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100000006

第6章 鲁迅嘉奖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

民初,翻译之风很盛,数量较多的为林译小说,但林琴南不懂外文,由旁人口译,他作笔述。直接翻译而具有相当数量的,便要推中华书局所刊行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了,译者为吴门周瘦鹃。可是,这书早已绝版,如今不易看到了。周瘦鹃却有一篇回忆的文章,很有趣味,兹节录如下:

“二十岁时,中华书局编辑部的英文组聘我去专做翻译工作,除译了几种长短篇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外,还译些杂文和短篇小说,供给该局月刊《中华小说界》、《中华妇女界》等刊用。二十二岁时,为了筹措一笔结婚的费用,就把这些年来译成的西方各国名家短篇小说汇集拢来,又补充了好多篇,共得十四个国家的五十篇作品,定名为《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计英国十八篇,法国十篇,美国七篇,俄国四篇,德国二篇,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瑞典、荷兰、芬兰、塞尔维亚等国各一篇,并于每一篇之前,附以作者的小影和小传。这五十篇中用文言文翻译的多于语体文。”

“编译完工之后,就由局中收买了去,得稿费四百元,供给了我的结婚费用。包天笑先生在卷首的序文中,还提到此事。天虚我生陈栩园先生,在序言中道出翻译西方小说的甘苦,而主编《礼拜六》周刊的王钝根先生,也作了一篇序,除了夸奖之外,也说到我艰苦笃学之况。现在包先生虽还健在,年逾八十,而远客海外,阔别多年,陈王二先生已先后作古,无从亲炙,重读遗文,如听山阳之笛,不由得感慨系之!”

“当时中华书局当局似乎还重视我这部《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九一七年二月初版,先出平装本三册,后又出精装本一册,我自己收藏着的,就是这样一册精装本。只因经过了四十年,书脊上的隶书金字,已淡至欲无,而浅绿色的布面也着了潮,变了色了。不意到了一九一八年二月,还再版了一次,这对于那时年青的我,是很有鼓励作用的。至于中华书局把这部书送往教育部去,申请审定登记,我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两年后,我已不在局中工作,局方却突然送给我一张教育部颁发的奖状,使我莫名其妙。直到一九五○ 年,周遐寿先生用‘鹤生’的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此文后收入他所著的《鲁迅故家》中),我才知道:民初,鲁迅先生正在教育部里任社会教育司科长,这部书就由他审阅,批辞甚为赞许。那奖状当然也是他老人家所颁发的了。后来周遐寿先生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鲁迅与清末文坛》那篇文章中,又提起此事。”

“我推想鲁迅先生之所以重视这部书,自有其原因。周遐寿先生也说得很明白,说他对于我采译英美以外的大陆作家的小说一点,最为称赏。”

“我翻译英美名家的短篇小说,比别国多一些,这是因为我只懂得英文的缘故。其实我爱法国作家的作品,远在英、美之上,如左拉、巴尔扎克、巴比斯、莫泊桑诸家,都是我崇拜的对象。东欧诸国,以俄国为首屈一指,我崇拜托尔斯泰、高尔基、安特列夫、契诃夫、普希金、屠格涅夫、罗曼诺夫诸家,他们的作品我都译过。此外,欧陆弱小民族作家的作品,我也欢喜,经常在各种英文杂志中尽力搜罗,因为他们国家常在帝国主义者压迫之下,作家们发为心声,每多抑塞不平之气,而文章的别有风格,犹其余事。所以我除于《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中发表了一部分外,后来在大东书局出版的《世界名家短篇小说集》八十篇中,也列入了不少弱小民族作家的作品。”

周瘦鹃后来从事园艺,抛弃了笔墨生涯,同文们都希望他重新执笔,再译一些进步作品。岂料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含冤而死,这是令人悼惜的。

三种伪书

伪造的书,自古有之。就世界书局出版的书籍而言,即有三种是作伪之品。

一是《当代名人轶事大观》。这书是有光纸石印本,把每一有名的当代人物,写上二三百字的小文,记述他风趣的故事。署吴趼人著。这里面的记述,都是向壁虚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且时间先后,也有问题。甚至有些事情的发生,揆诸时日,吴趼人已经逝世,决不可能有所见闻。加之笔墨也很庸俗,和吴趼人的文风相差很远。这显然是因为吴趼人在文坛上很有名望,借他的大名出书,可以多卖些钱。好在死无对证,作伪无所谓,便毅然出此了。但究属出于谁之手笔,那就无法究诘了。

二是《石达开日记》。按《石达开传》:“石在大渡河为川军唐友耕所败,进至老鸦漩,势穷被缚。在狱中述其生平事迹,及天王起事以来,与清军相恃,胜败得失之由,为日记四册。”这四册日记,后来不知下落。世界书局却登着广告,托言:“在四川藩库中,觅得石氏真迹日记数卷,特托友人,借以录抄,间有残蚀不全者,则参酌各家记载,略为润色,详加第次,汇辑成书。”信口开河地乱吹一通,印了出来,居然销数很不差。实则伪作《石达开日记》的,是常州人许指严。许名国英,是擅写掌故小说的,著有《南巡秘记》、《十叶野闻》、《泣路记》等书。他嗜酒成癖,每天工作完毕,总要到福州路石路东首的言茂源酒店喝上一二斤花雕,随意叫几色菜肴下酒。因为他是老酒客,一切账款都由言茂源代付,等到节上,一并清算。这年端午节,他实在经济拮据,这笔酒菜账没法应付,倘拖欠了未免有失信用,以后不能再赊。正在踌躇,忽在某刊物上阅到有人揭发石达开那首“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莫凭赤手拯元元。三年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吾志未酬人已苦,东南到处有啼痕”的诗,是金山高天梅伪作的。这就触动了他的灵机,和世界书局的经理沈知方一谈,伪造《石达开日记》若干万言,保证两个月交稿,先领稿费两百元。沈知方凭着他的生意眼,认为这本书一定有销路,于是慨然先付稿费。许获得该款,清偿了欠账,透了一口气。每天晚上根据《石达开传)所叙的行径和战绩,演衍成为日记,交世界书局,印成单行本问世。

三是《足本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有好多种版本,但所谓六记,实际上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记,唯世界书局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所印行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收入了《足本浮生六记》,四记外增加了《中山记历》、《养生记逍》二记,这样,六记才全备无缺。

《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名复,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一七三六年),苏州人。在当时是不著名的一位寒士。这部《浮生六记》埋没了一百多年,直到清末给苏州杨醒逋(引传)在护龙街旧书摊上购得,是四记的手抄本。这时王紫诠(即天南遁叟)正为《申报》馆的附属印书机构“尊闻阁”搜罗佚书,杨和王为郎舅亲戚,便把《浮生六记》抄本和其他稿件交给王紫诠,合印为《独悟庵丛钞》,约在光绪初年印行。后来黄人(摩西)执教苏州东吴大学,辑有《雁来红》杂志,因《独悟庵丛钞》已绝版,黄人采取其中《浮生六记》刊入《雁来红》中。过了多年,和黄人同隶南社的王均卿,在进步书局辑《说库》六大函,《浮生六记》又收入《说库》中,且称为“一部具有真性情真面目的笔记小说”,从此,就广为流传了。

由于王均卿喜爱《浮生六记》,颇以佚失二记为憾,故再三设法,才搞到所缺的二记,称为足本,印入《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王为世界书局股东)。这二记是否可靠?可以说真实性是令人怀疑的。即使编辑《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赵苕狂、朱剑芒,在《浮生六记考》和《浮生六记校读后附记》中,也表示怀疑。赵苕狂说:“这样美妙的一篇自传文,却将它的五六两卷佚去,单剩下了前面的四卷,这是凡读《浮生六记》的人们,莫不引为是一桩憾事,而为之扼腕不置的。因之,便有人努力的在搜求着是项佚稿,尤其是一般出版界中人。据公众的一种意见,沈三白生于乾隆嘉庆间,以年代而论,距离现在还不怎样的久远,是项佚稿大概尚在天地间,不致全归湮灭,定有重行发见的一日,只要搜求得法而已。同乡王均卿先生,他是一位笃学好古的君子,也是出版界中的一位老前辈;他在前清光绪末年刊印《香艳丛书》的时候,就把这《浮生六记》列入的了(《浮生六记》列入《说库》,没有列入《香艳丛书》中,这是苕狂记错了)。三十年来,无日不以搜寻是项佚稿为事。最近,他在吴中作菟裘之营,无意中忽给他在冷摊上得到了《浮生六记》的一个抄本,一翻阅其内容,竟是首尾俱全,连得这久已佚去的两记,也都赫然在内,这一来,可把他喜欢煞了。现在,我们的这本就是根据他的这个抄本的。所以别个本子都阙去了这五六两卷,我们这个本子却有,大可夸称一声是足本。至于这个本子,究竟靠得住靠不住?是不是和沈三白的原本相同?我因为没有得到其他的证据,不敢怎样的武断。但我相信王均卿先生是一位诚实君子,至少在这方面,大概不致有所作伪的吧!而无论如何,这在出版界中,总要说是一个重大的发见,也可说是一种重大的贡献了!”

朱剑芒说:“《浮生六记》的五六两卷,早经佚去,所以各种本子上都标明记的名目而下注着原缺,于是空有六记的名,实在只剩四记。最近经吴兴王均卿先生搜到了这部完全的《浮生六记》,在开卷以前,已感到不少兴趣,万不料淹没已久的两卷妙文,居然一旦发见,这不要说王先生所快慰,任何一个读者所亦慰,像爱读《浮生六记》的我,当然算得快慰之中的第一个了!不过我在这首尾完整的本子上,发见两个小小疑问:一,以前所见不完全的各本,目录内第六卷是《养生记道》,现在这个足本,却改了《养生记逍》。单独用一‘逍’字,似乎觉得生硬。再《中山记历》内所记,系嘉庆五年(一八○○年)随赵介山使琉球,于五月朔出国,十月二十五日返国,至二十九日始抵温州。按之《坎坷记愁》是年冬间芸娘抱病,作者亦贫困不堪,甚至隆冬无裘,挺身而过。继因西人登门索债,遂被老父斥逐。刚从海外壮游回国,且系出使大臣所提挈,似不应贫困至此。又《浪游记快》中游无隐庵一段,亦在是年之八月十八日,身在海外,决无分身游历之理。有这两个疑问,我总和苕狂先生的意见相同,这个本子究竟靠得住靠不住?是不是和沈三白的原本相同?这真是考证方面最感困难的事。近阅俞平伯先生所编《浮生六记年表》,于卷二卷四的纪年上,亦竟发见许多错误。我从这一点上才明白到作者所作六记,第四卷既系四十六岁所作,五、六两卷写成,当更在四十六岁之后,事后追记,于纪年方面,当然难免有错误。要说王先生搜得的足本,因纪年有不符合的地方,硬说它是靠不住,那么连卷二卷四也可说是靠不住了,那有这种道理!至于《养生记道》和《养生记逍》的不同,考之最初发见残缺本《浮生六记》的杨引传,他那序上曾说是作者的手稿,现在王先生搜得的足本,也是抄写的本子,究竟那一本是作者墨迹,虽无从证明,而辗转抄写,亦不免有鲁鱼亥豕之虞。‘道’和‘逍’的形体相像,我们可坚决承认,后者或前者总有一本出于笔误的。”苕狂和剑芒,都是世界书局的编辑,对于该二记如是云云,无非曲为之解,而怀疑的态度,已很明显的了。

该二记是否系伪作,其值得怀疑之点,已如上述。即从笔墨而言,上四记较轻灵,下补二记,比较沉着凝重,显得不相类似。且在刊印足本之前,尚有一段经过情况。王均卿是南社成员,他除从事诗文写作以外,还为《金钢钻报》写稿,经常到《钻报》社与发行人施济群和我(当时我是该报编辑)晤谈。后来他在苏州筑辛臼,为终老之计,但也月必一二次来沪。有一天他对我谈到在苏州一乡人处,发现《浮生六记》全稿抄本,正拟向他商购。我平素也喜读该书,颇以缺佚二记为憾,听了就怂恿均卿赶紧设法买来。过了一个月,他又来上海对我说:“该抄本乡大居为奇货,不肯出让,且托言不在手边,而世界书局已预备付刊,那么想一变通办法,请你撰写二记,权以弥补这个缺憾吧!”他当时还说明:每记写二万字,二记共四万字,每千字报酬以五元计,并可先付。我自己感觉才力不够,而摹仿性的代作,更不容易,加之没有资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乃婉言辞谢。可是均卿却说:“请你不要客气,你出笔秀丽轻清,和沈三白有些相像。至于资料方面,也不成问题,那《养生记逍》,随便讲些养生有关的理论和行动便可,但《中山记历》却不可不有所根据。中山,是琉球的地名,沈三白生前曾经随着赵介山出使琉球,我那儿藏有赵介山的日记,就循着日记叙述,也不致相差太远。你大胆为之,包你成功。”我当时很是谨慎,始终没有搞这玩意儿。讵料不久均卿病逝苏州,那世界书局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出版,所谓《足本浮生六记》,已搜罗在里面。究属是谁的笔墨,始终成为疑窦。后来林语堂把《浮生六记》全部译成英文时,为了考证这二记的真伪,特地向我探询了王均卿的侄子,甚至亲到苏州王均卿的家里去打听,也不得要领。总之,这二记是伪作的,不是均卿自己撰写,便是请人捉刀。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本书文章以特定时代园艺工人奋斗前行、建设家园为背景题材,记述灵武园艺场的发展历程和业绩。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快活馋

    快活馋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这里的每一篇,都如一道有渊源有来历的家常菜,杯盘随意,厨房里却必有秘不外宣的秘方,终而滋味浓厚,惹人奋箸。这些独门秘方,可能是天外飞来的妙喻,是奇峰突转的反讽,或极闲淡里倾泻的一缕儿女情长,极热闹处滋生的一点世味苍茫。“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正是《快活馋》里求味道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大成游侠

    大成游侠

    清末王芗斋拜师郭云深,后来到北京曾投军做伙夫,因显绝技,被吴三桂后裔吴封君招为女婿。王芗斋巧入六国饭店戏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与韩慕侠、王子平等武术名家结为莫逆之交。王芗斋为博采众艺,开始驰骋江湖;在少林寺遇到高师指点,于达摩洞前目睹天下奇雄比武;为追击武林败类小白猿,登峨眉山与群猴大战,仿佛身入猴国;以后辗转福建鼓山、浙江杭州,来到华山,邂逅鼓山老道、“江南第一妙手”解铁夫、方士桩、刘丕显等名家,又引出许多故事;在九华山终于击毙小白猿,替武林除一大害。
  • 读《论语》,悟管理

    读《论语》,悟管理

    《论语》记录了孔子生平语录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论语》共20章,篇幅都不长,但句句是名言,句句是至理,博大而实用。汇集了为官之道、经商之道、谋略之道、战略之法及用人的大智慧,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学,将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它必然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用管理学的眼光去读《论语》,《论语》是一座管理的宝库。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开启这座宝库吧!
  •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旦(中部)

    花旦(中部)

    该作品以大西北腹地西海固一个叫红城子的村庄为故事发生地,辐射大半个中国,以一支民间秦腔戏班的活动为经线,以众多民俗活动为纬线,以一代坤伶、艺名为“勾魂娃”的当家花旦齐翠花的命运揭示为主旨,构建小说文本。出场人物众多,情节跌宕,故事感人,气势恢宏,寓意深刻,被评论界誉为“宁夏的《白鹿原》”和“大西北民俗宝库”。极具阅读价值和研究价值,上部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齐翠花困苦潦倒,弃城入乡,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大起大落的人生境遇。她天生丽质,身怀绝技,敢爱敢恨,但却处处受困、受辱。最后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组织下,劫狱救友,一同投奔延安革命阵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算式

    爱情算式

    本书是一则有关记忆与爱情的故事,一个可以验证永恒的公式!本书讲述:他的记忆只能维持八十分钟,一旦超过这个时间,他的记忆就自动归零,重新开始,无论是快乐的时光,还是悲伤的事情,他都不会记得。他永远不记得我是他的保姆,不会记得他为我的儿子取名为“平方根”。他最好的朋友是数学,最大的敌人却是时间。然而他却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验证了爱的永恒。失忆的博士将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沛生命释放出来,把复杂的人生简单化,把简单的数学丰富化。
  • 妙算商机

    妙算商机

    主要包括:看好市场,把危机作为机遇,沉着应对,笑看危机找市场,千万不能这样说不,因为路就在你的脚下。
  • 笑问缘

    笑问缘

    问天何为情?何为缘?何为正?何为邪?相遇便是情缘,江湖莫谈正邪。三个童年挚友,阴差阳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多年以后,他们能否找回曾经的自己?缘起缘落三生定,半世离别半世伤。浮华过后,还能否笑问苍天?
  • 奇婚记:我在豪门当媳妇

    奇婚记:我在豪门当媳妇

    毕业前夕,相恋四年的男友罗杰不声不响和别人结婚了。曾不染独自跑到异地去消化一切,意外和一个陌生男人有了情缘。之后匆匆逃离,回到现实的生活轨道中,引起自己的上司何自远的注目与追求。后来才知道,罗杰竟是何自远的姐夫,而何自远最好的朋友竟是和自己有过一次情缘的那个男人……
  • 命中注定二度相爱:谋春闺

    命中注定二度相爱:谋春闺

    一杯毒酒下肚,宋凉月回到了十二岁。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一切都还来得及。重生过后的她,只求一世安平,可上有皇亲贵族,下有后母庶姐,处处都是阴谋、陷害、夺爱……凉月小心翼翼,步步绸缪,不愿再一次被命运操纵。可回过头来,好像一切都逃不开命运的安排,“就算你费尽心思嫁给我,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你做了这么多,到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我爱上你吗?告诉你,你死了这条心!”“旁人都说我冷血无情,可我,好像对你动了情!”“凉月,告诉我,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能真心待我?”凉月看着他,淡淡一笑,“心门一闭再难开,请君且带真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