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200000021

第21章 《普通劳动者》是很好的小说

今年《北京文艺》的八月号里登载王愿坚同志的一篇短篇小说,叫《普通劳动者》,我觉得是很好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写一位林将军往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的事。并不因为我也去过十三陵水库工地,比较熟悉那雄伟的场面,感到亲切,所以觉得这篇小说好。大凡好的小说,跟好的诗一样,不仅告诉了人家什么,还能使人家想得很多,自己体会到什么。看了这篇小说,不由你不想,不由你不细细咀嚼含蓄在故事里的意思。待一想一咀嚼,就觉得含蓄在故事里的意思非常美,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美。因此我说它好。

故事很简单,所占的时间只有一个下午。林将军来到工地,跟一个青年战士小李合伙抬土筐,干得挺有劲儿。

吃晚饭的时候,忽然来一场大风雨。工地上的人都有不愿意延误工作的心情,经他们俩一号召,“咱们先干嘛!”全场就在大风雨里猛干起来了。要说故事的梗概,这么几句也就够了。

但是全篇有六七千字,笔墨都用在描写上。主要描写林将军和小李,描写他们的状貌和动作,描写他们的谈吐和心理,种种描写集中在一个目的,就是描写他们的精神面貌。我常常想,雕刻家制作人像,有的地方粗凿,有的地方精雕,粗凿细雕全得其当,不容有丝毫疏忽处,雕成的人像就不仅是个形体,而且透露出精神面貌。写小说也应该那样,用笔墨来雕凿,任何部分都不含胡,结果写出几个让人看得见精神面貌的人物。那才是真正的小说,而不是仅仅告诉人家一个故事的记事文章。我认为这篇《普通劳动者》能够精心雕凿,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是真正的小说。

林将军是个久经革命斗争的人,这十三陵一带又是他作战过的地方,现在重新来到,却是来建设水库而不是来作战,自然非常激动。关于这一点,作者有一段极真切的叙述,读了那一段,设身处地,谁都会有一种温暖、甜蜜的感觉。还有一段。吃晚饭的时候,林将军听见沙堆背后有人在讲长征的事故,故事里的人物就是他林将军,那人讲他抬大梁修工事,喊着“同志们,快把工事修好,叫敌人连一滴水也淌不进来”。那人还加上一句,“看,说得多好。”停了一下,又补一句,“你们说,要用那劲修水库,咹?……”底下的话被一阵哄笑淹没了。

两段描写都把过去的革命战争和当前的水库建设联系起来。这叫人体会到,革命战争和建设事业虽然是两回事,实际是一回事。没有革命战争,哪来建设事业?进行战争就为的进行建设。现在在进行建设了,群众的这股劲跟战争时候同样坚强,所以林将军在参加进去的时候,温暖甜蜜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岂只林将军如此,凡是亲身干各项建设劳动的人,回想过去,看看目前,谁不感觉温暖甜蜜呢?——这一层意思作者没有写,但是含蓄在小说里,待细心的读者自己去发见。

林将军以普通劳动者的身分参加劳动,当然要跟工地上其他劳动者发生关系。就广义说,工地上的劳动者将近十万人,彼此的劳动相互配合,自然互有关系。但是,尤其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最能显出林将军怎么样当个“普通”劳动者。因此,作者写了小李这个人物,让他跟林将军合伙劳动,从这上边表现他们俩的关系。小李不能没有他的特性,可也必然有跟工地上其他劳动者一致的通性,所以小李可以代表工地上其他劳动者。林将军与小李的关系怎么样,也就是林将军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怎么样。至于作者让小李是个青年战士而不是其他的人,据我料想,是为了描写的需要。小李是个青年战士,才可以有向往长征英雄,夸说他所见的将军工作怎么样忙等等细节目。而这些细节目,都是我所说的必要的雕凿,在本篇大有作用的。

林将军原拟在下午3点以前到达工地,准时刻上3点的班,因为开会散得迟,公共汽车又在中途抛锚,延误了。他到达工地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个迟到的学生走进课堂一样,很不好意思”。这就是今天的高度觉悟的普通劳动者的态度,可见官气、骄气是与他无缘的。小李见他独个儿提土筐,喊他道:“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他回答道:“我是个新兵嘛!”这个话又自然又老实,分明告诉小李自己还不熟悉工地上的工作情况。

于是他们俩组成“互助组”,合伙抬土。一合伙就起了两回争执。前一回是小李在后边偷偷把系筐的绳子移后半尺多,要让林将军担得轻些,林将军认为“这,这不行”,把绳子往前移过来,又说“咱俩加起来够七十岁,我就占了三分之二还多,应该靠我这边!”后一回是小李发觉林将军走在前头不合适,林将军虽说“没关系”,小李终于争到调过来。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在全国各项建设劳动的现场上,多付出一分劳力好一分,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信念。在这种场合上跟人家争,不是坏事情而是道德,普通劳动者的道德。林将军跟小李同样有这种道德。在大风雨中抬土的时候,分队长来了,抓住林将军的扁担梢说:

“首长……这活你……”林将军随手拨开分队长的手说:

“嘿,什么首长,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这可见他纪律性强,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提到原则的高度,平时自己是什么“长”,早已不在心上了。但是林将军究竟是久经锻炼、富有经验的人,知道群众的心理,风雨虽然猛,工作可不能停顿,大家想冒着风雨干,但是分队长还没有来。这当儿,他知道只要谁出来一声号召,以身作则,大家就会跟着干起来的,所以他喊声:“同志们,走哇!”随即“一躬腰走出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不待分队长指挥就干,是不是没有纪律性呢?当然不是,这正表现了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再看他跟分队长说了关于“首长”的话以后,又说:“分队长同志,我有个意见: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风雨里看不清,要特别注意安全!”自自然然地说“有个意见”,不用发号施令的口吻,可见他处于被领导地位绝无勉强,只是照理所当然地做。而他那“意见”又多么宝贵,多么关心群众啊!

作者就从以上说的这些地方描写林将军是个“普通”劳动者。朴实,亲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都合乎人物的身分。

再看作者描写小李。当小李跟林将军一合伙,就是一段意味深长的叙述。

“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子,一面真像个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可痛啦。”说着就要去给他拿衣服。等将军顺从地把上衣穿好,他又认真地介绍起经验来告诉他“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子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因为“条件很好,每人可以分得两勺子热水”。

小李谈的都是生活琐屑,就在这些话里,他照顾新伙伴(这老同志)的那颗心多热啊!作者又从林将军的眼光描写小李。

抬着土走的时候,将军望着小李的背影,那件淡黄色的背心中央,一个大大的“5”字;而这青年人抬土也像在球场上一样,没有一霎安生。比方,装料台上净是一排排装满士的筐子,他们只要挨着边放下就行了,他却总是蹒跚地走到最前面,为的是“装车方便些”。而在回路的时候,他又总爱放开嗓子叫一阵,舞弄着胳膊指挥一番,要不就嘟哝着,把放得不合适的筐子整理一番;临走,还得带上几个空筐。他的意见也特别多,一会嫌装料的人少了,窝工;一会叫:“别乱扔空筐子,砸着人!”

这就是林将军眼中的小李的印象,而读者就从这里看见了个生动的小李。作者写林将军从这些印象真切地了解了小李的思想感情——他“那种主人翁态度,那立功精神,集体主义感情……”而读者所了解的也正是这些。

小李“摸起腰间的水壶,一仰脖子喝了两口,然后伸手递给将军”,“将军爱抚地看看他那满是汗水的脸,把擦汗毛巾递给他”,只是些细小的动作,可是淳朴的风格,在共同劳动中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使读者几乎忍不住感动的眼泪。

他们俩谈论长征故事的那一大段,作者是双管齐下,竭力描写小李,也竭力描写林将军。现在单就小李说。小李刚听分队长讲长征故事,情绪太激动了,因而他的转述加上自己的想象,不免夸张。夸张不是不老实,而是敬佩之极的表现。待听林将军接上来的话并不表示赞叹,就说“你根本不知道人家那些老革命多么艰苦!”他仿佛觉得林将军不通情理,动了真气,故而不再对林将军说,只是自言自语地说,自言自语地说实际还是说给林将军听,他的话简直是教训林将军了:

“那些老革命,牺牲了那么多,受了那么多苦,这会把打下来的江山双手捧着递到我们手里,说:

‘你们好好把它建设好吧,大家出力,大家享福!’你说,我们要不好好地干,日后见了他们,叫我们咋说?”

这就是我在前边说过的革命战争为的建设事业的意思。试想,一个青年战士,他不但自己坚信这个,遇到需要的场合,还要教训人家,向人家宣传这个,久经革命斗争的林将军听了他的“教训”,心头当然涌上一种温暖甜蜜的感觉,觉察到:

老一代战士们经历的那艰难困苦的生活,那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已经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新的一代接受下来了。它滋养了他们,成了鼓励他们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并且在新的条件下爆发出新的火花。

林将军想的不仅是躺在面前的小李,而是在全国各个岗位上参加建设,辛勤劳动的青年人,想到所有青年人都有“继往开来”的大志愿,大毅力,于是用一句话把他们的心情同时也是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想想那时候,这会儿该拿出更大的劲来工作才行啊!”

这一句话可叫小李满意了,他说:“对,这才像话。”话是简单到无可再简单了,可是含意并不简单,里头该有自己的鼓动发生了作用,这老同志可教等等意思。

作者从以上说的这些地方描写小李,一个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青年积极分子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老话说,窥豹一斑,现在各处跑跑的人往往说,看了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蓬勃气象,可以想见全国的城市和乡村怎么样飞跃发展。我们读了这篇小说,看见了林将军和小李的生动形象,一个是以普通劳动者身分参加劳动的高级干部,一个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干劲冲天的青年人。

我们推广开来想,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高级干部和青年人不知有多少,他们都在忘我地劳动,争取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种太伟大的情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社会主义时代的美激动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乐于尽量拿出自己的力量来。

这篇小说写景写物都精,写进去的都有用处,不浪费笔墨。现在举一段写景的:

他(林将军)嚼着馒头,倚着沙堆,向大坝看去。一大片乌黑的雷雨云正从蟒山背后涌上来,急速地升起来,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停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大坝的两头,像两个炮群在集中发射,不时腾起一簇簇花朵似的烟尘,爆发出一连串隆隆的响声。似乎借着这响声作节拍,扩音器里正播送着雄壮的歌曲:“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

到过十三陵水库工地的人,读了这一段,一定会觉得此景如在目前。就是没有到过的人,看了以云层当大海,以大坝当大军舰的比拟,看了爆炸山崖的描写,看了选用得很恰当的歌词,也可以想见工地的气氛,得到个深刻的印象。

再来举一些写物的:

空气又热又闷,像划根洋火就能点着了似的。

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

大白点子雨急骤地撒落下来,打在沙土上,激起一股股细烟。

用旧时文学批评的习用语来说,这些描写都能“体物入微”。就是说,体会观察得极精细,不用现成语句来描写,但凭体会观察所得,构成切合的语句来描写。

小说未了,小李已经知道林将军是“将军”了,仍然跟林将军合伙抬土,这回林将军在前边,他在后边。

小李激动地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合着汗水,正从那斑白的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妙在“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猜想小李这时候的心情,该是敬和爱混合而成的激动,望着将军的背影,不由得做出了先前曾经为此争执过的举动。妙在“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如果再来一场争执,那就不够味了。

作者写林将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的姿态,其实也衬出林将军当时的心情,由于这种心情主宰着他,小李在背后“舞”点儿“弊”,自然不觉察了。从前,林将军带着他的连,他的团,他的师,这样迈步向前,为的是革命战争。

现在,林将军以普通劳动者的身分,一声号召,带动了全场不愿意延误工作的群众,在大风雨中这样迈步向前,为的是建设事业。这样结束真可说“余味不尽”,叫人想得很多很远。

1958年10月3日作

同类推荐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的全部诗作+所有译诗,不仅包括了一位传奇诗人和他所有传奇的诗,还囊括了雨果、普希金、叶赛宁、波德莱尔、洛尔迦等大师珍贵译作,是一部完整展现戴望舒创作轨迹、艺术风格、翻译成就的诗歌全集。它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在诗歌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历程,有利于你对戴望舒及其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隽永、意味深长,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哀伤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内容提要如下: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热门推荐
  • 至上神

    至上神

    “吾不管苍生,只要你活着。吾不要天下,只愿得你一人。倘若这便是天命,吾便逆天而行,你的命,由我。而不由你,更不由天…………”
  • 潮起的历史,潮落的时光

    潮起的历史,潮落的时光

    建州三零年,一双能够改天幻日的大手拨动下,海平六部陷入了惊天动地的争夺混战,一直是竞敌的尼兰塔部落跟赫那里部落纷争不断演化成战争,飞驰的骏马,漫天飞扬的黄土砂砾,寸草不生的荒地山沟,映日的红色足足持续了一年,后来,赫那里的首领:纳布吉塔和福晋:丽琅呼伦请求了元明帝国跟西诺皇朝的帮助,元明帝派出了百万雄狮跟西诺皇朝派出的精锐炮兵压倒性的解决了战争。。。而江山代代人才出,修养生息了10年后的草原大地发生了更加重大的变化。女真部落的最年轻的首领:达木齐尔成为了元明帝国的命定的都督大人监管着海平六部的一切动向。而此时,尼兰塔部再次挑起了草原上的战争。他们以自己拥兵20万为荣,跟各大小部落纷争不断。为了巩固自己部落的和平及平定各方利益,达木齐尔率领大部与海平最古老的部落:赫那里部共同抵抗尼兰塔大军并获得丰硕的胜利。建州四二年,传闻中的草原最美丽最动人的第一格格孟古赫那里与女真都督成婚。。故事从这里开始了,又该是从哪里结束呢?截取片段:“阿娅,我们大婚有三年了,这几年来,爷就只有你一个福晋,别说侧福晋,一旁的侍女都没碰过,若不是为了与赫那里的联盟,恐怕我不会答应娶这位妹子进府的”。“乖啊,别胡思乱想,好好养身体,等你身体养好了,咱们就要个孩子吧。“达木齐尔温柔的亲了亲米娅的脸颊道。看着远处边弹边唱的女子,孟古笑了笑道:“所以公公要记得刚才的诺言哦。”最后,米娅捧着琵琶在热烈的掌声中站了起来,姿态优雅的缓缓走到达木齐尔身旁。而作为都督府女主人备胎的孟古,在送嫁来女真的赫那里大伙们的注视下,大大咧咧的站了起来道:米娅福晋果然好才艺,孟古赫那里非常感谢都督跟福晋的厚爱,孟古也准备了一首瑶儿,借此机会感谢我赫那里的勇士们陪伴我到女真,也祝愿在座的兄弟姐妹们如词儿般唱到:幸福地久天长。衣衫褴褛的达木齐尔抱着昏迷的米娅目光凄凉的看着远方低着头披头散发的孟古道:“抱歉了,丫头,爷答应过阿娅的,所以,和离书我会让人送到赫那的。。。在一次次的危险中是谁放开了谁的手,又是谁一次次的用自己的性命救了谁?匆匆十年过去了,时光依旧在流转着,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一唱一跳,琴瑟和美,被黄沙掩盖了秘密,在诡异的朝廷高座上,他们一唱一和,并肩的撑起了草原第一王朝,被登记在千秋史书里面。
  • 清代文字狱档辑

    清代文字狱档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宋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南宋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南宋就像一个软弱倒霉的人,跟别人打又打不过,求饶又不甘心……可窝里斗得厉害,一个小权臣刚铲除一个大权臣,就像大权臣那样作恶;一个小坏蛋刚消灭一个大坏蛋,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大坏蛋。斗到最后,都是一个死,包括朝廷。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不朽之途

    不朽之途

    第一次,穿越到过去!第二次,穿越到未来!第三次,方才穿越到现在!上知过去下晓未来,能不牛叉能不发吗?——————我要这苍茫,再也遮掩不了我的视野!我要这山川,再也阻挠不了我的步伐!我要这天地,再也屈服不了我的意志!我要这世间,从此留下我……李小白的名字!
  • 重生:腹黑千金不好惹

    重生:腹黑千金不好惹

    她是现实版的灰姑娘,爹不疼,继母虐待,被一双姐弟欺负,还嫁了个人面兽心的人渣,最后死于大海!死后她才知道,母亲的死,外公的死的死,她的死都是人为!可惜,她明白的太晚。老天有眼给她一次重活的机会,这一生,她不要做等命运垂怜的灰姑娘,她的人生要有自己做主!她们欠她的血债也要一一讨来!
  • 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与国际安全

    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与国际安全

    本书内溶涉及美国战略防御思想的历史沿革以及后冷战时代美国国内政治与导弹防御计划之间的关系涉及了国际军控、导弹管制国际机制、美俄关系、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以及东亚地区安全等若干领域。
  • 望族闺秀

    望族闺秀

    名门嫡女,廿载荣华,惨遭算计,踢下悬崖。绝崖惊魂,含恨重生。一改昔日柔弱,更作复仇佳人。望族血雨,以血还血;阴谋算计,步步惊心。凭你幕后更有黑手,我自步步为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极登峰

    武极登峰

    且看一位被家族遗弃的少年,意外蜕变成武学奇才,将一切功法修炼至登峰造极,横行天下的故事。
  • 神不知鬼不觉南城风云

    神不知鬼不觉南城风云

    《神不知鬼不觉》围绕现代都市几个年轻人的传奇身世,揭秘一个神偷家族百年的恩怨情仇。民国初年,宫里一个专门杂耍的太监组织“百花堂”被逐出宫中。百花堂表面是唱戏杂耍供后宫玩赏,实则以偷盗宫中古玩宝贝倒卖出宫进行牟利。时局混乱民不聊生,加上对清朝残余势力的追杀,百花堂成员仅剩下一个叫无名的太监流落街头。凭借着无名的机智和百花堂的手艺,几十年心血重建百花堂迅速积累并藏匿巨额宝藏。直到80年代初,一场大火烧掉南城老宅,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轨迹,百花堂不复存在。23年后的春节几个年轻人机缘巧合聚在一起,发现自己身世的惊天秘密,百花堂才时隔二十年重现江湖。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