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5200000007

第7章

经曰尔时世自在王佛至而说经言者。述云第四如来为说有二。此初总标许说也

经曰譬如大海至何愿不得者述云此别申所说有二。此初寄喻劝修也。会亦必也克者遂也得也

经曰于是世自在王佛至悉现与之者。述云此后正答所请也。二百一十亿佛土者即通说净秽诸佛之土故。天人善恶即诸土之因。国土粗妙即诸土之果。粗者粗也。故有本云国土之粗妙。摄身从土故不别说。所以不唯说净土因果而兼秽土者欲令舍其恶粗而修其善妙故。非唯为说亦使现见故应心现与。即帛谦云楼夷亘罗佛说竟昙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彻视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也。又此诸土非邻次有。选择何土应机所欲而令见故。不尔便违帛谦经中其佛即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故。不应难言夫人所见光中诸土既无秽土如何为法藏亦现恶粗者。机欲既异圣应非一故。若不尔者夫人既厌秽国以求净处故。唯现所祈净土之相而令摄受

经曰时彼比丘至殊胜之愿者。述云第五正修胜行有三。此初睹相发愿也。既见所求净土之相。摄净土愿更转深故云超发胜愿

经曰其心寂静至清净之行者。述云此第二依愿修行也。有说证智离相故云寂静。超过地前故无能及者非也。无分别智不可为事土因缘故。亦无可理而言地上行故。有说净土之行虽复众多唯有二类。一缘事行称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缘故。初即称弥陀名故是极乐别行。后即通诸佛土行。所谓心寂无著是也。此亦不然。违即选心所欲愿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即奉行故。心所欲愿既极乐土。必不可言是诸土通行故。今即欲现净土必定为本故。其心寂静慧导其定故云无所著。所谓心观名净土之业。即胜出世间善根方便故。一切世间无能及者是无分别品之所由也。五劫思摄佛国行者即后所得智之方便。有说虽五劫而唯修一行。所谓其心寂静志无所著非也。愿既四十八行必非一故。即经于五劫修习彼土种种行也。此中有说法藏即十住中之第六心折法空位是也。有难此云若第六既修净土因。西方土中应无化主。皆不然也。若在第六心应说摄取何位所修净土行耶。又修土因便现净土。诸佛化土无时不有故。如其次第释难非也。有说法藏是八地已上菩萨也。发诸大愿修净土因是变易故。亦有难言还成彼土无主之过此亦皆非。八地菩萨念念普见无量佛土。必不可言见二百一十亿土故。今即法藏盖是十向满位菩萨故。五劫修行净土之因初劫行满故云摄取。不应难言初地菩萨见百佛世界如何法藏见尔许土。不相违者加力所见亦过上位故。初地菩萨若作加行所见过此故

经曰阿难白佛至清净之行者述云此第三逐难重解也。佛寿若短不应五劫清净行故。显彼佛寿四十二劫以释此疑。有说彼寿多劫。劫尽之时众生虽见劫尽所烧其土安稳故。法积菩萨五劫修行清净之因。即同法华云众生见所烧我土安稳天人常满。此恐不然。法华所说论自释云报佛如来真实净土。即知彼土是他受用。他受用佛寿必无量不可言四十二劫故。今即四十二劫者盖岁数劫。故经五劫摄净土行非劫尽也。大通佛寿不可数劫尚非净土。如何四十二劫可言净土

经曰如是修已至清净之行者。述云第二申所修行有二。初申所修行后申修胜行。初又有六。一法藏喟喟行二如来令说三誓法宣愿四立誓自契五遂契现瑞六总以结叹。此初也

经曰佛告比丘至无量大愿者。述云此第二佛劝说也。一切大众者即凡夫二乘。法藏若说己所发愿大众皆同愿生彼土故云发起悦可。菩萨闻说亦同发愿故云修行。修行此愿因缘故致满大愿也

经曰比丘白佛至当具说之者。述云第三自宣发愿有二。此初逐劝许说也

经曰说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正申己愿也。然法藏发愿三代经本头数开合次第不同故。今将彼帛谦二十四对此法护四十八愿略制以释名。弘誓之文帛谦两本经皆二十四其意各异。帛延选此经中前二十四愿足宝钵愿为二十四愿。支谦亦抄四十八中二十五愿更加宝钵彼佛眼耳神境三通及以智辨为二十四故。又彼二经既抄出于四十八愿故次第亦异。此经第七第十四第十二第十三第十九第二十二第二十五。如次帛延第九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四。故开合亦不同。合此二十三四为第二十二。七宝钵愿为第二十三。略无此第十八。彼第二十愿此中无故。支谦二十四次第亦异。此经三十五三十八二十七二十十八十九三十二十六二十一二十五十三十四十五二十八三十三。如其次第即彼前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五第六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故开合亦异。合此二十三二十四为第十三。合五六七为第二十二故有无亦异。彼第十四宝钵第十七三通第十八智辨此经中无。此第二愿彼中无故。所以有此参差者盖梵本有备阙故传译逐而脱落也。义推言之。即法护经应为指南。问诸佛本誓为同为异。异即违华严云一切诸佛悉具一切愿满方得成佛故。若同者亦违药师十二本愿弥陀四十八愿故。答无有一佛少一愿行而成道者故悉同也。然以对所化之机缘熟不同故。药师佛于此土众生十二大愿救现在苦。缘既熟故不说有四十八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与未来乐。缘熟故不说有十二愿。由此诸佛所有誓愿虽有未必遂果而法藏菩萨所发之愿皆有成办故。四十八愿略有三意。一求佛身愿也。二求佛土愿即三十一第三十二愿也。三利众生愿即余四十三也。以此三意释四十八愿之文有七。一初十一愿愿摄众生。二次二愿愿摄佛身。三次三愿愿摄众生。四次一愿愿摄佛身。五次十三愿愿摄众生。六次二愿愿摄佛土。七后十六愿愿摄众生。初又有二。初之二愿愿离苦。后之九愿愿得乐。初又有二。此初愿无苦苦也。泛言愿者即悕求义。所谓设我得佛等。又言誓者即邀制义。不取正觉是也。诸愿若不满终不成佛故。假使愿不满而得成者誓终不取故。所余诸愿皆有此二。应如理思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愿无坏苦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二得乐愿有二。此初二愿愿得身乐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七愿愿得心乐有六。此初愿得宿命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愿得天眼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三愿得天耳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五愿得神通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六愿得漏尽乐有二。此初漏尽体也。想念者即所知障。贪身者即烦恼障。尽二障漏故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漏尽位也。十信以去皆名正定聚故。言住者通正当之言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二愿摄佛身有二。此初愿光色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愿长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三愿摄众生有三。此初摄眷属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次得长寿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离讥嫌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摄法身愿也。咨者赞也。嗟者叹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五摄众生愿有二。初之四愿摄人天愿。后之九愿摄菩萨愿。初又有二。初摄往生者后摄所生报。初又有三。此摄上品愿也。有说初下品次上品后中品非也。非唯乱次第亦违观经不除五逆故。然彼经云作五逆罪得生净土。违此愿云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故。从昔会释自成百家。有说亦谤正法者除唯造五逆者生。有难此言彼经亦云具诸不善。若不谤法即不可言具诸不善。如何乃言唯造五逆得生净土。此难非也。若谓彼经具诸不善故亦摄谤法者即五逆应属诸不善故。不须别说。今即应弹。随顺及言合集之义而相违释。相违释者诤头义故。罪既各别名亦别故。有说此除不悔彼之说悔此亦不然。既十念中念别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应无悔与不悔别故。若更有别忏悔法者即于下品下生文中都无故。有说对未造者言除对已造者说生。此亦不然。未造者尚除况亦已造。故若已造令进故无此失者未造应令退耶。有说正五逆者除五逆类者生此亦不然。无有圣教说五逆类名五逆故。不可彼经五逆言类。有说重心造者除轻心造者生欤。此亦不然。诽谤正法必有轻重。不可唯言除不生故。有说除即第三阶造五逆者生即第二阶造逆者。此亦不然。众生有三非圣教故。设有圣说亦违自许第三阶人不行普法有逆无逆皆不得生。若如所言应说唯除第三阶而言除逆唯有虚言故。有说除者先遮生者后开。此亦非也。先遮若实生后开实应不生故。有说未发菩提心造逆者除已发菩提心作逆者生。此亦不然。已发菩提心若退失者应如未发心不得生故。若不退心者必不作逆故。有说除即对佛说五逆罪决定故。生即对佛说五逆等皆不定故。此亦不然。不善顺生后受业等皆应例此五逆罪等便成大过故。有说若宿世中无道机者既作五逆终无生理。其先发菩提心虽复逢缘造五逆等必生深悔亦得往生。善趣之人有作五逆谤正法故。二文各谈一互不相违。此亦不然。宿世之言应无用故。现发菩提心逢缘作逆应亦生故。又彼善趣即十信故作逆谤法必无此理。前已说故。有说一念念佛者除十念念佛者生。此必非也。即违此云乃至十念故。有说除者具十不具十悉不得生故。生者唯具十声故。此亦不然。虽兼不具十声既亦申具十念。应如彼经不可除故。今即此经上三生中必无作逆故须除之。彼说下生。虽作五逆若备十念亦得生故无违可释。不应难言中品三生亦无作逆故。不须除者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即非作逆义既显故。但诽谤正法罪既深重。于无数劫受苦报故。假具十声必不得生。所以圣教更无异说。入诸不善者过难多故。有说此经十念依十法而念。非佛名故即弥勒所问十念是也此亦不然。彼经十念即非凡夫。必非上品三生所能修故。今即还同观经十念。上辈亦修十念。理无违故。欲显一二等言乃至故。傍论且止应释本文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次摄中品也。既云发菩提心故。即知不发心圣虽不迎无违本愿之失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摄下品也。有说摄论虽举愿言意亦说念佛是别时之意。有说彼不以念佛为别时意。往生论云念佛即生非别时故。往生论及摄论释皆天亲造理必应同。不可前后有鉾楯故。但诸众生虽闻净土之教诽谤不信自沉恶道。或信不谤欲爱所缠不敢起愿况亦修行。或有众生闻说便发誓愿欲生而逢恶友广作诸恶。命欲终时不遇善友不能念佛。虽不即生是远生因。佛叹此类生极乐土。愚人将谓更不修因而即往生。故释论云是别时之意。二俱不然。若愿若念皆于净土是远生因故。不尔即违密意说言。前已说故。若诸众生起愿念佛即生化土故。此文言系念我国者即往生之行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愿所生报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二摄菩萨愿有二。此初摄他国菩萨也。常伦者即凡夫之属故。诸地亦初劫之地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摄自土菩萨愿有八。此初承力供圣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供具随欲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曰此第三说法尽胜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身得坚固愿也。那罗延者即真谛云天力士故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五光色特妙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六知见道树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七四辨无碍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此第八囗囗囗囗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六摄佛土愿有二。此初形色功德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庄严功德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七摄众生愿有五。此初摄他土众生有二。此初蒙光获利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闻名得益愿有四。此初法忍总持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远离讥嫌愿也。然音声王云阿弥陀佛有父母者有说彼显秽土。佛有父母非净土故。不违此文自说魔王名曰无胜提婆达多名曰寂故。有说不然。虽有魔王而守护故。不尔即法华经中违饮光净土魔及魔民皆护佛法故。应说彼经显变化土。亦有女人自说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故。而无女人者即受用土也。存此言善顺菩萨璎珞经也。如彼经第十一释慧智造如来净土云。但男女众生不如阿弥陀国得道者故。虽有男女而无男女之欲。此必不然。既云男女众生不如弥陀土。必不言有女人故。有说彼经父母城邑等皆是功德法。如维摩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华严经中文殊师利于觉城东遇善财童子经言觉城还是功德之名故无违可释。此亦不然。自受用身必由智度及以方便应有父母故。许即必有莫大失故。今之所存自有二义。初即彼佛虽复有母而是变化唯佛孤有故。言无女者除佛之母无更化女况亦其实故不相违。后即准悲华经或有菩萨。于彼国生修菩萨行即于彼土成等正觉。或有菩萨于此世界生已修行往他方土成等正觉。法华龙女亦一类是也。本愿不同应现异故。今阿弥陀佛盖亦余国受胎生身修菩萨行。往尊音佛净土而成佛道故。音王经云有父母者说本所生之土。言有净土者即成佛世界故。皆无违略开二途学者应思。傍论且止应归本文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三常修梵行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作礼致敬愿也

同类推荐
  •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谱

    竹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癸辛杂识

    癸辛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ohn Stuart Mill

    John Stuart M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醉经楼集

    醉经楼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霸洪荒

    武霸洪荒

    浩瀚无边神荒大陆,万族林立,诸强并起,神魔共存。这里有着千古不绝的血脉,有着万古不灭的武魂,强大的人类武者,上天能摘星揽月,笑傲苍穹,下地能翻江倒海,威震乾坤,一笑能让山河失色,一怒更能让时空幻灭。一颗黑不溜秋的珠子,一部看似玄之又玄的内功心法,落在了一个落魄少年身上,一段霸绝神荒的惊世传奇就是这么开始了。
  • 原始部落

    原始部落

    读完本小说的人一定会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无论你是否能读懂。
  • 神绝天下

    神绝天下

    拳掌山河,剑断天下,奥义无双,称者为王,凌世云霄,绝世天下,一个武者,在血雨腥风中成长,蝼蚁,杀伐,至尊,看他如何逆天而行,绝神而立······
  • 王爷:请你滚粗吧

    王爷:请你滚粗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是福?为何它让她从天堂跌入地狱,所有东西化为乌有?是祸?为何它让她感到无比的满足,死也足亦?前世,她被他所伤,成为了凤家五小姐;今生,她羽翼丰满,却终究逃不过那场情劫。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年轻不是你的错,但行为无知就是你不对!你必须伸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本书,会改变你的命运!它将介绍年轻人不知道、晚知道会走弯路的人脉掌握术:熟人介绍扩展人脉+参与社团走出封闭+网络连接人脉共享+没话找话学会赞美+事先准备创造机会+广泛收集人脉信息=扩充人脉的6个方法。
  • 合租之恋

    合租之恋

    故事以主人公任越住进一个豪华公寓跟五个美女合租为开始,讲诉主人公曲折艰难的成功之路上,与公寓五个美女以及商场名媛、绝色美妇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主人公任越个性十足,善良、勤奋、大度而有气质,虽然出身贫寒,但最后也成为了一名企业家,他意志坚定,在众美环绕的合租日子里,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美女的芳心,但最终他会跟谁走到一起呢?
  • 伏妖记

    伏妖记

    天道茫茫,谁与争高?妖邪魍魉,岂有臣服?乾坤异动,少年何去何从?与天斗、与地斗、风云变幻,前途几何?
  • 毕业时期的爱情

    毕业时期的爱情

    大学毕业,即将告别一段纯真的青春岁月,还有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的校园爱情。毕业了,我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分手、离别,还是相守、结婚?面对走出校门茫茫未知的未来,是选择理性分手各奔前程,还是将爱情进行到底?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