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300000002

第2章 第二期千年科举那些事儿(上)

张发财点评

我一直觉得我们汉民族最独特的,跟全世界其他的地方,包括咱们自己的少数民族都不一样的,就是这三个东西——科举、青楼和镖局。这三个东西在相当程度上是伴生的。由于科举制度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历经了那么多个朝代——每个朝代还不太一样,它对中国各种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几乎是我们的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我就讲些有意思的科举的事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统治者一开始其实并没想出考试这个办法,那时候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从汉朝开始他们就意识到不能再只让皇族管理国家了,就提倡“举孝廉”,谁孝顺就让谁做官,因为孝和忠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一样的。他们认为,你来管理这个国家,你首先得人品好。现在大家爱说“攒人品”,在汉朝你得花好多时间攒人品,攒出人品来,才有人推举你,说你是我们这个县或者这个郡的大孝子,有很多有关孝顺的杰出事迹,比如“割肉喂妈”等。妈去世了,得守孝好多年,然后发展到大家比谁守孝时间长,最后就比谁给陪葬的东西多。所以“举孝廉”这个制度刚开始还可以,紧接着就发生了重大问题:大家为了比谁孝顺,耽误了很多事儿。比如说我为了孝顺,我妈去世我守孝十年,我爸突然又去世了我又再守十年,二十年黄金时光,都耗在这儿了。更严重的是,为了当官,大家就比着孝。

国家当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是我看过一些材料,差不多国家三分之一的财富都埋到土里头去了,就为了比谁孝。最后谁得利了?盗墓的得利。盗墓的人很聪明,他一定要盗魏晋以前的墓,尤其是汉朝的墓,因为会有非常丰厚的陪葬品。因为陪葬品越多,大家就认为你越孝,然后就把你推举上去当官了。

“举孝廉”这个方法后来发现不行,在汉末,曹操立了一功。曹操主张薄葬,说咱不能再那样了,再那样国家也别活了,生产出什么东西都埋土里了,所以后来陪葬品也少了,选拔官员的方式经过逐步演化,有了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世家子弟当官。不比谁孝顺了,咱们就看谁受的教育比较好,那一定是世家子弟受的教育好,于是就变成几个大家族掌管整个朝政,满朝都是这几个家族的人。“王谢堂前燕”就是说的这样的姓王、姓谢的大家族。淝水之战,从宰相到将军都是谢家和桓家的。

后来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太靠谱,因为几个大家族统治国家,他们还不姓皇帝姓,最后就要命了,搞不好就被篡权了。于是,到了隋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昏君”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隋炀帝杨广。其实这个人早年还是有雄才大略的,他开了大运河,还开疆拓土,中国隋唐时期广阔的国土面积相当一部分就是他奠定的。然后他想了这么一出:干脆咱们考试得了。

于是从隋朝开始,正式有了科举制度。从此,中国就进入了一个上千年来选官相对公平的阶段。今天那么多人说高考不好,其实你也想不出比高考更好的制度,总不能退回到“举孝廉”,谁孝顺谁上大学,也不能退回到九品中正制,谁家世好,谁上大学。所以高考还算基本公平,科举也是。

所以我觉得这套制度的第一个好处就在于它让大量的精英进入到体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管理这个国家。文官的言论空间很大,大量的文官敢说敢闹,敢骂皇帝,还敢写各种奏折——因为我是考上来的,不是你提拔上来的,所以我就敢说这些话,敢铁骨铮铮。

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现在的监狱里,各种用语居然都跟过去科举一致。过去的贡院,就是考试的地方,每一间小屋叫一个号(监狱里的黑话都说“你是哪个号的”),穿的衣服叫号服,等等。在每一个号里,有两块特别小的板,在上面蜷着、半躺着能睡觉,也可以用来写字;现在的监狱里也有一块大板。不光如此,监狱里的老大叫“头板”,老二叫“二板”,墙上的铃响了叫“响板”,挺着坐在那儿叫“坐板”。这些话其实都是从科举时代传下来的,可能是被关在监狱的人觉得自己应该光荣点,所以用的都是当时的科举语言。

科举考试还传下另一个有意思的话叫“出恭”,就是上厕所。因为科举考试很严格,考官提前一个月就把考生关在号里了,不能出去。考试的时候,三天考一科,在那么小的地方三天不能出去,怎么上厕所呢?申请。因为怕你出去就作弊了,你得申请一个“出恭入敬牌”,就是大家得安安静静的,因为那个号一个挨一个,都没有门,你不能打扰别人。领了“出恭入敬牌”才能去上厕所,上完了马上就得回来。所以后来“出恭”就变成了上厕所的意思,还分大恭、小恭,闲着没事儿放一个屁叫虚恭,意思是没什么真东西。不过,到了殿试的时候,想出恭可不行了,皇上在那儿亲自举行殿试,马上就要出状元、榜眼、探花了,谁也不能去撒尿。后来,考生们发现吃了银杏树的白果能缩尿,于是所有的考生去殿试之前都要狂吃一大筐白果,以免殿试的时间太长,一撒尿,状元没了。

其实我觉得现在对高考作弊的处罚力度不够。在古代,科举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国家的管理人才都是由科举来的,所以任何涉及科举的罪都是杀头的重罪,毫不留情,因为你犯这样的罪就等于动摇国家的根本。科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防止作弊,比如准考证上要描述考生的体貌特征,说这个人有痣、有胎记、有胡子等什么什么模样。最有意思的一种方法是要你的亲人以及邻居乡里一起作保,证明准考证上描述的这个人就是你,一旦出现替考,所有作保的人一起连坐,这个惩罚是非常严格的。科举博物馆里还有当时作弊的小抄,叫夹带,那个特有意思,上面的字写得极细,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写三个字进去。此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防止作弊,进考场要脱掉鞋和衣服检查,考生都光着脚,如果你带了夹带,一旦被发现了,就会给你戴上枷锁。

然后你就会看到考场旁边站着一排人,都各自带着枷锁,意思就是你夹带了,我就给你带枷。

还有方法叫糊卷子、抄卷子。

糊卷子这个跟现在的高考阅卷形式非常相似,就是把卷子上写着考生的名字、编号的左上角糊起来,所以在阅卷的时候看不见这些信息,这样阅卷就相对公平。

从科举上传下来的这个制度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那时候主要是写文章、写诗,很容易被看出笔迹来。所以在后来,尤其是宋朝,大规模地采用了抄卷子的办法。

就是说不能直接把你的卷子拿去给主考官看,而是要由专门抄卷子的人先把你的文章誊写一遍,这样就没法辨认笔迹了。且不说一个人要抄好多份,笔迹都差不多,就算一个人抄一份,笔迹也变了,你也辨认不出考生是谁。

这些都是防作弊的方法。

考试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关在号里面。你要想跟别人聊聊天,也不是太大的事儿。古代科举不像考数学,别人告诉你一个答案,你把这个答案抄上就完了,那个时候第一个考的是四书五经,你要对四书五经特别了解;第二个考的是策论,就是你对国家的某件事有什么观点,比如说怎么对付匈奴,怎么民族团结,如何拥军优属,等等,这些东西都没法抄。所以考生在号里面也挺自由,还能偶尔站起来串串门儿。

清末重臣李鸿章,他考进士的时候得疟疾了,一直坐在那儿筛糠。他当时草稿已经写好了,还打算恭恭敬敬地抄写一次,可是根本写不了字了。幸亏当时号里边还算自由,旁边号里的一个人问他怎么一直在筛糠,李鸿章说我病了,不行了。那哥们儿姓徐,他说看你挺可怜的,我已经做完了,我帮你抄吧,于是就帮李鸿章把草稿誊在正式卷子上了。李鸿章和那位姓徐的当年都中了进士。李鸿章后来飞黄腾达,对那个哥们儿,包括那个哥们儿的儿子也都很照顾。

当然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方法,其实也不能完全杜绝作弊,毕竟那时候没有照片,你照着准考证上的体貌特征化化妆,这儿弄一个痦子,那儿弄一个什么的,总而言之,还是有替考的。不过我一直很纳闷在过去为什么会有替考的,因为你如果替别人考,中了进士,就说明你自己是能中进士的,你中了进士,就是正处级干部了,那还替别人考干吗?但是还是有替考的,而且替考的价钱还很高——30两。

我在讲镖局和青楼的时候已经多次讲过古代的消费水平,30两够一个很体面的私塾教师过三年,能娶大老婆,可能还能再娶一个小老婆,养一家子人,还是很值钱的。替人考一次,他就能过三年好日子。科举挺逗的,正好是三年一考。因为一年一考行不通,我今年考完了回家,明年再来考,路那么远,还不能走驿站,有条件的雇镖局护着,没钱的,一个书童扛着个箱子。再加上要是一年一考的话,哪里有那么多人才?就跟咱们办超女似的,连办好多届,第一届出了几个大唱将,第二届再出俩,第三届就没了——唱歌这个事儿和十年寒窗一样,是需要很长时间去练的。

科举不仅有替考,到后来偶尔有腐败的情况,还出现过“买官”,那就不止30两了。我清朝重臣,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臣左宗棠的官,就是买的。科举分三级,秀才、举人、进士,他第一次考的秀才就是买的,花了108两银子。

科举网罗了中国上千年来几乎所有的精英,但是漏网的也不是没有。黄巢漏网了,于是就起义了,打了一通,把长安占领了;洪秀全落榜了,于是他也闹了一通太平天国。

不过,大部分的精英都通过这个体系进入到了管理国家的体制里,所以这个国家才能非常稳定。大部分落榜的,很少有变成黄巢、洪秀全那样的,落榜了就跟你拼了,因为都是文人嘛,所以最后变成唐伯虎了,这也是好事。大部分精英来到官僚体制里,少部分精英落榜了,就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事业。

李白是因为他爹是商人,所以跟着倒霉,就不能考。当然在今天令人费解,商人的孩子不就是富二代吗?富二代为什么不能考?大家现在觉得清华、北大里都是富二代,其实不是,我就不是富二代,我们家就是清华的。我们班34个人,大概只有10个不到的城市户口,大部分都是农村户口,都很穷。

古时候的商人跟现在的是不能比的,今天商人的地位极高,连他儿子的地位都极高,而古时候是“士农工商”,知识分子地位最高,叫士,然后是农,然后是工,就是工匠,最后才是商,商人的地位最低。

白居易那个《琵琶行》写一个青楼女最后老得没人要了,才嫁给了商人,而且“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所以商人作为社会底层,不被信任,在别人眼里都是奸商。

欧洲古代也是,包括莎士比亚,一骂人就是“威尼斯商人”、犹太人,等等。李白不能考科举,于是后来他成了大诗人。杜甫是每到本命年就去考一回, 24岁、36岁的时候都考了,也一直没考上。

元朝刚开始的时候,汉人不能做官,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蒙古人做官,蒙古人不够了,就从中亚调了一堆波斯人——当时叫色目人,来当官,郑和他们家就是色目人。色目人是元朝时对西域人的统称。

汉人不能当官,于是又丰富了我国的音乐事业,毕竟得有收入啊,他们就改行写歌了,出现了关汉卿这些大音乐家。所以,我觉得科举这个制度挺好,它让大部分精英进入到体制里,也让少数人被体制淘汰了,也许是你狂妄,也许是你不爱读四书五经,也许你就是倒霉。

唐伯虎才高八斗,考得非常好,他的考卷应该是解元卷,就是第一名的卷子,但是别人妒贤嫉能,觉得你这么年轻就考这么好,肯定有代笔,于是当年发生了“青年才俊唐伯虎被诬陷代笔案”。唐伯虎也没法自证说自己没代笔,也不是背下来的,是自己在现场写的。

总而言之,他最后被诬陷了,本来是第一名,却被开除了。不过这样也好,进士太多了,并不缺唐伯虎一个,他却因此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大画家。

张居正也是,第一次考,也考了第一名,湖广总督看到他的卷子,觉得此人未来一定是栋梁之才,但是现在太年轻了, 磨炼不够,所以把他的卷子抽走了。意思就是说让他再磨炼三年,再来考,为了让他能更有男人劲儿,今后才能成为国家栋梁。结果这个湖广总督真的慧眼识人,过了几年,张居正再来考,又考中了,而且终成一代国家栋梁。

同类推荐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生死乾坤扇

    生死乾坤扇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解放成都

    解放成都

    大西南著名的都市省会——成都,自两千多年前古蜀国开明帝时期建城以来,一直都用这个名称,是中国各大城市自建城到如今仍沿用原名的惟一城市。
  • 心灵底片

    心灵底片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乡土乡情”“仁山智水”“生活随感”“情人咏史”四部分。文字干净纯朴,语言清新自然。
热门推荐
  • 明朝新生活

    明朝新生活

    腐朽的明王朝是已经无力回天,实亡于嘉靖,那么就让它不再苟延残喘,加速灭亡好了。满清的建立提前或者延后?那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身为汉人的朱复,一心搞垮明朝是为了更好的重建新朝。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起步呢?恩......那就从毒害大众的思想开始。咳咳咳......不对,应该叫做解放大众的思想。(本书属于古装喜剧,而非历史正剧)
  • 仙侠谭

    仙侠谭

    三百年前,天界第一神将伏魔星君莫生,受天尊之命,前往鬼渊诛杀入侵凡界试图盗取九神鼎的鬼王帝世,却不料与帝世大战九天九夜,不但没有分出胜负,反而互相欣赏,称兄道弟。天尊震怒,求助盘古大神,盘古大神出面,镇封三人,按照天界律法,当以抽其血,贬下凡界,经历三生三世轮回之苦。天尊为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整顿天界,更是施展神通,分身下界,创立‘轮回’组织,以用来监视惩戒莫生、帝世、离仙转生之人。
  • 以血封苍

    以血封苍

    帝高阳之苗裔兮,古帝血脉觉醒,征战万界,以我魔血封苍天
  • 嫡女妖毒:弑转云天

    嫡女妖毒:弑转云天

    【坑爹版】“去暖床吧”他笑的春暖花开,“你几个意思?”她感叹文字奥妙博大精深,一退再退,退无可退…【装逼版】“陪我地老天荒如何?伴我白头偕老可好?同我生死不离怎样?”“我必倾尽一生,以我真心换你永恒。”他揽她入怀,这一世,唯她独爱。【文艺版】在这苍茫天地之间,似乎一切都成了轻雾背景,他往她的方向轻抬起手,最终也只是拂去衣上的花瓣。他与这背景融合在一起,如同古老的诗集,珍藏的画卷,埃及的壁画,斑驳了,残缺了,却一笔一画都勾勒在她心里。他眉目依旧,却不再属于她。【一句话解说版】这只是一个邂逅与被邂逅的故事。【声明:女主强但非短裤外穿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女超人,HE】
  • 夙痕录

    夙痕录

    雀舞翩翩,诉说了谁的一世凄美。千古使命,成全了多少无可奈何。夙痕一族的宿命依旧,却是伤去了她炽热的琉璃心。漫漫复仇路各方高手纷纷伸出援手,却终是引起她的怀疑。握住绳头拉出线索,她血海深仇背后的身世之谜何时解开?那旷世爱恋最终是否真的只能化作灰尘细沙,纷飞于世间而消逝?《夙痕录》到最终,将铭记于谁的心底。
  • 眼中得空间门

    眼中得空间门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张天信拥有了穿越不同世界的机会……左眼中的光圈可进入让人向往长生的修仙世界……右眼中的光圈可进入让人欣喜若狂的魔幻世界……看衰仔如何利用两个不同世界的资源来强大自己……
  •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阳血鼎

    阴阳血鼎

    一支科考队从乱葬岗入进且不知名的洞穴,这到底是谁的墓穴?我以为我们是唯一支队伍,却不知道各怀鬼胎的人都来到这里,最后乱成一团麻,等我们好好的理清,把谜题慢慢解开,一个最恶毒的阴谋如同利剑般正对着我们...让我们防不胜防。牻尸棺,阴墓阳葬,阴司寿衣,啧啧让人称奇,虫石阵、鬼母宝塔、苗疆巫蛊术,赶尸锁蛇让人退避三舍,逆天改命、阴阳转换术、五指神算手、这些法术是不是真的存在?最后我们得到这个鼎,他的传说会是真的么?
  • 兵王神医混都市

    兵王神医混都市

    女总裁天价聘请我保护她妹妹,同时让她玩世不恭的妹妹改邪归正。可刚见面,我就发现,这美女总裁纯阴体质,活不过三十岁,必须要至阳体质的男人才能治好,而我正是至阳体质……六年学成华夏第一神医毕生所学,六年成为国内第一兵王,加上一个神秘的身世,而这六年,我要在都市打造属于我的传说!
  • 我在等你回来

    我在等你回来

    小时候的一次邂逅,十多年的重逢,铸造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