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50500000049

第49章 宋诗篇(17)

全诗以少总多,含蓄蕴藉。仅以上联两句而言,就包含了许多内容。诗人说:应该可怜一下我的木底鞋踏遍了长满苍苔而又泥泞的路,在这阴雨初晴的日子里想来游览一下这个园子里的景色,可是我轻轻地敲了好久的园门,就是不见有人来开门。是园主人不在家?还是园主人不愿与外界接触,无心世事和利禄?这些疑问都在诗人脑海里一闪而过,给诗人留下了无限遗憾。再就写景而言,“苍苔”之生,一定是连绵阴雨之后;木底鞋多用于走泥泞之路,苍苔印上了“屐”的齿痕,定非天晴景象。作者避开旁人熟写的春雨,不明写春雨,却用苍苔上屐齿的印痕来加以暗示,多么含蓄!“春色”已“满园”,而且满得关都“关不住”了,那么,若进园去逐一观赏,该多好!然而就是进不去,只能在墙外看看那“出墙来”的“红杏”,而且仅仅只有“一枝”,真是太遗憾了!可是,就是这“一枝红杏”,却集中体现了满园的春色。眼看出墙“红杏”,心想满园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园内万树。这不是一种余味无穷的蕴藉和美的享受吗?以小景显大景、以少总多的诗意效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

注释:[1]促织:蟋蟀。

鉴赏:上联写梧叶送寒,秋风动情。季节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途中人的乡愁。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桐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来表现秋天的萧索。诗人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风萧瑟的意象,并且用萧萧风声衬托出秋夜的寂静。在秋风扫落梧叶的萧萧声中,仿佛带来了砭骨的寒意。这里的一个“送”字,静中显动,诗人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寒声是谁送来的呢?首句未说明,第二句方点出是“秋风”。夜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怅然思归。“江上秋风”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百花衰残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诗人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紧接,自然贴切,足见羁愁之深。

下联诗人的目光从庭内移到了户外,景物和思绪都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三、四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这两句应该先后互移。诗人愁绪纷繁,难以人眠,于是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了他新的感受:在那茫茫的夜色中,在院外的篱笆洞隙间,还时明时暗地闪现着一盏灯火,那是在干什么呢?再一细看,原来是小孩子打着灯笼,搬开石头,正在抓蟋蟀呢!孩子们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伤怀、离愁别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末句中诗人又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羁旅天涯,与次句“江上秋风”相呼应,借景物传达一片念归之情,秋思洋溢,引人遐想,又收束全篇。

汪莘字叔耕,号方壶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卒不详。布衣。嘉定中应诏上封事,不用。晚年隐居柳塘。与朱熹友善。有《方壶存稿》。

次潘别驾韵[1]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2]。

注释:[1]别驾:官名,宋代地方各州的通判又称别驾。[2]殷勘:周到勤奋。缕:线条。带:当“谇着”讲。笼:笼置。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

上联是作者在清新的柳色中看到了千愁万恨,这种感受有两重推理。一是作者用“柳色新”的绝佳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背景相映衬,自然便从新柳的被冷落联想到遗民生活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千愁”和“万恨”。二是在下联里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般的千枝万条是多么的不容易,柳若有知,定然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是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连带着风雨笼罩着烟雾过了这一个春季就逐渐地衰老、凋残下去,这怎能不使人“千愁”和“万恨”呢?作者思路的演进是自然的,又是别致的。把“千愁万恨竹放进第二句,而把”愁恨“的原因分两层放在前后分写,其安排布置也是巧妙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定。尝学于真德秀。诗词颇有感慨时事之作,为江湖派重要作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1]。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2]。

注释:[1]盲风:疾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盲风至。”楝花:苦楝树的花。[2]篷底:篷指船上的篷,篷底即船上。

鉴赏:诗的上联重在写景,又在景中寓情。“夹岸”二字点明诗人归来走的是水路。“盲风扫楝花”点明时间是在初秋时节,而且乘的是顺风船。在楝花即将凋谢的初秋时节,诗人由于羁旅已久,乘船归家的心情像这顺风船一样轻快。诗人伫立船头,看到两岸的楝树花纷纷被秋风扫落。“高城”指诗人家乡的县城。诗人在船上,船低城高,故称高城。家乡近在眼前了,天边忽然飘来一大片乌云,将县城一下子全遮住了。

下联转入抒情,但情中有景。乌云遮城虽然可怕,但无可奈何,只希望乌云能放过城西那座高塔。因为这塔是借以认家的指南,诗人的家就在城西塔下。急切归家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顶点,全诗也戛然而止。

西山

刘克庄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1]。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2]。

注释:[1]绝顶:山的最高处。隐君:避世逃名,隐居山林的高人。芝:灵芝,古人认为是仙草,服之可以长生。术:白术,一种多功能药草。麈:糜鹿类动物,其尾可做拂尘。[2]多应:揣测词,多半、应该、大概之意。

鉴赏:诗的开头突兀而起,把读者的目光一下子直接引向西山的“绝顶”。山的绝顶自然是人迹罕至,这位“隐君”只是被人们所传闻而“遥知”,欲见极难。他平时吃的是长生不老的灵芝草,种的是可治百病的药材;他仙风道骨,不与人间往来,整日只与麈鹿为伴。这个神秘人物实在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他是谁?为什么独自隐居在这深山绝顶接下去,诗人似乎应该回答读者的疑问,正面写隐君的面目了。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一转笔锋,描绘了一个特定的场面:这个时候了,多半该是隐君中午烧灶煮茶的时候,你看山上炊烟飘起,在山下看来,那炊烟像一片片白云缭绕在山顶。诗人拉开空间距离,把读者置于山下尘寰,只能遥望高居于绝顶之上的隐居者。绝顶令人仰之弥高,茶烟如云的形象更给人以缥缈难寻的感觉。

戴昺字景明,号东野,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戴复古从孙。嘉定十二年(1219)进士。授赣州法曹参军。有《东野农歌集》。

夜过鉴湖[1]

戴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2]。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3]。

注释:[1]鉴湖:在今绍兴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以风景著称。[2]蒲帆:用蒲草编织成的船帆。饱风:吃饱了风,指帆承风鼓起的样子。[3]际:边际,边沿。

鉴赏:诗题即点明人物、时间、地点:作者黑夜过鉴湖。

上联写在船中的诗人伸手推开篷顶四面一望,只见四野天水相连,茫茫无垠。自己乘坐的这只船设备简陋,那“饱风”的“蒲帆”推动着轻巧的船身飞速地前进着。“推篷”二字说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蒲帆”二字说明船的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风”二字把船帆拟人化,描绘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见船行速度极快。这三个词用得准确精当,十分传神。

下联写小船离湖岸已经不远了,岸边的山也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作者的视线之内。再一细看,“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明月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鉴湖清幽多变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如箭的“蒲帆”继续飞驰,子规鸟的啼声刺破夜空,传人作者耳鼓。这迹象说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声仰视,原来子规鸟隐藏在白云深处,在朦胧的夜色中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月夜扬帆的情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动的白云,出没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啼声,这一切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的立体空间。整个画面形象犹如放电影,随着“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

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道州宁远(今属湖南)人。生卒不详。宝祜元年(1253)特科第一。授馆职。元兵犯边,作诗以讽。后以病归。有《雪矶丛稿》。

秋日行村路

乐雷

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2]。

注释:[1]篱落:篱笆及篱笆上的孔隙。豆荚:豆类植物的果实。姜芽:生姜的幼苗。杜肉:礼祭时所供之肉,祭后分给各户食用。[2]。“一路”句:本句用的是古今写诗的手法,即勾勒法:先假设、后否定。像该句明明知道稻花无主,但写作中却先假设它有主,然后问一声主人是谁,最后得出“原来无主”的结论。晴蛉:蜻蜒。

鉴赏:这是一首田园诗。

诗题点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一个秋日的下午,作者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他悠闲地走近了一处村落。

上联写太阳光斜斜地照射在路边村庄里的篱笆上,大人们劳累了一天,准备收工歇息了,可那些不知疲倦的顽皮儿童,却还在篱笆前嬉戏打闹。这一幅村舍图充满了纯真无邪的稚气。再近一点,则看到篱笆内房舍下到处悬挂着刚刚收回来的豆荚,还有篱笆附近地里刚刚冒出地面、正在茁壮生长的姜芽。两种景物一高一低、错落有致,既青翠可爱,又相映生辉。这时忽然一股奇特的肉香随风飘来,诗人不禁垂涎欲滴。原来是那家农舍正在烹煮社肉!这种祖传的原始古风,不正反映了村民们的淳朴性格吗下联写诗人再把眼光收到脚底,回看自己所走的小路两旁,依然是绵延不断的稻田,那稻花正在竞相开放——稻花自开,本来是没有主人来下命令叫它们开放的,而是农时季节到了它们必然要开。但诗人却“一路稻花谁是主”这么一设问,于是稻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开放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了。这种“勾勒”的写法,显然反映了诗人当时政治上的失意,对明争暗斗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淳朴、优美的农村风光的向往——还有红色的蜻蜒、绿色的螳螂,点缀在竞相怒放的稻花问。这种和谐、自然的情调,不由得使人感到深深的陶醉。

张道洽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为池州签判,后辞襄阳推官。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梅花

张道

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1]。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2]。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释:[1]竹梢:竹尖。[2]绝知:彻底地知道。南雪:山南边的雪,向阳易融。

鉴赏:本诗对所咏梅花不滞不速、若即若离的态度,写出了梅花的风骨和精神。

首联写诗人行在深山荒林之中,走完一条长满青苔的小路,终于从竹林的尖端望见几枝已经绽开了的梅花挂在山岩上。诗人所见的是荒山野外的早梅。这一联渲染环境,以梅花前后左右之物烘托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和疏野性情。

颔联和颈联从跟前的“数枝”说开去,详述了梅花的神韵。颔联说梅花尽管白洁如雪,但它不愿与向阳的“南雪”相提并论;梅花的羞耻之心也很强,不愿像桃杏之花那样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这是诗人由南雪的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所引起的另一层联想。梅花开于冬春之际,送冬迎春。本联抓住南雪和东风这一季节特征,用拟人的手法和人的感情来描写梅花的坚贞。

颈联则转从梅树生长之处写梅花的习性。说有的梅树生长在野桥旁边,无人管领,只有夜月仿佛是它的主人;有的梅树生长在寒冷的山谷中,只要有根存在,到了季节就会抽枝吐蕊,迎接春天的到来。上句说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下说梅花坚韧执著、百折不回;上句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下句以“寒谷”反村“春回”,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笔带感情,似“有我”之境。

尾联更是将“我”正式带人,说我若在日后酒醉之后,也不会睡在庭前的梅花树下,因为担心风吹花落,飘到“我”身上而玷污了那玉洁冰清的梅花。这是虚写,是作者想象之辞,将自己一片爱梅之心,描绘得无微不至。想亲近梅花,但又不敢睡在梅树之下,即使是酒醉了惜梅之心也还是清醒的。

林升淳熙时士人。生卒不详。题临安邸[1]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

注释:[1]临安:南宋王朝的都城,即今浙江杭州。邸:旅舍。本诗写在皇都的旅舍墙壁上,没有题目,此题为后人所加。[2]休:休止、停止。[3]熏:本指烟、气等接触物体使之变色或染上气味。这单指产生的某种影响。醉:陶醉。汴州:北宋千朝的都城,今河南开封。

鉴赏: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的意思是说,青山之外连青山,高楼之外接高楼,在西湖内外,这一喧嚣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消停罢休?扑面的暖风熏得游人昏昏欲醉,大家简直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方的都城汴州了,完全忘记了国仇家恨上联作者抓住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形象——华丽的楼台和靡曼的歌舞,从空间的无限量与时间的无休止,写尽了杭州的豪华和所谓的承平气象。然而正言若反,这豪华的楼台不能不使人联想起纣王的鹿台、楚王的章华台、炀帝的江都宫;这轻曼的歌舞更令人忆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和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听歌舞者应该考虑考虑后果吧下联写作为游人的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暖风的熏陶下昏昏欲醉,已经毫无忧患意识,忘记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成了故国的都城汴州!一个“熏”字,把那些人的醉梦之态写尽。那些醉生梦死之徒在昔日的汴京城内也是巨宅别墅,歌舞升平,终至朝廷倾覆;楼台馆榭,歌儿舞女,尽人金人囊中。而他们今日歌舞湖山,乐不思蜀,正在蹈汴都陷落的覆辙而不觉。岂不可悲陈允平字衡仲,一字君衡,号西麓,四明(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少从杨简学。德祜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西麓诗稿》。

登西楼怀汤损之

陈允平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杨流水绕宫墙。

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阑干无夕阳[1]。

注释:[1]碧云:青兰色的天空里飘着白云。回首:回忆

鉴赏:这是一首怀友诗。上联写作者登上西楼,凭空俯视。但见春色满目,杨柳枝条吐着嫩绿,在微风中轻轻飘荡;一条清澈的春水,在两岸葱茏绿杨的掩映下,环绕宫墙缓缓地流去,引起了作者对友人的长长思念。

下联写在流光溢彩的春色里,本应心情愉悦,可是作者却因飘柳与流水唤起的回忆而情不自已,痴痴地凝望着远处那无边无际的蓝天白云。猛然之间他又醒悟过来,往事如烟,即便望断碧云,也只是“空回首”而已。再低头一看,夕阳正在悄然隐去,一半的阑干上已看不见阳光了。

同类推荐
  • 有爱就会坚强

    有爱就会坚强

    赵谦著的《有爱就会坚强/温暖的故事》是故事集。本书精选了作者最近创作的四十多篇优秀故事。作品以“真实、真诚、真情”为主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教会读者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考验和困难,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心灵幽谷的指针。全书故事性与教育性兼具,值得一读。
  • 象墓

    象墓

    杨卫华著的《象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自古相传,野生亚洲象临死前,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末日来临,会主动跑到它们 的墓地迎接死亡。可以想象的是,象墓之中象牙堆积 如山,那会是一笔如何巨大的财富?千百年来,有多 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深入丛林探秘,却始 终未能找到传说中的象墓。直至H市一位姓于的研究野生物的教授,在西南 南滚河林区对亚洲象进行科研考察时,无意中破译亚 洲象的生理密码,成功发现一处象墓,称为“中野四 号”,从而使长期困扰生物界的大象墓地,终于浮出 水面。于教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中野四号”象 墓的地理坐标图绘制成绝密文档……
  • 古国奇缘(上)

    古国奇缘(上)

    考古系高材生童谣被千年前的古尸所诅咒,变成了洪玉国的七公主,去到了良渚时期的诸良国。她一方面被咒怨所控制,一心想要去毁灭洪玉国,一方面又深深爱上了诸良国的国王润玉。可润玉却视七公主为杀父仇人,恨之入骨,童谣百口莫辩。宇君的出现,给了童谣实现咒怨的机会,她承载着无比的痛苦和压力,去了菊凉国,想借用菊凉国的力量毁灭洪玉。童谣与润玉,两个相爱却难以在一起的人,他们的结局将是怎样?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3短篇系列。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
  • 大洗牌

    大洗牌

    新上任的老板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控企业?在企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老板要拥有怎样的底牌才能从庄家变赢家?答案尽在本书中。欧普被香港捷利集团收购后,由于上半年业绩不理想,集团董事会要求新上任的总裁徐亚丽对欧普进行全面改革。面对内部人浮于事、外部竞争疲弱的现状,徐亚丽决定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改革。对内,她大力进行人事改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除原厂长夏帆,任命原品质总监辜振鸿为新厂长,并要他在最短的时间清除生产部门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对外,她接连重拳出击,意图绕过欧普三大中间商,直接与大客户进行合作。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升级之路

    重生之升级之路

    一个宅男因出去超市买东西不料却遭遇车祸,但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在异世,获得神秘传承,获得龙族密宝,踏上修真之路!
  • 傲世种田工

    傲世种田工

    一个连农民都算不上的种植灵田的种田工人,卷入乱世的浪潮之中。只想安心种田的他,却不得已而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平六妖,夷五岳,与宿命作战;怀抱美人,只手遮天。灯火阑珊处穆然回首,谁能不忘初心?初次发文,请多包涵。
  • 奢婚

    奢婚

    忠犬前夫追逗逼前妻的故事。前夫高富帅,略腹黑,小傲娇,特别有钱哟!
  • 鸿蒙天玉

    鸿蒙天玉

    血染长锋,生死与共,只为宏图霸业,主宰天下云散风流间,谁能只手擎天伫立,执剑落定传说!正魔争锋,太古混沌势力觉醒,三界六道的宿命将由谁来改写!天下生灵的命运将由谁来主宰,一切的一切尽在鸿蒙天玉。
  • 血色菩提

    血色菩提

    他是她前世一直无法破解的棋局,所以今生,她才成了他永远无法猜透的谜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断剑语江湖

    断剑语江湖

    他,因一句承诺,曾命悬一线,硬闯百花谷,解救挚友;他,因一段真爱,曾以身试蛊,深入圣火教,寻药医爱;他因一饭之恩,曾只剑赴会,踏平鬼王庄,记恩报仇;他,因天下苍生,曾一骑当千,决战铸剑城,挥剑斩情。毁四泪以乱天下,持一剑而慑中原。直到五百年后,人们仍会惊叹的说起,那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时代。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神之塔

    神之塔

    传说,神用七天创造天地万物。第一天,神創造出空間,把空間劃分因為各層面和維度,又把空間扭曲為時間,賦予它生命,命它名為宇宙,宇宙因此有了呼吸,有了空氣。第二天,祂製造了千萬種元素,把名叫、金、木、水、火、土、光、暗的元素,分別給予七位兒子和女兒掌管。第三天,祂制造元素之灵,分裂并把它们分布各个空间层面。第四天,祂把元素合併,製造大千世界,在世界當中創造海洋和陸地,並給予空間掌權。第五天,祂製造萬物,劃分他們成各個種族,祂命宇宙把呼出的空氣給予大千世界,因此世界有了天空,有了大氣。第六天.......
  • 夫君要出墙
  • 女高怪谈

    女高怪谈

    "我的高中时代一直都是很美好的,直到有一天我的室友吊死在我的床前……从此为了活下去,我变成了专门和游魂野鬼打交道的走阴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