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3000000002

第2章

缘(因也)使真言滞于竞(诤也)辩。宗(理也)途屈于好异。真言谓了义言诠真实之教。宗途谓一乘宗途不迁之理。意云。动静无二了义所诠。三乘之人于无二法中而见两异。保执权浅不信无二之道。好异之心发言诤辨。因此使令了义滞而不行。宗途屈而不伸。正同圭峰大师云了义匿于龙藏。叙此为起论之由也。然四论之作皆由排异。何者。不真空明斥三家。般若论云。然异端之论纷然久矣。涅槃论云。今演论之作。寂彼廓然排方外之谈。故知皆缘异见而作

所以静躁(动也)之极未易言也。竞辨者众好异者多。故言之难

何者(微也)夫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归也)逆俗故言淡而无味。初二句明逆顺两违。体乎不二名真。执乎两异名俗若顺法谈一。则逆乎常情好异之徒。此则法不应根也。若顺俗谈异。则又违真一之法此则根不达法也。后四句逆顺皆失。谓莫二之真即性也。今既顺俗谈异常情。迷此真性不能归于宝所。若谈真则俗情不入。反谓言淡无味。老氏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缘使中人未分于存亡。下士抚(击也)掌而弗(不也)顾。承前谈真而来。意云。虽逆俗招无味之谤。只可谈真使人返悟。不可顺俗而令不入。上士闻真勤而行之。中士闻真若存若亡。疑信相半。下士闻真则拍手大笑。反为淡泊不复顾慕。文出老书。故顺而释之

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初句事俗流动名近。即真不迁难知。后句属体

然不能自已(止也)聊复寄真心于动静之际。岂曰必然。试论之曰。然者。犹云虽然。中下疑笑。要使真言不滞。宗途大明常情悟入。欲罢不能。略复依言寄真一之心于动静之际。未敢必是。但试为论之谦也

道行云。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中观论云。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双引经论立不迁之宗也。道行引其正文。卷当第十。诸法即物也。本谓根本亦元也。缘集而来来何所从。缘离而去去何所至。如善财问慈氏云。此楼阁何处去耶。答曰。来处去也。解云。欲明其去先知其来。来不见源去亦何所。譬如寒暑相代。寒自何来暑于何去。是谓诸法如幻如化。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中观下但义引彼破去来品。卷当第二。然论极深细。今略示之。方谓去处彼即去者。论长行云。去法去者去处。是法皆相因待不得言定有定无。是故决定知三法虚妄空无所有。但有假名如幻如化。此论之意随俗故知彼去。顺真故不至方

斯皆即动而求静。以知物不迁明矣。经论皆尔。于理何惑。释动求静三乘之见也

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初三句常情倒见。后动而下二句出意。初句牒执。以昔物下出所以。以见物迁至昔唯去不来。故云迁也。次三句举悟。后静而下二句出意。初句举悟。亦以下出所以。昔物不至今今物不去昔。有何动耶。今昔相待其相本空。物在其中无去无来

然则所造(诣也)未尝异。所见未尝(曾也)同。逆之所谓塞顺之所谓通。同见昔物不至今。而有迁不迁之异。后二句中吴净源法师云。惑者任情逆性而塞。悟者任智顺物而通

苟得其道复何滞哉。净源法师云。若悟不迁之道。塞自去矣已上略明大旨已显。下又广辨

伤夫人情之惑也久矣。无始无明有来至今。论主悲伤迷而弗悟

目对真而莫觉。既知往物而不来。而谓今物而可往。往物既不来。今物何所往。初句泛责真谓不迁也。贤首大师云。实际居于目前翻成名相之境。次二句正责不觉之相。知其昔不来。却计今可往。迷也。后二句就示不迁。既知昔物不来。便可悟其今物不往

何则。征也

求(索也)向(昔也)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求也)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以古望今也。初四句中意云。就昔以求昔日之物。昔日元有此物。如昔有尧舜今则无之。后四句蹑前成立不迁。此中今古通目三世能迁之时。物者。所迁之物。虽举能迁。意在所迁故云物不来等

复(反也)而求今今亦不往。以今望古不迁亦然。但互改向今及来字可。故论但云今亦不往

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释成不迁也。论旨以今昔相待来去相形。缘体非真诸相何立。常情为相所转。见有迁流。悟士了虚当相寂灭。何有今昔之动来去之迁。据此虽念念谢灭。亦念念不迁也。故大论第五云。菩萨知诸法不生不灭其性皆空。予昔读此反复不入。及读永明大师宗镜录至释此论疑滞顿消。故知论旨深隐。不可随文作解

故仲尼曰。回也见新。交臂非故(旧也)此文小变南华之文。彼云。仲尼谓颜回曰。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交臂二说。一云。少选也。犹言掉臂之间已失矣。一云。臂相执也。孔颜交臂相执皆令勿迁。然已迁去岂能留之。故郭象解云。夫变化不可执而留也。论意变化密移新新非旧。既唯见新新不至故。岂有迁耶

如此则物不相往来明矣。既无往反之微眹。有何物而可动乎。通结上文。初一句断定不迁。后二句结成本义。尚无微眹之动。况有大者

然则旋岚偃(仆也)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瓢鼓(动也)而不动。日月历(经也)天而不周。连引四事。前三所迁之物。后一能迁之时。亦通于物。皆流动中至大者至速者。而云常静等皆不迁尔。旋岚大风之名。此风起时偃妙高犹如腐草江河易见。野马者。南华云。野马尘埃也。或云。白驹游气。亦运动中驶埃者。日月于昼夜中周四天下。此皆常静不流不动。以妄见非真缘生相假。苟达两虚万物顿寂也

复何怪哉。情计之流执妄为实。闻四不迁良可怪诞。达观体物至动不动亦常理也。将何怪异。上明不迁文旨已备。此下约教会违。会有内外。如文

噫圣人有言曰。人命逝(往也)速速于川流。潜妨也。噫心不平而恨声也。梵网云。人命无常过于山水。诸经多有。意云。若物不迁岂非违此说耶

是以声闻悟非(无也)常以成道。缘觉觉缘离以即真。苟万动而非化(迁也)岂寻化以阶(进也)道。初二句举行人。声谓声教闻教悟理。修无常等行证成四果。缘谓缘起。观缘而觉。离缘起之有为。进五果之妙道。后二句辩违。若云不迁。岂彼二人禀无常之教。修无常之行而得道果耶

复寻圣言微隐难测。若动而静似去而留。通前违妨也。复谓研复。圣言即前无常教也。微隐难测者。以言权旨实故。涅槃名为密语。大乘智臣善识密意。意谓虽谈无常亦密显真常。不可守言一向作无常解也。以二法相待有此。定有彼故。若动下出难测所以。若说即无常之动是真常之静。似说一人即去而元不去也。难测在此

可以神会难以事求。此理幽微。只可神而明之妙识佛意。不必随识依言定旨。事谓情识及言教也。楞伽经中大慧示疑。佛亦会释。故法四依中。但令依义不依文依智不依识也。生公反教而谈理千古希声。肇公贱事而贵神百世准式。然唯上智中下不可

是以言去不必去。闲(防也)人之常想。称住不必住。释(解也)人之所谓(执也)往耳。岂曰去而可遣(迁也)住而可留耶。既贵神贱事。只可舍文会旨。经说无常。不必说物迁去。但是防凡夫之人着常之想。经说常住。未必说物不迁。但解二乘计无常尔。此之二说本皆破倒。倒情既遣万物非迁。非不迁也。涅槃初分大有此说。善哉论主。实曰智臣矣后二句正明舍文。岂可闻说无常。便谓万物迁去。闻说常住便计万化常留

故成具云。菩萨处计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故摩诃衍论云。诸法不动无去来处。双引经论各证一事。引成具经中既云。菩萨为破众生常计而演无常之教。证前闲人之常想。智度论中诸法不动。以证释人之所谓往。皆对治悉檀非第一义

斯皆导达(悟也)群方(类也)两言一会。岂曰文殊而乖其致(旨也)哉。若经若论。皆是引悟众生之典。而经说去论言住。两言在文实异。然经本破常物不必去。论本显真物不必留。所以云一会。在旨不乖

是以言常而不住称去而不迁。不迁故虽往而常静。不住故虽静而常往。虽静而常往故往而弗迁。虽往而常静故静而弗留矣。初二句中经论随计破着。说迁不迁物不必然也。次四句蹑前。已明迁而不迁不迁而迁。后四句复蹑前。已明迁即不迁不迁即迁。故非重也。所以不会二乘者。以二乘但禀无常之教而修。故唯会教人可悟也

然则庄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临川。此会外典之违也。太宗师略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若直解者。如人藏山于深泽以谓牢固。力大者得之于夜半中背负而趁。彼藏山者不觉不知。此寓言也。以譬造化之力迁负周密。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广。未尝不负之而走也。夜半以喻冥理也。古人云。变化之道挟日月而行。负天地而走。此亦正同四梵志藏身山海时至皆化。仲尼下论语文。孔子临于川上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云。新新之化往者过而来者续。无一息之停。如斯。指水也。二典皆言物迁。如何会通

斯皆感往者之难留。岂曰排(遣也)今而可往。二典皆感往物难留至今。非说今物排去。以明即迁而不迁尔。巧摄儒道。故类会之

是以观圣人心者。不同人之所见得也。孔子域中之圣。庄周达观之贤。贤圣之人所见所得人难尽之。不可随文只作无常之解

何者。征也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龄(年也)一质(体也)徒(虚也)知年往不觉形随。此出凡情见浅也。但见年去。不知形亦随变。少壮既殊百年形异。执乎一体诚为倍迷。若知少壮不互有。年年不相到随遇随空。何有迁耶

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邻人皆愕然非其言也。此以外事故类证尔。梵志解迁中不迁如孔庄。邻人非之如凡浅。西域净行梵志十五游学。三十归娶。五十入山。今言出家谓入山也。白发复归。邻人以常情问之云。昔人尚在耶。见今问昔亦已误矣。故梵志答之但似昔人。岂今之新吾是昔之故吾哉。邻人不达随变之理执。今白首是昔朱颜

所谓有力者负之而趁。昧者不觉。其斯之谓欤。源云。负之而趁犹老少形变。昧者不觉犹人愕然

是以如来因群情之所滞。则(准也)方(正也)言以辨惑。乘(凭也)莫二之真心。吐不一之殊教。乖而不可异者其唯圣言乎。故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说。虽复千途异唱。而会归同致矣。初至圣言乎等者。通辨诸教文异旨同。故谈下结成一致。众生流滞于生死。根行乐欲种种差殊。故如来观机演教。依准正理之言以解凡惑。依一真法界流十二分教。若小若大或权或实。八万度门恒沙佛法故不一也。梵网云。世界无量教门亦尔。虽乃差殊其旨无异。原佛本意亦唯一事。故不可文殊令旨亦差

而征(索也)文者。闻不迁则谓昔物不至今。聆(听也)流动者。而谓今物可至昔。随声取义之士。滞于一偏不达圆音。故再举今昔以示之。令不泥教

既曰古今。而欲迁之者何也。古今不可互指。不迁已明。能分古今之异。却欲迁之何故

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动。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其不来。不来故不驰骋于古今。不动故。性各住于一世。初有六句。不坏古今之相。非去非来以明不迁。然三三两分。皆初句标。次句释。后句出不迁所以。以古不来今知今不去古也。不来下四句结成。古今之相随性而各住自位。皆不迁也。驰骋趁走貌

然则群籍殊文百家异说。苟得其会岂殊文之能惑哉。初二句举教异。群籍目圣教。百家属师宗。后二句明文异旨同。然上所会。且约动静常无常等会释。以此例诸法法皆然。是故经中或说苦等四妄。彰权隐实。或说常等四真。彰实隐权。如是会通异门一道。且药分千品愈病无殊。教海万方悟心何异。苟封文迷旨字字疮疣。得意忘言物物合道。自此以下唯就于时以明不迁。意谓能迁古今三世之时。尚且不迁。况所迁之物而有迁耶

是以人之所谓住。我则言其去。人之所谓去。我则言其住。然则去住虽殊。其致一也。谓凡情偏解知住迷去知去迷住。圆见之人一法双了。特由迷悟云泥故。去住相反

故经云。正言似反谁当信者。斯言有由矣。言似相反旨意常顺。如前住云

何者。征也

人则求古于今。谓其不住。吾则求今于古。知其不去。执迁之者求古于今。见今无古故云迁也。悟者求今于古见古无今。故今不去也

今若至古古应有今。古若至今今应有古。文通二对。皆上句举执。下句出违。若古今互迁亦应互有。然执者但执今去古。不执古来今。今亦云者但例说尔

今而无古以知不来。古而无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物也)各性住于一世。有何物而可去来。初四句承前互无。知不来去。若古下复蹑不来不去。以成不迁

然则四象风驰璇玑电卷。得意毫微虽速而不转。四象即四时。奔驰之疾如风也。璇玑即北斗二星之名。今通因北斗。以绕辰而转昼夜周天速如电卷。举此四时昼夜该摄一切。乃迁运中最速疾者。毫微谓毫毛微细也。源云苟得不迁之意在于毫微。虽四象等亦不转移也。源师之意如能悟毫微不迁之意。虽至迁亦不迁也。此解最正。如远公云。一毫涉动境成此颓山势。迷既一毫而成大。悟亦毫微而见理。此中且举悟涯初涉尚见不迁。况大达耶

同类推荐
  • 耳庵嵩禅师语录

    耳庵嵩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Father Goriot

    Father Gori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湘学略

    湘学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约选序例

    古文约选序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临臯文集

    临臯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肠胃病食疗菜谱

    肠胃病食疗菜谱

    《胃肠病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胃肠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胃肠病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胃肠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宫路绝恋》

    《宫路绝恋》

    现代的平庸生活,她过够了,却也无可奈何,一场穿越,她的命运是辉煌亦或是凄清?
  • 我的极品女老板

    我的极品女老板

    娶了一个颠覆众生容貌和身材的妻子,却碰都不能碰,还给他戴了一抹绿色。离婚后,他遇到了美女老板,过上了富足的小日子。
  • 刘备日记

    刘备日记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旷世巨作!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不朽篇章!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你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这里,没有花哨的魔法,也没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更没有夸父逐日,九龙拉棺。有的,只是一些好玩的人和好看的事。在这里,你会看到吴彦祖金城武刘德华同台飙戏。你会看到周杰伦汪峰现场飙歌。你还会看到刘关张的英雄历程。所以——你还在等什么?赶快拿起手中的手机阅读吧!PS1:本书作者颜值有保证,已得到无数网站权威认证,欢迎大家追更!PS2:本书已经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肯定,像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我吃西红柿,还有在历史领域如日中天的月关,他们都——还没看过这本书。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看了,就足以!
  • 山海经怪物鉴

    山海经怪物鉴

    【耽美】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世间有了生灵万物,人类布遍了全世界,人类在繁衍生息的同时,上古神兽也在默默的守护着自己所在的栖息地,相对的,凶神则是与神兽对立的存在,凶兽霍乱天下、危害人间只为争夺自己的生存空间。自尧舜禹之后便很少再有人类与上古异兽相处的历史,上古异兽也逐渐变为传说。直至秦朝胡亥杀死丹妙挚爱只为强娶丹妙,丹妙愤恨的纵入湖中,日光使整片湖水呈美丽的红色,而丹妙纵入湖水后使整片湖水瞬间成血海,化作丹鸟复仇,却没能杀死胡亥。从此它孤身一人浪迹天涯,唯独嫉恨凤凰的美丽和与心爱之人的幸福生活,而凤凰心爱之人只是一介凡人,丹鸟便起杀心,于是便有丹穴山之巅的传说。
  • 龙凤玦

    龙凤玦

    江湖从不缺少纷争,或是为名,或是为利,那看似平静的湖面下面永远是暗流涌动,而龙凤玦的传说无疑是给这表面平静的江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龙腾九霄,凤养万物,龙凤合鸣,天地反覆。”这十六字的预言不知何时起响彻了江湖,江湖中人纷纷猜测其意,流言四起。且看父母惨死,身怀龙形玦的孤儿薛柏如何在这纷乱的江湖中拨开层层迷雾,搅乱天下风云。
  • 枕上妻

    枕上妻

    秦悦歆被人骂的时候,是陆晨安牵着她的手帮她一字一句地反唇相讥;秦悦歆被人打的时候,是陆晨安按着轮椅出来将她护在身后;秦悦歆说疼的时候,陆晨安二话不说拿着一把牙签就往自己的手上扎说:“我陪你一起疼!”人人都说陆晨安爱秦悦歆爱到走火入魔,就连秦悦歆也觉得陆晨安爱她爱得没有底线。她只是没想到,没有底线,只是因为从来不在他的心上停过,所以才会纵容一切。秦悦歆以为自己爱上的是一头披着狼皮的羊,却没想到陆晨安是一头披着狼皮的豹。男欢女爱是套路,可是为什么,陆晨安你不把路修到最后。
  • 夜幕英雄

    夜幕英雄

    我是个游荡在ACG网络世界的死宅,没什么梦想,一边读大学,一边画工口漫画为生。就算是漫画,也不喜欢看美式的英雄主义漫画。英雄?不过是一群中二少年的幻想罢了。“我是英雄。”夜幕下,当一个美少女这样说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呆住了。妹子!我可以画你吗?!!!
  • 废妃也疯狂

    废妃也疯狂

    “你个死不掉的怪物,你看什么看?”“就你,一个废妃,四平八稳的,有啥?”“你,你,你,滚!”“啧,脾气还不好,我可是体会过狐狸精那种妩媚;尝过鱼精的圆润;就连牡丹精的那种雍容华贵都臣服于我,还有玫瑰精的那种气度不凡的韵味;你看你,嘴巴奇臭,还没胸没臀;我这个千年的老怪物反正是不稀罕看,你呀还是——”一个气宇轩昂,玉树临风的男人,妖孽般的眼神鄙视着‘疯妃’的疯狂咆哮,心底却充满无比悲哀的情绪,自己到底是无聊极了吗?
  • 追逐世界尽头的孩子

    追逐世界尽头的孩子

    在地面相反的另一个世界,我已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名字。是谁在呼唤?是谁在哭诉?这个世界,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