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40300000010

第10章 (10)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变动。慑惧也。世间王者尚无二语。何况法王亲证而说。故云如所如说。佛有五语。谓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无伪曰真。称理曰实。不变曰如。心境相应曰不诳。悬见未然曰不异也。知时知机应根而说。岂同外道不死矫乱。四种矫乱。至下当辨。此意所明。是非双离。心境俱融。显真妙体无戏论相。故令谛而思惟。不须心辱哀慕三会通二。一文殊旁为请问三。一叙其不悟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大众茫然不知所措。虽闻安慰令谛思惟。智慧不明。罔解所问。文殊智德旁为发机。先叙不悟。后方请示。言二种者。谓于色空之上。辨于精见是与非是之二义也 二出其因由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像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 自是是非难明。非谓善根鲜少故此惶悚。畴昔往日也 三为其请问

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像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阿难前云无是见者无非见者。如来一一印许。意令于真法界达无是非。及至魂虑变慑。又嘱汝谛思惟。深欲令了法界一相。文殊愍众。请佛明示。此见与缘元是何物。无是非相 二如来正与会通三。一显诸法唯真是非双绝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 自住之定即首楞严三昧也。诸法如幻法界一相。起信云。诸佛已离业识。无自他相见。登地已上分证此法。亦如佛见也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 见谓识体。见缘即根。是增上缘。能生识故。所想相即境也。是所缘缘。牵生识故。下文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或可见即是根见缘即境。所想相即识。此根境识即十八界。摄一切尽。即龙树四句中因缘所生法也

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根境识。从妄心有。其体元无。如空中华翳病故见。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故空华。此则我说即是空

此见及缘 虽如幻华本无其体。世俗谛中说名根境。即亦名为假名

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诸法无体。不觉故有。不觉即觉。元是菩提。起信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下经亦云。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即亦是中道义也。文殊前问。此诸物像及此见精元是何物等。故佛答云。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此则显一真法界离性离相。圆收诸法无不是如。云何更说是见非见。即洗涤前来缘尘辨见。或见或尘是非之相。若不以三昧遣荡。何能契此一如。故净名息言。意在于此 二引文殊为例二相元无三。一引例二。一问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佛意问云。如汝文殊。是一体性。吾欲于此更立是名为是文殊。复欲于此立一无名为无文殊。为得已否。意显一真体上不立是名不立无相。是即对非以立。无即待有而称。是非有无戏论之见。岂会一真。前约观门无是非相。唯证乃知。若不指事以明。未证如何领解。故托文殊以明一相 二答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先答无是。若立是者。即须对非便有二相。故云则二文殊。次答无无。若立无者即成断灭。将何名为真文殊体。但于真体无是非相。亦不可说真体全无。见之与缘亦复如是。同是一真故无二相也 二合显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此见及缘皆是妄心分别故有。说何为是而更立非。若了法界一相咸是一如。即同文殊无是非相。故云亦复如是 三重喻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本唯一月。未曾有二。病眼不了。二相俄生。既知第二无体。更欲名谁为是月非月 三指妄显真结成得失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妄想若存。心境难脱。故不能出是非是相。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唯一妙觉湛然周遍。于中更无是相非相。指即是见也。非指即非见也。但文变耳。然文字法师。困于章句。竟不能通一相一味者。莫不竞执空华争驰二月攻乎异端。彼我天隔。苟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斯则随顺觉性。云何更容是非是相于其间哉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觉之缘由行相也。周遍无生即是其缘

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婆罗门此云梵志。或净志。投灰等即苦行外道。裸形披发。鞭缠棘刺。五热炙身也。我遍十方者。此外道不知阿赖耶识为界趣生本含藏种子惑润受生。遂计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灭处处受生遍十方界。彼之所说计我行相。似滥真觉。故云有何差别 二自语相违难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毗楞伽此云能种种现。佛于彼山。为大惠菩萨说楞伽经。明诸因缘。破彼外道执自然见。因缘之义非是外道所知境故 三双结请开示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今观觉性。本是无生。离诸虚妄。有似不同楞伽所说。与彼外道自然执见如何分辨。此不知如来随宜说法。在楞伽时。为破外道不了业种熏习感外增上。遂即妄计乌自然黑鹤自然白等。故佛说有因缘。约世间相缘起道理。今此直明一真法性。岂同因缘随他意语耶 二正破二。一牒疑审定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示方便者。约理约事。就喻就境。一一无非显真实性。尚此不了。迷作自然。若是自然必须有体。如何甄别 二就缘推破二。一征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自然之体为何所在。故约四境。以问显体无得 二破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若四境即是见之自体。则互相乖反。为自不成。随属一境即不见三。今汝不然。云何妄执 二破因缘二。一翻前为难三。一伸难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既非自然。必是因缘。因缘之义无常生灭。此有彼无。体非周遍。岂同觉性湛然常住圆满十方。行相相违。故云云何合因缘性 二正破二。一破因义二。一征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 以境为因有此见性。故云因见。还以四境征其见因 二破

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四境相违。一三互阙。为因不成 二破缘二。一征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 因亲缘疏。分为二门。互相违破。四义征讫 二破

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如文 三会通二。一亡相显法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 所亡之相通有八句。谓因缘也。自然也。是也非也。此四是病。非因缘非自然非是非非。此四是药。经文从非因缘下三句。双亡因缘自然之药病。谓非因缘非自然非不因缘非不自然。不因缘义在自然中也。无非下二句。双亡是非之药病。谓无非无不非。无是无不是。药病俱亡。无迹可滞。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故云离一切相。以前诸相皆是虚妄遍计执故

即一切法 精觉妙明。非别有体。但于诸法远离前来虚妄遍执。即是圆成妙觉明性。故起信云。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唯识亦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又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下经广辨。须预此知 二结责滞情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秖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因缘自然等皆是世间戏论名相。如何以此于真觉中举心分别。如下文云。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名相手掌摩真觉空。劳黩自为。一无所益 二引经为难三。一伸难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此依俗谛具缘能见为难。唯识说九缘。此唯出四。约小乘义。减大五缘。心即分别缘也 二正破三。一总示双征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说第一义。故非诸相。今以世谛因缘为难。如说镜体明净以像差别为难。于理如何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征问世谛见与不见之由 二别答双难二。一答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此举由一明缘。以答见种种相。世间之法假因托缘方始名见。非是离相湛然之见。如下文云。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三难二。一正难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 若无明相名不见者。暗时无明应不见暗。若实见暗。只可说无明相。不可说为无见也 二反难

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若汝执言。虽然见暗只名不见。以不见明故。此牒计也。次即破云。今虽见明。亦合名为不见。以不见暗故。若立见明为见。见暗亦合名见。若立见暗为不见。见明亦合名不见。故云俱名不见也 三结成俱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明暗自有相陵。见性未曾移动。斯则见相见暗。俱名为见。不可说言见暗之时名为不见 三会通二。一结显会通三。一会前见性非他所成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时 明等四境自属前尘。见性未曾生灭。虽见四境。而非四境成就于见。译人巧略。故别列而总结也。若欲经文当句中具者。应云。见明之时。见非是明成就。乃至见非是塞成就。此之四见古今多解。不看前文及此非字。但见成就之语。便别作意度解释。文无连贯。旨非起尽。孤然作解。岂称佛心。然此经意。明真见不假明暗等缘。而体常照。故下经云。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等。见性既然。闻性亦尔。故下文云。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岂得复言因空因明因心因眼耶 二克尔见体离自见相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前约信解行位明此真见。不逐缘生。不因境起。仍留真见不亡自相。今此所明。约见道已去直至极果。真用显发。照真体时。体之与用俱非见相。若以上见为用下见为体。用照体时。理智淴然。无体可得。用相亦亡。故云见非是见。若以上见为体下见为用。体发用时。无法可照。亦不名见。若以上见为真下见为妄。真觉妄时。无妄可得。亦不名见。唯一法界无二相故。斯则由无相境发无缘智。以无缘智缘无相境。境智冥合。如水投水。不可分别说名为见。唯识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真见自体尚离见相。无体可得。岂令见用照所及乎。又见体尚无体。岂及有见用。又所觉之妄。尚无有体。能觉之见岂能及乎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此则结责。以世间戏论名相。分别真见也。或可从见犹离见下。名结真离妄。意云。真见自体。离自见相。尚不可以见之名字之所能及。云何更说属乎因缘及自然等耶 三责小无识劝进大途

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实相无相。即见无见。识劣智昧。无法空慧。如何通达。故劝善思不怠。大行可庶几矣 二酬请广释三。一承前置请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 指已闻也。已知真见。非是因缘及自然相

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述未悟也。心中犹疑此见和合与不和合。未得开解。是一迷闷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和合等义。尚未明白。何堪更闻见非是见。斯则醉更洪饮。孰能醒悟。故云重增迷闷

伏愿弘慈。施大惠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求法空智。名施大惠目。见实相理。名觉心明净。此明真见离缘绝相言思不及。非二乘境界。故增迷闷。不承决择孰能通晓。故垂泪礼请也 二总告许宣

同类推荐
  • 秋夜闻笛

    秋夜闻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宝藏论

    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OMINION

    DOMIN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ales of Troy

    Tales of Tr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注十疑论

    注十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盗墓日记之龙印

    盗墓日记之龙印

    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一个神仙墓的消息从百鬼口中传了出来。神仙墓里有什么,金银珠宝,仙家宝贝,长生不老、掌权天下的秘诀,或是一个惊天大阴谋……是要在末日拯救世界,还是在跟随世界一起灭亡重整宇宙?谁在千万年前策划了一场阴谋,谁又会在今日揭开谜底?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吗?阎王小鬼真的存在的吗?古墓真的有机关和粽子吗?谁说生死由命,逆天一场又如何!
  • 总裁狠狠宠,娇妻要不够

    总裁狠狠宠,娇妻要不够

    替人嫁了克妻男,原本以为是深渊,没想到却是豪门霸道总裁。人前,她是命苦的代嫁丫头。人后,她是恩宠万千的豪门阔太。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即将被克死之时,她却在这个时候打了所有的人脸!炫目华丽的豪嫁婚姻;频频露脸时尚阔太;更有颜值爆表的老公狠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颜劫:美人何处》

    《红颜劫:美人何处》

    她喜爱自由,却可望不可及。她本是秀女,缺甘愿扶持自己姐妹。而她们才貌双全,在这深宫大院明争暗斗,忘却自我,忘却共同的初心: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后宫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的,像一场腾挪不开的舞蹈,低眉敛袖。她似乎已是女人里的幸运儿,她还保留一颗赤子之心。
  •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人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

    本书总结出50个影响人一生的成败的习惯,用精练的文字对其进行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读者对习惯有认识能从自发上升到自觉,获得一条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
  • 永恒凝望

    永恒凝望

    吾以轮回当凝望,苍山下,枫叶如花。医己,医人,医天下。
  • 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两年前,湖南姑娘和德国小伙子开始了一段疯狂蜜月,他们骑着一辆摩托车,跨越上海到德国的梦想旅程。去时两人,回深圳后变成三人。飞德国养胎,临时在以色列转机,被中东的神秘气质吸引。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周游欧洲,每天的生活就是度假。 生下孩子三个星期后,他们带着孩子去死海,在花花公子家里坐沙发客,参加以色列女人“辩论赛”。孩子一岁后,带着孩子爬青藏高原,在最高的哑口高原反应.....最美的故事正是这样:既然我们既放不下亲人的双手,又想拥有说走就走的自由,就大手拉小手,一起看世界。"
  • 圣夜传奇

    圣夜传奇

    曾经的誓言,誓卫自己的国度,后来的誓言,誓为苍生,师父用生命为我铸造了神剑,家仇何时能尽了?身世何时能明了?上古时期,龙族用他们时代的信仰和誓言,保护了天地圣法,如今,这可以颠覆一切的圣法落在我的手中……得到了夜的传承,我会担当起这份责任……英雄总是能够帮助很多人,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帮助英雄,成为英雄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孤独……人生,不过聚散……我并不害怕孤独,只是害怕天下苍生惨遭屠灵……
  • 操盘手的迷失

    操盘手的迷失

    一位出生贫寒的青年,以他大山的毅力,面对人生的挫折、困苦。百练成钢,最终成为享誉上海滩的操盘手。一位美貌少女,用自己的纯洁换来物质的享受,又用自己的肉体换回昔日纯真的爱情。一个年代的灵魂像秋叶一样漂落。
  • 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优秀的历史故事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方式,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本书旨在让读者不仅能徜徉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中,而且还能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富有智慧的决断
  • 清奏疏选汇

    清奏疏选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