是一个无耻奸诈女和一个伪小白真腹黑男之间的故事。
  • 编队的恋爱霸主

    编队的恋爱霸主

    由学生洛灵娜开始的穿越异世界大陆传统剧,描述由十二具骷髅建立的夹缝地域中,以游戏作为载体,驱使良民的阴谋诡计。而身为主角的洛灵娜要突破一切成为编队霸主的关键,竟是那从没谈过的恋爱。坑人的系统,悲剧的起始点,必备的幕后主使,由此故事开始!
  • 万事不朽

    万事不朽

    亿万年前从混沌深处带出一颗菩提种子,细心培养,万年开灵,万年讲道,成就一代菩提道尊。千万年前,踏进苦海尽头,彼岸花开,埋青木石棺。百万年前,走进生死门,为人族帝尊舍命取出一滴真命之水,成功续命,在活一世。十万年前,虚空破碎,道蕴泯灭,天地陷入无道暗黑时代,虚空灵气被封,无人承载天道,止于帝尊之下!万年前,混沌身躯被锁天地阴阳漩涡,灵魂化虚,一缕灵魂神念遁入大地消失。千年前,道蕴恢复,万物重新修炼,天道回归。百年前,万族林立,争夺道蕴,希望承载天道,成就帝尊之位,只是这一世却无人封尊。……十年前,一位少年从幽冥深渊走出,开始了一世峥嵘。本书改名帝尊物语创世首发
  • 恶魔酒神

    恶魔酒神

    酒神死前预言,百万年后新一代酒神诞生,将会改变星际秩序。丹田处有一个小小的酒泉,各种灵酒来者不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烈焰红莲、木槿回春、星辰酿各种绝世灵酒是主角寻找的目标,看主角如何在遍是危机的修仙界纵横,一步步的走向巅峰。
  • 通天荒塔

    通天荒塔

    玄历十二年,妖魔乱舞,人族天赋低下,惨遭奴役,有少年天赋异禀,本领高强,带人族揭竿而起,隳名城,斩妖魔。收天下之兵,借天之势,化毕身修为,作通天之塔八座,以镇妖魔。后人成为通天——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