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300000011

第11章 趣味人体(7)

美国发明家伊莱亚斯曾发明过许多东西,但他有个很大的愿望,想发明一种能代替手上缝纫的机器,但一直没有成功。可是有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被原始上著人抓住,土著人命令他必须马上发明缝纫机,否则立即处死。后来,土著人准备杀他,举起明晃晃的长矛对他刺来,长矛的形状很特别,每根矛尖上都有一个眼形的孔。当长矛就要扎入他的心口时,他被吓醒了,但脑海中深深印下了带眼孔长矛的形状。在梦中长矛的启迪下,他猛然醒悟到,过去一直困惑难解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那就是,缝纫机针的针眼位置应该在针尖,而不是针尾。

梦的“年龄”和“性别”

儿童、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由于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大脑发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他们所做的梦,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年龄阶梯”。

很多儿童在梦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东西、逛公园、或被关在一间房子里,或梦见小鼠锁在笼子里,或和小猫、小狗在嬉戏。梦中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就是儿童自己的替身。那时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生活,处处都需要爸爸妈妈或阿姨的照料和约束,因而在梦中会出现失去自由的内容。

除了梦中经常见到的种种小动物之外,还往往出现尿意,找厕所撒尿。笔者的一位堂兄,在幼儿时几乎每夜出现尿床。当时听伯母说,他夜里常做尿急梦,总是不断地奔跑寻找厕所。越急越难找厕所。有时找到了厕所,门却关着。最后好不容易找到厕所撒尿,结果就撒尿在床上。

孩子上学时,受到学校生活和文化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梦境就变得开阔,常出现做作业、打球、散步、聊天等。

到了13~14岁以后,少男少女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成熟,开始出现新的梦境内容。

在男孩的睡梦中,出现更多攻击性行为,经常做一些能表现自身力量的梦,如攀登高山、比赛奔跑、野外打猎、挑逗女孩、与人搏斗;而女孩则梦见自己以母亲的身份,去照料弟弟妹妹,有时梦中还流露出愿意和男孩子待在一起,进行交往。

中年以后,做梦会频繁起来,梦境的内容与上述的年龄段也有很大差异。

梦中杀人

在噩梦中,最吓人的是杀人。

1985年8月的一个晚上,英国凯特勒姆一家大商行的33岁推销员科林·肯普,回家入睡后约两个多小时,他突然梦见两名日本武士在丛林中追杀他,一个武士手中拿着刀,另一个武士则举着手枪。肯普拼命逃跑,武士拼命地追赶,终于在丛林边缘追上了他,肯普绝望地挣扎,并将拿刀的武士绊倒在地,与对方扭打起来,这时,肯普见另一武士正端枪向他瞄准,肯普不知从哪儿来了股力量,挣脱持刀武士的纠缠,倏然站起,猛地向举枪武士扑去,竭尽全力用手死死扼住那武士的颈部。另一名趴在地上的武士惊慌地从地上检起那把掉落的手枪,只见黑洞洞的枪口冒出神奇的硝烟,肯普被惊醒,只觉得气短心跳,浑身上下大汗淋漓。他急忙推躺在身边的妻子爱伦,没有一点儿动静。他又拍打妻子的脸颊,也没有反应。原来,爱伦已死了,她是被肯普在睡梦中活活扼死的。

神奇的梦游

做梦几乎人人皆知,而梦游或许不少人还感到陌生。其实,古今中外都有梦游的事实,虽然比起做梦者来说当然是少数,但众多做梦者中,梦游的人数也不少。这里举几起近代梦游的例子,人们就可窥见一斑了。

在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城郊区,有位农场主的一头牛病了,但兽医却在远离8千米的城中,他一时脱不开身,心中万分焦急,可是第二天兽医竟找上门来了,并责怪农场主为了一头牛在前一天晚上深更半夜去敲他的门。当他弄清楚农场主是用梦游方式来请他时,他被吓得目瞠口呆,因为这位农场主非但能在黑暗中摸到门铃按铃,并且还对开门的仆人说:“对不起,半夜三更来打扰你们。”然后清清楚楚地说了来意和农场的地址后,再转身回家。

中国也有梦游者。浙江农村有一位村民在夜间梦游时,将自己的一头老黄牛牵到田里耕翻泥土,然后又将牛牵到牛舍,自己回到床上睡觉。早上起来到田里一看,感到十分惊讶,想是谁给我耕的田。

从上述这两个梦游事例来看,它们虽然所表现的梦游行为方式不同,但是都有共同的特点:梦游行为都条理清晰,与白天的事情相仿;梦游者一旦醒来,可以说都对自己的梦游行为记不起来;任何梦游者无论在梦游时碰到多少“波折”或“艰难历程”,最终他们总是会回到自己的床上。

梦游是科学事实,其原因何在呢?现在普遍认为,梦游者在梦游时是处于半睡眠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头脑中压着重大问题,在半睡眠状态中,头脑失去了对机体的控制,因而机体可以不受头脑节制而“自由行动”起来,而这些“自由行动”是一个梦游者在白天完全清醒时,也就是说当他的头脑能完全控制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曾对这个问题研究了15年之久的美国心理和精神学家泽达尔·泰普利茨博士说:“有些人为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焦虑万分,因而彻夜难虑,可是梦游者则在梦中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他们的机体方面是醒着的,而他们的感觉器官却是部分睡着的。”

梦游症能否防治

梦游属于一种疾病。为了防止梦游症发作,许多梦游者及其家属采用了形形色色的消极办法来进行“约束”。有的人在睡觉前将自己绑在床上;有的人锁好房门,以防梦游外出;有的人安装了种种小装置,一旦下床梦游能弄醒自己;有的人在睡觉前把一串铃套在脖子上,以便在梦游行动时惊醒家里人。令人惊奇的是,似乎梦游症患者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几乎都能熟练地用一种奇妙的方法来一一解开绑扎的绳子,找到开门的钥匙,拆掉小装置,拿去脖子上的挂铃,所以任何防范措施都无济于事。

美国医学界把梦游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并且认为短期梦游症主要是由于情绪上的波动而引起的。长期梦游症的起因还没有完全清楚,有的认为是先天性的,有的认为与血液有关,因此,至今还没有特效医治妙方。

心脏“永不疲倦”之谜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永不停止地跳动的。它像一台神奇的“水泵”,每分钟跳动60~80次,每分钟可以使5公升血液顺利地通过心脏。一个60岁的人,心脏就已经跳动了20多亿次,通过心脏的血液有1.5亿公升之多。可以说,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人体的“太阳”。

如果心脏停止了工作,我们的血液就无法奔流,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脑这个人体的司令部也会完全失去作用,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难道心脏就不知道疲倦吗?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脏的“永不疲倦”之谜,正在逐步揭开。

有的科学家认为,心脏收缩的时候从一端挤出血液,接着放松,从另一端吸进血液。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脏的一次跳动。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液才能川流不息地运行。

心房和心室都会收缩和舒张,但所用的时间不同。心脏每跳动一下大约要用0.8秒的时间。在这0.8秒钟里,心房收缩只花去0.1秒;舒张的时间倒有0.7秒;心室收缩只要0.3秒,舒张时间却有0.5秒。这些科学家指出舒张就是放松,而放松实际上就等于休息。因此,看起来心脏好像是在不停地工作,其实,它的大部分时间却处在休息状态。它既会工作又会休息,劳逸结合是很出色的。睡眠的时候,心脏的跳动次数从70次减到55次,它的休息时间自然也就更多了。

另一方面,心脏的跳动为的是给身体各器官输送必要的养分,但在大量血液不断流经心脏的同时,它本身也获得了更多的营养。由于心脏始终有充足的养料,所以显得身强体壮,永不疲倦地工作着。

也有的医学家认为,心脏所以能“永不疲倦”地跳动着,是因为心脏激素在起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家们在解剖尸体的时候发现,在人的心房组织里有一种极细微的颗粒状物质,但由于这种颗粒太小、太少,当时的技术条件又有限,人们没有能深入研究下去。直到1981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的伯德博士,才下决心揭开它的秘密。

他从几千只小白鼠的心脏中提取到几毫克这种物质,接着,又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小白鼠的静脉里,发现小白鼠的心脏产生剧烈地收缩,血容量上升,小便也增多了。由于这种神奇的物质来自心脏,又能使心脏产生强烈收缩,所以,伯德给它起名叫“心脏激素”。

不久以后,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拉雷赫博士,又进一步研究了心脏激素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

科学家们发现,心脏激素是由碳、氢、氧、氨等元素化合而成的,是一种肽类化合物。

别看它的结构并不复杂,但作用很大,几微克的心脏激素就可以持续维持血液的体内循环。

当人摄入过量的盐或血量急速上升的时候,心脏就会很快分泌出心脏激素,使人的血量和血压恢复正常。科学家们指出,别看它在血液中的量少,少到用现代仪器几乎侦察不到,而它的作用却大得让人吃惊。

现在,心脏激素已经用在肾功能衰弱、心脏病和高血压症的治疗上,而且有一定疗效。

但心脏激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它的化学原理是什么?现在仍然是个未知数,科学家们正在继续探讨。

心脏也有智能

国外有个以狐狸为祖先的氏族,他们喜欢吃狐狸的心,目的是希望能有狐狸那样的智慧。在这些原始人看来,心与思想、智慧是有关的。

我们当然知道,脑子是掌握思想的机器,认为只有它才具有智能。然而我国古人却把这种本领归之于心。《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明确地指出了心脏的“思”的功能。古代哲学家荀况同样认为:心是人体的支配者,又是精神活动的主管。甚至在50年前,某些学者还在著作中宣布:“心和脑都是人的思想库”。

古希腊人也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亚里士多德就坚信这一点。

现代生理科学兴起后,人们通常并不相信心能“思”,心有“智能”,只认为它是个机械性器官,它的唯一作用就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并把古人所说的“心”,都一概解释为“脑”。

的确,我们目前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心读书”、“一心不能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都指的是脑功能。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心脏也可能列入“智能器官”。

美国加州一位72岁老人在接受心脏手术后,竟然失去部分记忆,把过去20多年的人和事忘得一干二净,连结婚16年的妻子也视如陌生人。苏格兰的一位家庭主妇因病移植了一位死于非命的男青年的心脏后,也一反往日温和文静的常态,变得与那男青年般地酗酒闹事、整夜不归了。如何解释这等现象?我国学者认为,是心脏参与脑的工作,两者一起主宰着人的思维活动之故。

在2000年前,人类已知道异常的情绪对心脏会有不良影响。瑞典和美国的学者在不久前调查了17433名成人后得出结论:心脏需要友谊,因为孤独、寂寞的人约有一半左右死于心脏病。

有的心理学家发现:心跳适当加快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心脏这时会给脑子发信号,提请“司令部”集中精力去干好工作。

美国的一位生物化学家发现,心脏能够制造一些特殊的激素,借助它们与身体其他器官取得联系,甚至与脑沟通,“指导”其他器官如何更好地为健康服务。各国科学家已相继证实心脏的这种新功能——内分泌功能。

根据上述种种,有的医学博士认为:心脏“实际是一种‘有智慧’的器官”。当然,心脏的“智能”究竟有多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明。

牙齿的力量

你一定知道,喝稀饭与嚼大饼,吃香蕉与啃甘蔗,牙齿咀嚼的力是不同的。

根据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实验人员用特别仪器测试,鼠在啃咬硬物时,牙齿对物体的压力每平方厘米竟达490千克。人类牙齿的咀嚼力平均为31千克。而全口牙齿的总咬力,男子为1048千克,女性是936千克。难怪大家要用“咬牙切齿”来表示愤怒和显示自己的力量了。不过,要是少了1只牙,则咬力要减少22%;拔去两只,下降近一半;缺了3只呢,就只剩37%了。

由此可见,保护牙齿对保护咬力是何等的重要。

牙齿可谓人体中的“大力士”,如果再经长期锻炼,会更加坚强、厉害。

我国浙江温州有位失去双臂的中年人,可以用牙齿提起50多千克重的物品。一位比利时人用牙齿咬住马勒,能将铁轨上重达80吨的两节客车拉着走。1983年,有个杂技演员紧紧咬住飞机上的铁链,致使飞行员用90马力的发动机也无法使飞机离开原地。美国人格连斯坦能咬断筷子粗的铁链。泰国女郎莎加塔,能毫不费力地将钢铁和石块当众咬碎。有一次夜遇歹徒,歹徒将牛骨塞入她口中,她一合牙就将牛骨咬断,吓得歹徒掉头就逃。

“喷嚏”一声含吉凶

同类推荐
  • 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

    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

    本书为意识与脑科学丛书的一册,是一本前沿的心智研究作品。智能的本质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之一。而如何向脑学习,一直是人类的挑战之一,本书提出了向脑学习的几个可行性方向。
  •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本书内容包括:普特奥利古城、非洲的神秘“鬼城”、被大火烧毁的波斯古城、历史悠久的库斯科古城、雅典卫城的非凡建筑、楼兰古城为何消失、失落的集宁古城、淹没在海底的法老城等。
  • 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走近2012:解读末日灾难之谜

    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难持续频发,2012末日灾难之谜风靡全球,这背后是当今社会人类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食品安全、恐怖活动、生存压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之时无力的恐惧。这一切,最终统统被打上末日传说的印记奔涌而出。
  • 宝藏在哪里

    宝藏在哪里

    本丛书共8个分册,分别涉及考古学、海洋学、地震学、气象学、地质学、细菌学、地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一套具有活力、具有创新力的儿童科普读物。从1940年开始,鲁滨逊·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寻宝者带着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原来,有人根据古代史料发现,二百多年前,英国海盗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藏下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关于宝藏的传说。作者在本书中,就是要讲各种有关藏宝和寻宝的故事。
  •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本书介绍了旅游地理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园林水乡都市游——华东区;椰林海岛侨乡游——岭南区;石林溶洞民族游——西南区;蓝天白云草原游——塞北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念衾

    念衾

    一个故事的开始,便是遇见。而结局,对莫零来说也不过两种,嫌恶或是被嫌恶。莫豫予他安心的依靠,却并非他心中所想;沈苏给了他温暖,却无心无情,残忍至极。
  • 公子唯一

    公子唯一

    楔子“老天既然没有抛弃我,那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命运重返上一世。”才刚从陌生的环境中清醒过来的唯一对天想到。上一世现代的悲惨遭遇早已令唯一对生活充满了厌倦,再次醒来的唯一在不同的时空里又会活出什么样的生活。
  • 漫漫相思路

    漫漫相思路

    三年之前,他悄然无息远赴异国他乡,她火速恋爱结婚,谁也不亏欠谁。三年之后,他华丽转身成为商界新宠,她却成为离异女子。再次相遇,他还是那般温文尔雅,她以为可以和他旧梦重温,没想到他费尽心机将她捧至幸福的最高处,却又将她摔的粉身碎骨。接二连三的背叛让她惶恐不已,只想安然度日……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容简介: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在肯定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革成果的同时,认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然后分别从货币传导渠道和信贷传导渠道分析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缺陷以及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
  • 血色要塞(兽王系列)

    血色要塞(兽王系列)

    血色要塞的能量光塔庇护着驻扎在要塞中的各星球的强者们。来自不同星球的强者有的是为了在生死之间磨砺自己的战技寻求一线晋升的机会,有的强者是无缘晋升想在有生之年为家族赚取丰厚的报酬,有的强者则是带着自己的家族勇士要在这里积累战功博取一个前程。即便有着充足的财富来源,兰虎也没有忘记勇气的含义和自己在血色要塞承担的责任。兰虎不断的外出狩猎虫族,在与虫族的交锋当中,兰虎也在迅速的成长着,但是不停的杀戮,也同样引起了虫族中的强者的注意,一头狡猾残忍、并且拥有纯净的昆达拉血脉的精英蜘蛛将兰虎视之自己的猎物,在沙海中对兰虎展开了一场袭杀……
  • 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

    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

    一个淘气顽劣的小男孩,他不爱学习,不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离开家和学校四处流浪。流浪期间他结识了长角的小魔鬼,结果被魔鬼陷害,换上了没有思想的泥巴脑袋,又误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是埃林·彼林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描写一个顽劣的、不听教导的男孩,干了许多坏事,最后在小魔鬼咳克的诱惑下,被换掉了脑袋,骗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终于战胜了恶魔米里莱莱,冲出了魔鬼王国并换回了自己的脑袋,成了一个好孩子。
  • TFboys之娃娃亲

    TFboys之娃娃亲

    自己看吧?!嘻嘻!小雪不会概括希望你们能凉解!!!!
  • 太平御览道部

    太平御览道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拿青春和你斗

    我拿青春和你斗

    人善被人欺。我是一个老实人,可学校老大要打我。街边混混欺负我,所有人都看不起我。我没有优点,不管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鄙视我。那我就只有用自己的拳头来争取自己的未来。你有种放学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