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300000022

第22章 神奇的心理感应现象(1)

心理感应之谜

法律系学生法兰琪·路易,以前从未碰过手枪。可是这时,他正在巴黎郊外的一丛树林里,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敌手进行决斗。两人同时举起手枪,子弹应声射出,路易被击中要害,他用手按住腰侧。

就在这时,他的同卵双生兄弟路贤正在800公里外的科西嘉乡间策马驰骋,他也突然感到痛彻肺腑,仿佛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第6根肋骨上面的胸腔,又从臀部之上穿出。这正是路易中弹的地方。

这种令人啧啧称奇的情形,最早见于100多年前大仲马写的著名小说《科西嘉岛两兄弟》。不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倒一点也不像是虚构。反而有许多事实,证明它的真实性。

例如,我国唐朝两位交往很深的大诗人白居易和元微之两人间就发生过类似心理感应的情况。

元和4年(公元809年)3月21日,白居易弟兄同李标直遍历曲江慈恩寺院。在晚宴时,白居易非常怀念远去的元微之,就乘酒兴命题诗于壁: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十几天后,他们接到元微之的来信,并附纪梦诗一首:莎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

属历呼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日期正是同一天。“盖所谓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也。”

此情此景,读来令人惊叹不已。

英国的刘金和路丝是对青年夫妇,他们新婚不久,刘金就去国外谋生。最初鸿雁传书,往来不断。一年以后,一天晚上,路丝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丈夫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击倒,压在乱石堆下面呻吟。醒来之后,惊魂未定。她越思越想越觉蹊跷,决心出远门寻找自己的丈夫。路丝风尘仆仆地下了飞机,使她大为吃惊的是,虽然自己初来乍到,可是周围景物犹如旧地重游。她坐上汽车,指挥司机左转右拐。4个小时后,汽车来到发生泥石流的乱石堆前。她朝一处乱石堆奔去,“对!就在这里”,“快动手”。司机被她的举动弄得目瞪口呆,只好跟她一起把一块块乱石搬走,最后听到下面微弱的呻吟声。果然,刘金已被乱石压了好几天了。夫妻重逢,真是又悲又喜。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各地的报刊中仍不时有所刊登。前苏联巴东城一青年妇女,因患乳腺癌施手术,痛不可忍。这时住在相隔2700多公里外的母亲瓦尔拉莫娃,左胸忽然剧痛。急忙找医生检查,但丝毫无病。

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个别神通广大的人能当面接受别人的感应或感应别人。他便是波兰人沃夫·梅森。梅森1896年出生于华沙,11岁便离开了家。他跳上了一辆火车,当时身上仅有18分硬币。检票员来检票时,他随手从一张旧报纸上撕下一张小纸片,心里念念有词,结果检票员把纸片当成真的车票在上面打了个小孔,让他坐车了,就这样他到了柏林。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专门钻研心理感应术,16岁就名扬四海。那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寓所里请这位名人吃饭,另一位作陪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席间,弗洛伊德对这个小伙子作了一项实验。弗洛伊德没说一个字,但心授了一项指令一要求沃夫·梅森到卫生间去取一把镊子,拔去爱因斯坦的三根胡子。咖啡送来后,梅森起身到卫生间去,不一会儿,他拿来一把镊子,走近爱因斯坦,拔去了他的三根胡子。梅森对弗洛伊德的心灵感应的领会竟到了如此玄妙的地步。

1937年,梅森在华沙的一家剧院中宣称:如果希特勒向东扩张,将会自取灭亡。两年后希特勒入侵波兰,并悬赏20万马克捉拿梅森。梅森东藏西躲不敢外出。一天夜里,他冒险外出了一趟,结果被抓住,被押送到警察局打了一顿,梅森于是运用他的全部技能,用心力命令该警察局的所有警察集中到一个房间里,连哨兵也不例外。结果他们全照办了。于是他轻而易举地就逃了出来,以后到了苏联。

到苏联后,他继续施行心理感应术。有一天他被抓住,送到高级领导人朱·维面前。米·维对他的超人能力早有所闻,很想当面试一试。他给了梅森三项任务。第一项要梅森用心理感应术从莫斯科最大的银行里提取10万卢布巨款。在指定的那一天,梅森走进银行,来到出纳员面前,交给他一张从学生练习本上撕下的纸条。出纳员接过纸条看了看,一声不响地付给他10万卢布。梅森把钱往提包里一放,快步走出银行。朱·维的两个随从官员等在银行外边,梅森将巨款交给他们过目后,重新返回银行,把钱交回出纳员。出纳员重新看了看那张字条,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

第二项实验是:朱·维把梅森锁在克里姆林宫里,并派兵守卫,然后要梅森运用他的心理感应术设法逃走。层层卫兵被安置在各自的岗位上后,不到半小时,梅森就自由自在地漫步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了。

最后一项实验是叫他找到并设法进入朱·维的乡下别墅。几天后,梅森来到莫斯科郊外朱·维的别墅门口,值班的门卫连问也没问一声,就让他走进大门。别墅内的警卫谁也不来过问这位小个子男人。他毫无阻挡,自由自在地径直来到朱·维居住的主楼。他甚至不用问一声,就推门进入朱·维正在批阅文件的房间。朱·维见了,吃了一惊,问梅森是怎么进来的。梅森说他运用心力,使所有的门卫都以为他就是当时苏联的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尽管梅森和贝利亚的外貌毫不相像,但士兵们深信不疑。

苏联演员卡尔·尼古拉耶夫和生物物理学家朱利叶·卡门斯基能在相隔千里的两地传递头脑里构想的几何图形。1966年,他们俩在遥隔2700公里的两地一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表演过这一绝技。当时在莫斯科的卡门斯基,正集中精神考虑着一个三角形,千里之外的尼古拉耶夫,立即写下了莫斯科的卡门斯基思考的三角形。这次表演中,卡门斯基的脑子里共出现过20种图形,其中有12种正确无误地传到尼古拉耶夫那里。

事后,科研人员给他们二位作了心电图和脑电图检验。结果发现,他们的心律一致,大脑电流流向相同,有着同一个频率,其情况变化亦完全一样。

关于心理感应,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贵州省惠水县科委有一位干部,名叫董文豹,他有一个四岁半的儿子,名叫董长江。小长江可以感知他爸爸脑子里想的数学题,而且很容易地就写出来。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小长江却什么数学题都不懂。他们的心理感应是很有特点的,只要把写好的数学题先给董文豹看,老董便叫过小长江,然后把手放在他的头顶上,或用其他的方法和小长江接触,比如两人同握一条木棍的两端。当老董说声写,小长江的笔就歪歪扭扭地写出一道数学题,这便是他爸爸头脑里的那道数学题。从简单的加减法到开方、负数都试验过,小长江都能准确地写出来,从未发现他们父子间有什么动作上的暗示。

还有一些类似的事例,经科学家实地考察,证明果然如此,这就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

他们进行了许多实验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推断:生物机体间大概能直接传递思维或心理活动信息。

为了弄清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学者们首先对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经系统的活动,都伴随有变动的生物电流。人的大脑活动时,有脑电产生,量级为10伏,用超低噪声管把脑电流放大,发现频率为5~150千赫或更高些。当然这样的高频电流是能够激发电磁辐射的。这说明,思维活动伴随着电磁波。但生物体能否接受电磁波呢?

1960年,有人用发射功率只有几毫瓦的振荡器,向几米以外的受试者,发出频率为300~600千赫的电磁波。在380~500千赫频率上的受试者,发生脑部搏动,耳鸣,恶心等异常现象但越过这一频率又恢复正常。

根据生物的神经系统可以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事实,可以设想,在生物机体间,思维或心理活动,能通过电磁波传递。而生物的脑和神经系统就是这种电磁波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这就是科学界对若干年来一直不能理解的心理感应现象,提出的初步解释。

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脑电的电压大约在万分之一微伏左右,它产生的电磁辐射能量,已微乎其微,再经过几百里,几千里的传递,在接收点的场强,微弱得已是无法计算。用任何高灵敏的接收机,都难以检查这样微弱的信号。如此看来,生物体的思维或心理活动,不可能靠无线电的方式进行。

苏联科学家华西里耶夫,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他将受试者与感应者分居两个金属隔离室内,观察感应效果。发现这种对电磁波屏蔽良好的隔离室,并不影响思维感应的进行。这又说明,生物的思维或心理活动信号,不一定由电磁波传递。

有人认为,思维或心理信息,可能靠一种未知的,特殊的脑场来传递。物理学家阿达明科则认为,在宇宙中,不断有高能量的粒子来到地球上,它们可以把一个脑子里发现的信息以极快速度传到另一个脑子里。

人体生物钟之谜

每当冬天来临,天气变冷时,大批的候鸟纷纷南飞,寻找越冬的栖息地;而当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时,它们又归心似箭地飞回到久别的故乡。这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长期的观察发现,候鸟每年回归的时间总是趋近于一个确定的时间。这就容易使人产生猜疑:是否在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类似人间钟表的计时装置,它支配着生命有节律地活动?

人类自身也摆脱不了这类现象的困扰,而这类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最著名的要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维也纳心理学教授斯渥伯达和德国科学院院长弗里斯。他们是是研究人体生命节律问题的先驱。他们以及他们以后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仅情绪和智力,而且血压、体温、心跳、脑电波、血液中的钙、钠离子的浓度等,都有明显的周期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体产生了生命节律呢?

关于这个问题,传统的观点有两种。一种叫做外源说,一种叫做内源说。持外源说者认为,外部环境的广泛信息(如电磁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星运周期、月相变化等)是导致人体生命节律的动因。持内源说者则认为,生命节律取决于人体的内在因素,人体特有的固有机能是产生生命节律的根本和直接原因。

多少年来,内源说和外源说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莫衷一是。于是,关于生命节律的第三种学说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说。

相互作用说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及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必须首先在生理、行为上适应环境的节律。因此,有机体的基因上留下了必然的自然节律痕迹,表现出天生的节律。但这种节律又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人体能根据环境状况加以调节。

人体的生命节律现象究竟如何解释,看来还有待人们不断地探索。

人体节奏的秘密

上世纪初,一位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累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从此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便开始被揭示出来。

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体力高潮期,人会感到体力充沛,生机勃勃;情绪处在高潮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创造力、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心情愉快、达观。当智力处在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反,如果处在生物节奏的低潮期,身体容易疲劳,做事拖拉,畏却。在情绪方面往往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在智力方面则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健忘,判断率降低等。

高潮期和低潮期的衔接阶段,称为临界期。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身体正处于频繁的变化之中,或者说是处在过渡状态。在临界期中,极容易出现差错,粗枝大叶,容易感染疾病,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较差,容易发生事故等等。

1946年,瑞典商人乔治·汤姆听说他的一位朋友汉斯·弗若思在一次火车相撞事故发生后,当晚就绘制了出事的两列火车上的司机和司炉的3条波动曲线并出乎意外地发现其中3人正处在临界期,另1个人则处在低潮期。

起初乔治对朋友煞费心机的工作报之一笑,不以为然。一年以后,另一起几乎完全类似的撞车事故发生了。乔治亲自绘制了事故中的司机和司炉的生物节奏曲线。他十分惊讶地发现,一个司机的2个周期正处于低潮期,另一个司机和一名司炉处于临界期,第4位司炉的3个周期曲线全部处于低潮期。面对这个情况,乔治想起了一年前汉斯的工作,看来,这并非巧合。于是,他开始弃商从学,转向生物节奏的研究。后来,他的研究颇有成就,还出版了一部研究性著作——《这是你的日子吗》。

10余年来,应用计算器已能很快算出人体的节律。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大学里的研究者们搜集和分析了大量数据,从中能够预测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的变化规律。至此,生物节奏学说为指导人们的行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同类推荐
  • 地理探究

    地理探究

    本书主要指地学历史与地理科技。包括先秦两汉时期的地理学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成就;唐宋时期的地理学成就;元明时期的地理学成就;清代地理学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地理科技历史、石器时代地理知识、夏、商时期地理知识、周代地理知识、先秦测量和地图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僧一行及其子午线测量、贾耽及《海内华夷图》宋元舆图张骞、班超通西域等)。
  • 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

    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

    本书论述了北京地区第四纪冰川与气候问题、冰缘作用与环境、黄土结构、黏土矿物等,探讨了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 中国未解之谜(上)

    中国未解之谜(上)

    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读者将会了解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尽情领会事物的丰富与变幻无穷,更加完整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同时引导读者掌握研究事物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巨大乐趣。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以更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促进思想的成熟。 本书以解谜团、说故事的形式,把历史、考古、文学、艺术、军事、政治等范畴的知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在知识含量大的基础上,吏具趣味性。读者开卷后,会轻松地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尤为适宜。
  • 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

    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现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最原始的生命是细胞。地球上的原始细胞(即原始生命)又是哪里来的?现代科学分析有这样一个演化过程:有机分子——蛋白质——原始细胞。原始细胞的进化又分为:前细胞——疑似细胞——原始细胞。那么,地球上的有机分子是哪里来的?
热门推荐
  • 乐之巅

    乐之巅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界面,唯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且看孤儿少年龙天如何开创属于他的传奇。
  • 异能通缉令

    异能通缉令

    家境贫寒的白鹭歌一直认为考入赫明大学是挺幸运的事,可是,这份幸运却在某个夜晚突然变成了不幸——莫名被追杀,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救。好吧,能保住小命,至少说明她还没有倒霉到顶点!可是,救了她的狐狸面具男人就这么死了……天哪!这份恩情让她如何去还?等等,面具男你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出现在我面前还企图忽悠我进劳什子的社团?神马?加入社会团有钱拿?呃……那社团在哪儿?
  • 斗罗大陆之女娲后人.A

    斗罗大陆之女娲后人.A

    含恨而死,一朝穿越,竟然来到这个斗罗大陆。她能否报仇?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还会重新爱上他吗?他如何让她爱上他?他当初为何如此做呢?当所有所有都结束了之后,他们会摆脱宿命,有情人终成眷属吗?叶欣怡:“这是.....为什么会有....”璐樂颖:“这不是你一直想做的事吗?而且你没得选”雪崩:“没有爱哪来的恨?你恨他,还不是因为你爱他”叶欣怡:“为什么要是你?为什么?”千煌璞:“汐儿,我来了。”----------------------------------------------此生此世,至此一人,相携相伴,白头到老。PS:此文一周一更,接受不了的读者请勿进入
  • 史上第一城镇

    史上第一城镇

    李远带着几个可以建造城镇的女农民和女步兵,来到了北宋末期济州梁山泊边上的石碣村。即将和这些真实的11C美女朝夕相处,李远以为从此迎来了自己的幸福人生。殊不知,他错了,真的错了……“我,我讨厌你们!”他在心里如是委屈地呐喊,“可是我又爱你们……”PS:纯属虚构,莫与史实对照入座。另外,希望大家收藏推荐!
  • 民国土豪

    民国土豪

    河蟹横行,追书困难,干脆自己来做回工兵探探雷!灵感来自接触钢铁雄心不久,刚学会修改资源时所开的一个档,属于超级菜鸟水准!
  • 不许笑我是恶魔

    不许笑我是恶魔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宅男,被选中参加神魔之间的游戏,在那里会他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队友和对手,更主要的是能够见识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会有欢乐和悲伤,但并不属于主角,主角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些故事,然后慢慢的成长,找到他早就遗失掉的某样东西。新人!新书!求点击,订阅,票票!谢谢大家支持!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距地表5000千米的外太空中,12个星球的外星敌人已经集结,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正准备发动一场星际大战,而对手正是人类。关于这些外星敌人,人类却所知甚少。外星人究竟长什么样?我们该如何识别外星人?如何在身边找出潜伏着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它们会如何发动攻击?它们的科技究竟已经发达到了何种程度?人类面对外星人究竟还有没有胜算?我们该如何杀死它们,保护自己?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现任主席约翰·斯卡尔齐对此给出了答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小说,穷尽了对外星人最酷最全面的描写。
  • 苍天录

    苍天录

    苍天之名,即天也,它既是一个世界,也或许还是个人,关于苍天的传说太多了,千百年来,无数人杰也走上了逆天改命的路------修仙.一样的修仙,不一样的宿命,望着那些修仙路上的前人,吴昆始终还是觉得做个凡人好。
  •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陆飞、欧阳子、李小奇……好动、好话话、好做小动作的男生们,大丽、李小白……可爱、活泼、聪明的小女生们,他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 读者朋友们快来看看这本《我的同桌我做主》,书里收录了《乾坤大挪 “椅”》、《别那么大声》、《庄半仙的幸运日》等好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