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500000025

第25章 “反冒进"运动(2)

反对和纠正急躁冒进倾向的工作

在中共中央提出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的第二天,即6月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商谈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研究继续压缩经济建设中实践证明仍不实际的1956年国家预算问题。会上,李先念指出:“今年财政预算看来是打高了。”“我看现在下马比年底下马好。”针对有人不同意削减预算一事,周恩来说明“计划和预算应该是统一的”,预算高了就“一定要削减”的道理,强调“要打破预算不能修改”的观念。他指出:“既然认识到不可靠,就应该削减。昨天党中央开会决定了这个精神。今天在会上讨论,把数字减下来。明知原来的预算完不成,又在报告中列出去,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没有告诉他们实际情况。”他强调:“右倾保守应该反对,急躁冒进现在也有了反映。这次人大会上要有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周恩来在说明理由并经过充分民主讨论后,综合李富春、薄一波在会上提出的意见,确定按5%削减国家财政预算,其中再次把基本建设经费由147亿元削减到140亿元。

6月12日,针对有人不同意在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的财政报告中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问题,认为这是同去年夏季以来开展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精神相背离的,会引起思想混乱的说法,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坚定地指出:“去年12月以后冒边就冒了头,因此,现在的情况和去年不同了,已经不是预防而是需要反对了!如果冒进继续下去,又会脱离实际,脱离今天的需要和可能,不能向群众泼冷水,但也不能把少数积极分子的要求当成群众的要求。”

6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先念代表国务院在《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指出:“在当前的生产领导工作中,必须着重全面地执行多、快、好、省和安全的方针,克服片面地强调多和快的缺点。生产的发展和其他一切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过去几个月中,在许多部门和许多地区,都已经发生了。急躁冒进的结果并不能帮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只能招致损失。”以上意见,为全国人大会议所完全接受。

为了配合国务院、中共中央自5月以来开展的反对急躁冒进的斗争,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少奇指示中宣部起草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这篇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周恩来、陈云等主张并为中共中央充分肯定的坚持两条路线斗争,有什么倾向就反对什么倾向的意见作了深入阐述,既充分肯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健康的,是在不断前进的,又中肯地分析了经济建设中客观存在的急躁冒进问题。社论强调:“右倾保守思想对我们的事业是有害的,急躁冒进对我们的事业也是有害的,所以两种倾向都要加以反对。”“在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当忽略或放松了对急躁冒进倾向的反对。”因为在去年开始“反保守主义之后,特别是中央提出‘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和发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之后,在许多同志头脑中就产生了一种片面性”,出现了“一切工作,不分缓急轻重,也不问客观条件是否可能,一律求多求快,百废俱兴,齐头并进,企图在一个早晨就把一切事情办好”的急躁冒进倾向。社论提出:因此,“在反对保守主义和急躁冒进的问题上,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当根据事实下判断,有什么偏向就反对什么偏向,有多大错误,就纠正多大错误,万万不可一股风,扩大化,把什么都反成保守主义,或者都反成急躁冒进。”

这段时间,由于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在国务院会议、中共中央会议上所进行的反冒进斗争,全国人大会议对反冒进的肯定和支持,以及《人民日报》社论的宣传,为动员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和在经济工作中纠正急躁冒进倾向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使已经冒进的本年度经济从下半年起开始逐步转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为向八大提出一个比较实际与稳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周恩来等继续坚持

综合平衡、稳步前进1956年7月以来,周恩来等国务院主要领导人的精力转向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上面。“二五”计划是1955年8月开始编制的,不久便提出了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轮廓数字。在这以前,由于反对右倾保守斗争的开展,被纳入远景计划的“二五”计划的各项指标也跟着订高了。由于这些高指标在4月下旬得到毛泽东的认可使正在编制中的财政收支、物资供应等根本无法平衡。到6月,国家计委继提出各项指标都经过修改的“二五”计划的第一方案后不久,又提出了第二方案。但因为对这些指标的改动都属于非实质性的小修小改,从而使整个编制工作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之中。这时,距离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只有一个多月了,有关部门却拿不出一个能够提交八大会议的方案来,令人心急!

在编制计划困难重重,时间又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周恩来、陈云等看到:要搞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就必须推翻已有的冒进方案;要推翻已有的冒进方案,就必须做各部委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只有打通思想,才能妥善地把指示降下来。

7月3日到5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二五”计划的第二方案,磋商编制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新方案问题。

周恩来指出:制订新方案“是为贯彻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方针”。他以充足的理由说明“第一方案冒进了”,第二方案确定到1962年粮食产量达到5500亿斤,也是“不可靠的,有危险的”,甚至定为5300亿斤“也值得考虑”。这是因为,农业合作化后,虽然农业生产的“积极因素增加了,但消极因素并未减少”。我们还“不能排除歉收,水、旱、虫灾总要起作用”,它们天天都在管着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在“二五”计划期间也会有丰年、平年和歉年,所以粮食生产每年很难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搞这个假设不好”。他严肃地指出:农业生产指标“算高了,农业税、轻工业利润、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预算等一系列数字都受到影响。这是一个根,而这个根是我们最不容易掌握的。”农业指标一旦达不到,必然危及整个国民经济计划。在财政收支指标问题上,周恩来、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一致认为:“二五”期间,财政收入和支出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以实现5年累计2600亿元的指标,“实际上达不到”,结果还会使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也保证不了”。因此,这个“框框可以推翻”,“应该压下来”。在工业生产指标问题上,周恩来、陈云、薄一波等指出:设想到1962年钢铁产量达到2700万吨至3000万吨,“这是高的想法”。“我国工业化的关键不在于钢能否达到这个数字,而在于我国的水平。(现在)英国、德国都没达到2000万吨钢,但(他们)国内什么机器都能生产,就是工业国。”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也是各种机器都能制造,技术高,有发展的余地”。因此,设想钢铁生产少一些,煤炭生产指标、基本建设投资等相应地“都可以少些了”。经过认真讨论后,与会者一致认为“二五”计划的第二方案仍不稳妥,同意继续“精打细算”,按5年财政总收支2350亿元至2400亿元来安排,相应减少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基本投资,“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搞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作为向八大的建议”。

可以说,这是一次把高指标大幅度往下降的带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从思想上反对和清理了离开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离开综合平衡的急躁冒进倾向。这样,向八大提出一个接近实际的“二五”计划的建议已经成为可能。

这次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倾全力主持编制“二五”计划的建设。在整个7月里,他同计委负责人薛暮桥、王光伟、陈先等(李富春、张玺这时在苏联),不断磋商、反复计算各项指标的可行性。他指示计委应根据“一五”计划已有的经验,做好各项平衡工作,留有余地,即要正确估计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总额;在此基础上安排积累与消费比例,妥善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提出稳妥的投资总额,以此编制出可行的方案来。

8月3日至16日,周恩来、陈云在北戴河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月下旬提出的第三方案和该方案的调整意见中的部分指标又作了适当调整。回到北京后,周恩来同张玺、薛暮桥等最后审定了“二五”计划的建议。

本年度以来,由于反对右倾保守思想斗争的持续开展和急躁冒进情绪的严重存在,多、快、好、省口号自提出后,人们看重和追求的往往是多和快,忽视和忘记的常常是好和省,因此这个口号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本应起到的积极作用。鉴于这种情况,周恩来等在对建议草案进行第三次修改时,在重要位置出现的“以多、快、好、省的精神”一语即被删掉了。这以后一年多时间里没有人再提“多、快、好、省”了。9月初,周恩来在阅读修改八大政治报告稿时,将别人改动后的“到1962年粮食生产5200亿斤、棉花5200万担”,恢复为“到1962年要求粮食生产5000亿斤左右,棉花4800万担左右”。并以坚定的口气在一旁注明:“粮食产量是经过多次商议并与陈云同志谈过的”。由于周恩来的坚持,这两个比较实际又很重要的指标才最后确定了下来。

一个注意到综合平衡,“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到1962年)的建议》,和初步总结了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宝贵经验教训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就这样胜利地诞生了。为二五计划的建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周恩来“要重工业,又要人民”

为了向即将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一个较好的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为中共中央安排下年度经济提供正确的依据,做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衔接工作,在中共八大会议结束后,周恩来、陈云等转到了对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各项指标的研究和计划的编制工作上。

1957年计划的控制数字是国家经委从1956年7月开始编制的。当时各部门各地区内经委提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高达243亿元。当经委把投资压到150亿元时,各部门各地区反对再往下压了。

周恩来看到这一情况,便对学习秘书范若愚说:“这样搞计划不行,仍然是冒进的。我要准备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讲一讲有关问题。”他要范若愚代他查找一下马克思关于“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一段话的出处。以后范若愚找到这段话出自《<;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面对中国国情,再细细体会马克思阐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周恩来认识到:必须根据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并以苏联、东欧国家不顾人民生活去片面发展重工业而酿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后果为鉴戒,在1957年计划中充分体现“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究竟怎样才算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呢?周恩来、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一致认为: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使积累和消费关系正常与协调的根本途径。基本建设规模下不来,积累率就下不来,财政也就必然会继1956年之后再度出现较大赤字,物资供需紧张状况在1956年过多地动用储备的情况下会更加严重。鉴于此,他们下决心把基本建设投资压下来,而且要压到大大低于1956年投资金额的程度。

10月20日到11月9日,在3周时间里,周恩来共主持召开了1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检查1956年计划执行情况和磋商1957年计划的控制数字。

会上,个别同志对1956年急躁冒进造成的危害看得并不清楚,仍主张下年度的指标可以订得高一些,说:“1956年的计划是冒了,但又因为执行计划时松了,所以才形成到处紧张,投资分散,百废俱兴”。为了适应三大改造高潮的需要,计划“出了些冒”,“在执行中也不应该松”。周恩来当即表示,不同意这种为了政治需要而有意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恳切地说道:“这4个字(指前一发言人提到的冒、松、紧、分)不能并提,主要是冒了。”“不但年度计划冒了,远景计划也冒了,而且把年度计划带起来了。”因此,现在我们“主要应该批‘左”’。李先念指出:“今年成绩很大,但问题不少,如不把今年的经验很好地加以总结,明年就压不了。…‘搞明年计划,首先把党的思想统一了才行”。

同类推荐
  • 执掌大唐

    执掌大唐

    明宫内刀光剑影,长安城外兵祸连绵。为求活,斗权阉,开丝路,诛蛮夷,灭藩镇。勾心斗角,步步为营。只为重振大唐荣光,君临四方!新人新作烽烟四起,乱世纷争,各国交战,群雄争霸,豪杰喋血战场,金戈铁马,恣意恩仇,长剑所指,气吞万里如虎!将军花白发,征人空回首。短褐垂首笑,长衫倚红楼。我怜大好关山月,又笑北疆好个秋。回首无人处。也罢!敬尔一杯酒。遥想年少时,戈矛同仇——穿越,权倾天下剑之所向,谁与争锋?王图霸业,笑谈声中!结英豪,诛奸贼,扫佞臣,逐鹿天下,问鼎九州,生死对决,英雄意气,热血功名,沙场征伐,朝堂诡谲情仇爱恨血泪史,豪迈雄浑宏伟章,碌碌无名之辈,亦可扬鞭策马!凛凛雁门…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糊涂读史

    糊涂读史

    作者有意识地将研究重心聚焦于明清两代的人和事。“一个朝代的偏执”是作者对明朝皇帝的性格和明朝士大夫的性情的概括,而清朝的荒唐外交活动与愚昧的“大唐中士”意识,则反映出这个老大帝国的傲慢的盛世情绪和盲目自大的自我想象。
  • 迷局

    迷局

    本书撷取了中国历史中几十个历史故事,内容涉及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历史谜案等。
  • 穿越之五胡称雄

    穿越之五胡称雄

    五胡乱华,中华的脊梁被敲碎一次,历尽辛苦,我们终于将这根脊梁找回。蒙元入侵,华夏再一次蒙羞,这一次,我们亦花了几百年洗刷这份耻辱。满清入关,炎黄子孙又一次遭受上天的唾弃,默默忍受着野蛮的屠戮和掠夺。但是,我们依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因为,无论我们遭受上天怎样的不公,无论异族如此野蛮的将屠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我们当中,总有那样一群孜孜以求,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将天下扛于肩上,不甘于这耻辱的命运……
热门推荐
  • 嚣张老公很爱我

    嚣张老公很爱我

    推荐菜菜新文《早安,老公殿下》刚参加工作的女孩苏晴,被家中老妈逼婚,向上天祈祷:“掉下个老公砸死我吧!”语毕,一个大帅哥倒在了她的面前!她好心送他去医院,还赠送他半张床,却被老妈堵在了床上,拐进了民政局。第二天上班,才知道,便宜老公竟然是总裁!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嗜血神皇纪

    嗜血神皇纪

    被群狼养大的弃婴因为意外降临的嗜血王者而走出了山林。长久和狼相处的他不明白人类的思维,为了适应人类的生活而成为了一名雇佣兵,在小魔女双双的带领下四处闯荡,意外成为了教廷猎杀的目标。作为他唯一朋友的教廷圣子不愿对他出手,公然放过了他。因为他曾经对他承诺绝对不让嗜血者扩散,圣子相信了他,愿意替他担保,甚至甘愿为此自堕圣坛,沦为普通的百姓。所有的人被他的情操所感,决定放他一条生路,但意外的变数却让上古时代遭受封印的嗜血族破封而出,是阴谋?是意外?无情的杀戮再起,杀诫,杀劫!有杀无诫,切看他如何以罪恶的身份登上圣坛,带领手下权领仙魔……
  • 金妆

    金妆

    烧脑文登场!这里纯宅斗技术流,心理流,绝不走靠男人上位流。这里半个吃素的都没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没有!个个都不是来吃盒饭的!不是来打酱油的!不是路过的!!!重头戏一个接一个,玩手段,玩头脑,就是不玩傻白甜辣文,爽文,绝不坑人文!
  • 古武兵王

    古武兵王

    乔阳身世显赫,奈何有家不能回。他是顶级特种兵,却因兄弟惨死而心灰意冷毅然退役。为家,他要夺回属于他的一切;为兄弟,他要再次拿起枪杆;为国,他要守护一方安宁。作为男人,他有自己喜欢的漂亮女医生;作为保镖,他有喜欢他的刁蛮白领;作为朋友,他有青梅竹马的电脑天才芳心暗许。借助那远古的战神血脉,看乔阳打出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 杀手没有墓志铭

    杀手没有墓志铭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也别在黑暗中落泪。即使有一天,暴风雨摧枯拉朽般洗涤了你内心的棱角,也不要忘记那些没有墓志铭的石碑上刻着的一个个的名字。穿过滚滚红尘的历史长河,终有一天,我们能站在洪荒的尽头重逢。那份在岁月的侵蚀里亘古不变安之若素的等待,也总会有值得的一天。心爱的杀手,你是否疲倦?那么,就请闭上眼睛小睡吧。若爱,则与我同堕地狱。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山村小子修仙传

    山村小子修仙传

    日月星辰,浩渺宇宙中,存在着一处飘忽不定的神秘空间,里面的宝物,能令众人为之疯狂。平凡的主角,因偶然进入其中,命运从此转变,斗恶霸,保家国,名扬天下;为父母,闯玄界,终成霸者。
  • 隔云勿相望

    隔云勿相望

    大学刚毕业,她嫁给了林安森可是结婚三年,电视上常看到他出席各种场合携女相伴,她却再没再亲眼见过他。他们的婚姻,不过是两家势力结合的纽带,第一次见他时,他就已经说的很明白,“我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除了爱情。”三年后再次相见,他竟然还被冠以单身黄金男的称号。她却是作为他的危机公关,处理他与影星的绯闻事件……她藏在工作人员中毫不起眼,本想悄然走过,无知同事却大声叫出了她的名字“莫子言!”林安森蓦然皱起眉来,这个名字他记得……*两个人的婚姻,一个人的痛。她从不知道,婚姻的开端,是痛苦,婚姻的终端,是仇恨,嫁给他,成为伤痛的开始……当他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妻子,递上了离婚协议书,他才开始发现,她原来早已不是听凭他安排的小姑娘,她长大了,要离开她,而他还没来得及了解她……———萌妃分割线————有人说,好孩子看文是要收藏的今天,你收了没?
  • 两个人的前世今生:情似故人来

    两个人的前世今生:情似故人来

    现代篇:她是当代贤妻良母,在婚姻、事业的前后夹击中,遇到了他,便成了一生的劫数。她想要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她想要今夕良人执手偕老;她想要情深如笃山盟皎皎,。他想要承继祖志华锦再顷;他想要重振行业技术革新;他想要睥睨世界丝绸复兴。他想得到的太多,却只能以舍她作为筹码。民国篇:她是民国的富家小姐,十里红妆诉不尽她的被迫成婚不情不愿,却不曾想,那竟是她生生世世的执念。她为他心思用尽盗取锦方;她伴他彻夜不眠染丝绯缃;她并他流光飞舞织锦霓裳。她谏他巧谋经营锦冠京华;她激他重振斗锦夺奖华夏;她共他焚锦绝唱青史烟霞。山河碎,国之殇。一封休书,是他给她最深沉的爱恋,是他给她最缱绻的缠绵。前世诀别,今生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