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5200000005

第5章

经曰显现道意无量功德者。述云第二申入道之教有二。此初修因之教也。显菩萨发菩提心之意令得发心。难无量德使修行故

经曰授菩萨记成等正觉者。述云此后获果之教也。授菩萨记者即论云令得决定心故。记者识也别也。授者与也。圣说当果令识因利故云授记。成等觉者即所记之果也

经曰示现灭度至殖众德本者。述云此第九归真利物也。如摄论化身灭度有六意。一事究竟故二为除乐倒故三令舍轻慢故四为生渴仰故五为身精进故六欲速成就故。今示灭度意亦在此。拯济无极者即益广也。极已也。除漏殖本者即利备也。漏谓三漏注泄为义。即生死之因。德谓福智润益为功。即涅槃之因。本亦因也。因佛现灭众生厌有除生死因忻寂以修涅槃之因。可谓利备故

经曰具足功德至普现道教者。述云此第三双结也。具德难量者结其实德。游国显教者结权德故

经曰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者。述云第二就实以叹二利有二。初略叹后广赞。初又有二。此初别叹又有四。初叹自行净也

经曰譬如幻师至在意所为者。述云此第二叹化善巧有二。此初喻也。菩萨显化巧顺物宜可云幻师。所起化相如显众像起化之德如本学明。化法即以习学为本故云本。学之委善故云学明了。学成起化任意所为故云在意所为。远法师云学成起用成在于心故云在意。任意化故云所为。此恐非也。学未成亦在心故今不存也

经曰此诸菩萨至皆悉普现者。述云此后合也。诸菩萨者即合幻师也。修学一切化物之法故云学一切法。即合本学也。贯通也综集也缕诠也练陶也。即通穿群典集括事理诠表玄旨陶委众疑故云贯综缕练。即合明了也。智悲之境是权术所游故云所住。解心安境无错忘故云安谛。即合在意也。靡无也致运也。于诸感处无不运化故言靡不致化。又致即感致。令一切众无不感化故。有经本云靡不感化其义无违。即合所为也。物宜既万品无相不现。故无数佛土皆悉普现。即却合现众异像也

经曰未曾慢恣者。述云此第三结自行净也。于所修行生恭敬故无慢。亦无间故无恣

经曰愍伤众生者。述云此第四结化善巧也。愍谓慈愍伤谓悲伤。伤愍众生故无相不现

经曰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者述云此后总结也

经曰菩萨经典至导御十方者。述云第二广叹有四。一依菩萨法修自分行。二依如来法修胜分行。三自分成德。四胜进成德。此初也。典常也究尽也畅申也通也要要道妙妙法也。于自分法究尽要道通申妙旨故云究畅要妙。即自利也。殊德在怀嘉响外流无物不叹故云名称普至。导御即利他也

经曰无量诸佛至而皆已立者。述云第二修胜分行有二。此初修内德也。行入佛境故共护念。念善令生长护恶使殄灭故。有说所住即真法界。摄论所说十法界也。所立即神通力。涅槃云能建大义也。此恐不然。能建大义既大涅槃利物之义必非自利故。有说所住即空无相理所立即十二分教。此亦不然。世俗之事应如胜义亦佛所住故。有说所住即证行所立即教行。法界诸度是佛所立故。此亦不然。违法华佛自住大乘义故。大乘必通教理行果。诸度既行应非所立故。今即佛所住者即二谛之旨。菩萨逐佛而既悟故云已得住。大圣立者即三藏之诠。大士亦达诠之意趣故云皆已立。佛与大圣即言异体同故互称而已

经曰如来道化至开导众人者。述云此后叹外化有二。此初化相也。菩萨普为影响助扬佛事故。道化能宣即说法同佛也。示行佛化故为菩萨师。即化物同佛也。深禅慧者即化行同佛。禅止慧观行虽众多要在此二故。开导众人者即利物同佛。开者令始学导者令终熟故

经曰通诸法性至明了诸国者。述云此后化德也。有说通诸法性者通法空理。达众生相者达人空生真。明了诸国者达器界空非也。离人法空更无别空故。若有别者亦离二智。应有别智故。有说通诸法性是智正觉自在行。通达二谛法性故。达众生相是众生世间自在行。众生种种体状皆了达故。明了诸国是器世间自在行。初云通次言达后言明。言之左右。此亦不然。众生外器应非世俗故。若世俗者通二谛已更无所知故。今即通法性者即法界无量行。达众生相者即众生界无量行。明了诸国者即世界无量行。所调伏界无量不摄无种姓故。略不说调伏。方便无量即前善巧故不亦说

经曰供养诸佛至幻化之法者。述云第三自分成德有四。一修之方便二修之成德三重辨起修四重申成德。初又有四。此初自利修也。供养诸佛化如电光者即福行也。善学无畏晓幻化者即智行也。有说欲供诸佛化现其身。一念遍至疾如电光。简邪取正故云善学。达正过邪故云无畏。统摄诸法故云网。即智方便也。亦见诸法非定有无其性如幻故云晓幻化。即智成就也。又于人不怯故学无畏。于法能知故晓幻化。有说诸法虽非无而非有故不见一法可畏。摄物不舍故云学无畏网。虽复非有而非无离有离无故云幻化。有说如观世音以无畏施网摄众生故云无畏网。三俱不然。善学若方便未达邪正。应非无畏故。诸法非有不见可畏。既亦非无。可畏故。如其次第。今即现化供佛虽忽遍至而不住故如其电光。学无畏网者即达诠之智。晓幻化法者即悟旨之智。网者教也。即佛备四无畏故云无畏。若理若事无不如幻故云幻化。菩萨称佛教之意以达诸法言说自性不可得故云善学晓了

经曰坏裂魔网解诸缠缚者。述云此第二利他修也。魔网者即天魔之教。缠缚者即八缠三缚。有说十缠四缚。于小乘宗虽有此义非大乘故。即坏魔网令虽恶业。解缠缚而使绝烦恼故

经曰超越声闻至无愿三昧者。述云此第三重辨自利也。超二乘地者即对余乘以显胜。得空无相无愿者即直申行胜。初发大心尚过二乘况亦久行。故云超越。欲入大涅槃必三三昧为门故偏说此三。如瑜伽论云。我法无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不可愿求。而有处云空无愿无相者即共二乘行故不相违。有说前教行此证行故有不同非也。学无畏网虽可教行而晓幻化应言证故。今即前是菩提之道后是涅槃之门。故须再解

经曰善立方便至而现灭度者。述云此第四复辨利他也。方便虽多此中方便即巧权之名。有说善方便即意方便。示现三乘而灭度者即口方便。善立三乘随便度物名善方便。说三乘因及灭度果名显示现灭故。此必不然。于下中乘而现灭度既应化相。必不可言说二乘果。不尔如何言现灭度。而不言说故。有说善立方便是口方便。示中下乘而现中下灭皆身方便。此亦不然。示现三乘义已具足。亦言现灭度应无用故。不尔三乘有何不摄亦说中下耶。故今即善立方便即意方便。随顺诸佛寻三乘化故。显示三乘即口方便。分别一乘而说三乘。三乘亦即佛方便故。中下灭度即身方便。缘觉名中声闻名下。即同法华中无二三之义。菩萨欲引不定二乘令趣佛乘故于彼涅槃而现灭度。即同摄论变化故云意。佛地经曰成所作智起三乘化作四记论即其事也

经曰亦无所作至得平等法者。述云第二修之成德有二。初自利之德后利他之德。初又有四。此初所得平等也。有说三乘性空故无所作。不见别证三乘之果故无所有。达无性真以解诸法不生灭故不起不灭。非也。决定二乘既入无余。不可定言即无别证故。又显三乘故非无所作。现灭度故非无所有故。有说无因可作故无所作。无果可有故无所有。无净可起无染可灭故云平等。此亦不然。因有功能故非无所作。果藉缘有故非无所有故。今即无作无有者即事平等也。不起不灭者理平等也。无实作用故无所作。不能自生故无所有。净法虽增真不随增故云无起。染法虽灭如不随灭故云不灭。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故云平等。于是证会故亦云得

经曰具足成就至诸根智慧者。述云第二所成众多也。有说初习名三昧成就名总持非也。佛地应无三昧。即违诸教故。今即总持虽通定慧正是慧性故。百千三昧即总持所依。广如地经。有说诸根通即一切善法别即信精进念定非也。泛言善法皆通有为诸法。有为善中虽有名根无为必非故。又信精进等名诸根者不应别说智慧故。既说三昧即定别目。而有何因亦说定根。故今即诸根者六根清净。此诸菩萨位阶十地已。得自在六根互用故。总持虽慧慧未必持故。引导众行故须别说

经曰广普寂定至菩萨法藏者述云此第三所证广也。法藏者即十万法蕴。简二乘藏故云菩萨。即所证深也。有说普定能证广。一切法中不起妄想故。藏所证深。于真法藏能深入故。若尔即违自许所证深广名义也

经曰得佛华严三昧者。述云此第四所成奇胜也。佛地功德能严佛身故云佛华严。入此三昧现见诸方佛及佛土故亦言得。即华严云彼一三昧该摄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也

经曰宣扬演说一切经典者。述云此第二利他之德也。助佛扬化故云宣扬。即简如来。如来目演说故

经曰住深定门至无不周遍者。述云第三重辨起修有二。此初起自利修也。有说深定者起通所依理定。有说一念周遍者入定观众生。二俱不然。通既事德。所依之定必非理定故。睹无量佛应非一念故。如其次第今即通所依定无境不观故云深定。睹诸佛者即天眼通。一念遍者即神境通。依此深定以发天眼能见诸佛故摄行广。亦起神通一念遍至所睹佛土摄福生智故起行疾

经曰济诸剧难至开化一切者。述云此后起利他修也。有说二乘于救生即闲菩萨即不闲。凡夫于修即闲菩萨不闲。二乘凡夫于无上道即闲菩萨即不闲。此皆不然。若如所言应说懈怠精进故。闲即闲处必非懒惰故。有说剧难有八。恶趣有三即三恶趣也。人间有四。一盲聋喑哑二世智辩聪三佛前佛后四北俱卢洲。天上有一谓无想天。故八难中三涂为剧菩萨济之。人天苦微故云诸闲。菩萨勤化故云不闲。此亦不然。天上有一。即违余经说非想天为第八难故。又人天难言诸闲者有诸人天非难所摄。应非菩萨之所化故。有说剧难者即八难也。此中阿鼻受苦无间故言不闲。余七名闲菩萨以能救名济。此亦不然。应说余七。说何名七。若说后七难名闲者即七地狱应非不闲。闲所摄故。若说七地狱名闲者即八寒狱亦非二摄。菩萨救济应非遍故。今即八难名为剧难兼非想天。更有业惑二种障者名为不闲。若非八难及无二障皆曰闲。菩萨大悲皆能拔除故亦云济。真实际者即所证也。二空真如更无过者故云实际。菩萨大慈分别其诠开示其旨令证入故云分别显示。辩才智者即发说之解。以得如来四无碍智解诸义故。入众言音者即起说之言。以得解语言三昧起诸说故。入者解也。辩才充内巧言外发无物不化故云开化一切

经曰超过世间至度世之道者。述云第四重申所成有二。此初成自德也。过世间者申断德成过二死故。即对法云过世间者总显烦恼解脱义也。住度世道者标智德成并二智故。即唯识云法驶流中任运转故。谛者安也度者出也。即出世道之别名故

经曰于一切万物至为重担者。述云此后成化德也。由成智断遍于万物。若变若化皆任意故名为自在。庶者凡庶类者品类即众生之总名。故有经本云众生类也。宿无道根现无信乐不知感圣故云不请。于是尚接引况亦有请者故云不请友。即经云不待时义也。群生者即胜鬘中四种众生。所谓无闻非法及求三乘者。有说于四群中初非法人无感圣善故云不请非也。后三乘种未必皆有感佛善故。初无闻人亦应有感圣世善故。华严瑜伽皆有此四。而后三种通定不定。初之一种无性有情。故人天善根应成就。菩萨荷此四群生为自重担而成就故云荷负。作不请友皆该四群也

经曰受持如来至常使不绝者。述云第四重辨胜分修成德有二。初辨所修行后申所成德。初又有二。此初自利修也。有说甚深法藏即如来藏。暗障既除显在己心故云受持。法界诸度即佛种性。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此恐不然。如来藏性既是真体。必不可言受持法藏故。既言法藏亦云受持。即知教法非佛性也。今既受持佛教令久住世有性之属依之殖善故常使不绝。即同上生云汝善受持莫断佛种也

经曰兴大悲至施诸黎庶者。述云此后利他修有三。此初法也。大悲愍众生者即拔苦行。演慈辩授法眼者即与乐行。辩者即乐说之辩。以慈定心而说法故云演慈辩。如说而行必入圣地得法眼净故云授法眼。法眼者即慧眼遂体之名也。悲定说法以拔三涂之苦故云杜三趣。杜者塞也。演慈辩而令修人天业故云开善门施诸黎庶事父唯敬于母亦爱。故慈若敬父乐可尊故。悲如爱母苦可爱故。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者此后合也。若己者意在如自一子。即涅槃云视诸众生犹如一子是也。慈悲怜伤皆如己子故

经曰一切善本至不可思议者。述云此第二所成之德也。善本者即福智之因。度者至也。福智之行皆至菩提涅槃彼岸故即因成也。获佛功德者即福德庄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者即智慧庄严果成是也

经曰如是之等至一时来会者。述云此第四总结也

经曰尔时世尊至光颜巍巍。述云此第二说经因起序也。诸根悦豫者是喜悦相。有色五根皆显喜悦以表净土快乐无间故。豫亦作悆也。姿色清净者是无忧恼。色无惨戚以表佛土无众苦故。巍巍者即高大之称。光颜者即该根色之总言。故重表彼土有乐无苦。姿者妙也。即帛谦皆云面有九色光数千百变。光色甚大明也。有说佛无有不定心。备诸根相好身相复有。何时不悦。但欲加来问故因此表所说非也。佛虽无忧喜而显欣笑。讵备诸相好无显喜悦。故今世尊显喜悦者彼佛所成行德可庆故众生获利时将至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盗墓迷踪

    盗墓迷踪

    南阳府衙表面依然透着平静,但在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却像蝴蝶效应一样地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无限扩大。庙宇的幻相,地下的宝藏,杀戮的背后,迷案的洞察,侠义的诠释,英雄的悲欢,友情的重量,武学的真谛,情爱的挣扎,权利的顶峰……一切最终都化做过眼云烟,在风中飞扬的泥沙与尘土里,去追溯和涤淘乱世中最接近本真的那一幅也许狰狞的面孔。在这些宝藏的背后,还藏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谜底一一揭开。最终,所有人发现,自己原来早就落入了前人布置好的圈套。
  • 独家专宠:总裁先生太放肆

    独家专宠:总裁先生太放肆

    新婚之夜,他高高在上,残忍宣布:“我娶你,就是为了折磨你,让你永远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她一夜之间沦为最悲惨的新娘。抵死折磨,他动了心不自知,她心灰意冷,终于找到机会逃离:“我们离婚!”“女人,你休想逃!”他惊怒,这时才发现自己不能没有她!后来,掘地三尺找人的他,单膝跪在她身前,深情哀求:“老婆,跟我回家,我发誓今后只宠你一个!”
  • 道门女侯之血色飘香

    道门女侯之血色飘香

    误中迷香,古屋中出现的昏睡男女,一起起诡异的脱衣事件,神秘失踪的警界精英,人间蒸发的奇怪家族,一时弄得人心惶惶。为解开这一系列的谜团,欧阳雪和她的伙伴们踏上了寻秘探险之路。随着事件的深入,乡下小镇笼罩层层迷雾。三百年前茅山道长的制邪秘术,不为人知的禁地奇书,封沙诡影的宏大场面,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女人温柔了岁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张晓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绪,道出一个好女人的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面对父母老去离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解读他们的内心;爱情婚姻中,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谋情窃爱

    谋情窃爱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什么是幸福?田皿不知道。但这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么。处处制造误会到底是为什么?次次的帮助又有什么意图?从陌生到朋友最后相爱,且看这厮是怎么做到的。
  • 熏琳历记

    熏琳历记

    为了前世的那份本属于我的东西,今朝我要把它一点一点的夺过来。这,是我熏琳的承诺。
  • 超级愿力系统

    超级愿力系统

    一款来自神的愿力系统,意外地被林夕认主!任务一:救世主,拯救世界一次。任务二:富可敌国,拥有一万亿个人现金存款。任务三:宗师天下,拥有三十六项宗师技能。任务四:三宫六院,成就帝王的后宫。2015,《超级愿力系统》扬帆起航,看得到愿力系统的林夕纵横都市!
  • 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本书就是为说话时吞吞吐吐的人提供的一本实用指南,力图向你介绍魅力口才对你一生所起到的非凡影响,指明生活中的种种说话艺术,告诉人们你也能口吐莲花。高手,离你有多远。相信你阅读完本套丛书后,你会得到一个答案,不管是近是远,都不要怀疑,赶快加入学习的行列,因为高手,永不言败。相信,很快你就会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高手。最后提醒:未来是高手的天下!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写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到各处旅游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沈复创作的《浮生六记》,将夫妻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卷翻译成英文,并作长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