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57100000019

第19章 无为——成功者难享的清福(2)

老子也不提倡追逐声色犬马,但是老子论证问题的角度让人容易接受得多:“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在老子看来,那些达到极致的感官享受并不能给我们的感官带来更多的快乐,反而会让人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所以他提出了“为腹不为目”的观点。

确实,美色、音乐、美食、娱乐能够带给人许多的感官享受,但是当这些享受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无法带给人更多的快感,反而会成为感官的一种负担,如一个人听了太多的音乐,即使音乐再美,他的耳朵也会受不了;一个人看了太多刺激火暴的“视觉盛宴”,他的眼睛也会疲劳。这时候,享受就变成了难受。

可能许多人都有过“宿醉”的体验。喝酒本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无论对于口舌还是神经都是如此,但是一旦喝得太多,喝酒就会成为一桩酷刑,癫狂、无力、呕吐、头痛、晕眩袭来,并且久久不去,于是人们开始后悔为什么要喝那么多酒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没用,只能告诫自己下次少喝一点。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下次依然喝到大醉为止。

美酒如此,美食也是如此。大鱼大肉虽好,但是吃多了就会变成一种难受的体验。

有一个村子每年都要用最好的酒菜祭拜财神。有一年,村子里的青年王二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大年夜就只能用自家腌的咸菜来祭拜财神了。王二心里非常苦恼,担心财神吃了咸菜生气。

结果,当晚财神果然来了,看到村子里的人都大鱼大肉地招待他。刚开始,财神还非常开心,吃得津津有味,但是一家一家吃下去财神就受不了了,无一例外全是肥肉肥鱼,没多久,财神就腻得几乎张不开嘴了。但是没办法,村民盛情难却,他只能强忍着继续吃下去。

终于,当他吃到王二家的时候,看到一桌子脆生生的咸菜,激动得几乎要叫出来了,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爽口的咸菜,心满意足地走了。

走之前,财神决定,明年让王二发个大财,以示对他的感谢。

大鱼大肉当然是一种享受,但是这种享受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变成了难受。可见,任何享受都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美好就会开始向丑恶发展。

作为现代人,我们不需要像苦行僧一样清心寡欲,但是,也不要沉迷于物欲和感官的享受,一个人所能承受的享受是有极限的,超过了这个极限,享受就变成了难受。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读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读者,应该会记得其中一本武功秘籍《九阴真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其实,这一句话真正的出处是《老子》。

《老子》的原话是:“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说的是,天地宇宙对于不足之处肯定是想办法填补上的,但是对于多余的地方,一定会想办法削去。这就告诫我们,凡是不能够做得太满,饭吃七分饱,话说七分满,做人不能做得太绝,要学会留有余地,否则到头来反而会得不偿失。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都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等其他动物过来。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小洞,心想,这样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更小一点的洞里逃走了。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了。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了,别说羊,与兔子大小接近的狐狸、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通道跑掉了。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狼对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四处逃窜,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如果我们把事情做得太绝,不仅伤害了别人,最终也会害了自己。当我们把对手所有的机会都切断的时候,却可能也使自己失去机会。上则故事中的狼很可怜,做事做得太绝,把所有的窟窿都堵上了,结果没有逮到猎物不说,还因没有退路而赔上了性命。

生活中,总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狗急了也会跳墙,所以,凡事不能做得太绝,有时候给别人留条退路,也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留余地其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不可逼人于绝境,以免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否则,对彼此都没有好处;另一方面,给自己留余地,让自己行不至绝处,言不至极端,有进有退,以便日后更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把事情做得太绝,不给别人留余地,就等于伸手打别人耳光的同时,也在打自己的耳光。

放别人一条生路,让对方有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世事变化莫测,常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势强不留任何余地,焉知他日不会狭路相逢?届时若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所以,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得太绝,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条退路。

留有余地,是进退自如,是收放从容,是处世的艺术,是人生的哲学。不留余地,好比下棋陷入僵局,即使没有输,也无法再走下去了。

越是不刻意,越接近目标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涵,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涵。“无为”一词在《老子》中共出现了七次,分别是:

第二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节“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十八节“上德无为无以为”。

第四十三节“君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八节“无为而无不为”。

第五十七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六十三节“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每次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大同小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所谓的“无为”绝不是不为,其本质是有为,是依道而有为,是“无为而无不为”。

那么,怎么理解老子的无为和有为之间的界限呢?答案就在于“刻意”二字。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刻意地做,更不要逆天而行,而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在水到渠成中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在《庄子·天地》篇中有一则寓言,很好地说明了“无为”的内涵。

有一次,黄帝在赤水的北岸游玩,结果不小心把他的宝贝玄珠给丢了。于是皇帝先派了智去帮他寻找玄珠,这个智,人如其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结果,他没有找到。于是,皇帝又派了一个叫离朱的人去寻找,离朱是传说中目力非常好的人,据说能“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察针末于百步之外”。结果,离朱也没能够找到玄珠。黄帝只好派听力极好,善于闻声辩言的喫诟去寻找。结果,他还是未能找到。

最后,黄帝派了无智、无视、无闻的象罔去寻找,象罔只是在赤水边随便走了一圈,就找到了玄珠。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越是要找一样东西,就越是找不到,当你不想要的时候,那东西似乎总是在手边。象罔找玄珠也是一样的道理,智、离朱和喫诟虽然智力、视力和听力都极为出众,但是他们太过刻意寻找玄珠了,违背了“无为”的原则,所以最终都无功而返。

联系到生活中,有些时候为人做事太过于刻意,就会让我们错过许多良机,走入许多歧途。因为一旦刻意去做某件事情,就会陷入思维定式,最后在牛角尖里越钻越深,反而是不刻意的“无为”能够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看清自己所面临的多种选择。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京城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决定给他们机会作一个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个小寺庙正好面对面。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漆),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让皇帝感到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富丽堂皇。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了一下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反射出从外面而来的色彩,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这座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感动了,当然最后的胜负不得而知。

和尚们做得少,效果却比做了许多的工匠们好得多,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了。“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而只有不刻意才能找到顺应的途径。工匠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方法,结果徒劳无功。

可见,道家的“拱手而至”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说保持一种无为的心态,不要刻意去做某些事情,因为越是刻意去做,越难以接近目标。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热门推荐
  • 两人

    两人

    遇到了太多的人,难忘的还是那么两人,爱我的我不喜欢,而我爱的不喜欢我。一个劲地认死理,究竟在追寻着什么?
  • 逆转手指

    逆转手指

    手套能干什么,是保暖?还是装饰手指?这都out了,看看手套是怎么带领手指打天下的。
  • 赶坟

    赶坟

    一群人一堆坟,一篇往事一段回忆。新浪微博@灯已熄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吃货皇后

    吃货皇后

    柳莹莹是个喜欢吃东西的人,她对于好吃的非常的有研究,喜欢吃好吃的东西,更加喜欢做好吃的东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刍言

    刍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艺探谜

    文艺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御道踏天

    御道踏天

    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世界,强者为尊,武道至上!一名少年转生于世,历经坎坷,一步步踏上强者之路,却触碰到世间的种种大秘,也揭开了一幕幕早已泯灭于世的真相。万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天地大变?主角又为何会重生于此?三界强者为何皆不愿再提及那段过往?爱情、亲情、友情萦绕,至强者之上又蕴含了怎样的真理?------------------------------------------“何为天道?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强者杀生,弱肉强食!吾欲以今世之力,灭天道,尊人道,行己道!吾欲以武道之力,以战止战,纵横三界!吾欲唱踏天战歌,御道登天,重塑天地法道!”——【錦东】以心著书,愿携众友共同探寻那些神异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