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39500000014

第14章

是书卷长四寸,宽三寸,仅存卷一至卷五。首行题“《礼记》卷第一”,次行题“《曲礼》第一”,越三格题“《礼记》”,又越三格题“郑氏注”。(惟卷三《礼记》下越五格。)每半叶十行,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注双行,行二十八字。每卷终,记经注字数。卷一後有楷书墨图记云:“婺州义乌酥溪蒋宅崇如斋刊。”书中“匡”、“筐”、“恒”、“徵”、“让”、“殷”、“敬”、“竟”、“树”、“桓”、“完”、“慎”字俱阙笔,“敦”、“郭”不阙,当是光、宁以前刻本也。其《经》字之足以订正通行本者,略与《唐石经》,抚州、相台二本台,注之足以正注疏本者更夥。今择其异於相台本者著之,以备参覈。如:《曲礼》上:“安安而能迁”注,“晋舅犯”不作“咎犯”:“拾级聚足”注,“谓前足蹑一等”,不作“踖一等”:“主人延客祭”注,“客不降等则先祭”,不作“若降等”:“毋放饭”注,“去手馀饭於器,众人所秽”,“众”不作“中”:“吊丧弗能赙”节注,“皆谓伤恩也”,不作“皆为”。(与卫氏《集说》及《考文》引宋板古文同。)《曲礼》下:“不顾望而对”注,“若子路帅尔而对”,不作“率尔”:“君膳不祭肺”节注,“皆为自贬损,忧民也”,不作“自为”;(与《考文》引宋板古本足利本同。)“临诸侯畛於鬼神”注,“祝告至于鬼神辞也”,“至”不作“致”,(与惠栋校宋本同。)“于”不作“於”;(与宋监本同。)“天子穆穆”节注,“众介北面锵焉”,不重“锵”字:“纳女於天子”节注,“妇人之职”,“妇”上无“贱”字。(与《考文》引宋板同。《檀弓》上:“东西南北之人也”注,“言居无常也”,“常”下无“处”字;(与宋监本、《考文》引宋板、《通典》一百三引并同。“饰棺墙”下,无“墙之障柩犹垣墙障家”九字;(与《考文》引古本同,卢召弓云“墙”下注九字,古本无,乃疏中语也。“曾子闻之曰”节注,“善子游言且服”,“服”下无“也”字:“子张既除丧而见”节注,“虽情异善其俱顺礼”,不作“善同”:“反壤树之哉”注,“反,覆也”,“覆”不作“复”:“袪裼之,可也”,注“麛裘青犴褎”,“犴”不作“豻”;(与惠氏校宋本合。)“尼父”注,“因且一字以为之谥”,不脱“一”字;(段若膺曰“《说文》,且,荐也。凡承藉於下曰且。”今案:“且一”者,孔子,字仲尼,因承藉一“父”字以为之谥,是一字当有者。)“孔子恶野哭者”注,“掌禁野叫呼叹呼於国中者”,下“呼”字不作“呜”。(案:此与《周官》不合,似相台本为长。)《檀弓》下:“其变而之吉祭也”节注,“虞礼所谓他用刚日者”不作“日也”;(与惠氏校宋本、《考文》引足利本同。)“丧不虑居”注,“谓掌舍宅以奉丧”不作“宅舍”:“衣衰而缪绖”注,“衣当为齐”,不作“为斋”;(与宋监本、惠氏校宋本同。)“成人有其兄死”节注,“緌为蜩喙长在腹下”,“为”不作“谓”。(宋本“为”、“谓”多混,相台本盖校改者。)《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节注,“昔夏后氏郊鮌”,不作“郊鲧”;(与《释文》及惠氏校宋本合。)“衣服异宜”注,“谓毡裘与絺绤”,不作“旃裘”;(与宋监本、惠氏校宋本同。)“不变命国之右乡”节注,“使转徙其序”,不作“其居”;(与惠氏校宋本同。案:《通典》一百五十三引作“转徙其序居”。)“质於天子”注,“质犹平也”,不脱“犹”字。(与卫氏《集说》合。)《月令》:“服仓玉”注,“及所佩者之衡璜也”,不作“所珮”:“乃择元辰”注,“元辰,盖郊後吉辰也”,不作“吉亥”:“命国难”注,“索室欧疫以逐之”,不作“敺疫”:“天子饮酎”注,“孟冬云大饮蒸”,不作“烝”;(与《释文》合。)“可以美土彊”注,“土彊囗〈臨上木下〉之地”;(此与《释文》及《正义》者不合,惟抚州本同。“其器圜以闳”注,“圜者象土周布於四时”,不作“周币”;(案:宋刻诸本俱作“币”、或作“匝”,惟家藏附《释文》本及阮氏所据本与此同。“命理瞻伤”注,“创之浅者曰伤”,不作“残者”;残、折义无别,似“浅”字为长。瞻、察、视,亦由轻而重也。“乃命宰祝”注,“主祭祝之官也”,不作“祭祀”,“申宫令”注,“讥出入及开闭之属”,不作“几出入”。(与卫氏《集说》同。)案:此本与余仁仲本、惠氏所见宋刊《正义》与《释文》本,大致相同。犹刊於岳本前,信足珍贵。当日毛氏收藏时,已非全帙。阮氏作《校勘记》,亦未之见也。(卷中有“毛晋”、“毛晋私印”、“子晋”、“毛氏子晋”诸朱记。)又有《礼记》单注残宋本一册,附《释音》、《重言》,当是南宋书林所刻,仅存《投壶》、《儒行》二篇,册长三寸,宽二寸馀,每半叶八行,行十六字,注双行,亦十六字。书中“慎”字皆阙笔。经文与别本异者,如《投壶》篇,“请行囗〈觴,酉代角〉”,不作“行觞”,与《唐石经》、岳本、抚州本同。(《释文》:“觞”,或作“囗〈觴,酉代角〉”。)《儒行》篇,“慕贤而容众”,与《石经》同,不同岳本、十行本作“举贤”;(案《正义》释为“见贤思齐”,当从“慕”字为是。“慎静而尚宽”,与岳本同,不同《石经》、抚州本少“尚”字;(岳氏《沿革例》谓建大字本:与国本、余仁仲本,皆有“尚”字。)“儒皆兼此而有之”,与《唐石经》、岳本同,不同监、毛本“皆”误“者”。其注之足以订正通行注疏本者,如,《投壶》,“算长尺二寸”注,“或曰算长尺有握素也”,俗本“素”误“数”矣。(案:《乡射》记有明文。)《儒行》“不充诎於富贵”注,“充诎,喜失节之貌”,与岳本同,俗本“喜”上衍“欢”字矣。(《释文》亦无“欢”字。)古本之堪资考证者,虽残璋断珪,亦可宝也。

礼记二十卷(明刊本)

此书行款、分卷,与南宋巾箱本同。每卷後记经若干字,注若干字。无序跋,亦无刊刻岁月。金坛段氏谓嘉靖间仿宋刻本。仪徵阮氏亦据以校注疏本,然谓注中间杂《释文》,如《曲礼》,“言不惰”注“羡惰不正之言”五字;《檀弓》,“曹桓公卒于会”注“羡桓依注音宣”一句,是原本已刻在《附音》本後,非余仁仲大字本也。

礼记释文四卷(宋刊本)

题:“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撰”。此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本刻,附《礼记》二十卷後。卷中有衔名七行,岁月一行,每半叶十行,行大字十六,小字廿二三字不等。板心分记大、小字数,工匠姓名。凡宋讳“匡”、“恇”、“筐”、“酳”、“囗〈申東〉”、“桓”、“完”、“荁”、“萑”、“贞”、“祯”、“殷”、“让”、“顼”、“勖”、“县”、“瑗”、“遘”、“雊”、“慎”字皆阙笔,盖宋椠之最精者。旧藏小读书堆顾氏。嘉庆中阳城张氏刻抚州本《礼记》时,未见此本。以通志堂翻单本刻附於後,故多讹字。如《曲礼》:“阋,呼历反”,“历”误“质”:“为卒,七忽反”,“七”误“才”:“为橤,徐而婢反”,“婢”误“愧”。《月令》:“载耒,《宁林》力隹反,又力水反”,“隹”误“佳”。《礼运》:“胎,土才反”,“土”误“七”,《郊特牲》:“其緌,耳隹反”,“隹”误“佳”,《内则》“耳緌”条、《明堂位》“緌”字条,亦同。《投壶》:“胜饮”上“尸证反”,“尸”误“尺”。《儒行》:“攫,一音九碧反”,“碧”误“囗〈契,石代大〉”。《燕义》:“踖,又精一反”,“精”误“积”。又有专辄改字处,致失宋本之真。如《曲礼》:“乡尊,本又作飨”,“飨”改“向”;《檀弓》:“黑臀”,“臀”改“臀”,“主乳”改“生乳”,“凶耶”改“凶邪”;《月令》:“鶪,《字林》工伇反”,“伇”改“役”;《玉藻》:“囗〈行外童內〉”改“衝”;《乐记》:“挍愤,本又作交”,“挍”改“狡”:“以糠,音康”,“糠”改“穅”;《杂记》:“将宾,必刃反”,“宾”改“殡”:“其囗〈戶外去內〉,《字林》户腊反,閇也”,“閇”改“囗〈門外卞內〉”,“官馆,本亦作观”,“官”改“公”;“有笄,音鸡”,“鸡”改“鸡”:“卑所,必利反”,“卑”改“畀”;《丧大记》:“梁肉,音良”,“梁”改“粱”:“以醯,呼鸡反”,“鸡”改“鸡”;《祭法》:“相近依注读为攘”,“攘”改“禳”;《坊记》“向上,许亮反”,“上”改“卜”,虽宋本未能无失,然不若存其真以资参考也。又阮氏《礼记校勘记》所引抚本《释文》,覈之此本,殊多不合。如“马裻”,本亦作“督”,《记》谓作“督”:“三推,出佳反”,《记》谓作“隹”:“马囗”,《记》谓作“囗”:“语说,徐始说反”,《记》谓作“锐”:“遄死,疾儿”,《记》谓“儿”作“也”:“不摩,齐人谓快为摩”,《记》谓作“麾”:“囗〈月比〉,昌私反”,《记》谓作“囗〈月此〉”:“擩于,本又作懦”,《记》谓作“儒”;“粱肉,音良,粱,粱米也”,《记》谓二“粱”字并从“木”:“宥囗”,《记》谓作“密”:“谓卿,去京反,注同”,《记》谓“注”作“下”。殆以未见真本,第据传钞本而致讹也。此本後有顾涧薲氏手跋,见《思適斋集》。(卷首末有“广圻审定”、“顾印广圻”、“字千里号涧薲”、“陈黄门侍郎三十五代孙”诸朱记。)

月令解十二卷(钞本)

宋张虙撰。前有《进书表》及《劄子》,当时随月进御,故每月分卷。其经文之足以正俗本者,如“律中夹锺”,“锺”不作“钟”;(与《释文》、岳本、卫氏《集说》同。)“安萌牙”,“牙”不作“芽”;(与《唐石经》、岳本同)。“以大牢祀于高禖”、“天子居明堂大庙”,“大”俱不作“太”;(与《唐石经》、岳本、余仁仲本同。)“鶪始鸣”,“鶪”不作“鵙”;(与《释文》、《唐石经》、岳本同。)“则执腾驹”,“执”不作“絷”;(与《释文》及《考文》引古本同。)“黑黄仓赤”,“仓”不作“苍”;(与《石经》、《考文提要》所引诸本同。“坏垣墙”,不作“墙垣”;(与《唐石经》同。)“藏帝藉之收於神仓”,“藉”不作“籍”。(与岳本、卫氏《集说》同。)略举数条,可藉是推见古经矣。

礼记纂言三十六卷(明刊本)

篇目题:“临川吴澄幼清叙次。”前列正德庚辰王守仁《序》,次列澄《书後》一篇,明改定篇次之由。初刻於元统中,有门人吴尚跋,乃文正生前所刻。此明正德庚辰宁国守胡汝登刻本,有昆山魏校跋。後又有嘉靖己丑、崇祯己巳二刻本。案:是书不徒重定篇次,并经文字句亦有改易处。如《曲礼》“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禽”改“走”;《檀弓》“梁木其壞”下有“则吾将安杖”(?)自注以《家语》文补。又旧本“太宰嚭使於师,夫差谓行人仪曰”,从鄱阳洪氏两易二人之名,又以“太宰嚭曰”四字,移在“反尔地”之上,而旧在“古之侵伐者”之上者,改作“行人仪曰”,注谓,如此文义方协顺。而所引孔《疏》亦两易人之名以从一例。国朝朱文端曾刻此书,大加删节,非全本也。全谢山曰:“此书所采各家之注,即取之卫氏《集说》,掇拾颇精。”

礼记集说十六卷(元刊本)

题:“後学东汇泽陈澔集说。”前列至治壬戌澔《自序》,次《礼记集说凡例》,首列《校雠经文目》曰:蜀大字本、宋旧监本、兴国于氏本、盱郡重刊寥氏本、建本;《注疏》:南唐《经传通释》,次列援引书籍凡三十九种;次《注说去取》,下半叶残阙。以明嘉靖间六老堂本覈之,则阙去《音文反切》及《章句分段》也。是书通行本俱作十卷,六老堂本作三十卷。(案:季沧苇《书目》有元板《礼记集说》十卷,则元时已合并矣。)海甯陈仲鱼藏有天历刻本十六卷,为建安郑明德所刊,此本与之闇合,当是元时最初本也。(卷首末有“世庆堂”、“应望念祖”、“金粟主人”、“中和”、“彭城金紫之章”诸朱记。

集记集说十卷(明刊本)

题:“後学东汇泽陈澔著。”前有自序、凡例,此巾箱本刊於嘉靖庚寅,为後来十卷本之祖。

礼记集说三十卷(明刊本)

卷首列澔自序及凡例,俱与元本合,惟分卷已失其旧。此本乃嘉靖间南康六老堂刻本,与《澹生堂》、《也是园书目》及《经义考》所载,卷数俱合。今通行本作十卷,并凡例亦失之矣。(卷末有“彭城金紫之章”朱记。)

大戴礼十三卷(明刊本)

汉戴德撰。前有淳熙乙未韩元吉序。其本自宋相传,最为近古,胜雅雨堂刻本。(卷首有“范氏收藏印”朱记。)

夏小正戴氏传(校宋本)

汉戴德传,宋傅崧卿注。旧时《小正》经文,错置传中,崧卿仿《左氏春秋传》例,列正文於前,附以传而为之注。所云“旧注”者,乃其所得外兄关浍之本有之也。旧有至大年刻本,明嘉靖间袁尚之重翻,郡人吴志忠复以玉磬山房影宋钞本校勘一过。近时郡中黄氏覆刻袁本,後有《校录》一卷,与此本大略相同。惟卷一《传》“见遰而後为数之”注“圆东”二字,乃“关本”之误,以形近而谬也。此条未经标出。“采芸”,旧注“芸似邪曰”,校本“曰”改“臼”,黄氏校改“蒿”,与宋刻本、通释本合。此本及校宋本俱误。又卷末《校勘》一条,“修仁县”下此本增一“尉”字,与徐氏《经解》刻本合。黄氏亦未标出。(卷首有“姚舜咨印”、“茶梦散人”二朱记。)

右礼记

三礼考注六十四卷(明刊本)

题:“元翰林学士临川吴澄幼清撰,吉丰罗伦校正,建昌知府长乐谢士元重校刊行。”前有成化九年罗伦序,谢士元跋;次列大理卿夏时正《求校三礼考注书》及《序录》,又次少师杨士奇跋,又次为《纲领》、《目录》;卷末载夏时正《书後》一首。案:是书与《序录》所云不合,书中《仪礼逸经》较今所传单本亦不合。《曲礼注》又与《纂言》不合。宜杨文贞疑为晏璧窜乱,朱竹垞直决其伪讬也。序、跋皆载《经义考》,而时正书未录。

礼书一百五十卷(元刊本)

题:“宣义郎太常博士臣陈祥道上进。”前有《进书表》及自序,次列建中靖国元年尚书礼部牒。案:是书有元祐刻本,今已佚。此本每半叶十三行,行廿一字。板心有字数。闽赵宗吉从宋板翻雕者。惜每卷间有阙叶,旧有林光大序亦脱去。

仪礼经传通解集传注十一卷(宋刊残本)

宋朱子撰。门人黄榦订。原书三十七卷,(《宋志》作二十三卷,但举《通解》言之,《经义考》作廿七卷,讹。)今存《家礼》五卷,《邦国礼》二卷,(阙卷二。)《王朝礼》四卷,(阙卷十。)其《乡礼》三卷,《学礼》十一卷俱阙。此书朱子殁後,其子在刻於南康道院,为嘉定丁丑岁。板移监中,不久,即漫漶。是本每半叶七行,行十五字,夹注同。板心有大小字数,刊工姓名。於“匡”、“徵”、“恒”、“慎”、“敦”、“让”字皆阙笔。其书於《仪礼》全载郑注,节录贾疏,每引温本及成都《石经》,足订注疏本之讹。如《士昏礼经》“出除幂”不作“除囗〈冖鼎〉”,与卫氏湜当作“幂”之说合。(《士昏礼记》“礼诸衿鞶”下有“婿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十四字,与《唐石经》合,他本多阙。“对曰某得以为昏姻之故”,不同他本作“以得”。所引《大戴记》,如《夏小正》篇“正月采芸”,傅本旧注讹作“叶似邪曰”,或校改“邪臼”,此本则作“邪蒿”,与《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合。“虽不耆”不同《石经》作“不嗜”:“宁孰谏”,不同俗本作“熟谏”:“柤梨”不同嘉靖翻宋本作“楂梨”:“膏用囗”,不同《石经》、岳本作“用薤”;(《释文》俗本作“薤”。)“貍去正脊”不同俗本作“狸”:“学书计”不同嘉靖本作“书记”。《月令》篇,《经》文字与俗本异者,覈与旧藏南宋市箱本合。

右通礼

纂图集注文公家礼十卷(宋刊本)

题:“门人秦溪杨复附注,後学复轩刘垓孙增注。”前有朱子自序,凡《通礼》一卷,《冠礼》一卷,《昏礼》一卷,《丧礼》五卷,《祭礼》二卷,其图散见各门中。元刻本重编卷数,抽出《深衣制度》,另为《深衣考》一卷,并抽出各图,另立一卷,失其旧矣。其附注、增注,俱以阴文标明,明刻混而一之,遂致莫辨。每半叶七行,行十四字,注双行,行十一字。字体古雅,板刻清朗。序文尚是朱子手书,与本集所载,多不合处。如:“用于贫窭”,《集》讹作“困于”;(明刻本亦讹。“困”。)“究观古今”,《集》少“究”字:“务本实”,《集》作“敦本”是也。白田王氏以此序为依仿《礼范》跋语者,由未见是本故耳。(卷首有“得树楼藏书”、“南书房史官”、“查慎行字夏重”、“又曰悔馀”诸朱记。)

文公先生家礼七卷(元刊本)

题:“门人杨复附注,刘垓孙增注,刘璋补注。”凡《通礼》一卷、《冠礼》一卷、《昏礼》一卷、《丧礼》一卷、《祭礼》一卷,凡五卷。首有《家礼图》一卷,末有《深衣考》一卷。前列朱子自序,後有淳祐壬寅莆田方大琮後序,其杨复跋语,则冠以“长溪杨氏复曰”六字,则是本已非出杨氏手定矣。

家礼笺补八卷(旧钞本)

旧题:“杨复撰。”有嘉定三年自序。据序知复於《家礼》板行之後,更以其获闻师说而原书未及者,为笺补之。惟覈是书与《附注》无一语相同,疑出後人依讬。

家礼五卷附录一卷(明刊本)

朱子原书五卷。《附录》一卷,乃淳祐閒周氏复采信州杨氏所注各条下者别出之也。是本与元刊本卷第同,而去其《家礼图》一卷,《深衣考》一卷,故为五卷。卷首载“木主式”与元刊本小异。主式後,有嘉定癸酉潘时举《跋》,盖明嘉靖閒以旧本重刻者。

同类推荐
  • 东周列国志下

    东周列国志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ver the Sliprails

    Over the Sliprai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Lifted Veil

    The Lifted Ve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石雨禅师法檀

    石雨禅师法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售楼小姐

    售楼小姐

    惊爆卖房潜规则,楼市暴利深度揭秘!分期销售制造畅销现场,电话相邀设下圈套,多种方式逼订,误导九到十一层是扬灰层。售楼小姐米兰入职以后耳濡目染,以饱满的状态开始接待客户和准客户:全面迎合一掷千金的豪爽客户;极力引导犹疑不定的客户。而纠结不清的情事使她面对的不仅仅是爱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她面对的不仅仅是客户。
  • 驰骋畋猎知白守黑

    驰骋畋猎知白守黑

    他有些累了......他坐了下来......他想:我在做什么呢,我到底在做什么?他有些迷茫......无边的痛苦压抑着他.......直到他看见了那片红的发紫的火烧云......在一片小山谷里.......他如同泡沫般......消失了.......某陌想说:这是一个集官场战争宅斗宫斗于一体的修仙文,不要大意的看吧!
  • 冰帝

    冰帝

    一个普通的少年,对战怪力熊,撕烂食人蜂!冒生命危险,打异兽,食晶核,努力修炼!逍遥异世,纵横人生,成为一代冰帝的传奇故事!
  • 三国杀之征战之王

    三国杀之征战之王

    唐凌与刘雪两位中学生无意间穿越到另外的平行空间——艾玛大陆,这里十年举办一次《三国杀》桌牌比赛,这里的比赛决定着来到这里的是否可以回到现实当中,只有唯一一位成为王者才可以离开这里。最后只有一人可以离开这里,究竟谁会成为王者,是来自另外空间的斗士们,还是唐凌,还是刘雪。两人的友情最终会伴随着战斗的升级而破裂吗。感谢您的阅读和批评,作者会努力加油的。
  • 独立绝顶

    独立绝顶

    盛世崛起,无数生灵只为争那一席之地。两个受上天眷顾之人。两个被命运戏耍的灵魂。是亲,是敌。胜者看盛世凋零,败者成过眼烟云。对命运的不服,对上天的不满,立青天之上,跨空间隔阂,逆时间之流,独立绝顶只为等你回来。
  • 一品鬼才

    一品鬼才

    我叫韩奇,我重生了,带着前世记忆和一枚诡异的戒指重生。再世为人的我踌躇满志,誓要靠着前世记忆和九羽花戒出奇计定诡谋,平定天下策马奔腾,金钱权力地位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你们这些不知矜持与节操为何物的妹子能不能不要一看见带着主角光环的牛逼帅哥就这么激动!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枭雄,你们不要往我碗里跳了,你们会打乱我称霸天下的宏伟计划啊!“走开!你们这些烦人的妹纸!”【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异能者传说

    异能者传说

    在这个情节快速化的小说潮流里,不妨来看看这篇慢热文。和铭东城一起走进异能者的世界,见证铭东城在尝尽人生百味,历尽千难万险之后,如何成为强者。
  • 一品少主

    一品少主

    二十年前,他于襁褓中被人收养,十年苦练,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谓英雄出少年。十岁那年,他一头扎进雇佣兵团,十年泣血拼杀,修罗之名震慑天下,公子之称令人仰慕。今天,他身处华夏,守护一纸婚约,娇妻逐渐养成中;她们为他争先恐后,面对各色莺莺燕燕,他分身乏术......风之将起,男儿当磨刀霍霍上阵杀敌,马革裹尸还;胆敢犯我华夏天威者,杀无赦!待谜底揭晓,心结解开时,他蓦然回首间,只看那灯火阑珊处,她容颜依旧。
  • 帝王的妖妃

    帝王的妖妃

    她是紫家的嫡女,紫家的耻辱,可谁知道,她已不再是她,她来自现代,古灵精怪表里不一。日日豪言壮志: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就算成渣了,也给我抠出来!正活的风生水起,怎知一不小心,一句流言,让她从此跟平淡无缘,身后至此多了一条狼……堂堂西凤摄政王,恐怖的“鬼王爷”,不在西凤施暴吓人!却闲得发慌,找她这个小女子的麻烦,于是东辰沸腾了,西凤遭殃了,天下颠覆了!尼玛的,流言止于智者知道不?什么?竟想要流言成真,天底下怎会有这种男人,看着因为一个流言追在自己身后的男子,紫灵第一百零一次的叹气……
  • 我家相公是灵兽

    我家相公是灵兽

    【本文女强男强,双强双C,宠文无虐,欢迎跳坑】本文又名:《重生之最强庶女》,《相公欠揍肿么办》,《打脸打的停不下来》一朝重生,她从天才变为废材,然后她有了一只灵兽,渐渐她发现她的灵兽总是喜欢无意中吃她豆腐!再然后她的灵兽竟然变成了她相公!且看我们的女神如何驯服她的傲娇相公,如何以她废柴之躯在玄炔大陆混的风生水起!她,南楚国修武天才,冠绝天下,挥手间翻云覆雨,却不想一朝被背叛,惨遭落崖;她,东越玄家二小姐,废柴之躯,处处受欺尽屈辱,为了母亲酷刑鞭笞,红颜薄命;然而,当那双原本暗淡的眸子再次睁开,风华再现!呵,废柴之躯?眼见众人一道道轻蔑的目光,玄衣暗笑,扣脉检查,看来首先要教会他们什么才叫做废柴!不急,薄唇轻勾,就慢慢打他们的脸吧~且看武学天才如何以废材之驱在玄炔大陆上混的风生水起,哼,武尊这个称号,我喜欢,既然这样,那就拿来吧!众人不信服,打,打到信服为止;敌人不要命,杀,杀到无敌为止;灵兽不听话,饿,饿到听话为止;相公打不败,学,学到打败为止;咦,相公不教,那服个软喽,滚啊,别把老娘往床~上带~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女强,男更强,男主偶尔还会卖萌撒娇,呀?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片段一】:某男:玄衣,我诅咒你,诅咒你一定要得到幸福,诅咒你每天快乐,要不然,要不然……玄衣:要不然怎样?某男:我会后悔把你交给别人!后悔自己没能亲手给你幸福!玄衣:笨蛋!【片段二】:玄衣:咦,今早怎么不好好吃饭啊?灵兽:嗷呜~(愚蠢的笨女人)玄衣双眼一眯:那好吧,你就饿着吧,本小姐才没空陪你!三个时辰后,灵兽抬起头望望前方女人的身影,“要不要卖个萌呢”又迅速摇摇头,“不可,我一个堂堂大男人,怎能行如此可笑之事!”但是,一刻钟后,玄衣:你不是不吃饭吗?灵兽:嗷呜~(女人,你看我萌哒哒的小眼神!)【片段三】:洞房花烛夜。玄衣:咱俩第一次见面时,我想和你滚床单,可你竟然一掌把我打出。某男冷汗直冒:所以?玄衣:哦,所以今晚你就独守空房吧,还有,让我打你一掌。或者你教我天罡剑法!某男:娘子,它真不适合你学啊~春宵一刻值千金!玄衣冲他扔了个枕头:滚出去!某男:娘子,我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