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92700000006

第6章 劉遺民書問附

遺民和南。

按新疏。公名程之。字仲思。別號遺民。謂遺逸之民。彭城人。漢楚元王之裔。外善百家。內研佛理。嘗為柴桑令。值桓玄僭逆初萌。乃歎曰。晉室無盤石之固。蒼生有纍卵之危。因與儒者次宗宗炳周續之等。皆當代名流。事遠公於廬山。稱十八賢。精結蓮社。辟命弗顧。太尉劉裕。見其野志沖邈。乃以高尚相禮。時生法師入關。就學於什師。與論主莫逆。生公南返。乃以前論出示廬山社眾。遺民覽之歎服。因呈遠公。公歎曰未曾有也。雖遺民致問。亦遠之深意也。

頃[(歹*又)/食](味也)徽(美也)聞。(去聲名也)有懷遙佇。(企望也)歲未寒嚴。體中如何。音寄壅隔。增用抱蘊。弟子沈痾草澤。(山野也)常有弊瘵耳。因慧明道人北遊。裁(纔也)通其情。

將致問深旨。先敘寒溫仰慕之懷也。謂頃聞美名。如飢渴之得飲食。故曰[(歹*又)/食]。有願見之懷而不得。但有遙想企佇。時當歲末。不審道體如何。以乏便鴻。故音寄壅隔不通。日增積蘊之思。顧以病臥草澤。不能遠訪。情向未達。近因慧明北遊。纔得一通其情。此敘未見懷想之心如此。

古人不以形疏致(思也)淡。悟涉則親。是以雖復江山悠邈。不面當年。至於企懷風味。鏡心象迹。佇悅之勤。良以深矣。緬然無因。瞻霞永歎。順時愛敬。冀因行李。數有承問。

此敘慨慕之情也。古人不以形迹疏遠。而遂淡其致思。苟心相契悟。雖遠亦親。是以山川雖邈遠。昔年未面。至若企仰懷慕道風法味。心鏡照其像迹。不越方寸。故佇望之勤。日益深矣。此想慕之切也。私心緬然不忘。但無因一見。瞻望秦嶺之煙霞。益增長歎。隨時愛敬之心不忘。冀望乘往來行李之便。願數有音問。

伏願彼大眾康和。外國法師休納。

此祝願也。外國法師常時休納福慶也。以論主在譯場。故問及大眾。致訊本師也。

上人以悟發之器。而遘茲淵對。想開究之功。足以盡。過半之思。故以每惟乖闊。憤愧何深。

此歎論主遭逢之幸。顧自愧也。悟發之器。謂論主先遇梵師持禪波羅蜜經梵本至秦。論主從梵師得受禪訣。有所開悟。故稱悟發之器。淵對。指什師淵妙之思。論主既已自悟。又遇此良師。想於般若開究之功。以盡過半之思。謂全了悟也。故劉公慕此。不能參預法會。以自乖違闊遠。憤愧何深耳。

此山僧清常。道戒彌勵。禪隱之餘。則惟研惟講。恂恂(敬貌)穆穆。(和也)故可樂矣。弟子既以遂宿心。而覩茲上軌。感寄之誠。日月銘至(瑤本作志)。

此劉公自述慶幸法侶嘉會之辭也。言道戒。戒也禪隱。定也。研講。慧也。此三學精嚴。六和修敬。自遂生平而覩茲嘉範。感託之誠。指日月以銘心志。

遠法師頃恒履宜。思業(禪思道業)精詣。(到也)乾乾宵夕。自非道用潛流。理為神御。孰以過順之年。湛氣若茲之勤。所以憑(托身)慰(慰心)既深。仰謝逾絕。

此讚述遠公之高。且述依托之志也。履宜。謂行履如宜。禪思道業。精嚴深到。而又乾乾不息。盡夜不懈。如此操行。若非道用潛流於心地。至理神御於日用。誰能以過耳順之年。澄湛之氣若此之精勤。有師如此。故身有所托。而心有所慰。以畢所願。故仰道謝世。日遠逾絕。此又劉公之所大慶幸也。

去年夏末。始見生上人示無知論。才運(此疑作韻)清儁。旨中沈(深淵)允(恰當)推涉聖文。婉而有歸。披味殷勤。不能釋手。直可謂浴心方等之淵。而悟懷絕冥之肆者矣。若令此辨遂通。則般若眾流。殆不言而會。可不欣乎。可不欣乎。

此敘得論之由也。謂從生公得無知論。其才清儁。其理深沈允當。推釋經文。辭婉而旨有歸趣。披閱玩味。殷勤再至。不能釋手。般若玄宗。如眾流歸海。如人浴海。已沾百川之水。浴心般若。已得萬法之宗。般若非見聞之境。故稱絕冥之肆。若使此論一通。則般若引眾流。將不言而會矣。再言可不欣乎。慶躍之至也。

夫理微者辭險。(由般若理微。故設論辭險)唱獨者應希。(如陽春雪曲。和者應稀)苟非絕言象之表者。(者。指其人也。若非心超象外之人。定不能領會)將以存象而致乖乎。(謂未能忘言得旨之人。必執言以乖其理)意謂答以緣求智之章。婉轉窮盡。極為精巧。無所間然矣。(此許前論與理渾然。無有間隙矣)但暗者(昧於理者)難以頓曉。猶有餘疑一兩。(一二)今輙題之如別。(初別列問意。今合歸篇中)想從容(無事)之暇。(間暇之時)復能麤為釋之。(上敘起疑之由。下正敘疑文)論序云。般若之體。非有非無。(真俗雙泯)虗不失照。照不失虗。(寂照同時)故曰不動等覺而建立諸法。下章云。異乎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上總敘實智之文)又云。用即寂。寂即用。神彌靜。應逾動。(此敘權智之文。下就敘論意。先權實雙標)夫聖心冥寂。理極同無。(此敘實智意)不疾而疾。不徐而徐。(此敘權智意)是以(下釋成權實一致)知不廢寂(權即實)寂不廢知。(實即權)未始不寂。未始不知。(權實雙彰。二智並運)故其運物成功化世之道。雖處有名之中。而遠(亦作宛)與無名同。(謂由寂照同時。故權智應機化世。而遠與實智理冥。是以二智無殊上敘申論意微妙。下敘迷昧者不了玄旨)斯理之玄。固常所彌(新疏作迷)昧者矣。(上敘論文立意權實不異。下出疑設難二智體殊)但今談者。所疑於高論之旨。欲求聖心之異。(以論說聖心冥一。故今疑者。按權實二智以求聖心之異。故下正難二智體殊)為謂窮靈(瑤本作虗)極數。妙盡冥符耶。(此正難意。云所言二智不異者。為是般若證窮真諦之虗。斷盡俗諦有為之數。妙盡冥符合而為一耶。此難實智冥真絕俗也)為將心體自然。靈怕獨感耶。(難意謂般若之用。不在窮虗極數。當體虗怕。無相獨存耶。此難疑無權智也上申疑立難。下出過)若窮靈(作虗)極數。妙盡冥符。(謂心境既合為一。則不應存寂照二名)則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體耳。(然寂照二名體用不一。則所成之定慧既二。則寂照亦二。用既二則體亦二。安可言心境冥一也。此則二名不應一體也)若心體自然。靈怕獨感。(是所謂神彌靜。乃返一絕跡。有體無用。如何又有權智耶)則羣數之應。固以幾乎息矣。(若有體無用。則權智已絕。又何言應逾動耶上雙難權實。下潛難無知)夫心數既玄。(則寂然無知矣)而(又云)孤運其照。(然照則知矣。何言無知)神湻化表。而慧明獨存。(言神既湻恬於萬物之表。此則絕於應。而慧明獨存。則不合有應。有應則二知矣。既有二知。則一知照真。一知明俗。何謂無知)當有深證。可試為辨之。(辨上權實不二。真智無知。下難不取。意謂實智可不取。權智則非不取也)疑者。當以撫會應機覩變之知。不可謂之不有矣。(謂權智應機。必定有知)而論旨云本無惑取之知。(本論謂權智無惑取之知)而未釋(解也)所以不取之理。(意謂權智應機必有知。有知必有取。而言不取。故未解也。下兼難心異)謂宜先定聖心所以應會之道。(謂以二語楷定聖心。即下云)為當唯照無相耶。(由上立難權智有取。故今輩就權智以難聖心有二。為是權智觀物唯了物體惟空本無相耶。此審定無相)為當咸覩其變耶。(為是權智應物覩其萬化皆有相耶。此審定有相下難)若覩其變。則異乎無相。(謂若唯覩其萬變有相可撫則異乎無相)若唯照無相。則無會可撫。(謂若唯照性空。則萬境斯寂。故無會可撫)既無會可撫。而有撫會之功。意有未悟。幸復誨之。(言既無會可撫則機緣已絕。可言不取。而又言有撫會之功。有撫。則何言不取耶。意謂聖心若一。定應得一失一。若二諦俱得則權實兩殊。故此難之。下難是當。先舉疑文)論云。無當。則物無不當。無是。則物無不是。物無不是。故是而無是。物無不當。故當而無當。(上引論文。下就許是當)夫無當而物無不當。乃所以為至當。無是而物無不是。乃所以為真是(上就許是當。下難相違)豈有真是而非是。至當而非當。而云當而無當。是而無是耶。(上難相違。下敘救轉非)若謂至當非常(泛常)當。真是非常(泛常)是。此蓋悟惑之言本異耳。(至當真是。乃悟者所見。常當常是。乃惑者所執。故言不同。而義未決)固論旨所以不明也。願復重喻以祛其惑矣。(請決所疑。下難以結意)論至日。即與遠法師詳省之。法師亦好相領得意。(言遠公亦相得意許可)但標位似各有本(遠宗法性。什宗實相。故各有本)或當不必理盡同矣。(此一語。足見遠民見理未真)頃兼以班諸有懷。(謂以論班示同志)屢有擊其節者。(謂賞音識趣者)而恨不得與斯人同時也(凡見斯論者。無不願見。而不可得也)。

答劉遺民書(書有二幅。前短札。後長幅)

不面在昔。佇想用勞。(言與遺民自昔未面。故但勞佇想耳)慧明道人至。得去年十二月疏。并問。(劉公前書。托慧明寄至)披尋返覆。(詳省來問)欣若暫對。涼風屆節。頃常如何。(此敘寒溫)貧道勞疾多不佳耳。信(信乃使者)南返不悉。(此敘意下正答)八月十五日。釋僧肇疏答。

服像雖殊。妙期不二。(服像。言儒釋雖不同。若妙悟心期。則本來不二)江山雖緬。(遠也)理契則鄰。(江山雖遠。若忘形契理。則萬里非遙)所以望途致想。虗襟有寄。(言與劉公心神契會。所以屬望長途。虗懷有託)君既遂嘉遯之志。(嘉遯周易遯卦爻辭。又云肥遯。言高尚隱逸也)標越俗之美。獨恬事外。歡足方寸。(此歡劉公匡山蓮社。已遂隱逸之志。標越塵俗之美名。獨享世外之樂。其歡足內心)每一言集。(每與南來之人。一言集會之間)何嘗不遠喻林下之雅詠。(來人一言話間。未嘗不遠領林下之雅詠。謂時領社中名公著作也)高致悠然。(此讚所聞諸作。則知高尚之思。悠然可想)清散未期。(言慕社中清勝君子。蕭散之懷。未期佳會)厚自保愛。(此囑劉公加餐之意)每因行李。數有承問。(因往來人。數得劉公音問)願彼山僧無恙。道俗通佳(酬前大眾康和。但社有宰官居士。故併問道俗)承遠法師之勝常。(此酬前外國法師當休納)以為欣慰。(喜法師勝常。足以慰心)雖未清承。然服膺高軌。企佇之勤。為日久矣。(敘仰慕遠公之情。雖然未承清範。而服膺懷德。仰其高[跳-兆+屬]。瞻慕之心。非一日矣)公以過順之年。湛氣彌厲。(下酬敘遠公近履佳況。前云遠公湛氣若茲之勤。故因歎云。過順之年。澄湛之氣彌厲。益嚴勁倍常。所謂老當益壯)養徒(作養徒眾)幽巖。抱一(凝神)沖(空虗)谷。遐邇仰詠。(遠近仰高誦德)何美如之。(歎遠公美德。無以過之)每亦翹想一隅。懸庇霄岸。(言翹想遠公天各一方。霄岸猶言天際。言懸遠托庇蔭於天際)無由寫敬。(懷慕之心。布敬無因)致慨良深。(言懸想而不及見。慷慨之念實深)君清對終日。快有悟心之歡也。(酬前憑慰既深。謂慕遠公之高。恨不及見。君幸終日清對。且喜有悟心之快)即此大眾尋常。(如常)什法師如宜。(正答休納)秦王道性自然。(此下敘國王外護。三寶正隆)天機邁俗。(言秦王向道之性。不勉而能。天機超俗。不以有國為榮)城塹(外護)三寶。弘道是務。(言不以國事為累。但終日弘道)由使異典(法寶。即下敘新經)勝僧。(僧寶。即下敘諸師)方遠而至。(自西竺遠來)靈鷲之風。萃於茲土。(佛居靈鷲之風。什師入關。三寶聚於此土)領公(支法領也。遠公弟子)遠舉。乃千載之津梁也。(〔頌〕公往西域取經。故云遠舉)於西域還。得方等新經二百餘部。(遠公使領公往西域取經。所取方等諸經。按新疏云。華嚴梵本。亦領公尋至。恨無正傳)請大乘禪師一人。(禪師名佛陀婆陀羅。此云覺賢。賢學禪業於罽賓佛大仙。弘始中入秦。於瓦官寺教習禪道。江南慧嚴慧觀。關中玄高等。皆從師受業。論主亦在其中。故劉公稱云悟發之器)三藏法師一人。(名弗若多羅。姚興待以上賓之禮。令譯十誦。未竟而終)毗婆沙法師二人。(一名曇摩耶舍。一名曇摩掘多。以善通此論。故以為名)什法師於大石寺出新至諸經。(諸經。或諸師齎來。或領公所取。皆一時至。故云新至)法藏淵曠。(淵深廣大)日有異聞。(時聽誦譯)禪師於瓦官寺教習禪道。門徒數百。夙夜匪懈。(日夜參求)邕邕(和也)肅肅。(敬也)致可欣樂。(由是而知達磨未來已前。禪道已行。學者不少。論主蚤以從修禪業。有所悟入。觀論旨幽玄。非悟何以至此)三藏法師於中寺出律藏。本(謂四重等)末(謂餘篇)精(精詳)悉。(盡悉)若覩初制。(若覩如來初制之日)毗婆沙法師於石羊寺出舍利弗阿毗曇(小乘論名)胡本。(梵本)雖未及譯。時問中事。發言新奇。(此上敘譯場近來諸經。及西來諸師。足見一時法運之盛。故特以相聞)貧道一生。猥參嘉運。遇茲盛化。自恨不覩釋迦祇桓之集。餘復何恨。(論主自慶時清道泰。明主弘法。真師主盟。聖典遠臻。勝友雲集。可謂一時之盛。何幸參預嘉運。過茲盛化。所恨不覩祇園親承佛會。餘復何憾)而慨不得與清勝君子同斯法集耳。(此以不得劉公同此法集。良以為慨耳)生上人頃在此。同止數年。(什公門下弟子。有生。肇。融。叡。稱為四哲時美其盛。謂通情則生融上首。精難則叡肇第一。或云觀公)至於言話之際。常相稱詠。(詠。誦也。謂常稱誦匡山之盛)中途還南。(因譯涅槃經。至闡提無佛性義。生公曰。蠢動含靈皆有佛性。闡提雖不信。有時善根發現。何以言無佛性。想經來未盡耳。眾皆不然。生公遂去譯場。故云中途南還)君得與相見。(來書云始見生上人示無知論。故云相見)未更近問。惘悒何言。(言生公去後。更無近問。中心惘悒。言思慕不忘也)威道人至。(自蓮社來)得君念佛三昧詠。并得遠法師三昧詠及序。(言劉公作念佛三昧詩。遠公亦作。且更有序。威道人持來。故得一見)此作興寄既高。辭致清婉。(此美念佛三昧之作。托興寄心已高。而文辭清爽。致思微婉)能文之士。率稱其美。(言關中能文之士。相率皆稱其美)可謂游涉聖門。扣玄關之唱也。(稱其能以文辭發揮佛理。故云游涉孔聖之門。而扣法界玄關之唱。非空談也)君與法師當數有文集。因來何少。(因見念佛詠序。則知公與遠公文集當多。而見寄何少耶)什法師以午年。(弘始八年。歲次丙午)出維摩經。貧道時預聽次。(什師譯維摩。且譯且講。故云時預聽次)參承之暇。輙復條記成言。(謂參承講說之暇。復條記什師現成之言)以為注解。(此言註雖出肇手。而義則本乎什師)辭雖不文。然義承有本。(論主自謙。維摩注解。辭雖不文。而義則承本什師)今因信(使者)持一本往南。君閑詳。(言劉公閑於文字。詳於義理)試可取看。(已上敘彼此一往之事。以通其情。此下方敘來問發起)來問婉切。(謂劉公五難。辭婉而義切)難為郢人。(論主自謙。謂難與劉公敵手。郢人事出莊子。謂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此匠石揮斤之妙。固難其人。而郢人立不失容。更自難得。言承當之難也)貧道思不關微。(言入理)兼拙於筆語。(謂不但思不入理。兼且拙於文字)且至趣無言。言必乖趣。(至理無言言生理喪)云云(猶嘵嘵)不已。竟何所辨。(言不及理。辨之何益)聊以狂(妄言)言。示詶來旨耳。(莊子云。吾與汝妄言之。汝亦妄聽之)疏云。稱聖心冥寂。理極同無。雖處有名之中。而遠與無名同。斯理之玄。固常彌昧者。(上牒來疏所引論辭)以此為懷。自可忘言內得。取定方寸。(此許其所得。自可忘言內證。取定一心)復何足以人情之所異。而求聖心之異乎。(此責其不能忘言。復以常人之情。而求聖心之異)疏曰。(下舉難出意)談者謂窮靈極數。妙盡冥符。則寂照之名。故是定慧之體耳。(寂照下出難)若心體自然。靈怕獨感。(下出難)則羣數之應。固以幾乎息矣。(上牒難下出意)意謂(通下句)妙盡冥符。(心境合一。則寂照雙絕)不可以定慧(二法)為名。(意謂)靈怕獨感。(則靈絕待)不可稱羣數以息。(却不知)兩言雖殊。妙用常一。迹我而乖。在聖不殊也。(上以正意責迷)何者。(徵釋無異。先示定慧同源)夫聖人玄心(寂體)默照。(照用)理極同無。(照極則兩忘。同一真源)既曰為同。同無不極。(既同一源。則無有不極下責迷)何有同無之極。而有定慧之名。(此出正義。下釋伏疑云。定慧既一。何故前云寂即用用即寂)定慧之名。非同外之稱也。(謂寂照既同一源。則知定慧本同一體。豈同外別稱定慧之名耶)若稱生同內。有稱非同。(謂若定慧之名。生於同內。則凡涉名言。則非真體)若稱生同外。稱非我也。(謂於同外強稱定慧之名。則是迷者妄執在我。般若體中本無定慧二名上答定慧不二。下答權應不息)又聖心虗微。妙絕常境。(妙盡冥符。此言實智無為。次言權應不息)感無不應。會無不通。冥機(妙智)潛運。其用不勤。(權智妙應。而無不為如此)羣數之應。亦何為而息耶。(上明實智無為。權應不息。下答二智體殊。正答心異。兼通有知。先標妄)且夫心之有也。(凡夫妄心之有)以(因也)其有有。(有待緣而後有)有不自有。(以待緣而有。故不能自有)故聖心不有有。(此顯真也。以聖心離緣。故不有有)不有有。故有無有。(以不借緣生。故雖有而非有)有無有故。(牒上)則無無。(既已非有。則亦非無)無無故。(牒上)聖人不有不無。(雙絕有無。冥心一際)不有不無。其神乃虗。(以有無雙絕。則虗靈獨照。妙契中道)何者。(徵起。下即難就通。正答心異以明雙非。夫有下至廢用耶。通為一唱。二百零一字)夫有也無也。心之影響也。(影譬象。響譬言)言也象也。影響之所攀緣也。(分別影響本無實法。下正示雙非)有無既廢。(絕也)則心無影響。影響既淪。(喪也)則言象莫測。(心絕緣影。則言象不及)言象莫測。則道絕羣方。(則心體離量)道絕羣方。故能窮靈極數。(窮虗則理極。極數則妄盡)窮靈極數。乃曰妙盡。(真妄雙亡。是非齊泯)妙盡之道。本乎無寄。(靈靈絕待。故曰無寄)夫無寄在(因也)乎冥寂。(權實一心。寂照一體)冥絕故虗以通之。(通者道達之意。謂冥寂之體。至絕離相。若不假一虗字通之。則人何以了悟)妙盡存(亦因也)乎極數。(真不窮則妄不盡。妄不盡則真不極)極數故數以應之。(會萬物而為己。故曰極數。分身萬象。法身普應。故數以應之)數以應之。故動與事會。(權智應物。感而遂通。故云動與事會)虗以通之。故道超名外。(實智證理。離名絕相。故云道超名外。下兼通有知)道超名外。因謂之無。(但離名相。不是斷滅)動與事會。因謂之有。(感應在機。隨緣而現。故有非實有)因謂之有者。應夫(作非字)真(實也)有。強謂之然耳。彼(指中道一心)何然哉。(待機緣而有者。應非實有。但強謂之耳。彼寂滅一心。何嘗動而為有哉)故經云。(引證無知)聖智無知而無所不知。無為而無所不為。(此義引般若諸文。以證聖心權實不異。有知無知本一致也)此無言無相寂滅之道。豈曰有而為有。無而為無。動而乖靜。靜而廢用耶。(此據理責迷。以結上義也)而今談者。(此下正答有知。潛答心異)多即言以定旨。(責迷不能忘言會理)尋大方而徵(求也)隅。(老子云大方無隅。謂寂漠沖虗之般若。而以有知無知求之。正猶尋大方而求隅也)懷前識以標玄。(前識者。老子云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謂分別惑取之知)存(執也)所存之必當。(以妄執為必當)是以聞聖有知。謂之有心。聞聖無知謂等(同也)大虗。(即謂冥然無知)有無之境。邊見(有無斷常二邊)所存。豈是處中莫二之道乎。(上責偏見以明不異。下示中道)何者。(徵明空假以顯中道。先空。次假)萬物雖殊。然性本常一。(以性空故常一)不可而物。(以緣生無性。不可名物。此示空義)然非不物。(以無性緣生。此示假義)可物於物。(上物能取之心。下物所取之境)則名相異陳。(迷則能所未忘)不物於物。(能所兩忘)則物而即真。(不取無非幻。故即物即真下正示中道)是以聖人不物於物。(不取)不非物於物。(不捨)不物於物。物非有也。(一心不生。萬法自寂)不非物於物。物非無也。(森羅頓現。萬境全彰。以空有兩忘。二邊自泯。此約一心以顯中道。下約境以顯中道)非有所以不取。(以萬法本空。無可取者)非無所以不捨。(以法法即真。故不捨一法)不捨故妙存即真。(由不捨一法。故法法即真)不取故名相靡因。(心不附物。則名相自空)名相靡因。非有知也。(無境可知)妙存即真。非無知也。(萬法唯心。真照獨立。故非無知)故經云。(引證)般若於諸法。無取無捨。無知無不知。(證明般若能所兩忘。以顯中道)此攀緣之外。(超妄想境)絕心之域。(離心意識)而欲以有無詰者。不亦遠乎。(總責執迷)請詰夫(雙結有無)陳有無者。夫智之生也。極於相內。(智乃六麤智相之智。謂分別見也。言分別知見。因名相起)法本無相。聖智何知。(以萬法性空無相。聖人無境當心。又何所知)世稱無知者。謂等木石太虗無情之流。(世人謂無知將同無情)靈鑒幽燭。形於未兆。道無隱機。(般若真智。靈明鑒照。無幽不燭。一念未生已前。十方三世圓明了了。徹見萬法。故道無隱機)寧曰無知。(如此靈明為正徧知。豈曰無知。下為解偏滯)且無知生(起也)於無知。(下無字誤。應云無知生於有知。謂無知之見起於有知。二者相待。其實有無俱無)無無知也。無有知也。(雙拂二見。有無不立。下顯雙非)無有知也。謂之非有。(是為寂體)無無知也。謂之非無。(是為照用)所以虗不失照。(寂而常照)照不失虗。(照而常寂)怕然永寂。(湛然常住)靡執靡拘。(不墮有無。如此中道。妙絕常情)孰能動之令有。靜之使無耶。(動不著有。靜不著無)故經云真般若者。非有非無。無起無滅。不可說示於人。(一切皆非。故不可說示)何則。(徵釋經義)言其非有者。言其非是有。(凡佛言非者。乃遮遣破執之辭。非實法也。且言非有者。乃是遮執有者。遮其不是實有耳)非謂是非有。(不是說絕無也)言其非無者。言其非是無。(言其不是絕無)非謂是非無。(不是說實有也)非有(說非有)非非有。(也不是非有)非無(說非無)非非無。(也不是絕無。四句既離。百非自遣)是以須菩提終日說般若。而云無所說。此絕言之道。知何以傳。(絕言之道。非知見之境。又何以傳)庶參玄君子。有以會之耳。(惟忘言者可以心會耳。上雙通權實竟。寂照有無二疑皆通。下別答不取。先廣答心異)又云。宜先定聖心所以應會之道。為當唯照無相耶。為當咸覩其變耶。(此敘來難。前難意云。權智有取。為是唯照萬法性空無相耶。為是權智應物覩其萬化皆有相耶。來難二意。一難有取。二難心異。今先答心異。後答不取下出難意)談者似謂無相與變。其旨不一。覩變則異乎無相。照無相則失於撫會。(下責滯)然則即真之義。或有滯也。(出其難意。謂二智不一。然覩變則是有相。異於無相矣。照無相則不能應機。異於有相矣。是則空有不能雙照。故責以不能即真。故云滯也)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下正答。先引經定理。以色空相即立意。下反質之)若如(似也)來旨。觀色空時。應一心見色。一心見空。(此出迷滯下出違)若一心見色。則唯色非空。若一心見空。則唯空非色。然則空色兩陳。莫定其本(莫定經中立言本意)也。(下釋經意)是以經云非色者。誠以非(此非。乃破斥之義)色於色。(謂凡夫執色是實有。故以非破斥其執)不非色於非色。(上非色謂破斥。下非色謂虗空。言但破其色執。不非破虗空)若非色於非色。(返釋。謂若非破虗空)太虗則非色。(虗空非色相)非色何所明。(虗空既非色。縱破何所發明乎。下順釋)若以非色於色。(上非色空也。謂以空破於色相)即非色(空也)不異色。(此空不異色)非色不異色。(牒上空不異色)色即為非色。(即了空不異色。則色即是空矣。下依經會理)故知變即無相。(正覩變時。即達無相)無相即變。(正無相時。不妨覩變)羣情不同。(以機不一)故教迹有異耳。(執無相者。故說覩變。執覩變者。故說無相)考之玄籍。(謂聖經)本之聖意。(本其聖人說法之意)豈復真(實智)偽(權智)殊心。空有(二境)異照耶。(謂豈一心照無。一心照有耶)是以(下依心照境。以顯不異)照無相。(實智)不失撫會(權智)之功。(即實之權)覩變動。(權智)不乖無相。(實智)之旨。(即權之實)造有不異無。(雖適生死。而不動本際)造無不異有。(雖證涅槃。而不捨度生)未嘗不有。未嘗不無。(有無雙照。二諦恒存)故曰不動等覺而建立諸法。以此而推。寂用何妨。(寂用二法。有何相妨)如之何謂覩變之知。異無相之照乎。(據理責迷。上廣答心異竟。下略答不取)恐談者脫(或也)謂空有兩心。靜躁殊用。故言覩變之知。不可謂之不有耳。(上出迷執。下正通前疑)若能捨己心(謂己見)於封(執取也)內。尋玄機(至理)於事外。(名相之外)齊萬有於一虗。(等觀萬法。一昧純真)曉至虗(法身無相)之非無(徧一切處)者。當言至人終日應會。與物推移。(謂隨順周旋也)乘運(時也)撫化。未始為有也。(終日度生。不見生之可度。此正有無齊觀。權實並運下結答返責)聖心若此。何有可取。而曰未釋不取之理。(前別答不取竟。下決釋是當)又云。無是乃所以為真是。無當乃所以為至當。亦可如來言耳。(上印許來意。下示以忘情)若能無心於為是。而是於無是。(是者印物之心。是於無是。則照而常寂)無心於為當。而當於無當者。(當者當心之境。當於無當。則寂而常照)則終日是。不乖於無是。(不乖於是。則心空)終日當。不乖於無當。(不乖於當則境寂)但恐有是於無是。(執心未忘)有當於無當。(執境未化)所以為患耳。(但恐執著之情未忘。所以為患耳)何者。(徵明執著)若真是可是。至當可當。(此則心境未忘)則名相以形。(生心取著。故名相斯起)美惡是生。(取捨情生。則愛憎橫發)生生奔競。(攀緣取境。逐逐不休)孰與止之。(自心妄動。誰與止之。此執著之患也)是以聖人空洞其懷。無識無知。(聖人心包太虗。萬境斯寂)然居動用之域。而止無為之境。處有名之內。而宅絕言之鄉。(雖為而不為)寂寥虗矌。莫可以形名得。(超情離見。非思量可知)若斯而已矣。(聖心如此)乃曰真是可是。至當可當。未喻雅旨也。(聖人心境兩忘。而以是當求之。所以未喻來旨也)恐是當之生。物謂之然。(乃凡夫取著之妄見)彼自不然。(彼聖心非常情可測)何足以然耳。(以凡情而謂聖心之必然。何足以知之。上通答隱顯五難竟下結示離言)夫言迹之興。異途之所由生也。(尋名執相者。依言取義。分別情生。正智昧矣)而言有所不言。(以言而顯絕言之道)迹有所不迹。(兔不在蹄魚本非筌)是以善言言者。求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尋迹所不能迹。(得義忘言。得魚捨筌)至理虗玄。擬心已差。(擬心即錯。動念即乖)況乃有言。恐所示轉遠。(名相不忘。於理轉遠)庶通心君子。有以相期於文外耳(唯忘言者可以意得。息慮者可以心通。若執言競辨。嘵嘵何益哉)。

同类推荐
  • Little Women

    Little Wo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萍洲可谈

    萍洲可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内丹经

    太上老君内丹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盛世歌舞

    盛世歌舞

    蜚声海外的古典音乐学家梁萧穿越到了箜罄帝国一个老鸨的苦逼侄儿身上。重生青楼,吟诗作对,书法弈棋,弹琴说爱,歌舞升平。这个时代是一个东晋与盛唐混合的时代,这里有东晋女扮男装祝英台、绝色才女谢道韫、富可敌国王谢族等。这里还有中唐碧玉年华杨玉环、酒鬼诗仙李白、而立之年颜真卿等。模样酷似《变3》女郎罗茜的爱琴海公国女王被梁萧的音乐所倾倒,埃及艳后甘愿做他情人。他不孟浪,却放浪形骸。他不下流,却风流儒雅。乐圣李龟年是他的手下,小书圣王献之是他的小弟,中古世界是他的音乐舞台。
  • 王妃会驭鬼

    王妃会驭鬼

    一次探墓,爆发封印的力量,让她穿越千年。毛家传人,落入异世,记忆丢失,力量沉睡。异界美男如云,个个穷追猛跑,小小天师竟拥有鬼族的驭鬼异能,一个不小心,竟驭来了绝色惑世鬼王一枚。从天师到驭鬼女王,她随心而活,闯荡五湖四海,收服各界鬼怪。僵尸后代,天师传人,驭鬼女王,一个个迷离的身份牵扯出一段千年的宿愿。
  • 悬湖秘境

    悬湖秘境

    两个废柴的逆袭,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之旅,唐朝的地图,宝藏在哪里?
  • 末日之白日焰火

    末日之白日焰火

    我穿越到与原来那个世界相同的异世,发现在这片该死的土地上只有遍地丧尸外和被摧毁的意志,我和一些善良的人要生存,就必须反抗,过程洒满了无数人的献血,但这些怎么也抵挡不住我们对在阳光下生活的渴望。以死明志,一定要把这该死的末日埋葬。
  • 天火神将

    天火神将

    天才少年罗艺被人诬陷废除气海,在他万念俱灰想要寻死之时居然得到神兵噬火鼎,容纳天地万火,铸就不休真身,横扫周天万域,称霸六合八荒。天地万火,唯我所用。火中至尊,炎炎神将。
  • 逆战之不死传说

    逆战之不死传说

    “战出逆态度”,不畏人言,勇于追求自己所爱;不计较别人的目光或者评论,心有坚定,一往无前。世界各地爆发未知病毒,受感染者将成为僵尸,袭击人类。没有人知道僵尸病毒是如何爆发的,而随着僵尸病毒的不断扩大,一个关于不死的传说逐渐被世人所知。到底是不死的传说还是死亡的噩梦?
  • 总裁大亨随便钓:二嫁

    总裁大亨随便钓:二嫁

    胖女人怎么了,谁规定胖女人没有春天?离婚后的她,性格三百六十度大转变!没事勾得前夫团团转,搞暧昧?老娘从前就玩腻!逍遥日子逍遥过,总裁大亨随便钓,这样的日子赛神仙!
  • 魑魅人间

    魑魅人间

    虽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但齐峰的代价也太大了,亲人、朋友都因他无辜地陷入万劫不复。况且当初他毫无恶意,他只是秉着良心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到底有何孽缘?他又该怎么办?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