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02700000132

第132章 补录(1)

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

传习录拾遗五十一条

编者按: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先生著有《传习录栏外书》,遍校《传习录》诸刊本,辑录通行《全书》本所阙阳明语录三十七条,并加注疏。旅美华人学者陈荣捷先生又在佐藤氏《栏外书》基础上,从《王文成公全书》之钱德洪《刻文录叙说》及《阳明年谱》中辑录阳明语录十四条,合佐藤氏所辑,共计五十一条,并加校注,编为《传习录拾遗》一卷,刊入陈氏所著《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一书,由台湾学生书局印行。此所谓“拾遗”者,仅指“拾”通行《阳明全书》本《传习录》之“遗”也,其言互见于旧刊施邦曜、南大吉、宋仪望、俞嶙、闾东、王贻乐、张问达诸种传本以及《阳明全书》所载钱氏《叙说》及《附录年谱》之中。然此《拾遗》有集零为整、便于学者研究之功,固不可废。今特移录本书而删其注评,只保留篇首案语及若干校注。

陈荣捷按:《传习录》,《全书》本共录三百四十二条。南本、宋本缺第九五条,其他诸本则共增三十七条。据佐藤一斋所校,即第二十四条后,施本、南本、俞本各增一条(均《拾遗》一);闾本于二四一条后增两条(《拾遗》二与三);俞本、王本于三一二条后增一条(均《拾遗》四);闾本于三一六条后增一条(《拾遗》五);张本于三三五条后增二条(《拾遗》六与七);三四二条,施本、俞本增六条(均《拾遗》八至十三),王本增六条(《拾遗》二与十四至十八),张本增二十七条。除重复与王本所增者六条、施本与俞本所增者二条,与闾本所增第一条外,张本实增十八条(《拾遗》十九至三十六)。此三十六条,均载佐藤一斋之《传习录栏外书》。一斋于九十九条注又举一条(《拾遗》三十七),共增三十七条。今又从《全书》卷目钱德洪之《刻文录叙说》抄出四条,为第三十八至四十一条(另第十条),从《年谱》抄出十条,为第四十二至五十一条(另第十一条),总共增《拾遗》五十一条。

①千古圣人只有这些子。又曰:“人生一世,惟有这件事。”〔一〕

〔一〕原注:此条载南本、施本、俞本第二十四条之后。

②先生曰:“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主人翁沉疴在床,奴婢便敢擅作威福,家不可以言齐矣。若主人翁服药治病,渐渐痊可,略知检束〔一〕,奴婢亦自渐听指挥。及沉疴脱体,起来摆布,谁敢有不受约束者哉?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二〕

〔一〕原注:张本无“略知检束”四字。

〔二〕原注:此条闾本载在第二四一条之后;王本、张本载在卷末。

③先生曰:“合着本体的,是工夫;做得工夫的,方识本体。”〔一〕

〔一〕原注:同上条注〔二〕。

④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请问乡愿、狂者之辨。曰:“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洞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行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

曰:“乡愿何以断其媚也?”曰:“自其讥狂狷知之。曰:‘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故其所为,皆色取不疑,所以谓之似。然三代以下,士之取盛名干时者,不过得乡愿之似而已。究其忠信廉洁,或未免致疑于妻子也。虽欲纯乎乡愿,亦未易得。而况圣人之道乎!”

曰:“狂狷为孔子所思,然至乎传道,不及琴、张辈,而传习曾子,岂曾子乃狂狷乎?”曰:“不然。琴、张辈,狂者之禀也。虽有所得,终止于狂。曾子,中行之禀也,故能悟入圣人之道。”〔一〕

〔一〕原注:此条俞本、王本载三一二条之后。俞本缺“薛尚谦”等十四字。“狂者志存……千仞”等字,亦见《全书》钱德洪之《刻文录叙说》页十六上。此条亦载《年谱》嘉靖二年二月,语几全同。

⑤南逢吉曰:“吉尝以《答徐成之书》请问。先生曰:‘此书于格致诚正,及尊德性而道问学处说得尚支离。盖当时亦就二君所见者将就调停说过。细详文义,然犹未免分为两事也。’尝见一友问云:‘朱子以存心致知为二事。今以道问学为尊德性之功,作一事如何?’先生曰‘天命于我谓之性,我得此性谓之德。今要尊我之德性,须是道问学。如要尊孝之德性,便须学问个孝;尊弟之德性,便须学问个弟。学问个孝,便是尊孝之德性;学问个弟,便是尊弟之德性。不是尊德性之外,别有道问学之功;道问学之外,别有尊德性之事也。心之明觉处谓之知,知之存主处谓之心,原非有二物。存心便是致知,致知便是存心,亦非有二事。’曰:‘存心恐是静养意,与道问学不同。’曰:‘就是静中存养,还谓之学否?若亦谓之学,亦即是道问学矣。观者宜以此意求之。’”

〔一〕原注:此条闾本载第三一六条之后。

⑥先生曰:“舜不遇瞽瞍,则处瞽瞍之物无由格;不遇象,则处象之物无由格。周公不遇流言忧惧,则流言忧惧之物无由格。故凡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正吾圣门致知格物之学,正不宜轻易放过,失此好光阴也。知此则夷狄患难,将无入不自得矣。”〔一〕

〔一〕原注:王本载此条与下条于第三三五条之后,张本则载在卷末。

⑦问:“据人心所知,多有误欲作理,认贼作子处。何处乃见良知?”先生曰:“尔以为何如?”曰:“心所安处,才是良知。”曰:“固是,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

⑧先生自南都以来,凡示学者,皆令存天理、去人欲,以为本。有问所谓,则令自求之,未尝指天理为何如也。黄冈郭善甫挈其徒良吉,走越受学,途中相与辨论未合。既至,质之先生。先生方寓楼饘,不答所问,第目摄良吉者再,指所饘盂,语曰:“此盂中下乃能盛此饘,此案下乃能载此盂,此楼下乃能载此案,地又下乃能载此楼。惟下乃大也。”〔一〕

〔一〕原注:据佐藤一斋,施本、俞本于第三四二条后多六条,即此条与下五条(《拾遗》第八至十三条),末有“黄以方录”,则六条皆其所录也。

⑨一日,市中哄而诟。甲曰:“尔无天理。”乙曰:“尔无天理。”甲曰:“尔欺心。”乙曰:“尔欺心。”先生闻之,呼弟子,曰:“听之,夫夫哼哼讲学也。”弟子曰:“诟也,焉学?”曰:“汝不闻乎?曰‘天理’,曰‘心’,非讲学而何?”曰:“既学矣,焉诟?”曰:“夫夫也,惟知责诸人,不知及诸已故也。”

⑩先生尝曰:“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于学者言〔一〕,费却多少辞说。今幸见出此意〔二〕。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不觉手舞足蹈。学者闻之,亦省却多少寻讨功夫。学问头脑,至此已是说得十分下落。但恐学者不肯直下承当耳。”

又曰:“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此本是学者究竟话头,可惜此理沦埋已久。学者苦于闻见障蔽,无人头处,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但恐学者得之容易,只把作一种光景玩弄,孤负此知耳。”〔三〕

〔一〕原注:“于”,施本、俞本、张本作“与”。

〔二〕原注:“见”,张本作“点”;“意”,施本、俞本无此字。

〔三〕原注:张本亦录此条。此条原载《全书》卷目钱德洪之《刻文录叙说》……“又曰”以下又略载《年谱》正德十六年正月。

⑾语友人曰:“近欲发挥此,只觉有一言发不出。津津然含诸口,莫能相度。”久乃曰:“近觉得此学更无有他,只是这些子,了此更无余矣。”旁有健羡不已者,则又曰:“连这些子亦无放处。今经变后,始有良知之说。”〔一〕

〔一〕原注:此条录自《年谱》正德十六年正月。比施本、俞本较详也。参看《拾遗》第八条注。

⑿一友侍,眉间有忧思,先生顾谓他友曰:“良知固彻天彻地。近彻一身,人一身不爽,不须许大事。第头上一发下垂〔一〕,浑身即是为不快。此中那容得一物耶?”〔二〕

〔一〕原注:“一发下垂”,张本作“只一根头发钓着”。

〔二〕原注:张本末又有“是友瞿然省惕”六字。

⒀先生初登第时,上《边务八事》,世艳称之。晚年有以为问者,先生曰:“此吾少时事,有许多抗厉气。此气不除,欲以身任天下,其何能济?”或又问平宁藩。先生曰:“只合如此做,但觉来尚有挥霍意。使今日处之,更别也。”〔一〕

〔一〕原注:此条下有“门人黄以方录”六字。

⒁直问:“许鲁斋言学者以治生为首务,先生以为误人,何也?岂士之贫,可坐守不经营耶?”先生曰:“但言学者治生上,仅有工夫则可。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且天下首务,孰有急于讲学耶?虽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何妨于学?学何贰于治生?”〔一〕

〔一〕自此条至《拾遗》第十八条,皆佐藤一斋据王本录出。

⒂先生曰:“凡看书,培养自家心体。他说得不好处,我这里用得着,俱是益。只是此志真切。有昔郢人夜写书与燕国,误写‘举烛’二字。燕人误解。烛者明也,是教我举贤明其理也。其国大治。故此志真切,因错致真,无非得益。今学者看书,只要归到自己身心上用。”〔一〕

〔一〕原注:别本无“有昔郢人”以下六十四字。

⒃从目所视,妍丑自别,不作一念,谓之明。从耳所听,清浊自别,不作一念,谓之聪。从心所思,是非自别,不作一念,谓之睿。

⒄尝闻先生曰:“吾居龙场时,夷人言语不通,所可与言者中土亡命之流。与论知行之说,更无抽挌。久之,并夷人亦欣欣相向。及出与士夫言,反多纷纷同异,拍挌不入。学问最怕有意见的人,只患闻见不多。良知闻见益多,覆蔽益重。反不曾读书的人,更容易与他说得。”〔一〕

〔一〕原注:此条又载《全书》钱德洪之《刻文录叙说》。文词较略。

⒅先生用功,到人情事变极难处时,见其愈觉精神。向在洪都处张、许之变,尝见一书与邹谦之,云:“自别省城,即不得复有相讲如虔中者。虽自己柁柄不敢放手,而滩流悍急,须仗有方〔一〕如吾谦之者持篙而来,庶能相助,更上一滩耳。”

〔一〕原注:此条又见张本。“方”作“力”。章首有“直曰”二字。

⒆门人有疑“知行合一”之说者。直曰“知行自是合一。如今能行孝,方谓之知孝;能行弟,方谓之知弟。不是只晓得个‘孝’字‘弟’字,遽谓之知。”先生曰:“尔说固是。但要晓得一念发动处〔一〕,便是知,亦便是行。”〔二〕

〔一〕原本脱“发”字,今据《传习录》补。

〔二〕自此条至《拾遗》第三十六条,系佐藤一斋据张本录出。

⒇先生曰:“人必要说心有内外,原不曾实见心体。我今说无内外,尚恐学者流在有内外上去。若说有内外,则内外益判矣。况心无内外,亦不自我说。明道《定性书》有云:‘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此一条最痛快。”

(21)或问:“孟子‘始条理者,智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知行分明是两事。”直曰:“要晓得始终条理,只是一个条理而始终之耳。”曰:“既是一个条理,缘何三子却圣而不智?”直曰:“也是三子所知分限只到此地位。”先生尝以此问诸友。黄正之曰:“先生以致知各随分限之说,提省诸生。此意最切。”先生曰:“如今说三子,正是此意。”

(22)先生曰:“‘易则易知’。只是此天理之心,则你也是此心。你便知得人人是此心,人人便知得。如何不易知?若是私欲之心,则一个人是一个心。人如何知得?”

(23)先生曰:“人但一念善,便实实是好;一念恶,便实实是恶;如此才是学。不然,便是作伪。”尝问门人,圣人说:“知之为知之”二句,是何意思?二友不能答。先生曰:“要晓得圣人之学,只是一诚。”直自陈喜在静上用功。先生曰:“静上用功固好,但终自有弊。人心自是不息。虽在睡梦,此心亦是流动。如天地之化,本无一息之停。然其化生万物,各得其所,却亦自静也。此心虽是流行不息,然其一循天理,却亦自静也。若专在静上用功,恐有喜静恶动之弊。动静一也。”直曰:“直固知静中自有知觉之理。但伊川《答吕学士》一段可疑。伊川曰:‘贤且说静时如何?’吕学士曰:‘谓之有物则不可,然自有知觉在。’伊川曰:‘既有知觉,却是动也,如何言静?’”先生曰:“伊川说还是。”直因思伊川之言,分明以静中无知觉矣。如何谓伊川说还是?考诸晦翁亦曰:“若云知寒觉暖,便是知觉已动。”又思知寒觉暖,则知觉著在寒暖上,便是已发。所谓有知觉者,只是有此理,不曾著在事物,故还是静。然瞌睡也有知觉,故能做梦,故一唤便醒。槁木死灰,无知觉,便不醒矣。则伊川所谓“既有知觉,却是动也,如何言静”?正是说静而无静之意,不是说静中无知觉也。故先生曰“伊川说还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绝色神祗:带着农场玩穿越

    绝色神祗:带着农场玩穿越

    她只不过玩玩QQ农场而已,干嘛醒来就换了一个地方?草屋?家中无粮?父亲病卧?母亲懦弱?兄弟姐妹一群?老天爷不带你这样坑人!咦?QQ农场跟着玩穿越?可以种田?可以养牧场?从此,年仅十六岁的程筱筱带领自己的家人踏上创业富家的道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本书所选择的心理学故事告诉读者:这些奇特的心理问题或生活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如何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以及哪些原理或效应可以有效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全书内容包括:梦境成真之谜、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嗜酒如命为哪般等。
  • 第一虐妃

    第一虐妃

    铸剑池中烈火焚烧,那声声撕裂凄惨的声音,一直深深扎在众人的耳中,心中。铸剑池外那白衣男子吐血郁结,眼泪横流,恨的是他的无能为力……一旨降临,她成为当今钰王王妃,奈何情深总缘浅,他日遇见那一个人,才知道什么是温暖是心动,这个男人宠她爱她,原以为可以天长地久,可前世未婚夫的出现,她有作何选择?还有那一夜的人究竟是谁?一直最亲近的人却是伤她害她最深的人,因为他,她成了天下第一荡妇!这一生她遇到很多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心,却也害了很多人,可心底只有那一个,却是不得厮守……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星海传说:星海坊歌姬

    星海传说:星海坊歌姬

    第一次月海战争,初代星海坊歌姬与宇宙骑警机师张献年实现了共奏,停止了第一次月海战争。地月纪200年后的地月系。银河轨道维修师西市亮是一个被光脑系统判定为不适合驾驶任何交通工具的人物。可是,他却忤逆光脑的判定,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风之岛环岛赛事,并且跑出了1.5马赫的速度。违反了世联会法律的他受到了追捕。在第八十届星海坊演歌会以及环波西米亚月海赛事里,星海坊歌姬半月舞与赛车手西市亮实现和奏者与机师的共奏,成功瓦解了斯比维特人第一次接触危机。西市亮与半月舞由于达到完全共奏,无意间让传感引擎的玻色子迁跃达到极致,从而到达了银河纪的221年。那,才是他们故事的真正开始...
  • 雄鹰法则

    雄鹰法则

    《雄鹰法则》还运用大量精彩案例,结合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心得,对“雄鹰精神”做出了形象而又深刻的阐述,相信雄鹰的精神和智慧会给我们的生活注入新的力量。《雄鹰法则》汇聚了几千年来强者的生存之道与决胜法则,是每一位想以弱小的起点进入强者之林的人必备的枕边书。
  • 英雄联盟之仲裁降临

    英雄联盟之仲裁降临

    纵剑而来,乘风而行,临天而望,世事任沧桑,斗转伴星移,不负少年鲲鹏意,我自万载水东流!一次穿越,杨辰站在了瓦洛兰大陆的土地上,他迷惘,他彷徨,他静默,他坚忍。他,必将在这片大陆上书写下自己的传奇!(一部穿越小说,结合了联盟的历史并加上自己的理解改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传奇学生

    传奇学生

    林飞只身一人来到华夏大学,在华夏大学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创下了一个令人称赞的传奇!
  • 左右逢源的社交术(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左右逢源的社交术(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本书所提供的全方位的方法与技巧将在您的事业之旅中成为您成功的得力助手。本书将扮演一个站在您身后的智囊团的角色,尽其之力,教您左右逢源的成功方法。在伴您创造成功的历程中,使您获得精神上的指引、激励和扶持,最终让你品尝到不断成长中的成功喜悦。
  • The Rose and the Ring

    The Rose and the 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