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78300000003

第3章

養生

《三元真經》曰:人物異形,受生惟一炁,魂得之於天,體魄得之於地。無形無象,自空中來,即父精母血,以無為有。三百日胎完,胎完炁足則生,是由無而有。不善養生,則以有還無矣!血炁方剛,以所有之神炁,復與於兒女,血炁既衰,將己有之魂魄,復還於天地。故生中起滅,以滅止生,炁斷神散、而無生矣!善人君子,莫不欲生,而不知養生之時,以天地為法,日月為本,陰絕陽生,腸絕陰生,生生不窮,天地所以長久。魄往魂來,來往不已,日月所以長久,是知炁在養而不弱,形在養而不悴,內外養之無差,故得與天地日月同長久也。

《西山記》日:古今聖賢,談養生之理者,著養生論者,不為少矣!又曰少私寡欲,少私寡欲者,可以養心。又曰絕念忘機,絕念忘機者,可以養神。又曰飲食有節,飲食有節者,可以養形。又曰務逸有度,務逸有度者,可以養亂。又曰入清出濁,入清出濁者,可以養炁。又日絕淫戒色,絕淫戒色者,可以養精。養生之道,不在於此。所生微也,善養者從微至著;所生小也,善養者自小及大。當旺時養而取之,當衰時養而補之,如春養脾,秋養肝,夏養肺,冬養心。鍊形則起火,還丹則聚炁、此年中用月,不失養生之道也。及春夏養陽,以真炁隨天,大運在肝與心,心肝者、炁升之所。秋冬養陰,以真炁隨天,大運在肺與腎,腎肺者,液降之所。此陰陽傳送,不失養生之道也。及腎炁生於子時,一陽生於二陰之中,當此之時,若澄心靜慮,閉目昇身,想火輪起於丹田,是炁生而養之有法也。及肝炁生於卯時,一陽生於二陰之下,當此之時,若孤坐閉目,多入少出,存兒女相見於黃屋之中,而產就嬰兒。是陽生而養之有法也。及心炁生於午時,一陰生於二陽之中。當此之時,若忘言絕念,滿口含津,攻心炁不散,存龍虎交媾於煙焰之中,而盤金鼎,奔流于下。是丹田炁生,而養之有法也。及肺炁生於酉時,一陰生於二陽之上,當此之時,若閉目冥心,以腹肚微脅,存大火炙于鼎中,鼎中有三珠,炎炎不絕,三昧齊發,是陰生而養之有時也。及夫三百日胎完,而真炁生,養其真炁,而鍊之生神,五炁朝元,三花聚頂,五百日陽神生。養其陽神,而鍊之合道,是生形已來,養之而生真炁,自生炁以來,養之而生法身,身外有身,超凡入聖,養生之道,備於此矣!

養形

《玉華靈書》日:神以熙為母,炁以形為舍,鍊炁成神,鍊形成炁,陽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炁未朝,五彩不生丹闕,無形籠絡,神炁兩離。故天地大也,未免輕清重濁之象,日月明也,難逃圓明缺暗之形。積陽生神,上以麗乎天者,星與辰也;積陰生形,下以壯乎地者,土與石也。水中炁升,而為雨為雲,炁中水降,而為霧為露。萬象群生,不能無形。惟人也集靈以生,資道以成,不知養形之端,精魄耗散而陰殼空存,未死之前,已如槁木,餘喘既絕,盡為糞壤。養形之道,可不探思!

《西山記》日:仲夏仲冬之月,善養形者,處于探堂,避其大寒大熱之炁,而伏其肌膚。非特此也,先寒而衣,衣不得頓;多先暖而解,辦不得頓少。久勞則安閑,以保極力之處;久逸則導引,以行稍滯之炁。暑不當風,當風則榮閉而衛結;夏不外濕,臥濕則氣散而血注。冬不極熱,極熱則腎受虛陽,而春夏肝與心有壅蔽之疾也。夏不極凍,極凍則心抱浮寒,而秋冬肺與腎有沉滯之患也。不可極飢而食,食不過飽,飽則傷神,飢則損胃。不可極飲,飲不過多,多則損炁,渴則傷血。沐用旬,浴用五。夫五則五炁流傳,遍浴之,榮衛通暢;旬則數滿復還,真炁在腦,沐之則耳目聰明。若頻頻浴者,血凝而炁散,雖肌體光澤,久而炁自損矣!故有癱瘓之疾者,炁不勝血,神不勝形也。若頻頻沐者,氣壅於上,腦滯于中,令人體重形疲,久而經絡不能通暢。故古人以陽養陽,陽不耗散,以陰鍊陽,陽不損弱。如一年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借陰養陽,以陽消陰也。一日內,午前鍊乾以熙,前起鍊形,後起金晶。午後鍊坤以藥,有藥則聚炁鍊丹,無丹則收火煮海,皆以真陽見用于自身,不然斂身聚之,可以無中養就真炁。昇身真炁,以滅魔陰焉!奉道之士,廣(覽多學,徒以勞損,不知陰陽為之總領之元也。真陰真腸,為胎凝于丹田,次以真陰為炁,真陽成形身外有身,超凡入聖矣!

養炁

《太上隱書》曰:天地以清濁為質,非炁不足以運陰陽;日月以明暗分形,非炁不足以交魂魄。以崇籥之用,呼吸之理,是炁使之然也。禽一沖而制在炁,履空如實;魚一躍而制在水,穿水如無。眾植凋殘,獨松梧而常茂者,氣堅也。群動滅寂,惟龜鶴之不悴者,氣任也。形為留炁之舍,炁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養炁。至大至剛,充塞乎天地之問。炁聚神靈,遨遊風塵之外,善養生者,養其形,善養形者,養其炁。

《西山記》日:古今養炁之士,不免於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語為養炁,此保炁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濁為養炁,此換炁也,失之虛。昏者炁散神狂,真靈日厭,終無所歸矣!虛者丹田無寶,徒勞而吐納,終不能住矣1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認為胎息,誤矣!上咽下擂,聚熙可也,指作還丹,誤矣纏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委炁而和神也。息息要住,納之不出,閉炁而鍊形也。一咽復一咽,雙收兩夾,以噓咽為法,是借炁取水,灌溉之術也。正坐昇身,炁滿四大,血絡通行,榮衛和暢,是布炁焚身之法也。若此皆非養炁矣!養炁之道,生時養之,使不衰;弱時養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陽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養炁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陽處群陰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陽之義也。非特此也,才所不敏,強思,傷也;力所不及,強舉,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度,傷也;汲汲所欲,傷也;戚戚所懷,傷也。或久談言笑,寢息失時,拽弓引弩,耽酒嘔吐,飽食便臥,跳步喘息,歡呼哭泣,陰陽不交,積傷至盡,則早亡矣!故善養者,淡然無欲,處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冬則陽生,至春分之後,陽盛而陰散,防其餘陰入腹,而為苦寒之疾。夏則陰生,至秋分之後,陰盛而陽散,防其餘陽入腹,而為酷暑之患。勿觀死者,防死炁觸生炁;不近穢處,防穢炁觸真炁。真炁未壯,而朝不虛,食常充口;真炁欲絕,而暮不實,食常臧口。然而調炁和炁,布炁咽炁,聚炁行炁,保炁換炁,皆不出養炁之道。夫炁如線,觸之則斷;炁如煙,擾之則散。不能養者,失保形之道。然養炁未及採藥,採藥未及鍊炁,採炁還元,結成金丹,鍊之出殼,遷變羽客。未鍊先採之,未採先養之。

養斤

《通玄經》曰:人以形為舍,心為主,主於國則君臣之分,主於家則父子之禮,心為君父,炁為臣子,身為家國,心氣一注,無炁不從。在五行為火,南方盛陽之精,宿應熒惑,神受朱雀,狀垂三葉,色若朱蓮,神明依泊,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止,放之則狂。清靜道生,濁躁神亡,但能空寂,得之有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惟狂克念,可以作聖,惟聖罔念,可以作狂。古今達士,養以寡欲,務於至誠,真源湛然,靈光自瑩於丹臺也。不為事惑物役,可以超凡入聖。

《西山記》曰:從道受生謂之性,自一稟形謂之命,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思謂之志,事無不周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慮,動而榮身謂之魂,靜以鎮身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形養炁謂之精,氣清而快謂之榮,炁濁而遲謂之衛,總括百骸謂之身,眾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形貌可則謂之體,小大有分謂之軀,眾思不礙謂之神,漠然變化謂之靈,炁來入身謂之生,炁去于形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精,變化不測,通神群生。真人上仙,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道不可見,因心以明之,心不可常,用道以守之。故虛心遣其實,無心除其有也。定心令不動也,安心令不危也,靜心令不亂,正心令不邪,清心令不濁,淨心令不穢。此皆已有,令以除之。心直不返復也,心平無高下也,心明不暗昧也,心通無室礙也。此皆固有,因以然之。又在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故得靈光不亂,神炁不狂,方可奉道保生。嗟無知者,多思神殆,多念志散,多欲損炁,多事役形,多語弱炁,多笑損臟,多愁攝血,多樂溢意,多喜則交錯,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昏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故其源不潔,和炁自耗,不得延年,失於養心之故也。故古喻之如猿,狂而不定,比之如賊,盜其所有也。

養壽

《三清真錄》曰:父母之真陰真陽,二炁以精血為胞胎,胎完炁足,而為形矣!集靈資道,神炁相合,而為壽定矣!大壽一萬二千歲,守朴任具,雖亡而道不亡也。中壽一千二百歲,留形住世,道在而身亦在也。下壽一百二十歲,知之修鍊,可以安樂延年,不知修鍊,走失耗散,在我者不為我之所有,而又外觸禁忌,暗除年算,一算為三百日壽。一歲為本數之壽,一紀為正紀之壽。無知少學,以小惡為無傷,積惡以至於滅身;以小損為無害,積損以至於滅生。始以滅一算,次以除本數,終以除一紀。未及中年,夭之大半。仙子真人,憫而哀之,雖有超脫之法,必先養壽之方,審而用之,可延至大壽。不憚修持,千日自有超凡之道。

《西山記》曰:雖知養生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則生亦不長;雖知修鍊之方,不知養壽之道,則修亦無驗。故養壽者,凡以禁忌而防其禍行,不多言,恐神散而損炁,睡不張口,恐炁泄而損神。臨危登峻則魂飛,骯殺看鬥則炁結,弔死問病則喜神自散,臥濕當風則真炁日弱。古廟凶祠不可入,入之則神驚;狂禽異獸不可戲,戲而則神恐。對三光濡溺,折人年壽。賀四重深恩,減人大數。飲宴于聖像之側,魂魄不安。坐外於墓塚之問,精神自散。枯木大樹之下,不可息,防九陰之炁觸人陽神。探水大澤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炁。出眾華卉不可折,防招妖狂入室。非時果實不可食,防帶邪炁入腹。妄言綺語,非患難不可頻說,說之臧人正壽。肥甘醇酒,非會合不可頻飲,餌之除人本祿。負賢忘恩,必有禍應,輕財毀物,自無福生。大山勿探入,入之必凶;美物勿酷愛,愛之勿吉。損人傷物,以冤報冤,嫉賢拓能,以怨起怨。虛傳妄授,慢友輕師。此類或有觸犯,雖得正訣遇異人。大道未就,先為此除其壽,以罪當功,竟不能速成也。善養壽者,以法修其內,以理驗其外,修內則秘精養炁,安魂清神,形神俱妙,與天地齊年。鍊神合道,超凡入聖也。驗外則救貧濟苦。慈物利人,孝于家,忠于國,順於上,憫於下。害不就利,忙不求閑,凡以方便為心,勿以人我介意,方始奉道,多遇至人,自得真法。及夫下功之後,少有患難,速得圓成。然是修養所致,亦是陰德報之,苟不達養壽之宜,安得內外齊成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您正在掀开的《散文诗帕拉莎》是一本绚丽多彩的书。 在这本《散文诗帕拉莎》中,屠格涅夫有时用他一支饱含诗情画意的笔恬静地、满怀深情地为我们描绘着他的祖国俄罗斯那片美丽丰饶的天地。那蓝天、 白云、峡谷、亚麻田、滚滚的麦浪、高翔的云雀……和善良的普通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
  • 圣御天穹

    圣御天穹

    青山翠,桃花盛,少年把酒凭天望。怎奈何心伤暗升泪花隐。点朱砂,素回眸,伊人笑貌始难忘。何曾知前尘往事随风飘。手握百万卷,腹藏天下识。任他风起云又涌,我自傲啸俯天穹。
  • 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

    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父母不可能永远将孩子庇护在温暖和呵护中,孩子未来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的,培养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或让孩子自己看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爱听故事,爱看故事。本书共分三篇,分别是自信篇、自立篇、自强篇。书中以故事的形式激励孩子自信、自立、自强,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帮手。父母可以把书中的故事读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读,还可以和孩子共同交流一下体会和感受,增进亲子关系。激励孩子自信、自立、自强,才能为孩子铺就一条成才成功之路。
  • 梦断前缘,难再续

    梦断前缘,难再续

    热恋的时候,总是喜欢说,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岁月的流转,爱的百转千回,是谁让谁憔悴,是谁让谁伤悲,是谁让谁落泪,谁又认识了谁,谁与又谁相逢,谁是又谁的谁了。原来明白,谁也不是谁的谁,在情里面,我们都只是做了自己,想了自己,追求了自己想要的幸福,谁也没有为谁而真的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世劫:倾鸾九天

    九世劫:倾鸾九天

    当所有人都不敢拿天下苍生为赌注,收她为徙时,是他,踏凤而来,执起她的手说:“我相信你,会为天下苍生而让为师赢下此注。”轻而淡的声音无形中透出一股坚定,让她的心怦然而动,从此万劫不复……伤过痛过仍执迷不悟,为她自己,更为他。多少恨,多少爱,最后的最后,她说:“师父,绯月心中无六界,无苍生,只有师父,绯儿愿为师父让天下苍生........一者依恋,一者爱恋,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千丝万缕梦中的劫,究竟是谁,负了谁……想做的想爱的,所有人都告诉不能做不能爱……可是,失去了那份不知何时深植入心的执意,她又,还剩下什么呢?
  • tfboys之吉他少年的爱恋

    tfboys之吉他少年的爱恋

    作者太懒了。不想说。自己看吧。记住切勿对号入座。纯属虚构。
  •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知道你们喜欢打打杀杀,但是这样不好,太暴躁,容易内分泌失调,不如我们坐下来喝口茶,吃个包,老同志意下如何?不行!那就是没得谈咯!是的!好吧,打打杀杀其实我……也是喜欢的!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这本由当代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撰写的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影响力最大的管理类图书,还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 爱为黄土

    爱为黄土

    时代的推进和变革富裕了很多人,让很多人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也让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活打拼而成了所谓的农民工,他们放下了妻儿远赴他乡。而他们的孩子,所谓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天真,他们的泪水,这一切都在本书波澜壮阔的呈现。本书作者在说到本书的写作初衷时,说到这本书是写给农民工看的,希望激起他们顾家的心;这本书写给城里人看的,同在苍穹下的他们也有情,也有苦涩与泪水。书中的主题是“人梯”,因为相对于进城民工而言,他们的孩子未来会有好的生活,他们孩子的孩子会有更好的生活,需要几辈人作为梯子撑起后代的幸福。多么苦涩的解释,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梯的苦涩!
  • 清穿之情深不悔

    清穿之情深不悔

    前世今生,缘起缘灭,皆有因果。今生我穿越而来,只为和你相遇。心之所悦所以情深不悔,不管遇到多少劫难,我皆爱你一生,不悔一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