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1000000020

第20章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1)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从圣贤身上读懂生命的启示,把握进退时机,找到个人的存身之道,懂得博采众家之长,放弃一己之私,找寻更大的人生舞台。

只身存天下,忘己成大公

天地生养万物,默默奉献无所求,究竟是无私还是自私呢?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自然而生,不为万物,不为人。天地的“不自生”,正是天地极其自私的道理。南先生说,天地的“极私”,其实也是天地的“至公”。

从万物个体的小生命来看,生死仿佛极为不幸之事,但从天地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的变相。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的变相而消灭,它本来便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着。

得道的圣人如果能够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世,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象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便真正摒却了私心。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去做。那么,虽然看来是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最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做出了一个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岂不是因为他毫无私心的表现,而完成了他真正整体的大私吗?

有一位得道高僧,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方,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救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他说:“我的师父还在世的时候,曾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其实,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点化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的手能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最后,高僧说:“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间,就是我的禅院。”

依据这种观点,公而忘私故能成其私便成为千古颠扑不破的无上法则。只身存天下,将己身与天下融为一体,是对自身最好的安排。

北宋范仲淹曾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也不致愁眉不展。身居高职,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依旧心系万民。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 ”只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文正公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甚至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

许多大公无私之人表面上看似因为无私而失去了许多,殊不知,他们为此得到的却更为丰裕。如果推开历史,走进生活之中,你同样会发现,如果不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自私的位置,获得的将会更多。正如冰心的一首小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

至公便是至私,从另一个角度看,好比两个结伴登山的人,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使得其中一人不支倒地。另外一人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拼全力终于把朋友背下了山。而也正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如果助人者当时没有救人之心,只一味顾及一己私利,最终二人都可能难逃冻死的厄运,细想,正是这大公无私的举动拯救了自己。

在人生的大道上,总会遇到许多公与私之间的艰难抉择,但我们或许不知道,生命的旅程中,有时救了别人,恰恰也是自我的救赎。

同流不合污,入世不流俗

人生在世,如果仅仅坚持“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自傲,恐怕换来的只会是屈原式的含恨离世或是文人式的抑郁不得志。南先生点拨,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老子》中在提到“道”时说了一个道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字面的意思便是,挫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耀,混目尘世。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或许听来略显晦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对这种生活态度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济颠和尚,以其佯狂应世,游戏风尘,为人排忧解难,看似疯疯癫癫,实则一切了然,表面嬉笑尘世,实际心怀慈悲。后人有诗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

一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袈裟破的行脚僧,一个人人都笑骂的癞头和尚,却是一个行走红尘惩恶扬善的活佛,这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冲虚自然,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长流不息,才能真正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凡是有太过尖锐、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解脱斩断。冲而不盈,和合自然的光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但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华。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后来,无三禅师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禅师,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英雄不问出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不正是人品高洁的象征吗?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产生什么影响,因为禅师的妙语,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与拥护。

南怀瑾先生认为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还有一个便是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

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

不止一次,许多国难危急,都被郭子仪一一化解。天下无事时,皇帝担心其功高镇主,命其归野,虽然朝中的文臣武将多半都是郭子仪的门生部属,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他就马上移交权柄,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圣旨,他又毫无怨言,化解危难,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于他。

郭子仪将冲虚之道运用得挥洒自如,以雅量荣天下,洞悉世情。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后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略微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史书上记载“鬼貌蓝色”相貌丑陋的当朝重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果然,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但对郭家人一直十分礼遇,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无意间消于无形。

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年八十五岁而终,子孙满堂,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六十多人,后来皆为将相。生前享有令名,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历史对郭子仪的评议:“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私人生活十分奢侈,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没有一个人批评他不对,于此,郭子仪乃古往今来第一人。

郭子仪的一生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最好解读,做人如此,做官如斯,已是人中之极了。

泥中莲花,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一切了然于胸,世事尽收眼底,看透了富贵名利,自然能够长久屹立。

大智若愚,遍览天下英雄

《庄子·人间世》中提到一株“神木”,木匠说它:“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木匠说:这是“散木”,没有用的木头。你看那棵树那么大,又有什么用呢?拿来做船吧,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拿来做棺材吧,埋到地下没多久就腐烂了,做棺材的木头应该是很不容易烂的;拿来做家具呢,它很快就毁坏了;拿来做门窗,一下雨就容易吸收水分,因为吸水分太重容易长湿气,它容易坏;拿来做柱头,要生白蚂蚁。这个木头呀,没有一点用处。因为没有用呀,所以它活的年纪那么大。南先生幽默地讲解了“神木”的故事,也让我们心有所悟,受益匪浅。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似无用,有时却是大材,老子曾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真正的大用看似无用,实则抱愚藏拙,能包容一切人的长处,而自己以“无用”的面目示人,比如高祖刘邦,三国的刘备,水浒的宋江,无用之人揽有识之士,天下英雄尽入我囊中,皆是深谙此道。

《老子》中提到一个问题:“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这个问题,骤然看来,矛盾且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做到的。历史中所记载的黄帝或者尧、舜,都是标榜天纵神武睿知,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哪里有一个无知的人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然而,南先生说,老子此处并非明知故问、故弄玄虚,而是另有深意。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是在说明真是天纵睿知的人,绝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即天纵睿知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

“知不知”与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异曲同工,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大智若愚,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天纵睿知之人能永世而成不朽的功业,正因为他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其大智。

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表面看来,满不在乎、大而化之,当他统一天下,登上帝位后,他曾坦白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可见,天纵睿知的最高境界便是大智若愚。

同类推荐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15本)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本书对心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滚滚红尘中忙碌的人们在智慧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愉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 减压心理(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减压心理(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一块奥运金牌,就是一个实现了的梦想;一个奥运冠军的故事,就是一 部成功的励志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描述了众多奥运冠军的感人故 事和成长经历,揭示了由普通人成长为金牌冠军必备的十二项基本素质,告 诉您赢得冠军的辉煌以及赢得金牌的艰辛,激励您用冠军的拼搏精神,去领 悟人生的成功真谛,去夺取自己的人生金牌。
  •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有道是“百智之首在于识人”。看透人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生存学问;是一门没有符号载体的做人艺术。会看人者能点石成金,能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会看人者,即使有天时、地利,也往往是功败垂成。学会看人是保障一个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进而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 人性丛林潜规则

    人性丛林潜规则

    本书将人性丛林中一丝蕴涵着潜规则的内容突现出来,把人生中的智慧挖掘出来,在演绎潜规则的同时,有力规避一些负面影响,力求给读者以积极的人生思考和启迪。
热门推荐
  • 潘朵拉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潘朵拉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潘朵拉之谜总集》分为潘朵拉的盒子、回到过去、金字塔坟墓说、三维游戏等。
  • 农民代表

    农民代表

    本书是一部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生活的作品,它以苍桑镇桃花村民选举出的县人民代表徐俊芝,为故事主线,描绘了新时期农村的现实生活。
  • 妖君,来修仙

    妖君,来修仙

    宁夕颜重生了!但经历却狗血淋头,呕心沥血!道路曲折不说,连最基本的谈恋爱都一波三折。1……此男被她改名为梁上君!但他不偷不抢,就那么招摇的在她闺房的房梁上出现!闷骚又轻佻!身为一名专业小妾实在是不敢多有猜想!难道自己要大声吆喝:梁上君!偷妾可吃?2……可以有奥特曼打小怪兽,为毛不允许她一只成仙已久惨遭历劫的仙女拿这只妖神练练手?什么?怕她日后后悔?怎么可能!造成她今天伤痕累累,仙不仙妖不妖的,都是这只妖神的错!自己渡不了仙!还要连累他人!3……梁上君!听话吧,好好修仙,早日成家啊!王母说了,现在天界的结婚政策有所拓展,只需两块灵石,夫妻名字就可以签在三生石上生生世世。另外,还送海景房一套!你就看在肚子里的娃份上,千万不要错过呦!
  • 忠诚无名

    忠诚无名

    为了利益,人类将陪伴自己千百年的动物伙伴——犬族——推上了残酷的角斗场。各阶层的犬族,包括四大王者血系——犬王,犬霸,犬灵与犬降——都将悉数登场。为了扑灭这种以动物生命为代价的地下赌博,警方也在部署着自己的围剿计划。随着斗狗赛事的逐层升级,更多的人物将会浮出水面。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故事离奇曲折。在紧张的情节推进中,犬族们将迎来终极一战。之前的对手是会继续拼死一搏,还是摒弃前嫌,并肩作战?人类与犬族的命运会被引向何处?一切精彩敬请关注长篇热血共生类小说《忠诚无名》第一部:较量。
  •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黑暗君临

    黑暗君临

    古德耶加,曾经主导了末世的神魔,却在最后人类的反攻战里和对方同归于尽,本来一切就此终结,然而他竟然重生了,在末世开始的当天重生成为了一个人类。前世,我是末世黑暗的代表,这一世又该何去何从?是要将人类的希望扼杀在萌芽中,让黑暗彻底笼罩世界,还是走上救世主的道路?亦或者说......真正的末世,不再只是丧尸病毒,也不是外星入侵,真正的末世,不再是地球的末世,而是所有位面,所有生灵的末日!这,是一场席卷无数位面的浩瀚末世!“我本神魔,何怜苍生?”“三世为人,一世彷徨一世哀,今世——吾,必君临万界!”PS:1.本书主角不会成为人类领袖,走上老套路2.写作不易,希望多多支持,诚求点击、推荐、收藏,感激不尽!
  • 婚后爱上我的总裁老公(大结局)

    婚后爱上我的总裁老公(大结局)

    父母去世已经十年了,只是在她刚满二十岁的时候,发现一个母亲放日记和信件的小盒子,竟然她还有一门娃娃亲,觉得这个是母亲在天堂的安排,所以她毅然去和那家人见面~~~亲们,这个文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直的支持!第一次写文真的有点生疏,所以很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收服头号花心总裁》http://novel.hongxiu.com/a/87876/《逃家的精灵公主》http://novel.hongxiu.com/a/96005/《恋旧总裁俏妈咪》(安雅的故事)http://novel.hongxiu.com/a/108253/QQ群号:74313257希望大家能给我宝贵的意见!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最长久的灵感!o(∩_∩)o...o(∩_∩)o...o(∩_∩)o...
  • 继室当家

    继室当家

    结庐南山下,机杼伴书声一女一少年,情满香草屋二八少女,被迫嫁入顾家冲喜,病夫随即撒手人寰,扔给她一个身世扑朔迷离的少年继子。宅斗激烈,她不得不远与少年继子赴南山脚下的偏远山村织绣裁剪卖衣裳,书声琅琅办私塾。重返云城斗顾家,踏上京城解宿怨。
  • 五字鉴

    五字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