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59000000002

第2章 坚定信念,方法总比困难多(1)

第一节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心智的问题”是一切困难的根源

心智,即人们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它包括脑力、才智以及神志。这些最根本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就决定着人们对待问题和困难的态度。

在问题面前,至始至终面向它的事实上只是我们的内心。一个问题产生了,它是不断成长、延伸、演化,还是被阻止、消融、真正解决,一切都取决于操纵着它的心智问题。

面对困难时的心智问题,主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心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一个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就对自己、家人、工作负有着责任,而承担责任也是面对人生、面对问题的第一步。尤其是工作中的问题,我们都会有明显的感受,愈是躲着问题,愈会被问题揪着不放。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清楚地明白问题所在,但为什么还会把问题的解决一拖再拖呢?这就是责任心的问题。

信心问题:这是战胜困难的自信力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在一颗怯弱的心看来,任何困难都是不可战胜的;而在一颗勇敢的心看来,没有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有时候问题的确不好解决,但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有信心就能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勇往直前,每当遇到难题时,我们都要先从心理上打败它,不去畏惧困难,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决心问题:这是自驱力问题。如果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己鼓掌,我们每次能够坚持下来,不半途而废,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都要比现在大得多。

用心问题:这是态度和方法问题。只有有心人会去想“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这个问题。这样,通过研究与思考,便会发现兔子选择奔跑线路的秘密,或者发现怎样更合理地排布树桩,才会增加兔子撞击的几率,再或者形成一套驱赶兔子撞树桩的操作流程。

一个记者曾经和李连杰有过这样的对话。

记者: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李连杰:首先,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在朋友中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从小我父亲就过世了,家境实在太差,只好加入武术队,靠每个月微薄的补贴养活全家。

11岁开始我连续5次拿到全国武术比赛冠军,18岁拍了《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立马,第二年我就摔断了腿,差点成为废人。

好不容易等到《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卖,我的经纪人又遭黑道枪杀,事业再次陷入低谷……

这些都不说,2004年印尼海啸时,我差点妻离子散命丧异地,当洪水就在你眼前肆虐时,那种内心的惊恐与不舍,又有多少人面对过呢?

记者: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头,但回过头来想一想,是现在的你强大,还是过去的你强大?

李连杰先是一愣,接着便说:想着自已这半生的经历,的确,那些困难现在看起来都不值一提了,可当时,又何尝不是逼得自已无路可逃?困难的确在让我变得强大,至少,让我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

从那以后,我不再惧怕任何困境,对困境内外甚至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朋友都说我疯魔了,但我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在困难中修炼自已。

心智的问题,是决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的根本因素所在。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并且坚强面对,这本身也是巨大的收获。正如李连杰自己所说:“困境总会过去,而经历困境的人,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乐观、更有力量。”的确,困境会到来,但也会过去,关键是我们用怎样的心智来对待它。

其实,在工作之中,很多问题之所以不能得到解决,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对待问题。人与人之间本身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智。要么去驾驭困难,要么让困难驾驭你,心智决定了谁是主导。

我们根据对待问题的态度及表现,可以分出这样3种人:

第1种人是担心、害怕问题:这样的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不能正视问题,缺少良好心态,并且习惯于在问题不可避免的产生时,去放大问题、畏惧困难。这种人实际上是自己为自己设置了樊笼,并不是问题本身有多可怕。

第2种人是拖延、逃避问题:这样的人缺乏执行力,习惯找理由拖延或者喜欢抱怨来逃避问题。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拖延和逃避。一味拖延、逃避的人显然是不明白问题不解决的严重性,更不知道问题滚雪球似地积累之后,就会更难以解决,甚至成为阻碍自己前行的障碍。

第3种人是积极、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有着面过问题的正确态度,他们懂得担心害怕问题无济于事,它依然存在,而且越发展越严重,只有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增强信心,鼓舞士气,迎难而上,与困难作斗争,使问题迎刃而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始终处在能够控制发展的事态,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获得成功。

综合分析,我们会否定第一种人,批评第二种人,赞扬第三种人。在如何对待问题的态度上,反映的不仅是工作方法上的问题,也是综合反映了一个人心智上的问题。

工作中,很多人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去追根究底,找出自己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期待环境或者他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即让外在的因素改变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使问题得以解决。

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自己的内心才是问题的根源,自己身上就藏有问题的答案。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时,最需要的是把镜子转向自己,把眼光投向自身。

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案

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些人会习惯性地说:我真倒霉,又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了。其实,细想一下,这个说法真的正确吗?是因为倒霉,才碰上问题吗?很多时候,这样说也许更准确:那个昨天就没有解决好的困难,今天终于又找到我了。

今天,问题之所以选择了我们,是因为我们昨天选择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今天遇到的困难,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我们的今天要为昨天错误的或者欠佳的解决方案买单。

被称为“21世纪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他最美丽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块,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远处,地毯又隆起了一块,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

不一会儿,在一个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块,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他试图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一条生气的蛇溜了出去为止。

这里就是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们常常不知道问题为什么不断产生,明明已经解决问题了,为什么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其实,我们只需要审视一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就能有所发现。因为通常情况下,今天的问题所呈现的面貌,都取决于昨天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处理它。

2012年2月10日,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生产商——柯达公司宣告破产。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使相机变得和铅笔一样方便”的想法,曾指引柯达近百年在创新领域的不断前行。

回顾一个多世纪以前,伊士曼开始接触摄影,当时照相完全是奢侈、复杂、繁琐的工作。相机像微波炉一样大,需要一个沉重的三脚架。摄影前要在玻璃片上涂上照相乳胶,再将玻璃片曝光,然后在其未干之前冲洗曝光板。人们需要随身携带化学药品、玻璃桶、笨重的板架和一壶水。

伊士曼将这一切都简化了。在1880年,他发明了干版配方,又在1888年推出简易相机。伊士曼还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语,让柯达在一年内就在美国家喻户晓。自此,Kodak相机成功地掀起了摄影快照文化。数据显示,柯达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在1996和1999年达到巅峰,分别为160亿和25亿美元。

随后,数码相机问世,作为一个在传统胶片业占绝对份额的公司,柯达的决策者们并不希望看到数字业务太过迅猛的局面。一位柯达员工回忆,1975年,柯达的工程师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第一台数码相机。不过,公司管理层的反应是:“这非常好,但不要把这个东西告诉任何人。”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柯达的管理层大多来自传统专业,柯达注重的仍然是赚大钱的胶片业务,管理层对制造数码相机并无兴趣。受专业背景的局限,新知的匮乏,令管理层未能充分重视数码时代对传统胶卷的冲击。

因为种种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今天,一切属于柯达的辉煌,都成为只能回望的过去。

在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如此显赫的柯达公司会走向落没呢?我们可做以下几点分析:昨天胶卷的巨大成功,让柯达放过了今后数码相机的发展;昨天对细节的过多关注,分散了随后的精力和注意力;昨天传统的管理层适应不了今天新业务的挑战;昨天的高度集权,导致今天的业务分散……

不难看出,一颗明星级的公司的“陨落”,其原因均来自于昨天对待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不仅仅柯达如此,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的失败,都来自于过去的解决方案不合理。那么,究竟有哪些不合理的解决方案,会导致今天的问题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第1种情况:昨天孤立地解决方案,导致今天的问题。

有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是把问题从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当事者不能察觉,也可能会因解决第一个问题者和承接新问题者经常不是同一人,从而导致了更大的问题产生。

有一份杂志曾刊登一幅漫画:一排排木桩围成了一个圆弧,一个人用力推到左边的木桩,然后他站立着自言自语道“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只是他没有看见刚推到的那块木桩,倒向另一块木桩,后一块木桩又倒向另外一块,一个接着一个,木桩最后从他的右边击中他。

这种只顾眼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马上就能缓解问题,甚至让我们感觉到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可能过了一个月、一年或者两三年,老问题又会回来,或者会出现新的、更加严重的问题。

第2种情况:昨天权宜的方法,导致今天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处理问题时,常常带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昨天在处理问题时,就知道这个方案是有巨大的副作用,但还是回去做。西方学者称之为系统性风险,如果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只考虑简单处理,不做深层分析;只考虑短期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等,就会为明天问题的解决埋下很多问题。

比如,酗酒可能从简单的交际性喝酒开始;随后作为消除自尊心缺乏,或工作压力等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渐渐地,这个疗法变得比原来的疾病还要糟糕,它使人感到自尊心比原来更渺小,工作压力也更大了,同时还带来了其他各种问题。

第3种情况:昨天的成功经验,导致今天的问题。

企业容易沦为行动惯性的牺牲品。所谓行动惯性,指的是即使面对最具破坏性的市场变化,仍然沿用过去的成功模式作为应对之策。世界60%的企业的倒下都是因为企业吃老本对新技术不感兴趣,员工躺在功劳簿上失去进取心。

同柯达一样,2012年,手机企业的鼻祖摩托罗拉被收购,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先发明手机的摩托罗拉,却在智能手机市场显得无所适从,被苹果、三星等企业超越。但失去乔布斯的苹果,股价下跌、销量下降,谁埋葬苹果,也许不用像柯达等上几十年,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今天,电子网站取代传统商场、文学网站取代传统出版等,都已是大势所趋。

问题面前需要反省,我们有必要经常这样思考:今天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昨天的解决方案带来的?如何改进?我们今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会给今后带来哪些问题?养成如此询问自己的习惯,昨天的解决方案问题,就会为我们的今天带来更多的积极意义。

企业不找问题,离失败就不远了

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讲,就是要解决一个个问题,把问题一一解决掉了,企业才能发展,员工才能进步。但是问题不会自己站出来,更不会自生自灭。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因为很多问题都是隐藏着的,很多时候,我们没发现问题,不代表没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说企业不找问题,离失败就不远了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企业不找问题:企业失败的原因很少来自外界,大部分危机都是由自身不找问题的因素导致的。因为,不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企业,必然认识不到市场偏好的不连续性、消费者的习惯发生改变,往往一旦意识到了,已经太晚了,无法作出做出有效的应对。

比如,IBM公司在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本应该为这个分散的市场,设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但IBM公司的管理者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压力,没有找出最重要的问题,忽视长远发展的关键点,从而作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控制这项标准的微软公司,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巨额收益。IBM的管理者未能把握关键的发展机会,这几乎是美国公司有史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

其次,员工不找问题:员工是企业方案、策略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很多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员工才真正了解。如果员工不及时发现问题、向公司反馈问题,对公司发展的大局和方向都会产生影响。

而且,问题是机会,找问题就是找机会。很多时候,有问题才有做事业的切入点,通过找问题去抓机会,作为企业的员工,才能带领企业突破固有的模式,得到更大的提升。

同类推荐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做人学问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做人学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理财是一种智慧,理财更是一种哲学,点点滴滴的积累,看似事小,意义很大。它不仅从小培养了我们理财的良好习惯,而且为以后的健康成功和和成功铺下坚实的基础。理财不但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做。
  • 博弈与心计

    博弈与心计

    “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周围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周围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人在社会上混,如果没有一丁点心计,遇事既不留心也不琢磨,那麻烦可就大了。在人与人的博弈中,你必须意识到,你的上级、商业对手、亲密的朋友、乃至你未来的伴侣都是聪明而有主见的人,是关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和中立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常常与你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包含着潜在的合作因素。为了自己,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你需要学习一点博弈论的策略思维。”
  •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一书最初的创作只是为了配合斯迈尔斯的演讲。1856年前后,斯迈尔斯经常到利兹市去作演讲,对象是一群困苦无助的年轻人。讲座地点是个简陋、空旷的大房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霍乱的临时病房。在演讲中,斯迈尔斯尽力让这群迷茫的年轻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学习、自律和自制。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斯迈尔斯的预期。于是他开始将演讲内容整理城文字,按照斯迈尔斯自己的说法,“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他把书名定为《自己拯救自己》,他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了”。
  • 猪老板的实用消费心理学:店长必读枕边书

    猪老板的实用消费心理学:店长必读枕边书

    作为店铺网店管理者与经营者来说,最具学习价值的内容就是准确分析消费者的行为。销售并不仅仅是销售你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内心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销售之道。要让消费者认可你,首先你就先要了解对方,弄清楚对方真正的意图与喜好,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本书总结罗列了几十项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消费者心理供读者阅读参考,内容翔实,点评很到位,另外本书选择用风趣幽默的文笔来阐述作者对于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经验技巧,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增强了文稿的易读性与趣味性。 "
  • 涉世妙学

    涉世妙学

    操存要有真宰, 无真宰则遇事便倒, 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 应用要有圆机, 无圆机则触物有碍, 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热门推荐
  • 正统

    正统

    正统十三年,天下之势波诡云谲。瓦剌窥边,流民蜂起,山雨欲来,大厦将倾。少年林毓适逢其会,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书写了一段不为后世所知的历史。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向秀丽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向秀丽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本书介绍了贫苦家庭出身的向秀丽,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舍己为公的英雄事迹。
  • 超能大帝

    超能大帝

    一次离奇的穿越、一块神秘的土地,掀起了一场世界革命!战乱的世界,从一个小小的早餐店中走出了一位超能大帝,诞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陛下的剑指所向,便是我千牛军的征伐之处!”当陆源站在帝国大厦顶端的时候,下方的广场上发出了士兵震耳欲聋的声音。
  • 穿越爱情歌

    穿越爱情歌

    她,白含情,一名热爱写穿越小说的超级宅女,却意外穿越至古代,一心想成为米虫嫁给好男人的她,身为宰相家小姐,偏偏与帝国冷酷太子纠缠不清。是前世的渊源,还是今生的痴缠?心肠歹毒的恶妃面瘫加冷酷的太子笑里藏刀的二皇子追杀儿子的老皇帝……各种奇葩经历接踵而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九份遇上的女孩

    我在九份遇上的女孩

    本书灵感启发于台北,记述某天在九份遇上的气质女孩,亦为我的台北游记。她的一举一动,在我回家后一直不能忘怀,为此写作本故事作为我与她相识的记念。
  • 春秋盗家

    春秋盗家

    一声巨响,一道闪电在王奎面前,把那颗千年樟树给劈成了两半露出一副圆柱形的棺木。一个家族的起伏史,一本春秋盗家学派的奇书,带你揭开秦陵地宫的神秘面纱第二卷,双鱼古城,一位神秘失踪的科学家,一本遗落在荒漠中的日记本,一座被黄沙埋没的古城,一种不属于任何文明的文字,为你揭露古城的秘密。
  • TFBOYS青春盛夏

    TFBOYS青春盛夏

    “现在,我的人生就像虐心的电视剧,虽然烂的要命,但是还是想要知道下一集的情节,以及不知道会不会有反转的烂结局”筱诺嘟囔梦想,这俩字未免有些陌生,现在连颜熙连自己的未来都没把握而且那所谓的梦想可还没定位!我就不相信我李墨凝配不上他,哼!等着瞧
  • 假如我是个能打的唐僧

    假如我是个能打的唐僧

    如果西游记里悟空和唐僧的性格对调,唐僧是个骁勇善战,放荡不羁的和尚,悟空是只胆小怯懦,老实巴交的猴子。取经路上,唐僧棒打遇到的所有妖怪,却对为爱私奔的奎木狼和宝相国公主网开一面,令悟空刮目相看。得知紫霞被关进天牢,唐僧怂恿悟空前去营救,还告诉悟空:“紫霞喜欢你”。悟空前往营救紫霞,却不幸被杨戬打败。关键时刻,唐僧出手与杨戬战了个两败俱伤,帮悟空救出紫霞,而悟空也得知了唐僧总是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原因。
  •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