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8900000003

第3章

陈昌齐

陈昌齐(1743-1820),字宾臣,一字观楼,广东海康人。

少有神童之目,十六补弟子员。乾隆庚寅举乡榜,联捷成进士。入翰林,散馆,授编修,累官至中允。历充三通、四库、国史诸馆纂修官,转河南道监察御史。嘉庆丙辰,升兵科给事中。辛酉,补刑科。疏言:粤东洋匪会匪相为狼狈,苦濒海民,若不及时惩创,诚恐酿患日深。上韪之。寻出为浙江温、处逆。因事罣误,部议降调,遂解纽归。

先生生平博极群书,自经史子集,以及乾象神舆之奥,六书入声九赋五刑之属,星算医卜百家众技之流,靡不贯穿于胸中。戴东原应诏至京,一见辄心折,所校《水经注》,为指正其讹舛,缘限于官书,未能更正,东原每引为憾。邵二云编修著《尔雅正义》,取以相质,亦为驳正三十余条。归里后,阮文达督两广,聘任通志总纂,兼掌粤秀书院。卒年七十八。

先是,尝取《汉书》《史记》《十三经注疏》,凡陆氏所未备者录之,为《经典释文附录》。又著《历代声韵流变考》,不戒于火,存稿被毁。馀书已利者,有:《吕氏春秋正误》二卷,《淮南子考证》六卷,《楚辞韵辨》一卷,《测天约术》一卷,《临池琐谈》一卷,《赐书堂集》六卷。未刊者,有:《大戴礼记正误》,《老子正误》,《荀子正误》,《天学脞说》,《营造约旨》,《天玉秘旨别传》,高邮王念孙序其书,许为皆有以发前人所未发云。

陈芳绩

陈芳绩,字亮工,江苏常熟人。

生当明季,甲申国变后,即弃举业,隐居教徒,日以著述为事,究心天文地理之学。既著《天下郡县舆图》,复博观二十一史,广搜天下志乘,按其山川城郭形势位置,究其历代渊源,慨焉有志创《舆地沿革表》。以有虞之十二州,秦之四十郡,汉之千四百五十县为纲,而取汉以下诸史地志为目,旁参唐宋以来舆地书及各省郡县志经纬之,成书四十七卷。表分三等,曰部表,曰郡表,曰县表。自古迄今,凡一郡一邑之置废分并迁徙升降,虽在六朝之分裂、十国之割据,莫不博考详稽,条分缕析,千枝万叶,而使统归一本;俾阅者开卷了然,搜古则知今,寻分则见古。凡说有不同者,皆明辨而备注之,庶后人不执两端之惑;其未能确然者两存之,以俟将来。诚绝业也!初,其大父名梅,为顾亭林所倾服,故少与亭林游从有素,学具根柢,盖基于此。稿旧藏邑中屈氏。道光中,邑人黄廷鉴精加雠校,张大镛为刊之,始传于世云。

陈澧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广东番禺人。

九岁能为诗文。十七,补博士弟子,入粤秀书院肄业。二十三举于乡。六应会试未第,拣选知县到班,不欲出仕,请加国子监学录衔。同治乙丑,诏沿海各省绘地图,督府属任其事,成《广东图》以进。为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为菊坡书院山长。以经史及汉魏六朝唐宋诗文教士,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光绪七年,用耆年硕德,赏五品卿衔。卒年七十三。门人请于大吏,祀其主于精舍。

先生少好为诗,及长,弃去。泛滥群籍,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骈文、填词、书法靡不研究。中年读诸经注疏子史及朱子书,日有课程。尤好读《孟子》。谓孟子所谓性善者,人性皆有善,荀、扬辈未知也。读郑氏诸经注,谓郑氏有宗主,复有不同,中正无弊,胜于许氏异义、何氏墨守之学。读《后汉书》,谓学汉儒之学,尤当学汉儒之行。读朱子书,谓清代考据之学,源出朱子,不可反诋朱子。又谓:清代考据之学盛矣,犹有未备者宜补苴之。所著有《声律通考》十卷,《切韵考》六卷,《外篇》二卷,《说文声表》十七卷,《汉儒通义》七卷,《汉志水道图说》七卷,《水经注提纲》四十卷,《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三卷,《三统术详说》三卷,《弧三角平视法》一卷,《琴律谱》一卷,文集若干卷。晚年所著曰《东塾读书记》十五卷,乃寻求微言大义及经学源流正变得失所在。遵郑氏《六艺论》以孝经为道之根原,六艺之总会。学《易》不信虞翻之说,学《礼》必求礼意。次考周秦诸子流派,抉其疵而取其醇。其次则表章汉晋以后诸儒粹言至论。盖隐比顾亭林之《日知录》。沟通汉宋,一时学风为之丕变焉。

陈逢衡

陈逢衡(1774--1855),字履长,号穆堂,江苏江都人。诸生。

学长于考据,尤精古史。尝著《逸周书补注》二十二卷,以卢抱经校本为主,间与他本参订;凡孔解所无,卢校之阙,全得其通。首列叙略集说补遗,诸书误引,则附录卷末。又著《竹书统笺》五十卷,所引诸书,除经史外,及近儒著述,皆标明姓氏书目;若出自己见者,加“衡案”二字以别之;其有他书援引,而今本所无,共得一百二十条,则汇为《补遗》二卷;更附辑《琐语》数十则,《师春》一则,缴书一则。盖初以孙徐两家《纪年笺注》尚未精当,乃复重为诠释也。搜讨虽繁,而不执一见;始因群书订《纪年》之讹,继且因《纪年》证群书之误焉。此外尚有《穆天子传补正》六卷,亦称赅洽,与所为《读骚楼诗》初二集四卷合刊。

陈厚耀

陈厚耀,字泗源,号曙峰,江苏泰州人。

康熙丙戌进土。官苏州府教授。李光地荐其通天文算法,引见,改内阁中书。圣祖命试以算法,绘三角形,令求中线及问弧背尺寸。先生具札进,称旨,命入直内廷,授编修,与梅瑴成同修书。圣祖尝谓梅瑴成云:“汝知陈厚耀否?他算法近日精进,向曾受教于汝祖,今汝祖若在,尚将就正于彼矣!”又尝召至御座旁,教以几何算法。上尝问曰:“汝能测北极出地高下否?”对曰:“遇春秋二分用仪器测之,可得高度。若馀节气,又有加减之异。然亦不准何也?地上有朦气之差,以人目视之,有升卑为高,映小为大之异,放以浑仪测之多不合,惟在天度数则不差耳。”又问:“地周三百六十度,依周尺每度二百五十里,今尺二百里;地周几何?径几何?”对曰:“依周尺地周九万里,今尺七万二千里,以围三径一推之,地径二万四千,以密率推之,当得地径二万二千九百一十八里有奇。”又问:“地圆出何书?”对:“以《周髀算经》曾言之。”问:“何以见其圆也?”对曰:“职方外纪西人言绕地过一周四匝皆生齿所居,故知其为圆。且东测影有时差,南北测星有地差,皆与圆形相合,故益知其为圆。”累迁司业左谕德,以老疾致仕,卒于家。年七十有五。

先生治《春秋》,尤究心天算。尝补杜预《长历》为《春秋长历》十卷。其凡有四:一曰历证:备引汉晋隋唐宋元诸史志及朱载堉历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又引《春秋属辞》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注疏所无,《大衍历议》春秋历考一条亦《唐志》所未录、尤足以质考证。二曰古术:古以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合周术正月朔冬至前列算数,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积而成表,以求术元。三曰历编:举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一一推其朔闰及月之大小,而以经传干支为证佐。皆述杜预之说而考辨之。四曰历存:以古术推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杜预《长历》则为辛巳朔,乃古术所推之上年十二月朔,谓元年之前失一闰,盖以经传干支排次知之。先生则谓如预之说,元年至七年中书日者虽多不失,而与二年八月之庚辰,三年十二月之庚戌,四年二月之戊申,又不能合。且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亦皆失之。盖隐公元年以前非失一闰,乃多一闰,因退一月就之,定隐公元年正月为庚辰朔,较《长历》实退两月,推至僖公五年止,以下朔闰因一一与杜术相符,故不复续载焉。其所推较杜预为密。原书采进四库,传刻渐稀。光绪间,长沙王益吾祭酒,督学江苏,刊入《皇清经解续编》。民国癸亥,泰县韩止石省长,得罗土琳手校本,刊入《海陵丛刻》第十二种,益足资明算经师证订焉。又撰《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马宛斯为《绎史》,兼采三传《国语》《国策》,先生则皆摭于五书于外,尤独为其难。《氏族》一书,与顾栋高《大事表》互证,则《春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此外尚有《礼记分类》、《十七史正讹》诸书,今不传。

陈奂

陈奂(1786--1863),宇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长洲人。

咸丰初举孝廉方正。少从师于塾中,见《五礼通考》,心好之,纂要抄录,始得窥为学途术。继就江沅游,精研小学,遂通六书音韵。段玉裁罢官居吴下,会将刊其集,命江沅覆审,先生为改朱墨正其讹误。越月返书,段见识语,诘之江,告以故,亟召之,来见,大称赏,录为弟子,教治《毛诗》《说文》三载,学大进。无何,段先生卒。乃游京师,谒王念孙。王久以老病谢客,见硕甫刺,欣然令仆扶掖出晤,订忘年交。引之亦加敬礼,欢如家人。并获交胡承珙、郝懿行、胡培翚、金鹗。出都,主钱塘汪氏振绮堂先后二十年,生平大著作半成于此。道光末,应两江总督陆公聘,至江宁,校刊群籍。书成辞归,不复出。同治二年,曾文正重其名,敦聘,未就道,以疾卒。年七十有八。

先生生平学业,以《毛诗》为最专家。所著《毛诗传疏》,三十卷,于先汉微言大义,靡不曲发其蕴;而名物训诂,复与《广雅疏证》相出入。初在京师,识胡承珙,知亦攻《毛诗》,与己同旨;意其研讨有年,于毛氏经传必为完书,故己所治诗,特编为义类。及胡卒,遗言以所撰《后笺》草本相属,始知胡书特条举传义,不为统释。乃有揉义类作疏之志。汪远孙趣之,遂创稿,迄六年而后定。自言“毕生思虑荟萃于兹”。更表明西汉诸儒说礼器制度,可补古经残缺同传异笺者数端,为《毛诗说》一卷。又准以古音,依四始为《毛诗音》四卷。明郑多本三家,与毛不同术,为《郑氏笺考征》一卷。更编《毛诗传义类》十九篇为一卷。又其少作有《诗语助义》三十卷,系江沅所点定者。顾其虽宗毛学,亦颇稽撰三家同异,而兼通礼经以分证《春秋穀梁》,为《穀梁逸礼》一卷。授弟子杨显,使畅其旨。凡弟子从游者,必授以《管子》《周礼》。别有《师友渊源记》若干卷,记所往来诸公及弟子学行甚具。与《郊禘或问》、《宋本集韵校勘记》若干卷,俱未刊。门下士若同郡管庆祺、马钊、费宝锷,浙西戴望,其尤著者也。

陈黄中

陈黄中,字和叔,号东庄。江苏吴江人。陈景云之子。

乾隆初,应博学鸿词不遇,乃纵游,南临洞庭,登衡岳,东浮钱塘,入闽北,驰驱燕齐河岱间。学益精。受知于海宁陈相国,尝上书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凿凿切利病。会有诏求骨鲠魁垒之士,陈欲以先生应,辞焉。初客湖南巡抚幕府,土苗或小警,巡抚欲兴师剿之,属缮奏草,和叔曰:“此召乱也,抚而辑之其可。”弗听,和叔行。已而苗叛,用兵期年乃靖。卒年五十九,贫不能庀丧。其姻党以金赙,妻张氏固却之曰:“奈何以贫故,伤夫子义!”遂鬵居以葬。所著有《宋史稿》一百七十卷,《新唐书刊误》三卷,《国朝谥法考》三卷,《殿阁部院年表》《督抚年表》各六卷,诗文集四卷。

同类推荐
  • THE BOBBSEY TWINS IN THE COUNTRY

    THE BOBBSEY TWINS IN THE COUNT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经纂要义

    大乘经纂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松亭行纪

    松亭行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月無

    月無

    五十年前的月球爆炸,给地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以及异能力,作为获得唯一特殊能力的两兄妹该如何在今后的世界生存下去……以及神秘力量的来源,月球爆炸的伊始……
  • 冰玄剑

    冰玄剑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神族是正义的?魔族是邪恶的?不,正义与邪恶的区分不是名字,是胜败,是实力!这是一个魔法、武技、斗气、修真并存的世界,要想成为正义的化身,首先要得到实力,超越一切的实力。看主人公是怎样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玩出自己的天地的!
  • 天下第一夫

    天下第一夫

    宋瑶怎么能想到,一道圣旨就把她“卖”给了传说中杀人如麻的黑熊将军萧锦呢?想跑、想逃、想乔装、想爬墙……统统没门儿!进了萧家的门,便是黑熊的妻。郡主很咯牙,将军慢慢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花那些傻

    那些花那些傻

    青春如戏,不错过,回忆甜蜜,无憾。青春就是一场我们自导自演的戏,而男主是否能跟女主美满,只是在于一念之间。我们用心去创造一部完美的言情剧却总是没有预想那样好,总是没有当初约定那样做。以雪,一个青春少女,她拥有少女心中各种复杂多样的想法,这些想法却意外的让她拥有了一个难忘的青春,烟花般的爱情。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青春剧。
  • 狂女好嚣张

    狂女好嚣张

    奇葩穿越自杀死不掉,想好好活着被雷劈死了;我是小夕我嚣张,看木唯夕怎么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闯;
  • 妙手邪神

    妙手邪神

    星魂大陆,王朝林立,这是一个女尊男卑的世界,男人的卑微让人闻之泣泪。大陆共有九轮红日,九轮紫月,无尽银色星辰,在这里,所有人都能修炼,且以能修星魂为傲,冲击人体四肢、五脏、六腑、七窍,提升实力,踏步巅峰,是所有修炼者的目标。吴正邪通过三转神门,却无奈夺舍于废材力星魂之体,读其经历,时缘。以诸神净土化为神奇丹田,他在这实力为尊的星魂大陆几经沉浮,统治王朝位面,用事实谱写出男人至上的新篇章!
  • 九幽凌天

    九幽凌天

    饮过孟婆汤,笑过三生石,天地之大,再也不见容身,再如何悲伤,也只能前行。终有一天破这九重天,自傲笑九幽,天缘地缘,情注定生死
  • 祭司带跑小皇妃

    祭司带跑小皇妃

    “她呢?”云花语还是少年时自负的口气。昀倾自身后解下一个包袱——里面却是一个白瓷的骨灰盒。“她没有云风月那么好命,有人想着救她。她就在这里。”两年后,南方的某个水乡。女子淡淡道“我是不记得你了,但是我把我们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我现在再看我们的从前,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没有情感。”不可一世的大祭司跪在该女子面前“要怎样才肯原谅。”女子莞尔一笑“好啊,原谅你。我们夏天在一起,冬天就分开。再在一起,再分开,如此循环往复,至死方休。”男子微皱眉,却不敢触怒女子“不与我在一起的时候,你和谁一起?”女子笑得更加灿烂“与你无关。”看幻瑶如何收复大祭司吧。……与君相斜倚,共看云落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是医神

    我是医神

    美女很了不起吗?得了绝症照样得求我,因为我能治!商业大亨很拽吗?生病了还得求我,因为我能治!高官达人很牛逼吗?有了毛病还是得求我!我不但治人,治病,我还能渡人成仙!我就是这样牛逼,就是屌,因为我是神,我是医神。
  •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这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