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9000000013

第13章 荆州的争夺

赤壁大胜后,周瑜程普等人乘胜追击,率领几万人马攻打南郡。然而,他的先头部队几千人却在江陵城下被曹操的悍将曹仁以几百名精锐骑兵击败。这下子周瑜见识到了曹操嫡系部队的战斗力,不敢太放肆,在江南岸扎下营寨和曹军隔江对峙。周瑜见直接强攻没有成算,就改变策略。他派甘宁先攻取夷陵,打算扫清南郡的外围后再实施进攻。然而没想到,曹仁派兵把夷陵反包围,甘宁反而成了饺子馅,岌岌可危。周瑜想前去救援,却又担心南郡的曹仁趁机冲击,犹豫不决。这时,吕蒙推荐凌统来代理南郡方面,自己则和周瑜前往夷陵。内外夹攻之下,曹军一败涂地。周瑜等人缴获了三百多匹军马后回师南郡。这下子东吴军兵士气大振,乘胜渡江后兵临南郡城下。刘备则带领自己的人马南下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四郡都不战而降。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都督长沙桂阳零陵,征调这些地方的赋税作为军费。又任命赵云为桂阳太守。刘备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与此同时,孙权亲自率兵进攻合肥,张昭进攻九江。张昭到底不擅长于军事,很快就退了兵。孙权围攻合肥,也是久攻不下。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春三月,孙权看到围攻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想效仿父兄的勇烈,来个身先士卒。哪知道,长史张纮当即制止:“兵器是凶险的东西,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如今您依仗血气方刚却忽视巨大的危险,三军将士没有不寒心的。即使斩杀敌将缴获军旗,也只是偏将的功劳,不是主将的责任。希望您能抑制匹夫之勇,思考王霸之计。”孙权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曹操看到合肥被围攻形式不妙,命令将军张喜带兵前去解围,然而不知为什么,这位张将军却久久未能动兵。当时任扬州别驾的蒋济想了个计策,假装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已经有四万大军到了附近,还故意把这个消息泄漏给孙权。孙权听说一下子来了四万援军,信以为真,不敢再在合肥纠缠撤了兵。孙权的御驾亲征就这样被一纸空文破解。

这年秋天七月,曹操率领水军进到淮河一带,修筑芍陂(陂,水利工程)开始在这一带屯田。芍陂为春秋时楚国名臣,中国第一条运河的开凿者孙叔敖所建,因年久失修到三国时期已经发挥不了功效。曹操此时在原基础上重建。曹魏一直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曾修筑诸陂、众堨、通渠等水利工程,比如太寿陂、芍陂、茹陂、郑陂、鄢汝新陂、小弋阳陂、颖南北陂及临晋陂,或七门吴塘诸堨及戾陵堨、还有车箱渠、淮阳渠、百尺渠、成国渠及平虏渠等。建水库、拦水坝及通运河等灌溉水利,可造福农业。其中最有名的应当属吴陂,赤壁之前建成,自魏到宋仍然能用。后来,又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日灌溉良田二万顷,历经千年而功效不衰。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抗的间隙,亦于“青龙元年(公元233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不但满足了长安附近的需求,后来洛阳闹饥荒的时候还有支援的能力。邓艾以对抗蜀汉偷渡阴平出名,但他在历史上的一大功绩也是兴修水利积极屯田,并因此被司马氏启用。曹魏的水利建设虽然也有败笔,但是总体上相当优秀。这样的利国利民的政绩未能在三国演义中有所体现,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这时,庐江有人反叛。曹操命令张辽乐进李典进兵平定后,三人奉命留驻合肥,并从此成为孙权的天敌。

别处的硝烟都已经散去,唯有周瑜在南郡还在鏖战曹仁。建安十四年冬,双方打了一年后,曹仁终于抵挡不住周瑜的优势兵力,伤亡增多兵力开始捉襟见肘,情势日渐窘迫。曹操看到这个情况,就命令襄阳的守军接应曹仁撤出了江陵,东吴军队终于攻取了这个战略要地。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治理荆州。刘备这时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徐州牧。刘琦病故,孙权也就投桃报李地把刘备任命为荆州牧。周瑜把长江南岸的土地分给刘备,孙权也把妹妹嫁给了他。孙家一家子全都刚烈勇武,这位孙妹妹也不例外。周围的侍女都手持刀剑,让刘备这个新郎“心常凛凛”。从此孙刘联盟进入了名副其实的蜜月期。然而,南郡一战东吴筋疲力尽,周瑜本人都中箭受伤。加上合肥九江一带孙权张昭的进攻也是无功而反,暂时无力对曹魏进一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曹魏在赤壁后终于建立了一条完整的防线,稳定了南方的局势。从此曹魏在这一带的防线有惊无险,再未后退半步。此后一直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曹操攻击韩遂马超,将近两年之内没有中国没有大的战事。磨刀不误砍柴功,三家都致力于内政建设,为新的交锋积攒力量。

曹操回想起赤壁的大败,深感周瑜之后生可畏,暗中派遣周瑜童年的好友蒋干前往江东游说。蒋干是当时的名士,凭借两行伶俐之齿三寸不烂之舌独步长江淮河一带。周瑜当然明白这个家伙是来干什么的,但还是客客气气地把他请进大帐,请他观看自己的军营仓库,并设宴款待,展示孙家赐给他的各种奇珍异宝。然后,周瑜说:“大丈夫处世,遇到知己的主公,外结君臣之义,内有骨肉之亲,言听计从荣辱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能改变他的志向吗?”蒋干虽然以口才出名,这时也只是微笑,一言不发。他回去后告诉曹操,周瑜不是言辞能够打动的人。演义中的蒋干盗书虽然精彩,但仅仅是小说家的妙笔。”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下了一道求贤令,以书面形式明确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当年冬天,曹操在邺城建造了铜雀台(注1),他那才高八斗的儿子曹植作铜雀台赋为纪念。铜雀台赋流传千古,但铜雀台却在一百多年后毁于五胡乱华的战火。这一年东汉朝廷要增封曹操三个县加以封赏,并有劝其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之意。五十六岁的曹操推辞了这额外的封地,并反击了要他辞职的暗示:“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恐妄相忖度,言有不逊之志,每用耿耿,故为诸君陈道此言,皆肝鬲之要也。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然兼封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曹操的这一番言语,并非全是私心。其中“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一句,气魄雄壮,三国时只有曹操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言语。五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怎么会甘心退休?

赤壁后,刘表的文臣武将不少都投靠了刘备。然而,刘备手里只有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实在支撑不了越来越庞大的队伍。于是,屈尊去京县(今镇江)见孙权,请求他能将荆州全部让给自己。对此,东吴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为首的就是互为莫逆之交的周瑜鲁肃二人。周瑜上书孙权,称刘备是当时枭雄,手下又有关张这样的熊虎之将,早晚不是池中物;应趁此机会加以扣留,多送美女珍宝让他玩物丧志乐不思楚,来个挟刘备以令诸葛关张。而鲁肃则认为,当时的东吴念念不忘合肥,占据荆州意味着两线和曹操抗衡,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实力;不如趁此机会将荆州让给刘备,这样西方有了一块挡箭牌,就可以全力进攻合肥了。周瑜鲁肃的建议有相同的地方,即都认为孙权独立难以和曹操抗衡,必须设法借用刘备的力量。双方的观点也有区别,就是对付刘备的具体手腕不同。周瑜认为应加以扣押,鲁肃则认为不如采取怀柔政策。孙权认为现在正是招揽英雄的时候,对刘备作得太绝会失去人心,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同时又不甘心把荆州如此拱手相让,因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多年后刘备听说周瑜的这一建议后,长叹:“英雄所见略同。当年孔明劝我不要去,就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可那时哪能不去!到底是被周瑜算计了一番。”

周瑜看到自己的建议未能被采用,就又想了个点子。他亲自去见孙权,建议趁曹操致力于内政建设无暇南下的良机,向西攻取益州。如果能够得手,进一步北上汉中,连结韩遂马腾等诸侯,到那时留孙权的弟弟孙瑜镇守西蜀,孙权和自己亲自坐镇荆州寻机北伐,那时天下都可以平定了,俨然又是一个隆中对。后世多谓这是周瑜对付刘备的又一“阴谋”,其实未必。这一策略如果实现,客观上对刘备确实相当不利。但想像一下周瑜的处境,北方的曹仁打不动,南面的刘备不能打,那么还有谁?只有西边的刘璋了。作为军事统帅的周瑜,当然不能坐守江陵无动于衷。孙权当即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命令周瑜与他弟弟孙瑜一同领兵前进。遗憾的是,周瑜还没到益州,就病死在了半路上。临终前,他最后一次上书孙权,称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如养虎。天下事未定,这是“至尊垂虑之日也”。并推荐忠烈的鲁肃为自己的继任者。孙权失去了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哀痛不已;又面临着来自曹操的压力,终于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将荆州借给了刘备。

对刘备而言,借荆州是他重大的外交胜利,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荆州。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个胜利的打着相当的折扣。从过程上看,这次的成功实在侥幸。与后来刘备在益州汉中凭自己的努力抓住机遇而取得的成功不同,这次几乎完全决定于孙权的一念之差。如果周瑜不死,孙权还会那么痛快地借荆州?即使死了也没有必然的把握。而这时的刘备,是断然无法和孙权决裂动武的。孙权作为“债主”居高临下,今天想借给你,明天就可能想收回来,谁让你落了个“借”的把柄呢?其次,缺乏一个征服的过程固然省了一番力气,但塞翁失马,这实际也缺了一个扩大威望的机会。来得轻易丢得必然快,曹操就是前车之鉴。曹操在兖州冀州血战获胜,然而正是这些地方成了他巩固的老巢;相反轻易得到的荆州却被周瑜一把火同样轻易地赶跑。刘备本人也曾任徐州牧,也曾占据汝南,却没一次守住了城池。几年后的关羽,实际上或多或少是重复了这一过程。从结果上看,刘备得到的荆州并不完整。北方的襄阳被曹操占据(蜀汉军队攻克襄阳也是罗贯中的无中生有),而孙权在同意借荆州时又将豫张长沙两地一分为二,西边交给刘备,东边另设郡县,以程普鲁肃镇守。孙权此举并非完全是对抗刘备的敌意,长沙有四个县是周瑜的封地而难以奉送,但客观上当然对刘备不利。这样,北边的头被曹操按住,南边的尾巴被孙权揪住,荆州并没有完全成为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设想的“并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风水宝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其实很清楚,就是因为当时的刘备太弱了,“北畏曹公东惮孙权”。连江陵都是低三下四借来的,一百分断然不能指望,连八九十分都拿不到。因此,他不得不忍受这一两头受气,顶多七十分的结果。

注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怀古流传千古,在此基础上三国演义更将铜雀台描写成金屋藏娇吃喝玩乐的地方,其实有失公允。铜雀台建成三年后,曹操又在铜雀台的两侧陆续建筑了金虎台和冰井台。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是邺城城防工事的构成部分。三台加上周边的其它设施,使邺城成为一座攻守兼备的军事堡垒。五胡时横刀立马於漳河大堤上的石勒、慕容氏等英雄对其仰视不已,惊叹“三台之固”,必欲据之而后快。至于铜雀台名的由来,中国古代时有过长安建章 宫双圆阙(西汉汉武帝所建,公元26年赤眉军撤离长安时被烧毁)上铜雀的鸣叫能带来丰收的传说。这个在南北朝十分流行的传说很可能在三国时就已经流传。正致力于内政建设曹操以此来命名在建的高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应该是很有道理的猜测。铜雀台毁于五胡乱华的战火后,后赵的石虎曾重建。对此,有的文献中不加区别有所混淆。三国演义里曹操发掘铜雀后以此为吉兆而建铜雀台之说并无历史根据,仅仅是小说家的文学创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帝画如尹

    帝画如尹

    尹家小公愿画千金牡丹下聘于她,她问他,为何?他答,惜才顾怜生爱意。初遇林家公子,他讥笑她,如此不懂茶艺,怎配是南国之女?她不卑不吭这样回答,唯有慧眼者才可懂茶艺,匹夫安懂?他笑,此女甚是有趣。天下大事,莫非权利,情爱仇恨,唯有感情万世难述清,世代令人痴迷......
  • 赢在销售力

    赢在销售力

    1996年,黑立言先生将美国的优势销售课程引进到台湾卡内基训练之中,学员包括高科技、金融业、保险公司等各行各业的业务人员与主管。多年来,该课程成功结合了销售的理论与实务,帮助许多人提升了销售能力,肯定自已、成就价值。
  • 惘与盲

    惘与盲

    一代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标检就能描述的,校园里发生的故事,是现在应试教育体制与社会丑恶现状的揭露,男主角似乎在反抗与妥协之间徘徊,然后经历离别与期待重逢的复杂情绪。也许他们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我希望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你的青春与童年。
  • 史上超强穿越

    史上超强穿越

    他带着后世思想莫名其妙出现在古异界,浩瀚神州大地上……
  • 早安萌妻:霸道总裁太磨人

    早安萌妻:霸道总裁太磨人

    安小墨出于自己的医德,拼尽全力救了全城有名的杜少,杜凌宇一句简单的承诺却从此困住了她的一生。“你救了我的命,我许你平安一生。”人前他桀骜不驯,妻前他暖心顺从。世人说他宠妻无节制,他勾唇,“我乐意。”商场就是战场,在硝烟弥漫中,他给她锦绣前程。当她抱着枕头跟他抗议。他却露出他的腹肌抱着她滚床单。渐渐的,安小墨发现杜凌宇就像是杜冷丁,只要吃上那么一小口,她就会对他上瘾。可是一次滚床单之后,杜凌宇却说。“安小墨,你才是我的杜冷丁,让我宠你,爱你,吻你,全部都上瘾。”
  • 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语文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魔界密闻之太虚传说

    魔界密闻之太虚传说

    生既然不能相伴,那就在死的时候永远相守在一起,不离不弃……
  • 无敌绝色之假面校花

    无敌绝色之假面校花

    两手各提着一只装满水的大水桶,脚上缠着负重五十公斤的沙袋。苏暖暖,一个练武奇才,从乡村小妹变成帮派帮主的逆袭过程。一切发展顺利美满,只是。。。。“历奭修,我想你不会忘记,我已经有男朋友了。”苏暖暖心里暗骂脸上洋溢着笑容。历奭修露出一个嗜血的笑容:“离开他,否则我会杀了他。”“再说那个小子知道你真实的一面吗?你们根本不适合。暖暖,只有我,可以保护你”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