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6400000064

第64章

理集·杂证谟怔忡惊恐

经义

《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详前脾胃门)《阴阳应象大论》曰: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金匮真言论》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

《脉解篇》曰:阳明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举痛论》曰: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五常政大论》曰:委和之纪,其发惊骇。

《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惊螈咳衄,心热烦躁。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则入肝,惊骇筋挛。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阴阳别论》曰: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

《大奇论》曰:肝脉 暴,有所惊骇。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阴阳应象大论》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藏气法时论》曰:肝虚则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本神篇》曰: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愁忧恐惧则伤心。

《寿夭刚柔篇》曰:忧恐忿怒伤气。

《本神篇》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论怔忡

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然古无是名,其在《内经》,则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在越人、仲景,则有动气在上下左右之辨,云:诸动气皆不可汗下也。凡此者,即皆怔忡之类。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凡患此者,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凡治此者,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若或误认为痰火而妄施清利,则速其危矣。外,伤寒门论下条附有动气辨,宜能证之。

论惊恐

惊有二证,有因病而惊者,有因惊而病者。如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及伤寒阳明证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之类,此则或因岁火之盛,或因岁木之衰,或因风热之相搏,或因金木之相制,是当察客邪以兼治其标。若因惊而病者,如惊则气乱,而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之类,此必于闻见夺气而得之,是宜安养心神,滋培肝胆,当以专扶元气为主治。此固二者之辨,然总之主气强者不易惊,而易惊者必肝胆之不足者也。故虽有客邪,亦当知先本后标之义。又如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虽若同类,而不知恐之伤人,尤甚于惊。何也?盖惊出于暂,而暂者即可复;恐积于渐,而渐者不可解,甚至心怯而神伤,精却则阴痿,日消月缩,不亡不已,此非大勇大断者,必不能拔去其病根,徒资药力,不易及也。

予尝治暴惊者,十愈其八九;治恐惧者,十不得其一二。

论治(共三条)

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此心肝脾肾之气,名虽有异,而治有不可离者,亦以精气互根之宜然,而君相相资之全力也。然或宜先气而后精,或宜先精而后气,或兼热者之宜清,或兼寒者之宜暖,此又当因其病情而酌用之,故用方者宜圆不宜凿也。

一、心脾血气本虚,而或为怔忡,或为惊恐,或偶以大惊猝恐而致神志昏乱者,俱宜七福饮,甚者大补元煎。命门水亏,真阴不足而怔忡不已者,左归饮。命门火亏,真阳不足而怔忡者,右归饮。三阴精血亏损,阴中之阳不足而为怔忡惊恐者,大营煎或理阴煎。若水亏火盛,烦躁热渴,而怔忡惊悸不宁者,二阴煎或加减一阴煎。若思郁过度,耗伤心血而为怔忡惊悸者,逍遥饮或益营汤。若寒痰停蓄心下而怔忡者,姜术汤。

一、心虚血少,神志不宁而惊悸者,养心汤或宁志丸,或十四友丸。若因惊失志而心神不宁者,宁志膏或远志丸。心血不足,肝火不清,血热多惊者,朱砂安神丸。心神虚怯,微兼痰火而惊悸者,八物定志丸。心气郁滞,多痰而惊者,加味四七汤。痰迷心窍惊悸者,温胆汤或茯苓饮子,甚者朱砂消痰饮。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简要济众方。若大恐大惧,以致损伤心脾肾气而神消精却,饮食日减者,必用七福饮、理阴煎,或大营煎,或大补元煎之类酌宜治之,然必宜洗心涤虑,尽释病根,则庶可保全也。

怔忡论列方

七福饮(新补七) 大营煎(新补十四) 大补元煎(新补一) 左归饮(新补二) 右归饮(新补三)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宁志丸(补百十四) 远志丸(补百十三) 八物定志丸(补百十七) 宁志膏(补百十五) 养心汤(补七九) 朱砂安神丸(寒一四二) 益营汤(补九一)温胆汤(和一五一) 朱砂消痰饮(和百) 理阴煎(新热三) 二阴煎(新补十) 加味四七汤(和九八) 逍遥饮(新因一) 姜术汤(热八八) 简要济众方(和三五六) 十四友丸(补百十八)茯苓饮子(和九四)

论外备用方

归脾汤(补三二) 人参丸(补百五 固精安神)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 开心散(补八二)定志丸(补百十六 通心气) 秘传酸枣仁汤(补八五 补心气) 心肾丸(补百十二 心肾俱虚) 归神丹(和三五九 风痰虚惊) 加味四君子汤(补二 补脾肺) 酸枣仁汤(补八四清心养心) 远志饮子(补八九 温补心气) 平补镇心丹(补百十 镇心养心) 天王补心丹(补百八 除惊悸) 十味温胆汤(和一五三 心虚遗精) 龙脑鸡苏丸(和三七二 虚火烦热)

理集·杂证谟不寐

经义

《邪客篇》帝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调,其卧立至。

《大惑论》帝曰:病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矣。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口问篇》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寒热病篇》曰: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 ,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

《卫气行篇》曰: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夜行于阴,则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营卫生会篇》曰: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壮者之气血盛,则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水热穴论》曰: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评热病论》曰: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太阴阳明论》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

《逆调论》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

论证(共三条)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凡如伤寒、伤风、疟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扰也;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舍此之外,则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其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则知所以治此矣。

一、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而浓茶以阴寒之性,大制元阳,阳为阴抑,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也。又心为事扰则神动,神动则不静,是以不寐也。故欲求寐者,当养阴中之阳及去静中之动,则得之矣。

一、凡治病者,服药即得寐,此得效之征也。正以邪居神室,卧必不宁,若药已对证,则一匕入咽,群邪顿退,盗贼甫去,民即得安,此其治乱之机,判于顷刻,药之效否,即此可知。其有误治妄投者,反以从乱,反以助疟,必致烦恼懊 ,更增不快,知者见几,当以此预知之矣。

同类推荐
  • 龙角山记

    龙角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Poetics

    Poet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梵天火罗九曜一行禅师修述

    梵天火罗九曜一行禅师修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吴纪闻

    中吴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早领悟,早幸福

    早领悟,早幸福

    领悟人生哲理,踏上成功之路,开启幸福之门。人生的哲理年轻时不明白,也不曾想要去明白。中年时想要明白,却经常想不明白。年老时都已明白,失去的东西却太多了。早一天领悟,就早一天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顺利,使我们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早日拥有幸福。
  • 异界之重振雄风

    异界之重振雄风

    武当弟子李晟穿越到一个女权至上的世界,男人在这里是处于被保(qi)护(fu)的地位。且看李晟如何在这女性强势的世界,重振男儿雄风
  • 墨龙变

    墨龙变

    一心想做墨侠的墨霖天生经脉损坏,却有巧夺天工的双手。本以为一生只能做个工匠的他,偶遇名师,学习上古神术!而他少年时代无法发挥自身实力的原因,竟然是身体里封印着龙的血脉!
  • 混沌圣魔决

    混沌圣魔决

    九大平行世界风云再起.且看主角夜凰如何成就圣魔至尊
  • 水墨江山

    水墨江山

    江山如画剑如虹美人顾盼谁动容一个无双少年,几段偶遇奇情。是他卷入了阴谋,还是他本身就是一个阴谋的种子。几经流连在死亡的边缘,到底命运如此还是他人刻意安排。一路周折,他学会了抓住机会,却永远抓不住幸福。
  • 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内容简介:作为活在社会中的人,始终摆脱不了与人交往。做人要有“雅量”和“气度”,不计前嫌,不抱私怨。有功不自耀,有善不自伐;有怨不计较,有错能容忍。“人”字的构成来自于你的一“撇”与他人的一“捺”的共同支撑,人与人交往可近可远,或疏或密。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恰到好处的“把握尺度”是一门值得我们深度思考与研究的“处世艺术”。
  • 忧郁青春

    忧郁青春

    晨雾弥漫时曾携手走过桂雨飘落的山间竹叶上清露滴落似悄然顾盼时目光流转温柔刹那间在胸中溢满任山风吹溪涧流带走了时间经年后夜夜翻开青春的画卷那多情的女孩和花一般浓郁的梦恍如隔世恍若重山思索着苦苦挽留的是爱情还是青春/
  • 江山不改

    江山不改

    无极世界,六分天下……魏武国岭南王沙场殒命,五夫人翠儿难产至死。海域飘来一抹虹光,幻化新生小王爷,自此踏上统一之路。宗门练法,道破自然,豪门废子演绎执掌江河。夺我河山,造我人间,再登仙界,惟我独仙。缔造无极神话,决战三界之巅,江山不改,我欲纵览一切……
  •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养生道理和健康常识,用科学而又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和阐述。详细介绍了决定健康的1500个生活细节,内容囊括饮食细节、厨房细节、进补细节、中医保健细节、四季养生细节、排毒细节、睡眠细节、运动细节、心理细节、居家细节、家电细节、美容化妆细节、穿衣细节、生活习惯细节、办公室细节、旅游细节、孕期细节、育儿细节、女性健康细节、男性健康细节、老年健康细节、性爱细节、用药细节、疾病识别细节、防病治病细节等多个方面。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让读者即学即用,十分便捷。
  • 月光蝶之恋

    月光蝶之恋

    月光蝶,是传说中的一种蝴蝶。传说她毕生的精力就是为了汲取那一点点月光,于是她向着月亮不停地飞,直到精力渐渐耗尽,死在蓝色的月光下……故事的主人公薇,就是这样一只拼尽全力寻找幸福的月光蝶。她年少时拼命追随着初恋枫,枫毕业后却远赴北京读研,与导师的女儿纠缠不清,在极度痛苦中,薇遇到了年少有成的浩,却也如飞蛾扑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