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56300000010

第10章 善学会学:自主学习的规律与策略(2)

孩子天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父母应该抓住这种心理,积极引导孩子做好预习,培养他们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引起他们更多的学习愿望。

预习会让孩子感觉上课自由、愉快。

新课的新知识通常较多,还会涉及一些旧知识,如果上课之前没有对新课内容作一个大致了解,温习旧知识,那么在老师讲课时,孩子可能会听不懂,或者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理解上总是滞后,以致怀疑自己“笨得不行”,于是越来越不想上课,害怕上课。芳芳就是这样的典型。

芳芳原本不笨,只是比较贪玩。上小学时,她从来就没预习过,成绩依然不错,芳芳的妈妈还经常夸她聪明,能做到玩学两不误,为此芳芳沾沾自喜。上了初中后,课程一下子多了起来,芳芳仗着自己聪明,依然不预习,通常是进了教室才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老师进了教室才摸出书,这时她听课的感受和以前就不一样了,开始时觉得老师的有些话她听不懂,后来听不懂的话越来越多,再后来,她听课一知半解、接不上茬、稀里糊涂,成绩迅速下滑,她自己郁闷,母亲也开始改口说她笨。

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芳芳非但不笨,反而是有些聪明的,否则,她小学时成绩就不会那么好了,只是初中学习的内容多了,仅靠小聪明而不讲究学习方法,是不可能掌握那么大的知识量的。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越是学习吃力的孩子,越要重视预习,以摆脱被动学习的恶性循环,做到积极、主动学习。

通过预习,孩子对要学习的内容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思维就会积极、活跃。在预习中,孩子能了解新课中需要什么旧知识,能发现自己知识上薄弱的环节,可以及时补上这部分知识。通过预习,对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把握,带着问题、带着需要、带着思考、带着热情去上课,会另有一番境界。上课针对性强、精力集中、思维主动深刻,孩子自己也更加自信。

通过预习,孩子对要学的内容有自己的见解,上课可以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若能形成某些专题,并积极地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研究,上课时听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预习是长期坚持自学的核心。

长期坚持预习,实际上就是长期坚持自学。学习是人一生中每时每刻都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离开了学习,人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孩子终有一天要走出校门,离开老师的指导。因此,一定要学会自学,只有学会了自学,才能随时随地吸收知识,保持自身优势。

预习是孩子首次接触新知识、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是上课前的自学。所谓自学能力,就是独立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的能力。

所有孩子都有一种天真的表现欲,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在各个场合中表现自己,以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如果能在课堂上快速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他们往往会感到特别自豪。带着这种心理,孩子们都愿意课前花时间进行预习,试图通过独立阅读与思考,把首次接触的新知识都弄懂。这样,预习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自学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多年来,程鸿勋教授通过对大量孩子的调查研究,逐渐形成了适合孩子需要的、对他们做好预习有帮助的五级标准。下面对评价标准作简要说明:

一级是“简要预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及时复习已学知识或薄弱环节。课前,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做到这样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上课主动学习。

二级是“重点预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初步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要理解新课内容首先就要能找到重点、难点,这本身就是提高自学能力的过程。可用红蓝铅笔轻轻画线,或在重要字词下面点上点,轻轻画线的原因是便于学习、复习时更改。二是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思路。如果能长期坚持预习并与课上老师强调的内容相比较,会很快提高自己的预习水平。

三级是“问题预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联系起来系统化;二是对重点问题有自己的初步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问,善于把问题系列化是善于学习的重要表现。

四级是“解析预习”。

有三个要求:一是分析能力。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对事物能深入分析,这本身就是一个人学业和事业的进步,甚至是开拓。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会抠书的过程,能自己抠得进去,是很可贵的。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应学会运用工具书和参考书,课本上简单习题自己应能解决。三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体会,用简练的文字在书上做些批注(可用自己惯用的符号),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级是“探究预习”。

有三个要求:一是能形成学习专题。例如学习三角函数公式时,形成三角函数公式关系表、三角函数运用经验集锦等,使学习具有研究性。二是对专题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新见解、新思路、新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三是善于和教师、同学讨论,善于合作学习。

预习是孩子轻松学习的法宝。预习可以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率,增加自信心。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预习,像督促他们做作业那样督促他们做好预习,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变得快乐起来。我的建议是:

帮助孩子做好物质上的准备。预习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比如一定要有课本,还要有一些参考资料等,这是做预习的前提。父母首先要做好这些物质准备,让孩子安心预习。如果朋友、亲戚有孩子刚刚升上了高一级的年级,父母可以找他们借阅课本,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的课本上一定有学习中做的笔记,而这些笔记在孩子预习的时候能起到解惑的作用。如果没有办法借到,还可以买新的,此时绝不能吝惜这一点小钱。

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预习是对新知识的自我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一些理解不了的,或者一知半解的知识点。此时,父母不能武断地训斥孩子,数落他们笨,那样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预习也就难以坚持下去。预习中遇到问题,孩子一定急切地需要帮助。如果此时得到父母的及时辅导,趁热打铁,他们的预习效果就会好很多。因此,对于孩子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父母要积极回答,如果自己确实不会,就让孩子记下来,让他们第二天上课时注意听讲,自主寻找答案。

教会孩子一些预习方法。我们强调养成预习的习惯,并不是说每次课前翻翻书,大致浏览一下就算完事了。其实,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学习环节,预习也是讲究方法的,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有效的预习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比如,让孩子在寒暑假时就开始进行学期前预习,了解本学期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对新单元进行阶段性预习,理解新单元知识的大致脉络;进入新课前还要对本课进行详细、深入的预习,找出并理解本课的重难点,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等等。

引导孩子结合实际预习。一是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好时间的具体安排。二是要帮助孩子选择合理的预习水平,因为高水平的预习是建立在低水平预习的基础上的。实践证明,有的孩子在困难学科上坚持一段时间的一、二级预习,就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对于自己非常喜好、学得又比较好的科目,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情况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预习的水平应适当提高一些。

指导孩子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预习。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预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比如,语文预习重在基础知识和阅读,数学预习重在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外语预习重在阅读和语感,等等。

复习:让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的基本规律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可见,巩固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人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的发展均如此。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巩固、强化经验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复习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复习,就是让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

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反复学习,它是预习、上课学习后的再学习,是一种巩固性、深入性、发展性的学习。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考了一个好分数,就说明他们的复习已经做得很好了。其实不然。

虽然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当今的考试形式与过去没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文科考试,依然大量考察孩子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因此,有时候只要孩子肯花心思临时抱一抱佛脚,要考个较好的成绩还是有可能的。不过,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父母应该看得更远一些,要清楚地认识到,靠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只是暂时停留在孩子的大脑表层,孩子并不能深刻地理解,考完试之后马上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今后的考试将越来越注重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加大考核知识迁移题的分量,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靠考前死记硬背获得高分将越来越行不通。父母必须纠正孩子的不良复习习惯,帮助孩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一般说复习,主要指的是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课后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当天学的知识,复习的多少和水平也多是自主安排。如果是学过较长时间,集中一段时间对较多的知识进行整体复习,叫系统复习,如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总复习等,这种复习大多是在老师指导下,有要求、有安排的复习。课后复习是做好系统复习的基础。

预习时,是孩子初步接触新知识,不可能全部深入理解。上课是教师主导下的活动,难以符合每一个孩子的水平,有些孩子会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这样,完整的、深入的理解任务,就落在复习上了。

通常情况下,通过课前的认真预习和课堂上的学习,孩子基本上理解并记住了课文知识。而课后的复习,实际上是对已学知识的全面温习。复习的过程,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学习过程,而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理清各知识点的联系,加深理解,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这个层面上说,复习就是把书面上的知识深深地刻入脑海的过程,是把他人的智慧转化为自我智慧的过程。

复习贵在深入,对基础知识、中心思想、变化关系,要能深入分析,有自己的理解,有新的看法和想法。学习最忌讳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对重点知识的学习,一定要钻研得深一些、透一些。

做好复习,有一定的程序,程鸿勋教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适合孩子需要的复习五级标准。这里介绍一下各级水平的要求和具体操作:

一级叫“巩固复习”。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复习的基本任务。怎样搞好巩固复习呢?正确的做法是:要做好学习回想,又叫“尝试回忆”,就是开始复习时,先不看书和笔记本,而是把课上学习的基本内容回想一遍,有顺序地、扼要地回想一遍。只要认真做,人人都能做到。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培养思考习惯。第二,巩固学习的知识。第三,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水平。

二级叫“重点复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狠抓基础。我国基础教育多年来的一个重要成功就是强调打好“双基”,即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教学。狠抓基础的重点复习,有两个方面:第一,对重点知识有自己的深入理解;第二,在有深入理解的愿望和思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看课本、笔记、参考书。二是善于请教好问,养成请教好问的良好习惯。第一,要重视问,及时问;第二,要敢于问,主动问;第三,要有思考地问。

三级叫“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是单元系统复习、阶段系统复习、考前系统复习的简称。一般是由老师的指导,有复习大纲、复习检查等。做好系统复习有两个要求:一是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和系统上掌握知识,培养概括能力,可以采取批注法、写提纲法、比较法(常用列表比较)、图示法(常用结构图、流程图等)及列表法(常用分门别类列表)等。二是要熟记知识系统。无论是批注、提要,还是图表,既然是自己动了脑筋找到的知识联系,就一定要有意记忆、记熟,要求把全章节的知识系统全背下来,背熟,并能自然地表述出来。

四级叫“经验复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深入、系统学习。复习后,在内容、程序、书写等方面,自己有什么好经验要总结出来,发扬下去。经验系统化就是能力。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地选一些题目试试,搞清楚各类习题所要考查的内容,这样做可检查自己学习、复习的效果,也可提高对知识完整性和系统化的认识过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应用经验。

同类推荐
  •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快乐是生活调味剂。本书所选取的小故事不仅充满了幽默色彩,还流露出机敏智慧的闪光。阅读本书,既能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使其眼中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又能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坚强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战。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为了系统地向广大青年传递人类的知识精华,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作者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介绍。她向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让他们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畅想;她向青年朋友们搭建一架智慧的天梯,让他们在知识时空中探幽寻秘。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盆景滥觞于中国古代,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盆景师法自然,充满生命张力,是山水风景的缩影,自然而真实,盆景艺术延续至今饱含古代文人艺术家轻逸淡雅的情怀,可以称盆景是文人艺术家的“宠物”。
  •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职业类型与发展趋势;农科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个性差异与职业;职业素质准备;现代就业观念;就业与求职方法等。
  • 彼得·潘(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彼得·潘(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沉默

    沉默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
  •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本书采用回忆形式讲述从张飞出生开始,先是在平民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创业,后遇刘备和关羽便一点点逐步卷入三国争霸的形形色色的斗争。起初他还以为斗的是黄金军,抱的是发财的目的。然而现实改变了他最初的小农意识,在诸多悲喜交替的战争中,他明白了人生还有更高的追求,他很重情重义,对爱情勇于追求。无数次的磨难让他和他的周围人等一同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最后随同大哥开始创建了蜀国大业时,他也完全丰富了自我,并在和孔明军师打赌入川时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忍耐性夺取了第一功。全书顺着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条主线,通过张飞的视觉,经历和报纸等媒体见闻开展,同时结合民间笑料及三国人物美丽的传说一气呵成,从而达到正史,传闻,笑料以及作者自我想象的场景相结合涂抹成一幅原本是具有很大悲剧色彩的名著现在读来就像是一本笑话百科全书,让人在不断的悲喜交替中遥想历史的真正内涵,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道精神食粮。
  • 璇玑图

    璇玑图

    子午流注,厚林著书,大雪无痕,天地玄黄。凤凰山中,书声朗朗,石库门里,追梦魔都。若兰才情,誉满大秦,抗婚寻爱,坚贞不屈。织锦璇玑,招魂窦滔,字字滴血,句句珠玑。梦兰栋材,璇玑定情,反王割据,夫妻失散。栋材平乱,恩相赐婚,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梦兰痴情,千里寻夫,梦蕙胸怀,海纳百川。璇玑闪烁,入体为情,姐妹情深,千古佳话。
  • 深红天空

    深红天空

    他是一只东方的吸血鬼,没有出众的相貌,没有惊人的力量,也没有深厚的氏族背景,自他拥有记忆,就已经是21世纪。他努力活着,只为了不想死,是的,吸血鬼不是不死的。他是个屌丝,是个积极好学的阿Q,很二,很白痴,很傻帽,当然偶尔也会高大上一回。但其实,他很孤独,很高傲。日子如同白开水,却黑白分明,是没有半分让人感觉生机的色彩。他没有血缘家人,好像也没有完整未来,整个世界从来都好像是他一个人的,没有人进来,他也从来出不去。是的,能进入他的世界的,全是吸血鬼……《东方吸血鬼》《我是一只吸血鬼》《深红天空》《暮光之臣》《不死的血液》
  • 特工狂妃:妖孽王爷太嚣张

    特工狂妃:妖孽王爷太嚣张

    一朝穿越,你能想到最离奇的事是什么?现代冷面杀手红月醒来后,竟发现自己成为一名自尽未果的新娘子——柳倾城。她有一个整日戴着诡异面具的夫君,还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另一个女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争执、中毒、受伤……自从她穿越而来后,这些倒霉事就一直与她纠缠不清。而在奋力反抗的过程中,她竟然发现一个惊天秘密!这个秘密令她终日不安,也催生了心中那颗向往自由的种子,于是她谋划着逃离王府。然而,历经多番波折后,她真能潇洒离开那个面冷心热的男人吗?波谲云诡的皇权斗争席卷而来,她亦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命运的轮盘才刚刚开始转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萧萧 易水寒

    风萧萧 易水寒

    秋夜,凉如水。无名山中竹林深处,一位隐士手捋美髯,凝视摇曳竹影,心事重重。少时,自其身后屋中走出一位少女,一袭白裙,裙摆及地,手中拿一件褐色布衫,对背影道:“爹,天凉了,多穿件衣服吧!”隐士回头,望着那张美如明……
  • 猎鬼女王

    猎鬼女王

    夜里车子驰聘在高速公路上,车灯闪眼。夏七月掌控着方向盘,车内放着如夜寂静的曲子。“Dear-sister!能把你高贵修长的腿从My-baby上拿下来嘛?”夏七月略有警告的韵味。夏熙悦毫不在意,一挑眉,搭在车前的腿愣是没舍得动一下,无所谓道:“这又有什么关系吗?”“你还真是越来越不像以前了。”夏七月看了夏熙悦一眼。慢慢陷入回忆——
  • 强取豪夺独家温柔

    强取豪夺独家温柔

    “帮姐姐一个忙?”温意悄悄的说道“说说看”“我喜欢顾浩”“跟我有什么关系”“帮姐姐要他的手机号怎么样?”-------------------------“要我手机号,呵,女人难不成你看上我了?”顾浩冷笑“
  • 灵伢子和他的黑山羊

    灵伢子和他的黑山羊

    近几年,由于儿童阅读推广的深入,加上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因此,儿童图书出版急速升温,儿童文学创作也越来越丰富,书店里摆放出越来越多精美的儿童图书。除了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杨红樱等年龄比较大的一批作家仍在不断创作和出版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外,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甚至在“90后”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作者。
  • 龙魔世界

    龙魔世界

    平凡小乞丐龙天,在混战中逐渐强大,脱颖而出,终得称霸龙亚。龙亚大陆的崛起,令神、魔、灵、妖各族倍感恐惧,各方集结讨伐,试图将人族一举剿灭。少年立志斩尽神魔灵妖,誓死捍卫仅存的人族。兄弟歃血情深,美人似水柔情,豪迈视死如归,喋血征战杀戮,一幕幕荡气回肠,尽在最新力作《龙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