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2300000020

第20章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2)

状元刘春霖写“染”字——“染”字趣释

据说,在民国初年,北京一家洗染店特地请来当时的书法家前清状元刘春霖为染坊写招牌,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犯错,当刘春霖写到“染”字时,居然在“九”字上加了一个点。不料,匾额挂出后,好多洗染店都仿效这种做法,有意在“染”字中的“九”字上加上一点,以此预示染坊的生意不同一般。

现在也有很多人将“染”中的“九”写成“丸”,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染”字的结构不了解。 “染”是一个由“水”、“九”和“木”字组成的会意字。裴光远云:“从木,木者所以染,栀茜之属也;从九,九者染之数也。”这就是说,古人常用栀子树的果实和茜草的花作染料,“染”字中的“木”指可染色的草木,“水”是染色必不可少的材料。“九”在古代常用作表示多数,这里指古人染色的次数很多,即指染色的过程。 “染”的最初义是给布帛等物着色,古人把用笔着墨或颜料写字以及作画等举笔落墨之事也叫染。关于“染”字,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词语“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春秋时期,有一天,公子宋和子家去见郑灵公。将进宫门,公子宋忽然停住脚步,抬起右手,笑眯眯地对子家说:“你看!我的食指又自己动了,今天肯定有好吃的。以往每当我这食指动起来以后,总能尝到新奇的美味!”子家将信将疑。两人进宫,发现厨子正在煮一只大鼋,这只大鼋是一个楚国人进献给郑灵公的。郑灵公决定把这稀罕的东西分赐给大臣们尝尝。子家忍不住朝公子宋笑了,郑灵公见状很是纳闷,子家就把宫门外的情况讲了一遍,郑灵公听了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大臣们到齐了。那只已经切成块的大鼋盛在鼎内由厨子分发给各位大臣,唯独没有公子宋的。显然,这是郑灵公安排好的。公子宋窘迫不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见郑灵公和大臣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便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此举惹怒了郑灵公,差一点杀掉公子宋。原来,在古代,鼎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经君主允许随意蘸取鼎中之物,就是对君王权力的觊觎,是对统治地位的挑战。因此,从此以后,人们用“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什么是纺专——“专”字趣释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发明制作了纺线的工具,这种工具叫纺专。纺专是由陶质或石质做的一个圆形的“盘”,叫“专盘”,中间有一个孔,插一根杆叫专杆。纺纱的时候,先要把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圆盘,向左或向右回转,就可以促使纤维牵伸和加拈。待纺于一定长度后,就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去。这样反复,一直到纺专上绕满纱为止。“专”字的产生,便与这种纺线工具有关。

甲骨文的“专”字,右边像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专”为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纺锤。“专”字后来多借用为单独、单纯、独一等义,例如“专断”,指独自决断。“专家”指专门从事某种事业或学问而有成就的人。在汉字中,凡从专的字多有盘旋、转动、转递等义,如抟、团(圑)、转、传等。

关于“专”字,有一个成语为“专心致志”,意思是:心思很专一,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该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成语的典故为: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另一个却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貌似认真听课,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鬼斧神工——“工”字趣释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懂得制造并使用工具,先民们开始使用文字后,就根据工具的形状创造了“工”字。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工”字,像一把带柄的利斧形状。斧是先人劳动的用具,故工字的本义指用具、工具。

“工”的本义是“工具”,后来引申出凡使用工具干活的人都叫做“工”,如“百工”是指西周时期工奴和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工”,泛指工人。上古的宫,也有称作“工”的,以后,还派生出“工作”、“工程”、“工业”、“工夫”、“精巧”、“擅长”、“乐人”等意义。

“鬼斧神工”这则成语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鲁国有个技艺非常高超的木匠,人称梓庆。他能制作各种精巧的木器,尤其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有一次,他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它外形美观,花纹精细,见到它的人都惊叹不已,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鲁国的国君见了这个鐻后,也连声喊绝,特地召见梓庆,问道:“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真乃鬼斧神工之作啊!”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国君听了他这样说,有点不大相信,又问道:“那你是怎样制作它的?”梓庆说:“我从大王这里接受了使命便开始做准备。这时,我虔诚斋戒,让身心纯净。斋戒到第三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五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七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进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奢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我只想着如何雕刻。于是,我进入山林,细心观察树木的天然生态,精心选取适合制鐻的材料,直到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一气呵成。这可能就是我顺从自然,让自己的精神和树木的自然形态结合,使我做的器具可以比拟鬼斧神工的原因吧!”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精妙的手艺就像是鬼神用斧头做的一样,形容技艺高超神妙。

“丁”原为钉子——“丁”字趣释

有个成语叫“目不识丁”,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常用来挖苦那些不学无术的人。的确,丁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字,一横一竖钩,好写又易认。然而,看似简单的“丁”字,其来历却并不是那么简单,“丁”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甲骨文、金文中的丁字,原来只是一颗钉子的形象:从上面俯视,是圆形(或方形)的钉帽;从侧面看,则好似一个楔子,所以丁字的本义就是钉子,丁是“钉”的本字。

在古代语言中,“丁”字多借用为天干的名称。丁是天干中的第四位。“丁”字的本义,则保留在少数的口语中。如口语“丁是丁,卯是卯”,丁指凸出的榫头,卯即卯眼。“丁是丁,卯是卯”表示做起事来认真严肃,不肯随便通融之义。

《说文解字》中云:“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所谓“丁实”,就是健壮结实的意思,这是“丁”的引申义。成年强壮的人口,体魄“丁实”,因而也称成年男子为“丁壮”,或者为“壮丁”,成年的男女则分别称为丁男和丁女。又引申为家庭中的人口,如添丁、人丁兴旺等。“丁”还用来特指从事某种劳役的人,如兵丁、庖丁等,而园丁则是指从事园林培育护理的人,现在多用来比喻教师。

与“丁实”的意思相反,由于钉子是一种较小的物体,因此“丁”还引申为微小的意思,如“一丁点”、“鸡丁”、“肉丁”等。

门前的对联——“入”字趣释

古代社会原始人类所使用的石器、骨器等工具和武器,都是锐器多而钝器少,这是因为只有尖锐的东西才能起到刺进穿凿的作用。其实,我们的祖先正是用尖物有刺进穿凿的这个特性来创造“入”字。

从古至今,“入”字在各个时期的文字中,字形一直没有很大的变化,像从上部一齐进入下面的样子。《说文解字》在解释其字形时说,“像从上俱下也”,就是这个意思。“入”字的本义和它的字形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示从外到里,也就是进入的意思。“入”字的引申义有加入、收入、符合等,如入学、入不敷出、入情入理。

关于“入”字的故事有这样一则:有一位爱谜的官员,经常在自己的房子里挂一些谜语,欢迎朋友们来他家交流切磋。他还在官府门口贴上这样几张条子:

话不老,镜中人。中者进,惑者遁。

除了几位经常和他猜谜的老朋友外,很多过路人对这些话看不明白,也没有人敢进来。一天,有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径直走了进来,门前守卫挡都挡不住。官员闻讯出来问:“你来做什么?”孩子说:“不是你请我进来的吗?”官员一时不明白,又问:“我什么时候请过你?”孩子说:“哈哈,你的门口明明贴着‘请入’两个字,怎么就不认账了呢?”官员闻之大喜,连忙请进那个孩子,两人一起猜谜、论谜,相处十分融洽。谜语中的“镜中人”就是猜作“入”字。

朋友的由来——“朋”字趣释

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古今中外,友谊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字最初是什么意思,又是如何造型的呢?

“贝”用作商品交换的媒介后,人们将它称为“货贝”。古代以贝五枚为一挂,两挂为一朋。甲骨文、金文中的“朋”字,正像两挂贝的形状,其本义即指贝两挂。后用作货币计量单位,如《诗经》:“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

作为货币计量单位的“朋”字,是如何具有“朋友”之义呢?有学者认为,“朋”由两串紧密相连的货贝组成,以此比喻关系密切,故后来“朋”字多用为朋友之义,又指党羽、同类,引申为比附、勾结之义。例如“朋友”,古代指同师同志的人,“同门曰朋,同志曰友”,今指彼此有来往、有交情的人;“朋党”,指为私利目的而勾结同类,又指那些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朋比”指依附勾结,多用为贬义。

“朋友”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构成的复合词,这当然是词汇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民间流传着一则关于“朋友”一词来历的传说。从前,有两个孤儿,一个叫阿朋,一个叫阿友,两人都过着穷苦的日子。阿朋和阿友虽不是亲生兄弟,但相处十分友好,多年来,一直相依为命。有一年夏天,天降暴雨,阿朋家的两间草棚因年久失修,被雨水浸泡,轰然倒塌。阿友的草棚牢固些,才避免了这场灾难。阿友见阿朋遭难,十分痛心。他一边叫阿朋暂且住在他家,一边帮助阿朋又造了两间草屋。阿朋和阿友的友谊被传为佳话,后来人们就把同甘共苦、志同道合的人称为“朋友”。

宝“贝”——“贝”字趣释

从古至今,人类就与贝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远古时代,贝类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被广泛用于人体装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和随葬品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早的商品交换媒介,就是贝。

甲骨文、金文的“贝”字,像海贝贝壳的形状,“贝”的本义是有介壳的软体动物的总称,但在古代主要是指海贝。上古时代,远离海滨的中原并不产贝,人们只有跋山涉水、辗转千里才能得到贝壳,也正由于路途遥远,求之不易,“贝”在古代被先民视为珍宝。先民们最初把贝壳作为装饰或护身之用,是高贵者的身份象征,只有帝王诸侯及贵族才用得起,为此古人将“贝”称为“宝贝”。

在大约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先民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商业经济开始发展。最初的交换活动只是“以物易物”,后来,“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便把贝壳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这是因为贝壳大小适中、坚固耐用、便于携带,而且便于计数。“贝”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秦代才以钱代替了“贝”。

“贝”作为历史货币,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现行汉字中大多数与钱币有关的字都有贝旁,如:货、贡、贸、贾、贿、财、贪、贫、费、赔、赎等。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家长将贝佩挂于孩童的身上以期望其健康成长、驱邪生财,更有父母干脆把儿女直呼为“宝贝”,“贝币”虽小,但集经济历史、文化多重含义于一身,颇受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青睐,进而成为当今收藏的一大门类。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本书就是按照这个分法;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国学书,让你读后回味无穷;是一本有趣儿的书,让你读后轻松愉悦;是一本有内涵的书,让你通过浅显的语言,领悟厚重的知识。这是一本有品味的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国学达人。
  •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

    本书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数以千计的国学典故知识,融全面性、知识性、文化性、可读性于一体。翻开本书,您可以在国学典故广袤的海洋中尽情畅游。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国学精髓。
  • 西藏生死线

    西藏生死线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热门推荐
  • 杀手房东俏房客

    杀手房东俏房客

    赵铁柱这名字看起来挺俗的,但要说到他的绰号,魔影,在全球的杀手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天下太平,这杀手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听说搞房产赚钱,于是,赵铁柱买下一大套的别墅,当起了传说中的包租公。本别墅只租给单身女子,男人靠边。赵铁柱在一个知名的社交网站贴出招租广告。萝莉,御姐,熟女纷纷出现在这幢别墅里,警花,校花各种花出现在他周围。称霸校园,统一黑道,只为让我的房客住的更惬意。我是一个很负责的房东——赵铁柱踩着无数敌人的尸骨说
  • 金牌皇后:至尊皇后富贵王

    金牌皇后:至尊皇后富贵王

    她叫尹政君,美国哈弗大学毕业,计算机和金融学双博士学位。旗下酒店、地产、航运公司多不胜数。她是商场上的风云人物,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赌场女皇。这样一个女子竟也遭遇了离奇的穿越事件。看商界玫瑰、赌场女神尹政君穿越到十八岁的懦弱少女身上,又是如何的一段辉煌故事。从此十三小姐华丽丽地蜕变了。恶名昭著的平阳王,切,什么东西,本小姐要休就休,一纸休书,遍贴京城,你,独孤城,是本小姐的弃夫!
  • 绿茵暴徒

    绿茵暴徒

    足球少年爱足球,这一踢,踢出个爹来,再一踢,又踢出个爷爷来,踢进了亚洲杯,踢进了世界杯;踢进了爱情的漩涡,多少事,都在足球中。
  • 邪圣重生

    邪圣重生

    经历了一世痛苦与磨难的任逍遥,获得了再活一次的机会,重新回到少年时代的他,又拥有了无上的功法,将会开启怎样的神奇?拯救亲人,留住爱人,痛踩仇人,让前世的一切不幸与不爽,全都烟消云散。而我,要成为星空下的最强者!
  • 读《糊涂经》学生活

    读《糊涂经》学生活

    人在世上走,还是大智惹愚的好。在现今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人都要大施拳脚,人人都想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自己耐不住寂寞,非得人前人后地显山露水,就只能是自己处心积虑地成为别人所忌恨的对象,当一个人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也就离失败不远了。莫不如含而不露,太太平平地做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把别人嫉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留着的大把的机会让自己在这大好的空间里多驰骋些年头,于小我之人之己,于大我之家之国,都是一件益事。
  • 女将浮卿

    女将浮卿

    【大婚之日她凤冠霞帔等候迎娶,他却一身白衣翩翩而来。冰冷的剑隔着红衣抵住她,她只觉得自己像是被浸在了冰水里,苦笑,“你的剑为何会抵在我的心上?刺穿它,你开心吗。”】大名鼎鼎的苏国女将造就了天下之奇闻,一生威名赫赫,可谁又能料到最后却是栽在了情爱的手中?我享尽一生盛名,荣华浮生,我自觉晓,这天下万千珍贵也抵不上一个你。——[年少]苏卿纵使你我再相爱又如何?相爱之后依旧是天罗地网的阴谋与背叛。曾经我爱你至深,你却还是一剑斩断了你我纠缠数年的缕缕情丝,如今,我愿与君陌路,再不相见。——[如今]苏卿
  • 传世魔灵:毒舌妖王的枕上仙妻

    传世魔灵:毒舌妖王的枕上仙妻

    自出生便被认定活不过三天的弦音,为救弦音,封印魔灵,父母双双魂飞魄散。由仙都掌门洛无尘托付给正等着勾弦音魂魄的黑白无常。被迷糊呆萌的白无常在桃仙镇鸳鸯阁中养大大,只因为里面的女人胸大。入昆仑后更名为,弦音(绝弦之音)别问姓什么,因为是黑白无常养大的所以复姓黑白。凌耀:他万妖之王,毒舌冷酷的他,从未对任何人动心。却唯独对她一见钟情。墨轩:他万妖之王(双生子)对于凌耀的毒舌只能气的不欢而散。(后期兄弟反目)赫连御:有一个现代穿越过去的爹爹,带着无数的秘宝,总能给人(弦音)意外惊喜。嬉皮笑脸下的他是那么的腹黑。视弦音为梦中情人。魔灵,顾名思义上古魔神的魂魄。弦音拥有上古魔神的三魂之一,又或七魄之一。
  • 那个鬼差我要了

    那个鬼差我要了

    她在车祸中丧生,原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投胎,重新来过,没成想一个意外,直接将她卖身给了冥界,投胎转世的梦想从此远离。好吧那咱乖乖做个冥界小职员—鬼差,可是谁来告诉她,人人都有家,为什么她没有!哎哎!姑娘那不是酒啊!我的汤啊!喝了孟婆汤的她搅得冥界鸡飞狗跳,众鬼都说冥王是好心,将她这个祸害带在身边!可是难道只有她觉得冥王腹黑吗!哎算了算了!在冥王府办公也不错!天庭来的神仙好帅啊!流口水!妖族的王子好美艳啊!继续口水!可是冥王您老黑着个脸做什么,哎办公室职员什么的果然最难混了!
  • 醉长安

    醉长安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