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3100000006

第6章

疏。據梁傳等者。有云支慜度作。恐非。予按梁傳。度師殊無他述。竺法汰傳中載云。道恒頗有才力。常執心無義。大行荊土。既云有才力。或只此師作之。自執己說而行也。汰曰。此是邪說。應須破之。乃集名僧令弟子曇壹難之。恒辨給弗屈。翌日更集慧遠攻之。關責鋒起。恒自覺差異。麈尾扣案未即有答。坐者皆笑。心無之義於此而息。心無諸法等者。瑤疏敘云。謂我之本心元無諸法。諸法自有。非我心有。

疏。由心等者。心不生於諸法。心自無事。以當懷故心神寧靜。以此為得。然大乘正說。萬法無體皆唯心現。緣會而生其性本空。未達此理。乃云諸法自有。我心無法。此其所以失之遠矣。又與小乘心外執法實有符同。

疏。東晉下。即高僧支遁。字道林。據瑤疏。林公作色不自色猶存假色宗。疏依北山錄敘之。大義同也。彼謂下。名青名黃乃至大小長短等皆人之妄情計而名之。非色自謂。故林公云。色不自色。心若下。達妄計性空。苟不執之為實青等。諸相自不成立。故云雖色非色。

疏。齊(去聲)此者。論主欲破彼說。故先示正理。正理既達。偏見自殞。次句下。但前之所名青等質碍之色。皆依緣生。緣生之法元無青黃長短之名。無名之法質碍即色。豈待人名青等法隨起邪見。受想下。以諸般若破有之教。始自世間五蘊。終至出世十八不共等法。皆悉空故。不獨色也。以一切法依乎妄計皆有名相。然因緣所生無實體性。故皆空也。以青等者。青黃之名妄計而起。青黃之相因緣所生。

疏。初句等者。了遍計空。釋論初句。未達下。釋論後句。然緣起下。潛以起信敘之。論說黎邪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依不覺義復生三種相。一者業相。同法相宗中自證分。二者轉相。同見分。三者見相。同相分。故言亦心之相分。能見之心者。謂智相相續。隨相轉者。隨彼黎邪心中所現根身器界五塵等法轉生取著。即執取計名字相也。故論釋智相等略云。依於境界。心起分別。相續不斷。緣念境界。心起著故。妄執分別假名言相等。名屬下。依三性釋也。名是遍計。相是依他。如密嚴經義。下具引釋。

疏。竺法汰者。據傳。與安公相友之人。圭峯略鈔第四云。本無者下至無即無。鈔云。上皆是先敘所計也。賓。客也。客皆向主。今立本無之人。言皆趣向於無。又引爾雅云。賓。服也。中情賓服於無也。尋夫立文下至即物之情哉。略鈔釋曰。不言非有。無却此有。非無。無却彼無也。

疏。初二句下。斥謂斥破可見。今詳等者。以三家對而辨之。心無則實有諸法。本無則執法元空。皆著一偏故。林公則遍計空而不涉有。依他有而不即空。亦各在於一偏故也。若論主者。但依緣生諸法上明之。緣會故非無。從緣故非有。中道妙旨爛然懸解。以中破偏。故三家所以皆不立也。問。緣生之法非有非無已聞命矣。遍計之性如何。答。有無二見本自情生。故以非有非無斥之。苟祛此見。則一切諸法皆不可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起信真如門及大品等廣說。然汰公之作。實與般若一十八空之理相應。但不可說於偏空也。若以五教之理隼之。恒公多入小教。支公同在法相。汰公合於空始。論主則終教之中空有無碍中道之理。然前前淺而後後深。以深破淺得俊尤易。著空等者。空本治有之藥。病去藥亡可也。服之不已返成其病。無可治也。非特等者。敘見惡猶甚也。謂為善惡之惡。食鹽者。彼論第十八略云。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人以鹽著肉菜中。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美諸物。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醎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人言。癡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純食鹽。無智人聞空解脫門。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是為邪見。斷諸善根等。世間下。非世世有斯人也。大意以佛法雖起東漢。行之猶尠。兩晉以降。經論未廣。圓解明哲如什公者誠罕有也。恐人見論主破彼。便謂二師聊爾。不可不可。請覽本傳。自生鄭重。自下等者。敘論旨脉也。然此一論旨脉微隱。諸師區別亦以不同。予前後研覈。漸漸得之。理似有據。可詳逐節疏文。不廣敘也。初理絕下。名謂能詮名言。相即所詮義相。了法等者。華嚴十忍品文。二寄詮下。若不寄其言相。亦不能識中道之性。無離文字。淨名文。三故我下。金剛經文。文字性空亦淨名文。十二分教下。金剛三昧經義。餘可了。

疏。若依等者。謂若依世俗諦說隨相立名。依名取相。凡是等(云云)者。故般若論云。可物於物則名相異陳。莊子山木篇云。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烏得而累也。論文亦本諸此。

疏。以所名等者。大意云。名依法有。法尚空寂。名尤虗假。引密嚴者。前二句證物空。後二句證名空。下論亦云。不物於物則物而即真。

疏。釋此有二等者。於疏易了。但逐難釋之。性各異者。名是遍計。相是依他故。初句下。大意物雖即是名。名不即是物。顯兩異也。見物不知名者。謂見未識之物。雖覩其相不知其名。是物非名也。俗假等者。於第一義二不相即。性本空也。局者下。謂一論能詮之名。所詮之義。皆方便安布建立以悟將來。

疏。第一義者。承上名相兩虗。致令第一義真獨出於名相之表。名虗故離言說。相虗故離心緣。故寶性論第一義諦者所謂心緣尚不能知。何況名字章句等。

疏。初引等者。摩訶衍即智論也。以大品廣說摩訶衍義。故論具說四句之義也。今但引所用一句。復引中論亦同言。轉釋者。即論主轉以第一真諦釋也。以第一真諦二論皆有。故引此為下色空真俗等諸法所依之宗。皆云者。指前二論。次下等者。謂次此以下凡六節論文。初約色空乃至後引二論。依有無之法種種開示。皆依非有非無以示第一真也。細詳疏意自識論旨。若迷旨脉何以知作者之意。予意凡解經論須善三相。一貴識其宗。二善解旨脉。三深了文義。三者不備號虧聖教。真俗非二者。雙是之中故。非真俗之二者。雙非之中故。

疏。二論等者。以撥喪釋滌除也。杜猶閉也。滅聲曰寂。絕色曰寥。無色碍處名曰虗豁。目斷空也。混茫者謂混混茫茫。廣遠之相。目頑凝之空也。

疏。就物等者。謂順物性之自虗。不待洗除以通其性。乃即偽而真也。

疏。初四句等者。謂躡跡釋成互存互亡句也。餘可了。

疏。密嚴下。即彼下卷。二合。名相也。由名相故生起心。心所等諸識分別。次句顯名空。自下等者。分文亦總示下文大義也。

疏。初依等者。空色之義乃法之標相。諸般若等皆有。故首示也。即彼經不二品云。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等。

疏。空非下。色即物也。如水非波外。即波是水。金非器外。全器為金。非一者。空色兩分。事理二殊。如法界觀。事理相非二門也。新譯般若心經亦有色非是空空非是色之文。析滅者。釋論文宰割也。如穿井鑿穴見空之類。然即空之義遠矣。斷見者。外道以蘊滅不續為斷。大乘謂小乘析滅為斷。如懸談鈔說。亂意者。一乘究竟實性論說。初發心菩薩於空未了。有三種疑。如下示之。

疏。問疾品者。釋曰病亦緣生一法也。真有則若來若去應不從緣。從緣生滅非真非有。超日等者。受者五蘊之一。命者不相應行中之一。皆緣生故諸法空也。

疏。文則等者。教逐機異。其旨元和。

疏。二依等者。放光具云。舍利弗問尊者須菩提言。欲使從無所生逮得。欲使從有所生逮得。須菩提言。我亦不使從無所生逮得。亦復不使從有所生逮得。舍利弗言。如所言。為無所逮無所得邪。須菩提言。有所逮有所得。不以二世俗之事有逮有得。但以世事故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有佛。欲論最第一者無有得。無有得。從須陀洹上至佛亦無逮亦無得。釋曰。舍利弗問。從無生真諦有成得邪。從有生俗諦有成得邪。須菩提答。以般若無所得雙遣之。舍利弗以謂於有於無俱無所得。故須菩提復答有得無得亦非有異於世俗中有逮有得。第一真諦中逮得雙絕。此義至無名論知之。故下疏指玄得。

疏。勝義下。隨論會歸中道。

疏。義引者。彼二十四云。世尊。世諦第一義諦有異邪。須菩提。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是第一義諦如等。前雖下。分前後各殊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成唯识宝生论

    成唯识宝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等你爱我

    等你爱我

    她,高傲无比,不可一世,玩弄感情于鼓掌之中。他,潇洒无情,桀骜不驯,游走花丛中招蜂引蝶。两个高傲的人的碰撞,是否会有一方屈服,付出真情,俘获对方的心,演绎一场爱情……
  • 追美金手指

    追美金手指

    韩耿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外表忠厚老实,实则花心大盗,看起来平凡的韩耿,拥有者不平凡的能力,他可以复制任何人的天份一小时,无论是什么样的能力,都可以盗用。白天为普通高中生,晚上却是酒吧里的调酒师,白天在学校中风生水起,晚上在酒吧中如鱼得水,是少妇,高级白领眼中最可爱的人。韩耿一名高中生,凭着自己特有的能力,黑白两道通吃,萝莉要养成,御姐要掌控,唯一的原则就是:只风流不下流。
  • 限你3秒,快点滚

    限你3秒,快点滚

    千金大小姐一定要是淑女吗?哼,我就是例外!淑女?什么东西?“限你3秒,快点滚!”这句话一出来,保证马上有人遭殃,可是有人却偏偏要挑战她的极限!3个有黑道背景的迷人男子与宫穆研相识,会发生什么故事勒?
  • 推销员必知的100个故事

    推销员必知的100个故事

    做一个好的推销员什么最重要?答案可能有许多种:知识、技能、技巧、机会等,似乎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但这些也许都不是最正确的。因为成功本身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你自己。不管你从事我么艰难的工作,只要你全力以赴就能够取得成功。本书从推销员的自身出发,精选了100个简短动人、可读性强、寓意深刻的故事,可帮助广大推销员扬长避短,真正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使推销员充满自信,积极迎接抵消战,最终获得得成功。
  • 有态度,没难度

    有态度,没难度

    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只有端正的态度,能力才能真正体现。《有态度,没难度》充满睿智、诚意的忠告,让你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朋友、家人、工作和自己,并以感恩之心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天霸

    天霸

    这是一个充满热血的世界,每隔九百九十九年会有一个神秘而恐怖的异常生物重生,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会给世界带来战争,给全宇宙带来巨大灾难!即便天界神族也在劫难逃,它也是为战争而生,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天霸。天霸诞生于规律之外,是天地的错误,也是宇宙的漏洞!在天地两界各种力量全力打击下,天霸一次次被消灭,但又总按九百九十九年周期重新出现,这一现象被称为“天霸复活”纪元五千九百九十四年,又一个天霸复活之年,我们故事开始了……
  • 明末乱臣

    明末乱臣

    穿越到明末,成了左良玉的堂弟。名为良臣,实为乱臣。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内破闯贼,外拒清兵,逼崇祯退位,迫东林下野。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为了华夏的延续,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一个现代来的小人物,于乱世崛起,负满世骂名,手持屠刀,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明末中,杀出一个万世之太平!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