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300000038

第38章 世间奇人异事(13)

16世纪时,英国有个“把书店吃进肚子里”的妇女。开始她每天吃一本,渐渐地以书当饭。医生曾让她禁食“书餐”三天,她竟苦熬不过,浑身不自在;到第4天又继续吃书,便又精神焕发。丈夫和子女不得不为她四处采购干净的新书,以确保她的饮食“卫生”。在当代,美国有个叫莎莉的姑娘,她别的都不吃,专吃5美元面额的钞票——这可是十分昂贵的“伙食”。

以上这些“食癖”,尚可以用“胃的容纳与消化能力强”来解释。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那些看来根本不可能被胃接纳或者有毒的东西,在有些人那里却被身体完好地吸收,而无任何中毒或受损迹象。

南非青年萨尔门以生吞毒蛇驰名于世,他捉到毒蛇后,就用木棍把它打晕,然后吞进肚子。不久毒蛇醒来,在胃里乱撞,萨尔门觉得这种感觉很爽。我国桂林市的尧韦心喜食眼镜蛇和蟾蜍,几天不吃就浑身无力。山西榆次市的孙庆顺更是出了名的“蛇阎王”,多年来他生吃的活蛇上千条,其中包括剧毒的五步蛇。令人奇怪的是,毒蛇的剧毒为什么对这些食客毫无损伤呢?

居住在辽宁省农村的李淑霞嗜煤如命。她起初还大量吃过黄泥、生姜。从1987年开始,她竟吃起煤来。当人们问起她吃煤后的感受怎样,她说:“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就是有时候吃了感觉鼻子发干发热;再就是吃煤以后,抽了四五年的烟戒了。”吃煤终究非正常人所为,可苦恼的是,这“病”不知如何可以治好?

法国的克莱图能吞食铁钉、刀片、螺栓,但要以水“助膳”。他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作了这种惊人的表演。会后,医生们对克莱图作了检查,发现他胃里有一大堆金属,而且他的胃、肠、喉部壁膜看来特别厚。

我国江西省玉山县樟树乡的男青年曹荣军食砖成瘾,每天要吃1斤砖块。这个怪癖好是他10岁时一场暴病的“后遗症”。

嗜吃玻璃的人更多。摩洛哥青年阿蒂·阿巴德拉爱吃玻璃杯,这种能力是他14岁时一觉醒来就获得的。他每天的“定量”是三只玻璃杯,谈到感受时他说:咀嚼玻璃杯就像咬脆苹果一样。医生们对他作了检查,发现他的口腔、胃肠都没有损伤的痕迹,也找不到玻璃的碎末,这是常理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此外,印度的库卡尼喜食日光灯管,他感觉这与吃甘蔗差不多;我国黑龙江省有位王先生,从10岁就开始吃玻璃,成年后每天要吃1斤左右。

更离奇的是,美国有位名叫盖伦·温泽的核动力工程师,他令人吃惊的嗜好,就是每天要喝一些含氧化铀的核废料溶液。多年来,他已“自行处理”了约500千克核废料。众所周知,核废料因其强烈而持久的放射性污染而难寻归宿地,垃圾场的建造成本很高,要是像温泽这样的人多起来,岂不省钱省事!

这些异食者的生理特殊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辟谷奇谈

辟谷是气功状态的一种,也称绝粒。“辟”是排除的意思。狭义的辟谷即不食五谷,但可食瓜果、松子、蕨根、蕨苔等。广义的辟谷可完全断食,甚至连水都不喝。

辟谷是经过修炼——而且是危险的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凭借本能就具有这种能力。

在非洲新几内亚中部山区居住的一些居民,饮食十分简单,他们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仅20克左右,连正常人摄入量的一半都没有达到。然而他们男女老少却个个身强体壮,精力充沛,这是什么原因呢?参与调查的科学家发现:他们粪便中的含氮量,大大超过了他们饮食摄入的含氮量。氮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只有豆科植物的根部才有固氮菌能直接吸收氮气。这些居民体内,也有固氮菌吗?

我国江阴县有位叫韩萍娟的年轻姑娘,曾经有一年多不吃一点食物,专喝凉开水,却生活得很好。然而她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是如何补充的呢?

更惊人的事例是:上世纪30~50年代,四川石柱县桥头乡的土家族姑娘杨妹,竟有十多年时间只饮水不进食。这成为轰动中外的奇闻,杨妹也成了专家研究的对象。

1939年夏,杨妹在山坡上放羊时发现了一片地菇,她好奇地吃了一个。不料,她马上感到非常口渴,便急忙喝了几口山泉,然后匆匆回家。到家后,杨妹腹部绞痛难忍,手脚麻木,脸变得青黑,很快便昏迷不醒。经老中医救治后,她的病情逐渐好转,但从此不再沾任何食物,只是饮水。然而她的身体却很健壮,村民们背地里都说她吃了灵芝草,成了“仙女”。

1947年底,重庆市一家报社的记者闻讯前往核实,在杨妹家中住了两个月,证实了杨妹确实只饮水,不吃东西。“杨妹八年不进食”的消息披露于报端后,轰动中外,成了特大新闻。1948年2月16日,由专家组成的“杨妹研究委员会”,特地把杨妹接到重庆。在医院里,杨珠由医护人员昼夜监护。她只饮水排尿,然而体重、体温一切正常!

每天,她还谈笑风生地接待数以百计的来访者,丝毫无倦意。50年代,杨妹结婚生子后,又开始吃东西了。

更多的绝食、甚至绝水,是通过辟谷修炼达成的。我国历史上关于辟谷的记载不少,如《南史》76卷《邓郁传》中有邓郁隐居衡山险峰亡,断谷30余年的记载;唐代《云笈七签》、隋代《神仙食气金柜妙录》都记录了用辟谷治病的方法。辟谷也是印度瑜伽功修炼的课目,瑜伽高人甚至能做到辟水、辟气。

辟谷又分为间断性辟谷和永久性辟谷。间断性辟谷较为多见,如印度有个叫米拉的男子,每周仅在星期六进食,他从50岁开始,坚持了41年,活到91岁。永久性辟谷的绝食时间很长,以道家之见,这是修炼成仙的途径。清代大文豪袁枚曾记述了浒南关人陈一元辟谷长生之道:他把自己反锁在房中30余年,其间不再进食,每月饮一壶山中至清之水;吞咽时要使喉中“喀喀”作响,一勺水可度一昼夜。慕名前往拜师的人发现:陈一元不显老相,身体很轻,连同椅子才30斤左右。

辟谷虽然神奇,却十分危险。若无深厚的气功功底和名师指导,绝不可贸然练习。比如,道家辟谷讲究“服气”,胡乱辟谷而不服气,人体能量耗尽就会死亡;进入辟谷状态时,练功者代谢缓慢,绝不可剧烈运动;辟谷所饮之水应富含矿物质且毫无污染,以免有害物质在体内浓缩聚集。

辟谷的科学原理尚待研究,据分析可能得益于以下因素:首先,人体在停食后会自行拨慢体内生物钟,用有限的储备维持生命的最低消耗,充分保障脑组织的供血。其次,在服气时,大量空气进入练功者的肠胃,可以防止辟谷后消化道粘连;其中所含氮气可由肠道内固氮类细菌加工为氨基酸。再转化为蛋白质供给人体;所饮之水中,也可能含有少量藻类,可以养身。再次,人在超静状态下,可以刺激某些衰退的机能甚至使潜能复苏;生物钟的减慢也有助于延缓衰老。

当然,以上分析有着揣测的成分。辟谷绝食的真相还远远没有弄清楚,凭本能绝食的真相更多玄妙。

休眠生存

世界上有不吃食物的人,也有不饮水的人。法国水手华安列克在60岁以前,几乎没喝过一滴水。有人为了证实真假,特地邀请他到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去旅行。他们在沙漠里足足走了20天,日晒沙烤,别人尽管喝着水,还是渴得嗓子冒烟:可是华安列克滴水不饮,不但没有任何异常,而且一路上还嚼着干燥的饼干。这位又壮又胖的水手,是从哪里获取水的呢?须知他的其他体征完全正常:他与常人一样,体重的70%以上都是水分;他也与常人一样,出汗、排尿……

然而更神奇的是:竟有人能在无氧、无水、无食物的条件下生存。人们曾发掘到休眠200万年的青蛙;人类中的“圣者”看来也有休眠的本领,虽然时间比青蛙的短,但似乎更加神秘。

70岁的印度人拉菲特·米沙在水深18米的湖底打坐144小时,把所有在场的科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近400名旁观者惊呆了。米沙事后表示,他这样做,全仗印度女神加利给了他力量。当然现代科学否定神的存在,大概只能以瑜伽术来解释。另一个名叫巴罗多·巴柏的印度教徒,苦练了10年古老的瑜伽心法,也具有了超人的能力。他以在水底铁箱中呆168小时的成绩,超越了米沙。

更有一位练瑜伽功的奇人,被活埋20年安然无恙。1967年,印度圣僧巴巴星·维达殊让信徒将他活埋于地下,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世界。到1987年底,信徒们遵照他的嘱咐,将他从埋在地下的棺材里挖了出来。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圣僧不仅活着,而且面容与20年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生理学家捷汉·高艾尔博士估计,圣僧可能是“进入了假死的冥想境界”。

那么在“假死”的过程中,人体经历了哪些变化呢?科学家对一位名叫萨蒂雅·穆尔蒂的瑜伽师所做的实验,很有收获。在长达八天的“活埋”实验中,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瑜伽师的心电图了:“活埋”两小时后,他的心跳逐渐加快,第一天晚上心跳次数达到正常人难以忍受的每分钟250次!这样高速的心跳一直维持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傍晚,心跳突然迅速减慢,几分钟之内,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一直到第8天,在预定结束实验之前半小时,心电图突然跳了一下,接着频率越来越快,开棺时心跳已达到每分钟142次!这样的心电图,尤其是心电图出现直线,至今仍然是个谜。

在实验开始时,瑜伽师的体温是37.2℃,此后一直稳定在34.8℃。刚“出土”时,瑜伽师的全身剧烈颤抖不停,持续了约两小时,体温才恢复正常。瑜伽师在实验结束后,体重减轻了4.5千克,其他各项指标与实验之前完全相同。

上面这些可控的休眠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可以从我国道教和气功的理论中得到启发。

北京白云观里曾有这么一副对联:“意凝汽凝神凝炉中练就长生药。念住息住脉住体内修成不坏身。”对联中讲的“神凝”和“脉住”,显然是生命进入安息、心脏停止跳动的状态,可是人并没有死亡。这种状态又叫做“灵魂出壳”或“灵魂脱体”。

“脉住”时心跳停止,顶尖的气功师在练功达到高级阶段,也能出现这一状态。佛教界的气功师更是明确提出“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的三阶段论。

看来,气功或瑜伽术能导引人体进入可控制的休眠状态,不过它的科学本质尚不是很清楚。普通人习练这些功法不仅很难成功,且可能走火入魔。在科学尚未充分认识它以前,还是不练为好。

不明睡眠现象

传统医学认为,睡眠是大脑休息的主要途径。既然如此,该如何看待那些并不需要睡眠的大脑呢?那些一睡数十年和梦游的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个别人为什么会像某些动物那样冬眠呢?

法国人列尔贝德1791年出生于巴黎,1793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看国王路易十六被处绞刑的场面,不料看台倒塌,他被压在下面,昏迷过去;后虽经医生抢救脱险,但他的头盖骨却已是破裂难补了。这次事故以后,直到1864年他去世以前,他没有睡过一次觉。但这并没有损害他的智力,或许正是由于他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和学习,他成为了一名颇有名望的法学家。

瑞典妇女埃古丽德自1918年母亲突发疾病去世后,过度的精神刺激使她再也无法入睡了。服用安眠药没有任何效果,每天晚上,她都不停地干活。她身体一直很好,到1973年,她已86岁高龄了,仍精神矍铄。

古巴人伊斯在13岁那年因患脑炎,做了扁桃腺切除手术。或许是由于受了惊吓的缘故,从此就不能入睡了。40多年后的1970年,一批精神病医院的医生对他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昼夜观察,发现他即使闭上眼睛躺着,大脑仍和醒着的人一样活动,绝对没有睡着。

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发现了一位著名的不眠者奥尔·赫津。这位居住在新泽西州的老人,家里没有床,他自出生以后连小睡都没有过。医生们发现,缺乏正常睡眠的奥尔,其精力反而超过一般人;奥尔活到了90岁,这也大大超过一般的正常人。奥尔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但他怀疑这与自己出生前几天母亲受到严重的伤害有关。

1952年,西班牙19岁的小伙子塞托维亚从梦中惊醒,此后睡眠日减,到1955年,睡眠就完全与他无缘了。医学界对他很感兴趣,然而各种治疗措施均属徒劳。尽管数十年来塞托维亚未能安眠一次,他却体格强壮,精力旺盛,毫无倦意。1988年,他所在的城市巴塞罗那的体育馆举行了一次48小时无间断的足球循环赛。球场上,球员们轮番上场;看台上,观众们轮番走人。唯独塞托维亚大饱眼福,津津有味地看完了两天两夜的全部球赛。

前南斯拉夫有一个名叫米列塞维奇的石匠,自1963年被雷电击昏一次后,就再也没有睡过一分钟。“我感到寂寞和孤独”,这个老石匠诉苦说,“晚上,我只是躺着,有时爬起来看看牲畜,只有在我老伴醒着的时候,我才感到好受些。”他曾多次求医,但服药只能使他头痛,他仍然毫无倦意;饮酒也是如此。

同类推荐
  • 天干与地支

    天干与地支

    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天干与地支》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历法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天干与地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自然知识

    自然知识

    古希腊有个神话传说:很早以前,在现在的小亚细亚和黑海沿岸一带,曾经有一个强悍的妇女王国叫“亚马孙”。1541年至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德奥雷利亚纳到亚马孙河流域探险,经常受到土著袭击,其中一个部族的战士全为女性。后来此事传扬出去,轰动一时,就把这个部族的人称为亚马孙人,大河亦因此得名。
  • 科学大讲堂

    科学大讲堂

    《科学大讲堂:中小学生必会的科普新知》讲述了: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的观察力会变得更为敏锐、细致;如果尝试着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不但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科学大讲堂:中小学生必会的科普新知》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世界的潜能。
  • 灾害:疯狂的自然灾害

    灾害:疯狂的自然灾害

    本书介绍了雷电灾害的危害及预防、雷灾多发生在什么地方、黑色闪电的形成奥秘、豪雨灾害的形成和危害、酸雨灾害的危害和防治、太阳风的形成和危害、臭氧灾害的形成与危害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兵种

    兵种

    一个坏学生在兵营中经历各种艰辛与痛苦之后,接到组织上的命令,再次重返大都市,又会有什么奇遇以及难以捉摸的故事呢。。。。。。。。
  • 小炒烧烤集锦

    小炒烧烤集锦

    《小炒烧烤集锦》所选主食,均注意营养、味美、美观。选材方便,制作简单,色香味俱佳,既享受美味,又增进健康。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读者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
  • 男主死了之后

    男主死了之后

    一般小说的男主标配是——容貌俊美,身份高贵,胸怀天下,美人在怀,兄弟下属皆出众。萧沉曜就是这么一个标准男主。可是他死了,死在他登基前一夜,天下大局,百般筹谋,一朝成空。易雪歌一直以为自己的丈夫是个可怜的病秧子,满心欢喜的等着对方咽气然后收拾东西回国做有钱有权的长公主。结果直到她被扑倒,仍旧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 娇妻如云

    娇妻如云

    浴火重生,让他更加强大,四处吸金,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他穿梭于美女、艳妇之中,迷醉千万少妇,绝对是梦中的理想情人……扑倒校花,调戏空姐,和漂亮迷人的女主播暧昧缠绵,好不快活。
  • 宿敌

    宿敌

    会在何处见到你莫非前尘已注定飞过时空的距离却囿于刀剑光影三月春花渐次醒迢迢年华谁老去是劫是缘随我心除了你万敌不侵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看灯笼血红染寻仇已太晚月下门童喟叹昨夜太平长安当天上星河转我命已定盘待绝笔墨痕干宿敌已来犯我借你的孤单今生恐怕难还缠扰孤岛的雪雨飘飘洒洒谁来停摘取一颗海上星陪我终夜不孤寂灵柩长埋深谷底没有永远的秘密染指江湖结悲局无人逃得过宿命
  • 细香

    细香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有一种爱叫无法弥补

    有一种爱叫无法弥补

    重新演绎的仓央嘉措笔下最怅惘的爱情离歌。继《将爱情进行到底》后,又一部唤回人们初恋记忆的感人之作 。畅销书作家、“索斯比女人”、“水立方女人”概念创始人赵格羽倾情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曾经爱过的人……
  • 大学该怎么读

    大学该怎么读

    本书值得当今所有大学生及其家长、大学教师,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教师,乃至一切教育工作者、教育官员、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阅读、反思和借鉴。作者的视野遍及诸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学何谓大?非有大楼,乃有大师焉!”科教兴国,刻不容缓!大学生们,你的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你做得也并不是那么糟糕。你只要改变一点点,只要稍作一些努力,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优秀的、出色的好大学生,一定能够有远大的前途,一定能够“畅销”,找到光明的出路,开创美好的事业。
  • 幽默说话 智慧做人

    幽默说话 智慧做人

    本书荟萃了大量精彩的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帮你了解幽默、认识幽默,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幽默。
  • 易简风华:为你造一世幻梦

    易简风华:为你造一世幻梦

    他总是这样,像什么呢?对,像影子,像影子般在她身边。听说在他遇见她那一刻便注意到她了。一日,“我知道是你,那一件件,一次次,都是你干的。”她说。“嗯,我干的。”他答。“那……”她犹豫。“我等。一日或两日,一年或两年,又或者……天荒地老。”他说。后来,“那么,我……等到了吗?”他问她。她笑,指了指远处,说:“这个回答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