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4300000004

第4章 纪事

韩子外储说篇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

前错錣在后马欲进则钩饰禁之欲退则错錣贯之

马因旁出造父过而为之泣涕曰古之治人亦然矣

夫赏所以劝之而毁存焉罚所以禁之而誉加焉民

中立而不知所由此亦圣人之所为泣也

管子大匡篇桓公问管仲将何行管仲请曰愿赏而

无罚五年诸侯可令传公曰诺既行之管仲又请赏

于国以及诸侯君曰诺行之管仲赏于国中君赏于

诸侯诸侯之君有行事善者以重币贺之从列士以

下有善者衣裳贺之凡诸侯之臣有谏其君而善者

以玺问之以信其言

新序杂事篇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

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

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

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

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

墟也桓公归以语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

吕氏春秋赞能篇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

赏鲍叔曰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行

赏矣

淮南子人间训秦穆公使孟盟举兵袭郑过周以东

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

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

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

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

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返晋先轸举兵击之大破

之殽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诞而

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赏一

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

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

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将必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弃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

犹为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

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

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

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

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

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

善人

说苑复恩篇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

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

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

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进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

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

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耆干独不得其所文公瞿然

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耶请今命廪人

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

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草兴起莫

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

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

田之诗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

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

黎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

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

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

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

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谊蕃援我使

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

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

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死人者不

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

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

子哉周内史叔舆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先王先德

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履不越此之谓也

权谋篇晋文公与荆人战于城濮君问于咎犯咎犯

对曰服义之君不足于信服战之君不足于诈诈之

而已矣君问于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得兽虽多

而明年无复也干泽而渔得鱼虽多而明年无复也

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遂与荆军战大败之及赏

先雍季而后咎犯侍者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

曰雍季之言百世之谋也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寡

人既得行之矣

吕氏春秋不苟篇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

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

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郄

子虎文公召郄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

之曰盖闻之于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

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郄子虎不敢固辞乃受

新序杂事篇晋文公田于虢遇一老夫而问焉虢之

为虢久矣子处此故矣虢亡其有说乎对曰虢君断

则不能谏则无与也不能断又不能用人此虢之所

以亡文公以辍田而归遇赵衰而告之赵衰曰今其

人安在君曰吾不与之来也赵衰曰古之君子听其

言而用其人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

之忧也文公乃召赏之于是晋国乐纳善言文公卒

以霸

说苑善说篇叔向之弟羊舌虎善乐达达有罪于晋

晋诛羊舌虎叔向为之奴既而祁奚曰吾闻小人得

位不争不义君子所忧不救不祥乃往见范桓子而

说之曰闻善为国者赏不过刑不滥赏过则惧及淫

人刑滥则惧及君子与不幸而过宁过而赏淫人无

过而刑君子故尧之刑也殛鲧于羽山而用禹周之

刑也僇管蔡而相周公不滥刑也桓子乃命吏出叔

向救人之患者行危苦而不避烦辱犹不能免今祁

奚论先王之德而叔向得免焉学岂可已哉

君道篇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

之治乱在君行之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

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

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

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

之君曰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

矣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

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也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

其君而专其政故曰无弱君而强大夫

晏子谏上篇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见曰君

病酒乎公曰然晏子曰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

而已矣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男女

群乐者周觞五献过之者诛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

内无乱行今一日饮酒而三日寝之国治怨乎外左

右乱乎内以刑罚自防者劝乎为非以赏誉自劝者

惰乎为善上离德行民轻刑罚失所以为国矣愿君

节之也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

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

悦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

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

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

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

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

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遂鞭马

而出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

极夫子休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晏子遂鞭马而

返其仆曰向之去何速今之返何又速晏子曰非子

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

问上篇景公伐斄胜之问晏子曰吾欲赏于何如

对曰臣闻之以谋胜国者益臣之禄以民力胜国者

益民之利故上有羡获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

利其实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此古之善

伐者也公曰善于是破之臣东邑之卒皆有加利

是上独擅名利下流也

外篇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囗

其县十七着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以为其子

孙赏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为夫子赏邑通之

子孙晏子辞曰昔圣王论功而赏贤贤者得之不肖

者失之御德修礼无有荒怠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

子孙奚宜与焉若为齐国大夫者必有赏邑则齐君

何以共其社稷与诸侯币帛婴请辞遂不受

子华子北宫子仕篇晏子治阿三年毁闻于朝公不

悦召而将免焉晏子辞曰臣知过矣请复之三年而

举国善之谣言四达公当致其所赏晏子辞焉公曰

何谓也晏子对曰昔者臣之所治君之所当取也而

更得罪焉今者臣之所治君之所当诛也而更得赏

焉非臣之情臣不愿也

孔丛子论书篇孔子见齐景公梁丘据自外而至公

曰何迟对曰陈氏戮其小臣臣有辞为是故迟公笑

而目孔子曰周书所谓明德慎法陈子明德也罚人

而有辞非不慎矣孔子答曰昔康叔封卫统三监之

地命为孟侯周公以成王之命作康诰焉称述文王

之德以成敕诫之文其书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

德慎罚克明德者能显用有德举而任之也慎罚者

并心而虑之众平然后行之致刑错也此言其所任

不失德所罚不失罪不谓己德之明也公曰寡人不

有过言则安得闻吾子之教也

国语吴人之入楚楚昭王奔郧郧公之弟怀将杀王

郧公辛止之怀曰平王杀吾父在国在外则雠也见

雠弗杀非人也郧公曰夫事君者不为外内行不为

丰约举苟君之尊卑一也且夫自敌以下则有雠非

是不雠下虐上为杀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讨

臣何雠之为若皆雠君则何上下之有乎吾先人以

善事君成名于诸侯自斗伯比以来未之失也今尔

以是殃之不可怀不听曰吾思吾父不能顾矣郧公

以王奔随王归而赏及郧怀子西谏曰君有二臣或

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子期

之二子邪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

可乎

韩子内储说篇越王句践见怒囗而式之御者曰何

为式王曰囗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囗

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之有勇者乎是岁人有自刭

死以其头献者故曰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

之使民赴火者赏在火也临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

赏在水也临战而使人绝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

兵也又况据法而进贤其助甚此矣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

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人莫

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

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

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

之势也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

趣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

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

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

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徙行赏哀公曰善于

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

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奸劫弒臣篇古秦之俗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

兵弱而主卑商君说秦孝公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

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当此之时秦氏习故俗之有

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于是

犯之者其诛重而必告之者其赏厚而信故奸莫不

得而被刑者众民疾怨而众过日闻孝公不听遂行

商君之法民后知有罪之必诛而私奸者众也故民

莫犯其刑无所加是以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

外储说篇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着蔬菜橡果

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

而受赏有罪而受诛今发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

与无功俱赏也天使民有功与无功俱赏者此乱之

道也夫发五苑而乱不如弃枣蔬而治

秦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而家为王祷公孙述出见

之入贺王曰百姓乃皆里买牛为王祷王使人问之

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祷者是爱寡

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之相循者是

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二甲而复与

为治

淮南子人间训中行穆伯攻鼓弗能下馈闻伦曰鼓

之啬夫闻伦知之请无罢武大夫而鼓可得也穆伯

弗应左右曰不折一不伤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

为弗使穆伯曰闻伦为人佞而不仁若使闻伦下之

吾可以勿赏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佞人得志是使晋

国之武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所用之攻城者欲

以广地也得地不取者见其本而知其末也

新序赵襄子问于王子维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

曰吴君而不忍襄子曰宜哉吴之亡也则不能

赏贤不忍则不能罚奸贤者不赏有罪者不能罚不

亡何待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

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季

孙悟告宰曰自今以来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故孔

子正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论语曰必也止名

诗曰无易由言无曰苟矣可不慎乎

韩子难一篇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

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

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人而天下为

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说苑政理篇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

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

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

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

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锺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

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

夺淫民也

淮南子人间训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

无甲兵官无计会人数言其过于文侯文侯身行其

县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子能道

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

主富武亡国富库今王欲为霸王者也臣故囗积于

民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鼓甲兵粟米可立

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

而出再鼓负辇粟而至文侯曰罢之西门豹曰与民

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燕

常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以复侵地遂举兵击燕复

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赏者也解扁为东封上计而

入三倍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

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

浮之河而鬻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

敛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

不得休息也民以弊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此

有功而可罪也

韩子内储说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

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

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

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

忍则不诛有过好与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

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齐王问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

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若如臣者犹兽鹿也唯

荐草而就

汉书张敞传宣帝即位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

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

之官自谓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

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

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

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

吏民歙然国中遂平

魏书孝文帝本纪延兴三年六月甲子诏曰往年县

召民秀二人问以守宰治状善恶具闻将加赏罚而

赏者未几罪者众多肆法伤生情所未忍今特垂宽

恕之恩申以解网之惠诸为民所列者特原其罪尽

可贷之

太和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诏曰朕以寡德属兹靖

乱实赖群英凯清南夏宜约躬赏效以劝茂绩后之

私府便可损半六宫嫔御五服男女常恤恒供亦令

减半在戎之亲三分省一

辛雄传山蛮作逆肃宗欲亲讨诏雄为行台左丞在

军上疏曰凡人所以临坚阵而忘身触白刃而不惮

者一则求荣名二则贪重赏三则畏刑罚四则避祸

难非此数事虽圣玉不能劝其臣慈父不能厉其子

明主深知其情故赏必行罚必信使亲囗贵贱勇怯

贤愚闻钟鼓之声见旌旗之列莫不奋激竞赴敌场

岂厌久生而乐早死也利害悬于前欲罢不能耳自

秦陇逆节将历数年蛮左乱常稍已多载凡在戎役

数十万人三方师众败多胜少迹其所由不明赏罚

故也陛下欲天下之早平愍征夫之勤悴乃降明诏

赏不移时然兵将之勋历稔不决亡军之卒晏然在

家致令节士无所劝慕庸人无所畏慑进而击贼死

交而赏赊退而逃散身全而无罪此其所以望敌奔

沮不肯进力者矣若重发明诏更量赏罚则军威必

张贼难可弭臣闻必不得已去食就信以此推之信

不可斯须废也赏罚陛下之所易尚不能全而行之

攻敌士之所难欲其必死宁可得也臣既庸弱忝当

戎使职司所见辄敢上闻惟陛下审其可否

北齐书杜弼传弼武定中迁卫尉卿会梁遣贞阳侯

萧明等入寇彭城大督都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诸

军讨之诏弼为军司摄台左右临发世宗赐胡马一

匹语弼曰此囗中第二马孤恒自乘骑今方远别聊

以为赠又令陈政务之要可为鉴戒者录一两条弼

请口陈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二端赏一人使天下

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但能二事得中自然尽美

世宗大悦曰言虽不多于理甚要握手而别

唐书魏征传帝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

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

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

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

曰非公不闻此言退又上疏曰书称明德慎罚惟刑

之恤礼曰为上易事为下易知则刑不烦上多疑则

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夫上易事下易知君长不

劳百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无二心夫刑赏之本在

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画一不以亲囗贵贱

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或由喜怒或出好恶喜则矜

刑于法中怒则求罪于律外好则钻皮出羽恶则洗

垢索瘢盖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小人

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治安刑措非所闻也

且暇豫而言皆敦尚孔老至于威怒则专法申韩故

道德之旨未弘而锲薄之风先摇昔州犁上下其手

而楚法以敝张汤轻重其心而汉刑以谬况人主而

自高下手顷者罚人或以供张不赡或不能从欲皆

非致治之急也夫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奢

期而奢自至非徒语也且我之所代实在有隋以隋

府藏况今之资储以隋甲兵况今之士马以隋户口

况今之百姓絜长度大曾何等级焉然隋以富强而

丧动之也我以贫寡而安静之也静之则安动之则

乱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微而难察也不蹈平易之

途而遵覆车之辙何哉安不思危治不念乱存不

亡也方隋未乱自谓必无乱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

甲兵亟动徭役不息以至戮辱而下悟灭亡之所由

也岂不哀哉夫监形之美恶必就止水监政之安危

必取亡国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当今之

动静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思所以危则

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存亡之所

在在节嗜欲省游畋息靡丽罢不急慎偏听近忠厚

远便佞而已夫守之则易得之实难今既得其所难

岂不能保其所易保之不固骄奢淫泆有以动之也

遵尧录左飞龙使李承进尝事后唐庄宗太祖召承

进问曰庄宗以英武定中原而享国不久何也承进

曰庄宗将士骄纵惟务姑息每乘舆出次近郊禁兵

卫士必控马首曰儿郎辈寒冷望与救接庄宗即如

所欲给之若是者非一因而召乱盖威令不行而赏

无节之致帝抚髀叹曰二十年夹河战争取得天

下不能以军法约束此辈纵其无厌之性以兹临御

诚为儿献朕抚养士卒固不吝爵赏苟犯吾法惟有

剑耳

册府元龟周世宗幼而英悟以严重自处与宾客言

必低声柔气商确古今及论攻战之事则纵辨高谈

词理锋起故时人多之及即位与侍臣论及赏罚之

道帝曰但依王道行之朕固不因怒加罪因喜赏人

辽史刘六符传六符父慎行由膳部员外郎累迁至

北府宰相监修国史时上多即宴饮行诛赏慎行谏

曰以喜怒加威福恐未当帝悟谕政府自今宴饮有

刑赏事翌日囗行

归田录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

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

其人予进使有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

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余其

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

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纔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

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

祖于是赏以一官

五朝名臣言行录韩琦言赏罚当从中书出今数闻

有内降不可不止王曾蔡齐宋绶当世名臣宜大用

上纳其说

宋史宋琪传琪为相上谓曰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

罚当其罪即无不治谓为饰喜怒之具即无不乱卿

等慎之

梁焘传焘父蒨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焘以蒨任为太

庙斋郎举进士中第编校秘阁书籍迁集贤校理通

判明州检详枢密五房文字内侍王中正将兵出强

干赏不以法焘争之不得请外出知宣州入辞神宗

曰枢臣云卿不肯安职何也对曰臣居官五年非敢

不安职恐不胜任使故去耳神宗曰王中正功赏文

书何为独不可曰中正罔冒幸觊臣不敢屈法以负

陛下未几提点京西刑狱

邓肃传肃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

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

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

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人至是为上言之且言

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

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

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

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

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

置之法上从之

元史文宗本纪天历元年十一月监察御史撤里不

花锁南八于钦张士弘言朝廷政务赏罚为先功罪

既明天下斯定国家近年自铁木迭儿窃位擅权假

刑赏以遂其私纲纪始紊迨至泰定爵赏益滥比以

兵兴用人甚急然而赏罚不可不严夫功之高下过

之重轻皆系天下之公论愿命有司务合公议明示

黜陟功罪既明赏罚攸当则朝廷肃清纪纲振举而

天下治矣帝嘉纳之

明宗本纪天历二年七月壬申监察御史把的于思

言朝廷自去秋命将出师戡定祸乱其供给军需赏

将士所费不可胜纪若以岁入经赋较之则其所

出已过数倍况今诸王朝会旧制一切供亿俱尚未

给而陕西等处饥馑荐臻加以冬春之交雪雨愆期

麦苖槁死秋田未种民庶皇皇流移者众臣伏思之

此正国家节用之时也如果有功必当赏者宜视

其官之崇卑而轻重之不惟省费亦可示劝其近侍

诸臣奏请恩赐宜悉停罢以纾民力台臣以闻帝嘉

纳之仍敕中书省以其所言示百司

明宝训洪武三年十二月戊辰封右丞薛显为永成

侯赐文绮及帛六十匹俾居海南时显有专杀之罪

太祖召诸将臣谕之曰自古帝王有天下必爵赏以

酬功刑罚以惩恶故能上下相安以致治也朕仿古

帝王以制爵命卿等明听朕言昔汉高祖非有功不

侯所以重封爵也而功臣不免于诛戮侯君集有功

于唐犯法当诛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

诛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

于法耳今右丞薛显始自盱眙来归朕抚之厚而待

之至推心腹以任之及其从朕征讨皆着奇绩自后

破庆阳追王保保战贺宗哲其勇略意气迥出众中

可谓奇男子也朕甚嘉之然其为性刚忍朕屡戒饬

终不能悛至于妄杀胥吏杀兽医杀火者及杀马军

此罪难恕而又杀天长卫千户吴富此又不可恕也

富自幼从朕有功无过显因利其所获孳畜杀而夺

之师还之日富妻子服衰绖伺之于途牵衣哭骂且

诉囗于朕朕已欲加以极刑恐人言天下甫定即杀

将帅欲宥之则富死何辜今仍论功封以侯爵谪居

海南分其禄为三一以赡富之家一以赡所杀马军

之家一以养其老母妻子庶几功过不相掩而国法

不废也若显所为卿等宜以为戒诸将臣皆顿首

大政纪洪武十年五月谕侍臣公赏罚上曰赏罚者

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一主于至公

故有功者虽所憎必赏有罪者虽所爱必罚赏以当

功上不为德罚以当罪下不敢怨上不以小嫌而妨

大政不以私意而害至公庶有以服天下之心

永乐二年六月壬辰上御右顺门与侍臣论刑赏侍

臣进曰古称赏人以官不若赏人以财上曰此语盖

为滥官发以朕论之亦未尽善若人君一心爱民则

二者皆重盖知财出于民力则必不肯轻与知官所

以养民则必不肯轻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血临九天

    血临九天

    血煞之星降世、又将会给大陆造成怎样的腥风血雨!千年前便注定的命运、不可逆转!邪愧出世、血临九天!
  •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

    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掌大明

    执掌大明

    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大明,看他如何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公子哥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将整个历史改写!
  • 超级微信

    超级微信

    楚天霖,一个毕业之后失业的男生,意外之下,手机微信发生变异,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摇一摇,不小心摇到了九天玄女;附近的人,是几十万公里之外的嫦娥仙子;仙界商店,只要有钱,人参果、金箍棒随你买!
  • 位面复仇者

    位面复仇者

    曾经是最强主神的掌控者的许可,因为一场决斗,差点身败名裂,被抹杀于所有的空间中。然而,在无尽的虚空漂泊中,许可和他的主神,终究没有消失。在得到了曾经自己制造的女仆的帮助之后,许可,开始回归主神的战争,将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谋划,一步步的修复,升级自己的主神,积攒实力,经历了无数的位面完成有着接连不断的任务,绞杀那些暗算过自己的主神,取得自己失去的威望之后,许可,才能重新夺取霸权,回到霸主之位。
  • 低碳执行手册

    低碳执行手册

    从哥本哈根到达沃斯;从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竞争;从开车到走路;从坐电梯到爬楼梯……“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低碳不是口号,也不是降低工作效率,更不是弄虚作假。低碳是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资源的爱惜和敬畏之情。
  • 天传武帝

    天传武帝

    武帝宝座已经失落万年,正魔之乱纷争不断!消失在华山顶峰的剑神,一切都将未来掩盖。一个孤儿,一段奇遇,是否能带来修行界新的震动?孤帆远影碧空剑,持剑相望两不知的前辈。天生为圣,同境无敌的同辈,武帝之路不会寂寞!第六王朝,开始!本文里面有精彩的打斗,有热血,有感情,看下去,你不会失望!
  • 穿越特工之本行

    穿越特工之本行

    魏忠贤又怎么样,我就是要踩你。采花大盗,东海大盗,都是我兄弟。权财,吾之欲。窈窕,吾之求。亲友,吾之念。我是林琅,我本疯狂,特工重生,谁与争锋。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四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The Poisoned Pen

    The Poisoned P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