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2300000031

第31章 天人合一(3)

清末民初,上海的戏园俗称茶园。它的舞台为正方形,楼上叫“花楼”座位,左右偏座称“包厢”,楼下正厅为达官贵人等预先包下,这些人的坐席前设有八仙方桌。而下等坐席是条凳长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那时剧院还没有门票,由“案目”(服务员)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每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姓名。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误。这种记“水牌账”的方法,后来随着戏院门票的实施而废弃了,但它作为一种简单易懂和便于众人监督的记数方法,一直流行于民间,并被引入选举计票中。

前村月落半江水——“半”字趣释

关于“半”字,《说文解字》中云:“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

“半”字上部是“八”,表示分的意思;下部是“牛”,上下合起来就是指“分开的牛”,古代在杀牛的时候,要一半一半地把牛分解开来,所以“半”造字就用分解牛体来会意。“半”的本义是指事物的二分之一(即一半);引申为“在……中间”,如半夜;又比喻很少的意思,如一星半点;还有不完全的意思,如半成品、半透明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半”字的故事,传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任两浙观察使时,一次奉命到浙东台州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因天色已晚,就住在清风岭寺庙中。时至中秋,月色正好,高适登山观赏夜景。来到山顶,阵阵秋风吹来,使人感到有些凉意,松树上滴下来的露水浸湿了衣服。松间白鹤在明月下展开了翅膀。此时夜色已深,月亮低垂,映照着山下的江水。高适回到房中,向和尚讨了笔墨,在寺庙的壁上题了一首诗,把在月下所观赏的夜景写了下来:“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第二天清晨,高适离开清风岭,往台州赶路。乘船过江时,突然发现江水退了许多,从两岸的水痕看,江面只有原来的一半宽了。原来,钱塘江是随潮汐涨落的。月亮升起时,江水随潮而进,江面顿宽;月落时,江水又随潮而退,只剩半江。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诗句“前村月落一江水”中的“一”不妥,应改为“半”,才能准确地反映出钱塘江水随潮涨落的特点。一个月后,高适办完公事,再经过清风岭,想提笔改诗时,发现那“一”字已被人改成“半”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后来,高适四处打听改诗的那个人的姓名,却一直没有寻到。

总会应验的占卜——“一”字趣释

“一”字是一个神奇的汉字,从古至今,尽管“一”字外形始终如一,但其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一”字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是一横。清代学者段玉裁说:“一之形于六书为指事。”意思是“一”字按照六书的分析为指事字,“一”是古人的记数符号,可能是画的一道横杠,也可能是一个筹码。可见,“一”字的本义为最小的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赋予“一”字极其丰富的内涵。在他们看来,“一”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开端,正是由于有了“一”,才派生出了整个世界。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汉许慎也在《说文解字》中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一”字的本义为最小的正整数,在“一”字的使用中,人们还引申出很多意义。由于“一”字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故“一”字有“最少”的意义,由“最少”的意义又可以引申出“偶然”的意思,例如“一旦”。“一”字还可以表示序数,例如,成语“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第一不要做,一旦做起来,就不要罢休。此外,“一”字还有“专一”、“纯正”、“全部”等义。

正因为“一”字的含义如此丰富,因此,我们在使用“一”字时,要结合上下文,才能明白它的具体意思。据说,古代某一年科考,三个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于是就结伴来到一个算命先生那里占卜,算命先生知道了他们的来由之后,闭着眼睛伸出一个手指头。考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求算命先生说明。算命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发榜之日,三个考生中只有一个榜上有名,他们都觉得算命先生很神奇,于是又来到算命先生这里,求他占卜一下其他两人何时考上。这时,算命先生说实话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考上,但是我伸出一个手指头,却把各种情况都说到了。如果中一个,就代表中了一个;如果中了两个,就代表有一个不中;如果三个都考上,这一个手指头就代表全部考上;如果三个都没有考上,就代表一起不中。”算命先生正是利用了“一”字的多义性来骗人的。

“二”与“贰”——“二”字趣释

古人云“积画为数”,同“一”字一样,古人也是用两个筹码或画的两道来表示“二”字。

从甲骨文到金文和篆文,“二”字的形体没有变化。

“二”为指事字,本义为数字“二”。“二”字还表示序数,有“第二”的意思。“二”字由“第二”的意思还引申出“副”的意思,例如,《礼记·坊记》:“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日称二君。”“二”还有“再次、两次”的意思,例如,《宋史·吴璘传》:“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

在实际使用中,“二”字还有一个大写的“贰”字。其实“贰”当初并不是表数目的。《说文解字》云:“贰,副益也。”段玉裁作注时说:“当云副也,益也。”可见,“贰”的本义为“副”,并不表数目。“副”作为表数目“二”字的大写是一个假借。

汉字中十个数字的大写,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曾任命郭桓为户部侍郎,郭桓在任职期间与地方官吏勾结,贪污政府的钱财,其数目达2400万石精粮,数目之大相当于当时全国的秋粮实征数。此案牵涉到12个朝廷大臣及上万地方官吏。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将12个朝廷大臣及上万同案犯全部斩首示众。为了杜绝财务上的混乱状况,朱元璋在财务上实行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等在记账时改成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此堵塞财务上的一些漏洞。由此,“贰”作为“二”的大写。

三生有幸——“三”字趣释

相传,唐代有位高僧名叫圆泽,他有个好友叫李源善。二人一起在外散步之时,突然见到一个妇女正在河边打水,圆泽停住脚步对李源善说:“我一直想避开这个女人,现在避不开了。我见到她后,自己就要死了。”李源善看了看那个妇人,是个怀孕的女子,没什么特别。为什么看到她之后,圆泽和尚就要圆寂呢?圆泽接着说:“这女人怀孕已经三年,专等我去投胎托生。你三日之后去这女人家看望我,她的新生儿子如果对你一笑,那就是我圆泽了。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你到杭州天竺寺去找我,我们可以再次见面。”说完,圆泽回寺坐化。

过了三日,李源善去拜访那位妇人,他半信半疑地想,这就是好友圆泽的母亲吗?待真的见到她刚刚生下的孩子,又见那初生婴儿奇怪地对自己一笑之后,他相信了。

十三年后的中秋夜,李源善去杭州天竺寺,刚到庙门就听到一个十多岁的牧童在唱歌,他深信不疑,这真是三生的缘分。

三生的说法最初来自佛教,佛教中“三生”的说法指的是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三生有幸”是形容十分幸运。“三”是一个表示数目的字,在甲骨文中是以三横画表示数目,是“三”的原始记数符号。“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说文解字·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人们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类社会,常“以三为法”,来描述自然与社会。如“三才”指天、地、人;“三光”指日、月、星;“三星”指福、禄、寿;“三友”指松、竹、梅。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和从印度引进的佛教也对“三”情有独钟。老子《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的最高神称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将宇宙划分为上界、地界、水界三部分,将时间划分为无极界、太极界和现世界。佛教将世界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部分。佛教的经典分为三藏:经、律、论。佛教对信徒提出了“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还对精于佛教经典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

古希腊人把“三”(3)称为最完美的数字。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经历开始、中期和终了三个阶段,因而认为“三”具备神性。在古希腊神话中,称整个世界由三位神仙主宰,他们是手执霹雳的主神朱庇特、挥舞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手牵三头狗的冥神普路托。他们认为世界由三部分组成,即大地、海洋和天空;大自然包括三项内容,即动物、植物、矿藏;人体有三重性,即肉体、心灵、精神。

积画为四——“四”字趣释

关于“四”字,《说文解字》云: “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属皆从四。”注云:“谓口象四方,象征阴阳之气,散布四方。八象分也”。(八极俱分)

“四”是一个数目字。古时先民“积画为数”,“四”跟“一”、“二”、“三”一样,都是叠起的横画,只是“四”到了秦篆阶段,又借用了金文中发“四”时的口型,再经简化,后成目前的“四”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都与数字“四”有关,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祥瑞四灵:麒麟、凤凰、乌龟、龙;中国古代四大神兽: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美: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儒家四德:孝、悌、忠、信;古代妇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

同类推荐
  •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我亲爱的尸兄

    我亲爱的尸兄

    忽然有一天醒来前程往事都化作灰烬我也曾去寻找那些失去的记忆隐藏在佛教圣地下的死尸古城拯救我水火之中的不死人自称是我兄长的男人由一场不寻常的失忆引发而来千年的前尘辛秘如果这是场生死劫难那么最大的危害就是我亲爱的兄长因为他,这场灾难终成情劫——————————————————如果人的记忆承载着人的一生这两生……曾有人等待一个又一个千年就为等一个不一定回来的人
  • The Beast in the Jungle

    The Beast in the Jung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陈氏香谱

    陈氏香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朱德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朱德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朱德兵法不仅仅属于过去,还属于现在和将来。一个有志于军事,有志于国防事业的人,除了学习研究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外,还有必要了解包括朱德在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军事理论。朱德兵法不仅仅属于军人或军事爱好者,还属于一切已经或即将在竞争疆场上冲锋陷阵的人。谁要想在市场竞争、社会竞争、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读一读包括朱德在内的老一辈“常胜将军”的军事理论是有益无害的。以朱德军事理论菱中的重要观点为经,以朱德的军事实践活动为纬,结合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史,从中归纳提炼整理出朱德兵法,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如果读者能通过这本篇幅不大的书对朱德的主要军事论述和观点有个概要的了解,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 异界行

    异界行

    无意之中发现眼睛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且可以和冥界进行交流,从而得到了进入冥界大门的钥匙‘玉冥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却没想到只有从别人身上才能得到提高,以为一个世界可以结束了,却没想到从另一个世界又开始了……
  •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

    我的回忆,一个普通玩家,平平凡凡的游戏史。
  • 穿越之我要灭神

    穿越之我要灭神

    “你若让紫逸受伤,我必让你生不如死”云翼对众神说,于是云翼便踏上了变强之路。
  • 望君忘君

    望君忘君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你将我带出了北地,却忘了将我带到你身边。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其实...我也没有那么恨你罢...
  • 绝杀孤岛

    绝杀孤岛

    以凌风的伪装生涯,迁出一个家庭在抗战时期的报国情怀和一场场的悲欢离合,他们站着不同的立场,具有多重的身份,他们相互猜忌,却又唇齿相依,在一场场殊死搏斗中,一个个秘密被揭开,背叛,杀戮,鲜血,身份的交错,一切的一切,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