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400001801

第1801章 借窝下蛋

苏联方面同意在就近的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为抗联培训几批技术工人。但是这几批技术工人,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苏德战争结束之前,必须要留在苏联境内工作。以补充苏德战争巨大伤亡,带来的人力不足问题。

但这些工人在苏联工作和学习期间,所需的物资保障,由抗联自己负担。但苏联方面,并不限制抗联提供工人的人数。不过这批工人,只能在阿穆尔共青城的工厂区活动。如果擅自进入苏联指定区域之外,那么苏联人有根据苏联法律逮捕并审批他们的权利。

不过在谈判之中,苏联人并未接受抗联的“好意”,将继续按照原来的协议,而是继续坚持将原来签订协议中,作为被扣美制坦克补偿的英制坦克转交给抗联。只是在其提出提高美制坦克转交给抗联的比例之后。

苏联方面将答应,将所有的德制坦克战利品,在进行维修之后转交给抗联方面,以保证抗联在坦克数量的上需要。如果德制坦克数量无法满足抗联的需要,那么苏联方面将从英制坦克份额之中,给予抗联一定的补充。

至于杨震苏联人提供技术协助,抗联为其生产更新式战斗机的协议,苏联人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但是答应了抗联的要求,将苏联专家对美制轰炸机的研究工作放在中国境内进行,抗联可以抽调工程技术人员随同学习。

苏联方面也同意,加大对抗联留学生的接收力度。所有理工科项目,包括原来限制中国方面选派人数的高能物理等专业,将全面对中国党方面开放。只要能通过苏联的入学考试,苏联方面将会全盘接受这些留学生学习。

但所有的学费和物资需要,都由中国党自己负责。同时苏联方面也同意,在抗联承担薪金的情况之下,选派一批专家到抗联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一系列专科学校,担任教学工作。以弥补中国同志创办的这几所学校,师资力量现在还很不充足的现状。

不过对于苏联方面提出,在国内物资匮乏局面越来越严重,甚至基本供应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的情况之下。希望中国同志能够加大对苏联谷物以及农产品的供应量,以改变苏联目前遭遇的粮食困境的要求。

在这一点上,杨震在与作为赴代表团长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经过协商之后。提出将东迁的几个大学,暂时迁移到东北境内,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暂时合并,以保证几所大学的供应,并减轻苏联方面的粮食压力。

只要苏联人同意这几座苏联大学在东北期间,理工科将对中国学生全面招生。所有迁移到中国东北苏联大学师生的供应问题,全部由中国方面解决。同时抗联保证这些大学师生的安全,在战争结束之后,所有的师生要全部返回苏联。

在几经协商之后,苏联人最终同意了这个交换的要求。但提出在这些大学返回苏联境内的时候,抗联方面不得以任何的借口,扣留任何教职人员和学生。一旦战争形势稳定下来,苏联方面将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大学迁移回苏联。

不过这几所大学在中国境内期间的中国学生,可以随同迁移回苏联继续就读。而且抗联要为所有进入中国境内苏联大学的学生,支付与在苏联境内留学生一样的学费。不过考虑到中国同志的经济承受能力,苏联人同意部分学费,可以用农产品和煤炭折价支付,不再要求中国同志全部支付现金。

这份协议在谈判的时候,过程根本就没有杨震后来说的那么温和,那些话只是一些形容词而已。整个谈判过程,可谓是剑拔弩张。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谈判,才最终完成所有的谈判。不过谈判过程虽说艰辛了一些,但是苏联方面落实的却很快。

在协议还未最后签署的时候,在杨震的坚决要求并作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之下,苏联人转交的第一批七十架拉格三战斗机,已经运到东北境内。在协议签字的头三天,所有的拉格战斗机,已经全部转交完毕。

而第一批东迁的几所大学,在协议刚进入落实的步骤,甚至东北局还未来得及准备校舍,这批基本上以苏联沦陷区迁出来的大学为主,所有师生连同教职员工中并未征兵的人,就已经抵达佳木斯。

这批大学有被包围之前,紧急被从列宁格勒出来疏散的加里宁工学院、列宁格勒医学院、列宁格勒交通大学等位于列宁格勒地区的大学。以及丢失之前紧急撤离的基辅大学、白俄罗斯大学,白俄罗斯铁路与交通学院,白俄罗斯医学院、第聂伯河大学等沦陷区大学。

苏联人重视高等教育的程度,远不是中国人可以相比的。在国内物资供应匮乏,东迁的各个大学学生,虽说作为重点保障部门,但也一样遭受物资匮乏的困扰。煤炭、粮食、糖类配给数量严重不足,肉类更是难以一见。

战争爆发一年多来,虽说沦陷区的大学基本都抢救了出来。有的迁移到了中亚,有的迁移到更安全的西伯利亚。但在国内整体供应局面恶劣的情况之下,这些大学师生与所有苏联国民一样,普遍都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已经打乱了原有的教学次序。

为了保证这些大学教育能够不被战争打乱,为了保证这些教授和大学生的身体和营养。苏联人最终同意了将东迁大学的一部分,迁移到物资供应保障相对稳定的中国东北继续开课。作为交换,这些大学将增加在中国招生的数量。

随着四三年苏联国内出现灾荒,供应匮乏情况进一步加剧。在紧急与延安商议之后,按照东北的承受能力,苏联人除了四二年下半年迁移的部分大学之外,又紧急迁移了十六所大学进入东北作为临时的教学点。

甚至在莫斯科保卫战结束之后,因为战线并未远离莫斯科,而留在乌拉尔地区的莫斯科动力学院、莫斯科财经学院、莫斯科钢铁学院也迁移到了东北。新成立的石油学院,则压根就转到哈尔滨成立。

不过尽管苏联方面接受了中国同志的好意,将一部分大学转到中国东北。但是这些大学的所有研究所,无一例外的都被留在了国内,一个也没有迁移到中国。即便是农业研究所,也都留在了国内。而且迁移到东北的大学,很多都是师范类的大学。

尽管大批的苏联师生进入东北境内,极大的加重了东北的负担。但杨震依旧认为这个协议,相比抗联向苏联方面选派留学生还是划算的。中国人的确需要航空工程等专家,但一样需要铁路和交通,电力与水利方面的专家。

对医生的需要,也一样的有着大量的需求。农业专家,也是一样缺乏的。只要苏联人答应将这些大学对中国人招生,那就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有了借鸡下蛋的地方,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管他什么大学,只要能招收中国学生就好。不过杨震经过与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再三商议之后,还是将选派学生的重点放在几所工学院和医学院上。至于原来的一批原定于回国担任教授和讲师的原留学生,如果考上硕士以上的学业则让他们继续攻读。

而在此协议签署完毕后,中央也在秘密协调各个沦陷区党组织,让他们协助抗联做好在沦陷区招生的工作。保证能有足够的生源,以尽可能的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进入苏联的大学深造,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

事实上苏联人虽说要求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大学立即迁移回苏联境内。但是有几所德国占领区内的大学,直到四八年之后,那些位于苏德主战场的城市彻底完成重建,才陆续的搬迁回国内。

这个补充协议中关于教育方面的部分,在整个战争之中一直在执行。苏联人也的确加大了对中国留学生的接收数量,并且将一部分以前并不对中国人开放的大学和学科,也对中国人进行了开放。

直到整个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也没有中断。以抗联选派留学生为起点,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最急需理工科人才,尤其是国内奇缺的工科人才。

没办法直到建国之前,国内大学全部都加在一起,培养的学生有七成是学文的。剩下的三成搞基础研究的理科,又占据了大部分。学习工业建设最急需的工科的学生,数量最多也就占据一成的比例。

别说现在国内的工科毕业生,能来到东北的不足三分之一。就算国内所有的工科大学生都来东北,甚至连眼下的工业建设所需人才都无法满足。没有人才所有关于工业方面的设想,都只能是一堆永远无法实现的幻影。

国内大学所谓的大师的确数量众多,但是这些大师即搞不了科学研究,又无法真正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知识。苏联模式虽说有弊端,学科的划分过于精细,很难培养出西方那样的全科人才。但是最起码解决了供与需之间矛盾,保证了建设所需的最基本人才需要。

至于所谓的人文自然、历史、哲学、社会学一类的科学,还是等解决了工业化最急需的人才之后再说。后世有人指责建国后,中国的教育体系无法培养出大师。原来杨震还很是深以为然,以为的确是中国建国后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

但真正回到这个时代之后,杨震却发现当年的高等教育体系改革,除了特定的历史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国家为了改变工科人才奇缺的情况,而采取的必要手段。人才缺口过大,才是调整真正的原因。

苏联模式的弊端,当初的领导人也许不明白。但是苏联那种批量式的培养模式,却是成为解决当务之急的最便利手段。在所谓的质和量之间,尽可能的找到一种平衡,以解决国民经济建设的燃眉之急。

同类推荐
  • 大尊严

    大尊严

    一寸江山一寸土,寸土江山寸尊严!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抗战先辈,向所有抗战先辈致敬!!!也想用文字告诉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你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咱们先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别对祖国有那么多不满!
  • 飞狐传说

    飞狐传说

    奉命前往边境伏击跨境贩毒头脑人物,不料中了埋伏。飞狐支队长陈景辉独自一人引开毒贩,结果坠崖身亡。可是他的思想却奇迹般的穿越到了抗战时期。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超前的思维,在这个烽火连天的时代,他将翻起何种滔天巨浪?
  • 兵器世界:军刀传奇

    兵器世界:军刀传奇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向读者展现了古代军刀、军用刺刀、军用刀具的独特魅力,中国青铜剑、加勒比海盗之剑、西洋剑,中国56式刺刀、81式刺刀,Aaron Harris战术刀、SOG刀具、蜘蛛刀……各种著名军刀以及军用刀具无不包含其中。除此之外,书中还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些刀具战术,使本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大大提高。
  • 众神之乱世死神

    众神之乱世死神

    从生到死只是一个过场,这是凡人平淡的一生,南宫烨楚国南宫世家的四公子看他是如何超脱生死征服这个乱世。
  • 一代战将

    一代战将

    新书《老兵不死》,继续讲述王亮的故事。穿越抗日,棒打侵略者。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热门推荐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踱步

    踱步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他与她有一面之缘。记得那是在图书馆,他们也最终相遇。就这样,似乎是命运的安排或是捉弄。他们相遇、相知、相爱、相疑、相离。或许,这是一个悲剧但也刻骨铭心,或许这是一个戏剧但却不能看的太明白。最终啊,不管怎样,还是流泪了。“小曦,我们回家吧。”
  • 隐婚之冷面总裁俏皮妻

    隐婚之冷面总裁俏皮妻

    一觉醒来,身边怎么躺着一个男人!还口口声声告诉自己,他是第一次。想骗钱?她可不是好惹的!神马?!签约隐婚?滚粗,老娘削你信不信!
  • 出地球记

    出地球记

    成绩不佳,痛定思痛,推倒重写中。
  • 锦绣田园:医女嫁贤夫

    锦绣田园:医女嫁贤夫

    本文已经改名为《菀心有晴天》实体出版上市,当当、淘宝等各大网站均有销售,晚晚求支持哦~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到苦哈哈的农村,医科女研究生摇身一变成为被退亲的村姑。她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刺绣,父亲早亡,家里一穷二白,破旧的院子关不住前来顺手牵羊的大伯一家,不怕,她有灵泉有空间良田千倾,更有一身医术,且看她如何带着一家大小发家致富穿金戴银。神马?新皇要选妃?所有及笄未嫁女子都要参选?“关朗哥,要不我嫁给你行么?”某女一脸试探。一句话,被村民笃定嫁不出去的陆家菀姐儿终于出嫁了。丈夫没田?没事!她有!丈夫是猎户,是武夫?没事!有安全感!她陆紫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走!那个~贤夫,等等媳妇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封尘炼天

    封尘炼天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这里是哪?我该往哪走?天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 诗学源流考

    诗学源流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炼神帝

    百炼神帝

    地球兵王秦战穿越天鼎大陆,成为一个被人废掉经脉的天才。从此兵王长啸,昔日那些欺我辱我之人,吾必定百倍奉还!
  •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

    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使这个伴随我们一生却往往被忽视的神秘领域——“梦的世界”成为了焦点。本书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带着你和解梦大师一起揭开梦的神秘面纱,认识梦、了解梦、解释梦、利用梦,在梦的空间里自由徜徉,快乐飞翔。
  • 正安嘉话

    正安嘉话

    又是曲江春意浓,临江赋诗,杏园初宴,飞扬少年正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中进士,入朝堂,倜傥潇洒振朝纲。谁曾想,这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的崔郎,却是易钗而弁女儿家。帝王榻上烦扰甚,新士入朝,识人善任,挥斥方道睥睨天下。迷题解围初相识,心有灵犀一点通。皇帝日我而非朕,臣下顾盼间流转,似这般,美景良辰,此曲只应天上有。众人皆醒,崔郎独醉,且看骊珠如何演绎这段君臣之谊、儿女之情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